Binance Square
LIVE
LIVE
阿根战记
--13.4k views
查看原文
“4.13”這次快速下跌,擊破了很多散戶的心理防線。 從長遠看,這輪下跌可能就是第四輪大牛真正開啓的序幕,就像上一輪減半前“3.12”大跌那樣,砸出了黃金坑,但很多人卻不敢入場了;一部分人覺得會繼續跌出新低,一部分散戶乾脆覺得牛市結束,提桶跑路。 後續會不會跌出新低,我想大概率不會,當然我不是先知,只能看大方向,我們永遠不可能買在最低點,就像上次“3.12”大跌時,我在一家主流交易所工作,整個交易所社區買在3800左右的,只有兩個人,概率幾乎是百萬分之一了。 所以與其想有沒有新低,不如果斷出擊,分批建倉買入。風物長宜放眼量,後續漲起來,你再看現在的K線圖,就是一個小坑而已

“4.13”這次快速下跌,擊破了很多散戶的心理防線。

從長遠看,這輪下跌可能就是第四輪大牛真正開啓的序幕,就像上一輪減半前“3.12”大跌那樣,砸出了黃金坑,但很多人卻不敢入場了;一部分人覺得會繼續跌出新低,一部分散戶乾脆覺得牛市結束,提桶跑路。

後續會不會跌出新低,我想大概率不會,當然我不是先知,只能看大方向,我們永遠不可能買在最低點,就像上次“3.12”大跌時,我在一家主流交易所工作,整個交易所社區買在3800左右的,只有兩個人,概率幾乎是百萬分之一了。

所以與其想有沒有新低,不如果斷出擊,分批建倉買入。風物長宜放眼量,後續漲起來,你再看現在的K線圖,就是一個小坑而已

免責聲明:包含來自第三方的見解。非財務建議。可能包含贊助內容。 請參閱條款。
0
回覆 1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相關創作者

創作者的更多內容

ETH这一波涨的像山寨币,主要是炒作现货ETF要通过引起的;此前在文章里专门说过这个事情。 比特币现货ETF通过直接让比特币一波破了历史最高,那么现在问了来了: ETH现货ETF 5月会不会通过? 若通过能否让ETH破了历史最高4868? 是否会引爆山寨季?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觉得现在不应该过于乐观,比特币的通过也是一波三折的,现在的这波上涨我是怀疑炒作的成分高一点。目前美国SEC待批准的以太坊现货ETF截止时间与主体主要是以下几个: 5月23日,VanEck Ethereum ETF; 5月24日,Ark 21Shares Ethereum ETF; 5月30日,Hashdex Ethereum ETF; 6月18日,Grayscale ETF;7月5日,Invesco ETF;8月7日,贝莱德(Balckrock)ETF; 第二个问题,若通过ETH必破历史新高,此前也说过如何评测一个消息是否是利好,就看它能不能给市场或者某个具体项目带来新的资金,这是所有市场牛市的基础:即不断地有新资金(韭菜)进场。ETH现货ETF若通过,毫无疑问会为ETH带来大量的新资金。但是$ETH与$BTC是不一样的,BTC切中了资产终极归属权的问题,特别是中本聪的完全消失,让BTC没了缺点,但是ETH却完全走了相反的路,这就注定了它的曲折更多。 第三个问题,即使ETH现货ETF通过,山寨季爆发可能也不会现在就来。因为美联储利率高启,地主家也没流动性了,若通过,流入的钱能够让ETH暴涨一波,然后炒作几个山寨币就不错了。山寨季大爆发还需要等到7月或者9月美联储降息的确定。#内容挖空 总结来说:不要Fomo追涨,眼光放长,现在不是春天,先熬过了2024上半年,下半年才是收获的季节。
--
会再来一次黑天鹅式的大暴跌吗? 很多人都在期待,美联储利率持续高启下,会出现一次经济金融黑天鹅事件,并引爆币圈来次大暴跌。 从历史看,确实如此:最近二十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很多危机也都爆发在美联储利率连续高启的一年左右时间里,这次加息,美联储在去年7月27日加息25个基点到5.5之后,已经在5.5的高点保持了10个月,目前还没有发生类似的金融危机。 美联储加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全球完成收割,没有危机怎么收割?美国CPI反弹、非农数据强劲等这些支撑不降息的理由都是幌子,归根到底是美国在疫情期间印了20万亿美元是过去20年的总和;虽然通过美元全球货币的地位把通胀转嫁了全球。然而如此多的美元如果不完成资产收割,让多出来的美元有价值支撑,那美元体系就崩了。 所以接下来实体经济出现金融危机黑天鹅事件的概率是很高的,如此可以“逼迫”美联储降息,美元流出收割发生危机的经济体,完成加息降息的闭环,世界有了流动性,币圈也就有了牛市,因为归根到底币圈还是流动性充足的产物。 说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接下来,保持耐心吧。 这就是币圈的黑暗森林:你没了耐心乱动,那就是被吃掉的猎物,保持耐心才能成为吃到肉的猎人。
--

實時新聞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Preferences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