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永遠是一場貓鼠遊戲

1990年,你可以輕易找到一個願意無條件接受現金的瑞士銀行,直接存入。直到1998年瑞士加強的反洗錢法,那以後,這樣的行爲就再也不能順利進行了。

911事件之前,美國安檢過程並不嚴格,雖然你需要對1萬美元以上的現鈔進行申報,但一次性攜帶諸如200萬美元的現金出境,是完全合法的。

現如今,日本仍在大量使用現金。在G7國家中,它是唯一一個還在社會層面廣泛流通現金的。你甚至可以直接拿着上億日元去買房,這在高度推行無現金支付的發達國家看來難以想象。在日本,使用現金就像毛細血管般,它們流動靈活,滲透進社會的每個角落。

日本人每年花在柏青哥上的費用,超過了新西蘭整個國家的 GDP,幾乎全是現金。

但我估計日本使用現金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看看它身邊的幾個國家,在2020年,韓國、中國和新加坡的無現金支付佔比,分別爲93.6%、83%和60.4%。

以後估計你只會越來越多得看到“不接受現金”的牌子。

政府爲何對現金皺眉,答案就是洗錢。黑市和灰產喜好現金。紙幣和黃金(確切地說是美元和黃金),時至今日,仍是最統一、最等價的交換物。

把大象裝進冰箱需幾步?三步。洗錢也是如此。

首先,處理贓款。將其存入大量使用現金的各類商業場所例如旅館、賭場、餐廳。你知道在我國還有什麼生意大規模使用現金嗎?那就是殯儀館。

其次,層層轉移。不斷地移動這筆資金,讓追蹤的線索消失,使得執法部門無法追蹤。比如,各種商業存值卡、禮品卡、月餅券…

最後,整合資金。將已洗滌過的白錢、灰錢與黑錢混合在一起。只要這筆錢洗的足夠乾淨,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花。你試過將白胡椒和麪粉混合嗎?看上去都是一樣的顏色,這就是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現金現在已經很少見了,碼商跑分過去幾年流行也是這個原因,很長一段時間,拼多多都是洗錢的重災區,這裏不展開。

你想過爲什麼各國中央銀行近年來瘋狂推行數字貨幣(CBDC)嗎,如果是爲了方便支付,各種電子和第三方支付已經很發達了,錢也都是銀行裏的數字,隨時可以管控,再弄個數字貨幣不是多此一舉嗎。

實際上,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披着科技外衣下的倒退,它讓人們無法擁有私人財產,最主要的效用就是便於政府密切監控居民。其終極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洗錢。

  • 爲什麼有碼商跑分

  • 爲什麼有四方支付

  • 爲什麼有螞蟻搬家

  • 爲什麼有地下錢莊

  • 爲什麼有內存外貸

爲什麼,因爲這就是貓鼠遊戲,一個要統治,一個要自由。

出金難,是因爲法治不健全

你可能會說,我辛苦炒幣掙到的錢,跟洗錢有什麼關係。

不好意思,在執法機構看來,你就是在洗錢。

  • 洗錢

  • 非法經營

  • 幫信

  • 幫掩

  • 非法買賣外匯罪

  • 偷稅漏稅

自己挑一個罪名吧,總有一款適合你。

什麼叫「有罪推定」?

就是說如果執法部門認爲你有罪,就可以追訴逮捕,推定你爲實際犯罪人,除非你能夠自證清白。

你初來乍富,曬着豪車和美女,怠惰生活,跟你的富豪鄰居們談笑風生。

國稅局的人看到,他會怎麼想?

他的第一反應,你這錢哪來的?交沒交稅?

你得證明這些錢,都是清白的。

1996年3月國內修改了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然而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有多少認罪狀是在人民法院簽下的。

又,去問問那些在派出所旁邊的超市,芥末膏都是誰買走的。

再說個數字,2021年國內有111個城市公佈了當地公安的收入,你知道江蘇鹽城這一個地級三線城市,罰沒收入有多少嗎?37.27億,在這個111城市中位居第三,比深圳還多罰了2900萬。

2021年,江蘇鹽城的罰沒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11億,他們在財政決算的解釋就一句話:公安等部門執法收入增加較多。

相比2020年,鹽城的罰沒收入增加了整整11億。

所有城市(注意是所有),沒有一個公佈罰沒收入的構成。上海甚至把罰沒收入列入“其他收入”,外人並不知道罰沒收入的具體數字。

地方政府對法律監管時,爲何有時視而不見?這是因爲國內的《公安機關經費管理辦法》規定,公安部門的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撥款、收費、罰款、沒收物品等。其中,公安機關需要按照法律規定,將一部分收入上繳給地方財政部門。

從1993年9月1日開始,各級公安和工商部門按照法律查處走私、販私案件,所得罰金和沒收物品的價值,有50%進入地方財政,成爲地方的收入,存入地方金庫。另外50%則歸中央財政所有,由公安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一上繳。

政府沒有稅收時,權力就要想辦法搜刮膏脂。

張麻子死了,誰還管你鵝城的百姓。

一位認識的圈內人,就專門幫地方公安做「幣圈不良資產處置」,這些招標動輒千萬,信息已脫敏,你們看看就好。

當一個地區法治不健全的時候,它帶來兩個影響:

  • 金融監管薄弱,給權力尋租和走資提供便利。

  • 執法裁量權模糊,任何一個小縣城的公安警察可以任意跨區凍結、抓捕當事人,不走法定程序直接罰沒。

有地位和門路的人,依然有大量管道走資,慈善基金、軍隊經商、支付牌照…

冷知識:大型國企是沒有外匯結算上限的,5萬美元外匯上限,只是卡在底層人民頭上的枷鎖。

沒有門路的呢,去交易所 C2C 交易。這在我看來是最下等的出金方式,因爲你壓根不知道自己的交易對手方是誰,早晚溼鞋。關於這點,我在上一篇「幣圈出金指南1.0」裏已經詳細闡述,感興趣可以去翻閱。

在可預見的未來,幣圈出金只會越來越難,放棄幻想,早日面對現實。

香港是避風港嗎

很遺憾,不是。

我看過不計其數的幣圈大 V 推着香港的出金教程,我只希望你們明白後果。

簡單來說,在幣圈,很常見的一種現象是,大批小散們跟着大V的指點,找同一個中介去開卡。這個中介在幾個銀行裏都有深度合作的客戶經理。

你得明白,如果他的一個客戶出了大問題,銀行會反向審查。所有通過這個中介辦的卡,都有可能被查。

可能被清戶,寄張支票讓你走人;嚴重的話,甚至會捲入刑事案件。

再說說律師,這也是個坑。那些專門幫人辦理 BVI 離岸殼公司的代理律師,一旦有事,以他的名字爲線索,大部分他辦的企業都能被搜出來,都會被標記爲高風險。

香港哪條法律規定了港島的加密企業能服務大陸用戶?你是香港人嗎?有香港護照嗎?

你出金到香港銀行賬戶的信息,每年都會通過 CRS 報送回大陸。在香港的大量資產,你合法報稅了嗎?

別說存款,就連買的香港保險,一樣會被自動報送,沒法避開。

香港不是以前的香港,請你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信任鏈的放大

真懂出金之道的高手,知道什麼叫「放大信任鏈」。

用假身份,或者試圖利用平臺漏洞開戶,尤其是和錢相關的,我只能說,這膽子真大。

許多人可能忘了,或還不知道,去年的 PayPal 凍資風波。數千萬,甚至億級的資金,因銷售不合規被凍住,無處申訴,涉案公司立馬破產。

這種事,看平臺心情。平臺缺錢,或接受審查,一舉凍結。

你可能會看到,在各個地方有人介紹各種走資平臺。今天是某個數字銀行,明天又是個新的交易所。但放心吧,這些都不會長久。他們只看了皮毛,並沒深入本質。對於出金這事,他們只能是辛苦奔命,一家垮了就換一家,永無盡頭。

你是正當的公民,你不想與自己的錢與那些黑、灰產混在一起。你只是想把你的正當收入變現,改善生活。怎麼就這麼難呢?

有人會說,那就換國籍啊,比如新加坡,沒有資本利得稅。

但這不是我們現在要談的。假設這篇文章的讀者都是大陸公民,換國籍這事,我們以後再聊。

出金難,主要是因爲沒弄清楚這事的本質。

什麼是本質?就是要知道你手上的錢是什麼成色,怎麼讓它越來越清爽,越來越透亮。

你在交易所的 U 商那裏拿的錢,就是”髒”的。在交易所提現的,可能相對乾淨一些,但在某些銀行看來,也是”髒”的,依然是危險的。

你的旅程從「交易所提現」開始,到「進入一個無外匯管制的銀行賬戶」結束。

我下面詳細展開…

如何出金

你知道 Kraken、幣安、OKX… 這些交易所都是可以通過離岸公司開戶,然後將資金提現到離岸公司的銀行賬戶的吧。

但現在離岸公司的銀行開戶很困難,尤其是企業賬戶。

銀行爲何對幣圈交易所的錢避而遠之?

想想看,他們服務一個資金大量進出的幣圈客戶,賺到的錢還未定,要是資金涉黑,監管部門馬上就會上門找茬。如果你是銀行,也會寧願錯殺也不放過,索性不服務這類型的客戶。

你自交易所提現的錢,往往會被監控。銀行明白這是交易所的賬戶,也會把你的賬戶標記爲幣圈資金賬戶。

如何避免這種標記?

答案是:自己給自己轉賬。

一個不成文的鐵則在銀行內控中流傳,那就是,個人名下的資產轉移風險最低。

#BTC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