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LIVE
MarsBit News
@MarsBit_News
领先的区块链中文媒体,追踪全球加密技术领域的每一个脚步,聚焦 BTC/ETH等公链、NFT、DeFi、Web3、DAO、数字金融。
Seguindo
Seguidores
Curtiu
Compartilhamentos
Todos os conteúdos
LIVE
--
Traduzir
SignalPlus宏观分析:宏观环境整体走强,但市场仍处于挣扎状态原文作者:SignalPlus華語 原文来源:Medium 24-06-13 17:36阅读本文需 6 分钟帮上热门AI 总结看总结 原文标题:《SignalPlus 宏观分析 (20240613):美国经济「软着陆」》 原文来源:SignalPlus 万众瞩目的宏观双重头条日终于到来,且结果不负众望。首先 CPI 数据远低于预期,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16%(是 2021 年 8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0.3%,其中「超级核心 CPI」尤其疲软,出现负值;服务支出下滑,商品价格持平,住房通胀上升但仍处于可控范围内。CPI 公布后,华尔街经济学家们迅速将 PCE 预测从 2.8% 下调至 2.6%,朝着美联储长期目标的正确方向前进。 宏观市场对数据反应剧烈,美债牛陡走势加剧,2 年期收益率大幅下跌 17 个基点,定价反映 12 月 FOMC 会议的降息预期一度高达 51 个基点。而股市也出现多个标准差的波动,随着市场预期下午 2 点的 FOMC 会议将倾向鸽派,SPX 和 Nasdaq 指数双双上涨 1.5%,创下新高。 有趣的是,FOMC 最初的声明和点阵图带来一些鹰派冲击,最新的美联储预测显示 2024 年仅有 1 次降息,比之前预测的 3 次更少,此外,预测核心 PCE 通胀在年底为 2.8%,高于先前预测的 2.6%。 自然地,Powell 主席在记者会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试图将论述拉回鸽派立场,明显试图淡化官方预测的重要性。Powell 主席甚至明言,「多数」官员并未将低于预期的 CPI 数据纳入其预测,因此这些预测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过时,真是相当机智的应对。 此外,Powell 指出,就业市场已回到相当于疫情前的状态,职缺数、离职率和劳动力供应的恢复都显示出正常化的迹象。在经济方面,美联储认为增长将以稳健的速度继续,官员们「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情况,也就是需求逐渐降温」。最后,他也强调美联储正在关注下行风险,并希望将经济软着陆作为首要任务。 总结来说,Bloomberg 指出 Powell 提到通胀 91 次,而就业市场仅提到 37 次,表明价格压力仍然是主要关注点,股票市场顺应潮流,决定重新关注早前的 CPI 数据,SPX 指数收在 5, 438 点附近,接近历史新高,而 2 年期和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收在 4.70% 和 4.3% 附近,均是一周低点。SPX 指数目前处于历史上第二长的不超过 2% 跌幅的连续纪录,只要再一个月就能再创纪录! 尽管宏观环境整体走强,加密货币价格整周都处于挣扎状态。市场仓位偏多头,加上 BTC ETF 持有者的组合引发市场疑问—年初至今的资金流入有多少是为了累积持币而不是相对价值或基差交易?导致 BTC 一直难以突破 7 万美元。ETH 本周也下跌 8%,主要是由于 ETF 获批的刺激已经消退,同时手续费的下滑和来自 L2 的竞争仍在继续。目前技术面看起来有点挑战,若股市情绪迟来地反转,加密货币可能会很容易受到冲击。

SignalPlus宏观分析:宏观环境整体走强,但市场仍处于挣扎状态

原文作者:SignalPlus華語

原文来源:Medium

24-06-13 17:36阅读本文需 6 分钟帮上热门AI 总结看总结

原文标题:《SignalPlus 宏观分析 (20240613):美国经济「软着陆」》

原文来源:SignalPlus

万众瞩目的宏观双重头条日终于到来,且结果不负众望。首先 CPI 数据远低于预期,核心 CPI 环比增长 0.16%(是 2021 年 8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0.3%,其中「超级核心 CPI」尤其疲软,出现负值;服务支出下滑,商品价格持平,住房通胀上升但仍处于可控范围内。CPI 公布后,华尔街经济学家们迅速将 PCE 预测从 2.8% 下调至 2.6%,朝着美联储长期目标的正确方向前进。

宏观市场对数据反应剧烈,美债牛陡走势加剧,2 年期收益率大幅下跌 17 个基点,定价反映 12 月 FOMC 会议的降息预期一度高达 51 个基点。而股市也出现多个标准差的波动,随着市场预期下午 2 点的 FOMC 会议将倾向鸽派,SPX 和 Nasdaq 指数双双上涨 1.5%,创下新高。

有趣的是,FOMC 最初的声明和点阵图带来一些鹰派冲击,最新的美联储预测显示 2024 年仅有 1 次降息,比之前预测的 3 次更少,此外,预测核心 PCE 通胀在年底为 2.8%,高于先前预测的 2.6%。

自然地,Powell 主席在记者会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试图将论述拉回鸽派立场,明显试图淡化官方预测的重要性。Powell 主席甚至明言,「多数」官员并未将低于预期的 CPI 数据纳入其预测,因此这些预测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过时,真是相当机智的应对。

此外,Powell 指出,就业市场已回到相当于疫情前的状态,职缺数、离职率和劳动力供应的恢复都显示出正常化的迹象。在经济方面,美联储认为增长将以稳健的速度继续,官员们「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希望看到的情况,也就是需求逐渐降温」。最后,他也强调美联储正在关注下行风险,并希望将经济软着陆作为首要任务。

总结来说,Bloomberg 指出 Powell 提到通胀 91 次,而就业市场仅提到 37 次,表明价格压力仍然是主要关注点,股票市场顺应潮流,决定重新关注早前的 CPI 数据,SPX 指数收在 5, 438 点附近,接近历史新高,而 2 年期和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收在 4.70% 和 4.3% 附近,均是一周低点。SPX 指数目前处于历史上第二长的不超过 2% 跌幅的连续纪录,只要再一个月就能再创纪录!

尽管宏观环境整体走强,加密货币价格整周都处于挣扎状态。市场仓位偏多头,加上 BTC ETF 持有者的组合引发市场疑问—年初至今的资金流入有多少是为了累积持币而不是相对价值或基差交易?导致 BTC 一直难以突破 7 万美元。ETH 本周也下跌 8%,主要是由于 ETF 获批的刺激已经消退,同时手续费的下滑和来自 L2 的竞争仍在继续。目前技术面看起来有点挑战,若股市情绪迟来地反转,加密货币可能会很容易受到冲击。
Traduzir
对话0G Labs:DA终局之路和链上AI新纪元原文来源:BlockBeats 在 DealFlow 第四期播客节目中,BSCN 主编 Jonny Huang、MH Ventures 普通合伙人 Kamran Iqbal 和 Animoca Brands 投资与战略合作负责人 Mehdi Farooq 共同采访了 0G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Michael Heinrich。Michael 分享了他的个人背景,从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到创办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 Web2 公司 Garten,再到如今全职投入 0G,致力于在区块链上构建模块化 AI 技术栈。讨论内容涵盖了 DA 的现状和愿景、模块化的优势、团队管理以及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关系。展望未来,他强调 AI 将成为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Web3 需要跟上这一趋势。 以下为访谈正文: Web2 独角兽掌门再创业 Jonny: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个重要话题——数据可用性(DA),特别是加密 AI 领域的数据可用性。Michael,你们公司在这一领域有很大的发言权。在深入细节之前,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职业背景,以及你是如何进入这一小众领域的。 Michael:我最初是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和技术产品经理,在 Visual Studio 团队从事前沿技术工作。后来转向业务端,在贝恩公司工作了几年,又搬到康涅狄格州为桥水基金工作,负责投资组合构建。每天要审核约 600 亿美元的交易,了解很多风险指标。比如,我们查看 CDS 利率来评估交易对手风险等。这段经历让我深入了解了传统金融。 之后,我回到斯坦福读研,创办了我的第一家 Web2 公司 Garten。公司鼎盛时期员工一度扩展到 650 名,年收入达 1 亿美元,总融资额约 1.3 亿美元,成为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和 Y Combinator 孵化的明星项目。 2022 年底,我在斯坦福的同学 Thomas 联系我。他提到五年前投资了 Conflux,认为 Ming Wu 和 Fan Long 是他资助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我们四个应该聚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什么火花。经过六个月的相处,我得出同样的结论。我心想:「哇,Ming 和 Fan 是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我们一定要一起创业。」我开始转为 Garten 的董事长,并且全职投入 0G。 0G Labs 的四位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分别为 Fan Long、Thomas Yao、Michael Heinrich、Ming Wu DA 的现状、挑战与终极目标 Jonny: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创始人介绍之一,我猜你们的 VC 融资过程一定很顺利。在深入探讨数据可用性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 DA 的现状。虽然有一些玩家众所周知,但就目前而言,你如何评估 DA 的格局? Michael:DA 现在有多种来源,具体取决于区块链。例如,在以太坊 Danksharding 升级之前,以太坊的 DA 大约为每秒 0.08 MB。后来,Celestia、EigenDA 和 Avail 进入市场,它们的吞吐量通常在每秒 1.2 到 10 MB 之间。问题在于,对于 AI 应用或任何链上游戏应用,这种吞吐量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每秒 GB 级,而不是每秒 MB 级的 DA。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链上训练 AI 模型,实际上需要每秒 50 到 100 GB 的数据传输量才能实现。这是数量级的差异。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思考如何创造这种突破,使 Web2 的大型应用程序能够以相同的性能和成本在链上构建。这是我们在该领域看到的一个巨大空白。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比如,我们认为数据可用性是数据发布和数据存储的结合。我们的核心洞察是将数据分成这两个通道来避免系统中的广播瓶颈,从而实现突破性的性能改进。 一个附加的存储网络可以让你做很多事情,比如模型存储、针对特定用例的训练数据存储,甚至可编程性。你可以进行完整的状态管理,决定将数据存储在哪里,存储多长时间,以及需要多少安全性。因此,各种领域真正需要的真实用例,现在都成为可能。 目前 DA 的现状是,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每秒 0.08 MB 提高到 1.4 MB,确实降低了交易成本,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减少了 99%。但对于未来世界的真正需求来说,这还不够。高性能 AI 应用、链上游戏、高频 DeFi,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更高的吞吐量。 Mehdi:我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首先是关于存储。你提到 L2 的交易历史,甚至是 AI 模型的历史。在存储方面,我们需要存储数据多长时间?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已经有 Arweave 和 Filecoin 这样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你认为它们能否帮助提高吞吐量?我指的不是数据发布,而是存储。 Michael:数据的存储时长取决于其目的。如果考虑灾难恢复,数据应永久存储,以便重构状态。对于乐观 rollup 那种有欺诈证明窗口的情况,至少需要存储 7 天,以便在需要时重构状态。对于其他类型的 rollup,存储时间可能更短。具体情况不同,但大致如此。 至于其他存储平台,我们选择内部构建存储系统,因为 Arweave 和 Filecoin 更多是为日志类型的存储而设计的,也就是长期冷存储。因此它们并非为非常快速的数据写入和读取而设计,而这对 AI 应用以及需要键值存储或事务型数据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应用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实现快速处理,甚至可以搭建去中心化的 Google 文档应用。 Jonny:关于为什么需要 DA,以及现有的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为何不适合这种特定场景,你阐述得非常清楚。可以讨论一下数据可用性的终极目标吗? Michael:终极目标很容易定义,我们要实现的是与 Web2 相当的性能和成本,使得在链上构建任何东西都成为可能,特别是 AI 应用。这很直白,就像 AWS 有计算和存储,S3 是一个关键组件。数据可用性虽然有不同特性,但也是一个关键组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模块化的 AI 技术栈,其中的数据可用性部分不仅包括数据发布,还包括存储组件,由共识网络整合。我们让共识网络处理数据可用性抽样,一旦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在底层 Layer 1(如以太坊)上进行证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可以运行任何高性能应用的链上系统,甚至支持链上训练 AI 模型。 Kamran:能再详细说明一下你们的目标市场吗?除了人工智能和那些在区块链上构建 AI 应用的人之外,你们希望哪些项目使用 0G? Michael:你已经提到一个应用领域。我们正努力建设最大的去中心化 AI 社区,并希望有大量项目在我们之上构建。无论是 Pond 在构建大型图模型,还是 Fraction AI 或 PublicAI 在做去中心化数据标注或清洗,甚至是 Allora、Talus Network 或 Ritual 这样的执行层项目,我们都在努力为 AI 建设者建立最大的社区。这对我们来说是基本要求。 但实际上,任何高性能应用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以链上游戏为例,5000 个用户在非压缩情况下,需要每秒 16MB 的数据可用性来实现完整的链上游戏状态。目前没有任何 DA 层能做到这一点,也许 Solana 可以,但那与以太坊生态系统不同,支持也有限。所以,这样的应用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有趣,特别是如果它们结合了链上 AI 代理(如 NPC)。在这方面有很多交叉应用的潜力。 高频 DeFi 是另一个例子。未来的全同态加密 (FHE)、数据市场、高频深端应用,所有这些都需要非常大的数据吞吐量,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支持高性能的 DA 层。因此,任何高性能的 DApp 或 Layer2 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 模块化的优势:灵活选择 Mehdi:你们在努力提高可扩展性、吞吐量,以及解决存储组件导致的状态膨胀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推出一条完整的 Layer1 呢?如果你们有能力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什么要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而不是创建一个拥有自己虚拟机的 Layer1 呢?采用模块化堆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Michael:从根本上说,我们底层就是一个 Layer1,但我们坚信模块化是未来构建应用的方式。而且我们是模块化的,并不排除未来提供一个专门针对 AI 应用优化的执行环境。我们还没完全确定这方面的路线图,但这是可能的。 模块化的核心在于选择。你可以选择结算层、执行环境和 DA 层。根据不同的用例,开发者可以选择最佳方案。就像 Web2 中,TCP/IP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本质上是模块化的,开发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其不同方面。因此,我们希望给予开发者更多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应用类型,构建最合适的环境。 Mehdi:如果现在要选择一个虚拟机,就你们正在考虑或努力实现的应用而言,市场上哪个虚拟机最适合? Michael:我对此持非常实际的看法。如果为了吸引更多 Web2 开发者进入 Web3,那应该是某种类型的 WASM 虚拟机,可以用最常见的编程语言如 JavaScript 或 Python 来构建应用。这些语言不一定是链上开发的最佳选择。 Move VM 在对象和吞吐量方面的设计非常出色。如果追求高性能,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如果考虑经过实战检验的虚拟机,那就是 EVM,因为有大量的 Solidity 开发者。所以选择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 优先级排序和社区建设 Jonny:我想听听你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还是说一切都一帆风顺?我无法想象你们的事业如此庞大,不可能一直都那么顺利吧。 Michael:是的,我认为任何创业公司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挑战。从我的角度来看,最大的挑战是确保我们能跟上节奏,因为我们必须非常出色地执行多个任务,不得不做出一些权衡以快速进入市场。 例如,我们本来想用定制的共识机制启动,但那会延长四到五个月的启动时间。所以我们决定在第一阶段使用现成的共识机制,做一个强大的概念验证,达到终局目标的一部分,比如每个共识层每秒 50 GB。然后在第二阶段引入可横向扩展的共识层,以实现无限的 DA 吞吐量。就像打开开关启动另一台 AWS 服务器一样,我们可以添加额外的共识层,从而提高整体数据可用性吞吐量。 另一个挑战是确保我们能吸引到一流的人才加入公司。我们的团队实力雄厚,包括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所以我们需要市场营销团队和新加入的开发人员也能与之匹配。 Jonny:听起来你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优先级排序,对吧?接受无法在短时间内做所有事情,必须做出一些权衡。关于竞争,你们如何看待?我猜 Celestia 或 EigenDA 对你们的具体用例不会构成严重威胁。 Michael:在 Web3 中,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我们围绕高性能和 AI 建设者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社区,而 Celestia 和 Eigen 可能拥有更多的通用型社区。EigenDA 可能更关心如何带来经济安全并在 EigenLayer 上构建 AVS,而 Celestia 则更关心哪个 Layer2 想要降低他们的交易成本,并且没有很多高吞吐量的应用。举个例子,在 Celestia 上构建高频 DeFi 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你需要每秒多兆字节的吞吐量,这会完全堵塞 Celestia 网络。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感受不到威胁。我们正在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社区,即使有其他人出现,我们也已经拥有开发者和市场份额的网络效应,并有望随之获得更多资金。所以,最好的防御就是我们的网络效应。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 Jonny:你们选择人工智能作为主要发力点,但为什么 Web3 需要在其生态系统内托管人工智能?反过来,人工智能为什么需要 Web3?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两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都是肯定的。 Michael:当然,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的。但我认为在未来 5 到 10 年里,每家公司都会成为 AI 公司,因为 AI 将像互联网那样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真的想在 Web3 中错失这个机会吗?我认为不会。根据麦肯锡的说法,AI 将释放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70% 的工作可以由 AI 自动化。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它呢?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存在的,但有了 AI,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相信未来 5 到 10 年,区块链上的大多数参与者将是 AI 代理,他们为你执行任务和交易。这将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世界,我们将拥有大量由 AI 驱动、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自动化服务。 反过来,我认为 AI 也绝对需要 Web3。我们的使命是让 AI 成为一种公共产品。这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你如何确保 AI 模型不会作弊,如何确保它们做出最有利于人类的决策?对齐可以分解为激励、验证和安全组件,每一个组件都非常适合在区块链环境中实现。区块链可以通过代币来帮助实现金融化和激励,从而创造一个环境让 AI 在经济上不愿意作弊。所有交易历史也都在区块链上。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声明,我认为从根本上说,从训练数据到数据清洗组件,再到数据摄取和收集组件,所有东西都应该在链上,从而可以完整地追溯是谁提供了数据,然后 AI 模型又做出了什么决策。 展望未来 5 到 10 年,如果 AI 系统在管理后勤、行政和制造系统,我会想知道模型的版本、它的决策,并对超越人类智能的模型进行监督,确保它与人类利益实现对齐。而把 AI 装进一个可能作弊、不为人类最大利益做决策的黑匣子里,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信任几家公司始终如一地确保这种系统的安全和诚信,尤其是考虑到 AI 模型在未来 5 到 10 年可能具有的超级能力。 Kamran:我们都知道加密领域充满了各种叙事,而你们如此专注于 AI 领域,从长远来看,你认为这会成为你们的障碍吗?正如你所说,你们的技术栈将远优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你认为围绕 AI 的叙事和命名本身,会在未来阻碍你们的发展吗? Michael: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坚信在未来,每家公司都将成为一家 AI 公司。几乎不会有哪家公司在其应用或平台中不以某种形式使用 AI。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当 GPT 推出一个新版本,比如拥有万亿级参数,开启了之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达到了更高的性能水平。我认为热度将持续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范式。这是我们首次能够用人类语言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获得超越普通人的能力,实现此前无法实现的流程自动化。例如,一些公司几乎完全自动化了他们的销售开发和客户支持。随着 GPT-5、GPT-6 等的发布,AI 模型将变得更加智能。我们需要确保在 Web3 中跟上这一趋势,构建我们自己的开源版本。 AI 代理将在未来运行社会的某些部分,确保其以适当的方式被区块链所治理至关重要。10 到 20 年内,AI 肯定会是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看看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模式就知道了,未来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机器人也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大量支持。我们基本上生活在一部科幻电影中。 对话0G Labs:DA终局之路和链上AI新纪元 思维怪怪 24-06-13 16:59阅读本文需 23 分钟帮上热门AI 总结看总结 译者注:今年 3 月,0G Labs 完成 Hack VC 领投的 3500 万美元 Pre-Seed 轮融资。0G Labs 旨在构建第一个模块化 AI 链,帮助开发者在高性能、可编程的数据可用性层上推出 AI dApp。通过创新的系统设计,0G Labs 力争实现每秒 GB 级的链上数据传输,支持 AI 模型训练等高性能应用场景。 在 DealFlow 第四期播客节目中,BSCN 主编 Jonny Huang、MH Ventures 普通合伙人 Kamran Iqbal 和 Animoca Brands 投资与战略合作负责人 Mehdi Farooq 共同采访了 0G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Michael Heinrich。Michael 分享了他的个人背景,从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到创办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 Web2 公司 Garten,再到如今全职投入 0G,致力于在区块链上构建模块化 AI 技术栈。讨论内容涵盖了 DA 的现状和愿景、模块化的优势、团队管理以及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关系。展望未来,他强调 AI 将成为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Web3 需要跟上这一趋势。 以下为访谈正文: Web2 独角兽掌门再创业 Jonny: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个重要话题——数据可用性(DA),特别是加密 AI 领域的数据可用性。Michael,你们公司在这一领域有很大的发言权。在深入细节之前,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职业背景,以及你是如何进入这一小众领域的。 Michael:我最初是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和技术产品经理,在 Visual Studio 团队从事前沿技术工作。后来转向业务端,在贝恩公司工作了几年,又搬到康涅狄格州为桥水基金工作,负责投资组合构建。每天要审核约 600 亿美元的交易,了解很多风险指标。比如,我们查看 CDS 利率来评估交易对手风险等。这段经历让我深入了解了传统金融。 之后,我回到斯坦福读研,创办了我的第一家 Web2 公司 Garten。公司鼎盛时期员工一度扩展到 650 名,年收入达 1 亿美元,总融资额约 1.3 亿美元,成为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和 Y Combinator 孵化的明星项目。 2022 年底,我在斯坦福的同学 Thomas 联系我。他提到五年前投资了 Conflux,认为 Ming Wu 和 Fan Long 是他资助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我们四个应该聚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什么火花。经过六个月的相处,我得出同样的结论。我心想:「哇,Ming 和 Fan 是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我们一定要一起创业。」我开始转为 Garten 的董事长,并且全职投入 0G。 0G Labs 的四位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分别为 Fan Long、Thomas Yao、Michael Heinrich、Ming Wu DA 的现状、挑战与终极目标 Jonny: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创始人介绍之一,我猜你们的 VC 融资过程一定很顺利。在深入探讨数据可用性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 DA 的现状。虽然有一些玩家众所周知,但就目前而言,你如何评估 DA 的格局? Michael:DA 现在有多种来源,具体取决于区块链。例如,在以太坊 Danksharding 升级之前,以太坊的 DA 大约为每秒 0.08 MB。后来,Celestia、EigenDA 和 Avail 进入市场,它们的吞吐量通常在每秒 1.2 到 10 MB 之间。问题在于,对于 AI 应用或任何链上游戏应用,这种吞吐量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每秒 GB 级,而不是每秒 MB 级的 DA。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链上训练 AI 模型,实际上需要每秒 50 到 100 GB 的数据传输量才能实现。这是数量级的差异。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思考如何创造这种突破,使 Web2 的大型应用程序能够以相同的性能和成本在链上构建。这是我们在该领域看到的一个巨大空白。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比如,我们认为数据可用性是数据发布和数据存储的结合。我们的核心洞察是将数据分成这两个通道来避免系统中的广播瓶颈,从而实现突破性的性能改进。 一个附加的存储网络可以让你做很多事情,比如模型存储、针对特定用例的训练数据存储,甚至可编程性。你可以进行完整的状态管理,决定将数据存储在哪里,存储多长时间,以及需要多少安全性。因此,各种领域真正需要的真实用例,现在都成为可能。 目前 DA 的现状是,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每秒 0.08 MB 提高到 1.4 MB,确实降低了交易成本,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减少了 99%。但对于未来世界的真正需求来说,这还不够。高性能 AI 应用、链上游戏、高频 DeFi,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更高的吞吐量。 Mehdi:我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首先是关于存储。你提到 L2 的交易历史,甚至是 AI 模型的历史。在存储方面,我们需要存储数据多长时间?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已经有 Arweave 和 Filecoin 这样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你认为它们能否帮助提高吞吐量?我指的不是数据发布,而是存储。 Michael:数据的存储时长取决于其目的。如果考虑灾难恢复,数据应永久存储,以便重构状态。对于乐观 rollup 那种有欺诈证明窗口的情况,至少需要存储 7 天,以便在需要时重构状态。对于其他类型的 rollup,存储时间可能更短。具体情况不同,但大致如此。 至于其他存储平台,我们选择内部构建存储系统,因为 Arweave 和 Filecoin 更多是为日志类型的存储而设计的,也就是长期冷存储。因此它们并非为非常快速的数据写入和读取而设计,而这对 AI 应用以及需要键值存储或事务型数据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应用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实现快速处理,甚至可以搭建去中心化的 Google 文档应用。 Jonny:关于为什么需要 DA,以及现有的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为何不适合这种特定场景,你阐述得非常清楚。可以讨论一下数据可用性的终极目标吗? Michael:终极目标很容易定义,我们要实现的是与 Web2 相当的性能和成本,使得在链上构建任何东西都成为可能,特别是 AI 应用。这很直白,就像 AWS 有计算和存储,S3 是一个关键组件。数据可用性虽然有不同特性,但也是一个关键组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模块化的 AI 技术栈,其中的数据可用性部分不仅包括数据发布,还包括存储组件,由共识网络整合。我们让共识网络处理数据可用性抽样,一旦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在底层 Layer 1(如以太坊)上进行证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可以运行任何高性能应用的链上系统,甚至支持链上训练 AI 模型。 Kamran:能再详细说明一下你们的目标市场吗?除了人工智能和那些在区块链上构建 AI 应用的人之外,你们希望哪些项目使用 0G? Michael:你已经提到一个应用领域。我们正努力建设最大的去中心化 AI 社区,并希望有大量项目在我们之上构建。无论是 Pond 在构建大型图模型,还是 Fraction AI 或 PublicAI 在做去中心化数据标注或清洗,甚至是 Allora、Talus Network 或 Ritual 这样的执行层项目,我们都在努力为 AI 建设者建立最大的社区。这对我们来说是基本要求。 但实际上,任何高性能应用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以链上游戏为例,5000 个用户在非压缩情况下,需要每秒 16MB 的数据可用性来实现完整的链上游戏状态。目前没有任何 DA 层能做到这一点,也许 Solana 可以,但那与以太坊生态系统不同,支持也有限。所以,这样的应用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有趣,特别是如果它们结合了链上 AI 代理(如 NPC)。在这方面有很多交叉应用的潜力。 高频 DeFi 是另一个例子。未来的全同态加密 (FHE)、数据市场、高频深端应用,所有这些都需要非常大的数据吞吐量,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支持高性能的 DA 层。因此,任何高性能的 DApp 或 Layer2 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 模块化的优势:灵活选择 Mehdi:你们在努力提高可扩展性、吞吐量,以及解决存储组件导致的状态膨胀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推出一条完整的 Layer1 呢?如果你们有能力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什么要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而不是创建一个拥有自己虚拟机的 Layer1 呢?采用模块化堆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Michael:从根本上说,我们底层就是一个 Layer1,但我们坚信模块化是未来构建应用的方式。而且我们是模块化的,并不排除未来提供一个专门针对 AI 应用优化的执行环境。我们还没完全确定这方面的路线图,但这是可能的。 模块化的核心在于选择。你可以选择结算层、执行环境和 DA 层。根据不同的用例,开发者可以选择最佳方案。就像 Web2 中,TCP/IP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本质上是模块化的,开发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其不同方面。因此,我们希望给予开发者更多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应用类型,构建最合适的环境。 Mehdi:如果现在要选择一个虚拟机,就你们正在考虑或努力实现的应用而言,市场上哪个虚拟机最适合? Michael:我对此持非常实际的看法。如果为了吸引更多 Web2 开发者进入 Web3,那应该是某种类型的 WASM 虚拟机,可以用最常见的编程语言如 JavaScript 或 Python 来构建应用。这些语言不一定是链上开发的最佳选择。 Move VM 在对象和吞吐量方面的设计非常出色。如果追求高性能,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如果考虑经过实战检验的虚拟机,那就是 EVM,因为有大量的 Solidity 开发者。所以选择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 优先级排序和社区建设 Jonny:我想听听你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还是说一切都一帆风顺?我无法想象你们的事业如此庞大,不可能一直都那么顺利吧。 Michael:是的,我认为任何创业公司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挑战。从我的角度来看,最大的挑战是确保我们能跟上节奏,因为我们必须非常出色地执行多个任务,不得不做出一些权衡以快速进入市场。 例如,我们本来想用定制的共识机制启动,但那会延长四到五个月的启动时间。所以我们决定在第一阶段使用现成的共识机制,做一个强大的概念验证,达到终局目标的一部分,比如每个共识层每秒 50 GB。然后在第二阶段引入可横向扩展的共识层,以实现无限的 DA 吞吐量。就像打开开关启动另一台 AWS 服务器一样,我们可以添加额外的共识层,从而提高整体数据可用性吞吐量。 另一个挑战是确保我们能吸引到一流的人才加入公司。我们的团队实力雄厚,包括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所以我们需要市场营销团队和新加入的开发人员也能与之匹配。 Jonny:听起来你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优先级排序,对吧?接受无法在短时间内做所有事情,必须做出一些权衡。关于竞争,你们如何看待?我猜 Celestia 或 EigenDA 对你们的具体用例不会构成严重威胁。 Michael:在 Web3 中,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我们围绕高性能和 AI 建设者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社区,而 Celestia 和 Eigen 可能拥有更多的通用型社区。EigenDA 可能更关心如何带来经济安全并在 EigenLayer 上构建 AVS,而 Celestia 则更关心哪个 Layer2 想要降低他们的交易成本,并且没有很多高吞吐量的应用。举个例子,在 Celestia 上构建高频 DeFi 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你需要每秒多兆字节的吞吐量,这会完全堵塞 Celestia 网络。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感受不到威胁。我们正在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社区,即使有其他人出现,我们也已经拥有开发者和市场份额的网络效应,并有望随之获得更多资金。所以,最好的防御就是我们的网络效应。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 Jonny:你们选择人工智能作为主要发力点,但为什么 Web3 需要在其生态系统内托管人工智能?反过来,人工智能为什么需要 Web3?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两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都是肯定的。 Michael:当然,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的。但我认为在未来 5 到 10 年里,每家公司都会成为 AI 公司,因为 AI 将像互联网那样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真的想在 Web3 中错失这个机会吗?我认为不会。根据麦肯锡的说法,AI 将释放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70% 的工作可以由 AI 自动化。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它呢?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存在的,但有了 AI,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相信未来 5 到 10 年,区块链上的大多数参与者将是 AI 代理,他们为你执行任务和交易。这将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世界,我们将拥有大量由 AI 驱动、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自动化服务。 反过来,我认为 AI 也绝对需要 Web3。我们的使命是让 AI 成为一种公共产品。这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你如何确保 AI 模型不会作弊,如何确保它们做出最有利于人类的决策?对齐可以分解为激励、验证和安全组件,每一个组件都非常适合在区块链环境中实现。区块链可以通过代币来帮助实现金融化和激励,从而创造一个环境让 AI 在经济上不愿意作弊。所有交易历史也都在区块链上。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声明,我认为从根本上说,从训练数据到数据清洗组件,再到数据摄取和收集组件,所有东西都应该在链上,从而可以完整地追溯是谁提供了数据,然后 AI 模型又做出了什么决策。 展望未来 5 到 10 年,如果 AI 系统在管理后勤、行政和制造系统,我会想知道模型的版本、它的决策,并对超越人类智能的模型进行监督,确保它与人类利益实现对齐。而把 AI 装进一个可能作弊、不为人类最大利益做决策的黑匣子里,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信任几家公司始终如一地确保这种系统的安全和诚信,尤其是考虑到 AI 模型在未来 5 到 10 年可能具有的超级能力。 Kamran:我们都知道加密领域充满了各种叙事,而你们如此专注于 AI 领域,从长远来看,你认为这会成为你们的障碍吗?正如你所说,你们的技术栈将远优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你认为围绕 AI 的叙事和命名本身,会在未来阻碍你们的发展吗? Michael: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坚信在未来,每家公司都将成为一家 AI 公司。几乎不会有哪家公司在其应用或平台中不以某种形式使用 AI。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当 GPT 推出一个新版本,比如拥有万亿级参数,开启了之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达到了更高的性能水平。我认为热度将持续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范式。这是我们首次能够用人类语言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获得超越普通人的能力,实现此前无法实现的流程自动化。例如,一些公司几乎完全自动化了他们的销售开发和客户支持。随着 GPT-5、GPT-6 等的发布,AI 模型将变得更加智能。我们需要确保在 Web3 中跟上这一趋势,构建我们自己的开源版本。 AI 代理将在未来运行社会的某些部分,确保其以适当的方式被区块链所治理至关重要。10 到 20 年内,AI 肯定会是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看看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模式就知道了,未来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机器人也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大量支持。我们基本上生活在一部科幻电影中。

对话0G Labs:DA终局之路和链上AI新纪元

原文来源:BlockBeats

在 DealFlow 第四期播客节目中,BSCN 主编 Jonny Huang、MH Ventures 普通合伙人 Kamran Iqbal 和 Animoca Brands 投资与战略合作负责人 Mehdi Farooq 共同采访了 0G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Michael Heinrich。Michael 分享了他的个人背景,从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到创办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 Web2 公司 Garten,再到如今全职投入 0G,致力于在区块链上构建模块化 AI 技术栈。讨论内容涵盖了 DA 的现状和愿景、模块化的优势、团队管理以及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关系。展望未来,他强调 AI 将成为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Web3 需要跟上这一趋势。

以下为访谈正文:

Web2 独角兽掌门再创业

Jonny: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个重要话题——数据可用性(DA),特别是加密 AI 领域的数据可用性。Michael,你们公司在这一领域有很大的发言权。在深入细节之前,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职业背景,以及你是如何进入这一小众领域的。

Michael:我最初是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和技术产品经理,在 Visual Studio 团队从事前沿技术工作。后来转向业务端,在贝恩公司工作了几年,又搬到康涅狄格州为桥水基金工作,负责投资组合构建。每天要审核约 600 亿美元的交易,了解很多风险指标。比如,我们查看 CDS 利率来评估交易对手风险等。这段经历让我深入了解了传统金融。

之后,我回到斯坦福读研,创办了我的第一家 Web2 公司 Garten。公司鼎盛时期员工一度扩展到 650 名,年收入达 1 亿美元,总融资额约 1.3 亿美元,成为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和 Y Combinator 孵化的明星项目。

2022 年底,我在斯坦福的同学 Thomas 联系我。他提到五年前投资了 Conflux,认为 Ming Wu 和 Fan Long 是他资助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我们四个应该聚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什么火花。经过六个月的相处,我得出同样的结论。我心想:「哇,Ming 和 Fan 是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我们一定要一起创业。」我开始转为 Garten 的董事长,并且全职投入 0G。

0G Labs 的四位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分别为 Fan Long、Thomas Yao、Michael Heinrich、Ming Wu

DA 的现状、挑战与终极目标

Jonny: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创始人介绍之一,我猜你们的 VC 融资过程一定很顺利。在深入探讨数据可用性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 DA 的现状。虽然有一些玩家众所周知,但就目前而言,你如何评估 DA 的格局?

Michael:DA 现在有多种来源,具体取决于区块链。例如,在以太坊 Danksharding 升级之前,以太坊的 DA 大约为每秒 0.08 MB。后来,Celestia、EigenDA 和 Avail 进入市场,它们的吞吐量通常在每秒 1.2 到 10 MB 之间。问题在于,对于 AI 应用或任何链上游戏应用,这种吞吐量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每秒 GB 级,而不是每秒 MB 级的 DA。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链上训练 AI 模型,实际上需要每秒 50 到 100 GB 的数据传输量才能实现。这是数量级的差异。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思考如何创造这种突破,使 Web2 的大型应用程序能够以相同的性能和成本在链上构建。这是我们在该领域看到的一个巨大空白。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比如,我们认为数据可用性是数据发布和数据存储的结合。我们的核心洞察是将数据分成这两个通道来避免系统中的广播瓶颈,从而实现突破性的性能改进。

一个附加的存储网络可以让你做很多事情,比如模型存储、针对特定用例的训练数据存储,甚至可编程性。你可以进行完整的状态管理,决定将数据存储在哪里,存储多长时间,以及需要多少安全性。因此,各种领域真正需要的真实用例,现在都成为可能。

目前 DA 的现状是,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每秒 0.08 MB 提高到 1.4 MB,确实降低了交易成本,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减少了 99%。但对于未来世界的真正需求来说,这还不够。高性能 AI 应用、链上游戏、高频 DeFi,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更高的吞吐量。

Mehdi:我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首先是关于存储。你提到 L2 的交易历史,甚至是 AI 模型的历史。在存储方面,我们需要存储数据多长时间?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已经有 Arweave 和 Filecoin 这样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你认为它们能否帮助提高吞吐量?我指的不是数据发布,而是存储。

Michael:数据的存储时长取决于其目的。如果考虑灾难恢复,数据应永久存储,以便重构状态。对于乐观 rollup 那种有欺诈证明窗口的情况,至少需要存储 7 天,以便在需要时重构状态。对于其他类型的 rollup,存储时间可能更短。具体情况不同,但大致如此。

至于其他存储平台,我们选择内部构建存储系统,因为 Arweave 和 Filecoin 更多是为日志类型的存储而设计的,也就是长期冷存储。因此它们并非为非常快速的数据写入和读取而设计,而这对 AI 应用以及需要键值存储或事务型数据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应用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实现快速处理,甚至可以搭建去中心化的 Google 文档应用。

Jonny:关于为什么需要 DA,以及现有的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为何不适合这种特定场景,你阐述得非常清楚。可以讨论一下数据可用性的终极目标吗?

Michael:终极目标很容易定义,我们要实现的是与 Web2 相当的性能和成本,使得在链上构建任何东西都成为可能,特别是 AI 应用。这很直白,就像 AWS 有计算和存储,S3 是一个关键组件。数据可用性虽然有不同特性,但也是一个关键组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模块化的 AI 技术栈,其中的数据可用性部分不仅包括数据发布,还包括存储组件,由共识网络整合。我们让共识网络处理数据可用性抽样,一旦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在底层 Layer 1(如以太坊)上进行证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可以运行任何高性能应用的链上系统,甚至支持链上训练 AI 模型。

Kamran:能再详细说明一下你们的目标市场吗?除了人工智能和那些在区块链上构建 AI 应用的人之外,你们希望哪些项目使用 0G?

Michael:你已经提到一个应用领域。我们正努力建设最大的去中心化 AI 社区,并希望有大量项目在我们之上构建。无论是 Pond 在构建大型图模型,还是 Fraction AI 或 PublicAI 在做去中心化数据标注或清洗,甚至是 Allora、Talus Network 或 Ritual 这样的执行层项目,我们都在努力为 AI 建设者建立最大的社区。这对我们来说是基本要求。

但实际上,任何高性能应用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以链上游戏为例,5000 个用户在非压缩情况下,需要每秒 16MB 的数据可用性来实现完整的链上游戏状态。目前没有任何 DA 层能做到这一点,也许 Solana 可以,但那与以太坊生态系统不同,支持也有限。所以,这样的应用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有趣,特别是如果它们结合了链上 AI 代理(如 NPC)。在这方面有很多交叉应用的潜力。

高频 DeFi 是另一个例子。未来的全同态加密 (FHE)、数据市场、高频深端应用,所有这些都需要非常大的数据吞吐量,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支持高性能的 DA 层。因此,任何高性能的 DApp 或 Layer2 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

模块化的优势:灵活选择

Mehdi:你们在努力提高可扩展性、吞吐量,以及解决存储组件导致的状态膨胀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推出一条完整的 Layer1 呢?如果你们有能力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什么要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而不是创建一个拥有自己虚拟机的 Layer1 呢?采用模块化堆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Michael:从根本上说,我们底层就是一个 Layer1,但我们坚信模块化是未来构建应用的方式。而且我们是模块化的,并不排除未来提供一个专门针对 AI 应用优化的执行环境。我们还没完全确定这方面的路线图,但这是可能的。

模块化的核心在于选择。你可以选择结算层、执行环境和 DA 层。根据不同的用例,开发者可以选择最佳方案。就像 Web2 中,TCP/IP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本质上是模块化的,开发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其不同方面。因此,我们希望给予开发者更多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应用类型,构建最合适的环境。

Mehdi:如果现在要选择一个虚拟机,就你们正在考虑或努力实现的应用而言,市场上哪个虚拟机最适合?

Michael:我对此持非常实际的看法。如果为了吸引更多 Web2 开发者进入 Web3,那应该是某种类型的 WASM 虚拟机,可以用最常见的编程语言如 JavaScript 或 Python 来构建应用。这些语言不一定是链上开发的最佳选择。

Move VM 在对象和吞吐量方面的设计非常出色。如果追求高性能,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如果考虑经过实战检验的虚拟机,那就是 EVM,因为有大量的 Solidity 开发者。所以选择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

优先级排序和社区建设

Jonny:我想听听你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还是说一切都一帆风顺?我无法想象你们的事业如此庞大,不可能一直都那么顺利吧。

Michael:是的,我认为任何创业公司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挑战。从我的角度来看,最大的挑战是确保我们能跟上节奏,因为我们必须非常出色地执行多个任务,不得不做出一些权衡以快速进入市场。

例如,我们本来想用定制的共识机制启动,但那会延长四到五个月的启动时间。所以我们决定在第一阶段使用现成的共识机制,做一个强大的概念验证,达到终局目标的一部分,比如每个共识层每秒 50 GB。然后在第二阶段引入可横向扩展的共识层,以实现无限的 DA 吞吐量。就像打开开关启动另一台 AWS 服务器一样,我们可以添加额外的共识层,从而提高整体数据可用性吞吐量。

另一个挑战是确保我们能吸引到一流的人才加入公司。我们的团队实力雄厚,包括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所以我们需要市场营销团队和新加入的开发人员也能与之匹配。

Jonny:听起来你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优先级排序,对吧?接受无法在短时间内做所有事情,必须做出一些权衡。关于竞争,你们如何看待?我猜 Celestia 或 EigenDA 对你们的具体用例不会构成严重威胁。

Michael:在 Web3 中,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我们围绕高性能和 AI 建设者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社区,而 Celestia 和 Eigen 可能拥有更多的通用型社区。EigenDA 可能更关心如何带来经济安全并在 EigenLayer 上构建 AVS,而 Celestia 则更关心哪个 Layer2 想要降低他们的交易成本,并且没有很多高吞吐量的应用。举个例子,在 Celestia 上构建高频 DeFi 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你需要每秒多兆字节的吞吐量,这会完全堵塞 Celestia 网络。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感受不到威胁。我们正在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社区,即使有其他人出现,我们也已经拥有开发者和市场份额的网络效应,并有望随之获得更多资金。所以,最好的防御就是我们的网络效应。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

Jonny:你们选择人工智能作为主要发力点,但为什么 Web3 需要在其生态系统内托管人工智能?反过来,人工智能为什么需要 Web3?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两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都是肯定的。

Michael:当然,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的。但我认为在未来 5 到 10 年里,每家公司都会成为 AI 公司,因为 AI 将像互联网那样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真的想在 Web3 中错失这个机会吗?我认为不会。根据麦肯锡的说法,AI 将释放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70% 的工作可以由 AI 自动化。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它呢?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存在的,但有了 AI,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相信未来 5 到 10 年,区块链上的大多数参与者将是 AI 代理,他们为你执行任务和交易。这将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世界,我们将拥有大量由 AI 驱动、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自动化服务。

反过来,我认为 AI 也绝对需要 Web3。我们的使命是让 AI 成为一种公共产品。这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你如何确保 AI 模型不会作弊,如何确保它们做出最有利于人类的决策?对齐可以分解为激励、验证和安全组件,每一个组件都非常适合在区块链环境中实现。区块链可以通过代币来帮助实现金融化和激励,从而创造一个环境让 AI 在经济上不愿意作弊。所有交易历史也都在区块链上。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声明,我认为从根本上说,从训练数据到数据清洗组件,再到数据摄取和收集组件,所有东西都应该在链上,从而可以完整地追溯是谁提供了数据,然后 AI 模型又做出了什么决策。

展望未来 5 到 10 年,如果 AI 系统在管理后勤、行政和制造系统,我会想知道模型的版本、它的决策,并对超越人类智能的模型进行监督,确保它与人类利益实现对齐。而把 AI 装进一个可能作弊、不为人类最大利益做决策的黑匣子里,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信任几家公司始终如一地确保这种系统的安全和诚信,尤其是考虑到 AI 模型在未来 5 到 10 年可能具有的超级能力。

Kamran:我们都知道加密领域充满了各种叙事,而你们如此专注于 AI 领域,从长远来看,你认为这会成为你们的障碍吗?正如你所说,你们的技术栈将远优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你认为围绕 AI 的叙事和命名本身,会在未来阻碍你们的发展吗?

Michael: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坚信在未来,每家公司都将成为一家 AI 公司。几乎不会有哪家公司在其应用或平台中不以某种形式使用 AI。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当 GPT 推出一个新版本,比如拥有万亿级参数,开启了之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达到了更高的性能水平。我认为热度将持续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范式。这是我们首次能够用人类语言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获得超越普通人的能力,实现此前无法实现的流程自动化。例如,一些公司几乎完全自动化了他们的销售开发和客户支持。随着 GPT-5、GPT-6 等的发布,AI 模型将变得更加智能。我们需要确保在 Web3 中跟上这一趋势,构建我们自己的开源版本。

AI 代理将在未来运行社会的某些部分,确保其以适当的方式被区块链所治理至关重要。10 到 20 年内,AI 肯定会是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看看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模式就知道了,未来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机器人也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大量支持。我们基本上生活在一部科幻电影中。

对话0G Labs:DA终局之路和链上AI新纪元

思维怪怪

24-06-13 16:59阅读本文需 23 分钟帮上热门AI 总结看总结

译者注:今年 3 月,0G Labs 完成 Hack VC 领投的 3500 万美元 Pre-Seed 轮融资。0G Labs 旨在构建第一个模块化 AI 链,帮助开发者在高性能、可编程的数据可用性层上推出 AI dApp。通过创新的系统设计,0G Labs 力争实现每秒 GB 级的链上数据传输,支持 AI 模型训练等高性能应用场景。

在 DealFlow 第四期播客节目中,BSCN 主编 Jonny Huang、MH Ventures 普通合伙人 Kamran Iqbal 和 Animoca Brands 投资与战略合作负责人 Mehdi Farooq 共同采访了 0G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Michael Heinrich。Michael 分享了他的个人背景,从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到创办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 Web2 公司 Garten,再到如今全职投入 0G,致力于在区块链上构建模块化 AI 技术栈。讨论内容涵盖了 DA 的现状和愿景、模块化的优势、团队管理以及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关系。展望未来,他强调 AI 将成为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Web3 需要跟上这一趋势。

以下为访谈正文:

Web2 独角兽掌门再创业

Jonny: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一个重要话题——数据可用性(DA),特别是加密 AI 领域的数据可用性。Michael,你们公司在这一领域有很大的发言权。在深入细节之前,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职业背景,以及你是如何进入这一小众领域的。

Michael:我最初是微软和 SAP 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和技术产品经理,在 Visual Studio 团队从事前沿技术工作。后来转向业务端,在贝恩公司工作了几年,又搬到康涅狄格州为桥水基金工作,负责投资组合构建。每天要审核约 600 亿美元的交易,了解很多风险指标。比如,我们查看 CDS 利率来评估交易对手风险等。这段经历让我深入了解了传统金融。

之后,我回到斯坦福读研,创办了我的第一家 Web2 公司 Garten。公司鼎盛时期员工一度扩展到 650 名,年收入达 1 亿美元,总融资额约 1.3 亿美元,成为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和 Y Combinator 孵化的明星项目。

2022 年底,我在斯坦福的同学 Thomas 联系我。他提到五年前投资了 Conflux,认为 Ming Wu 和 Fan Long 是他资助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我们四个应该聚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什么火花。经过六个月的相处,我得出同样的结论。我心想:「哇,Ming 和 Fan 是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我们一定要一起创业。」我开始转为 Garten 的董事长,并且全职投入 0G。

0G Labs 的四位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分别为 Fan Long、Thomas Yao、Michael Heinrich、Ming Wu

DA 的现状、挑战与终极目标

Jonny: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创始人介绍之一,我猜你们的 VC 融资过程一定很顺利。在深入探讨数据可用性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 DA 的现状。虽然有一些玩家众所周知,但就目前而言,你如何评估 DA 的格局?

Michael:DA 现在有多种来源,具体取决于区块链。例如,在以太坊 Danksharding 升级之前,以太坊的 DA 大约为每秒 0.08 MB。后来,Celestia、EigenDA 和 Avail 进入市场,它们的吞吐量通常在每秒 1.2 到 10 MB 之间。问题在于,对于 AI 应用或任何链上游戏应用,这种吞吐量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每秒 GB 级,而不是每秒 MB 级的 DA。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在链上训练 AI 模型,实际上需要每秒 50 到 100 GB 的数据传输量才能实现。这是数量级的差异。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思考如何创造这种突破,使 Web2 的大型应用程序能够以相同的性能和成本在链上构建。这是我们在该领域看到的一个巨大空白。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比如,我们认为数据可用性是数据发布和数据存储的结合。我们的核心洞察是将数据分成这两个通道来避免系统中的广播瓶颈,从而实现突破性的性能改进。

一个附加的存储网络可以让你做很多事情,比如模型存储、针对特定用例的训练数据存储,甚至可编程性。你可以进行完整的状态管理,决定将数据存储在哪里,存储多长时间,以及需要多少安全性。因此,各种领域真正需要的真实用例,现在都成为可能。

目前 DA 的现状是,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每秒 0.08 MB 提高到 1.4 MB,确实降低了交易成本,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减少了 99%。但对于未来世界的真正需求来说,这还不够。高性能 AI 应用、链上游戏、高频 DeFi,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更高的吞吐量。

Mehdi:我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首先是关于存储。你提到 L2 的交易历史,甚至是 AI 模型的历史。在存储方面,我们需要存储数据多长时间?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已经有 Arweave 和 Filecoin 这样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你认为它们能否帮助提高吞吐量?我指的不是数据发布,而是存储。

Michael:数据的存储时长取决于其目的。如果考虑灾难恢复,数据应永久存储,以便重构状态。对于乐观 rollup 那种有欺诈证明窗口的情况,至少需要存储 7 天,以便在需要时重构状态。对于其他类型的 rollup,存储时间可能更短。具体情况不同,但大致如此。

至于其他存储平台,我们选择内部构建存储系统,因为 Arweave 和 Filecoin 更多是为日志类型的存储而设计的,也就是长期冷存储。因此它们并非为非常快速的数据写入和读取而设计,而这对 AI 应用以及需要键值存储或事务型数据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应用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实现快速处理,甚至可以搭建去中心化的 Google 文档应用。

Jonny:关于为什么需要 DA,以及现有的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为何不适合这种特定场景,你阐述得非常清楚。可以讨论一下数据可用性的终极目标吗?

Michael:终极目标很容易定义,我们要实现的是与 Web2 相当的性能和成本,使得在链上构建任何东西都成为可能,特别是 AI 应用。这很直白,就像 AWS 有计算和存储,S3 是一个关键组件。数据可用性虽然有不同特性,但也是一个关键组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模块化的 AI 技术栈,其中的数据可用性部分不仅包括数据发布,还包括存储组件,由共识网络整合。我们让共识网络处理数据可用性抽样,一旦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在底层 Layer 1(如以太坊)上进行证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可以运行任何高性能应用的链上系统,甚至支持链上训练 AI 模型。

Kamran:能再详细说明一下你们的目标市场吗?除了人工智能和那些在区块链上构建 AI 应用的人之外,你们希望哪些项目使用 0G?

Michael:你已经提到一个应用领域。我们正努力建设最大的去中心化 AI 社区,并希望有大量项目在我们之上构建。无论是 Pond 在构建大型图模型,还是 Fraction AI 或 PublicAI 在做去中心化数据标注或清洗,甚至是 Allora、Talus Network 或 Ritual 这样的执行层项目,我们都在努力为 AI 建设者建立最大的社区。这对我们来说是基本要求。

但实际上,任何高性能应用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以链上游戏为例,5000 个用户在非压缩情况下,需要每秒 16MB 的数据可用性来实现完整的链上游戏状态。目前没有任何 DA 层能做到这一点,也许 Solana 可以,但那与以太坊生态系统不同,支持也有限。所以,这样的应用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有趣,特别是如果它们结合了链上 AI 代理(如 NPC)。在这方面有很多交叉应用的潜力。

高频 DeFi 是另一个例子。未来的全同态加密 (FHE)、数据市场、高频深端应用,所有这些都需要非常大的数据吞吐量,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支持高性能的 DA 层。因此,任何高性能的 DApp 或 Layer2 都可以在我们之上构建。

模块化的优势:灵活选择

Mehdi:你们在努力提高可扩展性、吞吐量,以及解决存储组件导致的状态膨胀问题。为什么不直接推出一条完整的 Layer1 呢?如果你们有能力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什么要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而不是创建一个拥有自己虚拟机的 Layer1 呢?采用模块化堆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Michael:从根本上说,我们底层就是一个 Layer1,但我们坚信模块化是未来构建应用的方式。而且我们是模块化的,并不排除未来提供一个专门针对 AI 应用优化的执行环境。我们还没完全确定这方面的路线图,但这是可能的。

模块化的核心在于选择。你可以选择结算层、执行环境和 DA 层。根据不同的用例,开发者可以选择最佳方案。就像 Web2 中,TCP/IP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本质上是模块化的,开发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其不同方面。因此,我们希望给予开发者更多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应用类型,构建最合适的环境。

Mehdi:如果现在要选择一个虚拟机,就你们正在考虑或努力实现的应用而言,市场上哪个虚拟机最适合?

Michael:我对此持非常实际的看法。如果为了吸引更多 Web2 开发者进入 Web3,那应该是某种类型的 WASM 虚拟机,可以用最常见的编程语言如 JavaScript 或 Python 来构建应用。这些语言不一定是链上开发的最佳选择。

Move VM 在对象和吞吐量方面的设计非常出色。如果追求高性能,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如果考虑经过实战检验的虚拟机,那就是 EVM,因为有大量的 Solidity 开发者。所以选择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

优先级排序和社区建设

Jonny:我想听听你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还是说一切都一帆风顺?我无法想象你们的事业如此庞大,不可能一直都那么顺利吧。

Michael:是的,我认为任何创业公司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挑战。从我的角度来看,最大的挑战是确保我们能跟上节奏,因为我们必须非常出色地执行多个任务,不得不做出一些权衡以快速进入市场。

例如,我们本来想用定制的共识机制启动,但那会延长四到五个月的启动时间。所以我们决定在第一阶段使用现成的共识机制,做一个强大的概念验证,达到终局目标的一部分,比如每个共识层每秒 50 GB。然后在第二阶段引入可横向扩展的共识层,以实现无限的 DA 吞吐量。就像打开开关启动另一台 AWS 服务器一样,我们可以添加额外的共识层,从而提高整体数据可用性吞吐量。

另一个挑战是确保我们能吸引到一流的人才加入公司。我们的团队实力雄厚,包括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博士,所以我们需要市场营销团队和新加入的开发人员也能与之匹配。

Jonny:听起来你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优先级排序,对吧?接受无法在短时间内做所有事情,必须做出一些权衡。关于竞争,你们如何看待?我猜 Celestia 或 EigenDA 对你们的具体用例不会构成严重威胁。

Michael:在 Web3 中,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我们围绕高性能和 AI 建设者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社区,而 Celestia 和 Eigen 可能拥有更多的通用型社区。EigenDA 可能更关心如何带来经济安全并在 EigenLayer 上构建 AVS,而 Celestia 则更关心哪个 Layer2 想要降低他们的交易成本,并且没有很多高吞吐量的应用。举个例子,在 Celestia 上构建高频 DeFi 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你需要每秒多兆字节的吞吐量,这会完全堵塞 Celestia 网络。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感受不到威胁。我们正在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社区,即使有其他人出现,我们也已经拥有开发者和市场份额的网络效应,并有望随之获得更多资金。所以,最好的防御就是我们的网络效应。

Web3 与 AI 的双向依赖

Jonny:你们选择人工智能作为主要发力点,但为什么 Web3 需要在其生态系统内托管人工智能?反过来,人工智能为什么需要 Web3?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两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都是肯定的。

Michael:当然,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的。但我认为在未来 5 到 10 年里,每家公司都会成为 AI 公司,因为 AI 将像互联网那样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真的想在 Web3 中错失这个机会吗?我认为不会。根据麦肯锡的说法,AI 将释放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70% 的工作可以由 AI 自动化。那么为什么不利用它呢?没有 AI 的 Web3 是可能存在的,但有了 AI,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相信未来 5 到 10 年,区块链上的大多数参与者将是 AI 代理,他们为你执行任务和交易。这将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世界,我们将拥有大量由 AI 驱动、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自动化服务。

反过来,我认为 AI 也绝对需要 Web3。我们的使命是让 AI 成为一种公共产品。这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你如何确保 AI 模型不会作弊,如何确保它们做出最有利于人类的决策?对齐可以分解为激励、验证和安全组件,每一个组件都非常适合在区块链环境中实现。区块链可以通过代币来帮助实现金融化和激励,从而创造一个环境让 AI 在经济上不愿意作弊。所有交易历史也都在区块链上。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声明,我认为从根本上说,从训练数据到数据清洗组件,再到数据摄取和收集组件,所有东西都应该在链上,从而可以完整地追溯是谁提供了数据,然后 AI 模型又做出了什么决策。

展望未来 5 到 10 年,如果 AI 系统在管理后勤、行政和制造系统,我会想知道模型的版本、它的决策,并对超越人类智能的模型进行监督,确保它与人类利益实现对齐。而把 AI 装进一个可能作弊、不为人类最大利益做决策的黑匣子里,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信任几家公司始终如一地确保这种系统的安全和诚信,尤其是考虑到 AI 模型在未来 5 到 10 年可能具有的超级能力。

Kamran:我们都知道加密领域充满了各种叙事,而你们如此专注于 AI 领域,从长远来看,你认为这会成为你们的障碍吗?正如你所说,你们的技术栈将远优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你认为围绕 AI 的叙事和命名本身,会在未来阻碍你们的发展吗?

Michael: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坚信在未来,每家公司都将成为一家 AI 公司。几乎不会有哪家公司在其应用或平台中不以某种形式使用 AI。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当 GPT 推出一个新版本,比如拥有万亿级参数,开启了之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达到了更高的性能水平。我认为热度将持续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范式。这是我们首次能够用人类语言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获得超越普通人的能力,实现此前无法实现的流程自动化。例如,一些公司几乎完全自动化了他们的销售开发和客户支持。随着 GPT-5、GPT-6 等的发布,AI 模型将变得更加智能。我们需要确保在 Web3 中跟上这一趋势,构建我们自己的开源版本。

AI 代理将在未来运行社会的某些部分,确保其以适当的方式被区块链所治理至关重要。10 到 20 年内,AI 肯定会是主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看看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模式就知道了,未来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机器人也会进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大量支持。我们基本上生活在一部科幻电影中。
Ver original
Além do Io.net, tenha uma compreensão abrangente da paisagem ecológica da trilha computacional DePINTítulo original: The Case for Compute DePINs Autor original: PAUL TIMOFEEV Fonte original: sapato Compilado por: Deep Wave TechFlow Principais conclusões Os recursos computacionais estão se tornando cada vez mais populares com o surgimento do aprendizado de máquina e do aprendizado profundo para o desenvolvimento generativo de IA, ambos os quais exigem grandes cargas de trabalho com uso intensivo de computação. No entanto, à medida que grandes empresas e governos acumulam estes recursos, as startups e os desenvolvedores independentes enfrentam agora uma escassez de GPUs no mercado, resultando em custos excessivos e/ou inacessibilidade de recursos. Os DePINs de computação permitem a criação de um mercado descentralizado para recursos de computação, como GPUs, permitindo que qualquer pessoa no mundo ofereça seu suprimento ocioso em troca de recompensas monetárias. Isso foi projetado para ajudar os consumidores de GPU carentes a obter acesso a novos canais de fornecimento para obter os recursos de desenvolvimento necessários para suas cargas de trabalho com custos e despesas gerais reduzidos.

Além do Io.net, tenha uma compreensão abrangente da paisagem ecológica da trilha computacional DePIN

Título original: The Case for Compute DePINs

Autor original: PAUL TIMOFEEV

Fonte original: sapato

Compilado por: Deep Wave TechFlow

Principais conclusões

Os recursos computacionais estão se tornando cada vez mais populares com o surgimento do aprendizado de máquina e do aprendizado profundo para o desenvolvimento generativo de IA, ambos os quais exigem grandes cargas de trabalho com uso intensivo de computação. No entanto, à medida que grandes empresas e governos acumulam estes recursos, as startups e os desenvolvedores independentes enfrentam agora uma escassez de GPUs no mercado, resultando em custos excessivos e/ou inacessibilidade de recursos.

Os DePINs de computação permitem a criação de um mercado descentralizado para recursos de computação, como GPUs, permitindo que qualquer pessoa no mundo ofereça seu suprimento ocioso em troca de recompensas monetárias. Isso foi projetado para ajudar os consumidores de GPU carentes a obter acesso a novos canais de fornecimento para obter os recursos de desenvolvimento necessários para suas cargas de trabalho com custos e despesas gerais reduzidos.
Traduzir
创始人终被清算,Curve飞轮彻底破产?原文来源:Odaily星球日报 在加密货币普跌的行情中,没想到最惨的是 CRV。 今晨,Arkham 发文表示 Curve 创始人 Michael Egorov 目前在 5 个协议的 5 个账户上以 1.4 亿美元 CRV 作为抵押借出 9570 万美元的稳定币(主要是 crvUSD)。其中,Michael 有 5000 万美元 crvUSD 借款在 Llamalend 上,Egorov 的 3 个账户已经占了该协议上所借 crvUSD 的 90% 以上。 Arkham 指出,如果 CRV 的价格下跌约 10% ,这些头寸可能会开始被清算。随后,CRV 跌幅持续扩大,一度跌破 0.26 美元,达到历史新低,Michael 多个地址上的 CRV 借贷仓位也逐渐跌破清算阈值。 以往 Michael 都会补仓以拯救自己的接待仓位,但这次,他似乎「放弃」了。 据余烬监测,Michael Egorov 的主地址在 Inverse 上的借贷仓位已经有部分 CRV 开始清算。另据 Lookonchain 监测,Michale Egorov 目前在 4 个平台上持有 1.1187 亿枚 CRV(3387 万美元)抵押品和 2060 万美元的债务。 2 个月前的清算危机 CRV 的危机早在 2 个月前就初见端倪,当时 Michael 的借贷仓位就已跌破清算阈值,但彼时的 Michael 并未被清算,也不见 Michael 有任何补救行为。 4 月 14 日,随着市场下跌,CRV 价格也受影响跌至 0.42 美元,Curve 创始人 Michael Egorov 的借贷仓位又进入了红线。据余烬监测,Michael 通过 5 个地址在 6 个借贷平台共计抵押了 3.71 亿枚 CRV,并借出 9254 万美元的稳定币。在 12 笔债务中,以 silo 借贷仓位最危险。 从 2022 年 11 月,「链上大空头」ponzishorter 试图做空其代币 CRV 开始,到 2023 年 7 月底,Curve 由于 Vyper 编译器故障被攻击,Michael 为了挽救自己的仓位频频行动,搅动着 defi 这锅「汤」,人们也将这一系列行动比作「DeFi 保卫战」。 第一次「保卫战」兴许是 Michael 的诱空,让 CRV 价格不降反升,在与「空军对战」中获利,第二次的「保卫战」借助场外 OTC 之力,虽然使其持有量下降,但获得了一批包括吴忌寒、杜均、孙宇晨等头部玩家,以及 DWF 等一众机构在内的极具实力的支持者。可以说 CRV 的两次保卫战都颇有胜利者风范。 相关阅读:《Curve 问题,是 DeFi「收益病」的表症》 4 月 14 日中午,CRV 价格跌至 0.42 美元,据 debank 数据,Michael 的 12 个仓位中, 5 个仓位健康值已达 1.12 甚至更低。余烬监测到 Michael 债仓红线,并发推文做出清算推测,他指出若 CRV 价格如若继续下跌 10% 而没有补仓或还款的情况下,将启动清算程序。 所有债仓均未清算 然而,正当人们思考 CRV 该如何应对第三次「DeFi 保卫战」时,有趣的事发生了。 人们注意到,当日凌晨 4 时,CRV 价格一度跌到 0.3592 美元,早已跌破 0.42 美元的 10% 。但 Michael 债仓并没有如余烬所说被清算,甚至 Michael 本人似乎也没有做出任何补救措施。 Michael 的债仓分布于 6 个不同的借贷协议,其中争议最多的借贷协议是 silo。 在 curve 被攻击后,由于大多数借贷协议不愿意承受太多与 CRV 相关的风险,纷纷收紧了政策,而在 Michael 筹集到的贷款中,超过一半来自 silo。在随后 Michael 偿还 AAVE 债仓的过程中,silo 几乎提供了所有所需贷款。可以说 silo 成为了 Michael 还债路上的最大援军,并被不少社区成员将其调侃成 Michael 的「个人银行」。。 彼时,Michael 的总债仓中,silo 协议里共存入约 1.13 亿枚 CRV,共借出价值约 2790 万美元的稳定币,占 Michael 总债仓 30%,但 Curve LlamaLend、UwU Lend 以及 FraxLend 协议也为 Michael 提供了大部分贷款,虽占比不如 silo 高,但仍高于 15%,其中 Curve LlamaLend 占比 20.7%,UwU Lend 占比 17.9%,FraxLend 占比 17.3% 另一方面,silo 曾分叉出一个新协议Silo Llama,是专为 crvUSD 设计的隔离借贷协议。虽此协议充满了质疑声,但 DeFi 在设计上应该是与用户情绪无关的。与借款相比,CRV 的锁定率对 CRV 被抛售的影响更大,为 CRV 单独设池属于 defi 借贷金库的工作方式之一,而 silo 团队成员也明确否定「为一个人创造 Silo Llama」的指责。 抛开 silo 和 curve 关系不谈,争论的本质是 silo 没有清算 CRV。知情人表示,由于 silo 上的 CRV 仓位使用 Chainlink 预言机,价格更新较 debank 会出现滞后,所以预言机是否追踪到清算价格是存疑的。 据Chainlink 数据,彼时收录的 CRV 价格均显示其在 4 月 14 日凌晨 5 点半跌破 0.4 美元,位于 0.36 至 0.38 美元区间。随后笔者查看了 dexscreener、coingecko、tradingview、coinmarket 等多方数据,彼时 CRV 在 30 分钟线位均跌至 0.36 美元左右。 由于 crv 的最低价格发生在凌晨,目前笔者无法查证当时的健康因子是否归零。但无论当晚 CRV 与各借贷协议发生了什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仅仅是 silo,Michael 的所有债仓仍在。 这次危机有人把目光放到了 silo 的手动清算机制上。由于 silo 的清算是完全开放的,清算人可自行选择手动还是机器。在问及选择手动清算后是否就不会被机器清算时,知情人表示,手动清算只是平台提供的个人清算入口,在面对一笔待清算债务时,个人仍需和机器抢单,且往往无法抢过机器。 所以,清算触发与否最关键在于抵押品价格是否真的跌到了清算值。 清算机制的「价格游戏」 据 silo 文档介绍,该借贷协议有一个清算应用程序,核心团队使用清算应用程序来监控风险头寸,并在清算机器人(包括 Silo)因任何原因不首先清算的情况下清算资不抵债的头寸。 4 月 19 日,CRV 再次下跌至 0.4 美元,根据余烬提供的 Michael 地址,0x 9 开头地址、0x 4 开头地址以及 0x 7 开头地址在 silo 的债仓健康因子均低于 0.1 ,处于危险状态。 据silo finance 抵押因素表,CRV 在 silo 协议中,其贷款价值比(LTV)为 65% ,清算门槛(LT)为 85% 。这意味着 Michael 的 silo 清算价格位于 0.41 至 0.44 美元价格区间,因此健康因子理论上已经为 0 。 计算公式: 清算价格=借款总额/(抵押品数量*LTV*LT) 健康因子= 1-借款总额/(抵押品总额*LTV) 对此,BlockBeats 向项目团队查证,其价格追踪并非简单地查看预言机喂价,而是采用了加权平均算法。这也就意味着某一代币的清算价格会受到贷款人其余借贷资产价格影响,所以仅凭借 CRV 的价格下降还不足以让仓位进入清算。但在问及流动性供应问题时,项目团队并未作出回应。 而对于 Michael 最大仓位所在平台 Llamalend,其「自动变现」机制可以防御软清算。简单来说其清算过程就是当价格下跌,抵押品自动转换为稳定币,当价格上涨又卖回抵押品代币,而且仅需偿还少量的 crvUSD 就可增加健康因素。 此外,知情人告诉 BlockBeats,事实上,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清算人需要考虑滑点问题,这同时涉及 crvUSD 和 CRV 的滑点。在以往几次大浮动波动行情下,借贷协议机器清算不动是很正常的。 这次被 Michael「割」了? 数千万美元的债仓清算对整个加密市场的流动性影响不容小觑, 4 月的危机尚能因借贷平台的保卫机制躲过一劫,而这次 CRV 跌破 0.26 美元,危机终于到来。 清算人获利 价格新低是不是应该抄底也是投资人关注的话题,但至少在 CRV,清算人已经开始获利了。 据 ai_ 9684 xtpa 监测,地址 0xF07...0f19E 是 Michael 仓位的主要清算人之一。过去一小时,该地址以均价 0.2549 美元清算了 2962 万枚 CRV,共花费 755 万枚 FRAX,目前这部分代币已全部充值进 Binance,充值均价为 0.2792 美元。 作为清算人,更经济的方式或许是:在 Binance 先开好 CRV 空单(或借币卖出)再进行清算,这样清算得的代币仅用作平空(或还款),而无需承担期间币价波段导致的盈利亏损。 但即便 0xF07...0f19E 不这么做,仅以充值均价卖出也能够获利 72 万美元。 投资人受损 但另一边,投资者面对的就是灾难了。 一方面是价格下跌引发的其余借贷平台清算,Fraxlend 的贷款人遭受数百万美元的清算,据 Lookonchain 监测,有用户在 Fraxlend 上被清算 1058 万枚 CRV(330 万美元)。 相较来说,Fraxlend 的清算机制更容易触发,其风险隔离和动态利率机制不需要任何额外措施就能让 Michael 自己主动还钱。在之前的几次清算危机中,Michael 从 Aave 借出大量资产,并通过 OTC 卖币也是为了偿还 Fraxlend 的债务。 而另一方面就是早期 CRV 投资者面临的巨大损失。 自去年 CRV 危机以来,社区不乏「Curve 一手好牌被 Michael 打得稀碎」的言论,这次 CRV 危机最值得说道的还是此前帮助 Michael 的各大投资人。 去年 7 月底 Curve 被盗后,各方 OG、机构及 VC 都鼎力相助。比特大陆和 Matrixport 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在即将到来的 RWA 浪潮中,CRV 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已抄底买入,不构成财务建议。」 黄立成在社交媒体上确认自己通过 OTC 从 Curve 创始人处收购 375 万枚 CRV 并质押锁定在 Curve 协议中。次日,孙宇晨的相关地址也向 Egorov 地址转入 200 万枚 USDT,并获得 500 万枚 CRV。 紧接着就是 Yearn Finance、Stake DAO 等项目,以及 DWF 等一众机构和 VC 纷纷参与到 CRV 的救火行动中。 而如今 CRV 跌至历史新低,Michael 本人目前还未做出任何挽救表态。这场风波正如社区所说,「割人的一方终于被 Michael 割了」。

创始人终被清算,Curve飞轮彻底破产?

原文来源:Odaily星球日报

在加密货币普跌的行情中,没想到最惨的是 CRV。

今晨,Arkham 发文表示 Curve 创始人 Michael Egorov 目前在 5 个协议的 5 个账户上以 1.4 亿美元 CRV 作为抵押借出 9570 万美元的稳定币(主要是 crvUSD)。其中,Michael 有 5000 万美元 crvUSD 借款在 Llamalend 上,Egorov 的 3 个账户已经占了该协议上所借 crvUSD 的 90% 以上。

Arkham 指出,如果 CRV 的价格下跌约 10% ,这些头寸可能会开始被清算。随后,CRV 跌幅持续扩大,一度跌破 0.26 美元,达到历史新低,Michael 多个地址上的 CRV 借贷仓位也逐渐跌破清算阈值。

以往 Michael 都会补仓以拯救自己的接待仓位,但这次,他似乎「放弃」了。

据余烬监测,Michael Egorov 的主地址在 Inverse 上的借贷仓位已经有部分 CRV 开始清算。另据 Lookonchain 监测,Michale Egorov 目前在 4 个平台上持有 1.1187 亿枚 CRV(3387 万美元)抵押品和 2060 万美元的债务。

2 个月前的清算危机

CRV 的危机早在 2 个月前就初见端倪,当时 Michael 的借贷仓位就已跌破清算阈值,但彼时的 Michael 并未被清算,也不见 Michael 有任何补救行为。

4 月 14 日,随着市场下跌,CRV 价格也受影响跌至 0.42 美元,Curve 创始人 Michael Egorov 的借贷仓位又进入了红线。据余烬监测,Michael 通过 5 个地址在 6 个借贷平台共计抵押了 3.71 亿枚 CRV,并借出 9254 万美元的稳定币。在 12 笔债务中,以 silo 借贷仓位最危险。

从 2022 年 11 月,「链上大空头」ponzishorter 试图做空其代币 CRV 开始,到 2023 年 7 月底,Curve 由于 Vyper 编译器故障被攻击,Michael 为了挽救自己的仓位频频行动,搅动着 defi 这锅「汤」,人们也将这一系列行动比作「DeFi 保卫战」。

第一次「保卫战」兴许是 Michael 的诱空,让 CRV 价格不降反升,在与「空军对战」中获利,第二次的「保卫战」借助场外 OTC 之力,虽然使其持有量下降,但获得了一批包括吴忌寒、杜均、孙宇晨等头部玩家,以及 DWF 等一众机构在内的极具实力的支持者。可以说 CRV 的两次保卫战都颇有胜利者风范。

相关阅读:《Curve 问题,是 DeFi「收益病」的表症》

4 月 14 日中午,CRV 价格跌至 0.42 美元,据 debank 数据,Michael 的 12 个仓位中, 5 个仓位健康值已达 1.12 甚至更低。余烬监测到 Michael 债仓红线,并发推文做出清算推测,他指出若 CRV 价格如若继续下跌 10% 而没有补仓或还款的情况下,将启动清算程序。

所有债仓均未清算

然而,正当人们思考 CRV 该如何应对第三次「DeFi 保卫战」时,有趣的事发生了。

人们注意到,当日凌晨 4 时,CRV 价格一度跌到 0.3592 美元,早已跌破 0.42 美元的 10% 。但 Michael 债仓并没有如余烬所说被清算,甚至 Michael 本人似乎也没有做出任何补救措施。

Michael 的债仓分布于 6 个不同的借贷协议,其中争议最多的借贷协议是 silo。

在 curve 被攻击后,由于大多数借贷协议不愿意承受太多与 CRV 相关的风险,纷纷收紧了政策,而在 Michael 筹集到的贷款中,超过一半来自 silo。在随后 Michael 偿还 AAVE 债仓的过程中,silo 几乎提供了所有所需贷款。可以说 silo 成为了 Michael 还债路上的最大援军,并被不少社区成员将其调侃成 Michael 的「个人银行」。。

彼时,Michael 的总债仓中,silo 协议里共存入约 1.13 亿枚 CRV,共借出价值约 2790 万美元的稳定币,占 Michael 总债仓 30%,但 Curve LlamaLend、UwU Lend 以及 FraxLend 协议也为 Michael 提供了大部分贷款,虽占比不如 silo 高,但仍高于 15%,其中 Curve LlamaLend 占比 20.7%,UwU Lend 占比 17.9%,FraxLend 占比 17.3%

另一方面,silo 曾分叉出一个新协议Silo Llama,是专为 crvUSD 设计的隔离借贷协议。虽此协议充满了质疑声,但 DeFi 在设计上应该是与用户情绪无关的。与借款相比,CRV 的锁定率对 CRV 被抛售的影响更大,为 CRV 单独设池属于 defi 借贷金库的工作方式之一,而 silo 团队成员也明确否定「为一个人创造 Silo Llama」的指责。

抛开 silo 和 curve 关系不谈,争论的本质是 silo 没有清算 CRV。知情人表示,由于 silo 上的 CRV 仓位使用 Chainlink 预言机,价格更新较 debank 会出现滞后,所以预言机是否追踪到清算价格是存疑的。

据Chainlink 数据,彼时收录的 CRV 价格均显示其在 4 月 14 日凌晨 5 点半跌破 0.4 美元,位于 0.36 至 0.38 美元区间。随后笔者查看了 dexscreener、coingecko、tradingview、coinmarket 等多方数据,彼时 CRV 在 30 分钟线位均跌至 0.36 美元左右。

由于 crv 的最低价格发生在凌晨,目前笔者无法查证当时的健康因子是否归零。但无论当晚 CRV 与各借贷协议发生了什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仅仅是 silo,Michael 的所有债仓仍在。

这次危机有人把目光放到了 silo 的手动清算机制上。由于 silo 的清算是完全开放的,清算人可自行选择手动还是机器。在问及选择手动清算后是否就不会被机器清算时,知情人表示,手动清算只是平台提供的个人清算入口,在面对一笔待清算债务时,个人仍需和机器抢单,且往往无法抢过机器。

所以,清算触发与否最关键在于抵押品价格是否真的跌到了清算值。

清算机制的「价格游戏」

据 silo 文档介绍,该借贷协议有一个清算应用程序,核心团队使用清算应用程序来监控风险头寸,并在清算机器人(包括 Silo)因任何原因不首先清算的情况下清算资不抵债的头寸。

4 月 19 日,CRV 再次下跌至 0.4 美元,根据余烬提供的 Michael 地址,0x 9 开头地址、0x 4 开头地址以及 0x 7 开头地址在 silo 的债仓健康因子均低于 0.1 ,处于危险状态。

据silo finance 抵押因素表,CRV 在 silo 协议中,其贷款价值比(LTV)为 65% ,清算门槛(LT)为 85% 。这意味着 Michael 的 silo 清算价格位于 0.41 至 0.44 美元价格区间,因此健康因子理论上已经为 0 。

计算公式:

清算价格=借款总额/(抵押品数量*LTV*LT)

健康因子= 1-借款总额/(抵押品总额*LTV)

对此,BlockBeats 向项目团队查证,其价格追踪并非简单地查看预言机喂价,而是采用了加权平均算法。这也就意味着某一代币的清算价格会受到贷款人其余借贷资产价格影响,所以仅凭借 CRV 的价格下降还不足以让仓位进入清算。但在问及流动性供应问题时,项目团队并未作出回应。

而对于 Michael 最大仓位所在平台 Llamalend,其「自动变现」机制可以防御软清算。简单来说其清算过程就是当价格下跌,抵押品自动转换为稳定币,当价格上涨又卖回抵押品代币,而且仅需偿还少量的 crvUSD 就可增加健康因素。

此外,知情人告诉 BlockBeats,事实上,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清算人需要考虑滑点问题,这同时涉及 crvUSD 和 CRV 的滑点。在以往几次大浮动波动行情下,借贷协议机器清算不动是很正常的。

这次被 Michael「割」了?

数千万美元的债仓清算对整个加密市场的流动性影响不容小觑, 4 月的危机尚能因借贷平台的保卫机制躲过一劫,而这次 CRV 跌破 0.26 美元,危机终于到来。

清算人获利

价格新低是不是应该抄底也是投资人关注的话题,但至少在 CRV,清算人已经开始获利了。

据 ai_ 9684 xtpa 监测,地址 0xF07...0f19E 是 Michael 仓位的主要清算人之一。过去一小时,该地址以均价 0.2549 美元清算了 2962 万枚 CRV,共花费 755 万枚 FRAX,目前这部分代币已全部充值进 Binance,充值均价为 0.2792 美元。

作为清算人,更经济的方式或许是:在 Binance 先开好 CRV 空单(或借币卖出)再进行清算,这样清算得的代币仅用作平空(或还款),而无需承担期间币价波段导致的盈利亏损。

但即便 0xF07...0f19E 不这么做,仅以充值均价卖出也能够获利 72 万美元。

投资人受损

但另一边,投资者面对的就是灾难了。

一方面是价格下跌引发的其余借贷平台清算,Fraxlend 的贷款人遭受数百万美元的清算,据 Lookonchain 监测,有用户在 Fraxlend 上被清算 1058 万枚 CRV(330 万美元)。

相较来说,Fraxlend 的清算机制更容易触发,其风险隔离和动态利率机制不需要任何额外措施就能让 Michael 自己主动还钱。在之前的几次清算危机中,Michael 从 Aave 借出大量资产,并通过 OTC 卖币也是为了偿还 Fraxlend 的债务。

而另一方面就是早期 CRV 投资者面临的巨大损失。

自去年 CRV 危机以来,社区不乏「Curve 一手好牌被 Michael 打得稀碎」的言论,这次 CRV 危机最值得说道的还是此前帮助 Michael 的各大投资人。

去年 7 月底 Curve 被盗后,各方 OG、机构及 VC 都鼎力相助。比特大陆和 Matrixport 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在即将到来的 RWA 浪潮中,CRV 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已抄底买入,不构成财务建议。」

黄立成在社交媒体上确认自己通过 OTC 从 Curve 创始人处收购 375 万枚 CRV 并质押锁定在 Curve 协议中。次日,孙宇晨的相关地址也向 Egorov 地址转入 200 万枚 USDT,并获得 500 万枚 CRV。

紧接着就是 Yearn Finance、Stake DAO 等项目,以及 DWF 等一众机构和 VC 纷纷参与到 CRV 的救火行动中。

而如今 CRV 跌至历史新低,Michael 本人目前还未做出任何挽救表态。这场风波正如社区所说,「割人的一方终于被 Michael 割了」。
Traduzir
Galaxy 合伙人:MEV 将在区块空间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原文标题:Business of Block Space Pt. 2: MEVconomics 原文作者:Will Nuelle 原文来源:Galaxy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介绍 我们之前在《区块空间商业模式》一文中指出,区块空间的销售是加密货币市场的四个细分市场之一,可以产生可重复、稳健的产品市场契合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预计区块空间将成为仅次于交易所的产生第二大毛利润的细分市场,甚至随着交易量从 CEX 转移到 DEX,可能成为第一大毛利润市场。这是一种 B2B2C 商业模式,区块链吸引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又吸引消费者(包括个人和企业)通过他们的应用程序使用区块空间。 我们还认为,区块空间是一种基于网络效应的业务,与其同类业务模式中心化云计算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具有规模经济,但没有网络效应。区块链中的网络效应存在于 (i)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ii) 应用程序部署、(iii) 用户、(iv) 协议中的流动性和 (v) 原始资本。 Galaxy 预测,区块空间的消耗(从消耗区块空间所花费的总金额来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速,未来区块链的任何容量增加都将被需求所填补。 MEV 经济学 在本文中,我们将评估 MEV 交易消耗的区块空间比例,并讨论为什么它对于评估区块空间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很重要。 MEV 交易与非 MEV 交易截然不同。MEV 需求来自系统内部(内生),而非 MEV 交易需求来自系统外部(外生)。MEV 是区块空间需求的放大版,它仅由其他人使用系统而产生。 非 MEV 交易:用户愿意为此付费,因为他们对使用应用程序有外生需求,例如支付稳定币交易费用或存入 Compound。 MEV 交易:用户能够根据系统状态获得无风险利润(或统计上的无风险利润)。使用系统的外生需求创造了消耗区块空间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内生需求。 在对区块空间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研究中,我一直在思考:MEV 在其中贡献了多少需求呢? MEV 是区块空间需求的驱动因素 从此前《区块空间商业模式》一文中可以看出,顶级收费区块链上对区块空间的总需求达每年数十亿美元,且呈幂律分布: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自 2022 年 9 月以来用户每日支付的交易费用如下(时间序列以对数刻度显示):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MEV 是区块链的永久功能,也是区块空间的永久消费者。下图显示了截至 2024 年 2 月底,以太坊(唯一具有良好公开 MEV 数据的链)上的 MEV,该数据分布在 MEV 搜索者利润、验证者小费和销毁的 ETH 之间。这些数字不包括 DeFi-CeFi 套利,该套利本质上是统计性的,而不是原子性的,并且在链上和链下进行。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搜索者寻找 MEV 机会并支付交易费以获得将其包含进区块的机会。搜索者之间的竞争迫使他们支付比正常区块链交易更多的交易费以确保包含,因此,在为 MEV 支付的交易费中,大部分都进入了验证者的口袋,表现为验证者获得的最终收益略高出质押 ETH 的收益。其中一部分根据 EIP-1559 被销毁,最终造福了所有 ETH 持有者;还有一些最终成为搜索者工作的利润。2023 年,完整的 MEV 供应链平均每周收入为 660 万美元,峰值在 5 月份曾超过 2000 万美元(不包括 CeFi-DeFi 套利获得的收益)。 MEV 策略 不同的 MEV 策略具有不同的收益和利润率。数据显示,三明治交易(sandwiching)是 MEV 的一种寄生形式,它通过对漫不经心的 DEX 用户发起抢先交易和反向交易,去年在以太坊上产生了 2.12 亿美元的收入。原子套利更为有利,因为它具有均衡 DEX 池中价格的效果,在 2023 年产生了 1.26 亿美元的总收入。清算(清除 Maker、Aave 和 Compound 等借贷协议中坏账的奖励)在 2024 年仅产生了 700 万美元的收入。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形式的 MEV,但它们更多的是定制化的,而不是系统的。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CeFi-DeFi 套利是一个更难以统计的策略,而且没有公开数据可以量化 CeFi-DeFi 套利的收益(因为 CeFi 部分是不透明的)。Galaxy 跟踪获得的数据显示,CeFi-DeFi 套利在 2023 年赚取了约 9850 万美元,但仅占市场份额的约 60%。这是基于对 CeFi 报价数据的模拟,但可能会更高或更低,具体取决于特定的 Builder 策略。请注意,CEX-DEX 套利的置信区间很大。 更有趣的是,不同策略的毛利率表明哪种策略能为以太坊 / 验证者带来更多利润,哪种策略能为搜索者带来更多利润。套利和三明治策略的毛利率分别为 18.6% 和 14.2%,这意味着这些策略 (i) 竞争激烈,(ii) 它们在费用方面为基础层(以太坊)积累了更多价值。与此同时,清算策略虽毛利率达到了 51.1%,但难以形成规模,因此竞争力较弱(在本文讨论中也不太重要)。CeFi-DeFi 套利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订单流、构建器集中度和一般统计套利复杂性方面有更深的护城河,因此竞争力较弱。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MEV 与区块空间需求之间存在稳定关系 MEV 作为支付的交易费的百分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根据上图可知,每周 MEV 占区块空间的百分比徘徊在 10% 左右。在 FTX 崩盘等价格和交易量波动较大的几周,该百分比可能会升至交易费的 30%。硅谷银行危机的那一周,MEV 也达到了交易费的 25%。这是一个均值回归时间序列的波动非常像金融市场。事实上,MEV 活动可能与波动性本身密切相关。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换句话说,如果某一周的交易费用消耗为 1 亿美元,我们可以简单预测其中 90% 来自使用应用程序的外生需求,10% 则是由于该周状态变化带来的无风险利润而内生产生的。如果 30% 由 MEV 创造,70% 由非 MEV 创造,那么可以合理地相信下周大概率将恢复正常。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一情况,看看它会如何随时间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 10% 左右的不变性只适用于区块链上的金融应用(DEX 和借贷协议)。这些应用会产生 MEV,而不是稳定币应用或游戏。如果金融应用的主导地位长期下降,那么在没有发现新形式的稳定币或游戏 MEV 的情况下,MEV 的相关性也会下降。 总结:MEV 目前发挥的作用较小,但未来将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 MEV 有能力破坏协议激励,并且是区块空间的永久的消费者,但目前 MEV 对以太坊的实际财务贡献相对较小,仅占交易费的 10%。在 FTX 或硅谷银行等黑天鹅市场事件发生的几周内,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 25% 或更高,但这只是例外,而不是常态,而且从历史上看,这一比例已经回到了稳定状态。那么 MEV 在区块空间商业模式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在某些方面,它是一种需求乘数效应,将使用应用程序的外生需求乘以 1.1-1.3 倍。 尽管如此,MEV 对未来区块空间消耗的影响可能非常重要。像 Solana 和 Monad 这样的区块链的每笔交易费用便宜得多,与以太坊等高费用链相比,MEV 在低费用链上消耗的区块空间比例可能会更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未来最赚钱的区块链很可能是那些同时具备以下特点的区块链:(a)降低交易费用并刺激网络活动需求,以及(b)主要以验证器 / 排序器 / 销毁捕获 MEV 的形式利用网络活动。 MEV 等现象的存在只是区块空间成为前所未见的商业模式的另一个原因。其独特特性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商业模式,值得长期投资。最后,我们重申一下区块空间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强劲的净收入利润率。区块空间销售是唯一一种零运营成本的商业模式。以太坊的净收入利润率波动较大,但自 2023 年 1 月以来,其平均净收入利润率为 33.9%。 容易产生网络效应。一般来说,SaaS 产品没有网络效应,而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市场则有。随着更多应用程序和资本的加入,区块空间得到改善,从而持续推动具有网络效应的交易费用上涨。网络效应可以通过 MEV 产生额外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空间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区块空间将受益于规模的扩大,例如 L2,它们具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MEV 的外生需求乘数效应。MEV 是区块链系统始终存在的一个特征。MEV 虽然可能会损害共识,但会大规模地为生态系统贡献费用。以太坊上每 1 美元的交易费,就会产生约 0.10-0.30 美元的 MEV 费用。 弱点: 毛利率较低,但正在提高。生产一个区块空间单位(例如 1M gas)的成本很高,并且可能需要该区块空间未来利润的 66% 以上。区块空间是一项毛利率较低的业务。 周期性强。出售区块空间的收入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它取决于市场状况,并且通常与市场波动性密切相关。

Galaxy 合伙人:MEV 将在区块空间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标题:Business of Block Space Pt. 2: MEVconomics

原文作者:Will Nuelle

原文来源:Galaxy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介绍

我们之前在《区块空间商业模式》一文中指出,区块空间的销售是加密货币市场的四个细分市场之一,可以产生可重复、稳健的产品市场契合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预计区块空间将成为仅次于交易所的产生第二大毛利润的细分市场,甚至随着交易量从 CEX 转移到 DEX,可能成为第一大毛利润市场。这是一种 B2B2C 商业模式,区块链吸引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又吸引消费者(包括个人和企业)通过他们的应用程序使用区块空间。

我们还认为,区块空间是一种基于网络效应的业务,与其同类业务模式中心化云计算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具有规模经济,但没有网络效应。区块链中的网络效应存在于 (i) 应用程序开发人员、(ii) 应用程序部署、(iii) 用户、(iv) 协议中的流动性和 (v) 原始资本。

Galaxy 预测,区块空间的消耗(从消耗区块空间所花费的总金额来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速,未来区块链的任何容量增加都将被需求所填补。

MEV 经济学

在本文中,我们将评估 MEV 交易消耗的区块空间比例,并讨论为什么它对于评估区块空间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很重要。

MEV 交易与非 MEV 交易截然不同。MEV 需求来自系统内部(内生),而非 MEV 交易需求来自系统外部(外生)。MEV 是区块空间需求的放大版,它仅由其他人使用系统而产生。

非 MEV 交易:用户愿意为此付费,因为他们对使用应用程序有外生需求,例如支付稳定币交易费用或存入 Compound。

MEV 交易:用户能够根据系统状态获得无风险利润(或统计上的无风险利润)。使用系统的外生需求创造了消耗区块空间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内生需求。

在对区块空间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研究中,我一直在思考:MEV 在其中贡献了多少需求呢?

MEV 是区块空间需求的驱动因素

从此前《区块空间商业模式》一文中可以看出,顶级收费区块链上对区块空间的总需求达每年数十亿美元,且呈幂律分布: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自 2022 年 9 月以来用户每日支付的交易费用如下(时间序列以对数刻度显示):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MEV 是区块链的永久功能,也是区块空间的永久消费者。下图显示了截至 2024 年 2 月底,以太坊(唯一具有良好公开 MEV 数据的链)上的 MEV,该数据分布在 MEV 搜索者利润、验证者小费和销毁的 ETH 之间。这些数字不包括 DeFi-CeFi 套利,该套利本质上是统计性的,而不是原子性的,并且在链上和链下进行。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搜索者寻找 MEV 机会并支付交易费以获得将其包含进区块的机会。搜索者之间的竞争迫使他们支付比正常区块链交易更多的交易费以确保包含,因此,在为 MEV 支付的交易费中,大部分都进入了验证者的口袋,表现为验证者获得的最终收益略高出质押 ETH 的收益。其中一部分根据 EIP-1559 被销毁,最终造福了所有 ETH 持有者;还有一些最终成为搜索者工作的利润。2023 年,完整的 MEV 供应链平均每周收入为 660 万美元,峰值在 5 月份曾超过 2000 万美元(不包括 CeFi-DeFi 套利获得的收益)。

MEV 策略

不同的 MEV 策略具有不同的收益和利润率。数据显示,三明治交易(sandwiching)是 MEV 的一种寄生形式,它通过对漫不经心的 DEX 用户发起抢先交易和反向交易,去年在以太坊上产生了 2.12 亿美元的收入。原子套利更为有利,因为它具有均衡 DEX 池中价格的效果,在 2023 年产生了 1.26 亿美元的总收入。清算(清除 Maker、Aave 和 Compound 等借贷协议中坏账的奖励)在 2024 年仅产生了 700 万美元的收入。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形式的 MEV,但它们更多的是定制化的,而不是系统的。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CeFi-DeFi 套利是一个更难以统计的策略,而且没有公开数据可以量化 CeFi-DeFi 套利的收益(因为 CeFi 部分是不透明的)。Galaxy 跟踪获得的数据显示,CeFi-DeFi 套利在 2023 年赚取了约 9850 万美元,但仅占市场份额的约 60%。这是基于对 CeFi 报价数据的模拟,但可能会更高或更低,具体取决于特定的 Builder 策略。请注意,CEX-DEX 套利的置信区间很大。

更有趣的是,不同策略的毛利率表明哪种策略能为以太坊 / 验证者带来更多利润,哪种策略能为搜索者带来更多利润。套利和三明治策略的毛利率分别为 18.6% 和 14.2%,这意味着这些策略 (i) 竞争激烈,(ii) 它们在费用方面为基础层(以太坊)积累了更多价值。与此同时,清算策略虽毛利率达到了 51.1%,但难以形成规模,因此竞争力较弱(在本文讨论中也不太重要)。CeFi-DeFi 套利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订单流、构建器集中度和一般统计套利复杂性方面有更深的护城河,因此竞争力较弱。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MEV 与区块空间需求之间存在稳定关系

MEV 作为支付的交易费的百分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根据上图可知,每周 MEV 占区块空间的百分比徘徊在 10% 左右。在 FTX 崩盘等价格和交易量波动较大的几周,该百分比可能会升至交易费的 30%。硅谷银行危机的那一周,MEV 也达到了交易费的 25%。这是一个均值回归时间序列的波动非常像金融市场。事实上,MEV 活动可能与波动性本身密切相关。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换句话说,如果某一周的交易费用消耗为 1 亿美元,我们可以简单预测其中 90% 来自使用应用程序的外生需求,10% 则是由于该周状态变化带来的无风险利润而内生产生的。如果 30% 由 MEV 创造,70% 由非 MEV 创造,那么可以合理地相信下周大概率将恢复正常。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一情况,看看它会如何随时间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 10% 左右的不变性只适用于区块链上的金融应用(DEX 和借贷协议)。这些应用会产生 MEV,而不是稳定币应用或游戏。如果金融应用的主导地位长期下降,那么在没有发现新形式的稳定币或游戏 MEV 的情况下,MEV 的相关性也会下降。

总结:MEV 目前发挥的作用较小,但未来将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 MEV 有能力破坏协议激励,并且是区块空间的永久的消费者,但目前 MEV 对以太坊的实际财务贡献相对较小,仅占交易费的 10%。在 FTX 或硅谷银行等黑天鹅市场事件发生的几周内,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 25% 或更高,但这只是例外,而不是常态,而且从历史上看,这一比例已经回到了稳定状态。那么 MEV 在区块空间商业模式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在某些方面,它是一种需求乘数效应,将使用应用程序的外生需求乘以 1.1-1.3 倍。

尽管如此,MEV 对未来区块空间消耗的影响可能非常重要。像 Solana 和 Monad 这样的区块链的每笔交易费用便宜得多,与以太坊等高费用链相比,MEV 在低费用链上消耗的区块空间比例可能会更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来源:Will Nuelle,Galaxy Ventures

未来最赚钱的区块链很可能是那些同时具备以下特点的区块链:(a)降低交易费用并刺激网络活动需求,以及(b)主要以验证器 / 排序器 / 销毁捕获 MEV 的形式利用网络活动。

MEV 等现象的存在只是区块空间成为前所未见的商业模式的另一个原因。其独特特性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商业模式,值得长期投资。最后,我们重申一下区块空间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强劲的净收入利润率。区块空间销售是唯一一种零运营成本的商业模式。以太坊的净收入利润率波动较大,但自 2023 年 1 月以来,其平均净收入利润率为 33.9%。

容易产生网络效应。一般来说,SaaS 产品没有网络效应,而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市场则有。随着更多应用程序和资本的加入,区块空间得到改善,从而持续推动具有网络效应的交易费用上涨。网络效应可以通过 MEV 产生额外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空间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区块空间将受益于规模的扩大,例如 L2,它们具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MEV 的外生需求乘数效应。MEV 是区块链系统始终存在的一个特征。MEV 虽然可能会损害共识,但会大规模地为生态系统贡献费用。以太坊上每 1 美元的交易费,就会产生约 0.10-0.30 美元的 MEV 费用。

弱点:

毛利率较低,但正在提高。生产一个区块空间单位(例如 1M gas)的成本很高,并且可能需要该区块空间未来利润的 66% 以上。区块空间是一项毛利率较低的业务。

周期性强。出售区块空间的收入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它取决于市场状况,并且通常与市场波动性密切相关。
Traduzir
AI 概念项目 IO、ATH 接连上线,解读背后的商业模型原文来源:X 正好最近 $IO 和 $ATH 两个 AI 概念的项目接连 TGE,所以想浅聊几句。 说到底,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模型: 首先我们讲一个场景。左手是一些 AI 的初创企业,还有一些游戏的渲染公司。我说的是初创企业,不是那些非常成熟的大公司,比如 openAI。右手是有很多显卡资源的人,希望把那些闲置的显卡利用起来,比如 4090、3090、A100、H100。 AI 初创公司利用这些闲置显卡,既能给有显卡的人带来收益,同时又比传统的报价低一些。那么,如果现在有一个平台把这些需求和资源串联起来,一个经典的平台生意模型就诞生了。 所以 @ionet 和 @AethirCloud 这两个平台发现了这个市场机会,他们就准备去做平台,把闲置显卡“介绍”给 AI 或者渲染公司。这件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 AI 公司可能没有能力自行购置大量显卡。 首先,这些 AI 公司不想自己购买大量显卡,因为这样成本太高。他们更希望能够灵活地随时租用显卡。其次,现在国际上显卡还很紧俏,甚至有一些禁运。因此,很多公司被迫选择一些海外第三方的白手套来做中转,这也带来了大量的成本和灰色空间。所以,一个去中心化的设施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 IO 和 Aethir 这两个项目发现的市场需求。 不过,还是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AI 初创公司愿意加入是因为他们要先认可平台上有很多显卡资源,而有显卡的人愿意挂在平台上是因为他们要先认为会有很多订单。 但是,如果平台从零开始起步,没有很多显卡和公司,启动会非常困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公司或者平台需要 Crypto 的原因,因为 Crypto 能够帮助他们打破这个循环。 IO 选择了一条先有“鸡”的路线。没有订单没关系,代币补贴可以先把显卡攒起来。他们启动了点火计划,巅峰时期有几十万张显卡挂在 IO 上面。 这也是具有 token 模型的去中心化算力平台存在的意义。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些币光做补贴不行,它本身有没有意义或者作用呢? IO 和 Aethir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常规且有效的做法。他们未来的平台当然支持使用法币或者稳定币作为支付,但他们还贴心地提供了用 IO 代币或者 ATH 代币支付的选项,这样可以免除一些手续费。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不强制用户使用自己的代币,同时又给自己的 token 带来了一些功能。无论是打折 2%、3%、5%,蚊子腿也是肉,这也会鼓励那些需要支付的用户变相持有这些代币,不管它未来是否会变现,这都对于筹码分散是非常好的事情。 在建设生态上,IO 和 Aethir 的思路有一定区别。Aethir 这个团队采取了另一种思路,因为现在 AI 分类平台很多,据我所知可能不下 20 家。那么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呢? Aethir 之前卖了一个叫 CheckerNode 的虚拟矿机,后面又卖了 Edge 矿机。这个办法在维护社区基本盘上非常有效。因为当很多人在你这里有一些沉没成本时,他们会更 focus 在这个社区,不容易离开。 无论是购买虚拟矿机 CheckerNode,还是实体矿机 Edge 矿机,一旦售出,用户就不容易迁移到其他平台。所以,牛市里时间和进度就是一切,Aethir 选择了一条类似于跑马圈地的思路,先把大家圈到社区里面,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打法。 CheckerNode 是干嘛的呢?那么 Aethir 假设的一个场景是:这些闲置显卡,可能来自世界各地,这相比机房有一个劣势,就是稳定性可能会有一些影响,熟悉网络架构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一点。 所以它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原本左手是有需求的人,右手是有设备的人,他又加了一个第三方,即检查员的角色,不停地检查显卡的工作情况和订单处理情况,通过检查来获得代币。 在 tokenomics 里面,ATH 把一部分 token 的 distribution 留给了检查员们。CheckerNode 是一个虚拟矿机,这让很多人在早期就加入了这个生态,这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思路。市场反应也确实很好,根据官方数据,CheckerNode 就在 Arb 上卖了一个多亿美金,这是一个很强的成绩。 同时,很多人也喜欢真实的矿机,所以 Aethir 又推出了 Edge 矿机。Edge 矿机是物理矿机,可以买来放在家里。这种做法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有人需要虚拟矿机,有人需要实体矿机,Aethir 通过推出这些产品,在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两个项目都是算力平台项目,在和外界合作方面会容易,因为将来都要做显卡这样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这可能也是,就像 Dbunker @Dbunker_Network 这样的 GPU 算力标准化公司能和两家公司都合作的原因。因为处理的都是显卡,很多人都说显卡是新时代的石油,这个比喻蛮好。处理这种标准化的产品,也让他们的合作范围比较大。 最后一个区别,IO 是 SOL 生态,当然众所周知,Aptos 也投了它,所以到 Aptos 上也很有可能。而 Aethir 主要是在以太坊和 Arbitrum,ATH 代币是在以太坊上,CheckerNode 是在 Arbitrum 上的。所以从生态上,两个项目隐隐约约有一种各自为政,划分了势力范围。 但是巧得又是,两个项目本身都有合作,两者甚至还有亲密的“代币互换”,又让本来隐约模糊的分庭抗礼的竞争,变成了这是一个 peace & love 的和谐状态。 最后,两个项目的 ticker 也都选得有趣,IO 是计算器的 input & output 的缩写,也是经典的域名后缀。而 ATH 是 all time high 的缩写,是 crypto 的常用语,似乎也在隐约暗示着两者的区别。

AI 概念项目 IO、ATH 接连上线,解读背后的商业模型

原文来源:X

正好最近 $IO 和 $ATH 两个 AI 概念的项目接连 TGE,所以想浅聊几句。

说到底,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模型:

首先我们讲一个场景。左手是一些 AI 的初创企业,还有一些游戏的渲染公司。我说的是初创企业,不是那些非常成熟的大公司,比如 openAI。右手是有很多显卡资源的人,希望把那些闲置的显卡利用起来,比如 4090、3090、A100、H100。

AI 初创公司利用这些闲置显卡,既能给有显卡的人带来收益,同时又比传统的报价低一些。那么,如果现在有一个平台把这些需求和资源串联起来,一个经典的平台生意模型就诞生了。

所以 @ionet 和 @AethirCloud 这两个平台发现了这个市场机会,他们就准备去做平台,把闲置显卡“介绍”给 AI 或者渲染公司。这件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些 AI 公司可能没有能力自行购置大量显卡。

首先,这些 AI 公司不想自己购买大量显卡,因为这样成本太高。他们更希望能够灵活地随时租用显卡。其次,现在国际上显卡还很紧俏,甚至有一些禁运。因此,很多公司被迫选择一些海外第三方的白手套来做中转,这也带来了大量的成本和灰色空间。所以,一个去中心化的设施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 IO 和 Aethir 这两个项目发现的市场需求。

不过,还是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AI 初创公司愿意加入是因为他们要先认可平台上有很多显卡资源,而有显卡的人愿意挂在平台上是因为他们要先认为会有很多订单。

但是,如果平台从零开始起步,没有很多显卡和公司,启动会非常困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公司或者平台需要 Crypto 的原因,因为 Crypto 能够帮助他们打破这个循环。

IO 选择了一条先有“鸡”的路线。没有订单没关系,代币补贴可以先把显卡攒起来。他们启动了点火计划,巅峰时期有几十万张显卡挂在 IO 上面。

这也是具有 token 模型的去中心化算力平台存在的意义。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些币光做补贴不行,它本身有没有意义或者作用呢?

IO 和 Aethir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常规且有效的做法。他们未来的平台当然支持使用法币或者稳定币作为支付,但他们还贴心地提供了用 IO 代币或者 ATH 代币支付的选项,这样可以免除一些手续费。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不强制用户使用自己的代币,同时又给自己的 token 带来了一些功能。无论是打折 2%、3%、5%,蚊子腿也是肉,这也会鼓励那些需要支付的用户变相持有这些代币,不管它未来是否会变现,这都对于筹码分散是非常好的事情。

在建设生态上,IO 和 Aethir 的思路有一定区别。Aethir 这个团队采取了另一种思路,因为现在 AI 分类平台很多,据我所知可能不下 20 家。那么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呢?

Aethir 之前卖了一个叫 CheckerNode 的虚拟矿机,后面又卖了 Edge 矿机。这个办法在维护社区基本盘上非常有效。因为当很多人在你这里有一些沉没成本时,他们会更 focus 在这个社区,不容易离开。

无论是购买虚拟矿机 CheckerNode,还是实体矿机 Edge 矿机,一旦售出,用户就不容易迁移到其他平台。所以,牛市里时间和进度就是一切,Aethir 选择了一条类似于跑马圈地的思路,先把大家圈到社区里面,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打法。

CheckerNode 是干嘛的呢?那么 Aethir 假设的一个场景是:这些闲置显卡,可能来自世界各地,这相比机房有一个劣势,就是稳定性可能会有一些影响,熟悉网络架构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一点。

所以它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原本左手是有需求的人,右手是有设备的人,他又加了一个第三方,即检查员的角色,不停地检查显卡的工作情况和订单处理情况,通过检查来获得代币。

在 tokenomics 里面,ATH 把一部分 token 的 distribution 留给了检查员们。CheckerNode 是一个虚拟矿机,这让很多人在早期就加入了这个生态,这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思路。市场反应也确实很好,根据官方数据,CheckerNode 就在 Arb 上卖了一个多亿美金,这是一个很强的成绩。

同时,很多人也喜欢真实的矿机,所以 Aethir 又推出了 Edge 矿机。Edge 矿机是物理矿机,可以买来放在家里。这种做法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有人需要虚拟矿机,有人需要实体矿机,Aethir 通过推出这些产品,在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两个项目都是算力平台项目,在和外界合作方面会容易,因为将来都要做显卡这样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这可能也是,就像 Dbunker @Dbunker_Network 这样的 GPU 算力标准化公司能和两家公司都合作的原因。因为处理的都是显卡,很多人都说显卡是新时代的石油,这个比喻蛮好。处理这种标准化的产品,也让他们的合作范围比较大。

最后一个区别,IO 是 SOL 生态,当然众所周知,Aptos 也投了它,所以到 Aptos 上也很有可能。而 Aethir 主要是在以太坊和 Arbitrum,ATH 代币是在以太坊上,CheckerNode 是在 Arbitrum 上的。所以从生态上,两个项目隐隐约约有一种各自为政,划分了势力范围。

但是巧得又是,两个项目本身都有合作,两者甚至还有亲密的“代币互换”,又让本来隐约模糊的分庭抗礼的竞争,变成了这是一个 peace & love 的和谐状态。

最后,两个项目的 ticker 也都选得有趣,IO 是计算器的 input & output 的缩写,也是经典的域名后缀。而 ATH 是 all time high 的缩写,是 crypto 的常用语,似乎也在隐约暗示着两者的区别。
Traduzir
如何“挽救”zkSync空投?原文标题:How to salvage the zkSync Airdrop in an easy manner - the decentralized EndGame Playbook 原文作者:CC2 Ventures 原文来源:X 编译:Felix, PANews 近期,zkSync空投事件是加密社区的热点话题,众多用户指责zkSync代币分配集中以及女巫获得太多代币。(相关阅读:zkSync深陷“老鼠仓”质疑:仅10%地址符合空投资格,有女巫地址获数百万ZK代币) 加密KOL CC2 Ventures发文对zkSync如何“挽救”zkSync空投,实现更“体面”的分配进行了解读。 以下为内容全文。 一是将尚未部署在zkSync上的项目从17.5%的“Airdrop”份额中删除。一旦“生态系统激励”生效,他们就会获得份额。二是初始空投数量增加3.5%。 这两个步骤将初始分配给“用户”的份额定为20.3%(不是21%,因为一些zkSync原生项目占0.7%,这是合理的) 将符合条件的最大空投上限设为8.5万枚(目前最高为10万枚)。对于这些地址而言,削减量微乎其微,但足以重新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地址,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 可以使用Arbitrum的反女巫列表和第三方平台(如Nansen)来扫描所有地址。这将释放另外0.5% - 0.7%的供应,甚至更多。 总体来说,ZK空投的初始标准相对合理。LPers、时间加权资产持有者、Memecoin交易者和持有者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励,但不要对他们进一步削减。现在有额外的6%可用(作者没有计算实际数字,仅通过此推文反推得知)。 Arbitrum/第三方Sybil过滤器+未部署的zkSync项目的重新分配 zkSync的发行价略高于Arbitrum FDV(98.7亿美元,ZK约为0.47美元) 大约6%的供应量重新分配(可能高达8%),价值约5.92亿美元。具体取决于有多少钱包削减1.5万枚 + 过滤的Sybil数量。 经过广泛的sybil过滤后,新增批准30万个地址。每个尚未获得资格的新地址将获得大约1973枚ZK代币。有的多,有的少。现在对之前不合格的30万个地址采用类似Arbitrum的积分系统: 在zkSync Era launch之前接入zkSync Lite zkSync Era launch之前在zkSync lite上进行了 3 次 Txs 将Era上的交易量按照1k、1万、2.5万和10万的标准划分 将Era上的交易笔数按照10、25、50、100、250的标准划分 将Era上的交易月数按照3 、6、12的标准划分 为这些指标设计一个好的积分系统,如果看起来太过荒唐,也许可以添加一些小奖励,对其进行分级。调整百分比和积分系统,直到它“有意义”,并在最后将100万个地址作为基线。 有些人也许会不满意,因为zkSync有800万个地址,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空投(适者生存),但现在初始流通供应更加去中心化。 作者再次重申,没有详细计算上述所有步骤的数据,因此可能非常不准确。但如果应用上述一些步骤,情况肯定是可以挽救的。

如何“挽救”zkSync空投?

原文标题:How to salvage the zkSync Airdrop in an easy manner - the decentralized EndGame Playbook

原文作者:CC2 Ventures

原文来源:X

编译:Felix, PANews

近期,zkSync空投事件是加密社区的热点话题,众多用户指责zkSync代币分配集中以及女巫获得太多代币。(相关阅读:zkSync深陷“老鼠仓”质疑:仅10%地址符合空投资格,有女巫地址获数百万ZK代币)

加密KOL CC2 Ventures发文对zkSync如何“挽救”zkSync空投,实现更“体面”的分配进行了解读。

以下为内容全文。

一是将尚未部署在zkSync上的项目从17.5%的“Airdrop”份额中删除。一旦“生态系统激励”生效,他们就会获得份额。二是初始空投数量增加3.5%。

这两个步骤将初始分配给“用户”的份额定为20.3%(不是21%,因为一些zkSync原生项目占0.7%,这是合理的)

将符合条件的最大空投上限设为8.5万枚(目前最高为10万枚)。对于这些地址而言,削减量微乎其微,但足以重新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地址,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

可以使用Arbitrum的反女巫列表和第三方平台(如Nansen)来扫描所有地址。这将释放另外0.5% - 0.7%的供应,甚至更多。

总体来说,ZK空投的初始标准相对合理。LPers、时间加权资产持有者、Memecoin交易者和持有者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励,但不要对他们进一步削减。现在有额外的6%可用(作者没有计算实际数字,仅通过此推文反推得知)。

Arbitrum/第三方Sybil过滤器+未部署的zkSync项目的重新分配

zkSync的发行价略高于Arbitrum FDV(98.7亿美元,ZK约为0.47美元)

大约6%的供应量重新分配(可能高达8%),价值约5.92亿美元。具体取决于有多少钱包削减1.5万枚 + 过滤的Sybil数量。

经过广泛的sybil过滤后,新增批准30万个地址。每个尚未获得资格的新地址将获得大约1973枚ZK代币。有的多,有的少。现在对之前不合格的30万个地址采用类似Arbitrum的积分系统:

在zkSync Era launch之前接入zkSync Lite

zkSync Era launch之前在zkSync lite上进行了 3 次 Txs

将Era上的交易量按照1k、1万、2.5万和10万的标准划分

将Era上的交易笔数按照10、25、50、100、250的标准划分

将Era上的交易月数按照3 、6、12的标准划分

为这些指标设计一个好的积分系统,如果看起来太过荒唐,也许可以添加一些小奖励,对其进行分级。调整百分比和积分系统,直到它“有意义”,并在最后将100万个地址作为基线。

有些人也许会不满意,因为zkSync有800万个地址,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空投(适者生存),但现在初始流通供应更加去中心化。

作者再次重申,没有详细计算上述所有步骤的数据,因此可能非常不准确。但如果应用上述一些步骤,情况肯定是可以挽救的。
Traduzir
如何看待 @ionet 去中心化云算力网络的后续市场影响?原文作者:Haotian | CryptoInsight 原文来源:X 总的来说,io集AI+DePIN+Solana三大叙事方向为一身,事关Crypto行业能不能通过AI找寻到一个引爆牛市的主升浪出来。某种程度上,称之为“币圈英伟达”也不为过?接下来,简单说下我的看法: 1)io一诞生就被寄予厚望,无论是VC还是矿工以及散户,都亟待io能够在Crypto接轨AI的方向起一个好兆头,有AI方向龙头项目的大预期。io所提供的去中心化云算力解决方案,切中了AI大模型训练方向一个首要矛盾:中小型模型训练和微调、推理的巨量算力“需求”和集中式算力愈发增加的“成本”。 io分布式云算力平台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个矛盾。通过调动IDC数据中心,加密货币矿场以及普通用户的闲置算力,积聚了大量闲置并且低成本的算力,并基于Crypto Tokenomics激励框架,和一系列新型合约标准以及硬件设备标准化等等,把原本几乎不可能产生“协作”的算力经过整合,进而产生应用效能。 因此,io这类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是Crypto治理框架和AI训练需求场景结合的首个刚需场景,是Crypto攻占AI领域的第一个山头。 2)OpenAI引领的LLM大语言模型在互联网市场语境下正逐渐“垄断化”。我们观察ChatGPT3.5-4.0到Sora再到4o的演化过程就会发现,这类大模型正愈发智能和多模态化。 这类大模型能集成图、文、视频,甚至结合机器人、物联网设备还能做到实时动态输出。但这一切前提都建立在算力集中和能耗大的基础上。这样下去,中心化AI服务会逐步趋向寡头垄断,少数科技公司会掌控AI技术的发展方向,势必会限制多样化的创新。 io等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可以给这些长尾需求提供一个低门槛、更灵活,更定制化,且还能发挥Tokenomics社区激励价值的平台,帮助它们在更垂直、细分的应用场景内(供应链金融、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等)发挥潜在价值。 何况,Tokenomics能将算力提供者、开发者、用户等利益相关多方绑定,本就适合在一些传统算力资源可能忽略的边缘领域发挥奇效。集中算力会优先被作用到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商业变现前景更广阔的领域。 这是我一直认为AI+DePIN能成为牛市主升浪的核心原因,因为这个赛道的火爆不限于存量Crypto行业的内卷,可通过实实在在的需求供应,能为Crypto场内吸引来增量用户和项目方。 3)io基本业务直接对标亚马逊、阿里云等云服务,构建了IO Cloud集群,同时集成了 Render Network、Filecoin等供应端的GPU资源,这让其提供的GPU资源具有了极强的可扩展性。因此,一旦龙头地位形成,自然会通过聚合其他闲散算力平台的资源,而进一步降低其成本效益。 当然,若io能在分布式云算力市场站稳脚跟,也会直接对原本Crypto行业的云存储( @Filecoin ),分布式协处理器(Livepeer)、分布式计算(Golem)云知识产权IP确权( @StoryProtocol )等,以及DePIN基础设施、中间件、边缘AI、RWA等衍生方向都会产生明显的带动可能性。 也许会有人诟病,io的落地场景目前叙事性过强,但Crypto领域强情绪Drive的当下,若io能激活AI+DePIN上下游一系列关联项目热度,其本身叙事层的价值就足够有行业壁垒了。 加之DePIN表面上看还是硬件挖矿那一套,但背后的矿工链条、节点网络架构、软硬件一体化的催化效应,会引入更广泛的增量市场用户参与。(别低估了Pan圈的魔力) 以上 尽管现在称其为“币圈英伟达”恐怕还为时过早,但确实可以很形象地感知到,io接下来的表现对整个AI+DePIN赛道的提振作用。无论怎样,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市场预期,这轮一波三折的牛市,太需要一个主升浪拉开帷幕了。

如何看待 @ionet 去中心化云算力网络的后续市场影响?

原文作者:Haotian | CryptoInsight

原文来源:X

总的来说,io集AI+DePIN+Solana三大叙事方向为一身,事关Crypto行业能不能通过AI找寻到一个引爆牛市的主升浪出来。某种程度上,称之为“币圈英伟达”也不为过?接下来,简单说下我的看法:

1)io一诞生就被寄予厚望,无论是VC还是矿工以及散户,都亟待io能够在Crypto接轨AI的方向起一个好兆头,有AI方向龙头项目的大预期。io所提供的去中心化云算力解决方案,切中了AI大模型训练方向一个首要矛盾:中小型模型训练和微调、推理的巨量算力“需求”和集中式算力愈发增加的“成本”。

io分布式云算力平台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个矛盾。通过调动IDC数据中心,加密货币矿场以及普通用户的闲置算力,积聚了大量闲置并且低成本的算力,并基于Crypto Tokenomics激励框架,和一系列新型合约标准以及硬件设备标准化等等,把原本几乎不可能产生“协作”的算力经过整合,进而产生应用效能。

因此,io这类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是Crypto治理框架和AI训练需求场景结合的首个刚需场景,是Crypto攻占AI领域的第一个山头。

2)OpenAI引领的LLM大语言模型在互联网市场语境下正逐渐“垄断化”。我们观察ChatGPT3.5-4.0到Sora再到4o的演化过程就会发现,这类大模型正愈发智能和多模态化。

这类大模型能集成图、文、视频,甚至结合机器人、物联网设备还能做到实时动态输出。但这一切前提都建立在算力集中和能耗大的基础上。这样下去,中心化AI服务会逐步趋向寡头垄断,少数科技公司会掌控AI技术的发展方向,势必会限制多样化的创新。

io等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可以给这些长尾需求提供一个低门槛、更灵活,更定制化,且还能发挥Tokenomics社区激励价值的平台,帮助它们在更垂直、细分的应用场景内(供应链金融、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等)发挥潜在价值。

何况,Tokenomics能将算力提供者、开发者、用户等利益相关多方绑定,本就适合在一些传统算力资源可能忽略的边缘领域发挥奇效。集中算力会优先被作用到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商业变现前景更广阔的领域。

这是我一直认为AI+DePIN能成为牛市主升浪的核心原因,因为这个赛道的火爆不限于存量Crypto行业的内卷,可通过实实在在的需求供应,能为Crypto场内吸引来增量用户和项目方。

3)io基本业务直接对标亚马逊、阿里云等云服务,构建了IO Cloud集群,同时集成了 Render Network、Filecoin等供应端的GPU资源,这让其提供的GPU资源具有了极强的可扩展性。因此,一旦龙头地位形成,自然会通过聚合其他闲散算力平台的资源,而进一步降低其成本效益。

当然,若io能在分布式云算力市场站稳脚跟,也会直接对原本Crypto行业的云存储( @Filecoin ),分布式协处理器(Livepeer)、分布式计算(Golem)云知识产权IP确权( @StoryProtocol )等,以及DePIN基础设施、中间件、边缘AI、RWA等衍生方向都会产生明显的带动可能性。

也许会有人诟病,io的落地场景目前叙事性过强,但Crypto领域强情绪Drive的当下,若io能激活AI+DePIN上下游一系列关联项目热度,其本身叙事层的价值就足够有行业壁垒了。

加之DePIN表面上看还是硬件挖矿那一套,但背后的矿工链条、节点网络架构、软硬件一体化的催化效应,会引入更广泛的增量市场用户参与。(别低估了Pan圈的魔力)

以上

尽管现在称其为“币圈英伟达”恐怕还为时过早,但确实可以很形象地感知到,io接下来的表现对整个AI+DePIN赛道的提振作用。无论怎样,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市场预期,这轮一波三折的牛市,太需要一个主升浪拉开帷幕了。
Traduzir
MT Capital:Privasea将全同态加密引入Mass Adoption作者:Xinwei, MT Capital MT Capital一贯致力于投资具有颠覆性技术潜力的创新企业,我们认为全同态加密(FHE)与AI相结合的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是未来的重要赛道。FHE技术能够在保持数据加密状态下进行计算,确保数据处理全过程中的隐私和安全。AI与DePIN的结合不仅能高效利用外部计算资源,还能在无需担忧数据泄露的情况下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任务。Privasea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与MT Capital的投资战略高度契合,我们相信通过支持Privasea,将推动FHE AI DePIN赛道的发展,助力全球数字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全同态加密(FHE)? 全同态加密(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简称FHE)是一种允许在密文上直接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的加密技术,同时保持数据的加密状态。这意味着可以对加密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而无需将其解密成明文,这在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传统的数据处理场景中,为了进行计算,必须首先解密数据,这个过程暴露了敏感信息,增加了数据被窃取或滥用的风险。而FHE技术的应用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通过FHE,加密数据可以直接输入到计算过程中,而计算结果仍保持加密形式,直到需要查看结果时才进行解密。这个特性对于需要处理敏感数据的行业非常重要,如金融、医疗和政府部门。 FHE还能使得数据处理的外包成为可能,同时不会牺牲数据的机密性。企业可以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或机器学习任务,而无需担心数据泄露问题,因为服务提供商在整个过程中都无法看到原始数据。 2.Privasea:首个使用FHE的AI+DePIN网络 Privasea采用FHE技术来提供数据隐私和安全性,利用AI和分布式网络架构,允许在保持数据完全加密的状态下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机器学习和其他高级计算,这在传统的云计算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颠覆了隐私计算。 Privasea平台采用了几种先进的FHE方案,如TFHE和CKKS,这些都是在保障计算准确性和效率的同时,提供高度数据隐私保护的方案。其中,TFHE方案支持在单个指令周期内进行快速的比特操作,而CKKS方案则优化了处理浮点数的能力,从而可以让Privasea能够有效支持各种复杂的科研和商业应用,如金融分析、医疗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任务。 此外,Privasea还实现了一个高度可扩展的分布式计算网络Privanetix。这个网络由多个计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能执行FHE操作,提供必要的计算资源。这种分布式架构不仅增强了平台的处理能力,也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和故障容忍度,确保服务的高可用和可靠性。这种AI与分布式网络的集成,允许Privasea处理如深度学习、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高级AI任务,而这些任务通常需要庞大的算力和高度的数据保护。比如,医疗健康行业的用户可以利用Privasea安全地分析患者的敏感数据,进行疾病预测和治疗方案的优化,而不用担心违反数据保护法规。 Privasea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智能合约套件,使得用户在保持数据加密状态的同时,通过智能合约来管理和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验证、结果输出以及计算任务的分配和奖励。这些智能合约在分布式账本上执行,不仅确保了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而且还能够根据节点提供的计算资源自动化地进行激励分配。这种基于区块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参与度和计算效率,因为各个节点都有动力提供可靠的服务。这使得Privasea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加密和处理平台,也是一个完整的加密数据生态系统。 通过Privasea的API,开发者可以轻松接入这一复杂的系统,利用其强大的功能来开发和部署自己的AI应用。这些应用能够利用分布式网络来分散计算负载,同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敏感数据的区块链应用尤其重要。 3.与Solana的合作彰显Mass Adoption潜力 Privasea利用FHE技术,开创性地推出了ImHuman应用,这不仅展示了FHE在反女巫攻击中的应用,也标志着其在加密领域的Mass Adoption潜力。女巫攻击是去中心化网络中的一大威胁,特别是空投领域,攻击者通过创建大量虚假身份来操纵网络或获得不正当的优势。ImHuman应用通过安全且保护隐私的方式来有效对抗此类攻击。 Privasea计划将其技术部署到Solana网络,成为Solana上第一个Proof of Human的应用。Solana的高效能和低延迟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区块链平台,能够支持Privasea的FHE技术和AI计算需求。这一部署不仅将增强Solana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将展示FHE在Web3应用中的潜力。通过在Solana上运行,Privasea的ImHuman应用能够更广泛地验证用户身份,确保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ImHuman应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来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首先,用户需要通过应用的前置摄像头扫描自己的面部向量,这个过程完全在用户的设备上完成,确保敏感数据不会外泄。随后,这些数据被加密并转化为一个代表用户的加密生物特征向量的NFT。这一点利用了FHE的特性,即在不解密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复杂计算,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用户身份验证时,ImHuman应用再次扫描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将新采集的数据与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加密数据进行比对。这一过程同样使用FHE技术,确保在验证过程中数据不会被解密,从而有效避免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此外,由于每个用户的NFT是基于其独特的生物特征生成的,因此很难被复制或伪造,大大增加了执行女巫攻击的难度。 通过ImHuman应用,Privasea不仅提供了一款强大的工具来增强去中心化网络的安全性,也展示了全同态加密技术在现实世界应用中的可行性。这种基于生物特征和FHE的认证方法,为去中心化网络提供了一个安全同时又保护隐私的解决方案,使Privasea的ImHuman成为了FHE领域第一个有Mass Adoption潜力的应用。此外,通过向参与者发放空投奖励,ImHuman还能激励用户参与和持续使用,进一步推动其广泛应用。这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防御女巫攻击的策略。 4.Privasea和现有Proof of Human方案的对比 在当前的Proof of Human方案中,诸如Worldcoin和Human Protocol都面临着合规性风险和隐私问题。以Worldcoin为例,香港私隐专员公署近期完成的调查结果表明,Worldcoin在香港的运作违反了《私隐条例》。调查发现,参与Worldcoin项目的人士需要通过虹膜扫描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以验证人类身份,这种做法涉及严重的个人资料私隐风险。因此,香港私隐专员要求Worldcoin停止在香港收集市民的虹膜及面容影像。 Human Protocol则通过采集用户的任务响应数据、交互数据、设备和浏览器信息、地理位置和用户行为数据来进行验证。虽然这些数据在使用前进行匿名化处理并加密传输,但仍涉及大量的个人数据收集,存在一定的隐私和合规性风险。 相比之下,Privasea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隐私保护。Privasea的DApp“ImHuman”采用FHE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不需要收集用户的面容或虹膜影像等敏感信息。验证过程完全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上进行,面部向量数据被加密处理,不会传输到任何服务器。这样,Privasea在确保验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避免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Privasea不仅在隐私保护方面领先,还通过FHE、DePIN和ZK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隐私和安全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使Privasea能够在不暴露用户数据的前提下,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进一步降低了合规性风险。这种无与伦比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能力,使Privasea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领先的Proof of Human解决方案。 5.Accseal与Privasea携手深耕隐私计算 Privasea以其卓越的FHE、DePIN和ZK技术能力,在隐私计算领域树立了新的标准。作为AI DePIN领域的先驱,Privasea通过其创新的FHE机器学习(FHEML)解决方案,将分布式计算网络与高级安全措施无缝结合,为数据隐私和安全设立了新的标杆。Privasea引入的DApp“ImHuman”利用FHE技术安全执行“Proof of Humanity”(PoH),在用户移动设备上直接加密面部向量数据,不通过服务器传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隐私保护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在这一背景下,Privasea与Accseal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强化其技术优势。Accseal作为隐私计算硬件加速的领先企业,将为Privasea提供硬件加速支持,提升其FHE操作的效率和性能。双方将共同探索整合ZK和FHE技术的可能性,旨在提高隐私计算的效率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通过此次合作,Privasea不仅展示了其在FHE领域的领导地位,还将其DePIN项目提升到新的高度。Accseal将开发新的硬件加速产品,为Privasea这样的上层应用提供计算加速支持,进一步推动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预示着隐私计算领域将迎来新的突破,特别是在DePIN项目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MT Capital MT Capital是由资深投资者团队管理的全球性投资机构,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创新性的Web3项目,布局覆盖美国、香港、迪拜和新加坡等地。我们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1)大规模采用: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游戏、应用程序和DEPIN,这些是推动Web3技术向广泛用户群体扩散的关键;2)加密原生基础设施:我们专注于投资公链、协议及其他支撑和加强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以及原生DeFi解决方案。此外,我们的团队还拥有多年的二级交易专业经验。 官网:https://mt.capital/ 推特:https://twitter.com/mtcap_crypto Medium:https://medium.com/@MTCapital_US

MT Capital:Privasea将全同态加密引入Mass Adoption

作者:Xinwei, MT Capital

MT Capital一贯致力于投资具有颠覆性技术潜力的创新企业,我们认为全同态加密(FHE)与AI相结合的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是未来的重要赛道。FHE技术能够在保持数据加密状态下进行计算,确保数据处理全过程中的隐私和安全。AI与DePIN的结合不仅能高效利用外部计算资源,还能在无需担忧数据泄露的情况下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任务。Privasea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与MT Capital的投资战略高度契合,我们相信通过支持Privasea,将推动FHE AI DePIN赛道的发展,助力全球数字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全同态加密(FHE)?

全同态加密(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简称FHE)是一种允许在密文上直接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的加密技术,同时保持数据的加密状态。这意味着可以对加密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而无需将其解密成明文,这在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传统的数据处理场景中,为了进行计算,必须首先解密数据,这个过程暴露了敏感信息,增加了数据被窃取或滥用的风险。而FHE技术的应用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通过FHE,加密数据可以直接输入到计算过程中,而计算结果仍保持加密形式,直到需要查看结果时才进行解密。这个特性对于需要处理敏感数据的行业非常重要,如金融、医疗和政府部门。

FHE还能使得数据处理的外包成为可能,同时不会牺牲数据的机密性。企业可以将加密数据发送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或机器学习任务,而无需担心数据泄露问题,因为服务提供商在整个过程中都无法看到原始数据。

2.Privasea:首个使用FHE的AI+DePIN网络

Privasea采用FHE技术来提供数据隐私和安全性,利用AI和分布式网络架构,允许在保持数据完全加密的状态下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机器学习和其他高级计算,这在传统的云计算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颠覆了隐私计算。

Privasea平台采用了几种先进的FHE方案,如TFHE和CKKS,这些都是在保障计算准确性和效率的同时,提供高度数据隐私保护的方案。其中,TFHE方案支持在单个指令周期内进行快速的比特操作,而CKKS方案则优化了处理浮点数的能力,从而可以让Privasea能够有效支持各种复杂的科研和商业应用,如金融分析、医疗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任务。

此外,Privasea还实现了一个高度可扩展的分布式计算网络Privanetix。这个网络由多个计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能执行FHE操作,提供必要的计算资源。这种分布式架构不仅增强了平台的处理能力,也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和故障容忍度,确保服务的高可用和可靠性。这种AI与分布式网络的集成,允许Privasea处理如深度学习、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高级AI任务,而这些任务通常需要庞大的算力和高度的数据保护。比如,医疗健康行业的用户可以利用Privasea安全地分析患者的敏感数据,进行疾病预测和治疗方案的优化,而不用担心违反数据保护法规。

Privasea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智能合约套件,使得用户在保持数据加密状态的同时,通过智能合约来管理和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验证、结果输出以及计算任务的分配和奖励。这些智能合约在分布式账本上执行,不仅确保了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而且还能够根据节点提供的计算资源自动化地进行激励分配。这种基于区块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参与度和计算效率,因为各个节点都有动力提供可靠的服务。这使得Privasea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加密和处理平台,也是一个完整的加密数据生态系统。

通过Privasea的API,开发者可以轻松接入这一复杂的系统,利用其强大的功能来开发和部署自己的AI应用。这些应用能够利用分布式网络来分散计算负载,同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敏感数据的区块链应用尤其重要。

3.与Solana的合作彰显Mass Adoption潜力

Privasea利用FHE技术,开创性地推出了ImHuman应用,这不仅展示了FHE在反女巫攻击中的应用,也标志着其在加密领域的Mass Adoption潜力。女巫攻击是去中心化网络中的一大威胁,特别是空投领域,攻击者通过创建大量虚假身份来操纵网络或获得不正当的优势。ImHuman应用通过安全且保护隐私的方式来有效对抗此类攻击。

Privasea计划将其技术部署到Solana网络,成为Solana上第一个Proof of Human的应用。Solana的高效能和低延迟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区块链平台,能够支持Privasea的FHE技术和AI计算需求。这一部署不仅将增强Solana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将展示FHE在Web3应用中的潜力。通过在Solana上运行,Privasea的ImHuman应用能够更广泛地验证用户身份,确保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ImHuman应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来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首先,用户需要通过应用的前置摄像头扫描自己的面部向量,这个过程完全在用户的设备上完成,确保敏感数据不会外泄。随后,这些数据被加密并转化为一个代表用户的加密生物特征向量的NFT。这一点利用了FHE的特性,即在不解密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复杂计算,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用户身份验证时,ImHuman应用再次扫描用户的面部特征,并将新采集的数据与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加密数据进行比对。这一过程同样使用FHE技术,确保在验证过程中数据不会被解密,从而有效避免了数据泄露的风险。此外,由于每个用户的NFT是基于其独特的生物特征生成的,因此很难被复制或伪造,大大增加了执行女巫攻击的难度。

通过ImHuman应用,Privasea不仅提供了一款强大的工具来增强去中心化网络的安全性,也展示了全同态加密技术在现实世界应用中的可行性。这种基于生物特征和FHE的认证方法,为去中心化网络提供了一个安全同时又保护隐私的解决方案,使Privasea的ImHuman成为了FHE领域第一个有Mass Adoption潜力的应用。此外,通过向参与者发放空投奖励,ImHuman还能激励用户参与和持续使用,进一步推动其广泛应用。这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防御女巫攻击的策略。

4.Privasea和现有Proof of Human方案的对比

在当前的Proof of Human方案中,诸如Worldcoin和Human Protocol都面临着合规性风险和隐私问题。以Worldcoin为例,香港私隐专员公署近期完成的调查结果表明,Worldcoin在香港的运作违反了《私隐条例》。调查发现,参与Worldcoin项目的人士需要通过虹膜扫描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以验证人类身份,这种做法涉及严重的个人资料私隐风险。因此,香港私隐专员要求Worldcoin停止在香港收集市民的虹膜及面容影像。

Human Protocol则通过采集用户的任务响应数据、交互数据、设备和浏览器信息、地理位置和用户行为数据来进行验证。虽然这些数据在使用前进行匿名化处理并加密传输,但仍涉及大量的个人数据收集,存在一定的隐私和合规性风险。

相比之下,Privasea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隐私保护。Privasea的DApp“ImHuman”采用FHE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不需要收集用户的面容或虹膜影像等敏感信息。验证过程完全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上进行,面部向量数据被加密处理,不会传输到任何服务器。这样,Privasea在确保验证安全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避免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Privasea不仅在隐私保护方面领先,还通过FHE、DePIN和ZK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隐私和安全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使Privasea能够在不暴露用户数据的前提下,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进一步降低了合规性风险。这种无与伦比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能力,使Privasea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领先的Proof of Human解决方案。

5.Accseal与Privasea携手深耕隐私计算

Privasea以其卓越的FHE、DePIN和ZK技术能力,在隐私计算领域树立了新的标准。作为AI DePIN领域的先驱,Privasea通过其创新的FHE机器学习(FHEML)解决方案,将分布式计算网络与高级安全措施无缝结合,为数据隐私和安全设立了新的标杆。Privasea引入的DApp“ImHuman”利用FHE技术安全执行“Proof of Humanity”(PoH),在用户移动设备上直接加密面部向量数据,不通过服务器传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隐私保护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在这一背景下,Privasea与Accseal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强化其技术优势。Accseal作为隐私计算硬件加速的领先企业,将为Privasea提供硬件加速支持,提升其FHE操作的效率和性能。双方将共同探索整合ZK和FHE技术的可能性,旨在提高隐私计算的效率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通过此次合作,Privasea不仅展示了其在FHE领域的领导地位,还将其DePIN项目提升到新的高度。Accseal将开发新的硬件加速产品,为Privasea这样的上层应用提供计算加速支持,进一步推动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预示着隐私计算领域将迎来新的突破,特别是在DePIN项目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MT Capital

MT Capital是由资深投资者团队管理的全球性投资机构,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创新性的Web3项目,布局覆盖美国、香港、迪拜和新加坡等地。我们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1)大规模采用: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游戏、应用程序和DEPIN,这些是推动Web3技术向广泛用户群体扩散的关键;2)加密原生基础设施:我们专注于投资公链、协议及其他支撑和加强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以及原生DeFi解决方案。此外,我们的团队还拥有多年的二级交易专业经验。

官网:https://mt.capital/

推特:https://twitter.com/mtcap_crypto

Medium:https://medium.com/@MTCapital_US
Traduzir
Glassnode:为什么 ETF 净流入,但比特币价格却停滞不前?原文标题:Dissecting Divergences 原文作者:CryptoVizArt、UkuriaOC 原文来源:Glassnode 编译:Ladyfinger 编者按:在本期深入分析中,我们聚焦于比特币市场的多个关键动态,从技术协议的演变到市场结构的宏观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现货 ETF 的资金流入为市场带来了活力,但市场中性的现金和携带交易策略正在平衡买方的动力,导致价格影响趋于中性。此外,比特币网络上的活跃地址数下降与其交易量的激增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通过对 Runes 协议等新兴技术的影响进行剖析,我们揭示了其对活跃地址数下降的直接作用。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主要实体持有的比特币数量以及 Coinbase 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当前的市场格局。 尽管美国 ETF 的资金流入令人印象深刻,但市场中性的基差交易(Cash-and-Carry Trade)似乎正在减轻买方的推动力,市场需要非套利性需求来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同时,我们也在分析活跃地址数量减少与交易量激增之间的显著差异。 BlockBeats 注:基差交易又称为 cash-and-carry trade,是指同时买进(卖出)现货债券并且卖出(买进)债券期货。基差交易策略以一项资产在两个不同市场的价差(比如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为交易基础,如果执行得当,就能获得回报。一般而言,交易者在执行基差交易策略时需要同时管理两个不同契约,过程较为复杂冗长。 摘要 随着 Runes 协议的出现,活跃地址的减少和交易数量的增加之间形成了毫无预料的分歧。 目前,主要标记实体持有 BTC 达到惊人的 423 万枚,占调整后供应量的 27% 以上,美国现货 ETF 现在拥有 86.2 万 BTC 的余额。 基差交易结构似乎是 ETF 流入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ETF 被用作获得多头现货敞口的工具,而比特币的净空头头寸在 CME 期货市场上累积得越来越大。 活动差异 链上活动指标,包括活跃地址、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都是评估区块链网络发展和效能的关键工具。2021 年中期,中国对比特币挖矿施加限制,导致比特币网络的活跃地址数急剧减少,日均活跃地址从超 110 万跌至仅 80 万。 比特币网络当前正面临活动收缩,其背后的动因与以往截然不同。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铭文、序数、BRC-20 代币以及符文等新兴概念,以及它们如何根本性地转变了链上分析师对活动指标未来趋势的理解和预测。 实时数据 尽管历史上市场对的强劲势头通常伴随着活跃地址和每日交易量的增长,但目前这一趋势出现了偏离。 尽管活跃地址数量看似在减少,但比特币网络的交易处理量却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月均交易量达到 61.7 万笔 / 天,较年度平均水平高出 31%,表明对比特币区块空间的需求相对较高。 实时数据 对比近期活跃地址数的下降和铭文及 BRC-20 代币的交易份额,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强的相关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 4 月中旬以来,铭文的数量也出现了急剧下降趋势。 这表明,活跃地址数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铭文和序数的使用减少。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领域,许多钱包和协议会重复使用同一地址,且如果一个地址在一天之内有多次活动,它不会被多次计数。因此,即使一个地址在一天内产生了十笔交易,它在统计中仍只被计为一个活跃地址。 实时数据 为解释铭文活动的减少,我们可以关注符文协议的出现,该协议声称是在比特币上引入可替代代币的更有效方法。符文协议在区块减半时上线,这解释了 4 月中旬铭文数量的下降。 符文采用了与铭文和 BRC-20 代币不同的技术机制,它利用 OP_RETURN 字段(80 字节)在区块链上编码任意数据,从而在保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对区块空间的需求。 自 2024 年 4 月 20 日比特币减半之际推出以来,符文协议迅速受到市场追捧,日交易需求增至 60 万至 80 万笔,此后该交易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像指标 目前,符文相关的交易在日交易量中占比高达 57.2%,显著超越了 BRC-20 代币、序数和铭文。这一现象表明,用户的投机兴趣可能已经从铭文转向了新兴的符文市场。 图像指标 ETF 需求的差异 近期市场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尽管美国现货 ETF 的资金流入量巨大,但价格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横向波动。为了深入分析并评估 ETF 的需求侧,我们可以把 ETF 的当前持仓量(86.2 万 BTC)与市场上其他主要的、已标记的实体持仓进行对比。 美国现货 ETF 持仓量为 86.2 万枚 BTC,Mt. Gox 债权人持有 14.1 万枚 BTC,美国政府掌握 20.7 万枚 BTC,所有交易所合计持有 230 万枚 BTC,而矿工(不包括 Patoshi)拥有 70.6 万枚 BTC。这些主要实体的总持仓量约为 423 万枚 BTC,占比特币调整后流通供应量的 27%,调整供应量是指从总供应量中扣除了超过七年未动用的比特币。 实时数据 Coinbase 作为一家领先的加密货币平台,控制着庞大的交易所资产,同时其托管服务也管理着美国现货 ETF 的比特币持仓。据估计,Coinbase 交易所和 Coinbase 托管目前分别持有约 27 万枚和 569 万枚 BTC。 图像指标 Coinbase 因其服务于 ETF 客户及传统链上资产持有者,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观察 Coinbase 交易所钱包的大额存款动态,ETF 推出之后,存入交易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大部分存入的比特币与 GBTC 地址群的持续流出密切相关,这一现象成为全年比特币供应过剩的关键原因。 实时数据 除了 GBTC 在比特币市场刷新历史高点时带来的卖盘压力外,最近还有一个因素对美国现货 ETF 的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 从 CME 集团期货市场来看,未平仓合约在 2024 年 3 月达到了 115 亿美元的纪录高点,并随后维持在 80 亿美元以上。这一趋势可能反映出传统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地利用现金和携带套利策略。 这种套利策略采取市场中性立场,涉及同时购买长期现货头寸和卖出(做空)同一资产的期货合约,后者因存在溢价而成为交易对象。 实时数据 观察显示,被归类为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正在为比特币建立越来越大的净空头头寸。 这表明基差交易结构可能是 ETF 资金流入的一个关键驱动力,利用 ETF 作为获取长期现货比特币的途径。自 2023 年起,CME 集团交易所在未平仓合约和市场领导地位方面均有显著增长,显露出其成为对冲基金做空期货的首选平台。 当前,对冲基金在 CME 的比特币期货市场上持有 63.3 亿美元的净空头头寸,在微型 CME 比特币期货市场上的净空头头寸则为 9700 万美元。 CME COTs - THE BLOCK 总结 符文协议的流行显著加剧了活动指标之间的差异,这一协议通过地址的重复使用使得单个地址能够产生多笔交易。同时,美国现货 ETF 产品与通过 CME 集团交易所进行的期货做空交易之间的现金和携带套利行为,有效抵消了 ETF 资金的流入。这种市场现象导致对价格的影响变得中性,暗示市场需要非套利性质的自然买盘(也就是真正的买家)来推动价格上涨。

Glassnode:为什么 ETF 净流入,但比特币价格却停滞不前?

原文标题:Dissecting Divergences

原文作者:CryptoVizArt、UkuriaOC

原文来源:Glassnode

编译:Ladyfinger

编者按:在本期深入分析中,我们聚焦于比特币市场的多个关键动态,从技术协议的演变到市场结构的宏观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现货 ETF 的资金流入为市场带来了活力,但市场中性的现金和携带交易策略正在平衡买方的动力,导致价格影响趋于中性。此外,比特币网络上的活跃地址数下降与其交易量的激增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通过对 Runes 协议等新兴技术的影响进行剖析,我们揭示了其对活跃地址数下降的直接作用。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主要实体持有的比特币数量以及 Coinbase 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当前的市场格局。

尽管美国 ETF 的资金流入令人印象深刻,但市场中性的基差交易(Cash-and-Carry Trade)似乎正在减轻买方的推动力,市场需要非套利性需求来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同时,我们也在分析活跃地址数量减少与交易量激增之间的显著差异。

BlockBeats 注:基差交易又称为 cash-and-carry trade,是指同时买进(卖出)现货债券并且卖出(买进)债券期货。基差交易策略以一项资产在两个不同市场的价差(比如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为交易基础,如果执行得当,就能获得回报。一般而言,交易者在执行基差交易策略时需要同时管理两个不同契约,过程较为复杂冗长。

摘要

随着 Runes 协议的出现,活跃地址的减少和交易数量的增加之间形成了毫无预料的分歧。

目前,主要标记实体持有 BTC 达到惊人的 423 万枚,占调整后供应量的 27% 以上,美国现货 ETF 现在拥有 86.2 万 BTC 的余额。

基差交易结构似乎是 ETF 流入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ETF 被用作获得多头现货敞口的工具,而比特币的净空头头寸在 CME 期货市场上累积得越来越大。

活动差异

链上活动指标,包括活跃地址、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都是评估区块链网络发展和效能的关键工具。2021 年中期,中国对比特币挖矿施加限制,导致比特币网络的活跃地址数急剧减少,日均活跃地址从超 110 万跌至仅 80 万。

比特币网络当前正面临活动收缩,其背后的动因与以往截然不同。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铭文、序数、BRC-20 代币以及符文等新兴概念,以及它们如何根本性地转变了链上分析师对活动指标未来趋势的理解和预测。

实时数据

尽管历史上市场对的强劲势头通常伴随着活跃地址和每日交易量的增长,但目前这一趋势出现了偏离。

尽管活跃地址数量看似在减少,但比特币网络的交易处理量却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月均交易量达到 61.7 万笔 / 天,较年度平均水平高出 31%,表明对比特币区块空间的需求相对较高。

实时数据

对比近期活跃地址数的下降和铭文及 BRC-20 代币的交易份额,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强的相关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 4 月中旬以来,铭文的数量也出现了急剧下降趋势。

这表明,活跃地址数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铭文和序数的使用减少。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领域,许多钱包和协议会重复使用同一地址,且如果一个地址在一天之内有多次活动,它不会被多次计数。因此,即使一个地址在一天内产生了十笔交易,它在统计中仍只被计为一个活跃地址。

实时数据

为解释铭文活动的减少,我们可以关注符文协议的出现,该协议声称是在比特币上引入可替代代币的更有效方法。符文协议在区块减半时上线,这解释了 4 月中旬铭文数量的下降。

符文采用了与铭文和 BRC-20 代币不同的技术机制,它利用 OP_RETURN 字段(80 字节)在区块链上编码任意数据,从而在保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对区块空间的需求。

自 2024 年 4 月 20 日比特币减半之际推出以来,符文协议迅速受到市场追捧,日交易需求增至 60 万至 80 万笔,此后该交易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像指标

目前,符文相关的交易在日交易量中占比高达 57.2%,显著超越了 BRC-20 代币、序数和铭文。这一现象表明,用户的投机兴趣可能已经从铭文转向了新兴的符文市场。

图像指标

ETF 需求的差异

近期市场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尽管美国现货 ETF 的资金流入量巨大,但价格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横向波动。为了深入分析并评估 ETF 的需求侧,我们可以把 ETF 的当前持仓量(86.2 万 BTC)与市场上其他主要的、已标记的实体持仓进行对比。

美国现货 ETF 持仓量为 86.2 万枚 BTC,Mt. Gox 债权人持有 14.1 万枚 BTC,美国政府掌握 20.7 万枚 BTC,所有交易所合计持有 230 万枚 BTC,而矿工(不包括 Patoshi)拥有 70.6 万枚 BTC。这些主要实体的总持仓量约为 423 万枚 BTC,占比特币调整后流通供应量的 27%,调整供应量是指从总供应量中扣除了超过七年未动用的比特币。

实时数据

Coinbase 作为一家领先的加密货币平台,控制着庞大的交易所资产,同时其托管服务也管理着美国现货 ETF 的比特币持仓。据估计,Coinbase 交易所和 Coinbase 托管目前分别持有约 27 万枚和 569 万枚 BTC。

图像指标

Coinbase 因其服务于 ETF 客户及传统链上资产持有者,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观察 Coinbase 交易所钱包的大额存款动态,ETF 推出之后,存入交易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大部分存入的比特币与 GBTC 地址群的持续流出密切相关,这一现象成为全年比特币供应过剩的关键原因。

实时数据

除了 GBTC 在比特币市场刷新历史高点时带来的卖盘压力外,最近还有一个因素对美国现货 ETF 的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

从 CME 集团期货市场来看,未平仓合约在 2024 年 3 月达到了 115 亿美元的纪录高点,并随后维持在 80 亿美元以上。这一趋势可能反映出传统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地利用现金和携带套利策略。

这种套利策略采取市场中性立场,涉及同时购买长期现货头寸和卖出(做空)同一资产的期货合约,后者因存在溢价而成为交易对象。

实时数据

观察显示,被归类为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正在为比特币建立越来越大的净空头头寸。

这表明基差交易结构可能是 ETF 资金流入的一个关键驱动力,利用 ETF 作为获取长期现货比特币的途径。自 2023 年起,CME 集团交易所在未平仓合约和市场领导地位方面均有显著增长,显露出其成为对冲基金做空期货的首选平台。

当前,对冲基金在 CME 的比特币期货市场上持有 63.3 亿美元的净空头头寸,在微型 CME 比特币期货市场上的净空头头寸则为 9700 万美元。

CME COTs - THE BLOCK

总结

符文协议的流行显著加剧了活动指标之间的差异,这一协议通过地址的重复使用使得单个地址能够产生多笔交易。同时,美国现货 ETF 产品与通过 CME 集团交易所进行的期货做空交易之间的现金和携带套利行为,有效抵消了 ETF 资金的流入。这种市场现象导致对价格的影响变得中性,暗示市场需要非套利性质的自然买盘(也就是真正的买家)来推动价格上涨。
Traduzir
Biconomy DAN上线:赋能 AI 代理进行安全的链上交易管理原文来源:BlockBeats 近日英伟达的市值已达到三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家市值超过三万亿的公司之一,AI 俨然成为了华尔街甚至整个金融世界的天花板赛道。 区块链和 AI 的结合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AI 作为新生产力,能够自动化简单任务、优化复杂的 DeFi 策略,增强用户的整体链上体验。而区块链则作为新生产关系,可以改变用户、公司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分配关系,为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将这两项技术结合,既可以提升效率,又能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用户体验。 但目前来看,币圈的 AI 项目有创新的并不多。观察今年年初,随着 OpenAI 发布 Sora 模型,AI 相关的加密货币开始引起广泛关注。许多 AI 币种如 WLD、LPT、ARKM 和 FET 等在一周内翻倍增长。然而因为没有「实力」支撑,经过 4 月的市场大跌,大多数 AI 币种的价格较历史最高点下跌了至少 50%。许多小市值的 AI 项目甚至直接跑路,没有任何新的项目动态更新。 币圈的 AI 项目大部分都是算力租赁项目,缺乏新的创新和实际应用。Web3 和加密领域也在经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用户体验和安全性方面的重大挑战。尽管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和透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复杂的用户操作和高风险的安全问题依然是行业的痛点。这些问题限制了 AI 工具在区块链行业的大规模应用和用户普及。 当前市场迫切需要新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AI 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下,Biconomy 推出了 DAN(授权委托网络),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安全的链上任务委托,推动 AI 在加密领域的广泛应用。 Biconomy DAN:赋能 AI 代理交易 2024 年 6 月 11 日,Biconomy 正式上线 Biconomy DAN(Delegated Authorisation Network,委托授权网络)。DAN 的推出标志着 Web3 和 AI 结合的新里程碑,能够安全地将链上活动委托给 AI 代理。通过 DAN,AI 代理可以代表用户优化并授权交易,填补 AI 在 Web3 采用中的空白,同时保持自我托管。Biconomy DAN 与 EigenLayer 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提升解决方案的安全性。 DAN 解决了 Web3 领域的两个关键挑战,AI 代理缺乏真正的自主权,以及授予 AI 完全控制密钥所带来的安全问题。通过用户自定义权限提供可编程授权,并利用 EigenLayer AVS 实现安全性,DAN 可以确保链上任务安全地委托给 AI。 Biconomy 的联合创始人 Aniket Jindal 表示,Biconomy DAN 代表了 Web3 发展的关键一步,完美契合了行业向更大去中心化和可访问性发展的趋势。通过简化区块链体验并促进大规模采用,Biconomy DAN 有望催化一个创新的新时代,使 AI 代理能够安全地应对链上任务的复杂性,为加密领域的变革性 AI 应用释放无限可能。 账户抽象和 AI 的结合 在 DAN 上线前,Biconomy 已以其账户抽象项目闻名。作为 Web3 基础设施项目,Biconomy 致力于帮助开发人员在去中心化应用(dApp)中为用户创建无缝的交易体验,目标是将下一个十亿用户引入 Web3。自 2019 年以来,Biconomy 已吸引了包括 JP Morgan、梅赛德斯-奔驰、Decentraland 和 Sandbox 在内的 400 多家客户,并集成了 Trust Wallet、dYdX 等主要 Web3 项目,吸引了超过 400 万用户。 通过其围绕账户抽象构建的 SDK,Biconomy 用户可以在 dApp 中实现无密钥、无 Gas 费和无链体验,提供类似 Web2 的用户体验。这使 Biconomy 在行业中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 我们都知道,账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AA)一直都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公开声明支持和推动的概念之一,也是行业内公认的刚需赛道之一。在 Vitalik 看来,账户抽象「非常优雅」,因为它不需要像之前的其他升级那样对底层协议进行更改,就能通过增强用户账户的灵活性和功能性来提升用户体验。 传统上,区块链网络上的交易必须满足特定的有效性条件,如拥有足够的余额支付 Gas 费、正确的 Nonce 以及有效的数字签名。账户抽象允许开发人员自定义这些条件,从而使交易更加灵活和可编程。 通过账户抽象,Biconomy 实现了几个关键功能:dApp 或智能合约可以为用户的交易支付 Gas 费,大大降低了新用户进入的门槛;用户可以使用 ERC20 代币支付 Gas 费,而不必持有原生代币;账户抽象允许将多个交易打包成一个单一交易执行,提高了效率;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账户或电子邮件进行身份验证,而无需加密货币钱包。 而如今,Biconomy 通过结合账户抽象和 DAN(授权委托网络),将推动 Web3 和加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DAN 通过安全的链上任务委托,使 AI 在加密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这种结合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用户体验。账户抽象和 DAN 的结合也将带来以下变革: 1.提高交易灵活性:开发人员可以更灵活地设置交易条件,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2.降低用户门槛:通过 Gas 费赞助和 ERC20 代币支付 Gas 费,降低了用户进入 Web3 的门槛,吸引更多用户使用 dApp。 3.提升用户体验:无钱包登录和批量交易功能使用户体验更加流畅和无缝,从而促进 dApp 的普及和应用。 什么是 Biconomy DAN? 现在我们可以进入关键正题,正式开始介绍 Biconomy 的 DAN 是什么了。 Biconomy 的 DAN(授权委托网络)是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将链上活动安全地委托给 AI 代理。通过 DAN,AI 代理可以分析用户的意图并优化交易,然后代表用户在链上验证和执行这些交易。DAN 的核心功能和特性包括用户定义的可编程授权、利用 EigenLayer AVS 提供强大的安全性、自主操作等。 1. 用户定义的可编程授权: 用户可以定义 AI 代理的操作权限,确保交易在用户设定的规则内进行。具体来说是,DAN 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设置 AI 代理的权限范围,确保交易在用户的控制之下进行。用户可以限制访问特定资产、设置最大交易金额、限定交易时间等。 2 利用 EigenLayer AVS 提供强大的安全性: 传统的解决方案通常要求 AI 代理拥有用户的全部密钥控制权,这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风险。DAN 通过利用 EigenLayer AVS(主动验证服务)存储用户的密钥和权限,提供了密码学层面的强大安全保障。EigenLayer AVS 采用去中心化的密钥存储和严格的权限管理,确保 AI 代理在执行任务时不会超越用户设定的权限范围,从而保障链上任务的安全性。 3. 自主操作: 目前,AI 代理通常需要用户手动签署或批准交易,难以完全自主操作。通过 DAN 的可编程授权,AI 代理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可以独立完成交易操作。这不仅提升了整体效率和用户体验,还解决了 AI 代理自主性不足的问题,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用户可以授权 AI 代理在特定情况下自动完成重复性操作,如定期支付或自动投资,从而简化日常管理。 DAN 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 那么 DAN 有哪些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呢? 用户可以在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使用 DAN: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产品上,DAN 可以帮助用户自动管理 DeFi 策略,提高投资效率,例如 AI 代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动调整用户的投资组合,最大化收益。其次,在 NFT 领域,DAN 可以自动化管理用户的 NFT 资产,例如自动参加拍卖或管理租赁事务。同时,在游戏和娱乐应用中,DAN 可以自动处理游戏内的交易和奖励分配,提高用户体验和粘性。 目前,Biconomy 的 DAN(授权委托网络)已经在多个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展示了其强大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两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Polywrap 是一个旨在简化 Web3 开发的项目,它利用 Biconomy 的 DAN 来实现智能合约的动态调用。通过 DAN,Polywrap 能够自动化处理复杂的链上操作,而无需用户手动干预。AI 代理在 Polywrap 中负责分析用户意图并优化调用流程,然后通过 DAN 在链上验证和执行这些调用。这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zkAutomate 是一个专注于隐私保护和自动化交易的项目。通过集成 DAN,zkAutomate 实现了 AI 代理在零知识证明环境下的自主操作。DAN 的使用使得 AI 代理可以根据预定义的权限,安全地执行各种链上任务,而不需要用户频繁的手动操作。这一功能极大地提高了 zkAutomate 的操作效率,并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隐私保护。 再来聊聊 DAN 潜在的市场空间,它不仅为现有的 Web3 用户提供了更高效和安全的交易方式,还能够吸引大量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的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对于许多传统金融的投资者来说,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和高门槛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然而,Biconomy DAN 通过简化用户体验和提高安全性,有望成为推动加密货币大规模采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 DAN,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便捷和直观的操作体验,降低了对技术知识的要求。这使得对加密货币市场感兴趣但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参与其中。此外,DAN 提供的安全保障措施,如用户自定义权限和利用 EigenLayer AVS 的去中心化密钥存储,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让新手用户也能放心使用。 DAN 的自动化和优化功能使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 管理、游戏和娱乐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实用性。通过将复杂的链上操作简化为用户无需干预的自动化流程,DAN 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还提升了用户体验。这些特点使得 DAN 能够吸引大量传统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领域,从而大幅增加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Biconomy DAN 不仅有助于现有 Web3 用户的交易体验,还为更多新用户打开了进入加密世界的大门。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操作和提高安全性,DAN 有望成为推动加密货币市场普及的重要驱动力。 DAN 的推出对币价有何影响? 在近期亮点与公关活动上,Biconomy 最近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随着 DAN 的推出和不断改进,Biconomy 的原生代币$BICO 也将受益于这一技术创新。持有$BICO 的用户将能够参与 Biconomy 生态系统的治理,投票决定重要的项目方向和策略。此外,Biconomy 计划通过社区奖励和激励计划,进一步推动$BICO 的持有和使用,例如参与即将推出的加密货币项目空投。 在近期的亮点与公关活动中,Biconomy 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Biconomy 与多个知名项目和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 Trust Wallet、dYdX 和 Sandbox。成功完成的一轮新的融资,引入了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如 Jump Capital 和 Coinbase Ventures,这些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DAN。Biconomy 还达成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包括处理超过 6 百万笔用户操作(UserOps)和部署超过 120 万个智能账户。 在之后的规划里,Biconomy 计划更多功能,以提升 DAN 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这些功能包括: 1.人类可读权限:使用户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设置和管理 AI 代理的权限。 2.基于外部数据源的权限:允许 AI 代理根据外部数据源(如市场价格或新闻事件)动态调整操作策略。 3.基于意图的权限:使 AI 代理能够理解和执行用户的高层次意图,而不仅仅是预定义的任务。 展望未来,Biconomy DAN 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 Web3 和 AI 的结合,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广泛普及。通过提供安全、灵活和高效的链上任务委托解决方案,DAN 有望成为未来 Web3 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Biconomy DAN上线:赋能 AI 代理进行安全的链上交易管理

原文来源:BlockBeats

近日英伟达的市值已达到三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三家市值超过三万亿的公司之一,AI 俨然成为了华尔街甚至整个金融世界的天花板赛道。

区块链和 AI 的结合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AI 作为新生产力,能够自动化简单任务、优化复杂的 DeFi 策略,增强用户的整体链上体验。而区块链则作为新生产关系,可以改变用户、公司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分配关系,为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将这两项技术结合,既可以提升效率,又能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用户体验。

但目前来看,币圈的 AI 项目有创新的并不多。观察今年年初,随着 OpenAI 发布 Sora 模型,AI 相关的加密货币开始引起广泛关注。许多 AI 币种如 WLD、LPT、ARKM 和 FET 等在一周内翻倍增长。然而因为没有「实力」支撑,经过 4 月的市场大跌,大多数 AI 币种的价格较历史最高点下跌了至少 50%。许多小市值的 AI 项目甚至直接跑路,没有任何新的项目动态更新。

币圈的 AI 项目大部分都是算力租赁项目,缺乏新的创新和实际应用。Web3 和加密领域也在经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用户体验和安全性方面的重大挑战。尽管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和透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复杂的用户操作和高风险的安全问题依然是行业的痛点。这些问题限制了 AI 工具在区块链行业的大规模应用和用户普及。

当前市场迫切需要新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AI 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下,Biconomy 推出了 DAN(授权委托网络),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安全的链上任务委托,推动 AI 在加密领域的广泛应用。

Biconomy DAN:赋能 AI 代理交易

2024 年 6 月 11 日,Biconomy 正式上线 Biconomy DAN(Delegated Authorisation Network,委托授权网络)。DAN 的推出标志着 Web3 和 AI 结合的新里程碑,能够安全地将链上活动委托给 AI 代理。通过 DAN,AI 代理可以代表用户优化并授权交易,填补 AI 在 Web3 采用中的空白,同时保持自我托管。Biconomy DAN 与 EigenLayer 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提升解决方案的安全性。

DAN 解决了 Web3 领域的两个关键挑战,AI 代理缺乏真正的自主权,以及授予 AI 完全控制密钥所带来的安全问题。通过用户自定义权限提供可编程授权,并利用 EigenLayer AVS 实现安全性,DAN 可以确保链上任务安全地委托给 AI。

Biconomy 的联合创始人 Aniket Jindal 表示,Biconomy DAN 代表了 Web3 发展的关键一步,完美契合了行业向更大去中心化和可访问性发展的趋势。通过简化区块链体验并促进大规模采用,Biconomy DAN 有望催化一个创新的新时代,使 AI 代理能够安全地应对链上任务的复杂性,为加密领域的变革性 AI 应用释放无限可能。

账户抽象和 AI 的结合

在 DAN 上线前,Biconomy 已以其账户抽象项目闻名。作为 Web3 基础设施项目,Biconomy 致力于帮助开发人员在去中心化应用(dApp)中为用户创建无缝的交易体验,目标是将下一个十亿用户引入 Web3。自 2019 年以来,Biconomy 已吸引了包括 JP Morgan、梅赛德斯-奔驰、Decentraland 和 Sandbox 在内的 400 多家客户,并集成了 Trust Wallet、dYdX 等主要 Web3 项目,吸引了超过 400 万用户。

通过其围绕账户抽象构建的 SDK,Biconomy 用户可以在 dApp 中实现无密钥、无 Gas 费和无链体验,提供类似 Web2 的用户体验。这使 Biconomy 在行业中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

我们都知道,账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AA)一直都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公开声明支持和推动的概念之一,也是行业内公认的刚需赛道之一。在 Vitalik 看来,账户抽象「非常优雅」,因为它不需要像之前的其他升级那样对底层协议进行更改,就能通过增强用户账户的灵活性和功能性来提升用户体验。

传统上,区块链网络上的交易必须满足特定的有效性条件,如拥有足够的余额支付 Gas 费、正确的 Nonce 以及有效的数字签名。账户抽象允许开发人员自定义这些条件,从而使交易更加灵活和可编程。

通过账户抽象,Biconomy 实现了几个关键功能:dApp 或智能合约可以为用户的交易支付 Gas 费,大大降低了新用户进入的门槛;用户可以使用 ERC20 代币支付 Gas 费,而不必持有原生代币;账户抽象允许将多个交易打包成一个单一交易执行,提高了效率;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账户或电子邮件进行身份验证,而无需加密货币钱包。

而如今,Biconomy 通过结合账户抽象和 DAN(授权委托网络),将推动 Web3 和加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DAN 通过安全的链上任务委托,使 AI 在加密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这种结合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用户体验。账户抽象和 DAN 的结合也将带来以下变革:

1.提高交易灵活性:开发人员可以更灵活地设置交易条件,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2.降低用户门槛:通过 Gas 费赞助和 ERC20 代币支付 Gas 费,降低了用户进入 Web3 的门槛,吸引更多用户使用 dApp。

3.提升用户体验:无钱包登录和批量交易功能使用户体验更加流畅和无缝,从而促进 dApp 的普及和应用。

什么是 Biconomy DAN?

现在我们可以进入关键正题,正式开始介绍 Biconomy 的 DAN 是什么了。

Biconomy 的 DAN(授权委托网络)是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将链上活动安全地委托给 AI 代理。通过 DAN,AI 代理可以分析用户的意图并优化交易,然后代表用户在链上验证和执行这些交易。DAN 的核心功能和特性包括用户定义的可编程授权、利用 EigenLayer AVS 提供强大的安全性、自主操作等。

1. 用户定义的可编程授权:

用户可以定义 AI 代理的操作权限,确保交易在用户设定的规则内进行。具体来说是,DAN 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设置 AI 代理的权限范围,确保交易在用户的控制之下进行。用户可以限制访问特定资产、设置最大交易金额、限定交易时间等。

2 利用 EigenLayer AVS 提供强大的安全性:

传统的解决方案通常要求 AI 代理拥有用户的全部密钥控制权,这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风险。DAN 通过利用 EigenLayer AVS(主动验证服务)存储用户的密钥和权限,提供了密码学层面的强大安全保障。EigenLayer AVS 采用去中心化的密钥存储和严格的权限管理,确保 AI 代理在执行任务时不会超越用户设定的权限范围,从而保障链上任务的安全性。

3. 自主操作:

目前,AI 代理通常需要用户手动签署或批准交易,难以完全自主操作。通过 DAN 的可编程授权,AI 代理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可以独立完成交易操作。这不仅提升了整体效率和用户体验,还解决了 AI 代理自主性不足的问题,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用户可以授权 AI 代理在特定情况下自动完成重复性操作,如定期支付或自动投资,从而简化日常管理。

DAN 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

那么 DAN 有哪些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呢?

用户可以在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使用 DAN: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产品上,DAN 可以帮助用户自动管理 DeFi 策略,提高投资效率,例如 AI 代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动调整用户的投资组合,最大化收益。其次,在 NFT 领域,DAN 可以自动化管理用户的 NFT 资产,例如自动参加拍卖或管理租赁事务。同时,在游戏和娱乐应用中,DAN 可以自动处理游戏内的交易和奖励分配,提高用户体验和粘性。

目前,Biconomy 的 DAN(授权委托网络)已经在多个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展示了其强大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两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Polywrap 是一个旨在简化 Web3 开发的项目,它利用 Biconomy 的 DAN 来实现智能合约的动态调用。通过 DAN,Polywrap 能够自动化处理复杂的链上操作,而无需用户手动干预。AI 代理在 Polywrap 中负责分析用户意图并优化调用流程,然后通过 DAN 在链上验证和执行这些调用。这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zkAutomate 是一个专注于隐私保护和自动化交易的项目。通过集成 DAN,zkAutomate 实现了 AI 代理在零知识证明环境下的自主操作。DAN 的使用使得 AI 代理可以根据预定义的权限,安全地执行各种链上任务,而不需要用户频繁的手动操作。这一功能极大地提高了 zkAutomate 的操作效率,并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隐私保护。

再来聊聊 DAN 潜在的市场空间,它不仅为现有的 Web3 用户提供了更高效和安全的交易方式,还能够吸引大量对加密货币感兴趣的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对于许多传统金融的投资者来说,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和高门槛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然而,Biconomy DAN 通过简化用户体验和提高安全性,有望成为推动加密货币大规模采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 DAN,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便捷和直观的操作体验,降低了对技术知识的要求。这使得对加密货币市场感兴趣但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参与其中。此外,DAN 提供的安全保障措施,如用户自定义权限和利用 EigenLayer AVS 的去中心化密钥存储,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让新手用户也能放心使用。

DAN 的自动化和优化功能使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 管理、游戏和娱乐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实用性。通过将复杂的链上操作简化为用户无需干预的自动化流程,DAN 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还提升了用户体验。这些特点使得 DAN 能够吸引大量传统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领域,从而大幅增加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Biconomy DAN 不仅有助于现有 Web3 用户的交易体验,还为更多新用户打开了进入加密世界的大门。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操作和提高安全性,DAN 有望成为推动加密货币市场普及的重要驱动力。

DAN 的推出对币价有何影响?

在近期亮点与公关活动上,Biconomy 最近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随着 DAN 的推出和不断改进,Biconomy 的原生代币$BICO 也将受益于这一技术创新。持有$BICO 的用户将能够参与 Biconomy 生态系统的治理,投票决定重要的项目方向和策略。此外,Biconomy 计划通过社区奖励和激励计划,进一步推动$BICO 的持有和使用,例如参与即将推出的加密货币项目空投。

在近期的亮点与公关活动中,Biconomy 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Biconomy 与多个知名项目和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 Trust Wallet、dYdX 和 Sandbox。成功完成的一轮新的融资,引入了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如 Jump Capital 和 Coinbase Ventures,这些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DAN。Biconomy 还达成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包括处理超过 6 百万笔用户操作(UserOps)和部署超过 120 万个智能账户。

在之后的规划里,Biconomy 计划更多功能,以提升 DAN 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这些功能包括:

1.人类可读权限:使用户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设置和管理 AI 代理的权限。

2.基于外部数据源的权限:允许 AI 代理根据外部数据源(如市场价格或新闻事件)动态调整操作策略。

3.基于意图的权限:使 AI 代理能够理解和执行用户的高层次意图,而不仅仅是预定义的任务。

展望未来,Biconomy DAN 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 Web3 和 AI 的结合,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广泛普及。通过提供安全、灵活和高效的链上任务委托解决方案,DAN 有望成为未来 Web3 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Traduzir
关于 Bitlayer 生态,你需要了解的一切原文标题:Bitlayer Ecosystem & Growth: What You Need to Know 原文作者:Avalon Finance, Pell Network, BitCow, & More 原文来源:Revelo Intel 编译:深潮TechFlow 2024.06.13 - 8 分钟前分享至Bitlayer凭借其独特的BitVM实现方法和吸引流动性和用户的能力,成为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佼佼者。 作者:Revelo Intel 编译:深潮TechFlow 在过去的几周和几个月里,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地位从70年代的位置有所下降。市场参与者一直在期待市场领袖能够突破历史新高(ATH),但在2024年第二季度,这一目标尚未实现。比特币二层网络(L2)的竞争日益激烈,Starknet宣布将推出他们自己的比特币L2,名为Catnet。这个计划涉及创建一个自定义的signet,并启用OP_CAT操作码;如果比特币在早期开发阶段没有移除这个操作码,它将允许比特币从一开始就托管智能合约。现在,提供BTC质押和质押服务的项目Babylon正受到更多关注。该协议目前正处于测试网阶段,同时最近还从Paradigm等公司筹集了约7000万美元。 尽管比特币的价格波动,Bitlayer凭借其独特的BitVM实现方法和吸引流动性和用户的能力,成为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佼佼者。自我们几周前首次报道这一新兴协议以来,Bitlayer已经显示出显著的增长。该团队刚刚参加了GM越南区块链周,并将在下个月的EthCC会议上亮相,积极推广他们的工作以及BitVM的理念。Bitlayer的中位数gas费目前报价为0.4美元,协议的总锁仓价值(TVL)几乎增加了三倍,达到约3.54亿美元。这使得Bitlayer在比特币链的TVL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Merlin链。值得注意的是,Merlin链的TVL在上个月的一天内翻了一倍多。Bitlayer生态系统已经发展到拥有100多个去中心化应用(dApps)。 Bitlayer上线仅几周时间,已经显示出惊人的增长。该链的交易量已超过100万笔,活动量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而达到峰值。在我们上期报道中,我们简要介绍了Ready Player One空投计划,这是一个为开发者和协议团队提供的5000万美元的活动,其中2000万美元专用于排行榜竞赛。自那以后,Bitlayer实施了一个新的2300万美元的Mining Gala活动,该活动于本周早些时候结束。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参与这一活动的关键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构成了Bitlayer总TVL、用户群和活动的很大一部分。 Avalon Finance Avalon自称是第一个“CeDeFi”借贷市场。该协议在Bitlayer上的TVL超过1.2亿美元,其原生代币AVAF和esAVAF可以质押以获得协议收入和esAVAF奖励。 这个模块化协议的主要产品是其超额抵押借贷市场,用户可以将资金存入独立池中,作为借款的抵押品。主要和小型代币都可以存入,但目前只有比特币可以作为借款抵押。目前,已借出的WBTC接近8600万美元,总存款约为1.8亿美元。存款可获得2倍积分,而借款可获得6倍积分。因此,1300个WBTC的最大借款上限几乎已满,利用率约为43%。借款人可以使用最高60%的贷款价值比(LTV),85%的清算比例和10%的清算罚金。用户可以在项目的集成排行榜上跟踪他们的积分累积情况。 Pell Network Pell Network在Bitlayer上的TVL约为9500万美元。Pell Network为新兴的比特币L2市场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网络安全功能、区块链操作基础设施和收益增强。Pell Network还参与比特币再质押,旨在多样化比特币L2的收益并增强这些链的安全性。 在Bitlayer上,用户可以“再质押”各种资产,以获得15%的Pell积分奖励。除了WBTC,用户还可以将各种比特币LSD存入协议,其中stBTC占Bitlayer TVL的大部分。用户可以通过首次使用协议和延长存款时间获得额外积分奖励,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社交互动任务获得积分。 在后端,Pell Network基本上聚合了原生比特币质押收益和LSD的收益,创建了一个网络,质押者可以选择验证生态系统中构建的新模块。 BitCow BitCow是Bitlayer上TVL排名第三的协议,TVL约为3500万美元。BitCow作为一个自动做市商(AMM),提供稳定币交换和集中流动性服务。该协议特别旨在服务于不断扩展的比特币L2生态系统。在其v1版本中,BitCow为稳定币和LSD资产提供稳定交换服务,同时保持最低的燃气费用和最大化的资本效率。均衡价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以考虑到逐渐增值的LSD资产。 BitCow 的 V2 版重点关注波动较大的货币对掉期的集中流动性。其特点包括自动定价、0 IL 和透明的损益信息。自动定价是通过使用外部甲骨文实现的,无需管理价格区间即可实现集中流动性。特定资产的所有流动性都会自动集中在甲骨文确定的价格周围。这种折衷方法可为 LP 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无需 LP 管理协议以及与集中流动性相关的复杂性权衡。 在其v2版本中,BitCow还采用了双代币LP解决方案,其中一对代表对中的波动性资产,另一对代表稳定币。这允许波动性代币LP持有者在资产价值变化时拥有其资产的权利。而稳定币LP持有者则保持市场中立,并从对中累积交易收入。此外,协议的Trumeme功能允许用户在测试网上创建自己的memecoin并提供初始流动性。

关于 Bitlayer 生态,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原文标题:Bitlayer Ecosystem & Growth: What You Need to Know

原文作者:Avalon Finance, Pell Network, BitCow, & More

原文来源:Revelo Intel

编译:深潮TechFlow

2024.06.13 - 8 分钟前分享至Bitlayer凭借其独特的BitVM实现方法和吸引流动性和用户的能力,成为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佼佼者。

作者:Revelo Intel

编译:深潮TechFlow

在过去的几周和几个月里,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地位从70年代的位置有所下降。市场参与者一直在期待市场领袖能够突破历史新高(ATH),但在2024年第二季度,这一目标尚未实现。比特币二层网络(L2)的竞争日益激烈,Starknet宣布将推出他们自己的比特币L2,名为Catnet。这个计划涉及创建一个自定义的signet,并启用OP_CAT操作码;如果比特币在早期开发阶段没有移除这个操作码,它将允许比特币从一开始就托管智能合约。现在,提供BTC质押和质押服务的项目Babylon正受到更多关注。该协议目前正处于测试网阶段,同时最近还从Paradigm等公司筹集了约7000万美元。

尽管比特币的价格波动,Bitlayer凭借其独特的BitVM实现方法和吸引流动性和用户的能力,成为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佼佼者。自我们几周前首次报道这一新兴协议以来,Bitlayer已经显示出显著的增长。该团队刚刚参加了GM越南区块链周,并将在下个月的EthCC会议上亮相,积极推广他们的工作以及BitVM的理念。Bitlayer的中位数gas费目前报价为0.4美元,协议的总锁仓价值(TVL)几乎增加了三倍,达到约3.54亿美元。这使得Bitlayer在比特币链的TVL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Merlin链。值得注意的是,Merlin链的TVL在上个月的一天内翻了一倍多。Bitlayer生态系统已经发展到拥有100多个去中心化应用(dApps)。

Bitlayer上线仅几周时间,已经显示出惊人的增长。该链的交易量已超过100万笔,活动量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而达到峰值。在我们上期报道中,我们简要介绍了Ready Player One空投计划,这是一个为开发者和协议团队提供的5000万美元的活动,其中2000万美元专用于排行榜竞赛。自那以后,Bitlayer实施了一个新的2300万美元的Mining Gala活动,该活动于本周早些时候结束。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参与这一活动的关键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构成了Bitlayer总TVL、用户群和活动的很大一部分。

Avalon Finance

Avalon自称是第一个“CeDeFi”借贷市场。该协议在Bitlayer上的TVL超过1.2亿美元,其原生代币AVAF和esAVAF可以质押以获得协议收入和esAVAF奖励。

这个模块化协议的主要产品是其超额抵押借贷市场,用户可以将资金存入独立池中,作为借款的抵押品。主要和小型代币都可以存入,但目前只有比特币可以作为借款抵押。目前,已借出的WBTC接近8600万美元,总存款约为1.8亿美元。存款可获得2倍积分,而借款可获得6倍积分。因此,1300个WBTC的最大借款上限几乎已满,利用率约为43%。借款人可以使用最高60%的贷款价值比(LTV),85%的清算比例和10%的清算罚金。用户可以在项目的集成排行榜上跟踪他们的积分累积情况。

Pell Network

Pell Network在Bitlayer上的TVL约为9500万美元。Pell Network为新兴的比特币L2市场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网络安全功能、区块链操作基础设施和收益增强。Pell Network还参与比特币再质押,旨在多样化比特币L2的收益并增强这些链的安全性。

在Bitlayer上,用户可以“再质押”各种资产,以获得15%的Pell积分奖励。除了WBTC,用户还可以将各种比特币LSD存入协议,其中stBTC占Bitlayer TVL的大部分。用户可以通过首次使用协议和延长存款时间获得额外积分奖励,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社交互动任务获得积分。

在后端,Pell Network基本上聚合了原生比特币质押收益和LSD的收益,创建了一个网络,质押者可以选择验证生态系统中构建的新模块。

BitCow

BitCow是Bitlayer上TVL排名第三的协议,TVL约为3500万美元。BitCow作为一个自动做市商(AMM),提供稳定币交换和集中流动性服务。该协议特别旨在服务于不断扩展的比特币L2生态系统。在其v1版本中,BitCow为稳定币和LSD资产提供稳定交换服务,同时保持最低的燃气费用和最大化的资本效率。均衡价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以考虑到逐渐增值的LSD资产。

BitCow 的 V2 版重点关注波动较大的货币对掉期的集中流动性。其特点包括自动定价、0 IL 和透明的损益信息。自动定价是通过使用外部甲骨文实现的,无需管理价格区间即可实现集中流动性。特定资产的所有流动性都会自动集中在甲骨文确定的价格周围。这种折衷方法可为 LP 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无需 LP 管理协议以及与集中流动性相关的复杂性权衡。

在其v2版本中,BitCow还采用了双代币LP解决方案,其中一对代表对中的波动性资产,另一对代表稳定币。这允许波动性代币LP持有者在资产价值变化时拥有其资产的权利。而稳定币LP持有者则保持市场中立,并从对中累积交易收入。此外,协议的Trumeme功能允许用户在测试网上创建自己的memecoin并提供初始流动性。
Traduzir
Restaking War 已打响,Symbiotic、Eigenlayer 与 Karaka 谁会笑到最后?原文标题:The Restaking Wars: Eigenlayer vs Symbiotic 原文作者:IGNAS | DEFI RESEARCH 原文来源:IgnasDeFi 编译:深潮TechFlow 本周,我原本计划撰写关于加密货币新兴趋势的博客文章,但由于Symbiotic的突然推出和其存款上限在一天内达到几乎2亿美元,我不得不转而关注restaking。新兴趋势可以暂时搁置,但高收益空投的机会不能错过。 目前,加上Karak,我们已经有三个restaking协议。那么,这些协议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Symbiotic推出的动机 据传,Paradigm曾联系了Eigenlayer的联合创始人Sreeram Kannan进行投资,但Kannan选择了竞争对手Andreessen Horowitz (a16z),a16z 领投了 1 亿美元 B 轮融资。自那以后,Eigenlayer已成长为第二大DeFi协议,TVL达188亿美元,仅次于Lido的335亿美元。EIGEN代币的FDV为133.6亿美元。 考虑到Eigenlayer在2023年3月的估值为5亿美元FDV,这相当于账面收益增加了25倍。Paradigm对此并不满意,于是资助了Symbiotic,将其定位为Eigenlayer的直接竞争对手。Symbiotic从Paradigm和cyber•Fund筹集了58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Paradigm 与 a16z 的竞争是常识(和笑话),但这个故事还有第二部分。 Cyber Fund是Symbiotic的第二大投资者,由Lido联合创始人Konstantin Lomashuk和Vasiliy Shapovalov创立。Coindesk 在 5 月份报道称,“与 Lido 关系密切的人士认为 Eigenlayer 的再质押方式对其自身主导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 Lido 错过了 Liquid Restaked Token 的趋势。事实上,stETH 的 TVL 在过去三个月中停滞不前并下降了 10%。与此同时,EtherFi 和 Renzo 的流入量猛增,分别达到62 亿美元和 30 亿美元。 使用LRT进行再质押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它提供了更高的收益,尽管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实际上是积分。 为了加强Lido的地位,Lido DAO启动了“Lido联盟”,其首要任务是发展一个无许可、去中心化的再质押生态系统。 (详细内容) 顺便说一下,其中一个战略优先事项是重申stETH是LST,而不是LRT。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代币和更多的farming机会。 在初步讨论仅一个月后,关键联盟成员Mellow在Symbiotic上启动了LRT存款,支持stETH存款! 但让我们先退一步,讨论Symbiotic与Eigenlayer的不同之处,然后再深入探讨Mellow LRT的独特功能和farming机会。 Symbiotic vs Eigenlayer Symbiotic:无许可和模块化 Symbiotic以无许可和模块化设计为特色,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控制。其主要特点包括: 多资产支持: Symbiotic允许直接存入任何ERC-20代币,包括Lido的stETH、cbETH等。这使得Symbiotic比主要支持ETH及其衍生品的Eigenlayer更具多样性。 可定制参数: 使用Symbiotic的网络可以选择其抵押资产、节点运营商、奖励和削减机制。这种模块化设计使网络能够根据其特定需求调整其安全设置。 不可升级的核心合约: Symbiotic的核心合约是不可升级的(类似于Uniswap),减少了治理风险和潜在的故障点。即使团队消失,Symbiotic也能继续运行。 无许可设计: 允许任何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无需批准即可集成,提供了一个更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 “symbiotic”意味着“像躲避火焰一样逃避竞争,尽可能无私,尽可能不固执己见”,Symbiotic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sha Putiatin是这么跟Blockworks描述的。 Misha 还告诉 Blockworks,“Symbiotic 不会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竞争,因此没有原生质押、rollup或数据可用性产品。”当 dApp 启动时,它们通常需要管理自己的安全模型。然而,无需许可、模块化和灵活的 Symbiotic 设计允许任何人使用共享安全性来保护他们的网络。 Misha说到 “我们项目的目标是改变叙事 - 你不必在本地启动 - 在我们之上、在共享安全之上启动会更安全、更容易。”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加密协议可以为自己的原生代币启动原生质押,以提高网络安全。例如,Ethena 与 Symbiotic 合作,使用质押的 ENA 提供 USDe 跨链证券。 据Symbiotic 博客文章,Ethena 正在将 Symbiotic 与 LayerZero 的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DVN) 框架集成,以将 Ethena 资产(如$USDe质押$ENA保护的跨链)引入。这是他们基础设施和系统中的几个部分中的第一个,这些部分将寻求利用质押$ENA。 其他用例包括跨链预言机、阈值网络、MEV 基础设施、互操作性、共享排序器等。Symbiotic 于 6 月 11 日推出,stETH 的存款上限在 24 小时内达到。 Eigenlayer:管理和整合的方式 Eigenlayer采用更为管理和整合的方式,专注于利用以太坊ETH质押者的安全性来支持各种dApps(AVS): 单资产聚焦: Eigenlayer主要支持ETH及其衍生品。这种聚焦可能限制了其灵活性。 集中管理: Eigenlayer管理质押ETH的委托,节点运营商验证各种AVS。这种集中管理有助于简化操作,但也可能导致捆绑风险,使得难以准确评估个别服务的风险。 动态市场: Eigenlayer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信任的市场,允许开发者使用池化的ETH安全性来启动新协议和应用程序。风险由池存款者分担。 削减和治理: Eigenlayer的管理方式包括处理削减和奖励的特定治理机制,这可能提供较少的灵活性。 老实说,Eigenlayer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协议,风险和整体功能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不得不汇总来自本节的各种来源的批评。一个是网络基金本身。我不偏袒任何一方,我相信共生层与特征层的比较在 DeFi 极客中会非常热门。 Mellow协议:模块化LRT Symbiotic推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其上层的LRT协议Mellow。作为Lido联盟的成员,Mellow受益于Lido的营销、集成支持以及流动性引导。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Mellow 将奖励 Lido 100,000,000 个 MLW 代币(占总供应量的 10%),这些代币将在 TGE 之后锁定在 Lido Alliance 法人实体中。这些代币将受到与团队代币相同的归属和悬崖条款的约束:TGE 之后的 12 个月悬崖,以及悬崖后开始的 30 个月的归属期(根据收到的反馈修改编辑)。 联盟提案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好处: Mellow 将有助于传播 Lido 在以太坊验证之外所做的地理和技术去中心化工作。 Lido 节点运营商可以推出自己的可组合 LRT,并通过选择适合他们需求的 AVS 来控制风险管理过程,而不是面对 LRT 或再质押协议强加的AV S。 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 LDO 在 24 年增长了 9%。有趣的是,在下面的Lido合作推文发布之前,已经达到了 4200 万美元的四个LRT上限之一。 无论如何,如果您熟悉 Eigenlayer LRT(如 Etherfi 和 Renzo),就会知道存入 Mellow 会带来双倍的乐趣:您可以同时获得Symbiotic和 Mellow 积分。但 Mellow 与 Eigenlayer LRT 不同。 Mellow 为 LRT 解决了哪些问题? Mellow协议允许任何人部署LRT,包括对冲基金、质押提供商(如Lido)。这意味着LRT的数量会显著增加,可能损害其流动性并使其在DeFi协议中的集成更加复杂。 Mellow的优势包括: 多样化的风险配置: 当前的LRT通常强迫用户接受统一的风险配置。Mellow允许多种风险调整模型,使用户可以选择其偏好的风险暴露。 模块化基础设施: Mellow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共享安全网络请求特定资产和配置。风险策展人可以为其需求创建高度修改的LRT。 智能合约风险: 通过允许模块化的风险管理,Mellow减少了智能合约和共享安全网络逻辑中的漏洞风险,为再质押者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 运营商集中化: Mellow分散了运营商选择的决策,防止集中化,确保平衡和去中心化的运营商生态系统。 LRT循环风险: Mellow的设计解决了由于提款关闭导致的流动性紧缩风险。当前提款需要24小时。 有趣的是,Mellow 特别提到他们可以在任何质押协议(如 Symbiotic、Eigenlayer、Karak 或 Nektar)之上启动 LRT。但是,如果看到Mellow与Eigenlayer的直接合作,我会感到非常惊讶。 然而,如果看到当前的 Eigenlayer LRT 协议与 Symbiotic 或 Mellow 合作,我也不会感到惊讶。事实上,Coindesk报道称,一位与Renzo和Symbiotic关系比较紧密的消息人士提到,Renzo一个月前就已经在讨论与Symbiotic整合的问题。 最后,关于无需许可的 Mellow 金库的很酷的事情是,我们很可能拥有 DeFi 代币的 LRT。想想 ENA LRT 代币,它是 Symbiotic 上的流动性 ENA,可确保 USDe 桥接。 在这个周期中,代币经济学几乎没有创新,但 Symbiotic 可能会使持有 DeFi 治理代币再次具有吸引力。 DeFi Degen 的 Restaking Wars 剧本 截至撰写本文时,Mellow 上有四个 LRT 金库,由四个独特的策展人管理,存款上限即将达到。 Symbiotic 和 Mellow LRT 推出的时机非常完美:EtherFi S2 积分于 6 月 30 日结束,Renzo S2 也在进行中,而 Swell 空投将在启用提取功能后很快到来。 我几乎担心 LRT空投到期后该怎么处理我的 ETH。感谢风投和巨鲸游戏,空投玩家们也将大有收获。 在这个阶段,游戏非常简单:存入 Symbiotic 以获取积分,或者冒更大风险在 Mellow 上 直接进行farm。请注意,由于 Symbiotic 的 stETH 存款已满,您将无法获得 Symbiotic 积分,但会获得 1.5 倍的 Mellow 积分。 空投游戏可能会类似于 Eigenlayer 的剧本:Mellow LRT 将被整合到 DeFi 中,我们将在 Pendle 和多个借贷协议上看到杠杆农场。但我相信 Symbiotic 代币可能会在 EIGEN 可交易之前推出。 在接受 Blockworks 采访时,Putiatin 表示,主网可能会“在夏末上线一些网络”。这是否意味着代币也会推出? 从 Eigenlayer 抢走再质押的风头可能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在市场很快变得看涨,并考虑到 Symbiotic 的积极合作策略的情况下。 有两个合作让我最为震惊:The Blockless 和 Hyperlane。两个协议最初是与 Eigenlayer 合作作为共享安全的 AVS,但他们是否在改变联盟? 也许 Symbiotic 承诺了更多的支持和代币分配?我需要更多答案! 无论如何,这些再质押战争对我们这些投机空投玩家来说是好事,因为它提供了更多机会,并可能促使 Eigenlayer 更快推出代币。 对于 Symbiotic 来说,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早期的存款流入非常看涨。我目前在 Symbiotic 和 Mellow 上farming,但计划在策略开放时迁移到 Pendle YTs。 我相信 Pendle 的 Symbiotic YT 代币到期日期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Symbiotic TGE 时间表。 最后:Karak Karak是一个混合体,类似于Eigenlayer,但其将AVS称为分布式安全服务(DSS)。Karak还推出了自己的Layer 2(称为K2)用于风险管理和DSS的沙盒测试。然而,它更像一个测试网,而不是一个真正的L2。 Karak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的TVL,主要有两个原因: Karak支持Eigenlayer的LRT,因此 farmoors 可以同时赚取Eigenlayer、LRT和Karak的积分。 Karak从Coinbase Ventures、Pantera Capital和Lightspeed Ventures等筹集了超过4800万美元。

Restaking War 已打响,Symbiotic、Eigenlayer 与 Karaka 谁会笑到最后?

原文标题:The Restaking Wars: Eigenlayer vs Symbiotic

原文作者:IGNAS | DEFI RESEARCH

原文来源:IgnasDeFi

编译:深潮TechFlow

本周,我原本计划撰写关于加密货币新兴趋势的博客文章,但由于Symbiotic的突然推出和其存款上限在一天内达到几乎2亿美元,我不得不转而关注restaking。新兴趋势可以暂时搁置,但高收益空投的机会不能错过。

目前,加上Karak,我们已经有三个restaking协议。那么,这些协议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Symbiotic推出的动机

据传,Paradigm曾联系了Eigenlayer的联合创始人Sreeram Kannan进行投资,但Kannan选择了竞争对手Andreessen Horowitz (a16z),a16z 领投了 1 亿美元 B 轮融资。自那以后,Eigenlayer已成长为第二大DeFi协议,TVL达188亿美元,仅次于Lido的335亿美元。EIGEN代币的FDV为133.6亿美元。

考虑到Eigenlayer在2023年3月的估值为5亿美元FDV,这相当于账面收益增加了25倍。Paradigm对此并不满意,于是资助了Symbiotic,将其定位为Eigenlayer的直接竞争对手。Symbiotic从Paradigm和cyber•Fund筹集了58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Paradigm 与 a16z 的竞争是常识(和笑话),但这个故事还有第二部分。

Cyber Fund是Symbiotic的第二大投资者,由Lido联合创始人Konstantin Lomashuk和Vasiliy Shapovalov创立。Coindesk 在 5 月份报道称,“与 Lido 关系密切的人士认为 Eigenlayer 的再质押方式对其自身主导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

Lido 错过了 Liquid Restaked Token 的趋势。事实上,stETH 的 TVL 在过去三个月中停滞不前并下降了 10%。与此同时,EtherFi 和 Renzo 的流入量猛增,分别达到62 亿美元和 30 亿美元。

使用LRT进行再质押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它提供了更高的收益,尽管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实际上是积分。

为了加强Lido的地位,Lido DAO启动了“Lido联盟”,其首要任务是发展一个无许可、去中心化的再质押生态系统。

(详细内容)

顺便说一下,其中一个战略优先事项是重申stETH是LST,而不是LRT。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代币和更多的farming机会。

在初步讨论仅一个月后,关键联盟成员Mellow在Symbiotic上启动了LRT存款,支持stETH存款!

但让我们先退一步,讨论Symbiotic与Eigenlayer的不同之处,然后再深入探讨Mellow LRT的独特功能和farming机会。

Symbiotic vs Eigenlayer

Symbiotic:无许可和模块化

Symbiotic以无许可和模块化设计为特色,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控制。其主要特点包括:

多资产支持: Symbiotic允许直接存入任何ERC-20代币,包括Lido的stETH、cbETH等。这使得Symbiotic比主要支持ETH及其衍生品的Eigenlayer更具多样性。

可定制参数: 使用Symbiotic的网络可以选择其抵押资产、节点运营商、奖励和削减机制。这种模块化设计使网络能够根据其特定需求调整其安全设置。

不可升级的核心合约: Symbiotic的核心合约是不可升级的(类似于Uniswap),减少了治理风险和潜在的故障点。即使团队消失,Symbiotic也能继续运行。

无许可设计: 允许任何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无需批准即可集成,提供了一个更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

“symbiotic”意味着“像躲避火焰一样逃避竞争,尽可能无私,尽可能不固执己见”,Symbiotic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sha Putiatin是这么跟Blockworks描述的。

Misha 还告诉 Blockworks,“Symbiotic 不会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竞争,因此没有原生质押、rollup或数据可用性产品。”当 dApp 启动时,它们通常需要管理自己的安全模型。然而,无需许可、模块化和灵活的 Symbiotic 设计允许任何人使用共享安全性来保护他们的网络。

Misha说到 “我们项目的目标是改变叙事 - 你不必在本地启动 - 在我们之上、在共享安全之上启动会更安全、更容易。”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加密协议可以为自己的原生代币启动原生质押,以提高网络安全。例如,Ethena 与 Symbiotic 合作,使用质押的 ENA 提供 USDe 跨链证券。

据Symbiotic 博客文章,Ethena 正在将 Symbiotic 与 LayerZero 的去中心化验证器网络 (DVN) 框架集成,以将 Ethena 资产(如$USDe质押$ENA 保护的跨链)引入。这是他们基础设施和系统中的几个部分中的第一个,这些部分将寻求利用质押$ENA

其他用例包括跨链预言机、阈值网络、MEV 基础设施、互操作性、共享排序器等。Symbiotic 于 6 月 11 日推出,stETH 的存款上限在 24 小时内达到。

Eigenlayer:管理和整合的方式

Eigenlayer采用更为管理和整合的方式,专注于利用以太坊ETH质押者的安全性来支持各种dApps(AVS):

单资产聚焦: Eigenlayer主要支持ETH及其衍生品。这种聚焦可能限制了其灵活性。

集中管理: Eigenlayer管理质押ETH的委托,节点运营商验证各种AVS。这种集中管理有助于简化操作,但也可能导致捆绑风险,使得难以准确评估个别服务的风险。

动态市场: Eigenlayer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信任的市场,允许开发者使用池化的ETH安全性来启动新协议和应用程序。风险由池存款者分担。

削减和治理: Eigenlayer的管理方式包括处理削减和奖励的特定治理机制,这可能提供较少的灵活性。

老实说,Eigenlayer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协议,风险和整体功能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不得不汇总来自本节的各种来源的批评。一个是网络基金本身。我不偏袒任何一方,我相信共生层与特征层的比较在 DeFi 极客中会非常热门。

Mellow协议:模块化LRT

Symbiotic推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其上层的LRT协议Mellow。作为Lido联盟的成员,Mellow受益于Lido的营销、集成支持以及流动性引导。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Mellow 将奖励 Lido 100,000,000 个 MLW 代币(占总供应量的 10%),这些代币将在 TGE 之后锁定在 Lido Alliance 法人实体中。这些代币将受到与团队代币相同的归属和悬崖条款的约束:TGE 之后的 12 个月悬崖,以及悬崖后开始的 30 个月的归属期(根据收到的反馈修改编辑)。

联盟提案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好处:

Mellow 将有助于传播 Lido 在以太坊验证之外所做的地理和技术去中心化工作。

Lido 节点运营商可以推出自己的可组合 LRT,并通过选择适合他们需求的 AVS 来控制风险管理过程,而不是面对 LRT 或再质押协议强加的AV S。

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 LDO 在 24 年增长了 9%。有趣的是,在下面的Lido合作推文发布之前,已经达到了 4200 万美元的四个LRT上限之一。

无论如何,如果您熟悉 Eigenlayer LRT(如 Etherfi 和 Renzo),就会知道存入 Mellow 会带来双倍的乐趣:您可以同时获得Symbiotic和 Mellow 积分。但 Mellow 与 Eigenlayer LRT 不同。

Mellow 为 LRT 解决了哪些问题?

Mellow协议允许任何人部署LRT,包括对冲基金、质押提供商(如Lido)。这意味着LRT的数量会显著增加,可能损害其流动性并使其在DeFi协议中的集成更加复杂。

Mellow的优势包括:

多样化的风险配置: 当前的LRT通常强迫用户接受统一的风险配置。Mellow允许多种风险调整模型,使用户可以选择其偏好的风险暴露。

模块化基础设施: Mellow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共享安全网络请求特定资产和配置。风险策展人可以为其需求创建高度修改的LRT。

智能合约风险: 通过允许模块化的风险管理,Mellow减少了智能合约和共享安全网络逻辑中的漏洞风险,为再质押者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

运营商集中化: Mellow分散了运营商选择的决策,防止集中化,确保平衡和去中心化的运营商生态系统。

LRT循环风险: Mellow的设计解决了由于提款关闭导致的流动性紧缩风险。当前提款需要24小时。

有趣的是,Mellow 特别提到他们可以在任何质押协议(如 Symbiotic、Eigenlayer、Karak 或 Nektar)之上启动 LRT。但是,如果看到Mellow与Eigenlayer的直接合作,我会感到非常惊讶。

然而,如果看到当前的 Eigenlayer LRT 协议与 Symbiotic 或 Mellow 合作,我也不会感到惊讶。事实上,Coindesk报道称,一位与Renzo和Symbiotic关系比较紧密的消息人士提到,Renzo一个月前就已经在讨论与Symbiotic整合的问题。

最后,关于无需许可的 Mellow 金库的很酷的事情是,我们很可能拥有 DeFi 代币的 LRT。想想 ENA LRT 代币,它是 Symbiotic 上的流动性 ENA,可确保 USDe 桥接。

在这个周期中,代币经济学几乎没有创新,但 Symbiotic 可能会使持有 DeFi 治理代币再次具有吸引力。

DeFi Degen 的 Restaking Wars 剧本

截至撰写本文时,Mellow 上有四个 LRT 金库,由四个独特的策展人管理,存款上限即将达到。

Symbiotic 和 Mellow LRT 推出的时机非常完美:EtherFi S2 积分于 6 月 30 日结束,Renzo S2 也在进行中,而 Swell 空投将在启用提取功能后很快到来。

我几乎担心 LRT空投到期后该怎么处理我的 ETH。感谢风投和巨鲸游戏,空投玩家们也将大有收获。

在这个阶段,游戏非常简单:存入 Symbiotic 以获取积分,或者冒更大风险在 Mellow 上 直接进行farm。请注意,由于 Symbiotic 的 stETH 存款已满,您将无法获得 Symbiotic 积分,但会获得 1.5 倍的 Mellow 积分。

空投游戏可能会类似于 Eigenlayer 的剧本:Mellow LRT 将被整合到 DeFi 中,我们将在 Pendle 和多个借贷协议上看到杠杆农场。但我相信 Symbiotic 代币可能会在 EIGEN 可交易之前推出。

在接受 Blockworks 采访时,Putiatin 表示,主网可能会“在夏末上线一些网络”。这是否意味着代币也会推出?

从 Eigenlayer 抢走再质押的风头可能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在市场很快变得看涨,并考虑到 Symbiotic 的积极合作策略的情况下。

有两个合作让我最为震惊:The Blockless 和 Hyperlane。两个协议最初是与 Eigenlayer 合作作为共享安全的 AVS,但他们是否在改变联盟?

也许 Symbiotic 承诺了更多的支持和代币分配?我需要更多答案!

无论如何,这些再质押战争对我们这些投机空投玩家来说是好事,因为它提供了更多机会,并可能促使 Eigenlayer 更快推出代币。

对于 Symbiotic 来说,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早期的存款流入非常看涨。我目前在 Symbiotic 和 Mellow 上farming,但计划在策略开放时迁移到 Pendle YTs。

我相信 Pendle 的 Symbiotic YT 代币到期日期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Symbiotic TGE 时间表。

最后:Karak

Karak是一个混合体,类似于Eigenlayer,但其将AVS称为分布式安全服务(DSS)。Karak还推出了自己的Layer 2(称为K2)用于风险管理和DSS的沙盒测试。然而,它更像一个测试网,而不是一个真正的L2。

Karak吸引了超过10亿美元的TVL,主要有两个原因:

Karak支持Eigenlayer的LRT,因此 farmoors 可以同时赚取Eigenlayer、LRT和Karak的积分。

Karak从Coinbase Ventures、Pantera Capital和Lightspeed Ventures等筹集了超过4800万美元。
Traduzir
同行相轻,Akash 创始人质疑 Io.net 掀起 DePIN 骂战原文来源:深潮 TechFlow 这几天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便是IO.NET的代币上线。 从币安开盘的价格变化,再到提供显卡挖取IO代币的经验复盘...似乎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IO的资产层面。 不过,也有人唱反调。 比如另一个同为去中心化云计算的项目Akash Network,其创始人Greg Osuri 就有些闲不住,在注意力都在IO价格变化的当下,跑去体验了一把IO.NET的产品。 结果这一体验,效果却有点不尽人意。 Greg 于是在推特上开始接连指出 IO.NET的各种产品体验问题,硬是从别家的创始人变成了IO.NET的“质检员”。 而IO.NET的 CTO GauravTdhinait 则接连回复,逐条对Greg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 双方有来有回,明面是客观的产品体验问答,背地里则是两个业务类似项目的较劲与品牌形象维护。 Akash创始人体验友商产品并提提意见,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很难说这是“顺手一用”,还是“故意挑刺”。 我们整理了 Akash 创始人 Greg 与 IO.NET CTO GauravTdhinait 的对线始末,将事件本身进行还原。 买苹果得诺基亚,大呼上当? 事情的起因,源于 Akash 创始人 Greg 在使用 IO.NET 时最初的一个故障反馈。 Greg 在 IO.NET 上购买了4个 A100 GPU 显卡集群服务,并且支付了相应的费用。 而在部署集群和支付费用流程完毕之后,Greg 却发现货不对板,查看各种数据之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4个型号为 A100 GPU,而是只得到了一张RTX a4000。 从纸面上看,他想要的和实际给他的,性能差距巨大。Greg 直言这有点像你付了购买苹果手机的钱,却只拿到一台老款的诺基亚手机。 为了表示真实性,Greg 在推特上@ IO.NET 讨要说法之余,还不忘配上其录制的包含所有购买和操作步骤的视频录屏。 这个帖子很快被传播发酵,甚至其他人也倾向于认为这属于欺诈,要求IO.NET给说法。 此举很快就引来了 IO.NET的CTO Gaurav(@GauravTdhinait)的亲自下场回复,而 Gaurav 则给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 Greg 这个视频录屏中所谓的“货不对板”,实际上是因为他创建的集群里有一台服务器(节点)不健康,所以集群没法正常运行。 而至于为什么要A100得到了RTX a4000,具体来说,Greg 所展示的 RTX a4000 其实是集群的主节点(负责管理和协调的服务器),而不是用来执行高性能计算任务的工作节点(负责实际计算的服务器)。 并且这个有问题的集群 IO.NET 不会收钱,并且之后会被自动销毁。 说人话就是,你录的视频和实际看到的不是一回事。 买苹果得到的还是苹果,只是因为这台苹果手机有问题,才会出现了你认为的误解。 更重要的是,CTO Gaurav 还提供了另一些证据:Greg 实际上在 IO.NET 上一共创建了7个集群,其中6个都成功运行了。 而 Greg 则只针对这个失败的个例发帖并要求予以说明,虽然 IO.NET 没有直接对这个行为进行评价,但很难让人不联想到 Greg 可能是揪着个例挑刺。 成功的6个不录也不说,失败的1个录屏并要求回复。评论区也有网友直言: 你看起来不像是真的来好好使用产品的... 质检员当到底 在质疑货不对板之后,Greg 并没有停止充当 IO.NET 的质检员,依然还在吐槽IO.NET产品上的其他问题,揪着各类体验问题不放。 比如,Greg 提出自己充了100U到IO.NET的账户中,但是并没有获得升级来解锁购买更多集群的资格,并质疑IO.NET 故意在搞审查,限制了他账户的权限; 又比如,IO.NET 的CTO 觉得 Greg 使用产品的行为异常,快速的创建一个集群服务2分钟后又立马删除,Greg 非常认真的进行驳斥,说自己没有立马删除,而是过了好久才删除,因为IO.NET的系统一直不能正确显示GPU,看着像程序没有响应,这才进行了合理删除... 而截止本文撰写时,Greg 依然在推特上不断地开新帖,甚至将各种问题放在一起进行吐槽,并告诉大家不要相信 IO.NET CTO 的一面之词,顺便夸了一下自家的 Akash Network 流畅运行。 IO.NET 到底有没有体验问题,有多少体验问题,在这样的对线和曝光贴中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取而代之的观感是,作为另一个项目的创始人,却花大量的精力来“体验”别家的产品,并不依不饶的指出各种问题,认真驳斥每一个“一面之词”。 这到底是自家的CEO,还是别家的免费质检员? 如此一来,纠缠于细节更多的让人觉得不是较真,而是把段位拉低了。 Greg 的行为也引来了社区的批评,有人直言“兄弟你该花时间改进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抱怨竞争对手”,而另一些AKT的持有者觉得 Greg 的格局不行,搞得自己都想卖币了。 同行相轻 古语言文人相轻,常常指文人之间互相谁也看不起谁。 其实你很容易 Greg 这种挑刺的爽感和动机 --- 我也是跟你搞一样业务的人,眼里当然容不下你的小错误;甚至时常有“这你都搞不定,那我真的想说说你”的冲动。 所以 Akash 创始人吐槽 IO.NET,不得不说是一种 DePIN 相轻。 大家都有两把刷子,但也都希望对方只有一把。 DePIN或去中心化云计算项目层出不穷,技术上本身没有太多门槛,更多的是资源密集型的业务。体验的高低、丝滑的程度和品牌资源的多寡,往往才是拼胜负的重要筹码。 但亲自下场客串质检员,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指出问题,最后更多的还是伤了自家的品牌形象。 毕竟如果对竞争对手苛刻挑刺,真等到自家产品出点小意外,社区可是会翻旧账的。 给自己和他人留余地,或许才是在草台班子横行的世界中通行的处世哲学。

同行相轻,Akash 创始人质疑 Io.net 掀起 DePIN 骂战

原文来源:深潮 TechFlow

这几天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便是IO.NET的代币上线。

从币安开盘的价格变化,再到提供显卡挖取IO代币的经验复盘...似乎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IO的资产层面。

不过,也有人唱反调。

比如另一个同为去中心化云计算的项目Akash Network,其创始人Greg Osuri 就有些闲不住,在注意力都在IO价格变化的当下,跑去体验了一把IO.NET的产品。

结果这一体验,效果却有点不尽人意。

Greg 于是在推特上开始接连指出 IO.NET的各种产品体验问题,硬是从别家的创始人变成了IO.NET的“质检员”。

而IO.NET的 CTO GauravTdhinait 则接连回复,逐条对Greg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

双方有来有回,明面是客观的产品体验问答,背地里则是两个业务类似项目的较劲与品牌形象维护。

Akash创始人体验友商产品并提提意见,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很难说这是“顺手一用”,还是“故意挑刺”。

我们整理了 Akash 创始人 Greg 与 IO.NET CTO GauravTdhinait 的对线始末,将事件本身进行还原。

买苹果得诺基亚,大呼上当?

事情的起因,源于 Akash 创始人 Greg 在使用 IO.NET 时最初的一个故障反馈。

Greg 在 IO.NET 上购买了4个 A100 GPU 显卡集群服务,并且支付了相应的费用。

而在部署集群和支付费用流程完毕之后,Greg 却发现货不对板,查看各种数据之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4个型号为 A100 GPU,而是只得到了一张RTX a4000。

从纸面上看,他想要的和实际给他的,性能差距巨大。Greg 直言这有点像你付了购买苹果手机的钱,却只拿到一台老款的诺基亚手机。

为了表示真实性,Greg 在推特上@ IO.NET 讨要说法之余,还不忘配上其录制的包含所有购买和操作步骤的视频录屏。

这个帖子很快被传播发酵,甚至其他人也倾向于认为这属于欺诈,要求IO.NET给说法。

此举很快就引来了 IO.NET的CTO Gaurav(@GauravTdhinait)的亲自下场回复,而 Gaurav 则给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

Greg 这个视频录屏中所谓的“货不对板”,实际上是因为他创建的集群里有一台服务器(节点)不健康,所以集群没法正常运行。

而至于为什么要A100得到了RTX a4000,具体来说,Greg 所展示的 RTX a4000 其实是集群的主节点(负责管理和协调的服务器),而不是用来执行高性能计算任务的工作节点(负责实际计算的服务器)。

并且这个有问题的集群 IO.NET 不会收钱,并且之后会被自动销毁。

说人话就是,你录的视频和实际看到的不是一回事。

买苹果得到的还是苹果,只是因为这台苹果手机有问题,才会出现了你认为的误解。

更重要的是,CTO Gaurav 还提供了另一些证据:Greg 实际上在 IO.NET 上一共创建了7个集群,其中6个都成功运行了。

而 Greg 则只针对这个失败的个例发帖并要求予以说明,虽然 IO.NET 没有直接对这个行为进行评价,但很难让人不联想到 Greg 可能是揪着个例挑刺。

成功的6个不录也不说,失败的1个录屏并要求回复。评论区也有网友直言:

你看起来不像是真的来好好使用产品的...

质检员当到底

在质疑货不对板之后,Greg 并没有停止充当 IO.NET 的质检员,依然还在吐槽IO.NET产品上的其他问题,揪着各类体验问题不放。

比如,Greg 提出自己充了100U到IO.NET的账户中,但是并没有获得升级来解锁购买更多集群的资格,并质疑IO.NET 故意在搞审查,限制了他账户的权限;

又比如,IO.NET 的CTO 觉得 Greg 使用产品的行为异常,快速的创建一个集群服务2分钟后又立马删除,Greg 非常认真的进行驳斥,说自己没有立马删除,而是过了好久才删除,因为IO.NET的系统一直不能正确显示GPU,看着像程序没有响应,这才进行了合理删除...

而截止本文撰写时,Greg 依然在推特上不断地开新帖,甚至将各种问题放在一起进行吐槽,并告诉大家不要相信 IO.NET CTO 的一面之词,顺便夸了一下自家的 Akash Network 流畅运行。

IO.NET 到底有没有体验问题,有多少体验问题,在这样的对线和曝光贴中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取而代之的观感是,作为另一个项目的创始人,却花大量的精力来“体验”别家的产品,并不依不饶的指出各种问题,认真驳斥每一个“一面之词”。

这到底是自家的CEO,还是别家的免费质检员?

如此一来,纠缠于细节更多的让人觉得不是较真,而是把段位拉低了。

Greg 的行为也引来了社区的批评,有人直言“兄弟你该花时间改进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抱怨竞争对手”,而另一些AKT的持有者觉得 Greg 的格局不行,搞得自己都想卖币了。

同行相轻

古语言文人相轻,常常指文人之间互相谁也看不起谁。

其实你很容易 Greg 这种挑刺的爽感和动机 --- 我也是跟你搞一样业务的人,眼里当然容不下你的小错误;甚至时常有“这你都搞不定,那我真的想说说你”的冲动。

所以 Akash 创始人吐槽 IO.NET,不得不说是一种 DePIN 相轻。

大家都有两把刷子,但也都希望对方只有一把。

DePIN或去中心化云计算项目层出不穷,技术上本身没有太多门槛,更多的是资源密集型的业务。体验的高低、丝滑的程度和品牌资源的多寡,往往才是拼胜负的重要筹码。

但亲自下场客串质检员,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指出问题,最后更多的还是伤了自家的品牌形象。

毕竟如果对竞争对手苛刻挑刺,真等到自家产品出点小意外,社区可是会翻旧账的。

给自己和他人留余地,或许才是在草台班子横行的世界中通行的处世哲学。
Traduzir
猎巫行动变举报大战,LayerZero空投的“人性之殇”原文来源:陀螺财经 本以为一夜造福的空投,却演变成了一场事关人性的大战。 6月11日,针对LayerZero仍在进行中的女巫审查工作,LayerZero联创Bryan Pellegrino在X平台公布将在6月底前公布女巫的最终名单,并再次强调将审查重点放在真实用户和公平分配上。 看似符合项目方身份的发言,却还是引起了社区的一片声讨,对于这场浩浩荡荡的猎巫行动,市场众所纷纭,既有力赞支持之声,也有卸磨杀驴之言。 而要说清楚其中关节,还要先从LayerZero说起。 作为跨链协议的明星项目,用含着金钥匙出生来形容LayerZero并不为过。 LayerZero创建于2021年11月,成立时正处于牛市,资本方对基础设施倍加青睐,而彼时也正是跨链互操技术最受关注的时期,资产跨链生态初建,但除此之外的数据传递领域相对较为空白。 LayerZero,恰好就踩中了这一点,不同于当时市面上的跨链桥,其选择预言机网络取代了传统跨链的连续流式传输,将验证链上信息传递的负担外包给第三方预言机,并采取了轻客户端的形式,具备易用与低成本特性。 尽管创始团队为加拿大人,但核心成员均在美国完成教育,团队也具备充足的行业背景。在此背景下,华尔街明星FTX迅速和该项目搭上了线。2022年3月,LayerZero的开发团队LayerZero Labs 宣布完成由FTX Ventures、红杉资本与 a16z 共同领投的1.35 亿美元 A+ 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资本群星闪耀,在成立不到5个月后,LayerZero成功跻身为加密新晋独角兽。 此后的一年中,在资本的保驾护航以及业界KOL的推广下,LayerZero更是发展迅速,获得了超过50个项目的集成及使用,涵盖DeFi、NFT和稳定币等多个方向,即使FTX的崩溃也并未让其受到巨影响。2023年4月,LayerZero再次完成 1.2 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上升至30亿美元,除了原有资本外,佳士得、三星等传统资本也为其站台。 也就是在当时,LayerZero宣布将考虑治理代币空投。此言发布后,社区反响强烈。大资本方+高估值+头部项目,该种配置往往意味着大额空投的反馈。受此影响,空投猎手们迅速将其列为目标,个人撸毛者、打金工作室纷纷涌入,dune数据看板显示,自去年4月起,LayerZero链上交互量激增,单日交易笔数突破20万笔,最高单日甚至飙升至49万笔。高频的交互不仅带来了亮眼的数据,也带来了盆满钵满的收入,以LayerZero上首个上线的跨链DApp Stargate为例,协议月度收入超过100万美元,而这仅仅是生态内的一个产品。 在此期待下,LayerZero的空投预期从未断过,接下来的一年中也频频传出空投信息,但却接连推迟。终于,时间线来到今年5月2日,LayerZero在X平台上正式宣布第一期快照已完成,市场情绪达到巅峰,多个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称“大的要来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WOO X Research预测,LayerZero进行的空投价值将在6亿至10亿美元之间,保守预测下TGE以估值4倍、初始流通量为15%计算,FDV为120亿美元,则空投价值预计为6亿美元,换算成每个用户获得的价值在750美元到1500美元之间。而在乐观预测中,以流通量20%、TGE4.5倍计算,FDV为135亿美元,空投价值预计将增加到10.8亿美元,每名用户获得的平均价值在1350至2700美元之间。 但就在用户沉浸在欢呼声中寄希望再一次空投造福时,Layer Zero却给了用户当头棒喝。5月3日,Layer Zero发布官方公告,称空投代币即将发布,但要确保空投用户的持久性以制定代币分配方案,预计发起持续一月的女巫审查行动。 女巫审查并不罕见,尤其是在空投中,女巫通常指单一实体批量使用大量账户进行无意义或极为小额的交易获得交互数据以获取空投。考虑到Layer Zero用户量高达600万,为保证项目与用户的利益,女巫的筛查也无可厚非。 但本次女巫行动中,出现了极为诡异的“赏金举报机制”。根据官方公告,女巫行动将分为三大阶段,一是时长为14天的自曝阶段,在该阶段,用户可以自主曝光个人女巫行为,官方会保留该类账户15%的空投分配;二是官方审查阶段,LayerZero官方将在该阶段内依照特定规则进行女巫筛查,官方审查发现的账号将不保留任何空投额度。最具争议的就是第三阶段——赏金举报,从 5月18日持续至5月31日,任何人都可以在Github提交举报,举报成功者将获得被举报者10%的空投分配,剩余90%归于空投池,被举报者则颗粒无收。 互相举报这件事,无疑是人性的考验。实际上,尽管大家都知道举报达不到利益最大化,但在不知道是否有他人举报自身的前提下,按照囚徒困境,最合适的选择反而是举报他人去获取额外10%份额。在该情况下,人性被极度放大,市场掀起了举报潮,各种事件也接踵而至。 撸毛工作室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有小型工作室称自身200多个精品账号判定为女巫,甚至有员工离职举报前公司获取利益。安全公司更是大展身手,市场传言某机构一次性向LayerZero提供了48 万个地址。造谣举报也常有,LayerZero联合创始人Bryan Pellegrino就表示过,并不是每一份报告都是有效的。而由于递交的举报过多,多个举报账号一度被Github认为是垃圾账号。 从最终结果来看,女巫行动还是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首轮女巫自曝中,就有判定80.3万个地址为潜在女巫,其中超33.8 万个地址自我上报为女巫,在举报过程中,LayerZero收到3550份猎巫报告,每份报告至少包含20个写明女巫操作的地址。而在审查过程中,Bryan Pellegrino透露,600万个初始钱包中300万个发送的交易数少于 5 笔,低于1美元与无价值NFT交易权重降低 80%。 回顾这场声势浩大的猎巫行动,市场上的争议并不以少论,但身处其中的各方似乎又各有道理。 对于项目方而言,仅为空投而进行交互的需求并不属于有效需求,在空投发放完成后,该类型的用户大概率是进行抛售然后进入下个目标,并非为实际的建设持有者,而大规模的抛压也会影响代币价格,并进一步阻碍生态发展。事实如出一辙,在快照结束后,LayerZero每日交易量骤减,6月7日滑落至2.7万笔,达到近一年来的新低。 但对于积极撸毛的用户或者工作室而言,真金白银的投入使用,且为项目贡献了亮眼的交互数据,也为项目优化提供了样本,显然自带建设者的职能,项目方此举无疑是卸磨杀驴。 社区则更为关注举报这一机制的使用,如此激进的猎巫行为是否值得推崇?对于这一问题,市场议论纷纷。赞成方认为出于对早期用户的负责,项目本就不应鼓励撸毛行为,而且反女巫符合政治正确,不会有任何一个用户认为自己希望女巫参与到项目中;反对者则强调,规则过于严苛,吃相难看,若没有撸毛者对项目进行优化测试与投入,项目也难以继续。 颇为有趣的是,日前Zksync也宣布将于下周发布空投,其未开启大规模女巫狙击,但也因此受到广泛批评。在69万个获得空投的地址中,不仅空投细则较为模糊,竟然还存在多个已经排查过的女巫地址,据女巫猎人Artemis表示,部分老鼠仓通过在同一天存入相同的以太坊资金,获得了200万枚以上的 ZK 代币,而几乎所有账户都被标记在LayerZero的女巫名单上。以此来看,女巫检测实有必要之处。 回到空投本身,纵观空投的演化历史,项目方与撸毛党畸形的依存关系也并非首次被讨论。 空投最早使用是在14年Auroracoin项目中,随后在17年ICO热潮得到发展,但直到20年DeFi崛起后,Uniswap才真正的引爆了这一活动。从发展历程来看,空投经历了从易到难的发展路径,从最初加入社区就可发,到登记获取,从简单交互进阶到深度交互,再到女巫筛选重度用户、资金混合验证等方式。到了如今,空投可以说是卷上加卷,不仅大毛空投难现,资金门槛也日益增加,各种奥德赛让用户可用PUA来形容。 至于项目为何要PUA,原因就在于Web3大部分应用很难存在有效需求,且早期用户非常稀少,为了获得用户量与交互收入,项目不得不以使用各种活动刺激用户的使用,空投就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在20年之后,空投造福效应凸显,Apecoin、DYDX、Arbitrum、ENS也成功让很多早期用户实现了暴富梦。 在造福效应影响下,自空投诞生之初,羊毛党的身影就如影随形。发展至今,空投难度增加倒逼撸毛党向专业化、机构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撸毛产业链。工作室会配置投研、反女巫技术、交互等专业团队,部分也会有大金额的投入到项目中,从某个角度来看,撸毛团队甚至逐渐成为了项目一级市场的参与者。 在此之中,项目与撸毛党的攻防战不断上演,撸毛党频繁出现被反撸的经历,两者维持着紧张而又微妙的平衡,可以说,这是当前所有项目的空投现状,也是激进女巫措施受争议的根本原因,但长期而言,本次LayerZero激进的赏金机制仍有望被广泛使用在大型项目中。 回到另一核心问题,若排除空投的刺激效应不谈,项目是否真正存在有效需求尚存疑,没有长期价值的项目依赖空投获取短期用户,最终走向衰落也是必然。这也是诸多知名项目不断延长发币时间线,对女巫采取强硬手段的原因之一。以Web2行业进行对比,空投与互联网的补贴大战颇为类似,但空投是用户先行投入后项目补贴,而传统互联网则是最初对需求进行补贴,网络优势形成后减少补贴范围,其中也不乏存在项目在补贴结束后裸泳的,归根结底,项目生存终究要回到自造血能力上。 无论如何,长期撸毛的成本日益增加是必然趋势,工作室也对此早有预见,只要空投还有利可图,工作室的演化也仍将继续。对于单个用户而言,尽管世俗意义上“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在加密也成立,但空投确实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途径之一,可惜的是,随着以资金积分为首的空投规隐隐超越交互成为空投的主要趋势,留给用户的所谓大毛交互,或许真的不多了。 作者 :陀螺财经

猎巫行动变举报大战,LayerZero空投的“人性之殇”

原文来源:陀螺财经

本以为一夜造福的空投,却演变成了一场事关人性的大战。

6月11日,针对LayerZero仍在进行中的女巫审查工作,LayerZero联创Bryan Pellegrino在X平台公布将在6月底前公布女巫的最终名单,并再次强调将审查重点放在真实用户和公平分配上。

看似符合项目方身份的发言,却还是引起了社区的一片声讨,对于这场浩浩荡荡的猎巫行动,市场众所纷纭,既有力赞支持之声,也有卸磨杀驴之言。

而要说清楚其中关节,还要先从LayerZero说起。

作为跨链协议的明星项目,用含着金钥匙出生来形容LayerZero并不为过。

LayerZero创建于2021年11月,成立时正处于牛市,资本方对基础设施倍加青睐,而彼时也正是跨链互操技术最受关注的时期,资产跨链生态初建,但除此之外的数据传递领域相对较为空白。

LayerZero,恰好就踩中了这一点,不同于当时市面上的跨链桥,其选择预言机网络取代了传统跨链的连续流式传输,将验证链上信息传递的负担外包给第三方预言机,并采取了轻客户端的形式,具备易用与低成本特性。

尽管创始团队为加拿大人,但核心成员均在美国完成教育,团队也具备充足的行业背景。在此背景下,华尔街明星FTX迅速和该项目搭上了线。2022年3月,LayerZero的开发团队LayerZero Labs 宣布完成由FTX Ventures、红杉资本与 a16z 共同领投的1.35 亿美元 A+ 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资本群星闪耀,在成立不到5个月后,LayerZero成功跻身为加密新晋独角兽。

此后的一年中,在资本的保驾护航以及业界KOL的推广下,LayerZero更是发展迅速,获得了超过50个项目的集成及使用,涵盖DeFi、NFT和稳定币等多个方向,即使FTX的崩溃也并未让其受到巨影响。2023年4月,LayerZero再次完成 1.2 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上升至30亿美元,除了原有资本外,佳士得、三星等传统资本也为其站台。

也就是在当时,LayerZero宣布将考虑治理代币空投。此言发布后,社区反响强烈。大资本方+高估值+头部项目,该种配置往往意味着大额空投的反馈。受此影响,空投猎手们迅速将其列为目标,个人撸毛者、打金工作室纷纷涌入,dune数据看板显示,自去年4月起,LayerZero链上交互量激增,单日交易笔数突破20万笔,最高单日甚至飙升至49万笔。高频的交互不仅带来了亮眼的数据,也带来了盆满钵满的收入,以LayerZero上首个上线的跨链DApp Stargate为例,协议月度收入超过100万美元,而这仅仅是生态内的一个产品。

在此期待下,LayerZero的空投预期从未断过,接下来的一年中也频频传出空投信息,但却接连推迟。终于,时间线来到今年5月2日,LayerZero在X平台上正式宣布第一期快照已完成,市场情绪达到巅峰,多个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称“大的要来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WOO X Research预测,LayerZero进行的空投价值将在6亿至10亿美元之间,保守预测下TGE以估值4倍、初始流通量为15%计算,FDV为120亿美元,则空投价值预计为6亿美元,换算成每个用户获得的价值在750美元到1500美元之间。而在乐观预测中,以流通量20%、TGE4.5倍计算,FDV为135亿美元,空投价值预计将增加到10.8亿美元,每名用户获得的平均价值在1350至2700美元之间。

但就在用户沉浸在欢呼声中寄希望再一次空投造福时,Layer Zero却给了用户当头棒喝。5月3日,Layer Zero发布官方公告,称空投代币即将发布,但要确保空投用户的持久性以制定代币分配方案,预计发起持续一月的女巫审查行动。

女巫审查并不罕见,尤其是在空投中,女巫通常指单一实体批量使用大量账户进行无意义或极为小额的交易获得交互数据以获取空投。考虑到Layer Zero用户量高达600万,为保证项目与用户的利益,女巫的筛查也无可厚非。

但本次女巫行动中,出现了极为诡异的“赏金举报机制”。根据官方公告,女巫行动将分为三大阶段,一是时长为14天的自曝阶段,在该阶段,用户可以自主曝光个人女巫行为,官方会保留该类账户15%的空投分配;二是官方审查阶段,LayerZero官方将在该阶段内依照特定规则进行女巫筛查,官方审查发现的账号将不保留任何空投额度。最具争议的就是第三阶段——赏金举报,从 5月18日持续至5月31日,任何人都可以在Github提交举报,举报成功者将获得被举报者10%的空投分配,剩余90%归于空投池,被举报者则颗粒无收。

互相举报这件事,无疑是人性的考验。实际上,尽管大家都知道举报达不到利益最大化,但在不知道是否有他人举报自身的前提下,按照囚徒困境,最合适的选择反而是举报他人去获取额外10%份额。在该情况下,人性被极度放大,市场掀起了举报潮,各种事件也接踵而至。

撸毛工作室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有小型工作室称自身200多个精品账号判定为女巫,甚至有员工离职举报前公司获取利益。安全公司更是大展身手,市场传言某机构一次性向LayerZero提供了48 万个地址。造谣举报也常有,LayerZero联合创始人Bryan Pellegrino就表示过,并不是每一份报告都是有效的。而由于递交的举报过多,多个举报账号一度被Github认为是垃圾账号。

从最终结果来看,女巫行动还是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首轮女巫自曝中,就有判定80.3万个地址为潜在女巫,其中超33.8 万个地址自我上报为女巫,在举报过程中,LayerZero收到3550份猎巫报告,每份报告至少包含20个写明女巫操作的地址。而在审查过程中,Bryan Pellegrino透露,600万个初始钱包中300万个发送的交易数少于 5 笔,低于1美元与无价值NFT交易权重降低 80%。

回顾这场声势浩大的猎巫行动,市场上的争议并不以少论,但身处其中的各方似乎又各有道理。

对于项目方而言,仅为空投而进行交互的需求并不属于有效需求,在空投发放完成后,该类型的用户大概率是进行抛售然后进入下个目标,并非为实际的建设持有者,而大规模的抛压也会影响代币价格,并进一步阻碍生态发展。事实如出一辙,在快照结束后,LayerZero每日交易量骤减,6月7日滑落至2.7万笔,达到近一年来的新低。

但对于积极撸毛的用户或者工作室而言,真金白银的投入使用,且为项目贡献了亮眼的交互数据,也为项目优化提供了样本,显然自带建设者的职能,项目方此举无疑是卸磨杀驴。

社区则更为关注举报这一机制的使用,如此激进的猎巫行为是否值得推崇?对于这一问题,市场议论纷纷。赞成方认为出于对早期用户的负责,项目本就不应鼓励撸毛行为,而且反女巫符合政治正确,不会有任何一个用户认为自己希望女巫参与到项目中;反对者则强调,规则过于严苛,吃相难看,若没有撸毛者对项目进行优化测试与投入,项目也难以继续。

颇为有趣的是,日前Zksync也宣布将于下周发布空投,其未开启大规模女巫狙击,但也因此受到广泛批评。在69万个获得空投的地址中,不仅空投细则较为模糊,竟然还存在多个已经排查过的女巫地址,据女巫猎人Artemis表示,部分老鼠仓通过在同一天存入相同的以太坊资金,获得了200万枚以上的 ZK 代币,而几乎所有账户都被标记在LayerZero的女巫名单上。以此来看,女巫检测实有必要之处。

回到空投本身,纵观空投的演化历史,项目方与撸毛党畸形的依存关系也并非首次被讨论。

空投最早使用是在14年Auroracoin项目中,随后在17年ICO热潮得到发展,但直到20年DeFi崛起后,Uniswap才真正的引爆了这一活动。从发展历程来看,空投经历了从易到难的发展路径,从最初加入社区就可发,到登记获取,从简单交互进阶到深度交互,再到女巫筛选重度用户、资金混合验证等方式。到了如今,空投可以说是卷上加卷,不仅大毛空投难现,资金门槛也日益增加,各种奥德赛让用户可用PUA来形容。

至于项目为何要PUA,原因就在于Web3大部分应用很难存在有效需求,且早期用户非常稀少,为了获得用户量与交互收入,项目不得不以使用各种活动刺激用户的使用,空投就是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在20年之后,空投造福效应凸显,Apecoin、DYDX、Arbitrum、ENS也成功让很多早期用户实现了暴富梦。

在造福效应影响下,自空投诞生之初,羊毛党的身影就如影随形。发展至今,空投难度增加倒逼撸毛党向专业化、机构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撸毛产业链。工作室会配置投研、反女巫技术、交互等专业团队,部分也会有大金额的投入到项目中,从某个角度来看,撸毛团队甚至逐渐成为了项目一级市场的参与者。

在此之中,项目与撸毛党的攻防战不断上演,撸毛党频繁出现被反撸的经历,两者维持着紧张而又微妙的平衡,可以说,这是当前所有项目的空投现状,也是激进女巫措施受争议的根本原因,但长期而言,本次LayerZero激进的赏金机制仍有望被广泛使用在大型项目中。

回到另一核心问题,若排除空投的刺激效应不谈,项目是否真正存在有效需求尚存疑,没有长期价值的项目依赖空投获取短期用户,最终走向衰落也是必然。这也是诸多知名项目不断延长发币时间线,对女巫采取强硬手段的原因之一。以Web2行业进行对比,空投与互联网的补贴大战颇为类似,但空投是用户先行投入后项目补贴,而传统互联网则是最初对需求进行补贴,网络优势形成后减少补贴范围,其中也不乏存在项目在补贴结束后裸泳的,归根结底,项目生存终究要回到自造血能力上。

无论如何,长期撸毛的成本日益增加是必然趋势,工作室也对此早有预见,只要空投还有利可图,工作室的演化也仍将继续。对于单个用户而言,尽管世俗意义上“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在加密也成立,但空投确实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途径之一,可惜的是,随着以资金积分为首的空投规隐隐超越交互成为空投的主要趋势,留给用户的所谓大毛交互,或许真的不多了。

作者 :陀螺财经
Traduzir
长推:如何看待 @ionet 去中心化云算力网络的后续市场影响?原文作者:Haotian | CryptoInsight  原文来源:twitter  注:本文来自@tmel0211 推特,火星财经整理如下: 如何看待 @ionet 去中心化云算力网络的后续市场影响? 总的来说,io集AI+DePIN+Solana三大叙事方向为一身,事关Crypto行业能不能通过AI找寻到一个引爆牛市的主升浪出来。某种程度上,称之为“币圈英伟达”也不为过?接下来,简单说下我的看法: 1)io一诞生就被寄予厚望,无论是VC还是矿工以及散户,都亟待io能够在Crypto接轨AI的方向起一个好兆头,有AI方向龙头项目的大预期。io所提供的去中心化云算力解决方案,切中了AI大模型训练方向一个首要矛盾:中小型模型训练和微调、推理的巨量算力“需求”和集中式算力愈发增加的“成本”。 io分布式云算力平台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个矛盾。通过调动IDC数据中心,加密货币矿场以及普通用户的闲置算力,积聚了大量闲置并且低成本的算力,并基于Crypto Tokenomics激励框架,和一系列新型合约标准以及硬件设备标准化等等,把原本几乎不可能产生“协作”的算力经过整合,进而产生应用效能。 因此,io这类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是Crypto治理框架和AI训练需求场景结合的首个刚需场景,是Crypto攻占AI领域的第一个山头。 2)OpenAI引领的LLM大语言模型在互联网市场语境下正逐渐“垄断化”。我们观察ChatGPT3.5-4.0到Sora再到4o的演化过程就会发现,这类大模型正愈发智能和多模态化。 这类大模型能集成图、文、视频,甚至结合机器人、物联网设备还能做到实时动态输出。但这一切前提都建立在算力集中和能耗大的基础上。这样下去,中心化AI服务会逐步趋向寡头垄断,少数科技公司会掌控AI技术的发展方向,势必会限制多样化的创新。 io等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可以给这些长尾需求提供一个低门槛、更灵活,更定制化,且还能发挥Tokenomics社区激励价值的平台,帮助它们在更垂直、细分的应用场景内(供应链金融、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等)发挥潜在价值。 何况,Tokenomics能将算力提供者、开发者、用户等利益相关多方绑定,本就适合在一些传统算力资源可能忽略的边缘领域发挥奇效。集中算力会优先被作用到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商业变现前景更广阔的领域。 这是我一直认为AI+DePIN能成为牛市主升浪的核心原因,因为这个赛道的火爆不限于存量Crypto行业的内卷,可通过实实在在的需求供应,能为Crypto场内吸引来增量用户和项目方。 3)io基本业务直接对标亚马逊、阿里云等云服务,构建了IO Cloud集群,同时集成了 Render Network、Filecoin等供应端的GPU资源,这让其提供的GPU资源具有了极强的可扩展性。因此,一旦龙头地位形成,自然会通过聚合其他闲散算力平台的资源,而进一步降低其成本效益。 当然,若io能在分布式云算力市场站稳脚跟,也会直接对原本Crypto行业的云存储( @Filecoin ),分布式协处理器(Livepeer)、分布式计算(Golem)云知识产权IP确权( @StoryProtocol )等,以及DePIN基础设施、中间件、边缘AI、RWA等衍生方向都会产生明显的带动可能性。 也许会有人诟病,io的落地场景目前叙事性过强,但Crypto领域强情绪Drive的当下,若io能激活AI+DePIN上下游一系列关联项目热度,其本身叙事层的价值就足够有行业壁垒了。 加之DePIN表面上看还是硬件挖矿那一套,但背后的矿工链条、节点网络架构、软硬件一体化的催化效应,会引入更广泛的增量市场用户参与。(别低估了Pan圈的魔力) 以上 尽管现在称其为“币圈英伟达”恐怕还为时过早,但确实可以很形象地感知到,io接下来的表现对整个AI+DePIN赛道的提振作用。无论怎样,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市场预期,这轮一波三折的牛市,太需要一个主升浪拉开帷幕了。

长推:如何看待 @ionet 去中心化云算力网络的后续市场影响?

原文作者:Haotian | CryptoInsight 

原文来源:twitter 

注:本文来自@tmel0211 推特,火星财经整理如下:

如何看待 @ionet 去中心化云算力网络的后续市场影响? 总的来说,io集AI+DePIN+Solana三大叙事方向为一身,事关Crypto行业能不能通过AI找寻到一个引爆牛市的主升浪出来。某种程度上,称之为“币圈英伟达”也不为过?接下来,简单说下我的看法:

1)io一诞生就被寄予厚望,无论是VC还是矿工以及散户,都亟待io能够在Crypto接轨AI的方向起一个好兆头,有AI方向龙头项目的大预期。io所提供的去中心化云算力解决方案,切中了AI大模型训练方向一个首要矛盾:中小型模型训练和微调、推理的巨量算力“需求”和集中式算力愈发增加的“成本”。

io分布式云算力平台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个矛盾。通过调动IDC数据中心,加密货币矿场以及普通用户的闲置算力,积聚了大量闲置并且低成本的算力,并基于Crypto Tokenomics激励框架,和一系列新型合约标准以及硬件设备标准化等等,把原本几乎不可能产生“协作”的算力经过整合,进而产生应用效能。

因此,io这类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是Crypto治理框架和AI训练需求场景结合的首个刚需场景,是Crypto攻占AI领域的第一个山头。

2)OpenAI引领的LLM大语言模型在互联网市场语境下正逐渐“垄断化”。我们观察ChatGPT3.5-4.0到Sora再到4o的演化过程就会发现,这类大模型正愈发智能和多模态化。

这类大模型能集成图、文、视频,甚至结合机器人、物联网设备还能做到实时动态输出。但这一切前提都建立在算力集中和能耗大的基础上。这样下去,中心化AI服务会逐步趋向寡头垄断,少数科技公司会掌控AI技术的发展方向,势必会限制多样化的创新。

io等分布式算力平台的出现,可以给这些长尾需求提供一个低门槛、更灵活,更定制化,且还能发挥Tokenomics社区激励价值的平台,帮助它们在更垂直、细分的应用场景内(供应链金融、精准医疗、个性化教育等)发挥潜在价值。

何况,Tokenomics能将算力提供者、开发者、用户等利益相关多方绑定,本就适合在一些传统算力资源可能忽略的边缘领域发挥奇效。集中算力会优先被作用到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商业变现前景更广阔的领域。

这是我一直认为AI+DePIN能成为牛市主升浪的核心原因,因为这个赛道的火爆不限于存量Crypto行业的内卷,可通过实实在在的需求供应,能为Crypto场内吸引来增量用户和项目方。

3)io基本业务直接对标亚马逊、阿里云等云服务,构建了IO Cloud集群,同时集成了 Render Network、Filecoin等供应端的GPU资源,这让其提供的GPU资源具有了极强的可扩展性。因此,一旦龙头地位形成,自然会通过聚合其他闲散算力平台的资源,而进一步降低其成本效益。

当然,若io能在分布式云算力市场站稳脚跟,也会直接对原本Crypto行业的云存储( @Filecoin ),分布式协处理器(Livepeer)、分布式计算(Golem)云知识产权IP确权( @StoryProtocol )等,以及DePIN基础设施、中间件、边缘AI、RWA等衍生方向都会产生明显的带动可能性。

也许会有人诟病,io的落地场景目前叙事性过强,但Crypto领域强情绪Drive的当下,若io能激活AI+DePIN上下游一系列关联项目热度,其本身叙事层的价值就足够有行业壁垒了。

加之DePIN表面上看还是硬件挖矿那一套,但背后的矿工链条、节点网络架构、软硬件一体化的催化效应,会引入更广泛的增量市场用户参与。(别低估了Pan圈的魔力)

以上

尽管现在称其为“币圈英伟达”恐怕还为时过早,但确实可以很形象地感知到,io接下来的表现对整个AI+DePIN赛道的提振作用。无论怎样,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市场预期,这轮一波三折的牛市,太需要一个主升浪拉开帷幕了。
Traduzir
一文了解 Paradigm 及 Lido 支持的再质押协议 Symbiotic撰文:Yangz,Techub News   作为此轮牛市中少有的 DeFi 热门叙事,再质押赛道迎来又一位重磅选手。6 月 11 日,Symbiotic 宣布完成初步部署并在 Paradigm 和 Cyber Fund 领投的种子轮融资中筹集 580 万美元。上线 5 小时后,Symbiotic 上质押的 wstETH 更是达到上限,势头实为凶猛。   考虑到当前再质押赛道 EigenLayer 只支持 ETH 和某些 ETH 衍生品质押,而 Symbiotic 则支持 ERC-20 代币标准的任何资产进行质押,两者或将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据 CoinDesk 此前的报道,此次融资的背后其实也是巨头 VC 间的博弈。几位知情人士透露, EigenLayer 联合创始人 Sreeram Kannan 曾拒绝 Paradigm 的投资,转而选择了 a16z。而 Cyber Fund 则由 Lido 联合创始人 Konstantin Lomashuk 和 Vasiliy Shapovalov 创建。虽然 Cyber Fund 发文对 EigenLayer 在再质押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表示尊重,但不难想象,此次投资应该也是其应对 EigenLayer 蚕食其市场份额的措施。   那么,Symbiotic 究竟是怎样一个再质押协议?   Symbiotic 简介   根据官方文档介绍,Symbiotic 是一种共享安全协议,可作为协调层使网络构建者能够以无需许可的方式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再)质押策略。     该协议的优势包括:   模块化带来的灵活性 该网络可控制(再)质押策略的方方面面,包括支持的质押资产、节点运营商的选择、奖励、罚没以及相关的结算机制。所有参与者都可灵活选择加入或退出 Symbiotic。   通过不变性实现风险最小化 以太坊上不可升级的核心合约消除了外部治理风险和单点故障。而 Symbiotic 的合约设计可最大限度降低执行层风险。   通过再质押和基于信誉的策展提高资本效率 无需许可、多资产且网络无感化的设计可帮助实现可扩展且高资本效率的经济安全性。此外,不断发展的以运营商为中心的跨网络信誉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网络建设者的资本效率。   Symbiotic 核心模块   Symbiotic 协议由 5 个相互关联的模块组成,包括经济安全层的抵押品、质押层的财库、基础设施层的运营商、仲裁层的解决者(Resolver)以及服务层的网络。     抵押品   抵押品通过使用于保护 Symbiotic 网络安全的资产能够在 Symbiotic 协议本身之外持有(例如,在以太坊之外的网络上持有 DeFi 头寸)来提高资本效率并扩大规模。   Symbiotic 通过将罚没资产的能力与底层资产本身分离来实现这一目标,与流动性质押代币如何创建底层质押头寸的代币化表示类似。从技术上讲,Symbiotic 中的抵押头寸是 ERC-20 代币,且具有处理罚没的扩展功能。     抵押代币由拥有资产或想要再质押头寸的用户铸造并存入财库,财库会将抵押品委托给 Symbiotic 网络中的运营商。财库定义可接受的抵押品,而网络需要接受财库抵押品和财库条款(如罚没限额)才能获得奖励。     财库   财库是 Symbiotic 的委托和再质押管理层,功能包括:   「会计」:财库处理抵押品的存款、取款和罚没,进而处理其相关资产。 委托策略:财库部署者/所有者向 Symbiotic 网络上的运营商制定委托和再质押策略。 奖励分配:财库将网络的质押奖励分配给抵押品储户。   财库可以以不可改变、预先配置的方式部署,也可指定能够更新财库参数的所有者。加密货币机构或流动性(再)质押协议等运营商和托管人有望使用财库来创建差异化产品,例如:   运营商专用财库:运营商可创建财库,并将抵押品通过任何网络配置重新质押到其基础设施上。运营商可创建多个不同配置的财库为客户提供服务,无需额外的节点基础设施。 多运营商财库:为不同的运营商配置再质押网络和委托策略。财库还可以设置自定义罚没限额,为特定运营商或网络可罚没的抵押品金额设定上限。这些承诺条款需要得到提供策展服务的网络的认可。 不可更改的预配置财库:财库可以使用无法更新的预配置规则进行部署,进而预防财库管理者添加额外的再质押网络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更改配置等风险。     运营商   运营商是在 Symbiotic 生态内外运行去中心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实体。Symbiotic 协议会创建运营商注册表,记录与协议的交互,协议参与者可将凭证和其他数据附加到运营商实体上。在初始版本中,这包括运营商自己提供的运营商实体元数据,以及通过与 Symbiotic 协议交互创建的数据,例如:   运营商选择加入的网络 相关的财库和财库中的再质押抵押品 历史罚没日志以及与 Symbiotic 生态的所有其他交互记录   Symbiotic 协议及其财库系统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运营商可以从不同合作伙伴(通过财库)接收每个受支持网络的同一套节点基础设施的质押份额。该系统允许节点运营商从具有不同风险状况的不同质押者那里获取份额,而无需为他们建立独立的基础设施。     解决者   Symbiotic 通过引入解决者,支持各种处理罚没事件的模式。解决者是能否决从网络转发的罚没事件的合约或实体,由网络提出的条款确定,并被寻求为运营商提供抵押品支持的财库所接受。财库可以允许多个不同(或无)的解决者来覆盖其全部抵押品。此外,UMA、Kleros、reality.eth 等去中心化争议解决框架也可当作解决者。另外,还可以通过要求达到法定人数的否决机制或通过特定的罚没事件,为 Symbiotic 协议的参与者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网络   在 Symbiotic 中,网络定义为任何需要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网络在加密经济中提供服务的协议,例如,通过负责验证和排序交易,向加密货币经济中的应用提供链下数据,或为用户提供跨网络交互的保证等,使开发人员能够启动去中心化应用。   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网络可以利用 Symbiotic 灵活地以运营商和经济支持的形式获取其安全性。在某些情况下,协议可能由具有不同基础设施角色的多个子网络组成。Symbiotic 协议的模块化设计允许此类协议的开发人员定义参与者选择加入任何子网络的参与规则。     Symbiotic 生态进展   据 CoinDesk 援引消息人士报道,Renzo 已在就 Symbiotic 推出后进行整合进行讨论。此外,Ether.Fi 联合创始人 Mike Silgadze 对 Symbiotic 也充满期待,称「我对他们正在研究的东西感到兴奋。它看起来很有趣,也很有创新性。」     目前 Symbiotic 生态已有近 20 位合作伙伴,以下是相关进展:   Ethena 正将 Symbiotic 与 LayerZero 的去中心化验证网络 (DVN) 框架整合在一起,以实现 Ethena 资产(如 USDe)的跨链。 Bolt 由 Chainbound 构建,是一个能让以太坊区块提议者做出可信承诺(如无信任的预先确认)的协议,并计划利用 Symbiotic 进行运营者集的再质押和罚没。 Hyperlane 正在为其模块化互操作性框架探索一种由 Symbiotic 驱动的链间安全模块(ISM)。 Kalypso 是一个 ZK 证明市场,支持私有输入,使用 Symbiotic 再质押为证明生成提供有效性和响应时间保证。 Fairblock 正与 Symbiotic 合作探索动态加密服务网络 (CSN),该网络通过(再)质押资产来确保安全,并针对需要不同安全参数、性能和可用性权衡的应用进行定制。 Aori 计划将 Symbiotic 再质押与稳定币资产结合起来,使做市商和解决者在与其高频订单协议交互时承担责任。 Drosera 正与 Symbiotic 团队合作,研究以太坊 Layer2 解决方案的再质押应用安全。 Ojo 是一个跨链预言机网络,将通过 Symbiotic 来提高其经济安全性。 Blockless 通过将 Symbiotic 可定制的安全性与其可定制的计算基础设施集成, 使构建者能够创建安全、网络中立的应用,并在共享安全性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Rollkit 正在探索将 Symbiotic 再质押集成到其模块化堆栈中,以促进在 Celestia 上启动主权 Rollup;Symbiotic 最初将帮助为 Rollup 排序器提供问责制,集成的长期目标是排序器的去中心化。 Cycle Network 是一个旨在实现区块链无感化的统一流动性网络,将使用 Symbiotic 为其共享排序器提供动力。 Stork 希望整合 Symbiotic 再质押,以增强链上数据利用的去信任化。 Aizel 正在构建一个可验证的人工智能网络,研究如何利用 Symbiotic 对不同节点角色进行重构,以确保从推理到执行的可验证性。 Mind Network 将利用 Symbiotic 再质押与 FHE 相结合,以增强去中心化网络中的经济和共识安全性。 DOPP 正在构建完全链上的期权协议,该协议正在研究 Symbiotic 再质押,以帮助其预言机网络实现去中心化,从而获得特定期权的价格反馈。   正如 Cyber Fund 所指出的,可组合资本效率一直是 DeFi 协议的核心价值主张。EigenLayer 在以太坊之外为需要安全保障的协议带来了高效的资本再部署,尽管在早期阶段受到诟病,但在激发创新方面功不可没。如今,Symbiotic 带着雄厚资本进入再质押赛道,双方的博弈在所难免。至于 Symbiotic 是否会像 Paradigm 所期待的那样「成为启动去中心化网络的默认选择」,答案尚未可知,但其与 EigenLayer 的竞争无疑将为当前低迷的 DeFi 赛道注入新的活力。

一文了解 Paradigm 及 Lido 支持的再质押协议 Symbiotic

撰文:Yangz,Techub News

 

作为此轮牛市中少有的 DeFi 热门叙事,再质押赛道迎来又一位重磅选手。6 月 11 日,Symbiotic 宣布完成初步部署并在 Paradigm 和 Cyber Fund 领投的种子轮融资中筹集 580 万美元。上线 5 小时后,Symbiotic 上质押的 wstETH 更是达到上限,势头实为凶猛。

 

考虑到当前再质押赛道 EigenLayer 只支持 ETH 和某些 ETH 衍生品质押,而 Symbiotic 则支持 ERC-20 代币标准的任何资产进行质押,两者或将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据 CoinDesk 此前的报道,此次融资的背后其实也是巨头 VC 间的博弈。几位知情人士透露, EigenLayer 联合创始人 Sreeram Kannan 曾拒绝 Paradigm 的投资,转而选择了 a16z。而 Cyber Fund 则由 Lido 联合创始人 Konstantin Lomashuk 和 Vasiliy Shapovalov 创建。虽然 Cyber Fund 发文对 EigenLayer 在再质押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表示尊重,但不难想象,此次投资应该也是其应对 EigenLayer 蚕食其市场份额的措施。

 

那么,Symbiotic 究竟是怎样一个再质押协议?

 

Symbiotic 简介

 

根据官方文档介绍,Symbiotic 是一种共享安全协议,可作为协调层使网络构建者能够以无需许可的方式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再)质押策略。

 

 

该协议的优势包括:

 

模块化带来的灵活性

该网络可控制(再)质押策略的方方面面,包括支持的质押资产、节点运营商的选择、奖励、罚没以及相关的结算机制。所有参与者都可灵活选择加入或退出 Symbiotic。

 

通过不变性实现风险最小化

以太坊上不可升级的核心合约消除了外部治理风险和单点故障。而 Symbiotic 的合约设计可最大限度降低执行层风险。

 

通过再质押和基于信誉的策展提高资本效率

无需许可、多资产且网络无感化的设计可帮助实现可扩展且高资本效率的经济安全性。此外,不断发展的以运营商为中心的跨网络信誉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网络建设者的资本效率。

 

Symbiotic 核心模块

 

Symbiotic 协议由 5 个相互关联的模块组成,包括经济安全层的抵押品、质押层的财库、基础设施层的运营商、仲裁层的解决者(Resolver)以及服务层的网络。

 

 

抵押品

 

抵押品通过使用于保护 Symbiotic 网络安全的资产能够在 Symbiotic 协议本身之外持有(例如,在以太坊之外的网络上持有 DeFi 头寸)来提高资本效率并扩大规模。

 

Symbiotic 通过将罚没资产的能力与底层资产本身分离来实现这一目标,与流动性质押代币如何创建底层质押头寸的代币化表示类似。从技术上讲,Symbiotic 中的抵押头寸是 ERC-20 代币,且具有处理罚没的扩展功能。

 

 

抵押代币由拥有资产或想要再质押头寸的用户铸造并存入财库,财库会将抵押品委托给 Symbiotic 网络中的运营商。财库定义可接受的抵押品,而网络需要接受财库抵押品和财库条款(如罚没限额)才能获得奖励。

 

 

财库

 

财库是 Symbiotic 的委托和再质押管理层,功能包括:

 

「会计」:财库处理抵押品的存款、取款和罚没,进而处理其相关资产。

委托策略:财库部署者/所有者向 Symbiotic 网络上的运营商制定委托和再质押策略。

奖励分配:财库将网络的质押奖励分配给抵押品储户。

 

财库可以以不可改变、预先配置的方式部署,也可指定能够更新财库参数的所有者。加密货币机构或流动性(再)质押协议等运营商和托管人有望使用财库来创建差异化产品,例如:

 

运营商专用财库:运营商可创建财库,并将抵押品通过任何网络配置重新质押到其基础设施上。运营商可创建多个不同配置的财库为客户提供服务,无需额外的节点基础设施。

多运营商财库:为不同的运营商配置再质押网络和委托策略。财库还可以设置自定义罚没限额,为特定运营商或网络可罚没的抵押品金额设定上限。这些承诺条款需要得到提供策展服务的网络的认可。

不可更改的预配置财库:财库可以使用无法更新的预配置规则进行部署,进而预防财库管理者添加额外的再质押网络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更改配置等风险。

 

 

运营商

 

运营商是在 Symbiotic 生态内外运行去中心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实体。Symbiotic 协议会创建运营商注册表,记录与协议的交互,协议参与者可将凭证和其他数据附加到运营商实体上。在初始版本中,这包括运营商自己提供的运营商实体元数据,以及通过与 Symbiotic 协议交互创建的数据,例如:

 

运营商选择加入的网络

相关的财库和财库中的再质押抵押品

历史罚没日志以及与 Symbiotic 生态的所有其他交互记录

 

Symbiotic 协议及其财库系统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运营商可以从不同合作伙伴(通过财库)接收每个受支持网络的同一套节点基础设施的质押份额。该系统允许节点运营商从具有不同风险状况的不同质押者那里获取份额,而无需为他们建立独立的基础设施。

 

 

解决者

 

Symbiotic 通过引入解决者,支持各种处理罚没事件的模式。解决者是能否决从网络转发的罚没事件的合约或实体,由网络提出的条款确定,并被寻求为运营商提供抵押品支持的财库所接受。财库可以允许多个不同(或无)的解决者来覆盖其全部抵押品。此外,UMA、Kleros、reality.eth 等去中心化争议解决框架也可当作解决者。另外,还可以通过要求达到法定人数的否决机制或通过特定的罚没事件,为 Symbiotic 协议的参与者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网络

 

在 Symbiotic 中,网络定义为任何需要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网络在加密经济中提供服务的协议,例如,通过负责验证和排序交易,向加密货币经济中的应用提供链下数据,或为用户提供跨网络交互的保证等,使开发人员能够启动去中心化应用。

 

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网络可以利用 Symbiotic 灵活地以运营商和经济支持的形式获取其安全性。在某些情况下,协议可能由具有不同基础设施角色的多个子网络组成。Symbiotic 协议的模块化设计允许此类协议的开发人员定义参与者选择加入任何子网络的参与规则。

 

 

Symbiotic 生态进展

 

据 CoinDesk 援引消息人士报道,Renzo 已在就 Symbiotic 推出后进行整合进行讨论。此外,Ether.Fi 联合创始人 Mike Silgadze 对 Symbiotic 也充满期待,称「我对他们正在研究的东西感到兴奋。它看起来很有趣,也很有创新性。」

 

 

目前 Symbiotic 生态已有近 20 位合作伙伴,以下是相关进展:

 

Ethena 正将 Symbiotic 与 LayerZero 的去中心化验证网络 (DVN) 框架整合在一起,以实现 Ethena 资产(如 USDe)的跨链。

Bolt 由 Chainbound 构建,是一个能让以太坊区块提议者做出可信承诺(如无信任的预先确认)的协议,并计划利用 Symbiotic 进行运营者集的再质押和罚没。

Hyperlane 正在为其模块化互操作性框架探索一种由 Symbiotic 驱动的链间安全模块(ISM)。

Kalypso 是一个 ZK 证明市场,支持私有输入,使用 Symbiotic 再质押为证明生成提供有效性和响应时间保证。

Fairblock 正与 Symbiotic 合作探索动态加密服务网络 (CSN),该网络通过(再)质押资产来确保安全,并针对需要不同安全参数、性能和可用性权衡的应用进行定制。

Aori 计划将 Symbiotic 再质押与稳定币资产结合起来,使做市商和解决者在与其高频订单协议交互时承担责任。

Drosera 正与 Symbiotic 团队合作,研究以太坊 Layer2 解决方案的再质押应用安全。

Ojo 是一个跨链预言机网络,将通过 Symbiotic 来提高其经济安全性。

Blockless 通过将 Symbiotic 可定制的安全性与其可定制的计算基础设施集成, 使构建者能够创建安全、网络中立的应用,并在共享安全性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Rollkit 正在探索将 Symbiotic 再质押集成到其模块化堆栈中,以促进在 Celestia 上启动主权 Rollup;Symbiotic 最初将帮助为 Rollup 排序器提供问责制,集成的长期目标是排序器的去中心化。

Cycle Network 是一个旨在实现区块链无感化的统一流动性网络,将使用 Symbiotic 为其共享排序器提供动力。

Stork 希望整合 Symbiotic 再质押,以增强链上数据利用的去信任化。

Aizel 正在构建一个可验证的人工智能网络,研究如何利用 Symbiotic 对不同节点角色进行重构,以确保从推理到执行的可验证性。

Mind Network 将利用 Symbiotic 再质押与 FHE 相结合,以增强去中心化网络中的经济和共识安全性。

DOPP 正在构建完全链上的期权协议,该协议正在研究 Symbiotic 再质押,以帮助其预言机网络实现去中心化,从而获得特定期权的价格反馈。

 

正如 Cyber Fund 所指出的,可组合资本效率一直是 DeFi 协议的核心价值主张。EigenLayer 在以太坊之外为需要安全保障的协议带来了高效的资本再部署,尽管在早期阶段受到诟病,但在激发创新方面功不可没。如今,Symbiotic 带着雄厚资本进入再质押赛道,双方的博弈在所难免。至于 Symbiotic 是否会像 Paradigm 所期待的那样「成为启动去中心化网络的默认选择」,答案尚未可知,但其与 EigenLayer 的竞争无疑将为当前低迷的 DeFi 赛道注入新的活力。
Traduzir
再质押之战:Eigenlayer 与 Symbiotic原文标题:The Restaking Wars: Eigenlayer vs Symbiotic 原文作者:IGNAS | DEFI RESEARCH 原文来源:Substack 编译:Lynn,火星财经 本周,我本来要写一篇关于加密货币新兴趋势的博客文章,但后来我不得不迅速转移话题,将注意力转移到重新质押上。 原因:Eigenlayer 的主要竞争对手 Symbiotic 刚刚上线,一天之内就接近达到 2 亿美元的存款上限。新兴趋势可以等待,但高收益的农业机会不能等待。 除了 Karak,我们现在还有三种重新质押协议。那么,发生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你应该怎么做呢?但首先,本周的空投农场。 Zircuit :另一个 L2,具有所有正确的营销词:“支持 AI、模块化 zk rollup”,并具有 Blast 风格的仅限邀请营销活动。但是……它可能是下一个大型空投,TGE 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它由 Pantera 和 Dragonfly 支持,币安刚刚宣布投资。它与主要的 LRT 协议集成,因此您可以一次耕种 LRT + Zircuit 空投。存入您的 LRT ETH 可获得 2 倍积分。您可以随时提现。 →使用我的代码加入这里:tt2e5v Elixir :订单流动性网络,以 8 亿美元的估值从 Crypto Hayes、Sui、Amber 等公司筹集了 800 万美元。 为订单簿交易所提供流动性并获得奖励,包括 Vertex、Bluefin 等。 积分(药水)系统现已上线,通过存入 ETH 和铸造 elxETH 即可获得神秘宝箱。 你的 ETH 将被锁定,直到 8 月份主网启动为止。 →通过我的邀请加入:https ://elixir.xyz/refer/kunde2001 Symbiotic Launch 背后的动机 城里流行的传言是,Paradigm 曾与 Eigenlayer 联合创始人 Sreeram Kannan 接洽,希望进行投资,但 Kannan 却选择了竞争对手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a16z 领投了 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 从那时起,Eigenlayer 已发展成为第二大 DeFi 协议,总锁定价值达 188 亿美元。仅次于 Lido,总锁定价值达 335 亿美元。尚未可转让的 EIGEN 代币交易价格为 133.6 亿美元 FDV。 订阅 考虑到 Eigenlayer 在 2023 年 3 月的估值为 5 亿美元 FDV,这相当于账面收益增加了 25 倍。 Paradigm 不高兴并不奇怪。作为回应,Paradigm 资助了 Symbiotic,将其定位为 Eigenlayer 的直接竞争对手。Symbiotic 从风险投资巨头 Paradigm 和 cyber•Fund 筹集了 580 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不知道估值是多少。如果你知道,请在评论中分享。 Paradigm 与 a16z 的竞争是众所周知的(也是笑话),但故事还有第二部分。 Symbiotic 的第二家主要投资者 Cyber​​ Fund 由 Lido 联合创始人 Konstantin Lomashuk 和 Vasiliy Shapovalov 创立。 Coindesk 在 5 月份报道称,“接近 Lido 的人士认为 Eigenlayer 的重新质押方式对其自身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 Lido 错过了 Liquid Restaked Token 的趋势​​。事实上,stETH 的 TVL 在过去三个月中停滞不前并下降了 10%。与此同时,EtherFi 和 Renzo 的流入量猛增,TVL 分别达到 62 亿美元和 30 亿美元。 使用 LRT 进行重新质押显然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收益,尽管现阶段大部分本质上都是积分耕作。 为了巩固 Lido 的地位,Lido DAO 推出了“Lido Alliance”,以发展无需许可的、去中心化的重新质押生态系统作为其首要使命。 “……考虑到重新质押市场的快速崛起等因素。为了响应他的部分呼吁,我们提出了以下框架,以支持围绕 stETH 的生态系统的出现,同时保持协议不变。” 顺便说一句,概述的战略重点之一是重申 stETH 作为 LST 而不是成为 LRT。 这很棒,因为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代币和更多的空投耕种机会。耶! 在初步讨论后仅一个月,主要联盟成员 (Mellow) 就在 Symbiotic 上推出了由 stETH 存款支持的 LRT 存款! 但在深入探讨 Mellow LRT 的独特功能和农业机会之前,让我们先退一步,讨论一下 Symbiotic 与 Eigenlayer 的不同之处。 共生层与特征层 共生:无需许可和模块化 Symbiotic 以无需许可和模块化的设计脱颖而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其主要突出特点包括: 多资产支持:Symbiotic 允许直接存入任何 ERC-20 代币,包括 Lido 的 stETH、cbETH......与主要关注 ETH 及其衍生品的 Eigenlayer 相比,这使得 Symbiotic 更加通用(据我所知,Eigenlayer 将来可以支持任何其他资产)。 可自定义参数:使用 Symbiotic 的网络可以选择其抵押资产、节点运营商、奖励和削减机制。这种模块化使网络能够更自由地根据其特定需求调整其安全设置。 不可变的核心合约:Symbiotic 的核心合约不可升级(与 Uniswap 类似),从而降低了治理风险和潜在故障点。即使团队消失,Symbiotic 仍可继续运作。 无需许可的设计:通过允许任何分散的应用程序无需批准即可集成,Symbiotic 提供了更加开放和分散的生态系统。 “共生”意味着“像逃避火一样逃避竞争,尽可能无私,尽可能不固执己见” ,Symbiotic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isha Putiatin 告诉 Blockworks。 Misha 还告诉 Blockworks,“Symbiotic 不会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竞争 —— 因此不会提供原生的质押、汇总或数据可用性服务。” dApp 启动时,通常需要管理自己的安全模型。然而,无需许可、模块化且灵活的 Symbiotic 设计允许任何人使用共享安全性来保护其网络。 Misha 告诉 Blockworks:“我们项目的目标是改变叙事方式 — — 你不必在本地启动 — — 在我们之上、在共享安全之上启动会更安全、更容易。” 实际上,这意味着加密协议可以为其自己的原生代币启动原生质押,以提高网络安全性。例如,Ethena 与 Symbiotic 合作,利用质押的 ENA 实现 USDe 跨链安全。 Ethena正在将 Symbiotic 与 LayerZero 的去中心化验证者网络 (DVN) 框架整合在一起,以便将 Ethena 资产(例如 $USDe)通过质押的 $ENA 进行跨链保护。这是其基础设施和系统中几个旨在利用质押的 $ENA 的部分中的第一个, -  Symbiotic 博客文章。 其他用例包括跨链预言机、阈值网络、MEV 基础设施、互操作性、共享序列器等。 Symbiotic 于 6 月 11 日推出,stETH 的存款上限在 24 小时内就达到了。哦,我有没有提到存款人的积分?! 稍后将详细介绍空投耕作。 特征层:管理和整合方法 Eigenlayer 采用一种更具管理性和整合性的方法,专注于利用以太坊 ETH 质押者的安全性来支持各种 dApp(AVS): 单一资产重点:Eigenlayer 主要支持 ETH 及其衍生品。与 Symbiotic 更广泛的多资产支持相比,这种重点可能会限制灵活性。尽管可以添加更多资产。 集中管理:Eigenlayer 负责管理质押 ETH 委托给节点运营商,然后由节点运营商验证各种 AVS。这种集中管理有助于简化操作,但可能导致风险捆绑,从而更难准确评估单个服务风险。 您可以在我之前的博客文章中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重新抵押导航:Eigenlayer 主动验证服务指南 IGNAS | DEFI 研究·1月30日阅读全文 动态市场:Eigenlayer 提供去中心化信任市场,允许开发人员使用池化的 ETH 安全性来启动新协议和应用程序。池存款人共同承担风险。 削减和治理:Eigenlayer 的管理方法包括处理削减和奖励的特定治理机制,但这可能会降低灵活性。 说实话,Eigenlayer 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协议,其风险和整体功能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哈哈。我不得不汇总来自各个来源的批评意见,以撰写本部分。其中一个就是 Cyber​​ Fund 本身。 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我相信在 DeFi 极客中,Symbiotic 和 Eigenlayer 的比较会非常热门。 向 Mellow Protocol 问好:模块化 LRT Symbiotic 的发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在 Mellow 协议的 Symbiotic 之上立即推出了 LRT。作为 Lido Alliance 成员,Mellow 受益于 Lido 的营销、集成支持以及引导流动性。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Mellow 将向 Lido 奖励 100,000,000 MLW 代币(占总供应量的 10%),这些代币将在 TGE 之后锁定在 Lido Alliance 法人实体中。 这些代币将遵循与团队代币相同的归属和悬崖条款:TGE 之后的 12 个月悬崖,以及悬崖之后开始的 30 个月归属期(根据收到的反馈修改编辑)。” 联盟提案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好处: “Mellow 将有助于扩大 Lido在以太坊验证之外进行的地理和技术去中心化努力。” “Lido 节点运营商可以启动自己的可组合 LRT,并通过选择适合其需求的 AVS 来控制风险管理流程,而不必面对 LRT 或重新质押协议的强加” 合作关系的影响需要时间才能显现,但 LDO 在 24 年间上涨了 9%。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有趣的是,在下面的 Lido 合作伙伴关系推文发布之前,四个 LRT 资金池上限中的一个 4200 万美元已经达到。 无论如何,如果您熟悉 Etherfi 和 Renzo 等 Eigenlayer LRT,您就会知道存入 Mellow 的乐趣是双倍的:您可以同时获得 Symbiotic 和 Mellow 积分。 但是 Mellow 与 Eigenlayer LRT 不同…… Mellow 为 LRT 解决了哪些问题? Mellow Protocol 允许任何人部署 LRT。对冲基金、权益提供商(Lido!)。甚至我(理论上)也可以做到。 这也意味着 LRT 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损害了它们的流动性并使其与 DeFi 协议的集成变得复杂。 但它确实有几个优点: 多样化的风险状况:当前的 LRT 通常会强迫用户采用千篇一律的风险状况。Mellow 允许使用多种风险调整模型,让用户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风险敞口。 模块化基础设施:Mellow 的模块化设计让共享安全网络能够请求特定的资产和配置。风险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经过高度修改的 LRT。 智能合约风险:通过允许模块化风险管理,Mellow 降低了智能合约和共享安全网络逻辑中出现错误的风险,为重新持有者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 运营商中心化:Mellow使运营商选择的决策多样化,防止中心化,确保运营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去中心化。 LRT 循环风险:Mellow 的设计解决了因提现关闭而导致流动性紧缩的风险。目前提现需要 24 小时。 有趣的是,Mellow特别提到他们可以在任何质押协议(如 Symbiotic、Eigenlayer、Karak 或 Nektar)上推出 LRT。但如果 Mellow 直接与 Eigenlayer 合作,我会感到非常惊讶。 然而,如果当前的 Eigenlayer LRT 协议与 Symbiotic 或 Mellow 合作,我并不感到惊讶。事实上,Coindesk 报道称,一位接近 Renzo 和 Symbiotic 的消息人士提到,Renzo 一个月前就已经在讨论与 Symbiotic 的整合事宜。 最后,无需许可的 Mellow 保险库的妙处在于,我们很可能拥有 DeFi 代币的 LRT。想想 ENA LRT 代币,它是 Symbiotic 上流动的重新质押 ENA,可确保 USDe 桥接。 这一周期在代币经济学方面几乎没有创新,但 Symbiotic 可能会让持有 DeFi 治理代币再次具有吸引力。 DeFi Degen 的重质押战争策略 截至撰写本文时,Mellow 上有四个 LRT 保险库,有 4 个独立管理员。存款上限即将达到。 Symbiotic + Mellow LRT 发布的时机非常完美:EtherFi S2 积分将于 6 月 30 日结束,Renzo S2 也正在进行中,而当启用提款时,Swell 空投应该很快就会到达。 我几乎担心 LRT 农场空投到期后该如何处理我的 ETH。感谢 VC 和鲸鱼游戏空投农场,他们也会吃得好。 在这个阶段,游戏非常简单:存款到 Symbiotic 以获取积分或冒险升级并直接在 Mellow 上耕种。 请注意,由于 Symbiotic stETH 存款已达到,您将不会获得 Symbiotic 积分,但会获得 1.5 倍的 Mellow 积分。 空投农业游戏可能会与 Eigenlayer 剧本类似:Mellow LRT 将被集成到 DeFi 中,我们将在 Pendle 和多种借贷协议上看到杠杆农场。 但我相信 Symbiotic 代币甚至可能在 EIGEN 可交易之前就推出。 在接受 Blockworks 采访时,普蒂亚廷表示,主网可能会“在夏季末”在某些网络上启动并运行。这是否也意味着代币呢? 窃取 Eigenlayer 的重新质押炒作可能是明智之举,特别是如果市场很快变得看涨,并且考虑到 Symbiotic 积极的合作伙伴战略。 最让我震惊的是两个合作伙伴:Blockless 和 Hyperlane。这两个协议最初都与 Eigenlayer 合作,作为 AVS 实现共享安全,但他们正在改变联盟吗? 也许 Symbiotic 承诺了更多支持和代币分配?我需要更多答案! 无论如何,这些重新质押战争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可能推动 Eigenlayer 更快地推出代币。 Symbiotic 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早期存款流入非常乐观。我目前正在 Symbiotic 和 Mellow 上耕作,但计划在策略开放时迁移到 Pendle YTs。 我相信 Pendle 的 Symbiotic YT 代币到期日期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 Symbiotic TGE 时间表。 最后要说的是:卡拉克 你以为我忘了这事儿了,对吧? Karak 是一种混合型技术。它类似于 Eigenlayer,但 Karak 将其称为分布式安全服务 (DSS),而不是 AVS。 Karak 还推出了自己的 Layer 2(名为 K2),用于风险管理和 DSS 沙盒。但它更像是一个测试网,而不是真正的 L2。 但 Karak 成功吸引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 TVL!为什么?主要有两个原因: Karak 支持 Eigenlayer LRT,因此 farmooors 可以存入 LRT 以同时赚取 Eigenlayer + LRT+Karak 积分 Karak 成功从 Coinbase Ventures、Pantera Capital 和 Lightspeed Ventures 筹集了超过 4800 万美元。希望好名字能带来高额空投 在我的以下帖子中查看有关 Karak 的更多信息: 然而,自 4 月份宣布以来,Karak 尚未宣布任何重要合作伙伴、在 Karak 上推出的值得注意的 LRT 协议或任何独家 DSS/AVS 合作伙伴。 我非常希望看到 Karak 更加积极地开发,因为 Symbiotic 正在努力追赶 Eigenlayer。Karak 需要加把劲。

再质押之战:Eigenlayer 与 Symbiotic

原文标题:The Restaking Wars: Eigenlayer vs Symbiotic

原文作者:IGNAS | DEFI RESEARCH

原文来源:Substack

编译:Lynn,火星财经

本周,我本来要写一篇关于加密货币新兴趋势的博客文章,但后来我不得不迅速转移话题,将注意力转移到重新质押上。

原因:Eigenlayer 的主要竞争对手 Symbiotic 刚刚上线,一天之内就接近达到 2 亿美元的存款上限。新兴趋势可以等待,但高收益的农业机会不能等待。

除了 Karak,我们现在还有三种重新质押协议。那么,发生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你应该怎么做呢?但首先,本周的空投农场。

Zircuit :另一个 L2,具有所有正确的营销词:“支持 AI、模块化 zk rollup”,并具有 Blast 风格的仅限邀请营销活动。但是……它可能是下一个大型空投,TGE 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它由 Pantera 和 Dragonfly 支持,币安刚刚宣布投资。它与主要的 LRT 协议集成,因此您可以一次耕种 LRT + Zircuit 空投。存入您的 LRT ETH 可获得 2 倍积分。您可以随时提现。

→使用我的代码加入这里:tt2e5v

Elixir :订单流动性网络,以 8 亿美元的估值从 Crypto Hayes、Sui、Amber 等公司筹集了 800 万美元。

为订单簿交易所提供流动性并获得奖励,包括 Vertex、Bluefin 等。

积分(药水)系统现已上线,通过存入 ETH 和铸造 elxETH 即可获得神秘宝箱。

你的 ETH 将被锁定,直到 8 月份主网启动为止。

→通过我的邀请加入:https ://elixir.xyz/refer/kunde2001

Symbiotic Launch 背后的动机

城里流行的传言是,Paradigm 曾与 Eigenlayer 联合创始人 Sreeram Kannan 接洽,希望进行投资,但 Kannan 却选择了竞争对手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a16z 领投了 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

从那时起,Eigenlayer 已发展成为第二大 DeFi 协议,总锁定价值达 188 亿美元。仅次于 Lido,总锁定价值达 335 亿美元。尚未可转让的 EIGEN 代币交易价格为 133.6 亿美元 FDV。

订阅

考虑到 Eigenlayer 在 2023 年 3 月的估值为 5 亿美元 FDV,这相当于账面收益增加了 25 倍。

Paradigm 不高兴并不奇怪。作为回应,Paradigm 资助了 Symbiotic,将其定位为 Eigenlayer 的直接竞争对手。Symbiotic 从风险投资巨头 Paradigm 和 cyber•Fund 筹集了 580 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不知道估值是多少。如果你知道,请在评论中分享。

Paradigm 与 a16z 的竞争是众所周知的(也是笑话),但故事还有第二部分。

Symbiotic 的第二家主要投资者 Cyber​​ Fund 由 Lido 联合创始人 Konstantin Lomashuk 和 Vasiliy Shapovalov 创立。

Coindesk 在 5 月份报道称,“接近 Lido 的人士认为 Eigenlayer 的重新质押方式对其自身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

Lido 错过了 Liquid Restaked Token 的趋势​​。事实上,stETH 的 TVL 在过去三个月中停滞不前并下降了 10%。与此同时,EtherFi 和 Renzo 的流入量猛增,TVL 分别达到 62 亿美元和 30 亿美元。

使用 LRT 进行重新质押显然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收益,尽管现阶段大部分本质上都是积分耕作。

为了巩固 Lido 的地位,Lido DAO 推出了“Lido Alliance”,以发展无需许可的、去中心化的重新质押生态系统作为其首要使命。

“……考虑到重新质押市场的快速崛起等因素。为了响应他的部分呼吁,我们提出了以下框架,以支持围绕 stETH 的生态系统的出现,同时保持协议不变。”

顺便说一句,概述的战略重点之一是重申 stETH 作为 LST 而不是成为 LRT。

这很棒,因为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代币和更多的空投耕种机会。耶!

在初步讨论后仅一个月,主要联盟成员 (Mellow) 就在 Symbiotic 上推出了由 stETH 存款支持的 LRT 存款!

但在深入探讨 Mellow LRT 的独特功能和农业机会之前,让我们先退一步,讨论一下 Symbiotic 与 Eigenlayer 的不同之处。

共生层与特征层

共生:无需许可和模块化

Symbiotic 以无需许可和模块化的设计脱颖而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其主要突出特点包括:

多资产支持:Symbiotic 允许直接存入任何 ERC-20 代币,包括 Lido 的 stETH、cbETH......与主要关注 ETH 及其衍生品的 Eigenlayer 相比,这使得 Symbiotic 更加通用(据我所知,Eigenlayer 将来可以支持任何其他资产)。

可自定义参数:使用 Symbiotic 的网络可以选择其抵押资产、节点运营商、奖励和削减机制。这种模块化使网络能够更自由地根据其特定需求调整其安全设置。

不可变的核心合约:Symbiotic 的核心合约不可升级(与 Uniswap 类似),从而降低了治理风险和潜在故障点。即使团队消失,Symbiotic 仍可继续运作。

无需许可的设计:通过允许任何分散的应用程序无需批准即可集成,Symbiotic 提供了更加开放和分散的生态系统。

“共生”意味着“像逃避火一样逃避竞争,尽可能无私,尽可能不固执己见” ,Symbiotic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isha Putiatin 告诉 Blockworks。

Misha 还告诉 Blockworks,“Symbiotic 不会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竞争 —— 因此不会提供原生的质押、汇总或数据可用性服务。”

dApp 启动时,通常需要管理自己的安全模型。然而,无需许可、模块化且灵活的 Symbiotic 设计允许任何人使用共享安全性来保护其网络。

Misha 告诉 Blockworks:“我们项目的目标是改变叙事方式 — — 你不必在本地启动 — — 在我们之上、在共享安全之上启动会更安全、更容易。”

实际上,这意味着加密协议可以为其自己的原生代币启动原生质押,以提高网络安全性。例如,Ethena 与 Symbiotic 合作,利用质押的 ENA 实现 USDe 跨链安全。

Ethena正在将 Symbiotic 与 LayerZero 的去中心化验证者网络 (DVN) 框架整合在一起,以便将 Ethena 资产(例如 $USDe)通过质押的 $ENA 进行跨链保护。这是其基础设施和系统中几个旨在利用质押的 $ENA 的部分中的第一个, -  Symbiotic 博客文章。

其他用例包括跨链预言机、阈值网络、MEV 基础设施、互操作性、共享序列器等。

Symbiotic 于 6 月 11 日推出,stETH 的存款上限在 24 小时内就达到了。哦,我有没有提到存款人的积分?!

稍后将详细介绍空投耕作。

特征层:管理和整合方法

Eigenlayer 采用一种更具管理性和整合性的方法,专注于利用以太坊 ETH 质押者的安全性来支持各种 dApp(AVS):

单一资产重点:Eigenlayer 主要支持 ETH 及其衍生品。与 Symbiotic 更广泛的多资产支持相比,这种重点可能会限制灵活性。尽管可以添加更多资产。

集中管理:Eigenlayer 负责管理质押 ETH 委托给节点运营商,然后由节点运营商验证各种 AVS。这种集中管理有助于简化操作,但可能导致风险捆绑,从而更难准确评估单个服务风险。

您可以在我之前的博客文章中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重新抵押导航:Eigenlayer 主动验证服务指南

IGNAS | DEFI 研究·1月30日阅读全文

动态市场:Eigenlayer 提供去中心化信任市场,允许开发人员使用池化的 ETH 安全性来启动新协议和应用程序。池存款人共同承担风险。

削减和治理:Eigenlayer 的管理方法包括处理削减和奖励的特定治理机制,但这可能会降低灵活性。

说实话,Eigenlayer 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协议,其风险和整体功能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哈哈。我不得不汇总来自各个来源的批评意见,以撰写本部分。其中一个就是 Cyber​​ Fund 本身。

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我相信在 DeFi 极客中,Symbiotic 和 Eigenlayer 的比较会非常热门。

向 Mellow Protocol 问好:模块化 LRT

Symbiotic 的发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在 Mellow 协议的 Symbiotic 之上立即推出了 LRT。作为 Lido Alliance 成员,Mellow 受益于 Lido 的营销、集成支持以及引导流动性。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Mellow 将向 Lido 奖励 100,000,000 MLW 代币(占总供应量的 10%),这些代币将在 TGE 之后锁定在 Lido Alliance 法人实体中。

这些代币将遵循与团队代币相同的归属和悬崖条款:TGE 之后的 12 个月悬崖,以及悬崖之后开始的 30 个月归属期(根据收到的反馈修改编辑)。”

联盟提案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好处:

“Mellow 将有助于扩大 Lido在以太坊验证之外进行的地理和技术去中心化努力。”

“Lido 节点运营商可以启动自己的可组合 LRT,并通过选择适合其需求的 AVS 来控制风险管理流程,而不必面对 LRT 或重新质押协议的强加”

合作关系的影响需要时间才能显现,但 LDO 在 24 年间上涨了 9%。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有趣的是,在下面的 Lido 合作伙伴关系推文发布之前,四个 LRT 资金池上限中的一个 4200 万美元已经达到。

无论如何,如果您熟悉 Etherfi 和 Renzo 等 Eigenlayer LRT,您就会知道存入 Mellow 的乐趣是双倍的:您可以同时获得 Symbiotic 和 Mellow 积分。

但是 Mellow 与 Eigenlayer LRT 不同……

Mellow 为 LRT 解决了哪些问题?

Mellow Protocol 允许任何人部署 LRT。对冲基金、权益提供商(Lido!)。甚至我(理论上)也可以做到。

这也意味着 LRT 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损害了它们的流动性并使其与 DeFi 协议的集成变得复杂。

但它确实有几个优点:

多样化的风险状况:当前的 LRT 通常会强迫用户采用千篇一律的风险状况。Mellow 允许使用多种风险调整模型,让用户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风险敞口。

模块化基础设施:Mellow 的模块化设计让共享安全网络能够请求特定的资产和配置。风险管理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经过高度修改的 LRT。

智能合约风险:通过允许模块化风险管理,Mellow 降低了智能合约和共享安全网络逻辑中出现错误的风险,为重新持有者提供了更安全的环境。

运营商中心化:Mellow使运营商选择的决策多样化,防止中心化,确保运营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去中心化。

LRT 循环风险:Mellow 的设计解决了因提现关闭而导致流动性紧缩的风险。目前提现需要 24 小时。

有趣的是,Mellow特别提到他们可以在任何质押协议(如 Symbiotic、Eigenlayer、Karak 或 Nektar)上推出 LRT。但如果 Mellow 直接与 Eigenlayer 合作,我会感到非常惊讶。

然而,如果当前的 Eigenlayer LRT 协议与 Symbiotic 或 Mellow 合作,我并不感到惊讶。事实上,Coindesk 报道称,一位接近 Renzo 和 Symbiotic 的消息人士提到,Renzo 一个月前就已经在讨论与 Symbiotic 的整合事宜。

最后,无需许可的 Mellow 保险库的妙处在于,我们很可能拥有 DeFi 代币的 LRT。想想 ENA LRT 代币,它是 Symbiotic 上流动的重新质押 ENA,可确保 USDe 桥接。

这一周期在代币经济学方面几乎没有创新,但 Symbiotic 可能会让持有 DeFi 治理代币再次具有吸引力。

DeFi Degen 的重质押战争策略

截至撰写本文时,Mellow 上有四个 LRT 保险库,有 4 个独立管理员。存款上限即将达到。

Symbiotic + Mellow LRT 发布的时机非常完美:EtherFi S2 积分将于 6 月 30 日结束,Renzo S2 也正在进行中,而当启用提款时,Swell 空投应该很快就会到达。

我几乎担心 LRT 农场空投到期后该如何处理我的 ETH。感谢 VC 和鲸鱼游戏空投农场,他们也会吃得好。

在这个阶段,游戏非常简单:存款到 Symbiotic 以获取积分或冒险升级并直接在 Mellow 上耕种。

请注意,由于 Symbiotic stETH 存款已达到,您将不会获得 Symbiotic 积分,但会获得 1.5 倍的 Mellow 积分。

空投农业游戏可能会与 Eigenlayer 剧本类似:Mellow LRT 将被集成到 DeFi 中,我们将在 Pendle 和多种借贷协议上看到杠杆农场。

但我相信 Symbiotic 代币甚至可能在 EIGEN 可交易之前就推出。

在接受 Blockworks 采访时,普蒂亚廷表示,主网可能会“在夏季末”在某些网络上启动并运行。这是否也意味着代币呢?

窃取 Eigenlayer 的重新质押炒作可能是明智之举,特别是如果市场很快变得看涨,并且考虑到 Symbiotic 积极的合作伙伴战略。

最让我震惊的是两个合作伙伴:Blockless 和 Hyperlane。这两个协议最初都与 Eigenlayer 合作,作为 AVS 实现共享安全,但他们正在改变联盟吗?

也许 Symbiotic 承诺了更多支持和代币分配?我需要更多答案!

无论如何,这些重新质押战争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可能推动 Eigenlayer 更快地推出代币。

Symbiotic 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早期存款流入非常乐观。我目前正在 Symbiotic 和 Mellow 上耕作,但计划在策略开放时迁移到 Pendle YTs。

我相信 Pendle 的 Symbiotic YT 代币到期日期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 Symbiotic TGE 时间表。

最后要说的是:卡拉克

你以为我忘了这事儿了,对吧?

Karak 是一种混合型技术。它类似于 Eigenlayer,但 Karak 将其称为分布式安全服务 (DSS),而不是 AVS。

Karak 还推出了自己的 Layer 2(名为 K2),用于风险管理和 DSS 沙盒。但它更像是一个测试网,而不是真正的 L2。

但 Karak 成功吸引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 TVL!为什么?主要有两个原因:

Karak 支持 Eigenlayer LRT,因此 farmooors 可以存入 LRT 以同时赚取 Eigenlayer + LRT+Karak 积分

Karak 成功从 Coinbase Ventures、Pantera Capital 和 Lightspeed Ventures 筹集了超过 4800 万美元。希望好名字能带来高额空投

在我的以下帖子中查看有关 Karak 的更多信息:

然而,自 4 月份宣布以来,Karak 尚未宣布任何重要合作伙伴、在 Karak 上推出的值得注意的 LRT 协议或任何独家 DSS/AVS 合作伙伴。

我非常希望看到 Karak 更加积极地开发,因为 Symbiotic 正在努力追赶 Eigenlayer。Karak 需要加把劲。
Traduzir
加密狂潮还是金融幻象?一探模因币背后的投机真相与未来预言原文标题:In Defense of Meme Coins  原文作者:Daniel Kuhn  原文来源:CoinDesk  编译:比推BitpushNews an 我明白:模因币很蠢。不严肃。浪费时间。它们给人的印象是加密行业很琐碎,充满了投机者。Vitalik Buterin很可能是对的,如果人们把焦点放在合法的项目上,整个行业会更好。但是——唯一比尝试将模因币金融化更糟糕的事情就是抱怨模因币。你可以对模因币如何成为这个“金融虚无主义”时代的象征有诸多深刻见解,但大声说出来是可耻的——特别是如果你自己还持有亏损的头寸。 我并不认为模因币应该被推崇,尤其不是出于最常见的那些理由。在当前这个周期阶段,很明显,即使是像柴犬币(SHIB)或狗狗币(WIF)这样的"蓝筹股"——它们并没有真正带来新的用户;至少现在还没有。我认为,围绕投资模因币形成的“社区”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而且,认为这些代币能够为人们创造“世代财富”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模因币是:高度投机性投资工具。人们对它们似乎有着近乎无限的兴趣和资本投入,这基本上证明了“投机本身就是一种应用案例”,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正如Riva Tez在2024年共识大会(Consensus 2024)上的演讲中所说,模因币通过满足人们真正的需求,帮助加密货币赢得了“叙事战争”。 从道德角度批评赌场或国家批准的赌博,如彩票,是有道理的,但模因币的存在出于同样的原因——人们喜欢幻想他们的生活可以通过不劳而获在瞬间改变。这是一种无法仅凭意志力消除的渴望,结果证明,在区块链基础上的代币上赌博和刮刮乐一样有效。 更为深远的意义是,模因币作为协调和衡量注意力的工具的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它们的本质在于模仿——也就是通过传播来获得文化影响力的过程。 Ravi Bakhai,Hype模因币交易平台的开发者。他认为模因币本质上已经演变成一个庞大的通用投注市场,它能够反映出在任何特定时刻事物的相关性。以Iggy Azalea的MOTHER代币为例,它实际上为她个人的名气赋予了价值,并体现了这位说唱艺术家吸引加密货币爱好者群体的能力。 多年来,关于加密货币在“注意力经济”中的地位已有诸多讨论,其核心观点是注意力本身是一种稀缺商品,而通过“众包”的方式来评估人气的价值很容易被高估。本质上,模因币揭示了这个世界的两面性:人们可以喜欢可爱的小狗,也可以是种族主义者。 然而,这并不是说支撑模因币的基础概念未来没有变得更加有价值的潜力。正如预测市场利用了参与者因自身利益而诚实表达真实看法的机制,帮助我们捕捉真实的市场情绪,模因币同样有可能成为辨识信号、排除干扰的工具。 这是新兴的“政融”(PoliFi,政治和金融的混合词)领域背后的理念,以及像JEO BODEN、MAGA和elizabath whoren这样的代币,有些人使用它们作为指标,来对那些候选人的连任几率下注。但这不一定要局限于政治。正如Calaxy的首席执行官Solo Ceesay最近在为The Defiant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言:“模因币完美展示了任何集体群体如何能够创建经济基础设施,以促进商业、贸易和协作,无需中介的参与。在区块链技术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终,正如2013年末诞生的狗狗币(DOGE)所展示的,模因币本质上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供人们进行所谓的“行为艺术”。正如Tez所言,狗狗币的共同创始人Billy Markus和Jackson Palmer将DOGE视为对比特币的一次恶搞。 这实际上触及了对模因币最深刻的批评:它们暴露了所有加密货币背后的金融和心理机制。尽管比特币(BTC)不太可能价值归零,但它之所以有价值,仅仅是因为众人认同它有价值,这与BALD代币一度被赋予价值(随后又失去价值)的原因相同。 真正的区别仅在于,比特币被一种信念所支撑,即数字时代需要一种有效的价值存储手段;而模因币则更多是基于对Coinbase掌门人的嘲讽。有人认为这是证明比特币是一个巨大庞氏骗局的证据,而另一些人则对这种通过共同兴趣将人们联结起来的经济奇迹赞叹不已。 类似地,模因币所展现的加密货币最糟糕的一面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加密货币。名人推出代币,然后利用自己的粉丝群体作为退出时的流动性来源,这种行为令人不齿。所谓的“rug pulls”骗局令人愤慨。对财富的无尽追逐也令人不安。但在某种意义上,模因币更为坦率,因为它们并不掩饰自己的游戏本质。 一个人对模因币的态度可能最终取决于他们看待问题有多严肃。有些人真诚地认为模因币给加密货币带来了不良的声誉,却没有意识到大多数人本就对加密货币持有这样的观点。 我自己可能永远不会去购买狗狗币这类代币。但反对这种大受欢迎的加密货币,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加密狂潮还是金融幻象?一探模因币背后的投机真相与未来预言

原文标题:In Defense of Meme Coins 

原文作者:Daniel Kuhn 

原文来源:CoinDesk 

编译:比推BitpushNews an

我明白:模因币很蠢。不严肃。浪费时间。它们给人的印象是加密行业很琐碎,充满了投机者。Vitalik Buterin很可能是对的,如果人们把焦点放在合法的项目上,整个行业会更好。但是——唯一比尝试将模因币金融化更糟糕的事情就是抱怨模因币。你可以对模因币如何成为这个“金融虚无主义”时代的象征有诸多深刻见解,但大声说出来是可耻的——特别是如果你自己还持有亏损的头寸。

我并不认为模因币应该被推崇,尤其不是出于最常见的那些理由。在当前这个周期阶段,很明显,即使是像柴犬币(SHIB)或狗狗币(WIF)这样的"蓝筹股"——它们并没有真正带来新的用户;至少现在还没有。我认为,围绕投资模因币形成的“社区”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而且,认为这些代币能够为人们创造“世代财富”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模因币是:高度投机性投资工具。人们对它们似乎有着近乎无限的兴趣和资本投入,这基本上证明了“投机本身就是一种应用案例”,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正如Riva Tez在2024年共识大会(Consensus 2024)上的演讲中所说,模因币通过满足人们真正的需求,帮助加密货币赢得了“叙事战争”。

从道德角度批评赌场或国家批准的赌博,如彩票,是有道理的,但模因币的存在出于同样的原因——人们喜欢幻想他们的生活可以通过不劳而获在瞬间改变。这是一种无法仅凭意志力消除的渴望,结果证明,在区块链基础上的代币上赌博和刮刮乐一样有效。

更为深远的意义是,模因币作为协调和衡量注意力的工具的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它们的本质在于模仿——也就是通过传播来获得文化影响力的过程。

Ravi Bakhai,Hype模因币交易平台的开发者。他认为模因币本质上已经演变成一个庞大的通用投注市场,它能够反映出在任何特定时刻事物的相关性。以Iggy Azalea的MOTHER代币为例,它实际上为她个人的名气赋予了价值,并体现了这位说唱艺术家吸引加密货币爱好者群体的能力。

多年来,关于加密货币在“注意力经济”中的地位已有诸多讨论,其核心观点是注意力本身是一种稀缺商品,而通过“众包”的方式来评估人气的价值很容易被高估。本质上,模因币揭示了这个世界的两面性:人们可以喜欢可爱的小狗,也可以是种族主义者。

然而,这并不是说支撑模因币的基础概念未来没有变得更加有价值的潜力。正如预测市场利用了参与者因自身利益而诚实表达真实看法的机制,帮助我们捕捉真实的市场情绪,模因币同样有可能成为辨识信号、排除干扰的工具。

这是新兴的“政融”(PoliFi,政治和金融的混合词)领域背后的理念,以及像JEO BODEN、MAGA和elizabath whoren这样的代币,有些人使用它们作为指标,来对那些候选人的连任几率下注。但这不一定要局限于政治。正如Calaxy的首席执行官Solo Ceesay最近在为The Defiant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言:“模因币完美展示了任何集体群体如何能够创建经济基础设施,以促进商业、贸易和协作,无需中介的参与。在区块链技术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终,正如2013年末诞生的狗狗币(DOGE)所展示的,模因币本质上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供人们进行所谓的“行为艺术”。正如Tez所言,狗狗币的共同创始人Billy Markus和Jackson Palmer将DOGE视为对比特币的一次恶搞。

这实际上触及了对模因币最深刻的批评:它们暴露了所有加密货币背后的金融和心理机制。尽管比特币(BTC)不太可能价值归零,但它之所以有价值,仅仅是因为众人认同它有价值,这与BALD代币一度被赋予价值(随后又失去价值)的原因相同。

真正的区别仅在于,比特币被一种信念所支撑,即数字时代需要一种有效的价值存储手段;而模因币则更多是基于对Coinbase掌门人的嘲讽。有人认为这是证明比特币是一个巨大庞氏骗局的证据,而另一些人则对这种通过共同兴趣将人们联结起来的经济奇迹赞叹不已。

类似地,模因币所展现的加密货币最糟糕的一面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加密货币。名人推出代币,然后利用自己的粉丝群体作为退出时的流动性来源,这种行为令人不齿。所谓的“rug pulls”骗局令人愤慨。对财富的无尽追逐也令人不安。但在某种意义上,模因币更为坦率,因为它们并不掩饰自己的游戏本质。

一个人对模因币的态度可能最终取决于他们看待问题有多严肃。有些人真诚地认为模因币给加密货币带来了不良的声誉,却没有意识到大多数人本就对加密货币持有这样的观点。

我自己可能永远不会去购买狗狗币这类代币。但反对这种大受欢迎的加密货币,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Traduzir
帮助找回比特币的“硬件黑客” 曾破解 Trezor 钱包原文标题:How Researchers Cracked an 11-Year-Old Password to a $3 Million Crypto Wallet  原文作者:KIM ZETTER  原文来源:wired  编译:吴说区块链 两年前,当“Michael”,一位加密货币持有者,联系 Joe Grand 寻求帮助,以恢复他存储在电脑上加密格式的约 200 万美元的比特币时,Grand 拒绝了他。 Michael 位于欧洲,要求匿名。他将加密货币存储在一个密码保护的数字钱包中。他使用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生成了一个密码,并将该密码存储在一个用 TrueCrypt 加密的文件中。某个时候,该文件损坏了,Michael 失去了对他为保护 43.6 BTC(2013 年时价值5,300 美元)所生成的 20 位密码的访问权限。Michael 使用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生成了密码,但没有将其存储在管理器中。他担心有人会黑进他的电脑获取密码。 “当时,我对我的安全性真的很偏执,”他笑着说。 Grand 是一位著名的硬件黑客,2022 年他曾帮助另一位加密钱包持有者恢复对他认为永远丢失的 200 万美元加密货币的访问权,该持有者忘记了其 Trezor 钱包的 PIN。自那以后,几十个人联系了 Grand,希望他帮助他们找回财富。但 Grand,也就是黑客代号“Kingpin”,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了大多数请求。 Grand 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从 10 岁起就开始破解计算机硬件,2008 年共同主持了 Discovery 频道的《Prototype This》节目。他现在为构建复杂数字系统的公司提供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像他这样的硬件黑客如何可能破坏他们的系统。他在 2022 年使用复杂的硬件技术破解了 Trezor 钱包,迫使 USB 式钱包泄露了密码。 但 Michael 将加密货币存储在基于软件的钱包中,这意味着 Grand 的硬件技能这次无用武之地。他考虑过暴力破解 Michael 的密码——编写一个脚本自动猜测数百万个可能的密码以找到正确的密码——但认为这是不可行的。他曾短暂考虑过 Michael 用来生成密码的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可能在生成密码的方式上存在漏洞,这会使他更容易猜出密码。然而,Grand 不确定这种漏洞是否存在。 Michael 联系了多位专门破解密码学的人士,他们都告诉他“没有机会”取回他的资金。但去年六月,他再次联系了 Grand,希望能说服他帮忙,这次 Grand 同意尝试,并与他的朋友 Bruno 一起合作,Bruno 也在德国从事数字钱包破解。 Grand 和 Bruno 花了几个月时间逆向工程他们认为 Michael 在 2013 年使用的 RoboForm 程序版本,发现用于生成密码的伪随机数生成器确实存在重大漏洞,使得生成的随机数并不那么随机。RoboForm 程序不明智地将生成的随机密码与用户电脑上的日期和时间绑定——它确定了电脑的日期和时间,然后生成可预测的密码。如果你知道日期、时间和其他参数,你就可以计算出过去某个日期和时间生成的任何密码。 如果 Michael 知道他在 2013 年生成密码的日期或大致时间范围,以及他用来生成密码的参数(例如密码的字符数,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这将使可能的密码猜测范围缩小到可管理的数量。然后他们可以劫持 RoboForm 检查电脑日期和时间的功能,让它相信当前日期是 Michael 生成密码的 2013 年的某一天。RoboForm 会吐出 2013 年那几天生成的相同密码。 有一个问题:Michael 记不清他创建密码的具体时间。 根据他软件钱包的日志记录,Michael 首次将比特币转入他的钱包是在 2013 年 4 月 14 日。但他不记得自己是否在同一天或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时间生成了密码。因此,查看他使用 RoboForm 生成的其他密码的参数后,Grand 和 Bruno 配置 RoboForm 生成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八个特殊字符的 20 位密码,时间范围从 2013 年 3 月 1 日到 4 月 20 日。但还是没有生成正确的密码。于是 Grand 和 Bruno 将时间范围延长至 2013 年 4 月 20 日到 6 月 1 日,使用相同的参数。仍然没有成功。 Michael 说他们不断回来问他是否确定自己使用的参数。他坚持自己的答案。 “他们真的让我很烦,因为谁知道我 10 年前做了什么,”他回忆道。他找到了他在 2013 年用 RoboForm 生成的其他密码,其中两个没有使用特殊字符,所以 Grand 和 Bruno 进行了调整。去年十一月,他们联系 Michael,安排了一次面对面的会议。“我想,‘天哪,他们又要问我设置参数了。’” 相反,他们告诉他,他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密码——没有特殊字符。该密码生成于 2013 年 5 月 15 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下午 4:10:40。 “最终,我们很幸运地选择了正确的参数和时间范围。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是错误的,我们将会……继续盲目猜测,”Grand 在给 WIRED 的电子邮件中说。“预先计算所有可能的密码会花费显著更长的时间。” Grand 和 Bruno 制作了一个视频,更详细地解释了技术细节。 RoboForm 由位于美国的 Siber Systems 开发,是市场上最早的密码管理器之一,目前全球有超过 600 万用户。根据公司报告,Siber 似乎在 2015 年修复了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Grand 和 Bruno 简单查看后没有发现 2015 版本中的伪随机数生成器使用了电脑时间,这让他们认为 Siber 移除了这一功能以修复漏洞,不过 Grand 表示需要更深入的检查才能确定。 Siber Systems 公司向 WIRED 确认,他们确实在 2015 年 6 月 10 日发布的 RoboForm 版本 7.9.14 中修复了这一问题,但发言人未回答关于修复方式的问题。在公司网站的变更日志中,只提到 Siber 程序员进行了更改以“增加生成密码的随机性”,但未说明具体如何操作。Siber 发言人 Simon Davis 表示,“RoboForm 7 在 2017 年停产。” Grand 说,在不清楚 Siber 如何修复问题的情况下,攻击者可能仍然能够再生成 2015 年修复前版本的 RoboForm 生成的密码。他也不确定当前版本是否包含这个问题。 “在不清楚他们实际上如何改进最近版本中的密码生成之前,我仍然不确定是否值得信任,”他说。“我不确定 RoboForm 是否知道这一特定弱点有多严重。” 客户可能仍在使用修复前版本生成的密码。Siber 似乎从未在 2015 年发布修复版 7.9.14 时通知客户他们应该为重要账户或数据生成新密码。公司未对此问题作出回应。 如果 Siber 未通知客户,这意味着像 Michael 这样在 2015 年之前使用 RoboForm 生成密码并仍在使用这些密码的人,可能会有容易被黑客再生成的密码。 “我们知道,大多数人不会在未被提示的情况下更改密码,”Grand 说。“在我的密码管理器(非 RoboForm)中有 935 个密码,其中 220 个是在 2015 年及以前生成的,并且其中大多数是我仍在使用的网站。” 根据该公司在 2015 年修复问题的方式,较新的密码也可能存在漏洞。 去年十一月,Grand 和 Bruno 从 Michael 的账户中扣除了一定比例的比特币作为工作报酬,然后将密码交给他。当时比特币的价格为每枚 38,000 美元。Michael 等待价格上涨至每枚 62,000 美元并出售了一部分。他现在有 30 BTC,价值 300 万美元,并等待价格升至每枚 100,000 美元。 Michael 说,他很幸运在多年前丢失了密码,因为否则他会在每枚 40,000 美元时卖掉比特币,从而错过更大的财富。 “忘记密码在经济上是一件好事。”

帮助找回比特币的“硬件黑客” 曾破解 Trezor 钱包

原文标题:How Researchers Cracked an 11-Year-Old Password to a $3 Million Crypto Wallet 

原文作者:KIM ZETTER 

原文来源:wired 

编译:吴说区块链

两年前,当“Michael”,一位加密货币持有者,联系 Joe Grand 寻求帮助,以恢复他存储在电脑上加密格式的约 200 万美元的比特币时,Grand 拒绝了他。

Michael 位于欧洲,要求匿名。他将加密货币存储在一个密码保护的数字钱包中。他使用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生成了一个密码,并将该密码存储在一个用 TrueCrypt 加密的文件中。某个时候,该文件损坏了,Michael 失去了对他为保护 43.6 BTC(2013 年时价值5,300 美元)所生成的 20 位密码的访问权限。Michael 使用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生成了密码,但没有将其存储在管理器中。他担心有人会黑进他的电脑获取密码。

“当时,我对我的安全性真的很偏执,”他笑着说。

Grand 是一位著名的硬件黑客,2022 年他曾帮助另一位加密钱包持有者恢复对他认为永远丢失的 200 万美元加密货币的访问权,该持有者忘记了其 Trezor 钱包的 PIN。自那以后,几十个人联系了 Grand,希望他帮助他们找回财富。但 Grand,也就是黑客代号“Kingpin”,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了大多数请求。

Grand 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从 10 岁起就开始破解计算机硬件,2008 年共同主持了 Discovery 频道的《Prototype This》节目。他现在为构建复杂数字系统的公司提供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像他这样的硬件黑客如何可能破坏他们的系统。他在 2022 年使用复杂的硬件技术破解了 Trezor 钱包,迫使 USB 式钱包泄露了密码。

但 Michael 将加密货币存储在基于软件的钱包中,这意味着 Grand 的硬件技能这次无用武之地。他考虑过暴力破解 Michael 的密码——编写一个脚本自动猜测数百万个可能的密码以找到正确的密码——但认为这是不可行的。他曾短暂考虑过 Michael 用来生成密码的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可能在生成密码的方式上存在漏洞,这会使他更容易猜出密码。然而,Grand 不确定这种漏洞是否存在。

Michael 联系了多位专门破解密码学的人士,他们都告诉他“没有机会”取回他的资金。但去年六月,他再次联系了 Grand,希望能说服他帮忙,这次 Grand 同意尝试,并与他的朋友 Bruno 一起合作,Bruno 也在德国从事数字钱包破解。

Grand 和 Bruno 花了几个月时间逆向工程他们认为 Michael 在 2013 年使用的 RoboForm 程序版本,发现用于生成密码的伪随机数生成器确实存在重大漏洞,使得生成的随机数并不那么随机。RoboForm 程序不明智地将生成的随机密码与用户电脑上的日期和时间绑定——它确定了电脑的日期和时间,然后生成可预测的密码。如果你知道日期、时间和其他参数,你就可以计算出过去某个日期和时间生成的任何密码。

如果 Michael 知道他在 2013 年生成密码的日期或大致时间范围,以及他用来生成密码的参数(例如密码的字符数,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这将使可能的密码猜测范围缩小到可管理的数量。然后他们可以劫持 RoboForm 检查电脑日期和时间的功能,让它相信当前日期是 Michael 生成密码的 2013 年的某一天。RoboForm 会吐出 2013 年那几天生成的相同密码。

有一个问题:Michael 记不清他创建密码的具体时间。

根据他软件钱包的日志记录,Michael 首次将比特币转入他的钱包是在 2013 年 4 月 14 日。但他不记得自己是否在同一天或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时间生成了密码。因此,查看他使用 RoboForm 生成的其他密码的参数后,Grand 和 Bruno 配置 RoboForm 生成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八个特殊字符的 20 位密码,时间范围从 2013 年 3 月 1 日到 4 月 20 日。但还是没有生成正确的密码。于是 Grand 和 Bruno 将时间范围延长至 2013 年 4 月 20 日到 6 月 1 日,使用相同的参数。仍然没有成功。

Michael 说他们不断回来问他是否确定自己使用的参数。他坚持自己的答案。

“他们真的让我很烦,因为谁知道我 10 年前做了什么,”他回忆道。他找到了他在 2013 年用 RoboForm 生成的其他密码,其中两个没有使用特殊字符,所以 Grand 和 Bruno 进行了调整。去年十一月,他们联系 Michael,安排了一次面对面的会议。“我想,‘天哪,他们又要问我设置参数了。’”

相反,他们告诉他,他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密码——没有特殊字符。该密码生成于 2013 年 5 月 15 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下午 4:10:40。

“最终,我们很幸运地选择了正确的参数和时间范围。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是错误的,我们将会……继续盲目猜测,”Grand 在给 WIRED 的电子邮件中说。“预先计算所有可能的密码会花费显著更长的时间。”

Grand 和 Bruno 制作了一个视频,更详细地解释了技术细节。

RoboForm 由位于美国的 Siber Systems 开发,是市场上最早的密码管理器之一,目前全球有超过 600 万用户。根据公司报告,Siber 似乎在 2015 年修复了 RoboForm 密码管理器。Grand 和 Bruno 简单查看后没有发现 2015 版本中的伪随机数生成器使用了电脑时间,这让他们认为 Siber 移除了这一功能以修复漏洞,不过 Grand 表示需要更深入的检查才能确定。

Siber Systems 公司向 WIRED 确认,他们确实在 2015 年 6 月 10 日发布的 RoboForm 版本 7.9.14 中修复了这一问题,但发言人未回答关于修复方式的问题。在公司网站的变更日志中,只提到 Siber 程序员进行了更改以“增加生成密码的随机性”,但未说明具体如何操作。Siber 发言人 Simon Davis 表示,“RoboForm 7 在 2017 年停产。”

Grand 说,在不清楚 Siber 如何修复问题的情况下,攻击者可能仍然能够再生成 2015 年修复前版本的 RoboForm 生成的密码。他也不确定当前版本是否包含这个问题。

“在不清楚他们实际上如何改进最近版本中的密码生成之前,我仍然不确定是否值得信任,”他说。“我不确定 RoboForm 是否知道这一特定弱点有多严重。”

客户可能仍在使用修复前版本生成的密码。Siber 似乎从未在 2015 年发布修复版 7.9.14 时通知客户他们应该为重要账户或数据生成新密码。公司未对此问题作出回应。

如果 Siber 未通知客户,这意味着像 Michael 这样在 2015 年之前使用 RoboForm 生成密码并仍在使用这些密码的人,可能会有容易被黑客再生成的密码。

“我们知道,大多数人不会在未被提示的情况下更改密码,”Grand 说。“在我的密码管理器(非 RoboForm)中有 935 个密码,其中 220 个是在 2015 年及以前生成的,并且其中大多数是我仍在使用的网站。”

根据该公司在 2015 年修复问题的方式,较新的密码也可能存在漏洞。

去年十一月,Grand 和 Bruno 从 Michael 的账户中扣除了一定比例的比特币作为工作报酬,然后将密码交给他。当时比特币的价格为每枚 38,000 美元。Michael 等待价格上涨至每枚 62,000 美元并出售了一部分。他现在有 30 BTC,价值 300 万美元,并等待价格升至每枚 100,000 美元。

Michael 说,他很幸运在多年前丢失了密码,因为否则他会在每枚 40,000 美元时卖掉比特币,从而错过更大的财富。

“忘记密码在经济上是一件好事。”
Explore as últimas notícias sobre criptomoedas
⚡️ Participe das discussões mais recentes sobre criptomoedas
💬 Interaja com seus criadores favoritos
👍 Desfrute de conteúdos que lhe interessam
E-mail / número de telefone

Últimas Notícias

--
Ver Mais
Sitemap
Cookie Preferences
Termos e Condições da Plataf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