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布林線?

布林線 (BB) 指標是由交易員兼金融分析師 John Bollinger 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發明的。該指標本質上是一個顯示市場波動性的震盪指標,表明市場是否處於超買或超賣狀況。該工具廣泛應用於技術分析。

該指標的主要含義是清楚地顯示價格圍繞平均值的分散情況。具體來說,它包括上波段、下波段和中移動平均線(簡稱中波段)。兩條外帶是對市場價格波動的反應,當價格波動較大時擴大(偏離中帶),當市場波動較小時收窄(收斂到中帶)。

布林線的標準公式將中線設定爲20日移動平均線(SMA),上線和下線根據與SMA的相對波動性(視爲標準差)計算。布林線指標通常設置如下:

  • 中帶:20日移動平均線(SMA)

  • 上限:20 天 SMA +(20 天標準差 x2)

  • 下軌:20 日 SMA -(20 日標準差 x2)

BB 指標的結構採用 20 天期間的歷史記錄,將上限和下限置於距中限 2 個標準差的位置。這確保了至少 85% 的價格數據將在這兩個區間內波動,但可以根據不同交易策略的需要自定義設置。


如何在交易中使用布林線?

布林線不僅廣泛應用於傳統金融市場,也可以應用於加密貨幣交易。從本質上講,使用和解釋 BB 指標有多種不同的方法,但應避免將布林帶作爲唯一工具,並且不應將其視爲買入/賣出機會的固定指標。相反,需要將BB與其他技術指標結合起來。

遵循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在數據解釋中使用 BB 指標的情況。

當市場價格超過移動平均線,超過BB的上軌時,可以說市場已經超過閾值(超買狀態),這個預測是相當安全的。此外,如果市場價格多次觸及上限,那麼它可能已經達到了相當強的阻力位。

相反,當市場中某種資產的價格深度下跌,直至多次觸及或超過下軌線時,市場很可能已達到超賣閾值或遇到強勁支撐位。

從那裏,交易者可以使用 BB(結合其他技術指標)來設定他們的買入和賣出目標。對上述情況的一個更簡單的解釋是市場出現超買或超賣狀況。

此外,檢查布林帶是否正在擴大或收縮對於判斷高波動點或低波動點也非常有用。如果價格波動較大(擴張),這些帶將偏離中間帶,或者當價格範圍較低(收縮)時逐漸收斂。

因此,BB更適合短期交易,作爲分析市場波動、預測未來價格路徑的工具。一些交易員認爲,當通道擴大太多時,當前的市場趨勢可能會到達週期的末尾或逆轉。相反,當通道太緊時,一般判斷通常是市場將出現強勁的繁榮。

當市場進入橫盤階段時,BB帶往往會逐漸收窄至中間均線。通常(但並非總是),低波動性和偏度之前會出現大幅繁榮期,而這種繁榮期往往會在波動性迴歸時發生。

當市場價格橫盤整理時,BB 往往會向中間的簡單移動平均線收窄。通常(但並非總是),低波動性和緊密偏差水平先於大幅和爆炸性波動,而這些波動往往在波動性回升時立即發生。


布林帶與肯特納通道

與基於 SMA 和標準差的布林線不同,現代版本的肯特納通道 (KC) 指標使用平均真實波動範圍 (ATR) 工具來建立通道的寬度在 20 日指數移動平均線附近 ( EMA 20)。因此,肯特納通道公式如下所示:

  • 中線:20 日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 中線:20 天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 上限:20 天週期 EMA +(10 天 ATR x2)

  • 下軌:20 日 EMA -(10 日 ATR x2)

基本上,KC 指標往往比布林帶更窄。因此,該工具似乎比使用BB指標更適合判斷趨勢反轉點並更清楚地確定市場的超買/超賣狀況。此外,KC指標也經常比BB更早顯示超買/超賣信號。

然而,BB 指標往往能更好地解釋市場波動,因爲 BB 的擴張或收縮走勢通常比 KC 指標更廣泛、更清晰。此外,使用標準偏差會提高BB所代表信號的準確性,寬度較大,因此價格很難超過閾值。

與KC指標相比,BB似乎更受歡迎。然而,這兩個指標都有其優點 - 特別是對於短期交易設置 - 或者也可以結合使用以提供更可靠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