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數字資產市場的流動性持續枯竭,鏈上和鏈下交易量均達到歷史最低點。雖然囤幣不動仍是市場的首選,但相當一部分供應量正徘徊在陷入重大未實現虧損的邊緣。

穩定供應的下降

研究將從行業資金流的宏觀角度入手。在這裏,我們考慮的是比特幣、以太坊和穩定幣這三種主要資產的總投資資本。

  • 自2022年4月以來,🟢穩定幣的供應量持續下降,因爲在 LUNA-UST 崩潰後開始了贖回。

  • 自今年年初以來,🟠比特幣和🔵以太坊都經歷了資本淨流入,它們的實現市值(Realized Cap)分別攀升至68億美元/月(比特幣)和48億美元/月。

  • 然而,自8月下旬以來,這三種資產的資金流入都恢復了中性或負值,這表明一定程度的停滯和不確定性已經佔據上風。

如果將穩定幣單獨列出,我們可以看到,共有430億美元的資本被贖回,自2022年3月創下的高點以來,總計下降了26%。可以說,這既是熊市條件下資本離場的結果,也反映了較高利率的機會成本,而這種成本並沒有轉移到非收益型穩定幣上。

如果將穩定幣單獨列出,我們可以看到,共有430億美元的資本被贖回,自2022年3月創下的高點以來,總計下降了26%。可以說,這既是熊市條件下資本離場的結果,也反映了較高利率的機會成本,而這種成本並沒有轉移到非收益型穩定幣上。

細分三個最大的穩定幣,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動態並不是均勻分佈的:

  • 自2022年11月創下本輪週期低點以來,🟢USDT的供應量實際上增加了133億美元。

  • 🔵USDC的跌幅幾乎與之相反,爲-167億美元,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國機構將資金轉移到了利率更高的市場。

  • 🟡BUSD大幅下跌了204億美元(-89%),這主要是由於發行商Paxos 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執法後轉入了只贖回的模式。

如果我們從相對主導地位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Tether市場份額的增長幅度有多大。目前,USDT佔穩定幣市場的69%,與2022年6月創下的44%的市場佔比低點相比,可謂天翻地覆。

BUSD的主導地位下降到2.1%,USDC僅佔21.7%,與一年多前達到的 38% 的峯值相比大幅下降。

在更短的時間範圍內,我們可以看看流入交易所的三大資產的買方與賣方的相對情況。在這裏,我們做了一組簡單的假設:

1. 我們假設流入交易所的BTC和ETH的美元價值代表 "賣方 "壓力。

2. 我們假設流入交易所的穩定幣的美元價值代表 "買方 "壓力。

下圖計算了穩定幣流入量(+ve)與 BTC + ETH 流入量之間的美元淨差額。我們要尋找的不是絕對值(因爲這些假設會有誤差條),而是任何顯著的制度轉變。

• 🟢正值表明淨買方機制,穩定幣買方超過BTC+ETH 賣方。

• 🔴負值表明出現淨賣方機制,即穩定幣買方少於BTC+ETH的賣方。

2021年的牛市週期顯然是由淨賣方壓力主導的,因爲投資者在上升趨勢的狂熱期獲利了結。2022年年中,LUNA-UST和3AC的崩盤標誌着投資者重新轉向淨積累,因爲投資者正在努力建立市場底部。

然而,自今年4月以來,隨着BTC和ETH資本流入的放緩,市場又回到了相對中性的水平,市場變得越來越冷漠和不確定。

鏈上非常安靜...

儘管在最近拋售至26000美元期間經歷了波動高峯,並且在灰度在法庭上成功挑戰SEC之後再次經歷了波動高峯,但實現波動率仍然非常低。市場仍處於歷史上的低波動環境中,這通常是未來波動加劇的前兆。

這種低流動性和低波動性環境也反映在比特幣網絡結算量上。比特幣的美元換手總量(使用我們的實體調整聚類)在24.4億美元/天的週期低點附近徘徊,並已回到2020年10月的水平。

如果我們看一下鏈上結算的已實現價值(即比特幣收購價格和處置價格之間的價差(delta),我們就會發現市場仍然非常平靜。總體而言,市場鎖定的利潤或虧損極少,這表明大多數正在交易的比特幣都非常接近其原始收購價格。

已實現利潤和虧損的水平也與2020年市場相當,這表明2021年牛市的繁榮已被完全沖淡。

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市場中最活躍、流動性最強的 "熱供應 "羣組(在最近一週內流動的比特幣)所持有的財富比例,來跟蹤鏈上流動性不足和冷漠情緒。

熱供應 "類別中持有的已實現價值處於歷史低位,這表明目前只有極少數幣齡超過1周的幣在交易。

鏈下市場也很平靜......

轉到鏈下衍生品市場,我們可以看到期貨交易量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達到了120億美元/天的歷史最低點。唯一一個交易量較少的時期是 2022 年底,當時比特幣價格的交易區間維持在557 美元的範圍內,持續了兩個多星期(鏈上週報第2周)。

然而,我們注意到期權市場出現了有趣的分化,2023年的交易量顯著增加,目前爲4.37億美元/天。這可能反映了在整體流動性收緊的時期,市場更願意利用期權的槓桿作用和資本效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期權市場目前的未平倉合約規模與期貨市場相當,但期權交易量仍然要小一個數量級。

同樣,儘管上個月出現了幾天劇烈波動,但期權市場仍以相對較低的隱含波動率定價。波動溢價最初的上揚是短暫的,1個月隱含波動率再次回到33.9%的歷史低點。

囤幣仍是市場的主導趨勢

由於鏈上和鏈下領域都異常平靜,長期持有者羣組持有的供應量達到1474萬枚比特幣的新歷史高點也就不足爲奇了。與此相反,代表市場更活躍部分的短期持有者羣組所持有的供應量卻下降到了2011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囤幣不動無疑仍是市場的主要動態,這既表明現有持有者的信念穩定,也凸顯出這些投資者很可能是僅存的投資者。

我們可以在 "活躍度 "指標中找到匯合點,該指標巧妙地比較了所有時間內 "幣天銷燬 "與 "幣天創造 "之間的平衡。換句話說,活躍度代表了整個市場中 "投資者持有時間"的相對平衡。

與我們上文提到的淨賣方機制一致,2021 年,隨着舊幣的消耗和獲利,活躍度顯著上升。隨着2022年熊市在2021年5月至12月間到來,一個強勁的下跌趨勢得以確立。這標誌着從交易者市場轉向囤幣黨市場的拐點。

目前,活躍度已恢復到2020年末的狀態,並呈現出逐漸陡峭的下降趨勢。這表明 "投資者持有時間"總量正在增加,投資者越來越不願意賣出和放棄他們持有的比特幣。

這項工作的一個重要啓示是開發了真實市場均價,我們認爲它是活躍比特幣投資者最準確的 "成本基礎 "模型。該模型目前位於2.96萬美元,自今年4月以來已形成心理阻力位。傳統的 "實現價格"(Realized Price)目前的交易價格爲2.03萬美元,這兩個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這幾年的價格走勢。

市場敏感性

如果我們將這兩種定價模型作爲心理邊界應用到URPD圖表中,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描述這兩種模型之間獲得的供應。目前,超過481萬枚比特幣的成本基礎在2.03萬美元到2.96萬美元之間。

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撰寫本文時,交易價格略低於2.6萬美元,短期持有者🔴的頭寸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可以說,這讓對價格更爲敏感的羣體有些緊張。

下圖顯示了短期持有者獲利供應的百分比。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絕大部分供應已陷入未實現的虧損,只有 16.3%的供應仍然 “處於盈利狀態"。

對於長期持有者羣體來說,他們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仍處於歷史低位,幾個月前才脫離一個標準差(負值)區間。雖然這是一個建設性的趨勢,但超過26.7%的長期持有者供應相對於其收購價格處於虧損狀態,遠低於歷史均值。

儘管2023年對比特幣和數字資產來說是一個相當合理的復甦期,但這些發現表明,仍有一些心理成本基礎障礙必須克服。

總結和結論

波動性、流動性、交易量和鏈上結算量均處於歷史低位。這進一步說明,市場很可能已經進入了一個極度冷漠、疲憊,甚至可以說是無聊的時期。

長期持有者羣體仍然堅守陣地,很少放棄他們持有的供應。另一方面,短期持有者羣體正徘徊在盈利的邊緣,許多比特幣的持有成本高於當前26000美元的交易區間。這表明這部分人對價格越來越敏感,許多心理價位還有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