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略特波浪?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投资者和交易员在技术分析中可能采用的一种理论(或原则)。该原则基于这样的理念:无论时间框架如何,金融市场都倾向于遵循特定的模式。
本质上,艾略特波浪理论 (EWT) 认为市场走势遵循自然的群体心理周期序列。模式是根据当前市场情绪创建的,在看跌和看涨之间交替。
艾略特波浪理论由美国会计师兼作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创立。然而,由于罗伯特·R·普雷切特和 A·J·弗罗斯特的努力,这一理论直到 70 年代才开始流行起来。
最初,EWT 被称为波浪理论,是对人类行为的描述。艾略特的创作基于他对市场数据的广泛研究,重点研究股票市场。他的系统研究涵盖了至少 75 年的信息。
作为一种技术分析工具,艾略特波浪理论现在被用来尝试识别市场周期和趋势,它可以应用于一系列金融市场。然而,艾略特波浪理论并不是一种指标或交易技术。相反,它是一种可能有助于预测市场行为的理论。正如 Prechter 在他的书中所说:
[...] 波浪理论主要不是一种预测工具;它是对市场行为方式的详细描述。
– Prechter, R. R. 艾略特波浪理论(第 19 页)。
基本的艾略特波浪模式
通常,基本的艾略特波浪模式可以通过八波浪模式来识别,其中包含五个动力波(有利于主要趋势移动)和三个修正波(朝相反方向移动)。
因此,牛市中完整的艾略特波浪周期将如下所示:
请注意,在第一个示例中,我们有五个动力波:三个在上行移动中(1、3 和 5),加上两个在下行移动中(A 和 C)。简而言之,任何符合主要趋势的移动都可以被视为动力波。这意味着 2、4 和 B 是三个修正波。
但根据艾略特的说法,金融市场会形成分形模式。因此,如果我们将时间范围拉长,从 1 到 5 的走势也可以被视为单一动力波 (I),而 A-B-C 走势可能代表单一调整波 (II)。
另外,如果我们放大到较低的时间范围,单个动力波(例如 3)可以进一步分为五个较小的波,如下一节所示。
相比之下,熊市中的艾略特波浪周期则如下所示:
动力波
根据 Prechter 的定义,动力波总是与大趋势朝着相同的方向移动。
正如我们刚刚看到的,艾略特描述了两种波浪发展类型:动力波和调整波。前面的例子涉及五个动力波和三个调整波。但是,如果我们放大到单个动力波,它将由一个较小的五波结构组成。艾略特称之为五波模式,他创建了三条规则来描述它的形成:
第 2 波的回撤幅度不能超过前一波第 1 波走势的 100%。
波浪 4 无法回撤超过前一波浪 3 走势的 100%。
在第 1、3 和 5 波中,第 3 波不可能是最短的,而且往往是最长的。此外,第 3 波总是会超过第 1 波的末尾。
调整波
与动力波不同,调整波通常由三波结构组成。它们通常由两个较大的动力波之间出现的较小的调整波形成。这三个波通常被称为 A、B 和 C。
与动力波相比,调整波往往较小,因为它们与大趋势相反。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逆势挣扎也可能使调整波更难识别,因为它们的长度和复杂性可能有很大差异。
根据普雷切特的说法,关于调整波要牢记的最重要的规则是,调整波绝不会由五波组成。
艾略特波浪有效吗?
关于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者将市场走势精确划分为趋势和修正的能力。
在实践中,波浪可以用多种方式绘制,而不必违反艾略特规则。这意味着正确绘制波浪绝非易事。不仅因为它需要练习,还因为它涉及高度的主观性。
因此,批评者认为,艾略特波浪理论并非一种合法理论,因为它具有高度主观性,并且依赖于一套定义不明确的规则。尽管如此,仍有成千上万的成功投资者和交易员设法以有利可图的方式应用艾略特的原则。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交易者将艾略特波浪理论与技术指标结合起来,以提高成功率并降低风险。斐波那契回撤和斐波那契扩展指标可能是最受欢迎的例子。
结束语
普雷切特认为,艾略特从未真正推测过市场为何倾向于呈现 5-3 波浪结构。相反,他只是分析了市场数据并得出了这一结论。艾略特的原则只是人性和群体心理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市场周期的结果。
然而,如上所述,艾略特波浪不是技术分析指标,而是一种理论。因此,没有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且它本质上是主观的。使用艾略特波浪准确预测市场走势需要实践和技巧,因为交易者需要弄清楚如何绘制波浪计数。这意味着它的使用可能会有风险——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