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这个周期是BTC及其生态的牛市,但这段时间,加密行业似乎进入了“困难时刻”,加密货币总市值从2.721T跌至2.041T,跌幅达24.7%。

表现在具体的资产上就更为强烈:

在一层资产端,比特币从$73777跌落至$56552,铭文龙头$ORDI最大跌幅接近70%,ARC2O龙头$ATOM趴窝一直没起来,被全球众望所归的符文,蹦跶不过2-3天,犹如昙花一现。

在二层生态端,代表BTC生态的龙头$Merlin,TVL最高超过$35亿,现已回落至$13.9亿左右,其协议代币MERL从最高2U左后,跌至0.44U,跌幅接近80%。曾被一度看好的“同构绑定”BTC L2代币资产$CKB,跌幅也接近70%。

资产价格上涨让人们又多兴奋,那么资产价格下跌就会让人有多沮丧!但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的局面呢?我认为就是“流动性困境”。

当谈到流动性,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流动性供应(供应端),一个是流动性转换(需求端),这两个方面归结为人们对流动性的需求。 这两个方面需要相互匹配,相辅相成

流动性供应,就是货币供应的增加,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行业的,会带来局部加密资产价格或者整个行业市值的增长。 局部比如BTC ETF通过,大量外部资金买入BTC,BTC价格随即增长突破$73000,但这是局部的,同期其他加密资产并没有显著增长,比如ETH。

全行业比如美联储放水,一部分资金转化为稳定币如USDT而进入全行业,带来增量,导致加密货币普遍上涨。 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加密资产被不断拉高,吸引圈内资金不停从一个生态流向另一个生态,从一个资产流向另一个热点资产。这犹如潮汐,潮来水涨,潮去水退。表现为剧烈的“内卷”。

当外部资金进入圈内,增加了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必然会进行各类加密资产的“买入”和“卖出”,大规模交易就此发生了。而交易则是流动性供应走向流动性转换的入口

所谓的交易(交换),本质就是流动性转换,就是一种资产能够转换为另一种资产(加密数字货币、稳定币、法币)的能力、效率和安全性

能力是行不行的问题,如NFT能转变为FT吗?资产能从L1到L2吗?

效率是好不好、快不快的问题,如无偿损失大吗?会被三明治攻击吗?跨链资产多久能被确认?

安全性则是基本要求。存在中心化风险吗?会被RUG吗?......

解决以上问题,就涉及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它们需要去满足资产在交易、支付、借贷、抵押、衍生品等应用中涉及到的流动性转换、甚至收益的问题。 我们看到在加密领域,其实大部分的基础设施(DApp)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围绕流动性转换而构建,以此实现资产带来的利润或者收益

最基础的设施就是CEX和DEX。CEX目前格局基本已定,如币安、Coinbase、OKx等。但对于DEX,因为涉及到BTC的二层扩展,如今才刚刚开始,但竞争也趋于激烈。

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流动性困境。这个就表现在:

一是来自供应端,外部流动性不足,使得加密资产价格得不到支撑;

二是需求端,生态基础设施不完备,还难以实现大规模、丝滑的流动性转换,从而不能吸引流动性供应增加。

三是关于资产收益问题,如大量闲置BTC真成为了数字黄金,不能产生收益。也使得通过BTC ETF购入的BTC没有动力进入二层生态。不过诸如Babylon类似的解决方案,正在推动BTC成为生息资产。

但我认为,当前的流动性困境只是本次牛市的一个过程和阶段。因为我们看到两个方面比较确定的利好

一是流动性能供应端:今年美联储可能降息放水,这将为加密行业带来增量资金;同时随着BTC ETF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将BTC放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这无疑有利于BTC乃至整个行业。

二是在需求端:BTC L2当前虽然不完备,资产价格虽然不亮眼,但建设却如火如荼。已经看到一些L2生态在持续发力,并具备规模发展的基础。 比如:Merlin、CKB、Babylon、B2、BEVM等。这些基础设施正在释放资产流动性转换和创造收益的潜力,以此匹配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流动性供应,它们正在为“流动性爆发”奠定基础,并做足准备。

我们期待,在流动性供应大规模到来时,BTC生态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一起迎接牛市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