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珍貴資料!中本聰合作者公開 120 頁 Email 聯絡記錄
比特幣誕生十餘年,但創造者中本聰(Nakamoto Satoshi)的真實身份卻始終成謎。近幾年以來,澳洲電腦學家 Craig Wright 不斷發起訴訟,自稱是中本聰本人,在比特幣社群中一直是爭議人物,被戲稱為「澳本聰」。受到訴訟的影響,一位曾跟中本聰合作的開發者 Martti Malmi,最近向法院提交長達 120 頁的電子郵件(Email)聯絡記錄,這是能讓法院確認澳本聰是否為中本聰本人的重要證據之一。
據《Bitcoin Magazine》記者 Rizzo 的整理,在 2009 至 2011 年間,中本聰與 Malmi 之間談到了比特幣擴展、挖礦耗能與潛在應用等議題。雖然 Email 中並沒有透露中本聰到底是誰,但有 4 個言論值得注意。
1.比特幣擴展:中本聰預估最多有 10 萬個節點
在被問到未來會如何擴展時,中本聰預估比特幣最多將有 10 萬個節點,並深入探討計算以及大規模網路的經濟性:「在考慮大規模範圍時,建立 10 萬個區塊節點是一個不錯的估算。以當前價格計算,將一筆交易在整個網路傳播兩次,將消耗總共 0.02 美元的頻寬。」
中本聰還補充:
「即使比特幣以網際網路泡沫時的增長速度變得受歡迎,它仍需要數年才能成為所有交易的實質部分。我相信最近的硬體已經變得足夠強大,可以應對大規模交易,但如果對此有任何疑慮,到時候的頻寬速度、價格、磁盤空間和計算能力將會更加強大。」
註:Rizzo 表示,目前只有約 5 萬個節點運行比特幣網路。
2.比特幣挖礦:中本聰認為耗能比銀行低
中本聰認為比特幣挖礦的耗能程度會比傳統銀行系統來得低:
「不幸的是,工作量證明(PoW)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沒有可信任第三方的情況下,讓點對點(P2P)電子現金發揮作用的解決方案,PoW 對於協調網路與防止雙花攻擊(Double-spending)來說非常重要。」
中本聰表示,即使比特幣網路增長到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但仍會比勞力與資源密集型的傳統銀行消耗的能源來得低,而其成本也會比實體建築、摩天大樓與垃圾信用卡優惠所支付的數十億美元銀行費用低一個數量級。
近年環保意識興起,而需要用電力挖礦的比特幣經常成為被批評的中心。而許多挖礦公司則表示採取了環保行動,例如 Marathon 指出他們與能源公司合作,建設清潔、綠色與可再生能源,而 Riot 則強調他們在紐約州北部使用水電能源。
加密貨幣成「吃電巨獸」?美議員:挖礦耗能令人不安,業者:改用再生能源
不過,根據 Galaxy Digital 在 2021 年公開的報告,比特幣消耗的能源是銀行業或金礦開採業的一半,符合當時中本聰的洞見。
3.比特幣非金融用途:中本聰探索「時間戳」
中本聰表示,有人提及比特幣是否擁有「時間戳」功能,意即證明某個文件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存在:
「比特幣是用於交易的分散式安全時間戳伺服器,只需幾行代碼,就可以創建一個帶有額外哈希的交易,其中包含需要時間戳的任何內容。我應該添加一個命令,對文件進行時間戳。」
時至今日,把區塊鏈視為「開源公証人」的應用陸續可見,例如日本在 2023 年推出的「區塊鏈數位成績單」,就是透過區塊鏈數位證書標準 Blockcerts,把考生的成績記錄在區塊鏈上,讓考生在面試學校、公司時,可提供對方查詢網址以核實。
多益考幾分通通上鏈!日本 4 月將引入「區塊鏈數位成績單」
4.比特幣法律問題:中本聰擔心被視為投資
中本聰曾經擔心,比特幣推出時是否會有法律風險,尤其是若它被視為投資產品,可能會引起當局的審查。而 Email 還提及,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一詞是由別人提出,不是中本聰創造的。
中本聰的擔憂,在後來的幾年發生了。比特幣剛推出的幾年間有很多負面印象,例如會被利用於在暗網交易、洗錢犯罪等。
而中國早在 2013 年就發表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017 年更是明令禁止任何 ICO(首次代幣發行)、境內加密貨幣交易(包含比特幣),2021 年則進一步打擊當地挖礦產業,全面清理和關停挖礦業務,其中四川的比特幣礦場還遭到斷電。
中國解禁無望?潘功勝恐成新央行長,曾稱:「比特幣屍體」會從眼前漂過!
比特幣發展違背中本聰初衷?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中本聰還在 2 封 Email 中強調比特幣很容易取得,因為使用電腦就能挖,因此能獲得採用。這跟目前大眾對比特幣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比特幣挖礦需要的成本越來越高。
他還提到,隨著挖礦難度提高,比特幣應該會保持稀缺性,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擁有比特幣,這將確保比特幣擁有最低價值。
另一封 Email 則指出,中本聰將隱藏交易費用設置,並認為其完全不必要,只會讓人困惑。這也跟目前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比特幣交易時仍需要向礦工支付鏈上手續費。
中本聰的神秘離去
2010 年,中本聰曾短暫請了假,並向 Malmi 表示:
「我在過去一個半月內忙於其他事務,剛剛才下載了 4 月初以來的 Email。大部分的事務都已整理妥當,應該很快就能回到比特幣的工作中。」
此外,中本聰在把他的名字從比特幣網站中移除前,曾發給其他開發者一封 Email,但並未提及他打算退出比特幣項目。不過,後來我們都知道,中本聰在 2010 年 12 月發表最後一篇文章後就不再露面,從此深藏功與名。
《Bitcoin Magazine》記者最後補充,其實這些 Email 並沒有透露任何實質性的新內容,但對於好奇中本聰在離開之前,怎麼跟其他人比特幣開發者互動的人來說,Email 確實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