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你是否看好香港将重回加密货币中心?”的话题,在币安华语社区中引起热议,有25位小伙伴积极地参与话题讨论,表达了自己对此热点事件的看法,其中28%的人表示积极的支持看好,24%表示中立,48%表示不看好。大家各抒己见,从历史(天时)、地域(地利)、政治(人和)等因素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以下是一些精选发言,整理出来供大家参阅(笔者修改部分做别字)。

#Hierarch(看好)

香港发表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阐明政府为在香港发展具有活力的虚拟资产行业和生态系统而订定的政策立场和方针。同时推出试验计划,包括 2022 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非同质化 Token(NFT)、绿色债券 Token 化及数字港元,表明了香港政府对待虚拟资产的政策变化,现在就连清退国人的HT交易所也准备在香港大力投资。国内禁止,香港政策开放,有可能是在香港做试点,有朝一日国内也会开放虚拟资产政策。以后都是持牌经营,虚拟货币离完全合法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Chongtingon(中立)

香港能否再重新奪取加密貨幣中心的地位,我認為需要新聞和學術自由,透明資訊令各方面研究長足發展。人才重要,但用人不在香港,現在很多數碼牧民已不留在同一地點工作了。對於未來香港監管的態度,我覺得仍使用傳統金融舊思維,而且法治倒退,監管詳細尚未出爐,寛鬆的監管有利,鉅細無遺的監管有害。 最後,香港能否重新奪取加密貨幣中心實在沒什麼特別,web3就是無大台,Facebook 的失敗可見xx中心只是口號。最重要是你自己能否在web 3成長。

#Bruce(中立)

对于香港将虚拟货币资产采取欢迎的态度,我是表示中立的,不反对也不赞成。 因为对我而言,这只是香港得以恢复其作为全球加密货币中心地位的首要一步。而香港要重新夺回全球加密货币中心的地位,我个人认为最起码必须要符合这 3 种条件:

(1)放宽对散户的虚拟资产监管 在此之前,香港只允许专业投资人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中进行交易,也就是说对投资者的门槛较高,散户暂时不能入场。如果未来香港对虚拟资产的监管能更加的成熟,那么散户投资者入场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2)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采用开放式的牌照监管 只要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没有任何违规行为或停止营运的话,那么牌照必须常年有效且不能被证监会撤销,甚至可以不用定期检查其牌照。这样一来,香港就能广泛的建立多道分销渠道,这样散户也可以享用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所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地促进香港的金融市场。

(3)支持非同质化代币(NFT)和证券型代币 香港必须对全球从事虚拟资产业务的创新者社区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只要技术方面能够提升透明度和效率并得到妥善监管的话,Web 3.0将有潜力成为香港金融和商贸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应用非同质化代币(NFT)和证券型代币所带来的效益,促进香港虚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定能够迎来更大的机遇。 对于未来香港监管的态度,我还是保持中立。

毕竟说是一套,可能做又是另一套,反正就是还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如果香港真的致力推动整个虚拟资产行业的话,我相信香港有能力落实对于虚拟资产行业政策的宣言并发挥作为(夺回)全球加密货币中心地位该有的水准与潜力。

#null(不看好)

短期內我是不看好的。幾個月前香港政府才說要禁止散戶投資者投資加密貨幣,只開放給專業投資者(有超過800萬港元流動資產),現在才突然轉向,很大程度是因為看到新加坡在疫情期間搶佔了很多機遇,害怕會被超越和動搖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一兩前,很多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總部還在香港(例如crypto.com、bitfinex),但因為香港政府的政策將會收緊,都搬遷到其他國家,我估短期內都不會再搬回香港。至於之後能否吸引這些交易所回來,就要看香港政府的政策是否能持續配合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和是否有稅務上的誘因。

#jastra(不看好)

在香港Web3 公司工作,見證著政策政府種種對於 Web3、虛擬資產的懷疑及疑惑。政策不清晰,讓人無所適從。上年還在說會監管散戶投資虛擬貨幣,最少要有 800萬港元才能投資,剛剛則說會考慮放寬。別家都已經制定清晰政策,你還在考慮甚麼。。公司因不知道何時會違法,而不踏入灰色地帶,創科被限制。看見很多在本港成立的 Web3 公司因法律不清晰又多限制而搬走了,感覺特別唏噓。白白拱手讓給新加坡、杜拜、英美一班創科人才和資金。不是政府說要吸引人才,投入大量資金就能讓自己重返虛擬資產中心的地位。起碼他們要瞭解一下Web3 是甚麼才能制定適當的政策。暫時來說政策者認知不足,藥石亂投也沒意思。

#W.I.BTC (不看好)

在香港土生土長,不得不承认,現在的香港已經不再是以前"有拼就能贏",先不說加密貨幣市場,連一直以來最吃香的"亞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都漸漸被新加坡,上海,深圳取代.。不說最敏感的政治話題,我眼看就基本的政策,香港大部份時間都是觀望觀望再觀望......從基本的電子支付,電子錢包,個人電動代步設備,加密貨幣...其實這些都已經在香港出現了很久,但可悲的是:

(1)電子支付--一直就一家獨大,請問你有看過一家獨大的市場會有進步嗎?

(2)個人電動代步--全世界都在談論節能減碳,其實5-6年前我在香港已經隨處可見個人電動車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國家將其納入了合法代步工具,甚至是鼓勵的,但香港居然要全部取締,一律視作違法;

(3)加密貨幣市場--這個市場我是新手,但以我所知,最早期時,香港已經有本土的加密貨幣表現也是不錯的,而且資金限制不大,所以於各大交易所的法幣/幣幣買賣兌換也很方便,前途一片光明。但卻在如日中天的時候,中國大陸禁止交易,我們當然也就不能幸免。其實這市場,越早進場理應會越有優勢,而且香港一直以來在金融、股票、貨幣範疇上都是人才濟濟,但政府又推出禁令...可惜啊.!當大舉限制交易,嚴控資金,迫使交易所為防違法而要清退用戶,請問要重新進場容易嗎?先不說大企業大集團,連我這小散戶都會害怕哪天不知不覺墮入法網,何來談得上加密貨幣中心?當其他國家都已經修例去迎合這新趨勢,香港自廢武功,打掉重練談合容易?

以上观点均不构成风险投资,也不代表官方,请大家理性分析DYOR。更多优质活动与观点,欢迎加入币安华语官方discord社区了解!

分享文章供参考:《全面解读香港虚拟资产政策宣言:3年政策变化,政策资金人才全面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