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刚刚参加完2023香港Web3嘉年华大会。现在我在离开香港的高铁飞机上,时间比较充裕,我想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香港Web3大会的最新感受。我将主要讨论以下七个主题以及一个花絮:
1.干柴碰烈火--香港web3火热发展
2.三个火枪shou:肖风、蔡文胜和孔剑平
3.香港监管是否暗示大陆的未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4.Web3和AIGC哪个才是未来?
5.Web3生命力源泉在破圈
6.从Somebody变nobody,悲喜交加的身份转变
7.香港Web3协会从何而来?
8.几个有趣的花絮:孙宇晨、小耳朵和香港计程车司机
我将从华尔街金融科技老兵、财经KOL、以及Web3从业者的三重角度,谈谈我的感受。
在介绍之前,我认为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在上海投行工作超过13年。2017年,我与一群充满激qing的人共同创办C3community万人社区。虽然这一行业充满了热情,但却惨淡收场在传统金融里面赚的2000万都亏光了。2021年我开始研究加密货币,潜心学习并与社区保持紧密沟通。期间,我在各大财经媒体频繁发表文章,相信大部分Web3圈外的人都是通过这些文章认识我的。2023年我加入币安广场,
从去年7月疫情开放后,我放飞自我半年,先是去了深圳、广州,香港、硅谷、迪拜
纽约和新加坡,最后回到香港参加了1月10日Mars主办的Web3大会。在这半年的放飞中,我找到了未来五年的人生奋斗目标。
一、香港Web3发展:干柴碰到烈火
香港Web3发展有多热?我举几个亲身经历:11号飞往香港的飞机提前1周只剩商务舱和头等舱;11-14号期间酒店价格是平时的2-3倍。13号晚上,有6场side event,我先去参加了VC meetup,但入口处排队的人挤到大路上挡住行人,酒店和主办方不得不出动人员来维持秩序。本来我还想在8点赶去新火晚会,和火币老朋友聚聚,但群里传开说,由于新火在香港海事博物馆的场地人太多,保安都开始限制入场了。
周边的活动都挤成这样,香港Web3主场就更加热火朝天:在香港会展中心的Web3会场,人头攒动,来自全世界的Web3的投资者、创业者、开发者以及各界精英纷纷汇聚于主场和4个分会场。根据主办方Hashkey公布,超过万人报名参加。在我印象中,媲美这么大型且火爆的活动,只有10年前互联网金融刚兴起时,我们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主办的大型年会。
Web3圈内的朋友大半都来香港,我们都开玩笑说,如果你这几天朋友圈没有被香港Web3刷屏,那说明你不在这个圈。
香港与Web3,犹如干柴碰到烈火,是有其深层原因:
1)香港被疫情和众所周知因素困扰数年,已成为“干柴”。这些年来,世界东西方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香港曾经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如今成为两方摩擦冲突的前沿。因为种种原因,香港的主要产业在过去几年里已经黯然失色。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香港面临着人才和财富的严重流失,急需抓住新机遇,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回流。因此,香港政府从上到下,从特首到财政司长,从立fa会议员到证监会,都表现出非常积极和开放的姿态。我稍后会专门讨论这一点。
2)Web3是目前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落幕,数字经济、区块链、元宇宙、加密资产等Web3领域有望接过Web2.0的接力棒,继续构建未来经济的新篇章。我所知道的金融、金融科技和投资圈,大家都在寻找Web3的发展方向。从另一个角度看,Web3这团烈火,也需要一个稳定且友善,而且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来扎根发展。香港恰好拥有独立的货币和金融体系,监管和司法相对完善,背靠中国大陆辐射东南亚的庞大市场,具备大湾区的人才优势和世界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与Web3行业的结合潜力巨大。因此,香港有望成为Web3行业的一个重要据点,为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注入新的生命力。
3)大中小号鼓风机:中国大陆、美国和新加坡监管。香港的 Web3 的火热,少不了这三个鼓风机。中国大陆三年疫情加上对加密货币的严厉监管打压,圈内合规的需求受到极大的压制,终于等到疫情解封和香港拥抱 Web3 的宣泄口,涌现出的力量令人叹为观止。美国监管近期对 Web3 越来越严,特别是 CFTC 和 SEC 开始清算加密货币的交易所、稳定币和加密资产。美国 Web3 从业者大声疾呼,如果这样下去,他们就要开始搬离美国。而新加坡原本对 Web3 非常积极拥抱,但由于 FTX 的爆雷正面暴击,现在开始变得谨慎和小心。放眼望去,全球能承接上中、美、新的 Web3 人才,也只有香港了。
二、香港web3的三个火枪shou:肖风,蔡文胜和孔剑平
香港Web3 干柴烈火,鼓风机都有了,就差点火的人了。香港Web3 的推动者,Hashkey的肖风,美图的蔡文胜还有Nano Labs 创始人孔剑平,当之无愧为点燃香港Web3 熊熊烈火的火枪shou。
我认为一个地区Web3 的重要推动者,首先要本身是行业的引领者,其次要扎根当地,得到当地监管和主流所认可,最后还需要人品口碑经得住考验。
肖风博士我们在上海经常碰面。从10年前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到后来的区块链和现在的Web3,肖风博士一如既往地大力参与推动行业发展。他曾担任人民银行监管职位,后来成为博时基金的重要人物,又建立了万向区块链扶持以太坊,并创办了Hashkey。他对行业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而在中港两地的监管和金融圈中,他备受尊重。每逢重大议题,监管都会参考他的建议。这一点连如日中天的行业领袖cz也不能望其项背。更令我敬佩的是他的为人处世,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评价。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我有几个老友(邓超、邹传伟、杨锦炎和Ben等)都在Hashkey/万向区块链工作,最近火币前CEO翁晓奇也加入了该公司。能够聚集行业内顶尖、优秀的人才,这本身就已经表明了肖风博士的个人领袖魅力。
蔡文胜是我的福建老乡,也是互联网老兵和投资大佬,我叫他老蔡。美图在香港上市后,老蔡就扎根香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图以上市公司身份公开购买并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这为行业注入了巨大的信心。在1月份我去老蔡在香港的办公室泡茶时,碰到了一位立法委员来咨询老蔡对香港web3发展的建议。当时我就感受到老蔡对香港web3发展的远见。老蔡为人仗义且热心,身边很多朋友都会来找他帮忙。
我在会场偶遇孔剑平多次,每次都面带红光。可能是因为多重喜事临门:成为香港数码港董事,代表Web3圈向香港政府和监管汇报发展,助力促成Web3hub基金启动和杭州-香港WEB3产业联动。旗下ipollo女神小耳朵也火了。我认识孔总几年,之前他属于矿圈。嘉楠耘智上市后,看他朋友圈成天就是云游四海。后来Nano Labs美股上市,才知道他转行从挖矿到元宇宙底层硬件了。去年和他在纽约见面喝咖啡,聊到香港web3的发展,他非常看好,也建议我考虑把web3创业放在香港。没想到孔总动作这么快,不仅扎根还开花结果了。前火星创始人现在element的王峰总,去年11月还在硅谷请大家吃火锅,说自己计划在湾区长待。前几天大会上碰到一聊,他居然从1月份到现在大多在香港,原来是被孔总召唤过来扎根香港的。
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来推动。正是因为有肖风博士、蔡文胜总、孔剑平总和其他我认识圈之外的行业领袖,点燃了香港Web3的热潮,让众人共同努力,才能让香港Web3既炽热又充满无限可能性!
三、香港监管是否暗示大陆的未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香港监管对web3的支持大家有目共睹,我列举几项:
·本次Web3大会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出席开幕并发表主旨演讲、香港金管局和香港证监会派负责官员来参加。
·香港Web3协会成立,特首李家超出席成立典礼,会长由香港金管局前总裁陈德霖担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陈家强出任首席金融顾问。
·1月初Mars组织的在数码港的Web3大会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也亲自出来支持
·多名立fa会议员到场参加大会,我碰见的有邱達根、吴庄杰和简慧敏议员。我在别的场合偶遇过尚海龙议员,知道他也非常积极主动推动web3在香港的发展。
·去年10月香港发布了《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大力支持虚拟资产。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前不久也明确表示虚拟资产平台是Web3.0生态的一部分,支持相关生态发展。
·香港已经推出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制度,正在细化允许公开交易的币种。
说下香港监管的不那么正面的几点:
1)会议期间,香港证监会代表发言指出“DeFi项目需要受到香港证监会(SFC)的监管”,令业者倒吸一口冷气。
严格说来,真正意义上的Defi的规则和运行都依靠代码和投票,只需要代码审核安全公平,是没太多必要浪费宝贵的监管资源。监管资源应该更多放在中心化交易所,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稳定币上,因为这些集中化程度高,规模大,影响用户更加广泛。
证监会代表解释:“因为证监会发现部分DeFi平台打着去中心化的名号,实际上却由核心开发者控制,令平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投票结果,很可能受到少数人掌控,导致投资人的虚拟资产面临忧虑。” 不知道香港证监会如何界定真defi和假defi的区别,会不会伤及无辜?我心存疑虑。
2)香港监管对允许公开交易的币种限制非常严格,据传只有少于10个的主流币种。币种过少会让交易所很难扩展业务,吸引交易用户和增加交易量,很难和非合规交易所竞争。
3)香港监管对稳定币还处于探讨阶段,毕竟稳定币非常敏感,据悉很难在短期(今年年内)推出任何规划。
聊聊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香港对web3的拥抱,背后是不是代表大陆监管对web3态度的转变?
这个问题问的水平有点不咋地,一看就是对中港监管体系不了解。香港有独立的货币和金融监管体系,香港对web3的拥抱,是不会代表大陆监管的态度。当然,两地之间的监管是有沟通和联系,大陆监管乐见香港监管拥抱Web3,并把web3在香港扶持成为一个重要产业,为未来大陆可能的web3监管探索出可行道路。但是目前大陆监管是不可能表态,因为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而且是一种可进可退的态度。不表态也是目前最适合大陆监管对香港web3监管的回答。
当然,不管香港和大陆对web3何种态度,任何割韭菜违法乱纪的行为,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受到监管的严厉打击,想钻空子的可以尽早断了这个念想。
四、Web3和AIGC哪个才是未来?
我飞去香港前一个月大部分时间在硅谷,感受到了硅谷各行各业对AIGC的热情。硅谷活动论坛一直很活跃,话题一直也是五花八门,但是3月份3个会议论坛中就有2个都跟AIGC尤其是ChatGPT有关,Web3反而被冷落,有成为昔日黄花的感觉。
IT行业对AIGC的特别狂热,还有人从Web3“叛变”到AIGC。其中之一就是我的老友Ramble,区块链圈老兵,16年我到硅谷找他一起传道区块链和比特币,我们共同成立“北美区块链协会”,后来他就一直活跃在区块链和Web3,成为华人Web3在硅谷的一个据点,我经常戏称他为“硅谷最有颜值的Web3交际草"。没料到他如今对AIGC跟着了魔一样,我到硅谷第一天时差还没倒完,就在Ramble办公室参加一个AIGC论坛,大家讨论热烈,随后Ramble倡议成立一个“Web3GPT DAO”,我也有幸成为第一批成员。Web3GPT DAO后续组织不少好活动,还是非常有意识。对于web3叛变者,我只能祝福他了。
大会期间我没参加主办方的AIGC分会场,而是跑去元宇宙三十人论坛徐远重组织的“AIGC与Web3融合发展与机遇”研讨会,碰到好多圈内外的老朋友,看来,AIGC不仅是硅谷热,全球也一样热。
我谈谈我对Web3和AIGC看法。
首先,单纯从热度和参与度上,AIGC完爆Web3,但是Web3和AIGC不是同一纬度,不好拿来对比。
Web3的核心在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它更多注重于生产关系的改变。比如中本聪的开山之作比特币:点对点的支付体系,其实更多改变支付的关系,让支付没有中介,但是效率上,反而比中心化支付更加低了。而AIGC,是AI在突破性运用,是对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你可以让AIGC替代很多人类的工作,但是AIGC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没法当你的伴侣,除非以后AI有自主意识和情感。Web3改变的是生产关系,AIGC提高的是生产力,两者不同维度,不好放在同一纬度相比
其次,Web3改变生产关系和AIGC提高生产力,是相辅相成。如果大家没忘记政治经济学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规律,应该很清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影响制约生产力。AIGC提高全人类生产力,决定了我们要有更新的生产关系来配合,而目前Web3能有这样的潜力。Web3在改变生产关系后,能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我们如何使用AIGC。所以两者都是未来,不同维度的未来。时间关系,关于Web3和AIGC内容宏大我不展开,大家细细体会,有机会开专题讨论。
其实我们Web3从业者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AIGC受到各行各业的热捧,受到监管的欢迎(至少没有严厉打压),而Web3却只是少部分人参与,现在还为香港对web3监管的支持而欢欣鼓舞,为美国对web3监管的严格而忧心忡忡呢?原因在于,Web3的圈子太封闭,太不重视“破圈”和“出圈”。
五、Web3的未来之路在于破圈。
这次大会我全程参加,最经常听到的一个关键词:基础设施。主办方拿出第二天13号一整天,全上下午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全部聚焦在基础设施,话题涵盖:Web3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layer2), 金融基础设施Defi DID,元宇宙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上设施DePIN。技术论坛讨论如何创建更多的底层技术夯实基数设施,投资人论坛开口必称要投资Infrastructure。
我挑着参加了金融Defi,DID和DePin几场,感觉大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极高的热情,值得肯定,但是不要忘记建立基础设施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建个底层,而是应用,是出圈!不要过于聚焦基础设施本身,而应该把应用作为搭建基础设施的唯一目标。只有让更多人,特别是web3圈外的人,能够轻易使用,能帮助到他们,也就是所谓的“破圈”和“出圈”,才能真正对web3行业发展有真实的意义。
Web3圈太小了,杜均在金融基础设施DeFi专场上说现有Web3用户有2亿。可能是统计口径区别,我个人体会和真实感受认为这个数目高估了,如果说是有加密货币资产的人可能2千万都不到,而活跃用户可能都要低于1千万。我估计,这次参会达到万人以上,至少1/3的人没有加密钱包,2/3人没用过DeFi,3/4没碰过Layer2,一半以上没碰过NFT。大部分人,如果你问他“Web3除了炒币外,究竟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可别忘了,这可是在聚焦Web3行业的大会上,出了这个会场,社会大众有多少人接触Web3,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者,Web3终究会沦为一小圈子人玩的游戏,成为外界嘲笑的“Web3就是加密货币在钱包地址之间的零和转移”,也就是俗称的“韭菜互割”游戏。
Web3上次破圈是在2021年初,Elon Mask宣布特斯拉接受比特币支付买车,并公司投资购入比特币,掀起机构和散户蜂拥入场,开启了2021-2022年初的大牛市。Web3比较破圈的应用,比如风靡一时的跑鞋Stepn,比如NFT等。
Web3不出圈的原因很多,比如改变生产关系会动了很多既有利益者的蛋糕,推进阻力大;比如Web3去中心化往往比中心化效率更低,成本更高;这些业内有志之士都要去克服,比如肖风博士带领的Hashkey申请交易所牌照,这就给传统金融机构资金合法交易加密资产提供安全合规渠道,这就是货真价实真金白银的在破圈。又比如好友许炜领导下的香港众安集团下众安银行,这几天公布将向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港币、人民币及美元)的兑换服务」,有望成为亚洲加密友善银行,填补Sivergate, Signiture Bank退场留下的需求缺口。这也是货真价实在破圈。
关于Web3未来如何破圈,如何发展才能对社会贡献,是我金融博士研究的一个课题。毕业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摸索,和大家分享下心得体会:
我同意王峰在foresight会场上发言的一个观点,目前区块链行业已经从流量思维(互联网和科技),转向流动性思维(金融)。其实从Fintech近10年在全球的崛起到没落也印证了这个观点,最终Fintech还是回归到金融,科技在Fintech里成为辅助。
大家仔细想想金融是什么?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和利润在时空上的配置,它的底层基础是信用和法制。现任SEC主席Gary Gensler3月10日撰文提到加密公司监管的时候说:“自古以来,金融世界就建立在信任和法治之上”。然而,Web3目前的金融发展,是完全没有信任(去信任,无信用),也没有法制,而是依靠代码Code,典型的就是DeFi的发展。
DeFi这个方向并没有错,也不能说不成功,但是应用场景有限,出圈非常难,DeFi已经快接近其天花板。其实不难理解,DeFi的核心在加密资产+智能合约,前提是必须交易双方的资产能上链,也就是代币化,且能执行智能合约。现实生活很复杂,绝非01代码能全部体现,本质上大部分解决实际问题的金融业务,是无法要求双方都要有能上链的加密资产,DeFi自身形成很高的门槛,限制其应用场景,注定很难破圈。
如何扩大Web3的金融应用场景,又不会回到到传统Web2中心化的庞大臃肿的金融机构体系老路?解决一个方向在于:用去中心化方式,打造信用和法制基础设施。
这就是我现在做的,打造一个去中心化信用和仲裁协议Credarb(Credit信用+Arbitration仲裁),补足web3里缺失的信用和法制基础,突破DeFi对加密资产的限制,实现Web2和Web3跨圈的点对点交易,开创一个全新的我叫做"DeTrade去中心化交换“的全新赛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的点对点交易场景,达到web3破圈的效果,才有机会达到10亿用户级别的Web3应用场景,实现”Inspire Trust, for a Good Web3 Society,激发诚信共建Web3美好社会“。
这个愿景够宏大,所以才值得我全力付出。但是我深感实现这样宏伟目标之不易,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人一起才推动。详细我不展开,有机会私聊。
六、从Somebody变Nobody,悲喜交加的角色转变。
从互联网金融/Fintech引领者,到财经KOL,到交易所高管,我参加大型会议论坛几百场,以前都是主办方主动邀请,甚至我还得精挑细选,不时还得婉拒,而这次Web3Festival,是第一次我不仅没被邀请,还得去找Hashkey老朋友要入门票。看来这4年来我“不务正业”脱圈到学术界读博士,得到很多,失去也不少。更加严重的是,我现在身份,从甲方(引领者/KOL/交易所)变成乙方(创业项目方),而且是刚刚新项目从零开始,白皮书刚写完MVP刚出来,产品都没有,更加是成为鄙视链的底端。
记忆尤新是我在主会场前台碰到一个业内大佬,我听闻他名声很久,但从来没机会见面,所以我主动打招呼,一时忘记我现在是个nobody,我习惯伸出手要握手,这位大佬眉头一皱,感觉像吃了一只苍蝇,仿佛我会弄脏他尊贵的手,我哈哈一笑,连跟他介绍我自己和项目的兴致都没了。心想这位大佬如何混到现在地位的,难道是靠运气?旁边肖风博士,即便对行业素人也是一如既往的亲和与平易近人,行业领袖的素质和涵养足以让这位大佬汗颜。
今非昔比,反差之巨大,可想而知,冷暖自知,所以告诉自己要保持心态平和,放低姿态,创业毕竟是一条艰辛的路。我对真诚待我帮我的朋友心存感激,特别是对我项目提出意见批评的人,对那些对我不屑一顾的也坦然接受,这些不屑和鄙视,都能成为我前进路上的最佳的阻燃剂。
恰好台上蔡文胜正在感慨,说到他其实很羡慕过去还没出名的时候,去北京没人认识,自己可以专注做自己的事,不受打扰。哈哈,老蔡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下次见了老蔡一定要帮助他实现他的愿望,就是当面请他把所有资产转给我,然后他去重新创业。玩笑归玩笑,老蔡其实说的也有道理,海纳百川,姿态低才能进步,永远是后浪,永远保持低姿态,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自媒体叫“后浪财经”。
我这次以新项目方的身份,确实在4天会议中收获满满,可以专心听取自己感兴趣,碰到好多圈内老朋友,见了投资方,合作方,潜在应聘者,碰到新人我都自我介绍是个还刚刚写完白皮书的早期项目方,可以跟他们打成一片一起深入聊行业项目等等,这是以前参会所收获不到的。我在会场跟肖风博士私聊,我特别感谢他,因为我是活动最大受益者,并举了N个例子向他证明我不是随便说说客套话而已。
七、香港Web3协会是哪里来的?
Web3圈内这几天最惊讶的,无疑是突然冒出一个香港Web3协会,而且阵容超级强大,特首李家超还出席开幕式,但是里面的成员几十人,除了肖风博士以外,Web3圈一个都不认识。大家都在问,香港Web3协会是从哪里来的?
大家纳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聚焦在Web3圈,对圈外关注太少。而我从金融到金融科技,到财经,到Web3,关注比较广泛,协会名单中,荣誉会长之一陈少杰先生是我们校友会香港分会会长,理事会中有两位好友是副会长,名誉顾问中居然有我的院士博士导师,还有6个好友在其中。为什么这么多熟悉的人在其中,原因我个人推测,是因为去年年末今年年初,陈少杰学长组织准备在香港成立“第三代互联网协会”,我也有幸被拉入其中,但是后来忙于自己创业就没积极参与。我估计是最后“第三代互联网协会"框架转为Web3,同时扩充了香港众多前监管人士和金融界,金融科技界、学术界,政界,互联网界人士加入,所以才阵容这么强大,而且对我来说又这么熟悉。
对于香港Web3协会,圈内其实不用太惊讶,毕竟就像我前面说的Web3的未来要“出圈”而不能困在自己小圈自己玩,香港Web3协会搭建一个大平台,聚集很多在web3人看来属于圈外的人士,其实是很有帮助的。Web3圈需要多听听他人意见,多参与其他圈内外的活动,这反而有助于web3的跨圈发展。而香港Web3协会要是能多发展一些Web3圈人士加入,更加有助于共同推动香港Web3的蓬勃发展。
八、几个有趣花絮
1.孙宇晨在港高调亮相,有人悬赏8万美元打他一巴掌。
圈内人士包括我都预料Justin在目前中美监管都对他不利的环境下,不敢来港,没想到Justin还是安全落地,这可给行业内很多人注入一道强大的信心,你懂得。
硅谷圈内群一个好友Wesley公开悬赏任何人给Justin当众一巴掌就支付8万U。宝二爷刚好在香港,听闻这悬赏兴冲冲跑去孙宇晨场子,没想到见面变成和孙喜笑颜开牌照合影,让很多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失望之极。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挽回大家的信任,宝二爷第二晚要进入新火的场子蹲孙宇晨,没想到去的人太多场地限制,他被拦在门外进不去。刚好我在现场,看到孙宇晨在好几个保镖簇拥下,众星拱月般进入会场,会场立刻骚动起来,人群蜂拥朝孙涌去,粉丝们热情想和孙哥握手都被保镖挡开。孙哥倒是和张丽(以前火币CFO)握了握手,可是张丽终究没打他一巴掌。
我当时离孙很近大概6米左右,想说毕竟孙哥还没火起来我们还算老相识,凭借我的老脸还是有机会穿过保镖接近他,要不要趁机给他两巴掌,好给wesley一个交代的同时还能上个头条。但是一想到我做的是如此有愿景和正能量的credarb,不能靠这种歪门邪道出风头,还是要实打实脚踏实地,就打消这个念头。
2.Ipollo的形象大使小耳朵刷屏
我第一眼看以为小耳朵是AIGC合成美女,没想到是真人,还真的是很精致,难怪出圈刷屏。我和孔剑平在休息室私聊的时候,听他得意地说小耳朵已经被好多机构邀请去主持会议活动来吸引人气,果然火必14号晚上就请小耳朵去助攻,看来美女营销永远不会过时,Web3活动也需要雅俗共赏。我是没亲眼看到小耳朵的主持功力,但听说她既有颜值也有才华,难怪火到出圈。
3,香港的出租车和Web3
最后一天我叫出租车去西九龙站坐高铁离开香港。早就知道香港出租车少有收信用卡,更加别提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我预先换了港币,这几天打车用的差不多,剩下港币刚好足够打车到目的地,我就叫了辆计程车。没想到到西九龙后,计程车司机虽然没帮我装卸行李,到目的地照样加价10港币(我从美国回来有一大行李箱),这下我的港币就缺10元。出租车司机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英文,我尝试给他信用卡,微信支付宝,沟通多次他都不收。眼看我就要来不及高铁发车了,我急得团团转,司机在一旁用广东话骂骂咧咧就是不放我走。我翻箱倒柜,感谢上帝终于在行李箱角落找到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一张100元人民币,他才一脸不情愿勉强收下放我走。
世界上任何多么宏伟的构想,最后都要落到老百姓日常生活比如打出租车的这种鸡毛蒜皮小事上。希望有一天香港成为Web3中心的时候,我能用加密货币钱包里的香港稳定币支付打车费用,或者退而求其次,哪怕用手机支付或者刷信用卡也可以。因为我再也不想碰那沉甸甸港币5元硬币了,那是我见过全世界最重最厚的硬币,没有之一。这些厚重的硬币压垮的不仅仅是我的口袋和钱包,还有香港通往未来Web3之路。
好了,希望这些我关于香港Web3的干货感想能带来大家有意义的探讨和启发。一起为Web3发展贡献一丝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