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该思维:过度反刍(rumination)
许多心理学家将反刍定义为一种病理性的思维漩涡。
研究发现,反刍思维与抑郁症状高度相关,且反刍次数越多,抑郁情绪持续越长。
2. 功利心态:精确计算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在工作或职场中,这种观念无可厚非。但以ROI(投入产出比)作为唯一的价值判断,本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物化(self-objectification)。
3. 相信“别人可以,我也可以”
这是一种被胜负欲所推动的人生观,一味地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板比较,是没有必要且徒增内耗的。
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也容易让人盲目不满足,追求脱离现实的目标,错失真正和自己匹配的目标。
4. “万一式思维”:陷入“无限放大小概率事件”的死循环
这种无限放大会增加焦虑,而焦虑会促使我们对小概率事件过度准备(over-prepared),而这种过度准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焦虑,从而形成一个焦虑循环。
5. 自我中心主义的“主角思维”
持有“主角思维”的人内心中有一套僵化的模版和规则,而所有的人、事、物都必须套进这套既定规则中。
这会降低我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一旦事情进展不如预期,会因为意料之外的变动失去对周遭环境的控制感,甚至出现情绪崩溃。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主角思维”也会增加冲突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