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LIVE
话李话外
@LeeBlockchain
专注区块链知识分享(微信公众号:话李话外)
Siguiendo
Seguidores
Me gusta
compartieron
Todo el contenido
LIVE
--
如何使用正确的姿势刷币圈信息?列举一些获取空投信息的有效工具清单有小伙伴留言说:自己每天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刷各种币圈信息,但总感觉自己刷了一个寂寞,毫无收获。 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之前也收到过一些反馈,这可能也是不少人的一种状态吧。那么,怎么能够更好地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如何使用正确的“姿势”刷币圈的信息呢? 首先,我们先明确定义一下信息的含义: 简单而言,信息应该是涵盖综合的方面,而不仅仅是指各种新闻或报道,比如各种链上的交易、各种维度的链上数据等也都可以算作是一种信息。 其次,我们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来合理设计一些有效的学习流程和寻找到一些好用的辅助工具。接下来,我们对此展开来探讨和梳理一下。 1.信息的获取途径 目前有比较多的信息获取途径,我大致归类了一下,简单分成了以下七类: - 社交平台(比如Twitter等) - 资讯媒体平台(比如CoinDesk等) - 自媒体平台(比如Medium等) - 各种链上工具(比如CoinMarketCap等) - 各种私密社区(比如WX或TG群等) - 搜索引擎(比如Google等) - 专属平台(比如项目方对应的官网等) 不夸张地说,随便上面一个分类拿出来,就有非常多的网站或者海量的对应博主,你就算是每天 24 小时不吃不睡也是刷不完各种消息的。所以,我们需要先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设计一下你的关注点。 第一种设计是基于时间维度 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分成三种维度,即有哪些信息你是希望每小时去看的、哪些是每天去看的、哪些是可以每周去看的,然后再选定你最认为有价值的平台去分时间查看或学习即可。 一般情况下,按照我个人的操作习惯,WX或TG群等里面的信息是会按小时去看的,即每个小时我几乎都会打开看一下历史消息或最新消息。而经常关注的一些媒体/自媒体平台则是每天去看的,即每天只选固定的一个时间段集中去看一下他们昨天或当天新发表的文章。另外,每周我也会固定拿出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集中去利用一些链上工具看一下近期市场的宏观数据或重点指标等。 第二种设计是基于权重维度 不同的人侧重点可能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侧重点或个人兴趣点把信息进行权重的分类。 比如,你是以交易为主,可能你每时每刻都在盯盘,那么你也许就没有太多精力再去看太多自媒体的文章,而是需要把精力放在盘面的分析和链上数据的挖掘方面。 综合来讲,时间维度和权重维度其实也是可以整合起来考虑的,这两者只是不同的思考角度而已。而且,这两个方面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你只要按你自己的个人时间、个人习惯、个人兴趣去做计划就行。这里面的核心思路就是,你需要把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按时间或权重维度进行分级,想明白哪些渠道你是希望高频率去看的,哪些信息是可以低频率去看的,如此一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你获取信息或了解信息的效率。 2.处理信息的方法 不少人获取信息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看。 其实光有“看”远远是不够的,看只是一种最初级的获取信息策略。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做个思考的话,是可以把这件事情做个扩展的,也就是把“看”变成下面的处理流程: 看(获取信息) → 记录(分类信息) → 总结(过滤信息) → 判断(应用信息) 下面我们继续展开来简单聊聊: 第一是看(获取信息) 基于上面的时间维度和权重维度的设计,你的手机或者电脑收藏夹里面应该有了一些必备的 APP 或 网站,你可能不同的时间都会去使用(看)它们里面的各种信息,比如新闻、快讯、数据、聊天等等。 “看”这一点能够坚持做到的人占比约 80%。另外 20% 的人可能确实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虽然心系币圈,但没有太多时间来关注币圈的信息。 第二是记录(分类信息) 在看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对那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并做记录(或收藏)处理。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对看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和记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至于分类或记录用的工具,这个就看个人的习惯了,我自己平时最常用的工具其实就是 Notion 和 Excel 表格,偶尔一些比较零散(但我认为可能会有用)的信息也会直接转存到比如 WX 的文件助手或者云盘里面。 比如,我个人平时比较喜欢收录一些链上工具,所以针对 BTC 生态这一个方面,我就会选择用 Excel 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一些分类和记录。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来,如果我自己需要(写文章素材)、或者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就可以直接去里面快速定位或把它们分享给别人。记得话李话外之前写过几篇 BTC 生态方面的文章,这些工具就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让我可以快速去了解到、并在文章中引用一些需要的说明数据或图表。 “记录”这一点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可能不到 60%,虽然大多数人看到有价值的信息也会随时收藏一下,但可能无法同时做到明确的“分类”。 第三是总结(过滤信息) 虽然做到有效的分类和记录就已经在获取信息这个方面领先不少人,但很多人记录后其实并没有在做进一步的总结或挖掘。你不妨回想一下,你收藏夹里面的那一堆链接、或者你文件助手里面的那一堆信息、或者你云盘里面的那几十G内容,对你真的会有实时的帮助吗? 信息是需要进一步去进行过滤的,上面的看和记录只是在做“加法”,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继续做“减法”的过程,也就是把你之前有效获取的各种信息再进行必要的优化,比如定期删除/更新那些可能过时的信息,针对你当下的需求快速过滤出那些最有用的记录。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也可以将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输出,分享给更多的人了解或和别人针对该信息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探讨。 “总结”这一点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可能不到 30%,而基于此能够继续学会举一反三、或者直接形成一些方法论的人则会更少。 第四是判断(应用信息) 信息的最终任务肯定是要服务于自己的目的的。 比如你的目的是希望增加自己交易的成功率,那么你所看、记录、总结的信息就应该能够真的对你的交易起到促进作用。比如你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产出一篇加密领域的自媒体文章,那么这些信息就应该成为你的有效素材并能够直接应用到你的最新文章中。 当然,判断这件事情其实单拿出来又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因为不同的事情,我们也会有(或创造出)不同的判断依据和判断标准,而那些记录和总结的信息更多的则是对判断的一种有效辅助(或应用)。比如我们之前给大家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就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表格,通过团队、代币经济、竞争对手、基础数据等 7 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判断,每个维度里面就是你通过“看”、“记录”、“总结”而来的。如下图所示。 综上,如果你通过上面的这四个步骤来看待信息的获取,那么就能够让信息这件事情发挥到最大的价值。 但现实的情况更多的是,很多人也依然只会“看”和“判断”,而选择性忽略了中间最重要的“记录”和“总结”,比如有人看到一个小道消息说某某新土狗要起飞,然后就直接判断为自己买该土狗应该也会暴富,于是就二话不说直接梭哈了进去。 不过任何事情都可能存在特例,比如你的目的就是交易土狗暴富,而你通过一些特殊方式了解到了土狗项目方的一些内部情况,又或者你是交易所的内部人员,你知道交易所明天会突然上架什么新币,那么你利用这种“信息差”就可以实现收益,完全不需要去考虑什么信息方面的事情。但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更多的也只能是靠自己对信息的综合把握能力来判断市场的可能性。 3.获取信息的有效工具 我们上面提到了获取信息的七个分类,其中社交、资讯、社区、搜索引擎、专属平台这几类其实都非常容易定位和使用。但链上工具方面可能就比较多了,虽然目前一些平台也提供了链上工具导航栏目,但似乎目前为止也并没有一个特别完整的汇总。包括话李话外工具箱里面也只是收录了部分比较常用的链上工具,仅仅包括了交易所、加密钱包、媒体报告、数据追踪、安全检查、融资查询、新币盯盘等几个常规领域的工具而已,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目前收录的 80+ 个工具应该也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研究需要了。 正好今天上午有个伙伴留言问我要一些关于撸毛方面的工具,所以,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空投工具”这一个分类再来单独给大家列举一些吧: 1)基础工具 撸毛三件套:这些账号都可以自己注册,如果懒得注册也可以直接去某些专门的网站里面去购买。 加密钱包:不同的链可能需要安装不同的钱包插件,或者也可以直接使用那些支持链比较多的钱包,比如 OKX Web3 钱包。 特殊工具:比如指纹浏览器、代理IP、接码平台、批量操作工具等。如下图所示。 2)空投教程 目前除了各种加密博主会通过一些平台发表空投项目的教程外,其实还有一些专门的工具也可以利用,诸如 airdrops、airdropalert、dropsearn、alphadrops 等此类的空投信息聚合平台。如下图所示。 3)钱包资产 因为空投可能会涉及到各种链,而且我们参与空投可能也会用到几个、甚至多个钱包,所以还需要借助一些链上的工具来实时了解钱包的资产情况,此类的工具其实也比较多,比如常用到的 Debank、zerion 等。如下图所示。 4)空投检查 大部分的人参与空投肯定也会有个自己的记录表,比如参与了哪些项目、具体交互的情况等,这个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之上,你还可以再额外借助一些空投检查工具来看看自己某个钱包地址的历史交互情况、或者直接进行空投订阅(比如部分项目一旦发空投后你就可以收到提醒邮件)。此类的工具包括 cosmosairdrops(Cosmos生态检查)、olworks(Solana生态检查)、chaineye(zksync等生态检查)等等。如下图所示。 5)数据平台 参与一个项目的空投机会,本身也是一种对项目产品的体验,但光有体验还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多去跟踪和了解项目自身的一些发展情况(比如融资方面、用户数量等)、或者项目所属生态的一些数据情况。数据方面的工具也比较多,比较常用的有Dune(各种仪表板)、Artemis(协议基础数据)、Rootdata(项目信息及融资情况)等等。如下图所示。 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列举,对应详细的空投工具网站及网址清单(我自己收藏的 40 多个空投相关的工具)已经以附件的形式更新到了对应的话李话外 Notion 版里面。 当然,不同用途的工具也只是一种辅助。至于空投这件事本身,如果你想通过空投获得收益,那么可能心理上还需要有些准备,比如: - 不是说只要参与了交互就一定可以拿到空投,不同的项目方发空投的条件和标准是不一样的。 - 不是说随便照着某某教程交互了几下就可以拿到空投,无论你用多少个钱包去参与撸毛,至少要做好 1–3 个月可能没有任何收益(收获)的准备。 - 零撸也好(只做测试网交互、或者主网只花一点Gas进行必要的交互)、投入一定的资金(比如通过质押的方式)撸也罢,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即做一下必要的调研),不要盲目去跟风操作。 - 是集中精力挖几口井,还是到处打井但每个地方只挖几铲子,很明显前者理论上会更靠谱一些,但具体怎么选择还是需要看你自己。 - 各种指纹浏览器、代理IP、接码平台等特殊工具也仅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你的撸毛效率,同时也要去考虑一下女巫的问题。 - 抱着撸了不一定会有,但不撸肯定没有的心态看待空投这件事情。 - 因为涉及到各种项目或工具网站的交互和授权,撸毛用的钱包里面最好不要存放大额的资产。同时为了避免被钓鱼,自己平时多检查下网址的正确性,并同时安装诸如 scamsniffer 这样的安全检测插件,或者定期使用诸如 revoke cash 这样的工具撤销那些已签署的未知授权。 -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撸毛贵在坚持。 - 虽然偶尔撸毛也会被反撸,但相较于交易而言,撸毛依然是一个比较低成本获取可能性收益的机会,付出更多的可能还是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8 篇文章。上文内容中涉及到的数据引用、图片来源详见话李话外 Notion 版的对应日期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如何使用正确的姿势刷币圈信息?列举一些获取空投信息的有效工具清单

有小伙伴留言说:自己每天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刷各种币圈信息,但总感觉自己刷了一个寂寞,毫无收获。
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之前也收到过一些反馈,这可能也是不少人的一种状态吧。那么,怎么能够更好地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如何使用正确的“姿势”刷币圈的信息呢?
首先,我们先明确定义一下信息的含义:
简单而言,信息应该是涵盖综合的方面,而不仅仅是指各种新闻或报道,比如各种链上的交易、各种维度的链上数据等也都可以算作是一种信息。
其次,我们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来合理设计一些有效的学习流程和寻找到一些好用的辅助工具。接下来,我们对此展开来探讨和梳理一下。
1.信息的获取途径
目前有比较多的信息获取途径,我大致归类了一下,简单分成了以下七类:
- 社交平台(比如Twitter等)
- 资讯媒体平台(比如CoinDesk等)
- 自媒体平台(比如Medium等)
- 各种链上工具(比如CoinMarketCap等)
- 各种私密社区(比如WX或TG群等)
- 搜索引擎(比如Google等)
- 专属平台(比如项目方对应的官网等)
不夸张地说,随便上面一个分类拿出来,就有非常多的网站或者海量的对应博主,你就算是每天 24 小时不吃不睡也是刷不完各种消息的。所以,我们需要先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设计一下你的关注点。
第一种设计是基于时间维度
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分成三种维度,即有哪些信息你是希望每小时去看的、哪些是每天去看的、哪些是可以每周去看的,然后再选定你最认为有价值的平台去分时间查看或学习即可。
一般情况下,按照我个人的操作习惯,WX或TG群等里面的信息是会按小时去看的,即每个小时我几乎都会打开看一下历史消息或最新消息。而经常关注的一些媒体/自媒体平台则是每天去看的,即每天只选固定的一个时间段集中去看一下他们昨天或当天新发表的文章。另外,每周我也会固定拿出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集中去利用一些链上工具看一下近期市场的宏观数据或重点指标等。
第二种设计是基于权重维度
不同的人侧重点可能会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侧重点或个人兴趣点把信息进行权重的分类。
比如,你是以交易为主,可能你每时每刻都在盯盘,那么你也许就没有太多精力再去看太多自媒体的文章,而是需要把精力放在盘面的分析和链上数据的挖掘方面。
综合来讲,时间维度和权重维度其实也是可以整合起来考虑的,这两者只是不同的思考角度而已。而且,这两个方面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你只要按你自己的个人时间、个人习惯、个人兴趣去做计划就行。这里面的核心思路就是,你需要把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按时间或权重维度进行分级,想明白哪些渠道你是希望高频率去看的,哪些信息是可以低频率去看的,如此一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你获取信息或了解信息的效率。
2.处理信息的方法
不少人获取信息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看。
其实光有“看”远远是不够的,看只是一种最初级的获取信息策略。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做个思考的话,是可以把这件事情做个扩展的,也就是把“看”变成下面的处理流程:
看(获取信息) → 记录(分类信息) → 总结(过滤信息) → 判断(应用信息)
下面我们继续展开来简单聊聊:
第一是看(获取信息)
基于上面的时间维度和权重维度的设计,你的手机或者电脑收藏夹里面应该有了一些必备的 APP 或 网站,你可能不同的时间都会去使用(看)它们里面的各种信息,比如新闻、快讯、数据、聊天等等。
“看”这一点能够坚持做到的人占比约 80%。另外 20% 的人可能确实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虽然心系币圈,但没有太多时间来关注币圈的信息。
第二是记录(分类信息)
在看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对那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并做记录(或收藏)处理。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对看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和记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至于分类或记录用的工具,这个就看个人的习惯了,我自己平时最常用的工具其实就是 Notion 和 Excel 表格,偶尔一些比较零散(但我认为可能会有用)的信息也会直接转存到比如 WX 的文件助手或者云盘里面。
比如,我个人平时比较喜欢收录一些链上工具,所以针对 BTC 生态这一个方面,我就会选择用 Excel 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一些分类和记录。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来,如果我自己需要(写文章素材)、或者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就可以直接去里面快速定位或把它们分享给别人。记得话李话外之前写过几篇 BTC 生态方面的文章,这些工具就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让我可以快速去了解到、并在文章中引用一些需要的说明数据或图表。
“记录”这一点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可能不到 60%,虽然大多数人看到有价值的信息也会随时收藏一下,但可能无法同时做到明确的“分类”。
第三是总结(过滤信息)
虽然做到有效的分类和记录就已经在获取信息这个方面领先不少人,但很多人记录后其实并没有在做进一步的总结或挖掘。你不妨回想一下,你收藏夹里面的那一堆链接、或者你文件助手里面的那一堆信息、或者你云盘里面的那几十G内容,对你真的会有实时的帮助吗?
信息是需要进一步去进行过滤的,上面的看和记录只是在做“加法”,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继续做“减法”的过程,也就是把你之前有效获取的各种信息再进行必要的优化,比如定期删除/更新那些可能过时的信息,针对你当下的需求快速过滤出那些最有用的记录。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也可以将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输出,分享给更多的人了解或和别人针对该信息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探讨。
“总结”这一点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可能不到 30%,而基于此能够继续学会举一反三、或者直接形成一些方法论的人则会更少。
第四是判断(应用信息)
信息的最终任务肯定是要服务于自己的目的的。
比如你的目的是希望增加自己交易的成功率,那么你所看、记录、总结的信息就应该能够真的对你的交易起到促进作用。比如你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产出一篇加密领域的自媒体文章,那么这些信息就应该成为你的有效素材并能够直接应用到你的最新文章中。
当然,判断这件事情其实单拿出来又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因为不同的事情,我们也会有(或创造出)不同的判断依据和判断标准,而那些记录和总结的信息更多的则是对判断的一种有效辅助(或应用)。比如我们之前给大家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就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表格,通过团队、代币经济、竞争对手、基础数据等 7 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判断,每个维度里面就是你通过“看”、“记录”、“总结”而来的。如下图所示。

综上,如果你通过上面的这四个步骤来看待信息的获取,那么就能够让信息这件事情发挥到最大的价值。
但现实的情况更多的是,很多人也依然只会“看”和“判断”,而选择性忽略了中间最重要的“记录”和“总结”,比如有人看到一个小道消息说某某新土狗要起飞,然后就直接判断为自己买该土狗应该也会暴富,于是就二话不说直接梭哈了进去。
不过任何事情都可能存在特例,比如你的目的就是交易土狗暴富,而你通过一些特殊方式了解到了土狗项目方的一些内部情况,又或者你是交易所的内部人员,你知道交易所明天会突然上架什么新币,那么你利用这种“信息差”就可以实现收益,完全不需要去考虑什么信息方面的事情。但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更多的也只能是靠自己对信息的综合把握能力来判断市场的可能性。
3.获取信息的有效工具
我们上面提到了获取信息的七个分类,其中社交、资讯、社区、搜索引擎、专属平台这几类其实都非常容易定位和使用。但链上工具方面可能就比较多了,虽然目前一些平台也提供了链上工具导航栏目,但似乎目前为止也并没有一个特别完整的汇总。包括话李话外工具箱里面也只是收录了部分比较常用的链上工具,仅仅包括了交易所、加密钱包、媒体报告、数据追踪、安全检查、融资查询、新币盯盘等几个常规领域的工具而已,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我们目前收录的 80+ 个工具应该也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研究需要了。
正好今天上午有个伙伴留言问我要一些关于撸毛方面的工具,所以,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空投工具”这一个分类再来单独给大家列举一些吧:
1)基础工具
撸毛三件套:这些账号都可以自己注册,如果懒得注册也可以直接去某些专门的网站里面去购买。
加密钱包:不同的链可能需要安装不同的钱包插件,或者也可以直接使用那些支持链比较多的钱包,比如 OKX Web3 钱包。
特殊工具:比如指纹浏览器、代理IP、接码平台、批量操作工具等。如下图所示。

2)空投教程
目前除了各种加密博主会通过一些平台发表空投项目的教程外,其实还有一些专门的工具也可以利用,诸如 airdrops、airdropalert、dropsearn、alphadrops 等此类的空投信息聚合平台。如下图所示。

3)钱包资产
因为空投可能会涉及到各种链,而且我们参与空投可能也会用到几个、甚至多个钱包,所以还需要借助一些链上的工具来实时了解钱包的资产情况,此类的工具其实也比较多,比如常用到的 Debank、zerion 等。如下图所示。

4)空投检查
大部分的人参与空投肯定也会有个自己的记录表,比如参与了哪些项目、具体交互的情况等,这个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基础之上,你还可以再额外借助一些空投检查工具来看看自己某个钱包地址的历史交互情况、或者直接进行空投订阅(比如部分项目一旦发空投后你就可以收到提醒邮件)。此类的工具包括 cosmosairdrops(Cosmos生态检查)、olworks(Solana生态检查)、chaineye(zksync等生态检查)等等。如下图所示。

5)数据平台
参与一个项目的空投机会,本身也是一种对项目产品的体验,但光有体验还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多去跟踪和了解项目自身的一些发展情况(比如融资方面、用户数量等)、或者项目所属生态的一些数据情况。数据方面的工具也比较多,比较常用的有Dune(各种仪表板)、Artemis(协议基础数据)、Rootdata(项目信息及融资情况)等等。如下图所示。

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列举,对应详细的空投工具网站及网址清单(我自己收藏的 40 多个空投相关的工具)已经以附件的形式更新到了对应的话李话外 Notion 版里面。
当然,不同用途的工具也只是一种辅助。至于空投这件事本身,如果你想通过空投获得收益,那么可能心理上还需要有些准备,比如:
- 不是说只要参与了交互就一定可以拿到空投,不同的项目方发空投的条件和标准是不一样的。
- 不是说随便照着某某教程交互了几下就可以拿到空投,无论你用多少个钱包去参与撸毛,至少要做好 1–3 个月可能没有任何收益(收获)的准备。
- 零撸也好(只做测试网交互、或者主网只花一点Gas进行必要的交互)、投入一定的资金(比如通过质押的方式)撸也罢,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即做一下必要的调研),不要盲目去跟风操作。
- 是集中精力挖几口井,还是到处打井但每个地方只挖几铲子,很明显前者理论上会更靠谱一些,但具体怎么选择还是需要看你自己。
- 各种指纹浏览器、代理IP、接码平台等特殊工具也仅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你的撸毛效率,同时也要去考虑一下女巫的问题。
- 抱着撸了不一定会有,但不撸肯定没有的心态看待空投这件事情。
- 因为涉及到各种项目或工具网站的交互和授权,撸毛用的钱包里面最好不要存放大额的资产。同时为了避免被钓鱼,自己平时多检查下网址的正确性,并同时安装诸如 scamsniffer 这样的安全检测插件,或者定期使用诸如 revoke cash 这样的工具撤销那些已签署的未知授权。
-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撸毛贵在坚持。
- 虽然偶尔撸毛也会被反撸,但相较于交易而言,撸毛依然是一个比较低成本获取可能性收益的机会,付出更多的可能还是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8 篇文章。上文内容中涉及到的数据引用、图片来源详见话李话外 Notion 版的对应日期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ETHBTC比率还会继续下跌吗?接下来ETH还能涨多少?前几天有个伙伴给我留言说:自己的 BTC 前段时间全部换成了 ETH,但现在看着 ETH/BTC 一直在下跌,心里很是着急,问我要不要再换回去。 针对此类的问题,我现阶段的建议只有两点: 一是继续保持“耐心” 很多人做交易总是想着能够赚多少钱,往往忽略了亏钱的可能性,所以,在做任何交易之前,都建议要做好必要的规划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是做短期的操作,那么就需要定制止盈/止损计划,同时把能接受亏多少钱的问题也提前考虑好。而如果你是做长期(至少半年以上)的操作,那么就尽量去忽略掉这种短期的波动,不要天天打开手机盯着盘面看几十次价格,盯盘的这些时间不如多去研究研究项目(及其生态相关)本身。 短期的操作更多是依靠是基本面(消息面、K线指标)及交易纪律(仓位管理计划、止盈及止损计划),而长期的操作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保持足够的耐心。 二是尽量不要“全部”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一直把仓位管理放在了交易策略的第一位,但不同的人可能对仓位管理的理解不同,比如有人认为梭哈就是最好的仓位管理,这个我们不否定也不肯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 但就通常情况而言,我认为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还是应该将自己的仓位进行一定的划分,比如3:3:3:1、6:2:1:1、4:3:2:1(即 4 成仓位去操作大饼、3成仓位去操作以太、2成仓位去操作山寨、1成仓位现金不动)等等,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投资分险,同时也不影响你去博取更多的可能性收益。 同时,操作也不要“全部”,换句话说就是你应该去“分批”去操作。举个上面的例子,假如你看好接下来 ETH 的走势,想把自己手里的大饼换成 ETH,那么最稳妥的操作策略应该是等 ETH/BTC 到了一定的位置(利用 K 线指标去判断位置操作、或直接按你自己心理能够接受的位置操作),你分批将 BTC 换成 ETH,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换掉,因为没有人知道哪里是最低点。反之亦然。 而具体到“分批”,这个可以直接依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分配即可。随便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有 5 个 BTC,你预计 1 个月后可能会迎来山寨季,那么现在你可以将 BTC 分 5 份进行操作,比如每周将 1 个 BTC 换成 ETH,直到换完为止。而假如还没换完,2 周后山寨季就爆发了,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停止兑换了,能吃到多少收益就算多少,稳字当先,不要太贪心。有时候,慢就是快。 简而言之,任何的操作你都要尽量避免“全部”,比如全部卖掉,全部换掉,全部买入。而是要分批,这样市场的波动对你的心理压力的产生就能小一些。 当然,以上这些基本思路是以投资现货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如果你风险偏好大(不求稳)、而且比较贪心(希望以小博大),那么你可能会去直接玩合约,或者梭哈土狗,这些方面我们不做任何操作建议,DYOR。 1.ETH/BTC 还会继续下跌吗?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其实我们已经分享过 ETH/BTC 比率,这个指标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指标,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发现 ETH 开始在汇率价值上跑赢 BTC 时,这可能就是一个强烈的迹象,表明市场对山寨币的兴趣正在快速上升,且资金可能正在开始流入山寨币。 但随着这几天 BTC 的反弹幅度更大一些,ETH/BTC 目前已跌破 0.046。至于还能不能下跌,我只能说有可能,而如果继续下跌的话(BTC继续相对强势),那么也不排除可能会跌到 0.04 附近。如下图所示。 但就目前的整体情况看,我认为该指标短期内直接跌到 0.04 以下(即跌破)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如果从 K 线形态上来看的话,0.04 是一个比较强的支撑位置,假如 ETH/BTC 真的跌到了这一位置,那么从理论上讲,市场就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新的逆转。 当然,这个逆转过程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具体时间我说不好,可能是几周、也可能是几个月。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保留之前的观点:今年底之前(重点是9–11月份)市场有可能会迎来一轮比较不错的上涨机会,随后市场可能会开始进入比较深的回调。至于本轮牛市是否也会像上一轮牛市那样有“双峰”,我不知道,但假如有的话,那就可能是在 25 年。 所以,接下来不到 1 年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会重新见证一些新的历史。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依然是继续保持耐心,并继续拿好手里的大饼和以太。 2.ETH 还能涨多少? 就截止到目前为止来看,BTC 的整体表现确实是优于 ETH,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BTC ETF 的通过以及比特币生态的快速发展。而且,本轮牛市因为 Solana 的强势,一定程度上对 Ethereum 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我们依然看好 ETH 在接下的表现。 记得在去年(2023年)12 月 9 日的一篇关于 ETH 的文章中,我们当时梳理了 2024 年 ETH 价格的六大驱动因素,包括了: - ETHE 资金的流入方面 - 以太坊现货 ETF 方面 - 以太坊坎昆升级方面 - ETH 生态的质押方面 - 鲸鱼的持续积累方面 - ETH的持续通缩方面 接下来,我们对比原文,重新看看上面几个方面当前的一些表现或情况。 1)ETHE 资金的流入方面 ETHE 是 Grayscale(灰度) 信托旗下的信托产品,投资者能够以一定的的折价买入该产品,该产品也是传统大资金进入加密领域的主要手段和选择之一,与 ETH 现货有所不同,ETHE 是上市信托基金,受 SEC 监管,便于机构管理资产负债表。ETHE 通过一般证券户口交易,比加密交易所更为简易和便宜,但其供应量是不定的,其发行量主要是取决于 Grayscale 的发行计划,而且还有管理费(年费率 2.5%)。 目前,传统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更愿意投资ETHE(相当于在美股市场上变相地购买ETH),而普通的加密玩家可能更愿意直接通过加密交易所投资 ETH 现货/合约。 上面我们也提到,投资者购买 ETHE 是可以享受一定折扣的,而今年 3 月份以来,该折扣已经从 -8.17% 涨为 -24.44%。如下图所示。而折扣的变大可能意味着买 ETHE 的机构投资者正在变少。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猜测的话,有两种可能: 一是机构投资者正在考虑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加密领域,比如直接买 ETH 现货、或者等待以太坊 ETF 的通过。 二是机构投资者暂时从 ETHE 退出,并转向 BTC 现货、或 BTC ETF。 2)以太坊现货 ETF 方面 这里指的 ETF 主要是美国方面的,香港虽然已经通过(4月15日正式通过)了 ETF,但象征意义更大一些,现阶段对市场的直接影响似乎有限。 而美国的以太坊 ETF 是否能够通过,也是近期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但综合目前的各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人认为,本月(5月份)通过的概率也不大,可能性只有 11%。如下图所示。 目前网络上有些分析师认为,以太坊现货 ETF 可能会在今年底之前通过。但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现货以太坊 ETF 的批准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可能同时会被一些诉讼事件影响(据说SEC目前正在研究ETH是否属于证券的问题),以太坊 ETF 现货可能在 2025 年至 2026 年获得批准。我个人认为,最快有可能会是在今年的 8–9 月份通过(个人猜测)。 3)以太坊坎昆升级方面 去年的文章中写道:坎昆升级预计将于 2024 年上半年进行。 目前回过来看的话,坎昆(Dencun)升级算是比较顺利的,今年的 3 月 13 日以太坊网络已经正式完成了升级。从升级后的实际数据情况来看,确实也有了一些变化,比如 Layer2 的 gas 费用方面有了显著下降,正式升级后的第二天,L2 Gas 中位数下降了 50%-99%。如下图所示。 但 Ethereum 主网 Gas 费用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因为坎昆升级的核心是 EIP-4844 提案,即通过引入额外的 Blob 数据存储空间来降低 L2 的数据存储成本,从而降低以太坊 L2 的 Gas 费,而非直接降低以太坊主网的 Gas费。所以,坎昆升级对 L2 费用的降低,这种改变其实难以对 ETH 价格直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当然,除了费用降低方面,坎昆升级还针对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有一些对应的优化,这些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够去发挥出新的可能吧。 总体而言,坎昆升级肯定是利好整个以太坊生态未来发展的。虽然目前没有直接从 ETH 价格上产生更多更大的刺激,但这也会让以太坊生态面对诸如 Solana 等的强势挑战后,继续保持整体的领先位置。如下图所示。 4)ETH 生态的质押方面 ETH 在本轮牛市主要拿来讲的故事就是 Staking 和 Restaking,如果我们回看一下质押的发展历程就能总结出来,质押方式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在进化的过程,比如,从 Lido 开始,解决了流动性锁定的主要问题,随后 Pendle 的加入带来了新的转变,通过代币化收益为 LSD 领域增添了新的玩法,再到 Eigenlayer 出现,允许质押者再次质押他们的以太,然后,又出现了流动性再质押代币(LRT)的创新玩法……目前,以太坊质押领域似乎已经从单层质押的起点发展成为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多面的质押生态系统。 基于此过程,各种质押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并逐渐进入了一种 War 的状态。但问题是,现在 ETH 的供应量整体又是相对固定的(Gas高的时候会发生通缩),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的 ETH 其实就有那么多,但质押类新项目却出现了非常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各项目之间的激烈竞争,每个项目都希望提升自己的TVL份额,ETH 的实际需求会比较大。 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双面性的,Vitalik Buterin 及 EigenLayer 的联合创始人都曾指出,再质押可能导致复杂场景,进而对主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 AVS(即主动验证服务,将再质押的 ETH 用于增强其实用性的 dApp 被称为AVS)和 LRT 的出现,加密行业资金和注意力的过度分散可能也会导致市场不稳定和治理结构的弱化。 但机会与风险同在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去看好以太坊质押的未来发展,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随着质押玩法的不断进化,各种策略的自动化和高效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质押)门槛,这将会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二是随着更多资金流入该领域,市场的流动性应该会显著提升,这也将会有助于稳定整个 DeFi 生态系统。 三是随着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更多的以太坊质押新范式也在探索中,这也可能会继续推动以太坊质押朝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里也随便举几个目前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些创新: 分层质押(Layered Staking):将质押资产分布在不同的风险层级,每个层级具有不同的收益潜力和风险配置。低风险层级提供相对稳定回报,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而高风险层级则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自动化质押: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化质押策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质押、解除质押或再分配质押资产,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集体质押(或共享质押):多个投资者能够共同质押他们的资产,并按比例共享产生的收益。这种模式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收益,为小额投资者提供合作增值的机会。 质押与RWA:将质押资产与实体资产(RWA)挂钩,具体来说就是实体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等)可以作为质押资产的底层资产,通过代币化在区块链上表示并用于质押,以此来为那些不具备流动性的实体资产提供了流动性,为实体资产的所有者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 总之,ETH 生态的质押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五花八门的玩法,但这也仅仅是开始,虽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长期来看,我们也能够预见,随着以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包括机构)加入该领域和参与 DeFi,通过不同模式的质押产生收益将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也可能会进一步推动 ETH 的上涨。 目前整个市场给我的感觉就是,鲸鱼和机构都希望散户能够交出手里的 ETH 筹码。 另外,这里需要再明确的一点是,以太坊的质押机制与那些为了质押而质押(只是为了获得APY奖励)的机制还是有比较大区别的,验证人主要是在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来维护以太坊网络的安全,并从中获得回报,这个回报主要来自于以太坊生态的基础建设活动和发展,这种质押模式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有助于避免以太坊网络受到操纵的风险。 5)鲸鱼的持续积累方面 去年的文章中,我们观察到,以太坊巨鲸在持续买入和积累 ETH,最大的 200 个 ETH 钱包当时(2023年12月9日)共持有 6229 万个的 ETH。 而从去年到现在,巨鲸控制的 ETH 数量依然在保持着不断增加的状态,现在最大的 200 个 ETH 钱包已经持有了 7466 万个的 ETH。如下图所示。 这个怎么说呢,巨鲸一直在买买买,某种角度也可能说明了是散户一直在卖卖卖。 6)ETH的持续通缩方面 截止撰写本文时,ETH 的总供应量为 120,117,876 个。虽然过去的一段时间(过去30天),通过链上数据来看,ETH 并没有发生通缩,但如果我们放长时间(过去611天)来看的话,ETH 整体还是处于通缩状态的。如下图所示。 总之,虽然 ETH 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的涨幅表现,被很多人所看衰和吐槽,但作为一个不存在解锁和矿工抛压的币种、一个依然是山寨之王的币种、一个最大加密生态的币种……我们还是应该对 ETH 持有更多的乐观看法。 至于价格方面,我还是那句话,市场的短期走势无法预测,这里只能随便猜测(注意仅是一种猜测)一下:如果本周能够收在 3100 附近的位置,那么接下来(1–2周时间)可能继续会在 3100–3400 区间进行震荡,如果顺利的话再继续到下一个区间 3400–3700 附近。而如果接下来发生新的下跌,那么短期内直接跌破 2800 的概率其实也不大。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7 篇文章。上文内容中涉及到的数据引用、图片来源详见话李话外 Notion 版的对应日期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ETHBTC比率还会继续下跌吗?接下来ETH还能涨多少?

前几天有个伙伴给我留言说:自己的 BTC 前段时间全部换成了 ETH,但现在看着 ETH/BTC 一直在下跌,心里很是着急,问我要不要再换回去。
针对此类的问题,我现阶段的建议只有两点:
一是继续保持“耐心”
很多人做交易总是想着能够赚多少钱,往往忽略了亏钱的可能性,所以,在做任何交易之前,都建议要做好必要的规划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是做短期的操作,那么就需要定制止盈/止损计划,同时把能接受亏多少钱的问题也提前考虑好。而如果你是做长期(至少半年以上)的操作,那么就尽量去忽略掉这种短期的波动,不要天天打开手机盯着盘面看几十次价格,盯盘的这些时间不如多去研究研究项目(及其生态相关)本身。
短期的操作更多是依靠是基本面(消息面、K线指标)及交易纪律(仓位管理计划、止盈及止损计划),而长期的操作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保持足够的耐心。
二是尽量不要“全部”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一直把仓位管理放在了交易策略的第一位,但不同的人可能对仓位管理的理解不同,比如有人认为梭哈就是最好的仓位管理,这个我们不否定也不肯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
但就通常情况而言,我认为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还是应该将自己的仓位进行一定的划分,比如3:3:3:1、6:2:1:1、4:3:2:1(即 4 成仓位去操作大饼、3成仓位去操作以太、2成仓位去操作山寨、1成仓位现金不动)等等,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投资分险,同时也不影响你去博取更多的可能性收益。
同时,操作也不要“全部”,换句话说就是你应该去“分批”去操作。举个上面的例子,假如你看好接下来 ETH 的走势,想把自己手里的大饼换成 ETH,那么最稳妥的操作策略应该是等 ETH/BTC 到了一定的位置(利用 K 线指标去判断位置操作、或直接按你自己心理能够接受的位置操作),你分批将 BTC 换成 ETH,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换掉,因为没有人知道哪里是最低点。反之亦然。
而具体到“分批”,这个可以直接依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分配即可。随便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有 5 个 BTC,你预计 1 个月后可能会迎来山寨季,那么现在你可以将 BTC 分 5 份进行操作,比如每周将 1 个 BTC 换成 ETH,直到换完为止。而假如还没换完,2 周后山寨季就爆发了,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停止兑换了,能吃到多少收益就算多少,稳字当先,不要太贪心。有时候,慢就是快。
简而言之,任何的操作你都要尽量避免“全部”,比如全部卖掉,全部换掉,全部买入。而是要分批,这样市场的波动对你的心理压力的产生就能小一些。
当然,以上这些基本思路是以投资现货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如果你风险偏好大(不求稳)、而且比较贪心(希望以小博大),那么你可能会去直接玩合约,或者梭哈土狗,这些方面我们不做任何操作建议,DYOR。
1.ETH/BTC 还会继续下跌吗?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其实我们已经分享过 ETH/BTC 比率,这个指标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指标,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发现 ETH 开始在汇率价值上跑赢 BTC 时,这可能就是一个强烈的迹象,表明市场对山寨币的兴趣正在快速上升,且资金可能正在开始流入山寨币。
但随着这几天 BTC 的反弹幅度更大一些,ETH/BTC 目前已跌破 0.046。至于还能不能下跌,我只能说有可能,而如果继续下跌的话(BTC继续相对强势),那么也不排除可能会跌到 0.04 附近。如下图所示。

但就目前的整体情况看,我认为该指标短期内直接跌到 0.04 以下(即跌破)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如果从 K 线形态上来看的话,0.04 是一个比较强的支撑位置,假如 ETH/BTC 真的跌到了这一位置,那么从理论上讲,市场就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新的逆转。
当然,这个逆转过程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具体时间我说不好,可能是几周、也可能是几个月。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保留之前的观点:今年底之前(重点是9–11月份)市场有可能会迎来一轮比较不错的上涨机会,随后市场可能会开始进入比较深的回调。至于本轮牛市是否也会像上一轮牛市那样有“双峰”,我不知道,但假如有的话,那就可能是在 25 年。
所以,接下来不到 1 年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会重新见证一些新的历史。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依然是继续保持耐心,并继续拿好手里的大饼和以太。
2.ETH 还能涨多少?
就截止到目前为止来看,BTC 的整体表现确实是优于 ETH,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BTC ETF 的通过以及比特币生态的快速发展。而且,本轮牛市因为 Solana 的强势,一定程度上对 Ethereum 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我们依然看好 ETH 在接下的表现。
记得在去年(2023年)12 月 9 日的一篇关于 ETH 的文章中,我们当时梳理了 2024 年 ETH 价格的六大驱动因素,包括了:
- ETHE 资金的流入方面
- 以太坊现货 ETF 方面
- 以太坊坎昆升级方面
- ETH 生态的质押方面
- 鲸鱼的持续积累方面
- ETH的持续通缩方面
接下来,我们对比原文,重新看看上面几个方面当前的一些表现或情况。
1)ETHE 资金的流入方面
ETHE 是 Grayscale(灰度) 信托旗下的信托产品,投资者能够以一定的的折价买入该产品,该产品也是传统大资金进入加密领域的主要手段和选择之一,与 ETH 现货有所不同,ETHE 是上市信托基金,受 SEC 监管,便于机构管理资产负债表。ETHE 通过一般证券户口交易,比加密交易所更为简易和便宜,但其供应量是不定的,其发行量主要是取决于 Grayscale 的发行计划,而且还有管理费(年费率 2.5%)。
目前,传统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更愿意投资ETHE(相当于在美股市场上变相地购买ETH),而普通的加密玩家可能更愿意直接通过加密交易所投资 ETH 现货/合约。
上面我们也提到,投资者购买 ETHE 是可以享受一定折扣的,而今年 3 月份以来,该折扣已经从 -8.17% 涨为 -24.44%。如下图所示。而折扣的变大可能意味着买 ETHE 的机构投资者正在变少。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猜测的话,有两种可能:
一是机构投资者正在考虑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加密领域,比如直接买 ETH 现货、或者等待以太坊 ETF 的通过。
二是机构投资者暂时从 ETHE 退出,并转向 BTC 现货、或 BTC ETF。
2)以太坊现货 ETF 方面
这里指的 ETF 主要是美国方面的,香港虽然已经通过(4月15日正式通过)了 ETF,但象征意义更大一些,现阶段对市场的直接影响似乎有限。
而美国的以太坊 ETF 是否能够通过,也是近期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但综合目前的各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人认为,本月(5月份)通过的概率也不大,可能性只有 11%。如下图所示。

目前网络上有些分析师认为,以太坊现货 ETF 可能会在今年底之前通过。但也有一些分析师认为,现货以太坊 ETF 的批准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可能同时会被一些诉讼事件影响(据说SEC目前正在研究ETH是否属于证券的问题),以太坊 ETF 现货可能在 2025 年至 2026 年获得批准。我个人认为,最快有可能会是在今年的 8–9 月份通过(个人猜测)。
3)以太坊坎昆升级方面
去年的文章中写道:坎昆升级预计将于 2024 年上半年进行。
目前回过来看的话,坎昆(Dencun)升级算是比较顺利的,今年的 3 月 13 日以太坊网络已经正式完成了升级。从升级后的实际数据情况来看,确实也有了一些变化,比如 Layer2 的 gas 费用方面有了显著下降,正式升级后的第二天,L2 Gas 中位数下降了 50%-99%。如下图所示。

但 Ethereum 主网 Gas 费用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因为坎昆升级的核心是 EIP-4844 提案,即通过引入额外的 Blob 数据存储空间来降低 L2 的数据存储成本,从而降低以太坊 L2 的 Gas 费,而非直接降低以太坊主网的 Gas费。所以,坎昆升级对 L2 费用的降低,这种改变其实难以对 ETH 价格直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当然,除了费用降低方面,坎昆升级还针对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有一些对应的优化,这些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够去发挥出新的可能吧。
总体而言,坎昆升级肯定是利好整个以太坊生态未来发展的。虽然目前没有直接从 ETH 价格上产生更多更大的刺激,但这也会让以太坊生态面对诸如 Solana 等的强势挑战后,继续保持整体的领先位置。如下图所示。

4)ETH 生态的质押方面
ETH 在本轮牛市主要拿来讲的故事就是 Staking 和 Restaking,如果我们回看一下质押的发展历程就能总结出来,质押方式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在进化的过程,比如,从 Lido 开始,解决了流动性锁定的主要问题,随后 Pendle 的加入带来了新的转变,通过代币化收益为 LSD 领域增添了新的玩法,再到 Eigenlayer 出现,允许质押者再次质押他们的以太,然后,又出现了流动性再质押代币(LRT)的创新玩法……目前,以太坊质押领域似乎已经从单层质押的起点发展成为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多面的质押生态系统。

基于此过程,各种质押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并逐渐进入了一种 War 的状态。但问题是,现在 ETH 的供应量整体又是相对固定的(Gas高的时候会发生通缩),也就是说,现在市场上的 ETH 其实就有那么多,但质押类新项目却出现了非常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各项目之间的激烈竞争,每个项目都希望提升自己的TVL份额,ETH 的实际需求会比较大。
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双面性的,Vitalik Buterin 及 EigenLayer 的联合创始人都曾指出,再质押可能导致复杂场景,进而对主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 AVS(即主动验证服务,将再质押的 ETH 用于增强其实用性的 dApp 被称为AVS)和 LRT 的出现,加密行业资金和注意力的过度分散可能也会导致市场不稳定和治理结构的弱化。
但机会与风险同在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去看好以太坊质押的未来发展,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随着质押玩法的不断进化,各种策略的自动化和高效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质押)门槛,这将会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二是随着更多资金流入该领域,市场的流动性应该会显著提升,这也将会有助于稳定整个 DeFi 生态系统。
三是随着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更多的以太坊质押新范式也在探索中,这也可能会继续推动以太坊质押朝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里也随便举几个目前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些创新:
分层质押(Layered Staking):将质押资产分布在不同的风险层级,每个层级具有不同的收益潜力和风险配置。低风险层级提供相对稳定回报,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而高风险层级则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自动化质押: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化质押策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质押、解除质押或再分配质押资产,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集体质押(或共享质押):多个投资者能够共同质押他们的资产,并按比例共享产生的收益。这种模式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收益,为小额投资者提供合作增值的机会。
质押与RWA:将质押资产与实体资产(RWA)挂钩,具体来说就是实体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等)可以作为质押资产的底层资产,通过代币化在区块链上表示并用于质押,以此来为那些不具备流动性的实体资产提供了流动性,为实体资产的所有者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
总之,ETH 生态的质押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五花八门的玩法,但这也仅仅是开始,虽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长期来看,我们也能够预见,随着以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包括机构)加入该领域和参与 DeFi,通过不同模式的质押产生收益将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也可能会进一步推动 ETH 的上涨。
目前整个市场给我的感觉就是,鲸鱼和机构都希望散户能够交出手里的 ETH 筹码。
另外,这里需要再明确的一点是,以太坊的质押机制与那些为了质押而质押(只是为了获得APY奖励)的机制还是有比较大区别的,验证人主要是在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来维护以太坊网络的安全,并从中获得回报,这个回报主要来自于以太坊生态的基础建设活动和发展,这种质押模式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有助于避免以太坊网络受到操纵的风险。
5)鲸鱼的持续积累方面
去年的文章中,我们观察到,以太坊巨鲸在持续买入和积累 ETH,最大的 200 个 ETH 钱包当时(2023年12月9日)共持有 6229 万个的 ETH。
而从去年到现在,巨鲸控制的 ETH 数量依然在保持着不断增加的状态,现在最大的 200 个 ETH 钱包已经持有了 7466 万个的 ETH。如下图所示。

这个怎么说呢,巨鲸一直在买买买,某种角度也可能说明了是散户一直在卖卖卖。
6)ETH的持续通缩方面
截止撰写本文时,ETH 的总供应量为 120,117,876 个。虽然过去的一段时间(过去30天),通过链上数据来看,ETH 并没有发生通缩,但如果我们放长时间(过去611天)来看的话,ETH 整体还是处于通缩状态的。如下图所示。

总之,虽然 ETH 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的涨幅表现,被很多人所看衰和吐槽,但作为一个不存在解锁和矿工抛压的币种、一个依然是山寨之王的币种、一个最大加密生态的币种……我们还是应该对 ETH 持有更多的乐观看法。
至于价格方面,我还是那句话,市场的短期走势无法预测,这里只能随便猜测(注意仅是一种猜测)一下:如果本周能够收在 3100 附近的位置,那么接下来(1–2周时间)可能继续会在 3100–3400 区间进行震荡,如果顺利的话再继续到下一个区间 3400–3700 附近。而如果接下来发生新的下跌,那么短期内直接跌破 2800 的概率其实也不大。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7 篇文章。上文内容中涉及到的数据引用、图片来源详见话李话外 Notion 版的对应日期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区块链领域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割韭菜、普通人应该如何避免和远离这种项目?以前这个圈子做交易还算是比较“纯粹”的事情,反正就是各种概念和炒作就可以了,但这轮周期似乎很多人不得不去关注更多的圈外的数据,比如 CPI、S&P500 等等。 昨天(5月15日)老美公布的数据显示,4 月的 CPI 增幅低于市场普遍预期,显示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生活成本再次下降。因此,降息预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引发人们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更大希望,一些交易员预计将在 9 月首次降息 25 个基点。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认为今年可能不会降息。甚至,有人还预测说美联储接下来可能会加息(我认为这个的概率非常小)。 至于什么时候降息,这个目前市场中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降息目前来看,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认为今年底之前降息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不仅仅是老美那边,一些交易员也预计 BOE(英国央行)和 ECB(欧洲央行)将在 6 月开始降息。另外目前,瑞士国家银行(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和瑞典央行(基准利率从4.00%下调至3.750%)已经降低了基准借贷成本。 当然,我们主要还是得看老美那边的脸色。但就宏观角度而言,随着全球各央行正在转向新的货币或流动性宽松政策,这对包括加密资产在内的风险投资领域来说肯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主要受 15 号的消息的影响,比特币短期也有了不错的反弹行情,价格从 62,000 美元附近升至 66,000 美元附近,24 小时内上涨了 7% 左右。如下图所示。 而与此同时,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15 号录得(recorded)连续第三天的净资金流入,总额约 3.03 亿美元。其中灰度(Grayscale)的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出现从一月转换为现货 ETF 以来的第三次净流入,金额约 2,700 万美元。昨天净流入金额最多的比特币现货 ETF 为富达(Fidelity)的 FBTC,约 1.313 亿美元,其次是 Bitwise 发行的 BITB。贝莱德发行的 IBIT 则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零净流量。如下图所示。 但我还是那句话,短期市场是不可准确预测的,至于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每个人都可以有基于自己角度的个人判断或猜测)。我只能说的是,我始终都看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看好比特币的长期走势。 对于很多人而言,对区块链的理解似乎就是各种代币,这也是目前该领域绕不开的一个现象。现在大多数的项目确实会设计各种代币模型,以此来促进治理工作、提高流动性等。但就项目自身而言,不少项目方发行代币的最终目的其实也只是为了团队能够从中获利而已。 再加上目前该领域的项目又非常的多,这就会导致鱼龙混杂,而且不少项目还会进行很好的包装,比如会设计出高大上的官网页面、各种号称具有创新或革命性的技术、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计划/路线图。但本质而言,不少项目的这些包装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割韭菜,那些吹上天的技术和计划也不会真的去付诸行动(或者也只是意思意思搞几下),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真的想去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那么,如何能够识别出此类的割韭菜项目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梳理一下,看看判断一个项目是否真实的一些具体判断方向。 1.团队方面 目前非常多项目团队都是匿名的,如果是此类的项目,那么其实你就应该心里明白,对应的代币可能更多的是用来进行投机的,而不是为了促进区块链的长期发展。 所以,交易匿名团队的项目代币时,你首先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在做投机?还是在做长期投资?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开展下一步的行动了,比如你是希望做长期的投资,那么就需要继续去调查和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团队是真实的吗?团队成员分别有什么人以及这些人过往的一些经验。 通常情况下,如果对方是非匿名的团队,那么你都可以在项目的官方看到团队的信息。同时也可以结合 Goolge、Twitter、LinkedIn、Facebook、Github 等平台去进行交叉验证,看看这些人的介绍(简历)是否真实。因为很多的项目都比较喜欢玩虚的,比如一些国人搞的项目,会喜欢找一个歪果仁去假装创始人或者进行挂名宣传。 然后团队里面的一些重要成员,比如创始人或核心开发者,你还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平时的活跃和互动情况,比如他们在个人的 Twitter 主页里面或者项目 Telegram、Discord 里面和大家的互动情况,是否能够很好地针对项目问题与社区用户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 当然,目前有一些链上工具也会对项目团队方面的信息进行一些汇总显示,我们也可以同时借助此类工具进行辅助判断。如下图所示。 2.融资方面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项目是否能够获得融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简单来说,VC 虽然有时候也会投资失败,但整体而言,VC 的背后都是一帮极其聪明的大脑,既然他们能够真金白银去参与一个项目的投资,那么至少这类项目还是比那些野鸡项目更值得关注的。 但这里面还需要额外注意的问题是:VC 主要是通过私募轮来赚钱的。也就是说,他们主要通过在早期投资项目的种子轮或私募轮实现收益,而不是像普通用户那样去参与所谓的空投机会或者二级机会。看一个项目代币价格的同时,要再去关注一下 VC 手里筹码的价格,也许你认为自己买到了低价筹码,却不知道你手里的这些自认为的低价筹码可能比 VC 手里的筹码高出 20 倍以上。 目前,几乎所有的新项目都会进行私募轮和种子轮,这对于项目方肯定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策略,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快速启动项目并进行产品的开发。但对于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投资的普通用户而言,则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可能会面临来自 VC 的巨大抛压,甚至有些不靠谱的项目方还会给自己预留比较大比例的代币分配,也会造成潜在抛压(即便是有所谓的锁定计划,有些项目方甚至还会通过打折的方式出售自己的锁定代币)。 当然,除了比较常见的 VC 投资外,目前很多拿不到 VC 融资的项目也会通过自己的官网或一些 ICO/IDO 等平台进行筹款,这种是普通用户是有机会可以参与的,但不同的平台参与会有不同的条件,一般来说虽然能够以很低的价格拿到未上市的代币,但不会拿到太多。 3.估值方面 估值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维度,但加密领域里面针对项目代币主要看的就是 MC(市值)和FDV(完全稀释市值)。MC 等于代币当前的流通量乘以当前的价格。FDV 等于代币的总供应量乘以当前的价格。 不少人都喜欢买低市值(MC)的代币,因为他们会认为这种代币价格会有更大的增长机会。理论上来说这个是对的,但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错误判断。假如一个代币目前的流通量是 1 亿,代币价格是 2 美元,那么 MC 就是 2 亿美元,你认为这个市值比较低,未来还有 10 倍的涨幅,于是就买了该代币。但过了一年后,该代币的价格依然是 2 美元没变,但其 MC 却增长了 3 倍达到了 6 亿美元,于是你一脸懵逼。 这里面的问题可能就出在了 FDV 上面,因为过去这一年,该代币的流通量增加了 2 亿。而且还可能让你崩溃的事情是,3 亿的流通量也只占到了该代币总供应量的 10%,接下来还会持续不断有解锁,你说你能不崩溃吗? 所以,如果你现在依然还认为项目的市值越低就越有潜力,那么这种想法就太单一了。如果对应的代币供求关系还可以,那么不断地解锁至少还能保持其价格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ARB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但如果供求关系出现问题,那么对应的代币价格就可能会被直接稀释。 简而言之,考虑一个项目的估值时,一定要同时去检查其对应的代币的几个方面:MC及FDV、解锁情况、分配情况。如下图所示。 但也因为本轮牛市很多 VC 币(获得 VC 投资的代币)的估值有点过高了,同时你还要自己再去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对应项目现有的估值是否真的合理? 而除了我们上面列出的 3 个方面外,其实判断一个项目还有不少维度可以去考虑。再比如你也可以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 该项目代币的价格上涨是否与用户规模的增长保持一致 - 该项目是否真的在解决当前市场中的一些问题、是否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也许只是伪需求)、代币是否有真正的用处(促进治理工作、提高流动性等) - 该项目与同类协议相比,是否真的有优势且产品技术能够持续保持落地 - 该项目是否能够为持有人(包括大众投资人)提供持续的收益机会(比如将部分协议收入分配给持有人、而不是通过无限增发代币进行奖励) - 等等…… 希望大家也能够继续举一反三,并以此来形成自己的一些项目评判(调研)标准。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借助话李话外之前已经梳理好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进行优化和使用。 总之,你是做投机、还是做长期投资,要先去考虑好。不要羡慕那些重仓 SOL 或 WIF 暴富的人,他们可能付出并承受了你没有付出和无法承受的一些方面。 如果你不想花时间精力做什么研究,也实在不知道该买什么,那么最佳的策略依然是,自己老老实实买大饼/以太长期拿着就行了,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一夜暴富幻想。在我看来,除了大饼和以太是具有长期价值的,其他的山寨(及土狗)基本都是资金的一种短期博弈和市场情绪(人性)的写照,所以,大资金优先考虑的应该是投资(比如只囤大饼/以太),而小资金可以随便去投机(比如买山寨、梭土狗)。 在此基础之上,你可以再去借助话李话外之前梳理的一些方法论(比如严格的仓位管理和交易计划、追踪和研究一些对应币种下的聪明钱、制作一份自己的投资项目观察清单、利用一些基本指标进行逢低买入策略、等等)进行具体的布局即可,这样,你也许才能够成为加密领域中赚到钱的那 1% 群体。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6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区块链领域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割韭菜、普通人应该如何避免和远离这种项目?

以前这个圈子做交易还算是比较“纯粹”的事情,反正就是各种概念和炒作就可以了,但这轮周期似乎很多人不得不去关注更多的圈外的数据,比如 CPI、S&P500 等等。
昨天(5月15日)老美公布的数据显示,4 月的 CPI 增幅低于市场普遍预期,显示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生活成本再次下降。因此,降息预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引发人们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更大希望,一些交易员预计将在 9 月首次降息 25 个基点。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认为今年可能不会降息。甚至,有人还预测说美联储接下来可能会加息(我认为这个的概率非常小)。
至于什么时候降息,这个目前市场中没有人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降息目前来看,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我认为今年底之前降息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不仅仅是老美那边,一些交易员也预计 BOE(英国央行)和 ECB(欧洲央行)将在 6 月开始降息。另外目前,瑞士国家银行(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和瑞典央行(基准利率从4.00%下调至3.750%)已经降低了基准借贷成本。
当然,我们主要还是得看老美那边的脸色。但就宏观角度而言,随着全球各央行正在转向新的货币或流动性宽松政策,这对包括加密资产在内的风险投资领域来说肯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主要受 15 号的消息的影响,比特币短期也有了不错的反弹行情,价格从 62,000 美元附近升至 66,000 美元附近,24 小时内上涨了 7% 左右。如下图所示。

而与此同时,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15 号录得(recorded)连续第三天的净资金流入,总额约 3.03 亿美元。其中灰度(Grayscale)的比特币信托基金(GBTC)出现从一月转换为现货 ETF 以来的第三次净流入,金额约 2,700 万美元。昨天净流入金额最多的比特币现货 ETF 为富达(Fidelity)的 FBTC,约 1.313 亿美元,其次是 Bitwise 发行的 BITB。贝莱德发行的 IBIT 则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零净流量。如下图所示。

但我还是那句话,短期市场是不可准确预测的,至于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每个人都可以有基于自己角度的个人判断或猜测)。我只能说的是,我始终都看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看好比特币的长期走势。
对于很多人而言,对区块链的理解似乎就是各种代币,这也是目前该领域绕不开的一个现象。现在大多数的项目确实会设计各种代币模型,以此来促进治理工作、提高流动性等。但就项目自身而言,不少项目方发行代币的最终目的其实也只是为了团队能够从中获利而已。
再加上目前该领域的项目又非常的多,这就会导致鱼龙混杂,而且不少项目还会进行很好的包装,比如会设计出高大上的官网页面、各种号称具有创新或革命性的技术、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计划/路线图。但本质而言,不少项目的这些包装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割韭菜,那些吹上天的技术和计划也不会真的去付诸行动(或者也只是意思意思搞几下),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真的想去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那么,如何能够识别出此类的割韭菜项目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梳理一下,看看判断一个项目是否真实的一些具体判断方向。
1.团队方面
目前非常多项目团队都是匿名的,如果是此类的项目,那么其实你就应该心里明白,对应的代币可能更多的是用来进行投机的,而不是为了促进区块链的长期发展。
所以,交易匿名团队的项目代币时,你首先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在做投机?还是在做长期投资?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开展下一步的行动了,比如你是希望做长期的投资,那么就需要继续去调查和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团队是真实的吗?团队成员分别有什么人以及这些人过往的一些经验。
通常情况下,如果对方是非匿名的团队,那么你都可以在项目的官方看到团队的信息。同时也可以结合 Goolge、Twitter、LinkedIn、Facebook、Github 等平台去进行交叉验证,看看这些人的介绍(简历)是否真实。因为很多的项目都比较喜欢玩虚的,比如一些国人搞的项目,会喜欢找一个歪果仁去假装创始人或者进行挂名宣传。
然后团队里面的一些重要成员,比如创始人或核心开发者,你还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平时的活跃和互动情况,比如他们在个人的 Twitter 主页里面或者项目 Telegram、Discord 里面和大家的互动情况,是否能够很好地针对项目问题与社区用户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
当然,目前有一些链上工具也会对项目团队方面的信息进行一些汇总显示,我们也可以同时借助此类工具进行辅助判断。如下图所示。

2.融资方面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项目是否能够获得融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简单来说,VC 虽然有时候也会投资失败,但整体而言,VC 的背后都是一帮极其聪明的大脑,既然他们能够真金白银去参与一个项目的投资,那么至少这类项目还是比那些野鸡项目更值得关注的。
但这里面还需要额外注意的问题是:VC 主要是通过私募轮来赚钱的。也就是说,他们主要通过在早期投资项目的种子轮或私募轮实现收益,而不是像普通用户那样去参与所谓的空投机会或者二级机会。看一个项目代币价格的同时,要再去关注一下 VC 手里筹码的价格,也许你认为自己买到了低价筹码,却不知道你手里的这些自认为的低价筹码可能比 VC 手里的筹码高出 20 倍以上。

目前,几乎所有的新项目都会进行私募轮和种子轮,这对于项目方肯定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策略,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快速启动项目并进行产品的开发。但对于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投资的普通用户而言,则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可能会面临来自 VC 的巨大抛压,甚至有些不靠谱的项目方还会给自己预留比较大比例的代币分配,也会造成潜在抛压(即便是有所谓的锁定计划,有些项目方甚至还会通过打折的方式出售自己的锁定代币)。
当然,除了比较常见的 VC 投资外,目前很多拿不到 VC 融资的项目也会通过自己的官网或一些 ICO/IDO 等平台进行筹款,这种是普通用户是有机会可以参与的,但不同的平台参与会有不同的条件,一般来说虽然能够以很低的价格拿到未上市的代币,但不会拿到太多。

3.估值方面
估值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维度,但加密领域里面针对项目代币主要看的就是 MC(市值)和FDV(完全稀释市值)。MC 等于代币当前的流通量乘以当前的价格。FDV 等于代币的总供应量乘以当前的价格。
不少人都喜欢买低市值(MC)的代币,因为他们会认为这种代币价格会有更大的增长机会。理论上来说这个是对的,但可能会让你产生一些错误判断。假如一个代币目前的流通量是 1 亿,代币价格是 2 美元,那么 MC 就是 2 亿美元,你认为这个市值比较低,未来还有 10 倍的涨幅,于是就买了该代币。但过了一年后,该代币的价格依然是 2 美元没变,但其 MC 却增长了 3 倍达到了 6 亿美元,于是你一脸懵逼。
这里面的问题可能就出在了 FDV 上面,因为过去这一年,该代币的流通量增加了 2 亿。而且还可能让你崩溃的事情是,3 亿的流通量也只占到了该代币总供应量的 10%,接下来还会持续不断有解锁,你说你能不崩溃吗?
所以,如果你现在依然还认为项目的市值越低就越有潜力,那么这种想法就太单一了。如果对应的代币供求关系还可以,那么不断地解锁至少还能保持其价格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ARB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但如果供求关系出现问题,那么对应的代币价格就可能会被直接稀释。
简而言之,考虑一个项目的估值时,一定要同时去检查其对应的代币的几个方面:MC及FDV、解锁情况、分配情况。如下图所示。

但也因为本轮牛市很多 VC 币(获得 VC 投资的代币)的估值有点过高了,同时你还要自己再去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对应项目现有的估值是否真的合理?
而除了我们上面列出的 3 个方面外,其实判断一个项目还有不少维度可以去考虑。再比如你也可以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 该项目代币的价格上涨是否与用户规模的增长保持一致
- 该项目是否真的在解决当前市场中的一些问题、是否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也许只是伪需求)、代币是否有真正的用处(促进治理工作、提高流动性等)
- 该项目与同类协议相比,是否真的有优势且产品技术能够持续保持落地
- 该项目是否能够为持有人(包括大众投资人)提供持续的收益机会(比如将部分协议收入分配给持有人、而不是通过无限增发代币进行奖励)
- 等等……
希望大家也能够继续举一反三,并以此来形成自己的一些项目评判(调研)标准。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借助话李话外之前已经梳理好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进行优化和使用。
总之,你是做投机、还是做长期投资,要先去考虑好。不要羡慕那些重仓 SOL 或 WIF 暴富的人,他们可能付出并承受了你没有付出和无法承受的一些方面。
如果你不想花时间精力做什么研究,也实在不知道该买什么,那么最佳的策略依然是,自己老老实实买大饼/以太长期拿着就行了,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一夜暴富幻想。在我看来,除了大饼和以太是具有长期价值的,其他的山寨(及土狗)基本都是资金的一种短期博弈和市场情绪(人性)的写照,所以,大资金优先考虑的应该是投资(比如只囤大饼/以太),而小资金可以随便去投机(比如买山寨、梭土狗)。
在此基础之上,你可以再去借助话李话外之前梳理的一些方法论(比如严格的仓位管理和交易计划、追踪和研究一些对应币种下的聪明钱、制作一份自己的投资项目观察清单、利用一些基本指标进行逢低买入策略、等等)进行具体的布局即可,这样,你也许才能够成为加密领域中赚到钱的那 1% 群体。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6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现在牛市这个阶段应该买什么山寨币?新和旧MemeCoin该怎么去选?有小伙伴留言问了我一个常见的问题:虽然看了你的几篇方法论文章,但自己还是不太会找项目,而且平时也没有时间去看什么链上数据,你能不能直接给我推荐一些具体的山寨币,买亏了肯定不怪你。 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仅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面,类似的留言我收到过应该不下百条。其实呢,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数篇文章里面,针对此类问题我也有过一些不同角度的回答。简单来说,不同的市场阶段,不同背景经历的人,对这种问题或所期待答案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我一直不会基于交易的角度去推荐具体的山寨币让大家直接上车呢? 第一肯定还是定位的问题。 话李话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授渔者,而非卖鱼者。 第二依然还是风险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的所谓带单是不会承诺具体收益的,智能合约领域里面反而各种带单老师们没有合约精神。但即便是本着“赚了都是你的,亏了与我无关”的基本玩法,这依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永赚大师。而且,如果我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并通过带单的方式把风险直接转嫁给关注话李话外的人(比如我收了项目方的钱,然后让大家上车),那么这个就多少感觉有点不厚道了。 除此之外,当然也会考虑到其他的一些问题: 首先做个假设,假如我提供带单服务或提供 1V1 的交易指导,那么我就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具体的交易上面。如此一来,我可能就不会有那种多的时间精力再去整理和输出知识类文章了。 其次,每到牛市这个市场中就会冒出来非常多的带单老师。也就是说,目前这个市场里面,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卖鱼者,也不差我一个,而我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想成为卖鱼者,更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且相较于带单指导或喊单而言,我更愿意(喜欢)专注去做区块链知识的分享。 然后呢,我一直都说,短期市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便是通晓 K 线技术指标,即便是有很强的调研能力,谁又能保证自己可以准确预测短期市场的走势呢?一切的预测也都基于概率而言。所以,既然我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那么就不会(不愿意)把市场中未知的风险直接转化给关注话李话外的人。 所以,践行最好的方式依然是,我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理论、经验、方法等尽可能无保留地告诉你,你只要踩在我的肩膀上去进阶即可。这是我唯一能做且想做的,而且长远来看,这样对你我都好。 但有人可能又会说了,看了话李话外不少文章,似乎道理也懂了一些,但为什么结果依然是:自己赚钱如便秘般艰难,别人赚钱如窜稀般容易。 这个就比较难讲了,我们先抛去个人性格的问题不谈、抛去个人背景的问题不谈、抛去个人能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谈、抛去……很多个人影响因素不谈,我觉得最基本的问题也许还是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吧。 大道理其实很容易学,也很容易懂,但基于这些道理需要产生出来的敏锐度(比如对信息的敏锐度)、主动的学习能动性(比如主动搜索、校对并寻求信息差)、举一反三的能力及对应的执行力则可能不那么容易形成,而方法论的最终形成往往又是建立在这些基础步骤之上的。 那怎么能够快速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呢? - 敏锐度方面就是要多看(很多人可以做到)、外加多总结(少部分人可以做到)及输出(极少部分人可以做到)。 - 学习能动性方面是建立在敏锐度基础之上的思考和实践,具体来说就是先带出具体的问题,然后去善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比如利用Google、X平台快速找到必要的资料、不同的目的能够找到不同的应对工具、身边有相应圈子的人能够进行解惑、或有志同道合的的一群人能够进行互助交流。 - 而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建立在敏锐度基础之上的实践扩展,对应的执行力则是各种实践能够持续有效的基础保障。 只要能坚持这么做了,那么时间长了,自然潜移默化地就会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论。而这,也是话李话外从一开始就希望实现的目标,即希望让每个人都能够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至于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可能也与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多少有点关系吧,个人的主要做事风格而已。比如对于一个团队而言,重要的不是去让其中一个人的能力最突出,而是尽可能提供机会并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突出,在这个基础上再让更优秀的人主动跳出来,这就需要通过方法论的层面去进行团队建设。而反过来,成就别人的这个过程其实也能够同时促进自己的方法论进一步实现拓展和成熟。 记得刚开始做话李话外的时候,我很长的一段时间基本都是写文章+发文章,其他什么都不会管、也不会和太多人进行交流(最多只是回复下后台的留言),这个就相当于我每天在看各种信息和项目、同时进行总结和输出,别人每天在看我的文章(至于有没有进行新的总和和输出我不知道)。概括起来就是,你我都在某种程度上在保持自己的敏锐度,简单点儿说就是都在保持对加密领域的关注。 话李话外开通一年后,我也正式建了互助群,除了防止失联的目的外(当时开通的6个话李话外自媒平台被封的只剩下了2个),更多的也是希望能够基于话李话外提供一个可以互助和交流的渠道,大家能够在里面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自由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看到的有用信息、或者也可以输出自己的思考……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这个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我通过借助话李话外创造一个渠道,希望让更优秀的人能够主动跳出来,然后大家能够彼此帮助,互相进步,抱团前行。不过,同时由于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加太多人,所以也设置了进入门槛,只提供给最有这方面需求的伙伴。当然,这个门槛同时也能够让我额外收到一些支付红包,也算是大家对话李话外的一种在线打赏吧。虽然目前实际的效果和理想的效果似乎还有一些差距,但正如我刚开始那一年写文章没什么人看一样,这个可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吧。 总之,直接告诉你去买一个某某币,你不一定真的会听我的(比如我连续说了两年多的囤大饼,但不是每个人都真的会去坚持囤),而且这个也并不能让你在这个领域长久。但如果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你形成或完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这个对于你我而言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任何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目前提供加密内容输出的博主和自媒体也非常多,也有非常多比话李话外更优秀的博主和内容,且对应提供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也非常的多,按个人所需进行选择或者都不选择即可。 1.现阶段我应该买什么? 前年(2022年)的时候,我一直在建议去囤大饼/以太。 去年(2023年)的时候,我分享了至少几百个项目(从上万个项目里面挑选出来的)建议多去关注,并耐心等待新一轮牛市(24–25年)机会的到来。 随着今年(2024年)大饼突破 ATH ,最近几个月我就很少再像去年那样的方式去介绍各种项目了,更多的是基于方法论角度的一些梳理与思考、基于生态方面的一些梳理与总结、或者是针对当下个别热门事件的一点看法。 对于我自己、或者本轮周期一路跟着话李话外坚持定投过来的伙伴,牛市期间更多的可能也只是会考虑“卖”的问题,而不是去“买”的问题。但对于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新伙伴来说,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太多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诉求,而是希望能够直接通过做交易赚到快钱,甚至希望短期内实现十倍、百倍的收益。 不过,基本的道理我们还是需要理解的,就算是这个领域里面总是充满着一夜暴富的故事,但如果你进入这个领域后,随便问问别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十倍、百倍收益,无需花什么时间精力就可以买到那种能够让自己暴富的币种并且拿到百倍,那么,这个领域为什么还会有 90% 以上的人会亏钱呢! 对于目前的这个阶段,最近这段时间打概率还是会以震荡行情为主。现阶段如果你想进行交易,那么我只做如下的建议: 第一长期的话,还是只建议BTC。如果是喜欢玩山寨,那么也只建议优先ETH。 第二如果不想持有BTC和ETH的话,那么也只建议买热门叙事(比如AI、RWA、GameFi,BRC20、MEMES等,即你自己最看好的赛道即可)分类下的头部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看好一个 RWA 的项目,但又想听听我个人的建议,那么很简单,你只要通过话李话外搜索历史文章即可,如果我过去的文章中正面地提到过这个项目,那么说明我是一直看好它的。如果这种看法对你自己有用的话。 第三针对自己看好的具体项目,建议同时再利用话李话外之前梳理好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对项目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同时,决定考虑买一个代币之前,建议至少能够列出你最看好它的3条买入理由(如果做不到这点,建议不要去买)。 第四针对已经做过调查的、自己决定要买入的项目,可以再配合K线(比如成交量分布、斐波那契回撤指标)寻找合适且自己能够接受的买点,然后建仓并分批买入即可。而如果是想做短线,那么建议同时再定好止盈和止损计划。 新人在牛市期间交易的基本纪律:保住本金+不懂勿碰。 如果你依然还是觉得我上面的说法有点抽象,有点书面化,那么我继续换个比较口语话的说法再说一遍: - 现在阶段,只要是热门的叙事赛道,你之前看好但没机会上车的山寨币项目其实是可以考虑买一点的。主要是买对应赛道的头部项目(直接去CoinMarketCap或CoinGecko分类里面看即可),比如基于斐波那契回撤等技术指标去找买点,或者直接根据自己的心理价位买,同时再检查下代币的流通和解锁等基本信息情况。 - 举个具体例子吧,之前我记得有人留言告诉我说,他很看好 BRC20 赛道,想买 ORDI 但价格太高(当时是80多美元),那么现在 ORDI 已经回调了 34 美元左右的位置,其实是可以考虑买一点的。另外之前也有人说自己错过了 MemeCoin 的机会,虽然自己也很看好 MemeCoin 这个赛道但感觉自己没机会了,那么现在其实像 PEPE、WIF 这样本轮诞生的明星MemeCoins 也已经回调到了一定的位置,你其实也是可以考虑买一点的。。。 - 当然,这里所谓的买,不是说你今天买了过几天卖掉就可以赚钱,短期走势谁也说不好。只是说,如果你现阶段买一点,并且能拿到大牛市的话,也是有比较大概率赚到钱的。至于能赚到多少这个也说不好,具体问题需要具体看,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看你自己的仓位管理情况及个人目标预期吧。 总之,作为大饼的铁头韭菜,我一般明牌的话,也只是建议囤大饼(或以太)。其他的山寨,我不会直接去做具体的交易指导或交易推荐,所以最后的决定还是需要看你自己。如果你也相信大牛市还在,那么现在这个阶段依然是最佳的入场机会。 2.如何第一时间寻找到新MemeCoin 前两天的时候,还有个比较喜欢玩土狗的伙伴留言和我说:每天通过刷推特找机会太费精力了,而且像大海捞针,有没有能第一时间找到那种纯公平发射、且没有预售的土狗方法?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目前寻找和发现新 MemeCoin 的工具确实有不少,但类似 dextool、alphatrace、Solana Meme 币猎手等这样的工具基本还是以价格涨幅、流动池、holder数、交易钱包等维度做展示和过滤。如下图所示。 目前我没发现有现成的工具能够直接列出“公平且无预售”的待上线或刚上线 MemeCoin,如果真有这么快捷的方法,是不是所有人玩土狗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风险了。如果有小伙伴发现这样的工具,也别忘记了分享给我哈。 MemeCoin 和那种 IDO/ICO 等方式发射的山寨币还不太一样,有的 MemeCoin 直接部署合约后加池子,这种可能连个像样的推特或社区都没有。有的则稍微好点,比如由KOL发行或背书、或者是由明确的社区发行,一般是先预告再上线,有些也有比较完整的白皮书及官网官推,这种可能相对更靠谱一点。但这种 MemeCoin 又很难去聚合,只能刷推去找,或去碰运气,比如有人还天天盯着马斯克的推特签名等机会。 除了刷推,很多人也喜欢加各种土狗群,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但一群人刷可能会好些,但后者的问题是,别人推荐的土狗,自己也需要去做一些基本的了解,现在杂七杂八的信息太多,割韭菜的土狗也太多了。 但如果你只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寻找到最新的那种土狗机会,那么还是有现成方法的。接下来我们以 SOL 链为例再来做个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solscan,通过该浏览器我们就能够实时去追踪和发现 SOL 链上面的所有交易信息。而且,相较于一些第三方的数据工具,solscan 官方浏览器不仅是免费的,而且也包含了不少常用的功能,比如: - 寻找最新的 MemeCoin - 跟踪最新的 Pools(流动池) - 搜索任意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 - 监控所有 SOL 钱包 第一步:寻找当下流行的MemeCoin 截止撰写本文时,Solana 链上可供交易的币种有 22,272 个,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 Raydium 进行交易的(有17308 个币种)。如下图所示。 所以,这里我们就从 Raydium 开始吧。打开 solscan 网站,点击顶部导航栏的 Defi 进入 Raydium 看板页面。如下图所示。 然后,按交易量(Volume)对代币列表页面进行排序,以此来查看目前 Solana 链上最流行的 MemeCoin。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对目标 MemeCoin 做基本的分析 第三步:跟踪那些聪明的钱包地址 3.寻找新MemeCoin赛点、还是把握老MemeCoin机会? 本文未完待续……剩余部分的内容我们会通过话李话外 Notion 版进行补充和更新。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5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现在牛市这个阶段应该买什么山寨币?新和旧MemeCoin该怎么去选?

有小伙伴留言问了我一个常见的问题:虽然看了你的几篇方法论文章,但自己还是不太会找项目,而且平时也没有时间去看什么链上数据,你能不能直接给我推荐一些具体的山寨币,买亏了肯定不怪你。
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仅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面,类似的留言我收到过应该不下百条。其实呢,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数篇文章里面,针对此类问题我也有过一些不同角度的回答。简单来说,不同的市场阶段,不同背景经历的人,对这种问题或所期待答案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我一直不会基于交易的角度去推荐具体的山寨币让大家直接上车呢?
第一肯定还是定位的问题。
话李话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授渔者,而非卖鱼者。
第二依然还是风险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的所谓带单是不会承诺具体收益的,智能合约领域里面反而各种带单老师们没有合约精神。但即便是本着“赚了都是你的,亏了与我无关”的基本玩法,这依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永赚大师。而且,如果我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并通过带单的方式把风险直接转嫁给关注话李话外的人(比如我收了项目方的钱,然后让大家上车),那么这个就多少感觉有点不厚道了。
除此之外,当然也会考虑到其他的一些问题:
首先做个假设,假如我提供带单服务或提供 1V1 的交易指导,那么我就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具体的交易上面。如此一来,我可能就不会有那种多的时间精力再去整理和输出知识类文章了。
其次,每到牛市这个市场中就会冒出来非常多的带单老师。也就是说,目前这个市场里面,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卖鱼者,也不差我一个,而我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想成为卖鱼者,更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且相较于带单指导或喊单而言,我更愿意(喜欢)专注去做区块链知识的分享。
然后呢,我一直都说,短期市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便是通晓 K 线技术指标,即便是有很强的调研能力,谁又能保证自己可以准确预测短期市场的走势呢?一切的预测也都基于概率而言。所以,既然我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那么就不会(不愿意)把市场中未知的风险直接转化给关注话李话外的人。
所以,践行最好的方式依然是,我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理论、经验、方法等尽可能无保留地告诉你,你只要踩在我的肩膀上去进阶即可。这是我唯一能做且想做的,而且长远来看,这样对你我都好。
但有人可能又会说了,看了话李话外不少文章,似乎道理也懂了一些,但为什么结果依然是:自己赚钱如便秘般艰难,别人赚钱如窜稀般容易。
这个就比较难讲了,我们先抛去个人性格的问题不谈、抛去个人背景的问题不谈、抛去个人能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谈、抛去……很多个人影响因素不谈,我觉得最基本的问题也许还是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吧。
大道理其实很容易学,也很容易懂,但基于这些道理需要产生出来的敏锐度(比如对信息的敏锐度)、主动的学习能动性(比如主动搜索、校对并寻求信息差)、举一反三的能力及对应的执行力则可能不那么容易形成,而方法论的最终形成往往又是建立在这些基础步骤之上的。
那怎么能够快速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呢?
- 敏锐度方面就是要多看(很多人可以做到)、外加多总结(少部分人可以做到)及输出(极少部分人可以做到)。
- 学习能动性方面是建立在敏锐度基础之上的思考和实践,具体来说就是先带出具体的问题,然后去善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比如利用Google、X平台快速找到必要的资料、不同的目的能够找到不同的应对工具、身边有相应圈子的人能够进行解惑、或有志同道合的的一群人能够进行互助交流。
- 而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建立在敏锐度基础之上的实践扩展,对应的执行力则是各种实践能够持续有效的基础保障。
只要能坚持这么做了,那么时间长了,自然潜移默化地就会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论。而这,也是话李话外从一开始就希望实现的目标,即希望让每个人都能够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至于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可能也与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多少有点关系吧,个人的主要做事风格而已。比如对于一个团队而言,重要的不是去让其中一个人的能力最突出,而是尽可能提供机会并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突出,在这个基础上再让更优秀的人主动跳出来,这就需要通过方法论的层面去进行团队建设。而反过来,成就别人的这个过程其实也能够同时促进自己的方法论进一步实现拓展和成熟。
记得刚开始做话李话外的时候,我很长的一段时间基本都是写文章+发文章,其他什么都不会管、也不会和太多人进行交流(最多只是回复下后台的留言),这个就相当于我每天在看各种信息和项目、同时进行总结和输出,别人每天在看我的文章(至于有没有进行新的总和和输出我不知道)。概括起来就是,你我都在某种程度上在保持自己的敏锐度,简单点儿说就是都在保持对加密领域的关注。
话李话外开通一年后,我也正式建了互助群,除了防止失联的目的外(当时开通的6个话李话外自媒平台被封的只剩下了2个),更多的也是希望能够基于话李话外提供一个可以互助和交流的渠道,大家能够在里面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自由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看到的有用信息、或者也可以输出自己的思考……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这个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我通过借助话李话外创造一个渠道,希望让更优秀的人能够主动跳出来,然后大家能够彼此帮助,互相进步,抱团前行。不过,同时由于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加太多人,所以也设置了进入门槛,只提供给最有这方面需求的伙伴。当然,这个门槛同时也能够让我额外收到一些支付红包,也算是大家对话李话外的一种在线打赏吧。虽然目前实际的效果和理想的效果似乎还有一些差距,但正如我刚开始那一年写文章没什么人看一样,这个可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吧。
总之,直接告诉你去买一个某某币,你不一定真的会听我的(比如我连续说了两年多的囤大饼,但不是每个人都真的会去坚持囤),而且这个也并不能让你在这个领域长久。但如果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你形成或完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这个对于你我而言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任何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目前提供加密内容输出的博主和自媒体也非常多,也有非常多比话李话外更优秀的博主和内容,且对应提供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也非常的多,按个人所需进行选择或者都不选择即可。
1.现阶段我应该买什么?
前年(2022年)的时候,我一直在建议去囤大饼/以太。
去年(2023年)的时候,我分享了至少几百个项目(从上万个项目里面挑选出来的)建议多去关注,并耐心等待新一轮牛市(24–25年)机会的到来。
随着今年(2024年)大饼突破 ATH ,最近几个月我就很少再像去年那样的方式去介绍各种项目了,更多的是基于方法论角度的一些梳理与思考、基于生态方面的一些梳理与总结、或者是针对当下个别热门事件的一点看法。
对于我自己、或者本轮周期一路跟着话李话外坚持定投过来的伙伴,牛市期间更多的可能也只是会考虑“卖”的问题,而不是去“买”的问题。但对于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新伙伴来说,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太多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诉求,而是希望能够直接通过做交易赚到快钱,甚至希望短期内实现十倍、百倍的收益。
不过,基本的道理我们还是需要理解的,就算是这个领域里面总是充满着一夜暴富的故事,但如果你进入这个领域后,随便问问别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十倍、百倍收益,无需花什么时间精力就可以买到那种能够让自己暴富的币种并且拿到百倍,那么,这个领域为什么还会有 90% 以上的人会亏钱呢!
对于目前的这个阶段,最近这段时间打概率还是会以震荡行情为主。现阶段如果你想进行交易,那么我只做如下的建议:
第一长期的话,还是只建议BTC。如果是喜欢玩山寨,那么也只建议优先ETH。
第二如果不想持有BTC和ETH的话,那么也只建议买热门叙事(比如AI、RWA、GameFi,BRC20、MEMES等,即你自己最看好的赛道即可)分类下的头部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看好一个 RWA 的项目,但又想听听我个人的建议,那么很简单,你只要通过话李话外搜索历史文章即可,如果我过去的文章中正面地提到过这个项目,那么说明我是一直看好它的。如果这种看法对你自己有用的话。

第三针对自己看好的具体项目,建议同时再利用话李话外之前梳理好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对项目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同时,决定考虑买一个代币之前,建议至少能够列出你最看好它的3条买入理由(如果做不到这点,建议不要去买)。
第四针对已经做过调查的、自己决定要买入的项目,可以再配合K线(比如成交量分布、斐波那契回撤指标)寻找合适且自己能够接受的买点,然后建仓并分批买入即可。而如果是想做短线,那么建议同时再定好止盈和止损计划。
新人在牛市期间交易的基本纪律:保住本金+不懂勿碰。
如果你依然还是觉得我上面的说法有点抽象,有点书面化,那么我继续换个比较口语话的说法再说一遍:
- 现在阶段,只要是热门的叙事赛道,你之前看好但没机会上车的山寨币项目其实是可以考虑买一点的。主要是买对应赛道的头部项目(直接去CoinMarketCap或CoinGecko分类里面看即可),比如基于斐波那契回撤等技术指标去找买点,或者直接根据自己的心理价位买,同时再检查下代币的流通和解锁等基本信息情况。
- 举个具体例子吧,之前我记得有人留言告诉我说,他很看好 BRC20 赛道,想买 ORDI 但价格太高(当时是80多美元),那么现在 ORDI 已经回调了 34 美元左右的位置,其实是可以考虑买一点的。另外之前也有人说自己错过了 MemeCoin 的机会,虽然自己也很看好 MemeCoin 这个赛道但感觉自己没机会了,那么现在其实像 PEPE、WIF 这样本轮诞生的明星MemeCoins 也已经回调到了一定的位置,你其实也是可以考虑买一点的。。。
- 当然,这里所谓的买,不是说你今天买了过几天卖掉就可以赚钱,短期走势谁也说不好。只是说,如果你现阶段买一点,并且能拿到大牛市的话,也是有比较大概率赚到钱的。至于能赚到多少这个也说不好,具体问题需要具体看,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看你自己的仓位管理情况及个人目标预期吧。
总之,作为大饼的铁头韭菜,我一般明牌的话,也只是建议囤大饼(或以太)。其他的山寨,我不会直接去做具体的交易指导或交易推荐,所以最后的决定还是需要看你自己。如果你也相信大牛市还在,那么现在这个阶段依然是最佳的入场机会。
2.如何第一时间寻找到新MemeCoin
前两天的时候,还有个比较喜欢玩土狗的伙伴留言和我说:每天通过刷推特找机会太费精力了,而且像大海捞针,有没有能第一时间找到那种纯公平发射、且没有预售的土狗方法?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目前寻找和发现新 MemeCoin 的工具确实有不少,但类似 dextool、alphatrace、Solana Meme 币猎手等这样的工具基本还是以价格涨幅、流动池、holder数、交易钱包等维度做展示和过滤。如下图所示。

目前我没发现有现成的工具能够直接列出“公平且无预售”的待上线或刚上线 MemeCoin,如果真有这么快捷的方法,是不是所有人玩土狗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风险了。如果有小伙伴发现这样的工具,也别忘记了分享给我哈。
MemeCoin 和那种 IDO/ICO 等方式发射的山寨币还不太一样,有的 MemeCoin 直接部署合约后加池子,这种可能连个像样的推特或社区都没有。有的则稍微好点,比如由KOL发行或背书、或者是由明确的社区发行,一般是先预告再上线,有些也有比较完整的白皮书及官网官推,这种可能相对更靠谱一点。但这种 MemeCoin 又很难去聚合,只能刷推去找,或去碰运气,比如有人还天天盯着马斯克的推特签名等机会。
除了刷推,很多人也喜欢加各种土狗群,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但一群人刷可能会好些,但后者的问题是,别人推荐的土狗,自己也需要去做一些基本的了解,现在杂七杂八的信息太多,割韭菜的土狗也太多了。
但如果你只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寻找到最新的那种土狗机会,那么还是有现成方法的。接下来我们以 SOL 链为例再来做个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solscan,通过该浏览器我们就能够实时去追踪和发现 SOL 链上面的所有交易信息。而且,相较于一些第三方的数据工具,solscan 官方浏览器不仅是免费的,而且也包含了不少常用的功能,比如:
- 寻找最新的 MemeCoin
- 跟踪最新的 Pools(流动池)
- 搜索任意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
- 监控所有 SOL 钱包
第一步:寻找当下流行的MemeCoin
截止撰写本文时,Solana 链上可供交易的币种有 22,272 个,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 Raydium 进行交易的(有17308 个币种)。如下图所示。

所以,这里我们就从 Raydium 开始吧。打开 solscan 网站,点击顶部导航栏的 Defi 进入 Raydium 看板页面。如下图所示。

然后,按交易量(Volume)对代币列表页面进行排序,以此来查看目前 Solana 链上最流行的 MemeCoin。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对目标 MemeCoin 做基本的分析
第三步:跟踪那些聪明的钱包地址
3.寻找新MemeCoin赛点、还是把握老MemeCoin机会?
本文未完待续……剩余部分的内容我们会通过话李话外 Notion 版进行补充和更新。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5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交易的秘密系列之:市场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是如何被操纵的?在[上一篇文章中](https://www.binance.com/zh-CN/square/post/7901843120481)我们提到,市场的底层逻辑是资金的流动,但资金的流动往往又是根据人们的情绪产生的决策。所以某种角度来讲,市场价格的变化是由恐惧和贪婪等各种人们的情绪决定的。 而人们的这种情绪往往又是容易被操纵的,所以,在任何的市场中,操纵行为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活动,比如来自各种消息面、鲸鱼或内部交易人员所产生的价格影响。 作为普通的韭菜,很多人站位的视角永远都是自己,甚至有人做交易依然是跟着个人感觉走。所谓知己知彼,如果想在市场上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有时候也需要换位思考一下,比如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做市商的角度,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推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 1.什么是做市商 做市商(Market Makers)是一个统称,其背后有可能是鲸鱼、可能是机构,甚至也可能是交易所等等。单纯从名字上来理解的话,所谓的做市,就是指创造市场,即让市场产生买和卖的行为。 目前在加密领域,比较知名的做市商包括DWF Labs、Wintermute 等,这些做市商的决策往往能够影响到一个山寨币的短期走势,而在其通过操控市场价格获得功成名就的背后,同时也也饱受着各种争议。 现在大部分的做市商基本都是通过与交易所合作的方式来操作市场(即流动性)的,而且交易所也会给做市商提供一点交易费用的折扣。他们同时扮演者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以提供稳定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并确保对应项目(代币)在市场中的趋势和可访问性。 综合来讲,做市商一般可能会做如下的一些操作: -持续进行买单和卖单,以确保代币的流动性,并使其他用户可以随时且顺利地买到对应的币种。 -维持价格的水平,而买卖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他们赚钱的地方。 -大部分的做市商都会通过机器(程序)进行快速地买和卖交易,这会有助于他们保持市场平稳的运行。 至于做市商执行的具体操作,这个基本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理论角度及大的方面来推导出他们的一些基本策略。比如在熊市期间,做市商一般会代价购买和积累一些目标代币,为下一个牛市做准备,同时他们也会在 CEX 里面产生尽可能多的交易量以防止对应的代币被退市。 而在牛市期间,他们则会借助一些消息面或者炒作机会让更多人的人能够关注到对应的币种,并借助一些手段来持续对进行价格的操控,以此来达到自己出货,别人接盘,但同时尽量确保不会破坏对应币种价格趋势。当然,除非是做市商已经决定完全退出了,那么对应的币种有可能就会面临暴跌或崩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加密领域至少有超过 50 个做市商,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 DWF Labs、Wintermute 就是这里面的最有代表性的做市商。而且,根据他们历史的做市行为,似乎不同的做市商都有自己的操作习惯(模式),并在操纵价格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有人通过 K 线图的方式总结了目前知名的几个做市商的风格,如果你遇到与其中风格类似的代币,那么也不排除(只是有一定的可能性)这就是对应做市商的手笔。如下图所示。 2.如何识别做市商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识别某个代币的背后是否有做市场操纵呢?接下来我们以最具有代表性的 DWF Labs 展开来简单地做一些梳理总结: DWF Labs 也是很多人盯得比较多的一家做市商,因为被他们“盯上”的代币,基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剧本,那就是先暴涨,然后会暴跌。 根据第三方的数据平台显示,目前与 DWF Labs 存在“一定关系”的代币大约有 200 种,如下图所示。 我们就以比较典型的 PHA 代币为例。今年 1 月 13 日的时候,DWF Labs 正式公开宣布成为 Phala Network 的做市商。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 PHA 的价格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结合上面的时间和价格走势,我们就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来,PHA 最近几个月的走法就是 DWF Labs 常用的典型走法。他们会在 PHA 价格横盘的期间用几个月的时候去慢慢进行积累,然后直接拉盘,当越来越多散户跟进后,他们则会直接出货并把价格打下来。 基于 DWF Labs 这种比较典型的操纵方式,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前去做识别,比如: - 在双方(做市商与项目方)发布重要公告(比如合作公告、投资公告)之前的一小段时间内,代币的价格都会有一定的涨幅。 - 在重要公告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几个月内),代币的交易量一般会出现持续上升的状态,但代币的价格却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始终被控制在一个区间震荡。 - 如果再放到更长的周期去看的话,也可能会发现,先积累、再拉盘、再出货的这种模式每隔几个月(也可能更长的时间)就会重复出现(做市商反复进行收割)。 当然,不同的做市商采用的具体执行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就市场而言,因为做市商掌握了对应的流动性,而人们的交易更多的又是基于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些做市商采取的策略其实从大框架上看基本也是大同小异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几个阶段的实施: 第一个阶段进行积累 第二个阶段制造价格的大幅波动(进入震荡期间,比如短期跌到你掉下巴、或短期拉到你目瞪口呆) 第三个阶段重新创造预期(吸引用户进场、你可能同时也会看到各种利好消息) 第四个阶段维持上涨趋势(让观望的人不再观望、产生更大的FOMO) 第五个阶段是大镰刀。这个就看做市商和项目方本身的格局了(他们也会同时参考当下的市场整体局势),格局小的先给你一镰刀,然后继续重复上面的阶段。格局大的继续拉到你怀疑人生为止,但大镰刀终归是要落下的。 ……反复重复上面的步骤。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个规律再放大了再看,一轮牛熊周期的转换不就是如此吗?然后我们会不断地经历新一轮的牛熊周期。 当然,上面这也仅是理论上的总结和梳理,实际的情况会比这个凶险万分且不可捉摸,交易本身就是人性之间的一种较量。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年来,我自己几乎很少去做短期的交易,只是在铁打不动地囤着大饼,熊市坚持按月定投,牛市分批卖出,已经成了我给自己设定的最主要的一种交易纪律。保持专注、保持耐心、对于普通韭菜而言,有时候慢就是快。 3.我们该如何应对 道理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既然已经懂了底层的逻辑和基本的道理,那么你需要的就是定制严格的交易纪律(适合自己的)并进行必要的研究(DYOR)。针对一些重要的阶段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梳理一下。 第一、积累区间进行买入 也可以叫做吸筹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市场中那些聪明的资金或机构投资者一般都在做持续的买入。但也正因为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价格相对稳定,给人一种活动很少的印象,也是普通散户韭菜卖出甚至离场的阶段,因为大部分的韭菜回去追踪市场中那些新的热点。 建议: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重点去发现那些处在低位震荡区间且高交易量的代币。 如果你能发现这样的代币,并且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去保持积累,并且在代币开始拉盘后分批卖出(把自己当成是做市商的思维、抱紧做市商的大腿),那么基本可以跑赢市场中 80% 以上的人,因为现实的情况中,大部分依然喜欢追涨杀跌。 而目前市场的这个阶段,如果我们从 K 线上面去观察的话,似乎有不少是山寨币正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波动期间保存冷静 第三、分配阶段获利了结 本文未完待续……剩余部分的内容我们会通过话李话外 Notion 版进行补充和更新。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4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交易的秘密系列之:市场价格的上涨或下跌是如何被操纵的?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市场的底层逻辑是资金的流动,但资金的流动往往又是根据人们的情绪产生的决策。所以某种角度来讲,市场价格的变化是由恐惧和贪婪等各种人们的情绪决定的。
而人们的这种情绪往往又是容易被操纵的,所以,在任何的市场中,操纵行为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活动,比如来自各种消息面、鲸鱼或内部交易人员所产生的价格影响。
作为普通的韭菜,很多人站位的视角永远都是自己,甚至有人做交易依然是跟着个人感觉走。所谓知己知彼,如果想在市场上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有时候也需要换位思考一下,比如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做市商的角度,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推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的。
1.什么是做市商
做市商(Market Makers)是一个统称,其背后有可能是鲸鱼、可能是机构,甚至也可能是交易所等等。单纯从名字上来理解的话,所谓的做市,就是指创造市场,即让市场产生买和卖的行为。
目前在加密领域,比较知名的做市商包括DWF Labs、Wintermute 等,这些做市商的决策往往能够影响到一个山寨币的短期走势,而在其通过操控市场价格获得功成名就的背后,同时也也饱受着各种争议。
现在大部分的做市商基本都是通过与交易所合作的方式来操作市场(即流动性)的,而且交易所也会给做市商提供一点交易费用的折扣。他们同时扮演者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以提供稳定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并确保对应项目(代币)在市场中的趋势和可访问性。
综合来讲,做市商一般可能会做如下的一些操作:
-持续进行买单和卖单,以确保代币的流动性,并使其他用户可以随时且顺利地买到对应的币种。
-维持价格的水平,而买卖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他们赚钱的地方。
-大部分的做市商都会通过机器(程序)进行快速地买和卖交易,这会有助于他们保持市场平稳的运行。
至于做市商执行的具体操作,这个基本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理论角度及大的方面来推导出他们的一些基本策略。比如在熊市期间,做市商一般会代价购买和积累一些目标代币,为下一个牛市做准备,同时他们也会在 CEX 里面产生尽可能多的交易量以防止对应的代币被退市。
而在牛市期间,他们则会借助一些消息面或者炒作机会让更多人的人能够关注到对应的币种,并借助一些手段来持续对进行价格的操控,以此来达到自己出货,别人接盘,但同时尽量确保不会破坏对应币种价格趋势。当然,除非是做市商已经决定完全退出了,那么对应的币种有可能就会面临暴跌或崩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加密领域至少有超过 50 个做市商,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 DWF Labs、Wintermute 就是这里面的最有代表性的做市商。而且,根据他们历史的做市行为,似乎不同的做市商都有自己的操作习惯(模式),并在操纵价格方面也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有人通过 K 线图的方式总结了目前知名的几个做市商的风格,如果你遇到与其中风格类似的代币,那么也不排除(只是有一定的可能性)这就是对应做市商的手笔。如下图所示。

2.如何识别做市商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识别某个代币的背后是否有做市场操纵呢?接下来我们以最具有代表性的 DWF Labs 展开来简单地做一些梳理总结:
DWF Labs 也是很多人盯得比较多的一家做市商,因为被他们“盯上”的代币,基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剧本,那就是先暴涨,然后会暴跌。
根据第三方的数据平台显示,目前与 DWF Labs 存在“一定关系”的代币大约有 200 种,如下图所示。

我们就以比较典型的 PHA 代币为例。今年 1 月 13 日的时候,DWF Labs 正式公开宣布成为 Phala Network 的做市商。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 PHA 的价格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结合上面的时间和价格走势,我们就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来,PHA 最近几个月的走法就是 DWF Labs 常用的典型走法。他们会在 PHA 价格横盘的期间用几个月的时候去慢慢进行积累,然后直接拉盘,当越来越多散户跟进后,他们则会直接出货并把价格打下来。
基于 DWF Labs 这种比较典型的操纵方式,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前去做识别,比如:
- 在双方(做市商与项目方)发布重要公告(比如合作公告、投资公告)之前的一小段时间内,代币的价格都会有一定的涨幅。
- 在重要公告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几个月内),代币的交易量一般会出现持续上升的状态,但代币的价格却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始终被控制在一个区间震荡。
- 如果再放到更长的周期去看的话,也可能会发现,先积累、再拉盘、再出货的这种模式每隔几个月(也可能更长的时间)就会重复出现(做市商反复进行收割)。
当然,不同的做市商采用的具体执行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就市场而言,因为做市商掌握了对应的流动性,而人们的交易更多的又是基于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些做市商采取的策略其实从大框架上看基本也是大同小异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几个阶段的实施:
第一个阶段进行积累
第二个阶段制造价格的大幅波动(进入震荡期间,比如短期跌到你掉下巴、或短期拉到你目瞪口呆)
第三个阶段重新创造预期(吸引用户进场、你可能同时也会看到各种利好消息)
第四个阶段维持上涨趋势(让观望的人不再观望、产生更大的FOMO)
第五个阶段是大镰刀。这个就看做市商和项目方本身的格局了(他们也会同时参考当下的市场整体局势),格局小的先给你一镰刀,然后继续重复上面的阶段。格局大的继续拉到你怀疑人生为止,但大镰刀终归是要落下的。
……反复重复上面的步骤。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个规律再放大了再看,一轮牛熊周期的转换不就是如此吗?然后我们会不断地经历新一轮的牛熊周期。

当然,上面这也仅是理论上的总结和梳理,实际的情况会比这个凶险万分且不可捉摸,交易本身就是人性之间的一种较量。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年来,我自己几乎很少去做短期的交易,只是在铁打不动地囤着大饼,熊市坚持按月定投,牛市分批卖出,已经成了我给自己设定的最主要的一种交易纪律。保持专注、保持耐心、对于普通韭菜而言,有时候慢就是快。
3.我们该如何应对
道理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既然已经懂了底层的逻辑和基本的道理,那么你需要的就是定制严格的交易纪律(适合自己的)并进行必要的研究(DYOR)。针对一些重要的阶段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梳理一下。
第一、积累区间进行买入
也可以叫做吸筹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市场中那些聪明的资金或机构投资者一般都在做持续的买入。但也正因为这个阶段表现出来的价格相对稳定,给人一种活动很少的印象,也是普通散户韭菜卖出甚至离场的阶段,因为大部分的韭菜回去追踪市场中那些新的热点。
建议: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重点去发现那些处在低位震荡区间且高交易量的代币。

如果你能发现这样的代币,并且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去保持积累,并且在代币开始拉盘后分批卖出(把自己当成是做市商的思维、抱紧做市商的大腿),那么基本可以跑赢市场中 80% 以上的人,因为现实的情况中,大部分依然喜欢追涨杀跌。
而目前市场的这个阶段,如果我们从 K 线上面去观察的话,似乎有不少是山寨币正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波动期间保存冷静
第三、分配阶段获利了结
本文未完待续……剩余部分的内容我们会通过话李话外 Notion 版进行补充和更新。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4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现在开始为新一轮的熊市做准备、通过加密市场获得收益的基础执行策略看到这个标题不要担心,因为现在我们依然处于牛市期间,离熊市还有一段的距离。但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更多地是一种个人习惯或思考方式吧,比如熊市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再为牛市做准备(比如坚持每月定投大饼),而牛市的时候,尤其是进入了牛市中期及后期的时候,我就会重新开始为熊市做准备。 任何的市场都是具有周期性的,作为普通的人,我们没有什么背景,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有限,所以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把握和利用好周期的趋势。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没有为周期做好准备,即便是那些能够在熊市中拿到低价筹码或者在牛市中获利的人,也会因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导致错失机会或出现亏损。 在话李话外去年(2023年)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下一个牛市(即本轮牛市)可能是加密市场最后一次大规模增长的机会。今天我会再补充一句,相较于历史熊市而言,下一个熊市也可能会是一次极其残酷的熊市。 当然,这里的大规模增长机会指的是你下一轮牛市中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那种一天就疯狂上涨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情况了。而极端的熊市也不代表这个市场就“死”了,只是下一个熊市期间,可能很多项目会变得更加无人问津,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任何的机会,熊市只是把市场重置,而不是让市场直接死掉。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我们之前文章中提到的监管问题。而且,通过过去的这 1–2 年时间我们其实也已经能够感受到了,针对加密市场的监管措施在不断地增多,尤其是老美那边出台或正在准备出台的各种加密法案。而部分交易所现在也在不断地在寻求改变并试图去符合监管要求,比如,它们不仅主动下架了 XMR 这样的隐私代币,甚至安安的 CZ 还亲自把自己的肉身压给了老美。从目前的各种迹象来看,未来针对加密领域的监管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去思考一下熊市的问题。 1.应对熊市应该做什么准备 首先,还是仓位管理的问题。 我知道目前很多人在加密领域的投入都比较大,甚至是将自己现实中的大部分资金都放到了加密领域。那么这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 你目前的持仓币种收益情况如何?你打算什么目标卖出?你为什么会认为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 假如本轮牛市你没有实现目标,甚至出现亏损,那么熊市期间你怎么办? - 假如你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该怎么办? 理想往往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不少人都是抱着美好的梦想进入这个领域,希望能够直接实现阶级的跨越,但如果没有考虑或规划好上面的那些问题,最终可能会摔的很惨。交易市场里面,至少 80% 的人最后都是亏钱的,所以,你需要更加谨慎地去做出选择。 因为别人我也不好说,就继续拿自己来举例吧,我目前投入到加密领域的资金只占到现实资产的不到 10%,而且因为我是大饼的铁头韭菜,所以我至少 8 层的仓位都放在了大饼上面,所以即便是像我这种大饼的极端主义者,熊市也会准备两种方案,这个后面我会分享。 其次,才是考虑熊市应该准备什么的问题。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熊市期间,往往也是各种诈骗活动、黑客攻击、意外事件等比较频发的时候。 至于诈骗和黑客攻击方面,我们在之前文章中也已经梳理过一些币圈安全方面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只要大家平时在这方面多注意一下,基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至于意外事件,估计很多人对之前 FTX 的崩盘还记忆犹新。而综合目前的一些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下一轮熊市针对稳定币的问题可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包括美国那边的《稳定币法案》进展情况。关于稳定币方面的思考,我们前几天(5月4日)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一些梳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只提出一种可能的假设,假如熊市期间你手中的某稳定币出现脱钩,你会怎么办?是恐慌卖掉?还是继续抄底买入?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那么不妨先去Google了解一下之前 UST 崩盘的事件。 所以,如果你能够在这个牛市期间实现利润,且你投资到加密市场中的资产又占到了现实资产比较大的比例,那么在一定的阶段进行部分的变现是比较稳妥的选择之一。至于变现的问题,这个话题比较敏感,这里我们不做讨论。 而如果你不想变现的话,那么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适当分散一下你的稳定币,比如按比例大小同时持有USDC、USDT、DAI,而不要只持有一种 USDT。 二是一旦感觉市场情况不对,那么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稳定币换成大饼和以太,这两种资产目前来看才是最安全的(虽然也会有波动性,但长期看没问题)。 而如果你在熊市期间,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你除了可以继续参与加密市场外,你甚至还可以拿出一些时间去学习和关注股票等其他的金融市场。或者你也比较喜欢写东西的话,那么也可以考虑像我一样做个自媒体什么的(因为输出也是最好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 2.未来可期、保持耐心 说完了熊市的问题,我们再说回到目前的市场,给大家打打气。 最近这几天,我发现很多人的情绪似乎比较低,已经完全没有了比如前段时间冲土狗、打铭文的那种热情,而且不少人似乎对接下来市场的走向也缺乏信心,但其实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你抓紧时间研究和布局的好时机。 在一种金融市场里面,大部分人选择退出或放弃大致会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时间维度的放弃,这部分人的耐心可能没有那么好,当他们比较长一段时间等不到市场的增长时就会放弃掉自己手中的筹码退出。 第二种是预期维度的放弃,比如有人预期大饼一周内会反弹到 70000 美元,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达到,所以他们也会因此放弃而退出。 第三种是下跌维度的放弃,这部分人只能接受市场的上涨,而心理上无法承受任何的下跌,随着市场进入盘整或下跌他们就会直接放弃并退出。 而目前的这个阶段,更偏向于第三种,即很多人开始对可能的重新下跌感到恐惧,他们会担心一旦自己买入就会下跌,所以会选择继续观望或直接放弃手中已有的筹码。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心理呢? 我想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可能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之前的 FOMO 而买入,而这种 FOMO 会让他们短期内买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导致市场稍有波动,自己就会产生恐惧而拿不住,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交易心理现象。而如果你是经常关注话李话外,比如 22 年下半年就开始和我们一起定投大饼,那么目前大饼的平均成本应该也不到 3 万美元,现阶段的这种市场波动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记得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曾比较多地提到自己的一些仓位情况和计划,比如其中我提到本轮牛市周期中,我会等大饼到 10 -12 万美元的时候先出掉 3 成。然后我也发现有部分小伙伴发私信说,他也决定像我一样操作。 这个做法本身我是认为 OK 的,但这里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老话,建议每个人都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定制(在别人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符合自身的仓位管理和投资计划,而不是完全照搬别人的操作。我之所以定上面那个目标预期,主要还是基于自己而考虑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过几次,这个计划我是在 22 年就定制好的,当时给自己的目标就是本轮周期内实现 3–5 倍的整体收益,而大饼达到 10 万不仅是我完成目标的位置(开始分批卖出的位置),同时也是我个人认为本轮牛市大饼大概率可以达到的位置(之前的几篇文章中也专门分析过为什么我认为会达到10万)。再说我还有 Plan B,也就是说,假设本轮大饼没有达到 10 万,那么我会继续持有大饼不动,直接拿到下一个周期,而且这个过程也不会影响到我下一个熊市继续定制新一轮的定投计划去继续积累大饼。 总之,投资是一个很严谨的事情,你要定制自己的计划,如果你也是长期主义者,且没有任何变现的需要,那么完全可以和我一样的操作。否则当你的仓位达到自己的预期后,就应该去考虑出售掉部分仓位锁定利润,而不是听别人都说大饼会到10万、20万、100万,然后也去按别人的这些说法去等待。 请记住,你要按自己的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花了钱后去等待别人的目标实现,否则可能就会导致自己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损失。因为严格来讲,市场肯定是不可预测的,没有人知道本轮大饼的确切 ATH 会到多少,什么时候会到,现在任何的说法也都是一种猜测而已(说好听点叫预测)。 而如果你不喜欢大饼,只喜欢玩山寨币,那么接下来的难度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在话李话外最近的一些文章中,我们其实就山寨季的话题也谈论过几次,概括而言,因为本轮牛市的一些流动性变化,虽然我们依然看好后面山寨币可能会迎来一轮新的上涨机会,但本轮牛市并不是所有的山寨币都会有比较大上涨的机会,所以你需要重点去关注那些符合热门(可靠)叙事的项目,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仓位管理和投资计划(比如止盈止损)做认真的设定,这个牛市已经基本没有那种闭着眼睛随便买就可以轻松赚到钱的机会了。 从野蛮、诈骗横行且毫无监管、到慢慢有序且符合监管,这其实也是一个市场正在变成熟的一种过程表现。虽然对于普通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有序发展,那种动不动就万倍、千倍、百倍的故事会成为一种回忆。但就总体发展和体量上而言,目前的加密市场依然是出于比较早期的发展阶段。 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2023年)全球股票的市值已经突破了 100 万亿美元。而目前加密市场的市值也仅有 2.32 万亿美元。随着加密市场的越来越“合规”,尤其是需要等稳定币符合监管后,我们就能够预见,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更多的机构资金可能会转向这个领域。这里我们就做个简单的假设,假设全球股票市场中有 5% 的资金转向加密市场,那么也会直接推动加密市场的市值整体再上涨 3 倍。 而这一切,需要的,也仅仅是时间。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耐心。 3.通过加密市场获得收益的主要执行策略 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再来给大家梳理几条关于在加密市场中获利的思路策略。 其实,很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比如学习是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即需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投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往往会买几十个币种,但那些经历过市场洗礼的老韭菜,往期只会持有几个币种(且其中肯定包括了BTC或ETH)。 再比如针对项目调研方面,就拿我们之前给大家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来说吧,其实我在表格最明显的位置就加了一句话:建议你在此表格基础上,慢慢优化成一个适合自己的模版表。如下图所示。 因为就效率而言,开始你自己去了解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几天时间,而现在借助《项目调研模版表》,你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即便如此,如果你需要了解的项目比较多,那么依然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所以,当你持续去学习和研究的时候,你其实完全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策略进行简单化。这就是为什么,比如现实中有些高手可能看你一眼或者问你几个问题,就大概能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之前已经见过或者分析过很多的人,有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而已。 那具体应该怎么快速做到这些呢?或者说如何能够比较快地通过对加密领域的研究获得一定的收益机会呢? 第一、了解市场运作的周期 周期这个词我们上文也已经重点提及,进入一个市场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肯定是应该先去了解该市场的周期是如何运作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领域里面很多最后赚到钱的人,基本都是那些已经经历了至少 1–2 轮周期的人,而亏钱的往往是那些牛市才刚进来的新人。 市场的底层逻辑虽然是资金的流动,但资金的流动往往又是根据人们的情绪产生的决策。所以某种角度来讲,市场价格的变化是由恐惧和贪婪等各种人们的情绪决定的(要知道机构的背后其实也是由人组成的)。而也正是这种情绪,市场往往会遵循一些重复的规律或模式。所以也才有了那么一句话: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押韵。 每个人应该都听说过巴菲特的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我要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要贪婪。但真正能够“正确”做到这一点的人其实并不多。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只要熊市坚持定投大饼,牛市分批卖出,就可以产生比较客观的收益,但你在看看现在,这轮你是真正做到这一点且手里还能够长期持有大饼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一个周期里面,其实能够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有人希望通过撸空投赚取可能的收益、有人希望通过理财赚取可能的高APY(相较于其他金融领域,加密领域的收益率其实很高了)、而有人希望通过交易现货赚取可能的收益,甚至有人也希望通过合约杠杆获得一夜暴富的机会,等等 因为我个人主要还是以囤现货为主,所以这里我们就以现货的交易为例,继续往下说。 第二、追踪和监控那些聪明的钱 其实在之前,追踪大鲸鱼的钱包还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但随着这种方法的普及,现在这个效率似乎就没那么有效了。因为很多大鲸鱼也知道自己的钱包被很多人监控,所以有时候他们反而会通过分散钱包来躲避追踪。当然,除非是那种他们故意想让你知道的交易操作,会大大方方明牌告诉你。 目前追踪和监控的钱包的工具也比较多了,这两年也出现了不少很好用的新工具,比如话李话外文章之前文章中已经介绍过的 Arkham、zerion、mest、alphatrace、apelike 等。 相较于监控那些知名的大鲸鱼钱包,我们可以重点去监控一些聪明的钱:即最先买入并且获利的钱包,然后去看看它还买了什么(这里面可能要剔除掉那些可能的内部钱包)。 具体的操作步骤,其实之前话李话外的文章中也有过相关的梳理,这里我们重新做个概要: 首先是通过一些 DEX 聚合器去找到想要分析的目标币种。比如借助 dexscreener 工具过滤出过去 24 小时最热门的新币种,然后打开里面的 Top Traders 或 Holders 类别去找那些收益最高和最先交易的钱包地址。如下图所示。 其次是复制对应的钱包地址,再借助 alphatrace 工具去查询该钱包的交易胜率、历史收益情况、其他持仓币种情况等。如果你发现该钱包的历史胜率超过了 60% ,且 Realized PnL 大于 30 万美元,那么该钱包就可以加入你的重点监控清单里面了。如下图所示。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持续监控你收藏清单里面类似钱包的最新交易活动,并从里面寻找到潜力项目的交易机会。 第三、寻找并发现潜在的项目 通过上一步的操作,你此时应该也已经有了一些待研究的项目清单,不管里面是低市值山寨、还是土狗,既然那些聪明的钱都在第一时间交易它们,说明这些项目还是比较有可能继续上涨的。 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去买所有的项目,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继续上涨,这就需要对现有清单里面的项目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寻找并发现里面最有潜力的项目进行交易。而此时就需要用到我们上文提到的、属于你自己优化后的《项目调研模版表》了。 至于寻找并发现潜在的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这个我们在前几天(5月6日)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一些比较详细的梳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如下图所示。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3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现在开始为新一轮的熊市做准备、通过加密市场获得收益的基础执行策略

看到这个标题不要担心,因为现在我们依然处于牛市期间,离熊市还有一段的距离。但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更多地是一种个人习惯或思考方式吧,比如熊市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再为牛市做准备(比如坚持每月定投大饼),而牛市的时候,尤其是进入了牛市中期及后期的时候,我就会重新开始为熊市做准备。
任何的市场都是具有周期性的,作为普通的人,我们没有什么背景,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有限,所以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把握和利用好周期的趋势。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没有为周期做好准备,即便是那些能够在熊市中拿到低价筹码或者在牛市中获利的人,也会因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导致错失机会或出现亏损。
在话李话外去年(2023年)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下一个牛市(即本轮牛市)可能是加密市场最后一次大规模增长的机会。今天我会再补充一句,相较于历史熊市而言,下一个熊市也可能会是一次极其残酷的熊市。
当然,这里的大规模增长机会指的是你下一轮牛市中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那种一天就疯狂上涨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情况了。而极端的熊市也不代表这个市场就“死”了,只是下一个熊市期间,可能很多项目会变得更加无人问津,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任何的机会,熊市只是把市场重置,而不是让市场直接死掉。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我们之前文章中提到的监管问题。而且,通过过去的这 1–2 年时间我们其实也已经能够感受到了,针对加密市场的监管措施在不断地增多,尤其是老美那边出台或正在准备出台的各种加密法案。而部分交易所现在也在不断地在寻求改变并试图去符合监管要求,比如,它们不仅主动下架了 XMR 这样的隐私代币,甚至安安的 CZ 还亲自把自己的肉身压给了老美。从目前的各种迹象来看,未来针对加密领域的监管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去思考一下熊市的问题。
1.应对熊市应该做什么准备
首先,还是仓位管理的问题。
我知道目前很多人在加密领域的投入都比较大,甚至是将自己现实中的大部分资金都放到了加密领域。那么这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 你目前的持仓币种收益情况如何?你打算什么目标卖出?你为什么会认为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 假如本轮牛市你没有实现目标,甚至出现亏损,那么熊市期间你怎么办?
- 假如你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该怎么办?
理想往往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不少人都是抱着美好的梦想进入这个领域,希望能够直接实现阶级的跨越,但如果没有考虑或规划好上面的那些问题,最终可能会摔的很惨。交易市场里面,至少 80% 的人最后都是亏钱的,所以,你需要更加谨慎地去做出选择。

因为别人我也不好说,就继续拿自己来举例吧,我目前投入到加密领域的资金只占到现实资产的不到 10%,而且因为我是大饼的铁头韭菜,所以我至少 8 层的仓位都放在了大饼上面,所以即便是像我这种大饼的极端主义者,熊市也会准备两种方案,这个后面我会分享。
其次,才是考虑熊市应该准备什么的问题。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熊市期间,往往也是各种诈骗活动、黑客攻击、意外事件等比较频发的时候。
至于诈骗和黑客攻击方面,我们在之前文章中也已经梳理过一些币圈安全方面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只要大家平时在这方面多注意一下,基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至于意外事件,估计很多人对之前 FTX 的崩盘还记忆犹新。而综合目前的一些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下一轮熊市针对稳定币的问题可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包括美国那边的《稳定币法案》进展情况。关于稳定币方面的思考,我们前几天(5月4日)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一些梳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只提出一种可能的假设,假如熊市期间你手中的某稳定币出现脱钩,你会怎么办?是恐慌卖掉?还是继续抄底买入?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那么不妨先去Google了解一下之前 UST 崩盘的事件。
所以,如果你能够在这个牛市期间实现利润,且你投资到加密市场中的资产又占到了现实资产比较大的比例,那么在一定的阶段进行部分的变现是比较稳妥的选择之一。至于变现的问题,这个话题比较敏感,这里我们不做讨论。
而如果你不想变现的话,那么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适当分散一下你的稳定币,比如按比例大小同时持有USDC、USDT、DAI,而不要只持有一种 USDT。
二是一旦感觉市场情况不对,那么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稳定币换成大饼和以太,这两种资产目前来看才是最安全的(虽然也会有波动性,但长期看没问题)。
而如果你在熊市期间,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你除了可以继续参与加密市场外,你甚至还可以拿出一些时间去学习和关注股票等其他的金融市场。或者你也比较喜欢写东西的话,那么也可以考虑像我一样做个自媒体什么的(因为输出也是最好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
2.未来可期、保持耐心
说完了熊市的问题,我们再说回到目前的市场,给大家打打气。
最近这几天,我发现很多人的情绪似乎比较低,已经完全没有了比如前段时间冲土狗、打铭文的那种热情,而且不少人似乎对接下来市场的走向也缺乏信心,但其实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你抓紧时间研究和布局的好时机。
在一种金融市场里面,大部分人选择退出或放弃大致会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时间维度的放弃,这部分人的耐心可能没有那么好,当他们比较长一段时间等不到市场的增长时就会放弃掉自己手中的筹码退出。
第二种是预期维度的放弃,比如有人预期大饼一周内会反弹到 70000 美元,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达到,所以他们也会因此放弃而退出。
第三种是下跌维度的放弃,这部分人只能接受市场的上涨,而心理上无法承受任何的下跌,随着市场进入盘整或下跌他们就会直接放弃并退出。
而目前的这个阶段,更偏向于第三种,即很多人开始对可能的重新下跌感到恐惧,他们会担心一旦自己买入就会下跌,所以会选择继续观望或直接放弃手中已有的筹码。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心理呢?
我想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可能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之前的 FOMO 而买入,而这种 FOMO 会让他们短期内买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导致市场稍有波动,自己就会产生恐惧而拿不住,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交易心理现象。而如果你是经常关注话李话外,比如 22 年下半年就开始和我们一起定投大饼,那么目前大饼的平均成本应该也不到 3 万美元,现阶段的这种市场波动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记得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曾比较多地提到自己的一些仓位情况和计划,比如其中我提到本轮牛市周期中,我会等大饼到 10 -12 万美元的时候先出掉 3 成。然后我也发现有部分小伙伴发私信说,他也决定像我一样操作。
这个做法本身我是认为 OK 的,但这里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老话,建议每个人都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定制(在别人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符合自身的仓位管理和投资计划,而不是完全照搬别人的操作。我之所以定上面那个目标预期,主要还是基于自己而考虑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过几次,这个计划我是在 22 年就定制好的,当时给自己的目标就是本轮周期内实现 3–5 倍的整体收益,而大饼达到 10 万不仅是我完成目标的位置(开始分批卖出的位置),同时也是我个人认为本轮牛市大饼大概率可以达到的位置(之前的几篇文章中也专门分析过为什么我认为会达到10万)。再说我还有 Plan B,也就是说,假设本轮大饼没有达到 10 万,那么我会继续持有大饼不动,直接拿到下一个周期,而且这个过程也不会影响到我下一个熊市继续定制新一轮的定投计划去继续积累大饼。
总之,投资是一个很严谨的事情,你要定制自己的计划,如果你也是长期主义者,且没有任何变现的需要,那么完全可以和我一样的操作。否则当你的仓位达到自己的预期后,就应该去考虑出售掉部分仓位锁定利润,而不是听别人都说大饼会到10万、20万、100万,然后也去按别人的这些说法去等待。
请记住,你要按自己的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花了钱后去等待别人的目标实现,否则可能就会导致自己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损失。因为严格来讲,市场肯定是不可预测的,没有人知道本轮大饼的确切 ATH 会到多少,什么时候会到,现在任何的说法也都是一种猜测而已(说好听点叫预测)。
而如果你不喜欢大饼,只喜欢玩山寨币,那么接下来的难度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在话李话外最近的一些文章中,我们其实就山寨季的话题也谈论过几次,概括而言,因为本轮牛市的一些流动性变化,虽然我们依然看好后面山寨币可能会迎来一轮新的上涨机会,但本轮牛市并不是所有的山寨币都会有比较大上涨的机会,所以你需要重点去关注那些符合热门(可靠)叙事的项目,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仓位管理和投资计划(比如止盈止损)做认真的设定,这个牛市已经基本没有那种闭着眼睛随便买就可以轻松赚到钱的机会了。
从野蛮、诈骗横行且毫无监管、到慢慢有序且符合监管,这其实也是一个市场正在变成熟的一种过程表现。虽然对于普通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有序发展,那种动不动就万倍、千倍、百倍的故事会成为一种回忆。但就总体发展和体量上而言,目前的加密市场依然是出于比较早期的发展阶段。
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2023年)全球股票的市值已经突破了 100 万亿美元。而目前加密市场的市值也仅有 2.32 万亿美元。随着加密市场的越来越“合规”,尤其是需要等稳定币符合监管后,我们就能够预见,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更多的机构资金可能会转向这个领域。这里我们就做个简单的假设,假设全球股票市场中有 5% 的资金转向加密市场,那么也会直接推动加密市场的市值整体再上涨 3 倍。
而这一切,需要的,也仅仅是时间。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耐心。
3.通过加密市场获得收益的主要执行策略
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再来给大家梳理几条关于在加密市场中获利的思路策略。
其实,很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比如学习是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即需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投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往往会买几十个币种,但那些经历过市场洗礼的老韭菜,往期只会持有几个币种(且其中肯定包括了BTC或ETH)。
再比如针对项目调研方面,就拿我们之前给大家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来说吧,其实我在表格最明显的位置就加了一句话:建议你在此表格基础上,慢慢优化成一个适合自己的模版表。如下图所示。

因为就效率而言,开始你自己去了解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几天时间,而现在借助《项目调研模版表》,你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即便如此,如果你需要了解的项目比较多,那么依然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所以,当你持续去学习和研究的时候,你其实完全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策略进行简单化。这就是为什么,比如现实中有些高手可能看你一眼或者问你几个问题,就大概能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之前已经见过或者分析过很多的人,有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而已。
那具体应该怎么快速做到这些呢?或者说如何能够比较快地通过对加密领域的研究获得一定的收益机会呢?
第一、了解市场运作的周期
周期这个词我们上文也已经重点提及,进入一个市场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肯定是应该先去了解该市场的周期是如何运作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领域里面很多最后赚到钱的人,基本都是那些已经经历了至少 1–2 轮周期的人,而亏钱的往往是那些牛市才刚进来的新人。
市场的底层逻辑虽然是资金的流动,但资金的流动往往又是根据人们的情绪产生的决策。所以某种角度来讲,市场价格的变化是由恐惧和贪婪等各种人们的情绪决定的(要知道机构的背后其实也是由人组成的)。而也正是这种情绪,市场往往会遵循一些重复的规律或模式。所以也才有了那么一句话: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押韵。

每个人应该都听说过巴菲特的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我要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要贪婪。但真正能够“正确”做到这一点的人其实并不多。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只要熊市坚持定投大饼,牛市分批卖出,就可以产生比较客观的收益,但你在看看现在,这轮你是真正做到这一点且手里还能够长期持有大饼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一个周期里面,其实能够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有人希望通过撸空投赚取可能的收益、有人希望通过理财赚取可能的高APY(相较于其他金融领域,加密领域的收益率其实很高了)、而有人希望通过交易现货赚取可能的收益,甚至有人也希望通过合约杠杆获得一夜暴富的机会,等等
因为我个人主要还是以囤现货为主,所以这里我们就以现货的交易为例,继续往下说。
第二、追踪和监控那些聪明的钱
其实在之前,追踪大鲸鱼的钱包还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但随着这种方法的普及,现在这个效率似乎就没那么有效了。因为很多大鲸鱼也知道自己的钱包被很多人监控,所以有时候他们反而会通过分散钱包来躲避追踪。当然,除非是那种他们故意想让你知道的交易操作,会大大方方明牌告诉你。
目前追踪和监控的钱包的工具也比较多了,这两年也出现了不少很好用的新工具,比如话李话外文章之前文章中已经介绍过的 Arkham、zerion、mest、alphatrace、apelike 等。
相较于监控那些知名的大鲸鱼钱包,我们可以重点去监控一些聪明的钱:即最先买入并且获利的钱包,然后去看看它还买了什么(这里面可能要剔除掉那些可能的内部钱包)。
具体的操作步骤,其实之前话李话外的文章中也有过相关的梳理,这里我们重新做个概要:
首先是通过一些 DEX 聚合器去找到想要分析的目标币种。比如借助 dexscreener 工具过滤出过去 24 小时最热门的新币种,然后打开里面的 Top Traders 或 Holders 类别去找那些收益最高和最先交易的钱包地址。如下图所示。

其次是复制对应的钱包地址,再借助 alphatrace 工具去查询该钱包的交易胜率、历史收益情况、其他持仓币种情况等。如果你发现该钱包的历史胜率超过了 60% ,且 Realized PnL 大于 30 万美元,那么该钱包就可以加入你的重点监控清单里面了。如下图所示。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持续监控你收藏清单里面类似钱包的最新交易活动,并从里面寻找到潜力项目的交易机会。
第三、寻找并发现潜在的项目
通过上一步的操作,你此时应该也已经有了一些待研究的项目清单,不管里面是低市值山寨、还是土狗,既然那些聪明的钱都在第一时间交易它们,说明这些项目还是比较有可能继续上涨的。
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去买所有的项目,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继续上涨,这就需要对现有清单里面的项目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寻找并发现里面最有潜力的项目进行交易。而此时就需要用到我们上文提到的、属于你自己优化后的《项目调研模版表》了。
至于寻找并发现潜在的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这个我们在前几天(5月6日)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一些比较详细的梳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如下图所示。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3 篇文章。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如何正确看待市场中的各种消息面?牛市期间怎么做到合理的卖出?这个领域总是会伴随着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比如牛市期间,市场的主要波动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对应的消息而产生,但如果你天天都在关注市场的各种消息,那么就难免会被一些错误的消息(或谣言)所误导,而如果什么消息都不看,则又害怕自己会错过一些事情。在各种信息泛滥的情况下,看多看少看什么似乎也成了一种问题。 那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情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所面对信息本身的多与少或真与假,而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一些方法论和基本判断标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种消息对自己产生的误导。 第一种情况:基于消息事件发生的概率去看待 比如这两天有消息称美国那边似乎又在讨论关于《稳定币法案》的事情,而这个法案一旦通过,那么 USDT 肯定会置于不利地位,而如果 Tether(USDT 的发行机构、该机构隶属于香港iFinex公司)希望获得美国当局的批准,那么它将需要改变其离岸机构,才能符合美国的监管,这样一些交易所也才会继续支持 USDT(当然,如果是那些不在乎美国脸色的交易所,完全可以忽略这个事情)。 但也正如我们前几天(5月4日)关于稳定币话题的文章里面提到的:至少在我们看来,未来的 3–5 年内这个领域依然还是会以 USDT 的交易为主。而这个过程中,USDC 可能会慢慢取代 USDT 的位置,届时,加密领域中的大部分交易对(包括交易所)肯定也会从 USDT 逐渐迁移到符合美国监管的稳定币上,这是大势所趋。 但我看到已经有些小伙伴听风就是雨,这两天开始着急把手里的 USDT 兑换成 USDC,我觉得目前这个阶段其实也没这个倒腾的必要。反正在我看来,目前 USDT 直接崩盘的概率很低。 第二种情况:预期消息买入、消息落地卖出 再比如关于以太坊 ETF(美国)的消息,不少伙伴昨天(5月7日)应该也已经看到了,SEC 对 Invesco Galaxy 以太坊现货 ETF 的决定推迟到了 7 月份。然后该消息不久后,灰度也提交文件撤回了其以太坊期货 ETF 的 19b-4 申请,至于灰度为什么策划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测,可能的原因也许是灰度也知道本月通过无望吧,而直接申请撤回操作,对于 SEC 来说工作量较少(有点类似这次我主动撤回,不想给您添麻烦的感觉)。 其实这个也是符合预期的,以太坊 ETF 不可能这么快就通过,不过我们认为今年年底之前通过还是比较有可能的。 但我也发现部分伙伴的思路是,他们都在等,希望等到以太坊 ETF 通过后再入场。而我的建议则是,你应该反向去思考,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看好以太坊的发展,那么根本不用等,你只要现在直接买入以太坊,并拿到 ETF 正式通过的消息确认后卖掉,这个过程赚到钱的概率也许会更大一些。 第三种情况:合理评估负面消息的影响 比如上个月的时候 Uniswap 收到了 SEC 的威尔斯通知(Wells Notice),可能将面对来自 SEC 的诉讼,甚至有些媒体/自媒体为了博取流量,还在标题中使用了诸如“重磅消息”这样的文字来吸引眼球。然后,部分持有 UNI 的小伙伴看到该消息就被吓到,然后直接扔掉了自己手里的筹码,有的甚至还是割肉扔掉。 对于这样的操作,我认为可能表现的也多少有些着急了。 首先你至少需要去了解一下什么是 Wells Notice 吧,其次你也应该去了解下 Uniswap 官方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吧,然后呢,你甚至还可以再去了解一下 SEC 类似的行为之前出现过几次等等。 总之就是,在看到一条负面信息后,除了要确认消息的来源及真假外,还应该再综合去了解和思考一下,如果只是因为某某媒体或者自媒体的一篇消息或文章,就随便扔掉了自己积累的筹码,多多少少有点草率了。再说,你不觉得当自己看到这样的消息(N手以后的消息)后才扔掉自己的筹码其实已经算晚了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实 SEC 早在几年前就针对过 UNI,当时 SEC 对 UNI 的指责主要是认为 UNI 纵容一些代币在其平台上发行,而最终的结果应该是 SEC 败诉了,法官直接宣布 SEC 的起诉罪名不成立。 而就项目本身而言,UNI 作为 DEX 领域的绝对领头羊,不仅具有创新的象征,而且某种角度甚至也代表了 DeFi,旧的法律和新的创新之间有时候确实需要进行一些互相“磨合”,这也是一种发展的规律,所以,如果你始终看好加密(DeFi)这个新兴领域,那么就应该坚定自己的这种看好。 再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比特币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被媒体宣布了 477 次“死亡”,假如你每次看到这样的负面消息就选择扔掉自己手里的大饼,那么就相当于你错失了 477 次最好的机会。如下图所示。 总之,如果你看到利好的消息就去买入,看到负面的消息就去卖出,那么你最后大概率是赚不到钱的。 当然,具体消息也得基于具体情况去考虑,比如像贝莱德、灰度这样的机构带来的利好消息有时确实可以直接带动相应板块的上涨,带来的负面消息也可以直接带动市场的下跌。而像美联储这种发出的相关消息或采取的行动,则更是直接影响着市场的走向。因为市场的本质是钱,钱的动向肯定会直接决定着市场的动向。 所以,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了,既然投资需要进行仓位管理,那么你在面对各种消息的时候,也建议做个基于自己角度的归类,比如,与钱(产生市场流动性的根源)相关的消息可以重点去关注和推演,与事件相关的消息(比如某某又被黑客攻击了、亚洲某大国 3 个月内要开放比特币了等等)则需要综合去了解和思考,而至于来自各种自媒体的杂七杂八的个人观点和八卦,则可以选择性地去看待并增加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既然不少人是利用消息面来指导自己的买卖行为,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谈谈这个买和卖的问题。 1.什么时候买?买什么? 这可能也是大部分人的问题,但其实话李话外过去两年多发表过的 400 多篇文章里面,我们也几乎都在“回答”这种问题。而且,也正如话李话外之前文章里面提到的,这个问题也需要分场景来回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下,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 而如果你关注话李话外比较久,也几乎看了话李话外之前发的所有文章,但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论,那么我的建议是,你现在需要的可能不是去考虑“买”的这种问题,而是应该先静下来心来,重新思考和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并给自己定一个完整的投资计划。 而如果你是今天才进入这个领域,那么: 首先,我还是建议你更多的时间先用来了解这个领域,至少是针对你最感兴趣的点去做一些了解,比如你对空投感兴趣,那么就多去搜索空投相关的资料或教程,先去参与一些基础的交互体验。如果你对理财/质押感兴趣,那么就去一些头部的CEX和DEX里面去了解里面的理财产品及规则。等等。 其次,才是在一边学习的基础上,一边开始合理规划好自己的仓位并尝试小额进行现货的投资(不建议玩合约)。或者你不想太费脑筋的话,也可以直接去投资 BTC/ETH 就好了,这两也是你最不容易出错的一种投资组合路径。 又或者,你自己比较有时间和精力,那么依然建议你基于两个方面的维度去考虑买入,第一个维度是利用一些数据指标(K线指标、链上指标),第二个维度是基于项目研究(调研结果)。项目的调研的话大家直接下载话李话外之前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即可,其中大致需要你了解的方面包括: - 该项目的上升潜力情况(与该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 - 该项目的路线图、代币经济学、合作伙伴关系、团队等 - 该项目的持有人情况(包括VC、顶级持有钱包地址) - 该项目代币是否有在大 CEX 上市的机会 - 等等…… 当然,有些人也比较喜欢找什么师傅或者老师带自己进行“买”的操作,这个我就不好说什么了,该说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里面也说了很多,似乎因此也得罪了一些老师。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决定即可,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老话:你只要记住投资最重要的两条纪律就好了,一是保住本金,二是不懂勿碰。 2.什么时候卖? 不少人都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某种角度来讲,卖确实比买更难一些。那除了上文提到的有些人会基于消息面卖出外,还有哪些比较常见的卖出参考呢? 第一种情况:基于历史经验(或个人经验)去卖 我们还是以大饼为例。话李话外前几天(5月2日)关于比特币话题的文章中,我们分享过一张表格图,通过对比历史的走势能够发现: 如果我们从更广的时间来看,加密市场不仅具有周期性,而且每轮周期都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结构。比如,在 2018 年和 2022 年的历史最低点与 2020 年和 2024 年的减半之间,都相隔了 511 天。而 2018 年和 2022 年的熊市都持续了 371 天。且前两次的减半后,也都会伴随着一轮的回调。如下图所示。 而如果历史能够重演的话,假设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本轮牛市理论上将会在 2025 年达到顶峰。 当然,历史经验也只是一种参考维度,因为不同的周期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但就目前的整体市场来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 1 年内大饼大概率会继续突破 ATH(历史最高价)。 不同的人对基于经验的目标预期设定可能会有不同,而且预期设定也需要结合自己的成本情况去考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张三买入大饼的平均成本是 2 万,他给自己设定的预期目标是 5 倍,那么本轮大概率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李四买入大饼的平均成本是 5 万,也给自己设定的预期目标是 5 倍,这个可能就不那么容易实现了(至少在本轮牛市内)。 第二种情况:基于链上数据(数据指标)去卖 目前链上的数据指标相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我们也给大家整理过比特币的 10 大指标,如下图所示。 而除了比特币的各种指标外,话李话外历史的文章中其实也给大家梳理过不少的常用指标,比如各种 K 线指标(EMA、VP、Fibonacci等)、Fear & Greed Index(恐惧和贪婪指数)、BTC Dominance (BTC.D)、USDT.D、ETH/BTC 比率、Altseason 指标,ETF资金流入流出、等等。不同的指标都会有不同的针对性和用途,通过结合链上的指标来进行卖出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当然,这里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任何的指标也都是基于历史数据的表现和推演,不太建议仅完全依赖单一的指标去指导自己的一切交易行为。 3.可以借助的一些链上工具 无论是买、还是卖,无论是基于消息面也好、经验指标也罢,都需要借助一些链上工具来实现这一切。所以文章的最后,我们把话李话外之前整理的《链上工具箱》里面的部分工具再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罗列: 钱包类工具: Debank:目前最好用的 EVM 钱包地址资产查询工具之一,可以查询任意地址的代币持有情况、资产情况等。 Arkham:我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链上钱包地址数据分析工具之一,能够允许你在跟踪其他地址及其交互的同时检查余额和钱包 PnL 等。 Token Unlocks:可以查询代币的解锁数据情况。 Alphatrace:话李话外前些天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是一个比较好用的钱包追踪工具,可以查看钱包历史交易的胜率、已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等。 apelike:添加指定的钱包地址(比如鲸鱼钱包、聪明的钱等),当对应钱包购买/出售 NFT 时你会立即收到通知。 安全类工具: Revoke Cash:一个钱包地址检查工具,可以撤销已签署的授权,帮助你排除潜在的授权风险。 Scamsiffer:比较方便的浏览器安全插件,访问一些特殊页面或者进行钱包授权的时候,能够提示你可能存在的风险。 solsniffer:一款针对 Solana 链的工具,可以检查任意 Solana 链上面代币的风险,另外还提供了评分、只有人分析等功能。 推特类工具: Vestlab:不仅可以查询各种项目详细的代币经济学、解锁情况,而且还可以查询项目的推特真实活跃情况。 Tweetscout:比较好用的监控项目推特数据工具,里面还有一个评分模块、超过200分是个不错的指标。 Alphascan:里面不仅列出了很多的加密领域KOL,而且还汇总了他们近期提及或讨论的项目及代币,是一个了解 KOL 关注风向标的实用工具。 融资类工具: crunchbase:项目融资情况查询、展示了所有 tradfi 和 crypto 筹款回合的总额以及投资者,可以跟踪 VC 的最新投资和市场趋势。 Crypto Fundraising:界面设计比较简洁好用,可以发现具体项目每一轮融资的细节、相关新闻等信息。 Cypher Hunter:可以用来查找那些较小项目的小额融资信息。 空投类工具: Airdrops:里面几乎列出了目前所有可能会有空投的项目,以及对应的空投交互教程。 earndrop:可以通过邮箱实时收到自己钱包参与项目的空投信息并检查无人认领的空投、同时还提供了各种桥列表、几乎所有测试网的faucets(水龙头)列表。 聚合器工具: Dex Screener:跟踪和分析来自多个去中心化交易所和链的实时数据。 DEXTools:可以用来了解实时的价格、价格警报、鲸鱼动向,而且里面有个评分的模块也比较直观。如果你是新人,那么最简单的参考是,低于80 分的土狗一般不建议参与。 AVE:里面还有个新的 avescript 网站,也可以用来检查合约的风险。 Birdeye:查看各链实时 K 线、代币持有信息,监测新上市币种,监测价格波动的TOP 币种等。 gmgn: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用来跟踪聪明的钱包交易。 综合类工具: Coinglass:里面有很多常用的指标数据,包括资金费率、多空持仓及爆仓统计、比特币ETF、交易所资金流入流出、涨跌榜、热力图、比特币投资回报率、K线等等。 CoinMarketCap:最常用的项目数据查询工具之一,可以查询项目的价格、市值、已上架交易所等等。 当然,上面我们也仅是简单列出了一小部分比较常用的链上分析工具,更多的链上工具(及其对应的网站地址)大家可以直接查看话李话 Notion 版里面的工具箱列表。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2 篇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如何正确看待市场中的各种消息面?牛市期间怎么做到合理的卖出?

这个领域总是会伴随着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比如牛市期间,市场的主要波动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对应的消息而产生,但如果你天天都在关注市场的各种消息,那么就难免会被一些错误的消息(或谣言)所误导,而如果什么消息都不看,则又害怕自己会错过一些事情。在各种信息泛滥的情况下,看多看少看什么似乎也成了一种问题。
那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情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所面对信息本身的多与少或真与假,而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一些方法论和基本判断标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种消息对自己产生的误导。
第一种情况:基于消息事件发生的概率去看待
比如这两天有消息称美国那边似乎又在讨论关于《稳定币法案》的事情,而这个法案一旦通过,那么 USDT 肯定会置于不利地位,而如果 Tether(USDT 的发行机构、该机构隶属于香港iFinex公司)希望获得美国当局的批准,那么它将需要改变其离岸机构,才能符合美国的监管,这样一些交易所也才会继续支持 USDT(当然,如果是那些不在乎美国脸色的交易所,完全可以忽略这个事情)。
但也正如我们前几天(5月4日)关于稳定币话题的文章里面提到的:至少在我们看来,未来的 3–5 年内这个领域依然还是会以 USDT 的交易为主。而这个过程中,USDC 可能会慢慢取代 USDT 的位置,届时,加密领域中的大部分交易对(包括交易所)肯定也会从 USDT 逐渐迁移到符合美国监管的稳定币上,这是大势所趋。
但我看到已经有些小伙伴听风就是雨,这两天开始着急把手里的 USDT 兑换成 USDC,我觉得目前这个阶段其实也没这个倒腾的必要。反正在我看来,目前 USDT 直接崩盘的概率很低。
第二种情况:预期消息买入、消息落地卖出
再比如关于以太坊 ETF(美国)的消息,不少伙伴昨天(5月7日)应该也已经看到了,SEC 对 Invesco Galaxy 以太坊现货 ETF 的决定推迟到了 7 月份。然后该消息不久后,灰度也提交文件撤回了其以太坊期货 ETF 的 19b-4 申请,至于灰度为什么策划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测,可能的原因也许是灰度也知道本月通过无望吧,而直接申请撤回操作,对于 SEC 来说工作量较少(有点类似这次我主动撤回,不想给您添麻烦的感觉)。
其实这个也是符合预期的,以太坊 ETF 不可能这么快就通过,不过我们认为今年年底之前通过还是比较有可能的。
但我也发现部分伙伴的思路是,他们都在等,希望等到以太坊 ETF 通过后再入场。而我的建议则是,你应该反向去思考,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看好以太坊的发展,那么根本不用等,你只要现在直接买入以太坊,并拿到 ETF 正式通过的消息确认后卖掉,这个过程赚到钱的概率也许会更大一些。
第三种情况:合理评估负面消息的影响
比如上个月的时候 Uniswap 收到了 SEC 的威尔斯通知(Wells Notice),可能将面对来自 SEC 的诉讼,甚至有些媒体/自媒体为了博取流量,还在标题中使用了诸如“重磅消息”这样的文字来吸引眼球。然后,部分持有 UNI 的小伙伴看到该消息就被吓到,然后直接扔掉了自己手里的筹码,有的甚至还是割肉扔掉。
对于这样的操作,我认为可能表现的也多少有些着急了。
首先你至少需要去了解一下什么是 Wells Notice 吧,其次你也应该去了解下 Uniswap 官方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吧,然后呢,你甚至还可以再去了解一下 SEC 类似的行为之前出现过几次等等。
总之就是,在看到一条负面信息后,除了要确认消息的来源及真假外,还应该再综合去了解和思考一下,如果只是因为某某媒体或者自媒体的一篇消息或文章,就随便扔掉了自己积累的筹码,多多少少有点草率了。再说,你不觉得当自己看到这样的消息(N手以后的消息)后才扔掉自己的筹码其实已经算晚了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实 SEC 早在几年前就针对过 UNI,当时 SEC 对 UNI 的指责主要是认为 UNI 纵容一些代币在其平台上发行,而最终的结果应该是 SEC 败诉了,法官直接宣布 SEC 的起诉罪名不成立。
而就项目本身而言,UNI 作为 DEX 领域的绝对领头羊,不仅具有创新的象征,而且某种角度甚至也代表了 DeFi,旧的法律和新的创新之间有时候确实需要进行一些互相“磨合”,这也是一种发展的规律,所以,如果你始终看好加密(DeFi)这个新兴领域,那么就应该坚定自己的这种看好。
再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比特币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被媒体宣布了 477 次“死亡”,假如你每次看到这样的负面消息就选择扔掉自己手里的大饼,那么就相当于你错失了 477 次最好的机会。如下图所示。

总之,如果你看到利好的消息就去买入,看到负面的消息就去卖出,那么你最后大概率是赚不到钱的。
当然,具体消息也得基于具体情况去考虑,比如像贝莱德、灰度这样的机构带来的利好消息有时确实可以直接带动相应板块的上涨,带来的负面消息也可以直接带动市场的下跌。而像美联储这种发出的相关消息或采取的行动,则更是直接影响着市场的走向。因为市场的本质是钱,钱的动向肯定会直接决定着市场的动向。
所以,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了,既然投资需要进行仓位管理,那么你在面对各种消息的时候,也建议做个基于自己角度的归类,比如,与钱(产生市场流动性的根源)相关的消息可以重点去关注和推演,与事件相关的消息(比如某某又被黑客攻击了、亚洲某大国 3 个月内要开放比特币了等等)则需要综合去了解和思考,而至于来自各种自媒体的杂七杂八的个人观点和八卦,则可以选择性地去看待并增加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既然不少人是利用消息面来指导自己的买卖行为,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谈谈这个买和卖的问题。
1.什么时候买?买什么?
这可能也是大部分人的问题,但其实话李话外过去两年多发表过的 400 多篇文章里面,我们也几乎都在“回答”这种问题。而且,也正如话李话外之前文章里面提到的,这个问题也需要分场景来回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下,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
而如果你关注话李话外比较久,也几乎看了话李话外之前发的所有文章,但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论,那么我的建议是,你现在需要的可能不是去考虑“买”的这种问题,而是应该先静下来心来,重新思考和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并给自己定一个完整的投资计划。
而如果你是今天才进入这个领域,那么:
首先,我还是建议你更多的时间先用来了解这个领域,至少是针对你最感兴趣的点去做一些了解,比如你对空投感兴趣,那么就多去搜索空投相关的资料或教程,先去参与一些基础的交互体验。如果你对理财/质押感兴趣,那么就去一些头部的CEX和DEX里面去了解里面的理财产品及规则。等等。
其次,才是在一边学习的基础上,一边开始合理规划好自己的仓位并尝试小额进行现货的投资(不建议玩合约)。或者你不想太费脑筋的话,也可以直接去投资 BTC/ETH 就好了,这两也是你最不容易出错的一种投资组合路径。
又或者,你自己比较有时间和精力,那么依然建议你基于两个方面的维度去考虑买入,第一个维度是利用一些数据指标(K线指标、链上指标),第二个维度是基于项目研究(调研结果)。项目的调研的话大家直接下载话李话外之前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即可,其中大致需要你了解的方面包括:
- 该项目的上升潜力情况(与该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
- 该项目的路线图、代币经济学、合作伙伴关系、团队等
- 该项目的持有人情况(包括VC、顶级持有钱包地址)
- 该项目代币是否有在大 CEX 上市的机会
- 等等……
当然,有些人也比较喜欢找什么师傅或者老师带自己进行“买”的操作,这个我就不好说什么了,该说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里面也说了很多,似乎因此也得罪了一些老师。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决定即可,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老话:你只要记住投资最重要的两条纪律就好了,一是保住本金,二是不懂勿碰。
2.什么时候卖?
不少人都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某种角度来讲,卖确实比买更难一些。那除了上文提到的有些人会基于消息面卖出外,还有哪些比较常见的卖出参考呢?
第一种情况:基于历史经验(或个人经验)去卖
我们还是以大饼为例。话李话外前几天(5月2日)关于比特币话题的文章中,我们分享过一张表格图,通过对比历史的走势能够发现:
如果我们从更广的时间来看,加密市场不仅具有周期性,而且每轮周期都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结构。比如,在 2018 年和 2022 年的历史最低点与 2020 年和 2024 年的减半之间,都相隔了 511 天。而 2018 年和 2022 年的熊市都持续了 371 天。且前两次的减半后,也都会伴随着一轮的回调。如下图所示。

而如果历史能够重演的话,假设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本轮牛市理论上将会在 2025 年达到顶峰。
当然,历史经验也只是一种参考维度,因为不同的周期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但就目前的整体市场来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 1 年内大饼大概率会继续突破 ATH(历史最高价)。
不同的人对基于经验的目标预期设定可能会有不同,而且预期设定也需要结合自己的成本情况去考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张三买入大饼的平均成本是 2 万,他给自己设定的预期目标是 5 倍,那么本轮大概率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李四买入大饼的平均成本是 5 万,也给自己设定的预期目标是 5 倍,这个可能就不那么容易实现了(至少在本轮牛市内)。
第二种情况:基于链上数据(数据指标)去卖
目前链上的数据指标相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我们也给大家整理过比特币的 10 大指标,如下图所示。

而除了比特币的各种指标外,话李话外历史的文章中其实也给大家梳理过不少的常用指标,比如各种 K 线指标(EMA、VP、Fibonacci等)、Fear & Greed Index(恐惧和贪婪指数)、BTC Dominance (BTC.D)、USDT.D、ETH/BTC 比率、Altseason 指标,ETF资金流入流出、等等。不同的指标都会有不同的针对性和用途,通过结合链上的指标来进行卖出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当然,这里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任何的指标也都是基于历史数据的表现和推演,不太建议仅完全依赖单一的指标去指导自己的一切交易行为。

3.可以借助的一些链上工具
无论是买、还是卖,无论是基于消息面也好、经验指标也罢,都需要借助一些链上工具来实现这一切。所以文章的最后,我们把话李话外之前整理的《链上工具箱》里面的部分工具再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罗列:
钱包类工具:
Debank:目前最好用的 EVM 钱包地址资产查询工具之一,可以查询任意地址的代币持有情况、资产情况等。
Arkham:我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链上钱包地址数据分析工具之一,能够允许你在跟踪其他地址及其交互的同时检查余额和钱包 PnL 等。
Token Unlocks:可以查询代币的解锁数据情况。
Alphatrace:话李话外前些天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是一个比较好用的钱包追踪工具,可以查看钱包历史交易的胜率、已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等。
apelike:添加指定的钱包地址(比如鲸鱼钱包、聪明的钱等),当对应钱包购买/出售 NFT 时你会立即收到通知。
安全类工具:
Revoke Cash:一个钱包地址检查工具,可以撤销已签署的授权,帮助你排除潜在的授权风险。
Scamsiffer:比较方便的浏览器安全插件,访问一些特殊页面或者进行钱包授权的时候,能够提示你可能存在的风险。
solsniffer:一款针对 Solana 链的工具,可以检查任意 Solana 链上面代币的风险,另外还提供了评分、只有人分析等功能。
推特类工具:
Vestlab:不仅可以查询各种项目详细的代币经济学、解锁情况,而且还可以查询项目的推特真实活跃情况。
Tweetscout:比较好用的监控项目推特数据工具,里面还有一个评分模块、超过200分是个不错的指标。
Alphascan:里面不仅列出了很多的加密领域KOL,而且还汇总了他们近期提及或讨论的项目及代币,是一个了解 KOL 关注风向标的实用工具。
融资类工具:
crunchbase:项目融资情况查询、展示了所有 tradfi 和 crypto 筹款回合的总额以及投资者,可以跟踪 VC 的最新投资和市场趋势。
Crypto Fundraising:界面设计比较简洁好用,可以发现具体项目每一轮融资的细节、相关新闻等信息。
Cypher Hunter:可以用来查找那些较小项目的小额融资信息。
空投类工具:
Airdrops:里面几乎列出了目前所有可能会有空投的项目,以及对应的空投交互教程。
earndrop:可以通过邮箱实时收到自己钱包参与项目的空投信息并检查无人认领的空投、同时还提供了各种桥列表、几乎所有测试网的faucets(水龙头)列表。
聚合器工具:
Dex Screener:跟踪和分析来自多个去中心化交易所和链的实时数据。
DEXTools:可以用来了解实时的价格、价格警报、鲸鱼动向,而且里面有个评分的模块也比较直观。如果你是新人,那么最简单的参考是,低于80 分的土狗一般不建议参与。
AVE:里面还有个新的 avescript 网站,也可以用来检查合约的风险。
Birdeye:查看各链实时 K 线、代币持有信息,监测新上市币种,监测价格波动的TOP 币种等。
gmgn: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用来跟踪聪明的钱包交易。
综合类工具:
Coinglass:里面有很多常用的指标数据,包括资金费率、多空持仓及爆仓统计、比特币ETF、交易所资金流入流出、涨跌榜、热力图、比特币投资回报率、K线等等。
CoinMarketCap:最常用的项目数据查询工具之一,可以查询项目的价格、市值、已上架交易所等等。
当然,上面我们也仅是简单列出了一小部分比较常用的链上分析工具,更多的链上工具(及其对应的网站地址)大家可以直接查看话李话 Notion 版里面的工具箱列表。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2 篇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学习辅助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创造财富的两种主要方式、寻找潜力项目的三个基本思路在这个领域里面,很多人都梦想着能够一夜暴富。虽然有梦想是好事,万一实现了呢!但梦想和白日做梦之间其实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不少人的人所谓的梦想也仅仅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白日做梦而已。 通常情况下,市场总是会反复考验人性,即便是你持有优质类型的资产,也可能会被甩下车。比如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当核心资产(比如大饼)的价格出现下跌时,很多人都会因为恐慌而扔掉自己的筹码。 第二种是时间耗不起,即很多人虽然也经历了黑暗,但往往都会选择在黎明前扔掉自己的筹码。 第三种是涨的太快,比如自己购买的标的已经翻了 3 倍,害怕后面出现下跌而选择扔掉自己的筹码获利。 因此有句话也说,市场的交易其实更多的就是一种人们心理的博弈而已。就目前加密市场所处的这个阶段,应该是处于一种:任何的下跌都可以产生恐惧,而任何的上涨都会引起对重新下跌的恐惧,这样有趣的氛围。 所以,借此也会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心理: 一种是下跌了不敢买,跌多了一点则更不敢买的心理 一种是上涨了不敢买,涨多了一点点也不敢买的心理 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之前大饼价格在 17,000 美元和 28,000 美元附件徘徊的时候,市场也似乎出现过类似的情绪。 也许,目前的市场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吧,因为需要让更多的人产生更大的恐惧才行,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恐惧的心理,不断消磨掉他们的耐心,后面一旦市场进入牛市后期的快速增长阶段(后期相对于中期阶段时间会更短),那么届时堆积起来的 FOMO 情绪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勇敢”去追高和梭哈。然后,大镰刀就会无情地让大部分人陷入一种彻底的绝望,并推动市场重新进入新一轮的大周期。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押韵。 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都希望能够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投资、一种是主动投资。那什么是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呢? 1.被动投资 我个人更愿意把这种投资方式称为坚定投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按计划进行投资和仓位积累,而不是频繁地去做波段(不会立即卖出操作),这也是我个人最近这些年一直在采用的投资方法。 还是以本轮周期投资大饼为例,这个我其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分享,本轮周期内我从 22 年开始定投大饼,坚持每月买入一次进行积累,一直持续进行了 20 个月。这种策略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熊市坚持定投买入大饼,等到大牛市期间再分批卖出。 而且这个策略几乎所有人也都能够看明白,其实看起来也非常简单,但真正能这么坚持做下来的人其实并不多。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 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后,给自己的起点就是希望直接买到所谓的百倍币、千倍币,大饼以太这种理论涨幅有限的根本看不上。 - 很多人都是希望能够赚快钱,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高的收益,那种至少 2–3 年为周期的长期投资策略不会去考虑。 - 自己带入这个领域的本金比较小,大饼以太“看起来”又很贵,所以不会考虑去买。 - 自己的认知不足、对该领域的理解有限,也没有定制适合自身的投资计划和仓位管理策略。 - 等等……总之就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 2.主动投资 相较于长周期的被动投资,主动投资则会更灵活一些,而且主动投资的方式也有很多,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偏好等去进行选择了。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天选骄子,那么可以去通过合约进行投资。如果你是技术派,那么可以利用 K 线去做高抛低吸。我认为,主动投资主要讲究的就是能够在短期内进行获利。 或者,你也可以参与一些理财,诸如单币理财、双币理财、质押等,然后通过理财/质押赚取一定的年化收益或奖励(如代币分成或空投奖励),且这种方式的参与也相对简单(介于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之间),不需要学习什么技术,但单币理财收益率一般会比较低些(虽然有些平台的年化率也可以给到几十,而至于那些年华几百、甚至几千的小心跑路),而双币和质押也可能需要面对无偿损失或代币价格波动等问题。关于理财、质押的话题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一些相关的讨论,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大部分新人往往会更倾向于进行主动投资,而一些经历过市场洗礼的老韭菜则更侧重于被动投资,其实这两种投资本身不分什么好坏优劣,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么对你来说就是好的。而且很多人也会同时拥抱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只是不同的方式选择投入进去的时间精力不同而已。 3.投资策略 目前阶段,按照我们的预期,本轮牛市已经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虽然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些不错的机会,但越往后的风险其实会越大。如果你是刚进来这个领域,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建议你尽量还是以学习和观察为主吧,其实这个领域不缺乏机会,积极筹备去参与下一轮周期总比你本轮牛市期间瞎搞亏光本金要好。当然,如果你依然不想错过本轮牛市机会,那么可以尝试小资金体量(建议小于10万美元)去体验建仓的过程和交易的乐趣。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按照话李话外的一贯作风,放到第一位的肯定还是仓位管理,即根据自身的情况(资金体量、风险偏好等)把仓位分为不同的等级和份数,比如: - A级仓位(低风险)、买入大饼/以太、目标 2–3 倍 - B级仓位(中风险)、买入你最看好赛道的头部项目,比如AI、RWA、GameFi等赛道、目标 5–10 倍 - C级仓位(高风险)、买入一些低市值且可能具有上涨潜力的新项目、目标 10+ 倍 - D级仓位、至少保留 1 成仓位的现金(USDC/USDT)以应对小概率事件,比如因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导致的市场闪崩 明确的仓位管理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投资陷入情绪化操作。同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上面也仅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划,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展(举一反三)。其中,买入操作更多地是指分批买入,即通过 DCA 的方式降低平均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或者进行逢低买入来建仓(逢低买入的话题话李话外上个月的文章中也有过专门的梳理),而不是指去进行梭哈。另外,目标的设定也基本是以较长的周期来看的,如果你喜欢玩短线或做波段,那么目标设定一定不能过高,同时一定要做好对应的止盈和止损计划。 那么长周期和短周期又该怎么定义呢? 其实这个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持有一个币种一星期就认为是自己长期持有了该币种! 而且,具体的周期的定义,也需要考虑个人目标和市场环境,比如 22 年我自己在开始正式新一轮定投的时候,给自己定的投资周期是 3 年,也就是到 25 年,但这个 3 年对我来说只能算是中期,因为我当初给自己定的长期投资计划是要走完 5 轮牛熊(目前我个人正在经历的是第 3 轮周期)。 其次,就是你的仓位的具体投资组合问题。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我给出的个人建议基本是,除了大饼/以太外,你的所有持仓的山寨币种建议保持在 5 种以内(这也是我自己个人的做法),而如果你的调研精力比较旺盛,那么可以考虑扩大到 10 种以内。也就是说,你不应该过度去多元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只有 10,000 美元,但是购买了 50 种不同的代币,这样导致的可能结果是,你不仅需要持续去关注至少 50 个项目的发展,即便是你运气好其中一种代币获得了 10 倍的回报,但你最后的整体收益率可能也会很低,甚至亏钱。 所以,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和合理的收益目标,在仓位分级的基础上,去规划好自己的投资组合,不要让自己的投资过于分散。 4.寻找项目 至于如何挑选项目、如何调研具体的项目、以及如何寻找到低市值的潜力新项目,这些话题其实话李话外之前的方法论系列专栏、项目系列专栏里面也一直在尝试做这方面的梳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去回看话李话外的历史文章。 接下来,我们挑其中部分方法再重新做个归类整理: 第一步、寻找热门叙事下的项目 第二步、对清单项目进行基本的调查 第三步、定制具体的投资组合策略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1 篇文章。本文未完待续……剩余部分的内容我们会通过 Notion 版进行补充和更新。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创造财富的两种主要方式、寻找潜力项目的三个基本思路

在这个领域里面,很多人都梦想着能够一夜暴富。虽然有梦想是好事,万一实现了呢!但梦想和白日做梦之间其实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不少人的人所谓的梦想也仅仅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白日做梦而已。
通常情况下,市场总是会反复考验人性,即便是你持有优质类型的资产,也可能会被甩下车。比如出现以下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当核心资产(比如大饼)的价格出现下跌时,很多人都会因为恐慌而扔掉自己的筹码。
第二种是时间耗不起,即很多人虽然也经历了黑暗,但往往都会选择在黎明前扔掉自己的筹码。
第三种是涨的太快,比如自己购买的标的已经翻了 3 倍,害怕后面出现下跌而选择扔掉自己的筹码获利。
因此有句话也说,市场的交易其实更多的就是一种人们心理的博弈而已。就目前加密市场所处的这个阶段,应该是处于一种:任何的下跌都可以产生恐惧,而任何的上涨都会引起对重新下跌的恐惧,这样有趣的氛围。
所以,借此也会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心理:
一种是下跌了不敢买,跌多了一点则更不敢买的心理
一种是上涨了不敢买,涨多了一点点也不敢买的心理
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之前大饼价格在 17,000 美元和 28,000 美元附件徘徊的时候,市场也似乎出现过类似的情绪。
也许,目前的市场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吧,因为需要让更多的人产生更大的恐惧才行,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恐惧的心理,不断消磨掉他们的耐心,后面一旦市场进入牛市后期的快速增长阶段(后期相对于中期阶段时间会更短),那么届时堆积起来的 FOMO 情绪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勇敢”去追高和梭哈。然后,大镰刀就会无情地让大部分人陷入一种彻底的绝望,并推动市场重新进入新一轮的大周期。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押韵。
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都希望能够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投资、一种是主动投资。那什么是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呢?
1.被动投资
我个人更愿意把这种投资方式称为坚定投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按计划进行投资和仓位积累,而不是频繁地去做波段(不会立即卖出操作),这也是我个人最近这些年一直在采用的投资方法。
还是以本轮周期投资大饼为例,这个我其实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分享,本轮周期内我从 22 年开始定投大饼,坚持每月买入一次进行积累,一直持续进行了 20 个月。这种策略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熊市坚持定投买入大饼,等到大牛市期间再分批卖出。
而且这个策略几乎所有人也都能够看明白,其实看起来也非常简单,但真正能这么坚持做下来的人其实并不多。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 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后,给自己的起点就是希望直接买到所谓的百倍币、千倍币,大饼以太这种理论涨幅有限的根本看不上。
- 很多人都是希望能够赚快钱,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高的收益,那种至少 2–3 年为周期的长期投资策略不会去考虑。
- 自己带入这个领域的本金比较小,大饼以太“看起来”又很贵,所以不会考虑去买。
- 自己的认知不足、对该领域的理解有限,也没有定制适合自身的投资计划和仓位管理策略。
- 等等……总之就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
2.主动投资
相较于长周期的被动投资,主动投资则会更灵活一些,而且主动投资的方式也有很多,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偏好等去进行选择了。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天选骄子,那么可以去通过合约进行投资。如果你是技术派,那么可以利用 K 线去做高抛低吸。我认为,主动投资主要讲究的就是能够在短期内进行获利。
或者,你也可以参与一些理财,诸如单币理财、双币理财、质押等,然后通过理财/质押赚取一定的年化收益或奖励(如代币分成或空投奖励),且这种方式的参与也相对简单(介于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之间),不需要学习什么技术,但单币理财收益率一般会比较低些(虽然有些平台的年化率也可以给到几十,而至于那些年华几百、甚至几千的小心跑路),而双币和质押也可能需要面对无偿损失或代币价格波动等问题。关于理财、质押的话题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一些相关的讨论,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大部分新人往往会更倾向于进行主动投资,而一些经历过市场洗礼的老韭菜则更侧重于被动投资,其实这两种投资本身不分什么好坏优劣,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么对你来说就是好的。而且很多人也会同时拥抱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只是不同的方式选择投入进去的时间精力不同而已。
3.投资策略
目前阶段,按照我们的预期,本轮牛市已经进入到了中期阶段,虽然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些不错的机会,但越往后的风险其实会越大。如果你是刚进来这个领域,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建议你尽量还是以学习和观察为主吧,其实这个领域不缺乏机会,积极筹备去参与下一轮周期总比你本轮牛市期间瞎搞亏光本金要好。当然,如果你依然不想错过本轮牛市机会,那么可以尝试小资金体量(建议小于10万美元)去体验建仓的过程和交易的乐趣。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按照话李话外的一贯作风,放到第一位的肯定还是仓位管理,即根据自身的情况(资金体量、风险偏好等)把仓位分为不同的等级和份数,比如:
- A级仓位(低风险)、买入大饼/以太、目标 2–3 倍
- B级仓位(中风险)、买入你最看好赛道的头部项目,比如AI、RWA、GameFi等赛道、目标 5–10 倍
- C级仓位(高风险)、买入一些低市值且可能具有上涨潜力的新项目、目标 10+ 倍
- D级仓位、至少保留 1 成仓位的现金(USDC/USDT)以应对小概率事件,比如因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导致的市场闪崩
明确的仓位管理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投资陷入情绪化操作。同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上面也仅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划,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展(举一反三)。其中,买入操作更多地是指分批买入,即通过 DCA 的方式降低平均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或者进行逢低买入来建仓(逢低买入的话题话李话外上个月的文章中也有过专门的梳理),而不是指去进行梭哈。另外,目标的设定也基本是以较长的周期来看的,如果你喜欢玩短线或做波段,那么目标设定一定不能过高,同时一定要做好对应的止盈和止损计划。
那么长周期和短周期又该怎么定义呢?
其实这个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持有一个币种一星期就认为是自己长期持有了该币种!
而且,具体的周期的定义,也需要考虑个人目标和市场环境,比如 22 年我自己在开始正式新一轮定投的时候,给自己定的投资周期是 3 年,也就是到 25 年,但这个 3 年对我来说只能算是中期,因为我当初给自己定的长期投资计划是要走完 5 轮牛熊(目前我个人正在经历的是第 3 轮周期)。
其次,就是你的仓位的具体投资组合问题。
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我给出的个人建议基本是,除了大饼/以太外,你的所有持仓的山寨币种建议保持在 5 种以内(这也是我自己个人的做法),而如果你的调研精力比较旺盛,那么可以考虑扩大到 10 种以内。也就是说,你不应该过度去多元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只有 10,000 美元,但是购买了 50 种不同的代币,这样导致的可能结果是,你不仅需要持续去关注至少 50 个项目的发展,即便是你运气好其中一种代币获得了 10 倍的回报,但你最后的整体收益率可能也会很低,甚至亏钱。
所以,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能力和合理的收益目标,在仓位分级的基础上,去规划好自己的投资组合,不要让自己的投资过于分散。
4.寻找项目
至于如何挑选项目、如何调研具体的项目、以及如何寻找到低市值的潜力新项目,这些话题其实话李话外之前的方法论系列专栏、项目系列专栏里面也一直在尝试做这方面的梳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去回看话李话外的历史文章。
接下来,我们挑其中部分方法再重新做个归类整理:
第一步、寻找热门叙事下的项目
第二步、对清单项目进行基本的调查
第三步、定制具体的投资组合策略
本期内容我们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1 篇文章。本文未完待续……剩余部分的内容我们会通过 Notion 版进行补充和更新。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关于稳定币的发展、ETF资金的流入流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这个领域里面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你每天都会有看不完的无数项目,每天都会有各种消息面的快讯和信息,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好玩且有趣的事情,每天都会看到有人暴富有人爆仓的故事…… 比如,前两天大家还都在讨论 CZ 坐牢的事情,这两天大家又去关注空投方面的信息了,因为 LayerZero 终于要空投了、Friend Tech 也正式发币了。 LayerZero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快照,据说参与交互的用户总量有 580 万左右,但空投消息出来后,却引来了不少人的非议,尤其是针对该项目的所谓反女巫措施,我今天看到群.里的恒老板还分享了一张比较有趣的图。如下图所示。 甚至网上还出现了不少段子,比如:LayerZero 这波空投最大的获利者是撸毛工作室的打工仔,直接举报老板的地址就可以发财。 至于 Friend Tech 的发币给人的感觉则比较波折,除了众多用户通过社交平台反应其申领页面总是提示故障、导致无法领取代币外,开盘后的价格更是暴涨暴跌,在 Base 链开始交易后,FRIEND 代币的价格短时间从 3 美元飙升至 169 美元,然后又急速下跌到了 3 美元附近,截止撰写本文时的价格是 1.8 美元。如下图所示。 提到空投,我似乎有一段时间没有再写空投话题的教程文章了,昨天我看还有小伙伴留言问我为什么不更新空投文章了,其实呢,也不是不更新,只是最近没有更新而已,一来是因为个人时间精力有限、近期没怎么去关注空投方面的新项目,二来可能也是因为我自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吧。等后面有时间精力的话,我会继续考虑更新空投话题方面的内容。 而目前空余时间个人能够做到的,基本就是完成平均每天 2000–3000 字左右的文字输出,说实话,一个人真的是很难 cover 住所有领域,从决定开始做话李话外这个自媒体公开写文章开始算起,到目前,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快 2 年了,之所以现在还能够继续坚持输出,更多的还是基于初心(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区块链)和个人兴趣所驱动。当然,现在还需要考虑群.里的几百位伙伴,等现在的群人满了以后,我就不打算再开任何的新群了,届时也将会把个人的部分精力从写文章转移到群里面的分享和交流,一来是因为个人精力最多只能维护好两个群,二来我觉得能够陪伴几百个(<1000 人)同样热爱该领域的伙伴一起去迎接区块链的未来,已经足够了,小而美挺好,我其实不太想做什么十万、百万博主。 好像又有点扯远了,我们继续回到加密的话题。在加密领域,了解市场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有人喜欢利用消息面去了解市场走向,有人喜欢利用链上数据去了解市场走向。市场的本质其实就是钱的流动,所以,如果能够弄明白一些钱的去向,那么基本也就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住市场的可能性走向。 话李话外在上个月(4月17日)的一篇关于市场涨跌根源的分析文章中,我们也专门梳理过关于稳定币和目前市场流动性问题的一些内容,且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也写到:目前市场的这头牛,真正的需要的是更多的“水”,你只要盯着水的源头就好了,比如稳定币的增长、ETF 的资金流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等。 稳定币代表着加密市场的基础流动性,ETF则主要代表着一些机构的钱(包括个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带着着美元的走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盯着这些钱的动向。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做个梳理和总结。 1.关于稳定币的发展 去年的时候,我们曾在文章中提到,今年(2024年)将是加密市场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巨大的增长周期。 而从年初至今,我们其实已经见证了不少重要的时刻,比如比特币 ETF 的通过直接把 BTC 的价格推到了历史的新高(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地缘战争导致黄金的价格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另外香港 ETF 的通过也让更多的这边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其实在这个领域的人都明白,虽然该领域目前的项目众多,概念众多,技术众多,但任何的项目和技术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了能够实现“交易”为最终目的的,这就必须要提到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稳定币。 可以不夸张地说,稳定币是目前整个加密市场“交易”的核心组成。那么问题就来了,谁能够掌握稳定币的最终话语权呢? 从链上数据来看,目前稳定币排名前三的分别是 USDT、USDC 和 DAI,如下图所示。 而这里面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其实目前排名第一的 USDT 是不符合美国法律监管的(即便该稳定币也是依托于美元货币)。虽然 USDT 的发行公司泰达的母公司(iFinex)是一家香港的合规公司,但新的问题是,香港未来大概率也会推行自己的相关稳定币法律(而且香港还会再受到国AN法的监管)。但香港的问题我们不能多说,这里我们只说美国,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延伸下去的话,我们也能够预见,以后的稳定币大概率是需要按照美国政府制定的标准执行的,否则就可能会面临“违法”问题。 当然,这也不代表 USDT 就会出问题,至少在我们看来,未来的 3–5 年内这个领域依然还是会以 USDT 的交易为主。而这个过程中,USDC 可能会慢慢取代 USDT 的位置,届时,加密领域中的大部分交易对(包括交易所)肯定也会从 USDT 逐渐迁移到符合美国监管的稳定币上,这是大势所趋。 虽然宇宙第一大所之前也一直在试图改变这一切的发生,比如安安曾经自己发行了 BUSD 想取代 USDT,但在 2022 年因美国监管问题直接夭折了。随后不甘心的安安又推行了 TUSD,结果同样因为美国监管问题被迫停止。后来,安安还是不甘心,重新开始卖力地推行 FDUSD,结果现在 CZ 进去了。而且 FDUSD 这个稳定币还有个问题就是,它所谓的符合香港监管只是其发行机构符合香港监管,但 FDUSD 本身是否符合香港监管目前依然是悬案,上面我们也提到,目前香港的监管法律还不明确。 但不管怎么说,宇宙第一大所已经努力过了,目前看没什么太大的用,其他的交易所也就不用再试图“抵抗”了。未来,只可能会存在两种交易所,一种是符合美国监管的交易所(采用符合美国监管的稳定币)、一种是“非法”交易所(继续采用 USDT 稳定币)。当然,如果是有另外的某个大国亲自下场硬刚的话,局势可能会有不同,但大概率是不会的。 简而言之,我们现在可以继续盯着 USDT + USDC 的流动即可,未来我们则应该更多地去关注 USDC(或者可能新出现的符合老美监管的稳定币)的流动性。 而从目前的链上数据来看,USDT 资金目前主要集中在 Tron、Ethereum、Avalanche、Solana 这四个链上,而 USDC 资金目前则主要集中在 Ethereum、Base、Solana、Arbitrum 这四个链上。如下图所示。 上面的几个链里面,除了那个波场大家主要是用来转账的、链上其实没啥好的生态项目,其他的链既然聚集着最大量的资金,那么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这个大家继续去发掘就好了。而且,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其实也针对 Base、Solana、Arbitrum、Avalanche 生态梳理过不少潜力项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搜索历史文章进行查看。 2. 关于 ETF 的资金流入 香港方面我们不多谈论。这里还是以美国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给大家继续做个梳理。 在话李话外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美国 ETF 几乎成了影响行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也成为了目前的一种新情绪指标,通过过去几个月的表现我们基本可以看得出来,当 ETF 持续净流入且产生大额流入时,行情都会表现不错,但当 ETF 开始转为净流出或产生大额流出时,行情就可能会出现震荡或下跌。 但很多人关注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就真的只是在看上面的数据,而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去关注宏观方面的资金流入流出数据,更要去关注和挖掘对应的那些机构,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 这里我们就以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的贝莱德(BlackRock)为例: 首先,通过链上工具我们能够查询到 BlackRock 目前公开的地址中持有大约 173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包括价值172.3 亿美元的BTC、860 亿美元的 USDC 等等。如下图所示。 其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研究他们持仓币种的那些代币(小额持仓的可以直接忽略)。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 RWA 赛道,其实背后的主要推手便是 BlackRock。那么,如果你发现 BlackRock 还持有其他你感兴趣的币种,就可以去进一步挖掘与其相关联的赛道和币种机会。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底层的逻辑问题,那就是,既然 BlackRock 重点部署了某个赛道,那么侧面也可以说明,对应赛道衍生出的各类加密资产,理论上肯定也会在老美的监管范围之内,这样的加密资产长期肯定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至少不会被下架)。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举几个 BlackRock 目前持仓中的币种: 第1个项目是Ispolink(ISP) Ispolink 是一个基于 Metaverse 的开发者跨链平台,该平台使区块链、Metaverse、DeFi 和游戏公司能够轻松找到顶尖技术人才,并通过先进的 AI 算法帮助区块链企业与行业领先的人才建立联系。 第2个项目是Galileo Protocol(LEOX) Galileo 是一个用于实物资产代币化和赎回的平台,由 Galileo Network LLC 开发的用于执行智能合约的开源基础设施。它允许创建代表实物商品的“pNFT”,在多个链上发行并且可以与任何区块链、 DLT 和网络交互。概况起来说就是,它是一个资产代币化市场(asset tokenization market)领域中的、绑定实物资产的 NFT 通证化平台。这个项目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过专门的介绍。如下图所示。 第3个项目是Realio(ROI) Realio 是基于房地产的 RWA,且资产能够跨不同区块链进行转移。它还拥有双代币的涉及,也就是具有 RIO 和 RST 这两种代币。其中,RIO 主要是用于促进费用支付、质押和交易。RST 持有者则可以获得奖励并拥有投票权。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只简单列举 3 个项目,更多的项目大家可以结合上面 BlackRock 的持仓币种列表、并配合话李话外的历史文章(或者直接去Google里面搜索项目资料)进行了解即可。另外需要提醒的一点是,通过链上工具查询到的也只是 BlackRock 目前已经公开的投资部分,其实他们的很多投资信息并未全文公开披露。 3.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2024 年注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而针对市场的发展走向,目前大家最期待的大事件可能就是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了。 而如果我们把目前现有的一些事情叠加来看,比如地缘战争的持续不断、黄金价格创造历史新高、日元刷新30年以来的新底、其他国家货币的持续贬值、年底前美国的大选……其实老美已经在金融领域里面全面开启了美元战争。 但了解历史的朋友其实也都知道,这样的行为老美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但这一次的金融战争似乎又和以往有些不同,因为站在加密领域的视角来看,老美这次似乎对加密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老美的各大机构不断加大在加密领域的筹码外,老美上层似乎还从更高的维度参与了加密领域、并直接充当了全球区块链规则的定制者和裁判,甚至还直接把宇宙最大加密交易所的创始人(非美国人)直接邀请到了美国本土的监狱里面吃套餐。 总之,针对加密市场的监管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针对该领域的美国新法案,这点在话李话外去年(2023年)的文章中也有过提及,如下图所示。 2024年,在全球某些方面有可能是表现最差的一年,但对于整个加密领域机会而言也有可能是最好的一年,把握好“钱”的去向,系好自己的安全带,拿好手里的饼子,等待过山车的高潮和刺激吧!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0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关于稳定币的发展、ETF资金的流入流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这个领域里面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你每天都会有看不完的无数项目,每天都会有各种消息面的快讯和信息,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好玩且有趣的事情,每天都会看到有人暴富有人爆仓的故事……
比如,前两天大家还都在讨论 CZ 坐牢的事情,这两天大家又去关注空投方面的信息了,因为 LayerZero 终于要空投了、Friend Tech 也正式发币了。
LayerZero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快照,据说参与交互的用户总量有 580 万左右,但空投消息出来后,却引来了不少人的非议,尤其是针对该项目的所谓反女巫措施,我今天看到群.里的恒老板还分享了一张比较有趣的图。如下图所示。

甚至网上还出现了不少段子,比如:LayerZero 这波空投最大的获利者是撸毛工作室的打工仔,直接举报老板的地址就可以发财。
至于 Friend Tech 的发币给人的感觉则比较波折,除了众多用户通过社交平台反应其申领页面总是提示故障、导致无法领取代币外,开盘后的价格更是暴涨暴跌,在 Base 链开始交易后,FRIEND 代币的价格短时间从 3 美元飙升至 169 美元,然后又急速下跌到了 3 美元附近,截止撰写本文时的价格是 1.8 美元。如下图所示。

提到空投,我似乎有一段时间没有再写空投话题的教程文章了,昨天我看还有小伙伴留言问我为什么不更新空投文章了,其实呢,也不是不更新,只是最近没有更新而已,一来是因为个人时间精力有限、近期没怎么去关注空投方面的新项目,二来可能也是因为我自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吧。等后面有时间精力的话,我会继续考虑更新空投话题方面的内容。
而目前空余时间个人能够做到的,基本就是完成平均每天 2000–3000 字左右的文字输出,说实话,一个人真的是很难 cover 住所有领域,从决定开始做话李话外这个自媒体公开写文章开始算起,到目前,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快 2 年了,之所以现在还能够继续坚持输出,更多的还是基于初心(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区块链)和个人兴趣所驱动。当然,现在还需要考虑群.里的几百位伙伴,等现在的群人满了以后,我就不打算再开任何的新群了,届时也将会把个人的部分精力从写文章转移到群里面的分享和交流,一来是因为个人精力最多只能维护好两个群,二来我觉得能够陪伴几百个(<1000 人)同样热爱该领域的伙伴一起去迎接区块链的未来,已经足够了,小而美挺好,我其实不太想做什么十万、百万博主。
好像又有点扯远了,我们继续回到加密的话题。在加密领域,了解市场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有人喜欢利用消息面去了解市场走向,有人喜欢利用链上数据去了解市场走向。市场的本质其实就是钱的流动,所以,如果能够弄明白一些钱的去向,那么基本也就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住市场的可能性走向。
话李话外在上个月(4月17日)的一篇关于市场涨跌根源的分析文章中,我们也专门梳理过关于稳定币和目前市场流动性问题的一些内容,且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也写到:目前市场的这头牛,真正的需要的是更多的“水”,你只要盯着水的源头就好了,比如稳定币的增长、ETF 的资金流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等。
稳定币代表着加密市场的基础流动性,ETF则主要代表着一些机构的钱(包括个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带着着美元的走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盯着这些钱的动向。接下来我们继续展开来做个梳理和总结。
1.关于稳定币的发展
去年的时候,我们曾在文章中提到,今年(2024年)将是加密市场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巨大的增长周期。
而从年初至今,我们其实已经见证了不少重要的时刻,比如比特币 ETF 的通过直接把 BTC 的价格推到了历史的新高(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地缘战争导致黄金的价格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另外香港 ETF 的通过也让更多的这边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其实在这个领域的人都明白,虽然该领域目前的项目众多,概念众多,技术众多,但任何的项目和技术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了能够实现“交易”为最终目的的,这就必须要提到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稳定币。
可以不夸张地说,稳定币是目前整个加密市场“交易”的核心组成。那么问题就来了,谁能够掌握稳定币的最终话语权呢?
从链上数据来看,目前稳定币排名前三的分别是 USDT、USDC 和 DAI,如下图所示。

而这里面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其实目前排名第一的 USDT 是不符合美国法律监管的(即便该稳定币也是依托于美元货币)。虽然 USDT 的发行公司泰达的母公司(iFinex)是一家香港的合规公司,但新的问题是,香港未来大概率也会推行自己的相关稳定币法律(而且香港还会再受到国AN法的监管)。但香港的问题我们不能多说,这里我们只说美国,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延伸下去的话,我们也能够预见,以后的稳定币大概率是需要按照美国政府制定的标准执行的,否则就可能会面临“违法”问题。
当然,这也不代表 USDT 就会出问题,至少在我们看来,未来的 3–5 年内这个领域依然还是会以 USDT 的交易为主。而这个过程中,USDC 可能会慢慢取代 USDT 的位置,届时,加密领域中的大部分交易对(包括交易所)肯定也会从 USDT 逐渐迁移到符合美国监管的稳定币上,这是大势所趋。

虽然宇宙第一大所之前也一直在试图改变这一切的发生,比如安安曾经自己发行了 BUSD 想取代 USDT,但在 2022 年因美国监管问题直接夭折了。随后不甘心的安安又推行了 TUSD,结果同样因为美国监管问题被迫停止。后来,安安还是不甘心,重新开始卖力地推行 FDUSD,结果现在 CZ 进去了。而且 FDUSD 这个稳定币还有个问题就是,它所谓的符合香港监管只是其发行机构符合香港监管,但 FDUSD 本身是否符合香港监管目前依然是悬案,上面我们也提到,目前香港的监管法律还不明确。
但不管怎么说,宇宙第一大所已经努力过了,目前看没什么太大的用,其他的交易所也就不用再试图“抵抗”了。未来,只可能会存在两种交易所,一种是符合美国监管的交易所(采用符合美国监管的稳定币)、一种是“非法”交易所(继续采用 USDT 稳定币)。当然,如果是有另外的某个大国亲自下场硬刚的话,局势可能会有不同,但大概率是不会的。
简而言之,我们现在可以继续盯着 USDT + USDC 的流动即可,未来我们则应该更多地去关注 USDC(或者可能新出现的符合老美监管的稳定币)的流动性。
而从目前的链上数据来看,USDT 资金目前主要集中在 Tron、Ethereum、Avalanche、Solana 这四个链上,而 USDC 资金目前则主要集中在 Ethereum、Base、Solana、Arbitrum 这四个链上。如下图所示。

上面的几个链里面,除了那个波场大家主要是用来转账的、链上其实没啥好的生态项目,其他的链既然聚集着最大量的资金,那么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这个大家继续去发掘就好了。而且,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其实也针对 Base、Solana、Arbitrum、Avalanche 生态梳理过不少潜力项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搜索历史文章进行查看。
2. 关于 ETF 的资金流入
香港方面我们不多谈论。这里还是以美国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给大家继续做个梳理。
在话李话外的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美国 ETF 几乎成了影响行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也成为了目前的一种新情绪指标,通过过去几个月的表现我们基本可以看得出来,当 ETF 持续净流入且产生大额流入时,行情都会表现不错,但当 ETF 开始转为净流出或产生大额流出时,行情就可能会出现震荡或下跌。

但很多人关注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就真的只是在看上面的数据,而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去关注宏观方面的资金流入流出数据,更要去关注和挖掘对应的那些机构,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
这里我们就以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的贝莱德(BlackRock)为例:
首先,通过链上工具我们能够查询到 BlackRock 目前公开的地址中持有大约 173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包括价值172.3 亿美元的BTC、860 亿美元的 USDC 等等。如下图所示。

其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研究他们持仓币种的那些代币(小额持仓的可以直接忽略)。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 RWA 赛道,其实背后的主要推手便是 BlackRock。那么,如果你发现 BlackRock 还持有其他你感兴趣的币种,就可以去进一步挖掘与其相关联的赛道和币种机会。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底层的逻辑问题,那就是,既然 BlackRock 重点部署了某个赛道,那么侧面也可以说明,对应赛道衍生出的各类加密资产,理论上肯定也会在老美的监管范围之内,这样的加密资产长期肯定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至少不会被下架)。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举几个 BlackRock 目前持仓中的币种:
第1个项目是Ispolink(ISP)
Ispolink 是一个基于 Metaverse 的开发者跨链平台,该平台使区块链、Metaverse、DeFi 和游戏公司能够轻松找到顶尖技术人才,并通过先进的 AI 算法帮助区块链企业与行业领先的人才建立联系。

第2个项目是Galileo Protocol(LEOX)
Galileo 是一个用于实物资产代币化和赎回的平台,由 Galileo Network LLC 开发的用于执行智能合约的开源基础设施。它允许创建代表实物商品的“pNFT”,在多个链上发行并且可以与任何区块链、 DLT 和网络交互。概况起来说就是,它是一个资产代币化市场(asset tokenization market)领域中的、绑定实物资产的 NFT 通证化平台。这个项目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过专门的介绍。如下图所示。

第3个项目是Realio(ROI)
Realio 是基于房地产的 RWA,且资产能够跨不同区块链进行转移。它还拥有双代币的涉及,也就是具有 RIO 和 RST 这两种代币。其中,RIO 主要是用于促进费用支付、质押和交易。RST 持有者则可以获得奖励并拥有投票权。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只简单列举 3 个项目,更多的项目大家可以结合上面 BlackRock 的持仓币种列表、并配合话李话外的历史文章(或者直接去Google里面搜索项目资料)进行了解即可。另外需要提醒的一点是,通过链上工具查询到的也只是 BlackRock 目前已经公开的投资部分,其实他们的很多投资信息并未全文公开披露。
3.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2024 年注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而针对市场的发展走向,目前大家最期待的大事件可能就是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了。

而如果我们把目前现有的一些事情叠加来看,比如地缘战争的持续不断、黄金价格创造历史新高、日元刷新30年以来的新底、其他国家货币的持续贬值、年底前美国的大选……其实老美已经在金融领域里面全面开启了美元战争。
但了解历史的朋友其实也都知道,这样的行为老美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但这一次的金融战争似乎又和以往有些不同,因为站在加密领域的视角来看,老美这次似乎对加密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除了我们上文提到的老美的各大机构不断加大在加密领域的筹码外,老美上层似乎还从更高的维度参与了加密领域、并直接充当了全球区块链规则的定制者和裁判,甚至还直接把宇宙最大加密交易所的创始人(非美国人)直接邀请到了美国本土的监狱里面吃套餐。
总之,针对加密市场的监管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针对该领域的美国新法案,这点在话李话外去年(2023年)的文章中也有过提及,如下图所示。

2024年,在全球某些方面有可能是表现最差的一年,但对于整个加密领域机会而言也有可能是最好的一年,把握好“钱”的去向,系好自己的安全带,拿好手里的饼子,等待过山车的高潮和刺激吧!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50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比特币会跌到50000美元以下吗?如何筛选出有上涨潜力的山寨币?刚进入了五月份,市场情绪就来了一次大幅降温,贪婪指数也从 67 直接降到了 43 哈哈,于是乎,这两天大饼的价格跌到了 57,000 美元左右。然后,似乎又有一些小伙伴开始慌了,那些前段时间信誓旦旦说只要大饼跌倒 5 开头就加仓的,现在也不加了,因为他们找了很多新的理由,比如把 CZ 获刑 4 个月也当成了这两天市场下跌的主要理由,认为大饼还会继续跌。 如果我们按回撤幅度来看,大饼从最高的 74,000 美元左右跌倒目前的位置,回撤了 23% 左右,我个人认为这并不算一个很大的跌幅。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对比历史前两轮典型牛市来看的话,之前的牛市也经历过两次 20–30% 的回撤。 虽然最近这几天美国 ETF 又在经历新的流出、杠杆多头似乎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制、香港 ETF 流入量也远低于预期,再加上宏观方面美国的流动性紧缩和通胀数据也是导致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认为:7 万美元的比特币肯定不是本轮牛市的顶点,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内,这个市场依然值得期待。 虽然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押韵。接下来,这个市场最大的预期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以太坊 ETF 的通过、二是美联储的降息。而这两件事情我认为肯定会发生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目前的每次回调,依然是你分批加仓的机会。 那么具体哪个点位适合加仓呢? 如果你比较感性的话,那么只要跌倒你个人的心理价位,就可以考虑加仓。 如果你比较理性的话,那么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建议按 VP(成交量分布)和斐波那契回撤看一下即可,这个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过具体的介绍。比如前几天的 60,000 美元、目前的 57,000 美元都是比较适合加仓的区间。当然,因为比特币从 3 月份以来形成的高位震荡结构现在似乎出现破位下行,不排除接下来会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假如市场继续回调,那么下一个 53,000 美元的位置(0.618的位置)依然也是一个加仓机会。或者再夸张一点,假设后面真回调到了 53,000 的区间,但届时市场预期依然不佳,那么也不排除继续出现极端情况,即继续回调到 47,000 美元的位置(但我个人认为短期内这个概率比较小)。如下图所示。 但不要慌,我还是那句话,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你也认为大牛市还在,那么上面的每次回调区间,都是你分批加仓的机会。而除了基于以太坊 ETF、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基于技术面指标的参考外,接下来的市场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数据包括: 一是美国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 虽然香港也通过了 ETF,但就现阶段的实际影响而言,美国 ETF 才是影响行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也成为了目前的一种新情绪指标,通过过去几个月的表现我们基本可以看得出来,当 ETF 持续净流入且产生大额流入时,行情都会表现不错,但当 ETF 开始转为净流出或产生大额流出时,行情就可能会出现震荡或下跌。 二是交易所 BTC 的存量 在没有现货 ETF 之前,交易所存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因为交易所的 BTC 存量越高,就说明潜在抛压会越大。虽然目前 ETF 导致了场内参与情况的进一步复杂化,即机构持有的 BTC 可能不会被统计在交易所地址里面。但这个数据依然使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数据之一,可以配合上面的 ETF 流入流出数据综合来看。 总之,市场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你已经满仓的,目前最好的操作就是什么也不做,拿好自己的饼子就行。如果你还有仓位的,那么根据自己的具体仓位情况和风险偏好、结合我上面给出的一些重要指标,去适当分批加仓就行了。当然,上面也只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个人看法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你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请DYOR。 理论上来讲,当市场中恐惧情绪弥漫或人们情绪低落时,实际上正是我们买入的黄金时机,但是这种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比较难。 如果你只是针对大饼或以太进行交易,那么还比较好说,只要逢低买买买就可以了,这俩只要你能够拿住,长期来看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偏偏很多人(尤其是新人)不喜欢买大饼和以太,一是认为它们的价格太高了(其实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一种认知),二是认为它们的涨幅可能有限。所以,很多人会去选择那些可能会有更大涨幅(另一方面其实也意味着更大跌幅)的山寨币。 至于买具体什么山寨币可以发财这种问题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继续就此类问题来给你梳理一些方法论。 其实在之前话李话外文章中给大家整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里面,我们已经把一个项目涉及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列举,只要你能够按表格进行完整的填写调研,那么基本就可以做到对具体项目的了解和理解。但部分伙伴针对此表也反馈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人说完整调研一个项目至少需要几个小时,自己平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填表,有没有更快捷的方式让自己能够了解或赛选到潜力项目。 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给大家针对挑选项目问题做个简单思路的整理: 第一步,制作备选币种清单 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寻找到那些比较有潜力的低市值代币,他们会认为此类币种会有比较大的涨幅。所以我们这里就以此类币种为例吧,首先依然是通过 CoinMarketCap 或CoinGecko 工具进行过滤,比如你可以选取排名在 100–500 之间的那些代币,即市值在 7000 万 — 7 亿美元之间的代币。这个看你个人的具体风险偏好吧,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比较大,可以按需放大这个赛选范围。如下图所示。 当然,如果你依然比较懒,那么还有一种更便捷的选择,比如利用 DropsTab 工具去直接关注现阶段正在积累阶段(Accumulation Phase)的那些代币,因为处于积累阶段的代币可能代表着有更大的玩家(鲸鱼)正在建立自己的头寸。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匹配自己关注的赛道 你不可能同时去了解几百个项目,更不可能同时去买几十个项目,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从备选币种清单里面,筛选出那些自己最看好的赛道项目。如果你只看好 AI、RWA、GameFi 这三个项目,那么只挑选出符合这三个赛道的币种即可,其他的币种可以从备选清单中做删除处理。 而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关注什么赛道,甚至也不知道目前的热门赛道有什么,那么建议可以利用一些链上工具去先做一些这方面的功课,如下图所示。下图是由 cryptokoryo 制作的 Dune 仪表板,该仪表板可以帮助你跟踪加密领域中的最新叙事。 第三步,查询项目的融资情况 该步主要是去了解一个项目通过 VC 筹集了多少资金、以及哪些 VC 机构也在看好它。目前查询融资的链上工具也比较多,比如crunchbase、Crypto Fundraising、Cypher Hunter、icoanalytics 等。如下图所示。 第四步,查询项目的代币经济 代币经济学是影响一个项目代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话李话外之前还专门写过几篇文章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搜索历史文章去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单而言,针对一个项目代币我们至少需要了解它的以下几个方面: - 团队及投资者持有的代币比例 - 分配给社区(即用户)的代币比例 - 用于营销的代币比例 同时还要去了解代币的供应量与实际的流通量情况,重要的还有代币的解锁情况。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查询项目的最新动态 经过上面的四步后,你的备选清单里面应该已经剔除掉了不少项目,那么清单中剩余的项目就是你可以重点去关注的项目了。接下来你有两个可以操作的思路: 一种是你可以基于技术面(K线)去分析,如果你认为有些项目适合现在就买入,那么就可以考虑去加仓。 一种是你可以基于消息面(利好消息)去分析,比如借助 Twitter、CoinMarketCal 等这样的平台去发现项目的一些最新动态,如果是后面有比较大的潜在利好因素,那么也可以考虑适当买入。如下图所示。 总的来说,经过上面的五个步骤的操作,从建立备选项目清单,到基于叙事、融资、代币经济学、消息面几个方面的进一步过滤,理论上你应该有了一份比较值得关注的山寨币交易清单了。然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自己的仓位分配和风险偏好进行具体的操作了。当然,如果你在有精力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去填写完整版的《项目调研模版表》表格。 还有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如果你是做短期的交易,那么建议在正式买入之前一定要做好止盈、止损计划。 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简答谈谈关于安全的话题。因为最近几天我连续收到好几条关于安全方面的留言,都问我该怎么办? 其中一个伙伴是因为助记词保管不当丢失了钱包内的所有资产,一个是因为授权了某个假的网站导致自己的一个空投钱包内资产被转走。 至于助记词丢失问题,如果只少记录了 1–2 个助记词,那么是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找回的,这个话李话外去年(2023年6月28日)的文章中有过专门的介绍。而如果丢失超过 3 个以上助记词,那么基本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如下图所示。 至于授权了诈骗网站导致的钱包财产丢失,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的,我也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能当成是给你自己的一次安全教训。 可以说,在这个领域里面,通过交易赚钱亏钱是一回事,但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或答疑导致自己的资产丢失,则更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记得之前看到过一篇报道,仅在 2023 年就有价值约 4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被盗或被黑,而今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那么,如何才能够提升自己资产的安全性呢?我们重新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些注意事项: - 不要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也尽量不要将自己的密码在浏览器中开启自动保存。 - 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任何应用,现在依然会有不少的假钱包或诈骗交易所。 - 资产较大的伙伴建议使用硬件钱包进行资产的存储(比如Trezor、Ledger,或者直接用自己的旧iPhone制作一个冷钱包)。 - 平时喜欢各种交互(比如空投、数据查询)的伙伴,建议使用不同的独立钱包或临时钱包,里面不要存放太多的资金。 - 务必要备份好自己的助记词,不要随便存放在电脑或者云盘里面,或者你可以按照只有自己看懂的规则打乱顺序或做变形。 - 打死不要将自己的助记词分享或告诉别人,哪怕对方宣称自己是某某钱包或者某某交易所的官方人员。 - 不要随便点击 Twitter、Discord 里面别人发的链接,而且通过Google搜索访问的话可能也会有假网站,一定要确保点击之前,你访问的这个是真的钱包或交易所网站,建议平时经常访问的加密类网站可以将官网加入收藏夹。 - 定期使用 Revoke Cash 这样的安全工具检查自己的主要钱包授权记录,针对有风险的合约授权要及时进行取消。 - 重要的网站一定要开启 2FA(双重验证),建议同时使用身份验证应用程序(例如 Google Authenticator)。 - 不要任意点击邮箱中的不明链接,比如自从我公开自己的Gmail邮箱后,经常会收到一些钓鱼邮件。另外也不要将自己的重要信息(比如助记词)存放到邮箱中。 - 现在大家都会安装一些浏览器扩展插件,一定要确保你安装的是正规的插件,不要仅看安装量和评论(几百条好评的也可能是恶意插件),最好是用过官网链接到对应的插件地址。 - 你的手机(安装了交易所钱包等应用的手机)不要随便去链接不明的 WiFi,更不要在不明的 WiFi 网络下进行涉及交易的操作。也不要随便将自己的手机热点分享给陌生人。更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借给别人使用。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VPN 是进入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东西,此类敏感话题就不多说了。这里我只提一点,要尽量避免使用免费的 VPN,并优先考虑那些具有隐私的 VPN。 - 当发送大额资金时,建议先发送小额进行测试,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大额的转账。 - 尽量不要直接复制图片上面的钱包地址去转账,图片转文字的时候有时候不一定会正确。这也是我今天的一次小失误,小伙伴WX里面发了一个钱包截图给我,我直接打开图片后复制了上面的钱包地址转过去一点SOL,结果小伙伴说一直没到账,但我通过链上查询显示是已经成功的,最后对比了一下钱包地址才发现,原来是从图片复制出来的地址里面有 1 个字母出现了错误,导致把 SOL 转入了该错误地址(图片上面正确的字母是j,但复制粘贴出来后变成了i)。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9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比特币会跌到50000美元以下吗?如何筛选出有上涨潜力的山寨币?

刚进入了五月份,市场情绪就来了一次大幅降温,贪婪指数也从 67 直接降到了 43 哈哈,于是乎,这两天大饼的价格跌到了 57,000 美元左右。然后,似乎又有一些小伙伴开始慌了,那些前段时间信誓旦旦说只要大饼跌倒 5 开头就加仓的,现在也不加了,因为他们找了很多新的理由,比如把 CZ 获刑 4 个月也当成了这两天市场下跌的主要理由,认为大饼还会继续跌。
如果我们按回撤幅度来看,大饼从最高的 74,000 美元左右跌倒目前的位置,回撤了 23% 左右,我个人认为这并不算一个很大的跌幅。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对比历史前两轮典型牛市来看的话,之前的牛市也经历过两次 20–30% 的回撤。
虽然最近这几天美国 ETF 又在经历新的流出、杠杆多头似乎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制、香港 ETF 流入量也远低于预期,再加上宏观方面美国的流动性紧缩和通胀数据也是导致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认为:7 万美元的比特币肯定不是本轮牛市的顶点,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内,这个市场依然值得期待。

虽然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会押韵。接下来,这个市场最大的预期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以太坊 ETF 的通过、二是美联储的降息。而这两件事情我认为肯定会发生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目前的每次回调,依然是你分批加仓的机会。
那么具体哪个点位适合加仓呢?
如果你比较感性的话,那么只要跌倒你个人的心理价位,就可以考虑加仓。
如果你比较理性的话,那么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建议按 VP(成交量分布)和斐波那契回撤看一下即可,这个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过具体的介绍。比如前几天的 60,000 美元、目前的 57,000 美元都是比较适合加仓的区间。当然,因为比特币从 3 月份以来形成的高位震荡结构现在似乎出现破位下行,不排除接下来会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假如市场继续回调,那么下一个 53,000 美元的位置(0.618的位置)依然也是一个加仓机会。或者再夸张一点,假设后面真回调到了 53,000 的区间,但届时市场预期依然不佳,那么也不排除继续出现极端情况,即继续回调到 47,000 美元的位置(但我个人认为短期内这个概率比较小)。如下图所示。

但不要慌,我还是那句话,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你也认为大牛市还在,那么上面的每次回调区间,都是你分批加仓的机会。而除了基于以太坊 ETF、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基于技术面指标的参考外,接下来的市场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数据包括:
一是美国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
虽然香港也通过了 ETF,但就现阶段的实际影响而言,美国 ETF 才是影响行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也成为了目前的一种新情绪指标,通过过去几个月的表现我们基本可以看得出来,当 ETF 持续净流入且产生大额流入时,行情都会表现不错,但当 ETF 开始转为净流出或产生大额流出时,行情就可能会出现震荡或下跌。

二是交易所 BTC 的存量
在没有现货 ETF 之前,交易所存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因为交易所的 BTC 存量越高,就说明潜在抛压会越大。虽然目前 ETF 导致了场内参与情况的进一步复杂化,即机构持有的 BTC 可能不会被统计在交易所地址里面。但这个数据依然使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数据之一,可以配合上面的 ETF 流入流出数据综合来看。

总之,市场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你已经满仓的,目前最好的操作就是什么也不做,拿好自己的饼子就行。如果你还有仓位的,那么根据自己的具体仓位情况和风险偏好、结合我上面给出的一些重要指标,去适当分批加仓就行了。当然,上面也只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个人看法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你在做任何决定之前请DYOR。

理论上来讲,当市场中恐惧情绪弥漫或人们情绪低落时,实际上正是我们买入的黄金时机,但是这种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比较难。
如果你只是针对大饼或以太进行交易,那么还比较好说,只要逢低买买买就可以了,这俩只要你能够拿住,长期来看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偏偏很多人(尤其是新人)不喜欢买大饼和以太,一是认为它们的价格太高了(其实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一种认知),二是认为它们的涨幅可能有限。所以,很多人会去选择那些可能会有更大涨幅(另一方面其实也意味着更大跌幅)的山寨币。
至于买具体什么山寨币可以发财这种问题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继续就此类问题来给你梳理一些方法论。
其实在之前话李话外文章中给大家整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里面,我们已经把一个项目涉及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列举,只要你能够按表格进行完整的填写调研,那么基本就可以做到对具体项目的了解和理解。但部分伙伴针对此表也反馈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人说完整调研一个项目至少需要几个小时,自己平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填表,有没有更快捷的方式让自己能够了解或赛选到潜力项目。
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给大家针对挑选项目问题做个简单思路的整理:
第一步,制作备选币种清单
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寻找到那些比较有潜力的低市值代币,他们会认为此类币种会有比较大的涨幅。所以我们这里就以此类币种为例吧,首先依然是通过 CoinMarketCap 或CoinGecko 工具进行过滤,比如你可以选取排名在 100–500 之间的那些代币,即市值在 7000 万 — 7 亿美元之间的代币。这个看你个人的具体风险偏好吧,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比较大,可以按需放大这个赛选范围。如下图所示。

当然,如果你依然比较懒,那么还有一种更便捷的选择,比如利用 DropsTab 工具去直接关注现阶段正在积累阶段(Accumulation Phase)的那些代币,因为处于积累阶段的代币可能代表着有更大的玩家(鲸鱼)正在建立自己的头寸。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匹配自己关注的赛道
你不可能同时去了解几百个项目,更不可能同时去买几十个项目,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从备选币种清单里面,筛选出那些自己最看好的赛道项目。如果你只看好 AI、RWA、GameFi 这三个项目,那么只挑选出符合这三个赛道的币种即可,其他的币种可以从备选清单中做删除处理。
而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关注什么赛道,甚至也不知道目前的热门赛道有什么,那么建议可以利用一些链上工具去先做一些这方面的功课,如下图所示。下图是由 cryptokoryo 制作的 Dune 仪表板,该仪表板可以帮助你跟踪加密领域中的最新叙事。

第三步,查询项目的融资情况
该步主要是去了解一个项目通过 VC 筹集了多少资金、以及哪些 VC 机构也在看好它。目前查询融资的链上工具也比较多,比如crunchbase、Crypto Fundraising、Cypher Hunter、icoanalytics 等。如下图所示。

第四步,查询项目的代币经济
代币经济学是影响一个项目代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话李话外之前还专门写过几篇文章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搜索历史文章去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单而言,针对一个项目代币我们至少需要了解它的以下几个方面:
- 团队及投资者持有的代币比例
- 分配给社区(即用户)的代币比例
- 用于营销的代币比例
同时还要去了解代币的供应量与实际的流通量情况,重要的还有代币的解锁情况。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查询项目的最新动态
经过上面的四步后,你的备选清单里面应该已经剔除掉了不少项目,那么清单中剩余的项目就是你可以重点去关注的项目了。接下来你有两个可以操作的思路:
一种是你可以基于技术面(K线)去分析,如果你认为有些项目适合现在就买入,那么就可以考虑去加仓。
一种是你可以基于消息面(利好消息)去分析,比如借助 Twitter、CoinMarketCal 等这样的平台去发现项目的一些最新动态,如果是后面有比较大的潜在利好因素,那么也可以考虑适当买入。如下图所示。

总的来说,经过上面的五个步骤的操作,从建立备选项目清单,到基于叙事、融资、代币经济学、消息面几个方面的进一步过滤,理论上你应该有了一份比较值得关注的山寨币交易清单了。然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自己的仓位分配和风险偏好进行具体的操作了。当然,如果你在有精力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去填写完整版的《项目调研模版表》表格。
还有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如果你是做短期的交易,那么建议在正式买入之前一定要做好止盈、止损计划。
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简答谈谈关于安全的话题。因为最近几天我连续收到好几条关于安全方面的留言,都问我该怎么办?
其中一个伙伴是因为助记词保管不当丢失了钱包内的所有资产,一个是因为授权了某个假的网站导致自己的一个空投钱包内资产被转走。
至于助记词丢失问题,如果只少记录了 1–2 个助记词,那么是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找回的,这个话李话外去年(2023年6月28日)的文章中有过专门的介绍。而如果丢失超过 3 个以上助记词,那么基本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如下图所示。

至于授权了诈骗网站导致的钱包财产丢失,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的,我也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能当成是给你自己的一次安全教训。
可以说,在这个领域里面,通过交易赚钱亏钱是一回事,但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或答疑导致自己的资产丢失,则更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记得之前看到过一篇报道,仅在 2023 年就有价值约 40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被盗或被黑,而今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那么,如何才能够提升自己资产的安全性呢?我们重新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些注意事项:
- 不要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也尽量不要将自己的密码在浏览器中开启自动保存。
- 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任何应用,现在依然会有不少的假钱包或诈骗交易所。
- 资产较大的伙伴建议使用硬件钱包进行资产的存储(比如Trezor、Ledger,或者直接用自己的旧iPhone制作一个冷钱包)。
- 平时喜欢各种交互(比如空投、数据查询)的伙伴,建议使用不同的独立钱包或临时钱包,里面不要存放太多的资金。
- 务必要备份好自己的助记词,不要随便存放在电脑或者云盘里面,或者你可以按照只有自己看懂的规则打乱顺序或做变形。
- 打死不要将自己的助记词分享或告诉别人,哪怕对方宣称自己是某某钱包或者某某交易所的官方人员。
- 不要随便点击 Twitter、Discord 里面别人发的链接,而且通过Google搜索访问的话可能也会有假网站,一定要确保点击之前,你访问的这个是真的钱包或交易所网站,建议平时经常访问的加密类网站可以将官网加入收藏夹。
- 定期使用 Revoke Cash 这样的安全工具检查自己的主要钱包授权记录,针对有风险的合约授权要及时进行取消。
- 重要的网站一定要开启 2FA(双重验证),建议同时使用身份验证应用程序(例如 Google Authenticator)。
- 不要任意点击邮箱中的不明链接,比如自从我公开自己的Gmail邮箱后,经常会收到一些钓鱼邮件。另外也不要将自己的重要信息(比如助记词)存放到邮箱中。
- 现在大家都会安装一些浏览器扩展插件,一定要确保你安装的是正规的插件,不要仅看安装量和评论(几百条好评的也可能是恶意插件),最好是用过官网链接到对应的插件地址。
- 你的手机(安装了交易所钱包等应用的手机)不要随便去链接不明的 WiFi,更不要在不明的 WiFi 网络下进行涉及交易的操作。也不要随便将自己的手机热点分享给陌生人。更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借给别人使用。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VPN 是进入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东西,此类敏感话题就不多说了。这里我只提一点,要尽量避免使用免费的 VPN,并优先考虑那些具有隐私的 VPN。
- 当发送大额资金时,建议先发送小额进行测试,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大额的转账。
- 尽量不要直接复制图片上面的钱包地址去转账,图片转文字的时候有时候不一定会正确。这也是我今天的一次小失误,小伙伴WX里面发了一个钱包截图给我,我直接打开图片后复制了上面的钱包地址转过去一点SOL,结果小伙伴说一直没到账,但我通过链上查询显示是已经成功的,最后对比了一下钱包地址才发现,原来是从图片复制出来的地址里面有 1 个字母出现了错误,导致把 SOL 转入了该错误地址(图片上面正确的字母是j,但复制粘贴出来后变成了i)。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9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互助群、电子书、表情包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玩MemeCoins、如何高效寻找那些比较有潜力的新币种?今天有位小伙伴留言表示:自己现在满仓的 MemeCoin,已经亏了一半的本金,该怎么办? 这种问题其实比较难回答,在试图去寻找答案的同时,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当初梭哈它的理由是什么、定制的止盈和止损计划又是多少? 反正就我个人而言,只有大饼/以太是可以不设止损计划的(长期投资策略),其他任何的山寨币/MemeCoins在决定去购买的那一刻,就应该定制止损和止盈计划,因为这样会降低因市场方面、消息面、项目方自身方面等未来不可知因素导致的更大风险。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仓位管理做的越明确,那么就能够尽可能降低来自各方面的一些未知风险,从而做到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时波澜不惊。 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亮点之一确实是一些 MemeCoin,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不少新诞生的 MemeCoin 的市值已经纷纷突破 10 亿美元大关,比如 PEPE、WIF、Bonk 等,而且这些 MemeCoins 的涨幅也超过了该市场中 90% 的币种。 如果简单把币圈比喻为赌场的话,那么 MemeCoin 就好比玩骰子,这玩意儿不需要了解什么太多赌场规则,也不需要研究什么深奥赌术,虽然只要是赌场就会有庄,但 MemeCoin 的玩法看起来则是相对是“公平”的,只要一堆人围一起直接扔骰子看大小就行,短平快。 而其他一些币种则类似打麻将或斗地主,不仅需要和庄对抗,可能还需要精通各种赌术。而且和直接简单扔骰子比、一盘麻将参与的周期也比较长,甚至某些麻将桌都不会给散户太多上桌的机会。 所以,MemeCoin 一直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一种特殊存在,尤其是当赌场生意比较火爆的时期,因为它也是很多新人进入赌场后最容易接触、最容易理解(甚至都不需要去理解)、且有快速暴富效应吸引的东西。 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去玩MemeCoin?我们展开来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相对比较亲民的代币 目前很多项目的产品背后都有比较复杂的技术,这对于不少新人来说就会增加理解的门槛,加上很多人对研究项目本身并没有兴趣,相比之下,MemeCoin 就显得比较亲民了,因为它足够简单,简单到可以什么用都没有,主打就是一个“公平”,甚至只要有一个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搞怪或可爱头像(表情包)就行。 第二、符合人们的某些天性 虽然 Gambling 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其实你我也都知道,全球的这个产业链还是非常庞大的,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足球、赛马等)都会存在一些你看不到的巨大市场。而对于现实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一代群体而言,MemeCoin 似乎就成为了一种全新的 Gambling 方式,承载着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期望和梦想。 而且比起那些不可描述的在线 Gambling 网站或应用,MemeCoin 似乎更加有趣,且赔率似乎也更高一些。 第三、一夜暴富的营销代表 很多人都是被各种暴富的故事而吸引进来的,这种故事中,又以 MemeCoin 的暴富故事最为代表性,这种成功的故事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 MemeCoin 的发展。比如你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消息:某某上个月在 WIF 投资了 1,000 美元,现在他直接拥有了 500 万美元。某某之前买了 200 美元的 PEPE,现在价值 200 万美元。等等。 第四、有大人物或机构做背书 不少 MemeCoin 之所以能够爆火,也离不开一些大人物的背书,比如上一轮牛市中 DOGE 成了最亮的崽之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马斯克。 而且最近从一些报道上,我也看到,似乎现在有些机构(对冲基金)也正在关注并投资了 MemeCoin。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有些机构在指责 MemeCoin,比如前几天(4月25日)a16z 的 CTO Eddy Lazzarin 就公开批评 Memecoin,称其:破坏了加密货币的“长期愿景”,玷污了“公众、监管机构和企业家”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并充当了“相对少数人群”的赌场。 不过很多人对 Eddy Lazzarin 的这种说法理解为:因为 a16z 目前持仓中没有 MemeCoin,所以他才这么说。 不过就 MemeCoin 而言,只要是能够引起各种机构的讨论,那么就证明它是存在话题和热度的,而话题和热点肯定是最好的炒作源泉,而是否具有炒作性则是 MemeCoin 一种重要的衡量标准。 所以,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身边总是有人经常卖力地给你推荐某个 MemeCoin,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底层逻辑上讲,不是真的要带你这个陌生人一起暴富,而大概率是因为他自己持有了该币种(甚至重仓),所以才会天天给你安利。 那么,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些 MemeCoin 主要集中在那几个链上呢? 目前提供 MemeCoin 交易对的链大概有 90 多个,提供交易支持的 DEX 平台超过了 13,000 个,截止撰写本文是,链上能够进行交易的币种超过了 340 万种。如下图所示。 就情况而言,目前最热门的一些 MemeCoin 主要是集中在了 Solana、Base、Bitcoin(BRC20等)、Ethereum 这四条链上。比如 Solana 链上的 Dogwifcoin(WIF)和 Bonk(BONK)、Ethereum 链上的 Pepe(PEPE)、Base 链上的 Degen(DEGEN)、Bitcoin 链上的 ORDI 和 PUPS 等,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且已经成功的 MemeCoin 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些暴富故事的创造者。 但因为 MemeCoin 数量众多,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大量诈骗、随时可能会跑路(撤池子)、合约存在漏洞等情况的币种,而能够像 PEPE、WIF、ORDI 类似这种凤凰涅槃上到诸如 Binance 这样大所的更是极少部分。 所以,由此就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够在上百位种 MemeCoin 中快速寻找到那些可能会有潜力的新 MemeCoin 币种? 对于很多人来说,买什么币能够一夜暴富似乎是一个一直在追求,但似乎又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其实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方法论和链上工具系列专栏文章中,我们针对这个话题也有过一些不同角度的梳理和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针对这个话题来给大家基于钱包的思考角度做一期新的梳理吧。以下步骤以 Ethereum 链为例,且主要是基于方法论层面的,而不是告诉你具体该买哪个币。 第一步:过滤出一段时间内在价格上表现最好的代币 这里我们可以用到 Dexscreener 这个工具,进入 NEW PAIRS 页面,通过界面右上角的 Filters 筛选器进行过滤,根据你个人的风险偏设置好过滤条件(主要设置流动池大小和上线时间这两个即可)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新币种。如下图所示。 然后按时间维度排序,就可以看到指定时间内涨幅最大的币种列表,我们分别点击币种名称(或挑选你感兴趣的名字点击)进入详情页进一步去观察。除了常规信息的了解外,我们可以重点通过 Transactions 记录去观察那些最早购买该代币的钱包地址并记录他们,因为这些钱包地址可能会给我们透漏出一些可能的机会线索。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可以直接复制对应代币合约后去 etherscan 工具里面的 Transactions 页面查询早期交易钱包地址,具体喜欢用什么工具看你个人的使用习惯即可。 第二步:根据早期买入地址反推该币种的潜力 通过上面的第一步,我们已经把最早购买该币种的一些钱包地址做了记录,能够最早买入新币种的钱包大致分为几种: 一种是比较有眼光的人,他们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潜在机会,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跟随他们的交易行为。 一种是比较有精力的人,他们的钱包可能会借助机器人去交易非常多(至少几十上百种)的新币,玩的就是币海战术,比如小额买 100 个币,只要有 1 个币能够带来几百倍收益基本就达到目的了。 一种是内部人士的钱包,他们会在发布代币后第一时间买入,然后等着推高价格后出售获利。 那么,如果如何应该分辨自己刚才记录的钱包地址属于哪种呢?这里我们可以用到 AlphaTrace 这个工具,来检查一下钱包的历史交易数据情况,并通过该钱包历史交易的胜率、已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几个维度来进行判断。如下图所示。 在 AlphaTrace 里面你可以看到不少比较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但这里的建议是,可以优先考虑去跟随那种胜率超过 60%、且利润超过 50 万美元的钱包。因为某种角度来看,跟踪此类的钱包地址会比那些已经被 N 多人公开(N多人每天盯着)的知名大鲸鱼钱包地址更有实际效果。 当然,我们查询钱包的信息主要是为了反推对应代币是否值得买入。而如果你对该钱包的其他交易币种也比较感兴趣,那么还可以继续去通过页面下面的 Trade 栏目去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发现。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进行交易前的社交数据综合检查 经过上面的第二步后,你此时应该不仅有了一份钱包的监控列表,而且也已经有了一份你认为比较值得买的 MemeCoin 新币清单。那么接下来就是进行具体的买入操作了。 具体的买入操作有几种: 一是你通过一些具体的 DEX 去进行交易,比如 Uniswap 等。 二是你借助某些 TG Bot(交易机器人)去进行交易,比如 Etherdrops Bot 等。 当然,至于交易的 MemeCoin 清单,我也建议你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再设置一个分级,比如你风险偏好比较低,那么可以考虑只去交易那些市值大于 1000 万美元的币种。而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比较高,那么你可以考虑把市值的门槛在调低一些。 同时,你在决定正式买入之前,也建议从更多地角度去综合再考量一下对应的项目,比如你可以再借助 TweetScout 这样的工具来查询一下它的社区(X平台的情况)活跃情况。重点去查看 TOP FOLLOWERS 和 SCORE(评分超过200分就是个不错的指标)。如下图所示。 因为 MemeCoin 能否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其社区的强大。 最后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新 MemeCoin 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只建议小额去玩,同时可以要抱着可能随时会归零的心态。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8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交流组、电子书、表情包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玩MemeCoins、如何高效寻找那些比较有潜力的新币种?

今天有位小伙伴留言表示:自己现在满仓的 MemeCoin,已经亏了一半的本金,该怎么办?
这种问题其实比较难回答,在试图去寻找答案的同时,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当初梭哈它的理由是什么、定制的止盈和止损计划又是多少?
反正就我个人而言,只有大饼/以太是可以不设止损计划的(长期投资策略),其他任何的山寨币/MemeCoins在决定去购买的那一刻,就应该定制止损和止盈计划,因为这样会降低因市场方面、消息面、项目方自身方面等未来不可知因素导致的更大风险。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仓位管理做的越明确,那么就能够尽可能降低来自各方面的一些未知风险,从而做到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时波澜不惊。
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亮点之一确实是一些 MemeCoin,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不少新诞生的 MemeCoin 的市值已经纷纷突破 10 亿美元大关,比如 PEPE、WIF、Bonk 等,而且这些 MemeCoins 的涨幅也超过了该市场中 90% 的币种。

如果简单把币圈比喻为赌场的话,那么 MemeCoin 就好比玩骰子,这玩意儿不需要了解什么太多赌场规则,也不需要研究什么深奥赌术,虽然只要是赌场就会有庄,但 MemeCoin 的玩法看起来则是相对是“公平”的,只要一堆人围一起直接扔骰子看大小就行,短平快。
而其他一些币种则类似打麻将或斗地主,不仅需要和庄对抗,可能还需要精通各种赌术。而且和直接简单扔骰子比、一盘麻将参与的周期也比较长,甚至某些麻将桌都不会给散户太多上桌的机会。
所以,MemeCoin 一直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一种特殊存在,尤其是当赌场生意比较火爆的时期,因为它也是很多新人进入赌场后最容易接触、最容易理解(甚至都不需要去理解)、且有快速暴富效应吸引的东西。
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去玩MemeCoin?我们展开来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相对比较亲民的代币
目前很多项目的产品背后都有比较复杂的技术,这对于不少新人来说就会增加理解的门槛,加上很多人对研究项目本身并没有兴趣,相比之下,MemeCoin 就显得比较亲民了,因为它足够简单,简单到可以什么用都没有,主打就是一个“公平”,甚至只要有一个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搞怪或可爱头像(表情包)就行。
第二、符合人们的某些天性
虽然 Gambling 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其实你我也都知道,全球的这个产业链还是非常庞大的,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足球、赛马等)都会存在一些你看不到的巨大市场。而对于现实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一代群体而言,MemeCoin 似乎就成为了一种全新的 Gambling 方式,承载着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期望和梦想。
而且比起那些不可描述的在线 Gambling 网站或应用,MemeCoin 似乎更加有趣,且赔率似乎也更高一些。
第三、一夜暴富的营销代表
很多人都是被各种暴富的故事而吸引进来的,这种故事中,又以 MemeCoin 的暴富故事最为代表性,这种成功的故事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 MemeCoin 的发展。比如你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消息:某某上个月在 WIF 投资了 1,000 美元,现在他直接拥有了 500 万美元。某某之前买了 200 美元的 PEPE,现在价值 200 万美元。等等。
第四、有大人物或机构做背书
不少 MemeCoin 之所以能够爆火,也离不开一些大人物的背书,比如上一轮牛市中 DOGE 成了最亮的崽之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马斯克。
而且最近从一些报道上,我也看到,似乎现在有些机构(对冲基金)也正在关注并投资了 MemeCoin。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有些机构在指责 MemeCoin,比如前几天(4月25日)a16z 的 CTO Eddy Lazzarin 就公开批评 Memecoin,称其:破坏了加密货币的“长期愿景”,玷污了“公众、监管机构和企业家”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并充当了“相对少数人群”的赌场。

不过很多人对 Eddy Lazzarin 的这种说法理解为:因为 a16z 目前持仓中没有 MemeCoin,所以他才这么说。
不过就 MemeCoin 而言,只要是能够引起各种机构的讨论,那么就证明它是存在话题和热度的,而话题和热点肯定是最好的炒作源泉,而是否具有炒作性则是 MemeCoin 一种重要的衡量标准。
所以,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身边总是有人经常卖力地给你推荐某个 MemeCoin,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底层逻辑上讲,不是真的要带你这个陌生人一起暴富,而大概率是因为他自己持有了该币种(甚至重仓),所以才会天天给你安利。
那么,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些 MemeCoin 主要集中在那几个链上呢?
目前提供 MemeCoin 交易对的链大概有 90 多个,提供交易支持的 DEX 平台超过了 13,000 个,截止撰写本文是,链上能够进行交易的币种超过了 340 万种。如下图所示。

就情况而言,目前最热门的一些 MemeCoin 主要是集中在了 Solana、Base、Bitcoin(BRC20等)、Ethereum 这四条链上。比如 Solana 链上的 Dogwifcoin(WIF)和 Bonk(BONK)、Ethereum 链上的 Pepe(PEPE)、Base 链上的 Degen(DEGEN)、Bitcoin 链上的 ORDI 和 PUPS 等,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且已经成功的 MemeCoin 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些暴富故事的创造者。
但因为 MemeCoin 数量众多,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大量诈骗、随时可能会跑路(撤池子)、合约存在漏洞等情况的币种,而能够像 PEPE、WIF、ORDI 类似这种凤凰涅槃上到诸如 Binance 这样大所的更是极少部分。
所以,由此就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够在上百位种 MemeCoin 中快速寻找到那些可能会有潜力的新 MemeCoin 币种?
对于很多人来说,买什么币能够一夜暴富似乎是一个一直在追求,但似乎又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其实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方法论和链上工具系列专栏文章中,我们针对这个话题也有过一些不同角度的梳理和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针对这个话题来给大家基于钱包的思考角度做一期新的梳理吧。以下步骤以 Ethereum 链为例,且主要是基于方法论层面的,而不是告诉你具体该买哪个币。
第一步:过滤出一段时间内在价格上表现最好的代币
这里我们可以用到 Dexscreener 这个工具,进入 NEW PAIRS 页面,通过界面右上角的 Filters 筛选器进行过滤,根据你个人的风险偏设置好过滤条件(主要设置流动池大小和上线时间这两个即可)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新币种。如下图所示。

然后按时间维度排序,就可以看到指定时间内涨幅最大的币种列表,我们分别点击币种名称(或挑选你感兴趣的名字点击)进入详情页进一步去观察。除了常规信息的了解外,我们可以重点通过 Transactions 记录去观察那些最早购买该代币的钱包地址并记录他们,因为这些钱包地址可能会给我们透漏出一些可能的机会线索。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可以直接复制对应代币合约后去 etherscan 工具里面的 Transactions 页面查询早期交易钱包地址,具体喜欢用什么工具看你个人的使用习惯即可。
第二步:根据早期买入地址反推该币种的潜力
通过上面的第一步,我们已经把最早购买该币种的一些钱包地址做了记录,能够最早买入新币种的钱包大致分为几种:
一种是比较有眼光的人,他们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潜在机会,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跟随他们的交易行为。
一种是比较有精力的人,他们的钱包可能会借助机器人去交易非常多(至少几十上百种)的新币,玩的就是币海战术,比如小额买 100 个币,只要有 1 个币能够带来几百倍收益基本就达到目的了。
一种是内部人士的钱包,他们会在发布代币后第一时间买入,然后等着推高价格后出售获利。
那么,如果如何应该分辨自己刚才记录的钱包地址属于哪种呢?这里我们可以用到 AlphaTrace 这个工具,来检查一下钱包的历史交易数据情况,并通过该钱包历史交易的胜率、已实现利润、未实现利润几个维度来进行判断。如下图所示。

在 AlphaTrace 里面你可以看到不少比较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但这里的建议是,可以优先考虑去跟随那种胜率超过 60%、且利润超过 50 万美元的钱包。因为某种角度来看,跟踪此类的钱包地址会比那些已经被 N 多人公开(N多人每天盯着)的知名大鲸鱼钱包地址更有实际效果。
当然,我们查询钱包的信息主要是为了反推对应代币是否值得买入。而如果你对该钱包的其他交易币种也比较感兴趣,那么还可以继续去通过页面下面的 Trade 栏目去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发现。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进行交易前的社交数据综合检查
经过上面的第二步后,你此时应该不仅有了一份钱包的监控列表,而且也已经有了一份你认为比较值得买的 MemeCoin 新币清单。那么接下来就是进行具体的买入操作了。
具体的买入操作有几种:
一是你通过一些具体的 DEX 去进行交易,比如 Uniswap 等。
二是你借助某些 TG Bot(交易机器人)去进行交易,比如 Etherdrops Bot 等。
当然,至于交易的 MemeCoin 清单,我也建议你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再设置一个分级,比如你风险偏好比较低,那么可以考虑只去交易那些市值大于 1000 万美元的币种。而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比较高,那么你可以考虑把市值的门槛在调低一些。
同时,你在决定正式买入之前,也建议从更多地角度去综合再考量一下对应的项目,比如你可以再借助 TweetScout 这样的工具来查询一下它的社区(X平台的情况)活跃情况。重点去查看 TOP FOLLOWERS 和 SCORE(评分超过200分就是个不错的指标)。如下图所示。

因为 MemeCoin 能否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其社区的强大。
最后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新 MemeCoin 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只建议小额去玩,同时可以要抱着可能随时会归零的心态。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8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交流组、电子书、表情包等。
本轮牛市不会有山寨季了吗?如何利用链上工具快速发掘潜力山寨币?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博主在文章里面分享说:神鱼认为本轮牛市大概率不会有山寨季。 至于神鱼是否真的说过这个话,我不知道,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本轮牛市还是有比较大的概率会出现山寨季。山寨季的话题我们之前的文章也有过一些分享,所谓山寨季是指大多数山寨币的增长优于比特币的时期,出现山寨季一般也就表明资金正在从比特币转向具有较小市值的代币。 当然,如果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本轮牛市确实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周期中,比特币通常需要在减半后的数个月才能达到新高,但本轮牛市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的速度比过去的周期要快得多。 而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比特币现货 ETF 的推动,也就是说,目前比特币的持有者不仅是之前加密领域中那些典型的鲸鱼和韭菜,而且还有比特币 ETF 的投资者(虽然他们无法将这些资金转换为其他代币)。如下图所示。 1.为什么山寨季依然会大概率出现? 虽然 ETF 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主导了市场的情绪走向,且本轮牛市中目前为止板块的轮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我依然认为山寨季会继续发生,因为资金的流动性是一方面(且目前市场的流动性依然不足),但人性的贪婪则是需要考量的另外一方面。相信随着牛市进程的推进,更多散户投资者会回归市场,贪婪将会重新占据上风,然后很多人就会因为害怕错过而转向购买山寨币(尤其是小市值山寨币)。 但也正如上面提到的,本轮牛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所谓的山寨季相当于是闭着眼睛买,都可以短期内实现好几倍的收益,但本轮的山寨季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水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现在庙里面的和尚却多了 N 倍,而且每周还不断有新的和尚加入,而且不少新和尚还身怀绝技,这就会导致水不够喝且一些老和尚没水喝。所以,除了那些热点赛道、热点板块、强庄或强背景的山寨币外,没有任何炒作价值的其他山寨币本轮牛市可能不会再有太多上涨的机会,而那些不能够与时俱进的老山寨币估计也就无法再突破前高。 所以,山寨季大概率依然会出现,但可能并不会出现你想象中的那种万币齐涨的局面,而是只会出现部分的山寨币大幅上涨的情况。 以前的市场,我们只需要关注时间角度上的分散逻辑即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基本会在绝大部分的项目上进行轮动。但本轮不同,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时间角度上的分散逻辑,更需要关注空间角度上的分散逻辑,也就是说,如果新一轮的山寨季爆发,那么你可能也只会看到几百个山寨币会有比较大的涨幅(甚至也不排除少数山寨币会暴涨),而剩余的那些山寨币则会因为流动性问题而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表现。 而至于山寨币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无法预判,我们也不妨再利用其他维度的几个基础指标(非链上指标)去做一下判断吧: 第1个指标是Google Trends Google 趋势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及过几次,通过这个趋势数据我们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出来某一个领域是否真的在复苏或者正在被更多圈外人关注。比如你可以尝试输入Bitcoin、Crypto、Altcoins 等此类的关键词去和过去的周期进行比较。然后就会发现,我们目前距离 2021 年的水平还市有一段差距的。如下图所示。 第2个指标是 YouTube Views 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 里面涵盖了非常多的加密领域博主和各类知识分享,如果你通过一些比较知名的 KOL 频道去对比看的话也能够发现,他们最新的一些视频观看人数、与 2021 年的观看人数相比,整体视频浏览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你要知道的是,这几年这些频道的粉丝关注人数则是保持增长的。 换句话说就是,很多散户投资者似乎还并没有真正回归市场。同样,你可能也会发现,目前不少的 Space 收听人数也不是很多,如果哪天你能够发现,随便一个 Space 都会有几千人去听,那么也许就表示大牛市真的来了。 第3个指标是 App Top Charts 主要是指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中的热门下载排行榜,记得之前的大牛市期间,不少 CEX、Wallet 等加密应用都会出现在下载排行榜里面,甚至有些 APP 还会霸榜一段时间。 如果你发现一些加密 APP 的下载量逐步进入到前 50 名的行列,那么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能意味着大牛市的到来,更多散户投资者的回归。 而除了以上的几个基础指标外,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目前的主流媒体似乎还没有开始大面积报道比特币或加密领域,如果你发现各大主流媒体开始统一且大篇幅报道(不同的国家报道的角度不同)比特币或加密领域,那么也可能代表着更多散户投资者已经回归,这个时候也意味着牛市可能即将到顶。 所以,基于目前整体的市场情况,结合长期的考虑,目前我们离本轮牛顶应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至于还有多久,这个依然是无法预测的,最近我看到外网有些 KOL 说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 70%,就是可能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结束。也有 KOL 认为目前我们依然处于牛市的中期,可能会在 25 年迎来大牛市。 不管你是倾向于哪种观点,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你还在选择观望,那么极有可能你会继续成为新的接盘人。 如果你还没有入场,那么现在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对大饼感兴趣,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对大饼本轮的预期依然保持不变,我个人也会考虑在 10–12 万区间出掉几成饼子。目前大饼的位置是 64000 美元,如果你和我们保持一样的预期,那么现在依然是可以考虑入场(分批)的机会。当然这仅是一种参考建议,不作为投资指导。 如果你对山寨币感兴趣,考虑到风险问题,我们目前能够给出的唯一建议就是:只投资几个你自己最看好赛道的头部项目即可。 而如果你希望去通过研究一些低市值的项目发现更多的机会,那么我们也会继续梳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给你参考。 2.如何利用链上工具快速发掘潜力山寨币? 正如上文所言,很多人都喜欢买低市值的项目,因为从理论上来讲,这些项目一旦跟随叙事产生上涨,那么涨幅往往也会是最大的。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不少人的眼里只是看到了上涨的可能,而忽略(或淡化)了随时归零的风险。 我一般的建议是不要太过于冒险,太大的冒险有时候和 gambling 无异,而且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现在链上至少有 330 万个可供交易的币种,如下图所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低市值项目都去研究一遍。 目前交易低市值币种的交易操作大致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是跟单。即你看到某些博主或者群.里的其他伙伴在卖力地向你推荐一个低市值的币种,你看到后直接选择上车。 第二种是研究。即你自己利用一些链上工具去寻找一些低市值的项目,并按照一定的条件过滤后、挑选自己看好的币种上车。 第一种思路我们不做讨论。接下来我们展开来谈谈第二种思路,再给大家梳理几个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按市值进行过滤 这里我建议使用的工具是 CoinMarketCap 或 CoinGecko,这里我们以 CoinMarketCap 为例,目前该平台的排名列表里面共收录了 9823 个项目,其实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体量,所以我们需要先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个减法,比如我们只去关注排名在 100–1000 之间的币种,并按市值大小进行排序。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按 K 线寻找代币 因为我平时除了囤饼外,很少做山寨币的短期交易,所以盯盘的时间非常少,但 K 线作为各种综合因素的结果反映,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数据参照,而且也是人们情绪表现的一种实际反馈,比如聪明的钱总是能够在地位区间就完成积累,而大部分的韭菜往往会在高峰即将来临的时候跑步进场接盘。如下图所示。 所以,为了提高自己投资的胜率,在决定买入具体山寨币之前,我们还需要思考清楚几个问题: - 这个币种的基本面是否良好 - 当前的价格和潜在的价格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 - K 线走势是否符合入场条件 基本面这个就需要你通过项目官网、Google、Twitter 等平台或一些链上工具进行一些基本的调查了,比如它的代币经济学、团队、产品、融资、所属赛道及其竞品情况等等。当然,也不是说每个项目都需要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你最看重哪几个方面(1–3个方面)就重点去调查了解对应的这几个方面即可。举个例子,比如你只关注代币经济学这个方面,那么只要去了解它的代币分配比例(重点关注团队分配比例、投资人分配比例、社区分配比例)和是否有解锁即可。简单来说,还是本着话李话外之前提到多次的“不懂勿碰”的最基本原则。 当前的价格和潜在的价格之间的问题被很多人所忽视,但我认为这个方面的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 SOL 现在的市值是 640 亿美元,然后你买入 SOL 并认为该代币还会上涨 100 倍,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想一想,你的这个上涨 100 倍就意味着 SOL 的市值会达到 64,000 亿美元,你认为这可能吗?再比如,有人买了 ENA 并认为该代币还会上涨 100 倍,那么你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目前 DAI 的发行量是 53.4 亿、Maker 的市值是 27 亿美元,USDe 的发行量目前是 23.6 亿、ENA 的市值是12美元,你真的认为 ENA 的市值会超过 Maker、并且会达到 1200 亿美元吗? 至于 K 线方面,我们就需要点开每个代币详情去看了,然后通过 K 线去发现最有可能的那些代币并确定入场机会。当然,最好的入场机会肯定就是逢低买入,这个在话李话外前几天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给大家梳理过这方面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从买入时间、切入点、仓位规划等方面做了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再来提供一个具体的思路: 首先需要提醒的依然是,市场的短期走势是无法预测的,没有人能够预测某个代币何时会突破上涨,基于 K 线指标的买入也只是一种概率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比你无脑买入有更大的胜率而已。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以下思路的投资很大概率能够给你带来利润,但这里面耐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基于 K 线来看的话,我们具体应该寻找什么样走势的代币呢? 只要寻找那些有良好筑底的代币即可。如下图所示。 当你看到目前有正在进行筑底模式的代币时候,可以将该代币直接加入待选清单里面,并同时设置个价格提醒,一旦它突破了筑底区间的上方价格时就再去重点关注一下,并考虑是否入场。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提前做好一些心理准备: - 本轮牛市山寨季大概率依然会出现,但可能并不会出现你想象中的那种万币齐涨的局面,而是只会出现部分的山寨币大幅上涨的情况。 - 本轮诞生的很多热门新项目有个比较一致的现象,那就是一上线就是高 FDV,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高 FDV 就意味着更高的供应量,但市场的需求(供需关系)真的可以覆盖那么多高 FDV 的新项目吗?又或者,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空投代币或者解锁代币流向市场,需要多少流动性去承接? - 从加密市场自身的角度来看,本轮牛市接下来最大的期待应该就是,更多的散户投资者何时回归市场,更大的流动性需要从什么地方来? 最后再给大家留两个思考题。 第一个问题: 21 年牛市的总市值最高达到了 2.8 万亿美元(山寨币1.6万亿美元),大饼从突破前高的 2 万美元涨到 6 万美元的过程中,山寨币总市值从 2000 亿美元涨到了 1.6 万亿美元(涨幅为8倍左右)。 目前的总市值是 2.3万亿(山寨币1.1亿美元)。假设你依然认为山寨币的总市值也可以再涨 8 倍,那么未来山寨币的总市值就要达到 8.8 万亿美元。如果届时BTC.D我们就按 40% 来算,那么牛市最高总市值就要达到 15 万亿。相当于上一轮牛市的 5 倍多,减去目前的 2.3 万亿,那么还需要 12.7 万亿的流动性。请问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第二个问题: 你目前感觉很多山寨币的价格没涨,但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已经涨了很多了。随便举个例子,就拿 ARB 来说吧,ARB 从价格上看,似乎一致没怎么涨,都快和稳定币有的一拼了,但如果你从市值角度看的话,其实 ARB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涨了十几亿美元(代币流通量从最初的12.75%增加到了目前的26.5%)。 高 FDV 代币即便在价格上看起来没怎么涨,但其实也是需要大量韭菜(资金)去接盘的。而现在有很多的高 FDV 热门项目,如果你还在期望那些高 FDV 的新项目再涨个十倍、百倍的话,那么请问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7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交流组、电子书、表情包等。

本轮牛市不会有山寨季了吗?如何利用链上工具快速发掘潜力山寨币?

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博主在文章里面分享说:神鱼认为本轮牛市大概率不会有山寨季。
至于神鱼是否真的说过这个话,我不知道,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本轮牛市还是有比较大的概率会出现山寨季。山寨季的话题我们之前的文章也有过一些分享,所谓山寨季是指大多数山寨币的增长优于比特币的时期,出现山寨季一般也就表明资金正在从比特币转向具有较小市值的代币。
当然,如果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本轮牛市确实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周期中,比特币通常需要在减半后的数个月才能达到新高,但本轮牛市比特币创下历史新高的速度比过去的周期要快得多。
而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比特币现货 ETF 的推动,也就是说,目前比特币的持有者不仅是之前加密领域中那些典型的鲸鱼和韭菜,而且还有比特币 ETF 的投资者(虽然他们无法将这些资金转换为其他代币)。如下图所示。

1.为什么山寨季依然会大概率出现?
虽然 ETF 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主导了市场的情绪走向,且本轮牛市中目前为止板块的轮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我依然认为山寨季会继续发生,因为资金的流动性是一方面(且目前市场的流动性依然不足),但人性的贪婪则是需要考量的另外一方面。相信随着牛市进程的推进,更多散户投资者会回归市场,贪婪将会重新占据上风,然后很多人就会因为害怕错过而转向购买山寨币(尤其是小市值山寨币)。

但也正如上面提到的,本轮牛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以前所谓的山寨季相当于是闭着眼睛买,都可以短期内实现好几倍的收益,但本轮的山寨季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水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现在庙里面的和尚却多了 N 倍,而且每周还不断有新的和尚加入,而且不少新和尚还身怀绝技,这就会导致水不够喝且一些老和尚没水喝。所以,除了那些热点赛道、热点板块、强庄或强背景的山寨币外,没有任何炒作价值的其他山寨币本轮牛市可能不会再有太多上涨的机会,而那些不能够与时俱进的老山寨币估计也就无法再突破前高。
所以,山寨季大概率依然会出现,但可能并不会出现你想象中的那种万币齐涨的局面,而是只会出现部分的山寨币大幅上涨的情况。
以前的市场,我们只需要关注时间角度上的分散逻辑即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基本会在绝大部分的项目上进行轮动。但本轮不同,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时间角度上的分散逻辑,更需要关注空间角度上的分散逻辑,也就是说,如果新一轮的山寨季爆发,那么你可能也只会看到几百个山寨币会有比较大的涨幅(甚至也不排除少数山寨币会暴涨),而剩余的那些山寨币则会因为流动性问题而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表现。
而至于山寨币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无法预判,我们也不妨再利用其他维度的几个基础指标(非链上指标)去做一下判断吧:
第1个指标是Google Trends
Google 趋势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及过几次,通过这个趋势数据我们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出来某一个领域是否真的在复苏或者正在被更多圈外人关注。比如你可以尝试输入Bitcoin、Crypto、Altcoins 等此类的关键词去和过去的周期进行比较。然后就会发现,我们目前距离 2021 年的水平还市有一段差距的。如下图所示。

第2个指标是 YouTube Views
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 里面涵盖了非常多的加密领域博主和各类知识分享,如果你通过一些比较知名的 KOL 频道去对比看的话也能够发现,他们最新的一些视频观看人数、与 2021 年的观看人数相比,整体视频浏览量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你要知道的是,这几年这些频道的粉丝关注人数则是保持增长的。
换句话说就是,很多散户投资者似乎还并没有真正回归市场。同样,你可能也会发现,目前不少的 Space 收听人数也不是很多,如果哪天你能够发现,随便一个 Space 都会有几千人去听,那么也许就表示大牛市真的来了。
第3个指标是 App Top Charts
主要是指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中的热门下载排行榜,记得之前的大牛市期间,不少 CEX、Wallet 等加密应用都会出现在下载排行榜里面,甚至有些 APP 还会霸榜一段时间。
如果你发现一些加密 APP 的下载量逐步进入到前 50 名的行列,那么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能意味着大牛市的到来,更多散户投资者的回归。
而除了以上的几个基础指标外,我们也能够感受到,目前的主流媒体似乎还没有开始大面积报道比特币或加密领域,如果你发现各大主流媒体开始统一且大篇幅报道(不同的国家报道的角度不同)比特币或加密领域,那么也可能代表着更多散户投资者已经回归,这个时候也意味着牛市可能即将到顶。
所以,基于目前整体的市场情况,结合长期的考虑,目前我们离本轮牛顶应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至于还有多久,这个依然是无法预测的,最近我看到外网有些 KOL 说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 70%,就是可能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结束。也有 KOL 认为目前我们依然处于牛市的中期,可能会在 25 年迎来大牛市。
不管你是倾向于哪种观点,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你还在选择观望,那么极有可能你会继续成为新的接盘人。
如果你还没有入场,那么现在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对大饼感兴趣,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对大饼本轮的预期依然保持不变,我个人也会考虑在 10–12 万区间出掉几成饼子。目前大饼的位置是 64000 美元,如果你和我们保持一样的预期,那么现在依然是可以考虑入场(分批)的机会。当然这仅是一种参考建议,不作为投资指导。
如果你对山寨币感兴趣,考虑到风险问题,我们目前能够给出的唯一建议就是:只投资几个你自己最看好赛道的头部项目即可。
而如果你希望去通过研究一些低市值的项目发现更多的机会,那么我们也会继续梳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给你参考。
2.如何利用链上工具快速发掘潜力山寨币?
正如上文所言,很多人都喜欢买低市值的项目,因为从理论上来讲,这些项目一旦跟随叙事产生上涨,那么涨幅往往也会是最大的。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不少人的眼里只是看到了上涨的可能,而忽略(或淡化)了随时归零的风险。
我一般的建议是不要太过于冒险,太大的冒险有时候和 gambling 无异,而且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现在链上至少有 330 万个可供交易的币种,如下图所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低市值项目都去研究一遍。

目前交易低市值币种的交易操作大致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是跟单。即你看到某些博主或者群.里的其他伙伴在卖力地向你推荐一个低市值的币种,你看到后直接选择上车。
第二种是研究。即你自己利用一些链上工具去寻找一些低市值的项目,并按照一定的条件过滤后、挑选自己看好的币种上车。
第一种思路我们不做讨论。接下来我们展开来谈谈第二种思路,再给大家梳理几个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按市值进行过滤
这里我建议使用的工具是 CoinMarketCap 或 CoinGecko,这里我们以 CoinMarketCap 为例,目前该平台的排名列表里面共收录了 9823 个项目,其实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体量,所以我们需要先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个减法,比如我们只去关注排名在 100–1000 之间的币种,并按市值大小进行排序。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按 K 线寻找代币
因为我平时除了囤饼外,很少做山寨币的短期交易,所以盯盘的时间非常少,但 K 线作为各种综合因素的结果反映,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数据参照,而且也是人们情绪表现的一种实际反馈,比如聪明的钱总是能够在地位区间就完成积累,而大部分的韭菜往往会在高峰即将来临的时候跑步进场接盘。如下图所示。

所以,为了提高自己投资的胜率,在决定买入具体山寨币之前,我们还需要思考清楚几个问题:
- 这个币种的基本面是否良好
- 当前的价格和潜在的价格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
- K 线走势是否符合入场条件
基本面这个就需要你通过项目官网、Google、Twitter 等平台或一些链上工具进行一些基本的调查了,比如它的代币经济学、团队、产品、融资、所属赛道及其竞品情况等等。当然,也不是说每个项目都需要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你最看重哪几个方面(1–3个方面)就重点去调查了解对应的这几个方面即可。举个例子,比如你只关注代币经济学这个方面,那么只要去了解它的代币分配比例(重点关注团队分配比例、投资人分配比例、社区分配比例)和是否有解锁即可。简单来说,还是本着话李话外之前提到多次的“不懂勿碰”的最基本原则。
当前的价格和潜在的价格之间的问题被很多人所忽视,但我认为这个方面的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 SOL 现在的市值是 640 亿美元,然后你买入 SOL 并认为该代币还会上涨 100 倍,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想一想,你的这个上涨 100 倍就意味着 SOL 的市值会达到 64,000 亿美元,你认为这可能吗?再比如,有人买了 ENA 并认为该代币还会上涨 100 倍,那么你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目前 DAI 的发行量是 53.4 亿、Maker 的市值是 27 亿美元,USDe 的发行量目前是 23.6 亿、ENA 的市值是12美元,你真的认为 ENA 的市值会超过 Maker、并且会达到 1200 亿美元吗?
至于 K 线方面,我们就需要点开每个代币详情去看了,然后通过 K 线去发现最有可能的那些代币并确定入场机会。当然,最好的入场机会肯定就是逢低买入,这个在话李话外前几天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给大家梳理过这方面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从买入时间、切入点、仓位规划等方面做了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再来提供一个具体的思路:
首先需要提醒的依然是,市场的短期走势是无法预测的,没有人能够预测某个代币何时会突破上涨,基于 K 线指标的买入也只是一种概率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比你无脑买入有更大的胜率而已。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以下思路的投资很大概率能够给你带来利润,但这里面耐心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基于 K 线来看的话,我们具体应该寻找什么样走势的代币呢?
只要寻找那些有良好筑底的代币即可。如下图所示。

当你看到目前有正在进行筑底模式的代币时候,可以将该代币直接加入待选清单里面,并同时设置个价格提醒,一旦它突破了筑底区间的上方价格时就再去重点关注一下,并考虑是否入场。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提前做好一些心理准备:
- 本轮牛市山寨季大概率依然会出现,但可能并不会出现你想象中的那种万币齐涨的局面,而是只会出现部分的山寨币大幅上涨的情况。
- 本轮诞生的很多热门新项目有个比较一致的现象,那就是一上线就是高 FDV,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高 FDV 就意味着更高的供应量,但市场的需求(供需关系)真的可以覆盖那么多高 FDV 的新项目吗?又或者,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空投代币或者解锁代币流向市场,需要多少流动性去承接?
- 从加密市场自身的角度来看,本轮牛市接下来最大的期待应该就是,更多的散户投资者何时回归市场,更大的流动性需要从什么地方来?
最后再给大家留两个思考题。
第一个问题:
21 年牛市的总市值最高达到了 2.8 万亿美元(山寨币1.6万亿美元),大饼从突破前高的 2 万美元涨到 6 万美元的过程中,山寨币总市值从 2000 亿美元涨到了 1.6 万亿美元(涨幅为8倍左右)。
目前的总市值是 2.3万亿(山寨币1.1亿美元)。假设你依然认为山寨币的总市值也可以再涨 8 倍,那么未来山寨币的总市值就要达到 8.8 万亿美元。如果届时BTC.D我们就按 40% 来算,那么牛市最高总市值就要达到 15 万亿。相当于上一轮牛市的 5 倍多,减去目前的 2.3 万亿,那么还需要 12.7 万亿的流动性。请问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第二个问题:
你目前感觉很多山寨币的价格没涨,但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已经涨了很多了。随便举个例子,就拿 ARB 来说吧,ARB 从价格上看,似乎一致没怎么涨,都快和稳定币有的一拼了,但如果你从市值角度看的话,其实 ARB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涨了十几亿美元(代币流通量从最初的12.75%增加到了目前的26.5%)。
高 FDV 代币即便在价格上看起来没怎么涨,但其实也是需要大量韭菜(资金)去接盘的。而现在有很多的高 FDV 热门项目,如果你还在期望那些高 FDV 的新项目再涨个十倍、百倍的话,那么请问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7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于我们:
话李话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 We Media 平台,主要是分享一些加密领域的相关知识。除了不定期通过话李话外发表文章外,目前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途径和辅助学习工具,包括交流组、电子书、表情包等。
如何跟踪钱包的Runes符文交易?怎么合理地定制逢低买入策略?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谈论了符文相关的一些内容,并且在文章的末尾,我们还附了一个《符文工具大全》的列表,但收到个别小伙伴的反馈,即便是有了工具列表,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参与符文。 这个怎么说呢,可能这部分小伙伴还是没有认真去研究吧,总是想等着别人直接告诉你具体买什么币怎么能行呢?投资是需要自我负责的,所以,还是建议尽量去做一些给予你自己角度的研究会比较好,比如多去利用 Goolge 或 X 搜索一些针对性的资料、然后一边学习一边做整理和研究。 所以,本期的分享我们主要会分成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会对上一篇文章再做一个扩展补充,简单给大家演示一些符文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基于方法论的梳理,会重新给大家梳理一些最基本的买入思路和策略。 第一部分:如何跟踪钱包的Runes符文交易? 目前的符文因为各种原因(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有过分析),到现在为止似乎还并没有出现太多的一夜暴富故事。但这也并不影响我们去观察那些在符文上面能够赚到钱的钱包,通过跟踪一些已经盈利的钱包,也许我们就能够找到新的机会。 首先我们可以用 Rune Alpha 这个工具(网站),进入该工具平台后将你需要监控的比特币钱包地址粘贴到搜索框中进行搜索,然后就可以看到该钱包目前为止所有符文的交易记录了。如下图所示。 如果里面也有你比较看好的符文,那么你也可以考虑买入一些。 当然,这里的操作前提是你比较认可该钱包的交易操作。但即便是那些能够赚钱的钱包(比如鲸鱼钱包),他们也不是所有交易都可以赚到钱的,所以为了确保你的跟单效果,避免因为无脑跟单导致自己亏钱,你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一下对应的符文代币情况。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 Mystic 这个工具(网站),进入该工具平台后将你需要查询的符文代币名称粘贴到搜索框中进行搜索,你就可以看到该符文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供应量、Mint进度、持有人数等。如下图所示。 这里你需要重点关注那些持有比例比较大的钱包,如果一个符文被少数几个钱包持有,那么这样的项目尽量不要去参与。 同时,这里也是你发现新钱包的地方,比如你发现一个钱包交易的符文比较多,说明这个钱包可能正在积极关于符文的项目,那么你可以继续把它加入到你的监控清单中,同时再借助 Mempool 这个工具(网站)看看它的历史收益情况,如果它在符文上面产生的收益比较可观,那么你就可以重点监控该钱包。如下图所示。 最后,如果你经过上面一系列的操作后,已经有了一个正式计划买入的符文代币清单,那么你可以再去 magiceden 这个工具(网站)里面去进行交易即可。如下图所示。 总之,其实目前支持符文的相关工具也越来越多了,如果按分类讲的话,大致会分为钱包类、市场类、数据查询类等几种,然后每种都会有不同的工具你可以去选择使用。当然,有些也是综合性的工具,里面同时会提供各种符文相关的功能。 善用链上工具,就能够让你的研究事半功倍,但这些操作都需要你自己花一些时间去进行体验和发现,而话李话外能够提供的,也仅仅是一种最基础的思路(方法论)而已。 第二部分:如何合理地定制逢低买入策略?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买在最低点,并卖在最高点,但这是一种纯理论的最佳结果。换句话说就是:这只是你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一般而言,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出最低价格,所以,如果你想实现逢低买入,那么最好的方法肯定不是去等它跌倒所谓的最低点(或者别人告诉你的)才去执行,而应该是根据自己的仓位情况和风险偏好去定制适合自己的买入策略。 另外,也不要随便去找别人问 XXX 我现在该不该买这样无意义的问题。如果你想实现逢低买入的最佳操作,那么再决定买入之前,最好先想清楚下面的几个问题: - 你打算什么时候买它?你的切入点是什么? - 你的仓位如何规划? - 你为什么要重仓它?具体如何操作? 接下来,我们分别展开来描述一下上面这几个问题。 1. 你打算什么时候买它?你的切入点是什么? 关于切入点这个问题,最简单的答案肯定是:熊市坚持定投、牛市分批卖出。 但假如你没有珍惜过去熊市的买入机会,或者你进场比较晚没有赶上之前的熊市机会,那么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向后看。怎么看呢?肯定不是去随便听别人张嘴瞎咧咧,更不要凭借所谓的个人感觉,最好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参考(以史为镜)。 我们就以大饼为例,并基于大饼减半这个时间为参考切入点来看一下,如果我们看一下 K 线图表,就能够发现,每次大饼减半后总是需要至少1年的多的时间才能实现新的ATH。如下图所示。 拉长时间看的话,减半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整体趋势上会出现一轮向上的增长,那么目前这个时候依然是我们逢低买入的最佳时机之一,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仓位分成多份,去分批建仓买入大饼。然后到了明年(25年)第一季度的时候,你就可以继续考虑进行分批出售,然后开始锁定部分利润,因为那个时间的市场有可能会接近本轮的顶峰。 当然,上面也仅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切入点。其实你还有其他的各种切入点可以选择,基于不同时间周期的考虑,可能会有不同的切入点能够适用,比如你可以利用斐波那契回撤指标去找到不同的切入点、你可以利用 EMA、VP等指标找到不同的切入点、等等。 2.你的仓位如何规划? 既然买大饼需要把仓位分批多份去操作,那么这个仓位具体应该如何规划更好呢? 正常来讲,自己最看好的肯定是会去重仓的,比如本轮周期我个人的仓位中 8 成是大饼,而且话李话外历史的文章中,我也无数次建议大家,至少把 5 成的仓位给到大饼/以太。 虽然按照预期来说,大饼以太能够实现的收益倍数不会太多,但这是你的基础保障。每个人都是希望能够赚钱更多的利润没错,但投资 ≠ 赌博,即便是在高风险的领域里面,你也应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风险意识。 对于我而言,我只要坚持熊市定投(DCA)大饼,牛市适当位置按计划分批卖出就够了,因为这样下来,每个周期大概率能够拿到相对比较稳妥的 3–5 倍收益,坚持几个周期对我个人来说已经足以,我并不贪心。 但每个人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又是不同的,举个例子: 我个人截止目前为止,本轮周期持仓大饼的计算收益率大概是 260%,持仓 FET 的计算收益率大概是 900%(去年5月份0.28买的、只占到了0.2成仓位),但如果让我重新回去选择,我依然不会选择去重仓 FET,还是会选择把 8 成的仓位给到大饼,这就是基于个人风险管理的一种选择。 但如果把这个选择题给到其他人,有可能 90% 的新人会和我做出相反的决定。 所以,买什么这种事情,真的不要随便去问别人 XXX 现在可不可以买,你要结合你自身的仓位和风险能力情况去考虑才行。 如果你的风险偏好也比较低,那么可以参考我个人的策略,即把大仓位给到大饼(或以太),同时这部分的投入你应该降低自己的收益预期。然后分批小部分仓位去买那些你认为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的代替品,甚至你都可以去买土狗,这部分投入主要就看你自己的预期高低了,预期越高,你面临的风险会越高(甚至有直接归零的风险),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种策略而已。 至于那些动不动就说自己本金很小,不适合买看起来已经很贵的大饼,只能去博土狗的人,我个人现在也不想再说什么更多的建议了,而且我该说且能说的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另外,因为我个人不玩土狗,所以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推荐,只要不是违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都可以选择去做,这是你个人的自由。 3.你为什么要重仓它?具体如何操作? 经过上面的思路,我们到现在为止基本已经有了切入点,也明白了仓位管理。那么在正式开始觉得交易之前,你还需要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重仓它? 如果你重仓大饼是因为看了话李话外在重仓大饼,那么我建议你最好再去好好自行了解一下大饼的更多内容,或者建议你至少看一遍大饼的白皮书,这样也许你的筹码才能够拿的更持久和坚定一些。 如果你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己决定去重仓某个山寨/土狗,那么相信你已经是对其有了足够的了解和理解,那么坚持自己的选择就行。 不管是大到机构(机构的背后也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还是小到具体的个人,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有对或有错,包括话李话外的选择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但通常情况来讲,对与错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去坚持那些对的事情,并能够对错的事情做好反思总结与复盘、然后进一步去指导更多对的事情。 有时候,我会经常性地收到一类问题,比如有人会留言问我:我重仓了 XXX 币,请问一下你怎么看这个币? 此类的问题我基本是不会去回答的,因为: 第一呢,你说的这个项目我有可能没听说过,没听说过的东西我肯定无法回答了。 第二呢,即便是我听说过这个项目,但我也可能没有去对该项目做过更深入的研究,所以也说不上有什么看法。 第三呢,你都重仓了,还问我做什么。就好比你都结婚了,然后跑过来问我,你觉得我媳妇怎么样?这个我能说什么好呢? 第四呢,提问题也是需要讲究正确姿势的,不建议上来就问一些范范的问题(比如:你觉得 .. 如何、针对..你怎么看、此类的问题)。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别人是否愿意用举手之劳来帮你,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取决于你是否按照对方的角度思考。如果你简单用 5 秒钟打几个范范的问题去提问,那么你就应该要想想,别人为什么要用几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回答你(甚至替你去做调研)。所以,如果你能提出有效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超过 99% 的人了, 你获得有效回馈的概率也就会大很多。 那什么是有效提问呢? 无效提问:你认为大龙这个人怎么样? 就提问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无效提问,因为这个问题如果认真回答的话会比较复杂,比如对方可以从大龙的身材方面、着装品味方面、性格方面、事业方面、工作能力方面、家庭方面等等很多的维度去评级他。也就是说,针对这个范范的问题,对方其实不知道你想了解哪方面,而且对方也没有时间精力和义务给你做一个全面的大龙分析报告。 当然,如果你是和朋友之间闲来无事进行饭后聊天,那么你们可以针对这个话题去谈论(八卦)大龙一整天也无妨,所以,需要注意闲聊和提问的区别。而相比于上面的无效提问,下面的就是相对比较有效的提问: 你认为今天大龙穿的粉色西装好看吗?你知道哪里买的?多少钱买的吗? 你知道大龙现在的身高是多少、体重达到多少kg了吗? 等等…… 我们继续回到正题。而如果你目前依然空仓,或者你决定去做些具体的操作,那么在正式决定买(或重仓)某个标的的时候,我的建议是: 假如你能够在 10 分钟内列举出你买它的 3 条理由(每条理由简单1句话概括即可),那么直接去买就行。 假如不能,那么建议你继续花点时间对目标项目做些基本的了解。至于需要了解哪些方面,你可以直接参考话李话外之前文章中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打分表》。直到你能够列出 3 条买入理由为止。 然后,就是具体的交易操作了。 针对买入的操作,正如我们本文开头提到的,人人都希望能够逢低买入并始终买在最低点,但这个其实是非常不现实的。 逢低买入最佳的策略肯定是采用 DCA 的方法,即平均成本法。该方法简单而言就是分批买入,以此来尽量拉低自己的买入均价并降低可能性的风险。但根据买入目标的不同,你可能会面临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越跌越买。 比如 ICP 有人从 1000 美元开始买,一路买到 10 美元,这个过程基本是一个绝望的过程,而且很容易把所有子弹都打光,并且还被套的死死的。 而之所以陷入绝望,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仓位规划的问题外,还可能与大周期有关、与项目的自身发展有关,等等。所以,越跌越买这种操作的基本前提是,你对这个项目的长期潜力是非常且坚定看好的,同时该项目的基本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你对 ICP 的越跌越买投入计划是 2 年,那么过去这两年你除了绝望就是绝望。但如果你的计划是 20 年,那么 20 年后也许 ICP 可能会死掉,也可能会涨到 10000 万美元,这个都是未知。 反正就我个人而言,越跌越买这种操作,即便是要去做,那么我也只会在大饼、以太这两个上面进行,其他的项目不会做任何这方面的操作。 第二种情况是定投买入。 有些人对定投买入可能还有个误区,他们会认为定投买入就是越跌越买,其实这两者是不同的操作思路,定投买入的核心是降低你的平均成本。 假设你的仓位是1 万美元,并且你分成了 10 份儿用于买入大饼,那么你可以买入的动作包括几种: - 平均买入。比如每月固定的时间都买入 1000 美元的大饼,持续 10 个月。 - 非平均买入。比如大饼在 67000 的时候你买入一次、64000 的时候买入一次、59000 的时候买入一次、62000 的时候买入一次……这样你的平均成本就会处于相对比较有利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 回调买入。该思路有点类似于上面提到的越跌越买,但这里的操作需要更偏理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以利用斐波那契指标来进行指导操作,或者(不懂也不想学习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基于自己的心理价位进行操作。斐波那契指标的使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几次介绍,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至于心理价位方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预期,这个就看你自己吧,比如你可以在大饼每次下跌 5%-7% 的时候买入一次(如果是山寨的话,你可能需要设置比此更高的跌幅),且跌的越多买入的额度可以适当提升。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5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何跟踪钱包的Runes符文交易?怎么合理地定制逢低买入策略?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谈论了符文相关的一些内容,并且在文章的末尾,我们还附了一个《符文工具大全》的列表,但收到个别小伙伴的反馈,即便是有了工具列表,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参与符文。
这个怎么说呢,可能这部分小伙伴还是没有认真去研究吧,总是想等着别人直接告诉你具体买什么币怎么能行呢?投资是需要自我负责的,所以,还是建议尽量去做一些给予你自己角度的研究会比较好,比如多去利用 Goolge 或 X 搜索一些针对性的资料、然后一边学习一边做整理和研究。
所以,本期的分享我们主要会分成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会对上一篇文章再做一个扩展补充,简单给大家演示一些符文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基于方法论的梳理,会重新给大家梳理一些最基本的买入思路和策略。
第一部分:如何跟踪钱包的Runes符文交易?
目前的符文因为各种原因(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有过分析),到现在为止似乎还并没有出现太多的一夜暴富故事。但这也并不影响我们去观察那些在符文上面能够赚到钱的钱包,通过跟踪一些已经盈利的钱包,也许我们就能够找到新的机会。
首先我们可以用 Rune Alpha 这个工具(网站),进入该工具平台后将你需要监控的比特币钱包地址粘贴到搜索框中进行搜索,然后就可以看到该钱包目前为止所有符文的交易记录了。如下图所示。

如果里面也有你比较看好的符文,那么你也可以考虑买入一些。
当然,这里的操作前提是你比较认可该钱包的交易操作。但即便是那些能够赚钱的钱包(比如鲸鱼钱包),他们也不是所有交易都可以赚到钱的,所以为了确保你的跟单效果,避免因为无脑跟单导致自己亏钱,你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一下对应的符文代币情况。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 Mystic 这个工具(网站),进入该工具平台后将你需要查询的符文代币名称粘贴到搜索框中进行搜索,你就可以看到该符文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供应量、Mint进度、持有人数等。如下图所示。

这里你需要重点关注那些持有比例比较大的钱包,如果一个符文被少数几个钱包持有,那么这样的项目尽量不要去参与。
同时,这里也是你发现新钱包的地方,比如你发现一个钱包交易的符文比较多,说明这个钱包可能正在积极关于符文的项目,那么你可以继续把它加入到你的监控清单中,同时再借助 Mempool 这个工具(网站)看看它的历史收益情况,如果它在符文上面产生的收益比较可观,那么你就可以重点监控该钱包。如下图所示。

最后,如果你经过上面一系列的操作后,已经有了一个正式计划买入的符文代币清单,那么你可以再去 magiceden 这个工具(网站)里面去进行交易即可。如下图所示。

总之,其实目前支持符文的相关工具也越来越多了,如果按分类讲的话,大致会分为钱包类、市场类、数据查询类等几种,然后每种都会有不同的工具你可以去选择使用。当然,有些也是综合性的工具,里面同时会提供各种符文相关的功能。
善用链上工具,就能够让你的研究事半功倍,但这些操作都需要你自己花一些时间去进行体验和发现,而话李话外能够提供的,也仅仅是一种最基础的思路(方法论)而已。
第二部分:如何合理地定制逢低买入策略?
谁都希望自己能够买在最低点,并卖在最高点,但这是一种纯理论的最佳结果。换句话说就是:这只是你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一般而言,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出最低价格,所以,如果你想实现逢低买入,那么最好的方法肯定不是去等它跌倒所谓的最低点(或者别人告诉你的)才去执行,而应该是根据自己的仓位情况和风险偏好去定制适合自己的买入策略。
另外,也不要随便去找别人问 XXX 我现在该不该买这样无意义的问题。如果你想实现逢低买入的最佳操作,那么再决定买入之前,最好先想清楚下面的几个问题:
- 你打算什么时候买它?你的切入点是什么?
- 你的仓位如何规划?
- 你为什么要重仓它?具体如何操作?
接下来,我们分别展开来描述一下上面这几个问题。
1. 你打算什么时候买它?你的切入点是什么?
关于切入点这个问题,最简单的答案肯定是:熊市坚持定投、牛市分批卖出。
但假如你没有珍惜过去熊市的买入机会,或者你进场比较晚没有赶上之前的熊市机会,那么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向后看。怎么看呢?肯定不是去随便听别人张嘴瞎咧咧,更不要凭借所谓的个人感觉,最好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参考(以史为镜)。
我们就以大饼为例,并基于大饼减半这个时间为参考切入点来看一下,如果我们看一下 K 线图表,就能够发现,每次大饼减半后总是需要至少1年的多的时间才能实现新的ATH。如下图所示。

拉长时间看的话,减半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整体趋势上会出现一轮向上的增长,那么目前这个时候依然是我们逢低买入的最佳时机之一,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仓位分成多份,去分批建仓买入大饼。然后到了明年(25年)第一季度的时候,你就可以继续考虑进行分批出售,然后开始锁定部分利润,因为那个时间的市场有可能会接近本轮的顶峰。
当然,上面也仅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切入点。其实你还有其他的各种切入点可以选择,基于不同时间周期的考虑,可能会有不同的切入点能够适用,比如你可以利用斐波那契回撤指标去找到不同的切入点、你可以利用 EMA、VP等指标找到不同的切入点、等等。
2.你的仓位如何规划?
既然买大饼需要把仓位分批多份去操作,那么这个仓位具体应该如何规划更好呢?
正常来讲,自己最看好的肯定是会去重仓的,比如本轮周期我个人的仓位中 8 成是大饼,而且话李话外历史的文章中,我也无数次建议大家,至少把 5 成的仓位给到大饼/以太。
虽然按照预期来说,大饼以太能够实现的收益倍数不会太多,但这是你的基础保障。每个人都是希望能够赚钱更多的利润没错,但投资 ≠ 赌博,即便是在高风险的领域里面,你也应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风险意识。
对于我而言,我只要坚持熊市定投(DCA)大饼,牛市适当位置按计划分批卖出就够了,因为这样下来,每个周期大概率能够拿到相对比较稳妥的 3–5 倍收益,坚持几个周期对我个人来说已经足以,我并不贪心。
但每个人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又是不同的,举个例子:
我个人截止目前为止,本轮周期持仓大饼的计算收益率大概是 260%,持仓 FET 的计算收益率大概是 900%(去年5月份0.28买的、只占到了0.2成仓位),但如果让我重新回去选择,我依然不会选择去重仓 FET,还是会选择把 8 成的仓位给到大饼,这就是基于个人风险管理的一种选择。
但如果把这个选择题给到其他人,有可能 90% 的新人会和我做出相反的决定。
所以,买什么这种事情,真的不要随便去问别人 XXX 现在可不可以买,你要结合你自身的仓位和风险能力情况去考虑才行。
如果你的风险偏好也比较低,那么可以参考我个人的策略,即把大仓位给到大饼(或以太),同时这部分的投入你应该降低自己的收益预期。然后分批小部分仓位去买那些你认为可能会有更大的机会的代替品,甚至你都可以去买土狗,这部分投入主要就看你自己的预期高低了,预期越高,你面临的风险会越高(甚至有直接归零的风险),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种策略而已。
至于那些动不动就说自己本金很小,不适合买看起来已经很贵的大饼,只能去博土狗的人,我个人现在也不想再说什么更多的建议了,而且我该说且能说的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另外,因为我个人不玩土狗,所以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推荐,只要不是违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都可以选择去做,这是你个人的自由。
3.你为什么要重仓它?具体如何操作?
经过上面的思路,我们到现在为止基本已经有了切入点,也明白了仓位管理。那么在正式开始觉得交易之前,你还需要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重仓它?
如果你重仓大饼是因为看了话李话外在重仓大饼,那么我建议你最好再去好好自行了解一下大饼的更多内容,或者建议你至少看一遍大饼的白皮书,这样也许你的筹码才能够拿的更持久和坚定一些。
如果你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己决定去重仓某个山寨/土狗,那么相信你已经是对其有了足够的了解和理解,那么坚持自己的选择就行。
不管是大到机构(机构的背后也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还是小到具体的个人,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有对或有错,包括话李话外的选择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但通常情况来讲,对与错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去坚持那些对的事情,并能够对错的事情做好反思总结与复盘、然后进一步去指导更多对的事情。
有时候,我会经常性地收到一类问题,比如有人会留言问我:我重仓了 XXX 币,请问一下你怎么看这个币?
此类的问题我基本是不会去回答的,因为:
第一呢,你说的这个项目我有可能没听说过,没听说过的东西我肯定无法回答了。
第二呢,即便是我听说过这个项目,但我也可能没有去对该项目做过更深入的研究,所以也说不上有什么看法。
第三呢,你都重仓了,还问我做什么。就好比你都结婚了,然后跑过来问我,你觉得我媳妇怎么样?这个我能说什么好呢?
第四呢,提问题也是需要讲究正确姿势的,不建议上来就问一些范范的问题(比如:你觉得 .. 如何、针对..你怎么看、此类的问题)。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别人是否愿意用举手之劳来帮你,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取决于你是否按照对方的角度思考。如果你简单用 5 秒钟打几个范范的问题去提问,那么你就应该要想想,别人为什么要用几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回答你(甚至替你去做调研)。所以,如果你能提出有效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超过 99% 的人了, 你获得有效回馈的概率也就会大很多。
那什么是有效提问呢?
无效提问:你认为大龙这个人怎么样?
就提问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无效提问,因为这个问题如果认真回答的话会比较复杂,比如对方可以从大龙的身材方面、着装品味方面、性格方面、事业方面、工作能力方面、家庭方面等等很多的维度去评级他。也就是说,针对这个范范的问题,对方其实不知道你想了解哪方面,而且对方也没有时间精力和义务给你做一个全面的大龙分析报告。
当然,如果你是和朋友之间闲来无事进行饭后聊天,那么你们可以针对这个话题去谈论(八卦)大龙一整天也无妨,所以,需要注意闲聊和提问的区别。而相比于上面的无效提问,下面的就是相对比较有效的提问:
你认为今天大龙穿的粉色西装好看吗?你知道哪里买的?多少钱买的吗?
你知道大龙现在的身高是多少、体重达到多少kg了吗?
等等……
我们继续回到正题。而如果你目前依然空仓,或者你决定去做些具体的操作,那么在正式决定买(或重仓)某个标的的时候,我的建议是:
假如你能够在 10 分钟内列举出你买它的 3 条理由(每条理由简单1句话概括即可),那么直接去买就行。
假如不能,那么建议你继续花点时间对目标项目做些基本的了解。至于需要了解哪些方面,你可以直接参考话李话外之前文章中梳理的那个《项目调研模版表+打分表》。直到你能够列出 3 条买入理由为止。
然后,就是具体的交易操作了。
针对买入的操作,正如我们本文开头提到的,人人都希望能够逢低买入并始终买在最低点,但这个其实是非常不现实的。
逢低买入最佳的策略肯定是采用 DCA 的方法,即平均成本法。该方法简单而言就是分批买入,以此来尽量拉低自己的买入均价并降低可能性的风险。但根据买入目标的不同,你可能会面临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越跌越买。
比如 ICP 有人从 1000 美元开始买,一路买到 10 美元,这个过程基本是一个绝望的过程,而且很容易把所有子弹都打光,并且还被套的死死的。
而之所以陷入绝望,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仓位规划的问题外,还可能与大周期有关、与项目的自身发展有关,等等。所以,越跌越买这种操作的基本前提是,你对这个项目的长期潜力是非常且坚定看好的,同时该项目的基本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你对 ICP 的越跌越买投入计划是 2 年,那么过去这两年你除了绝望就是绝望。但如果你的计划是 20 年,那么 20 年后也许 ICP 可能会死掉,也可能会涨到 10000 万美元,这个都是未知。
反正就我个人而言,越跌越买这种操作,即便是要去做,那么我也只会在大饼、以太这两个上面进行,其他的项目不会做任何这方面的操作。
第二种情况是定投买入。
有些人对定投买入可能还有个误区,他们会认为定投买入就是越跌越买,其实这两者是不同的操作思路,定投买入的核心是降低你的平均成本。
假设你的仓位是1 万美元,并且你分成了 10 份儿用于买入大饼,那么你可以买入的动作包括几种:
- 平均买入。比如每月固定的时间都买入 1000 美元的大饼,持续 10 个月。
- 非平均买入。比如大饼在 67000 的时候你买入一次、64000 的时候买入一次、59000 的时候买入一次、62000 的时候买入一次……这样你的平均成本就会处于相对比较有利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 回调买入。该思路有点类似于上面提到的越跌越买,但这里的操作需要更偏理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以利用斐波那契指标来进行指导操作,或者(不懂也不想学习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基于自己的心理价位进行操作。斐波那契指标的使用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几次介绍,这里我们就不再赘述了。至于心理价位方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预期,这个就看你自己吧,比如你可以在大饼每次下跌 5%-7% 的时候买入一次(如果是山寨的话,你可能需要设置比此更高的跌幅),且跌的越多买入的额度可以适当提升。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5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铭刻与蚀刻的区别是什么?目前爆火的符文项目还值得参与吗?上周的文章中,我们也写了点关于符文的内容,但主要是基于概念角度的梳理。随着昨天大饼的正式减半,符文协议正式上线,很多人都打的热闹,结果把比特币网络的 Gas 费给打上去了。减半后的前 60 个区块,仅交易费就为矿工带来了 5400 万美元的新历史高点。 那为什么很多人顶着高 GAS 去打符文?可能主要是因为之前 BRC-20 的暴富效应所驱使的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 老王开了一个钓鱼场,据说是研究出了一种美人鱼,只要给几块钱的门票就可以去随便钓,但渔场开业后没多少人去,直到后来这家渔场的美人鱼在市场上卖出了高价,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渔场的生意也越来越火爆,各种鱼市的交易炒作也是热闹非常。 后来,老王决定再开一家新的渔场,并计划推出改良的美人鱼品种,还提前公开了自己的首次营业时间。于是很多人就摩拳擦掌,准备做第一批钓鱼的人,而为了提升自己的优势,有人买了木船、有人买了汽艇、有人干脆买了航母、有人则计划开着飞机去钓鱼…… 新的渔场正式开业后,所有人一窝蜂地冲向渔场,但因为美人鱼数量是有限的,于是大家一边冲一边干仗,一边冲一边炒作门票价格,最后,最先钓到美人鱼的那批人每条鱼的成本是 200 美元,后来才进场的人每条鱼的成本可能是 400 美元,当然也有花了钱但没钓到鱼的倒霉人。 最后,大部分的人都兴高采烈带着鱼去了交易市场,但到场后才发现,在场的人都是钓鱼的,没看到什么买鱼的人,于是大家又默契地喊出了“钓鱼者互不接盘”的口号,所有人蹲在原地等买鱼人进场。 当然,目前产生这样的结果,也并不代表这些美人鱼就没有价值,它们的炒作价值其实依然存在,只是这个市场需要再冷静一下。所以,如果你想参与符文,那么也不用急于这一时,不妨再等等,比如半个月后再去关注一些新机会或选择性参与也不迟。 另外,因为铸造符文不会锁单,失败的话 GAS 是不会退款的,也就是谁的 GAS 高,谁先区块确认,就能成功铸造到符文,所以一开始就冲进去会非常卷。对于那些总量很大的符文,不用着急现在就去铸造,可以等到链上 GAS 低的时候再去铸造。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打符文的教程文章,很多都是在教你怎么去操作,但针对一些问题没有告诉你为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符文的部分问题,再做一次基础的知识补充,也算是对之前符文话题的一个扩展吧。 1.为什么要把 UTXO 进行拆分?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未花费交易输出)是一个技术术语,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我们也有过具体概念介绍,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加密资产交易后剩余的少量代币。举个例子:假设你有 1 BTC,并且你想购买价值 0.1 BTC 的东西,当你发送 0.1 BTC 给卖家后,剩余的 0.9 将成为你的 UTXO。 所以,既然 UTXO 相当于是你钱包中的“余额”,包含着你的比特币,那么如果你有一个包含所有比特币的UTXO,最好将它们拆分开,这样你就可以同时更频繁地进行交易。大白话理解的话就是,你把钱包中的 BTC 分割成好几份,这样你能快速多 Mint 几个符文。 简单举个例子,假如张三有 1 张价值 1000 美元的 UTXO,李四有 10 张价值 100 美元的 UTXO,两个人的钱包余额都是1000 美元。如果张三和李四同时铸造一个价值100 美元的 NFT,在提交铸造后,需要等待链上确认,在链上完全确认之前,张三的钱包虽然显示余额有 900 美元但却无法继续消费,因为此时 UTXO 处于占用状态(上笔交易链上确认中),而李四因为还有 9 张100 美元的 UTXO,所以可以继续铸造更多的 NFT。 目前能够提供 UTXO 拆分的工具也比较多,诸如 Ordinals Wallet、WizzCash、Luminex、Magisat 等这些工具平台里面都可以进行操作。这里我们以 Ordinals Wallet 为例做个简单的说明: 通过钱包连接 Ordinals Wallet 官网后,点击右上角的头像,你就可以看到资产页面。该页面里面有几个对应的显示项: FROZEN BALANCE 显示数字代表的是被冻结的比特币,因为这些比特币中包含铭文,防止用户将其当普通比特币花掉。 UTXOS显示数字代表的是地址中可用UTXO的数量,点击对应数字就能看到钱包中可用的UTXO数量与每个UTXO包含的BTC数量。这些UTXO是自动剔除那些包含铭文的UTXO的部分,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拆分。 INSCRIPTIONS显示数字代表的则是该钱包地址中目前持有的铭文数量。 而如果你需要进行拆分的话,直接点击资产页面下方的 UTXOS 按钮,然后再点击 Manage UTXOs 按钮,按提示操作即可(支持一拆多、多拆多、多合一的操作)。拆分时同时要考虑当前比特币网络的 GAS 费,不要拆的太碎,太碎的话交易时会拼凑 UTXO 进行支付时,这反而会增加你的 GAS 成本。 2.为什么会提示 UTXO 解除占用? 铭文(Inscription)和符文(Rune)的载体都是 UTXO,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技术的实现上,铭文是刻在隔离见证数据里,而符文是刻在 OP_RETURN 里。大白话来讲就是,铭文符文就是存储在 UTXO 中,每个 UTXO 里面不仅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比特币、拥有者信息以及可用性状态、同时现在还新附加了某某铭文或符文,类似于一张特殊的支票。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一下:假如你一张支票(即UTXO)的面值是 100 美元,当你需要用该支票买东西时,正常来讲,你只要把支票签名后给别人就可以了,然后根据商品的实际价值多退少补。但如果你这种支票不是普通的支票,有了周杰伦的亲笔签名(类比铭文或符文),那么这张支票可能就价值 1000 美元了,如果你再不小心按 100 美元花掉就会亏是不是? 于是,为了避免你的这张特殊支票被你不小心花掉,目前诸如 Unisat、OKX Web3、Ordinals Wallet 等这样的主流钱包也都上线了保护机制,也就是会把你账户里面的支票分类别显示,其中带有铭文符文的支票会被锁定,以免你自己手欠无意中给花掉。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出现一个疑问:明明自己钱包里面还有足够的 BTC 余额,为什么交易的时候会提示余额不足。 所以,这时候会给你一个解除占用的选择。这里以 OKX Web3 钱包为例: 点击钱包 BTC 网络中的 BTC 余额,点击“UTXO”按钮,即可以看到被占用的 UTXO 具体金额情况,继续点击某个UTXO可以看到被占用的资产详情,如果你确定里面的那个Ordinals没用的话,就可以解除操作。 当然,OKX Web3 也会自动帮你做识别出那些没有价值的铭文符文,你可以直接一键解除操作。如下图所示。 解除占用后,你的对应支票就变会重新变成普通支票,然后你就可以任意去花掉了。而如果你不小心解除错了,在没有进行任何交易之前,还可以在“已解除”页面恢复占用操作。 但这里依然要提醒的是,解除占用前一定要确认好你对应的那些 UTXO 里面包含的铭文符文是没有用的无价值资产,否则这部分 UTXO 一旦被转账或当做余额使用掉,对应的铭文符文资产要么被直接发给接收地址,要么直接被当作 Gas 花费(伴随 Gas 费发给了矿工),你是基本无法找回的。 3.铭刻与蚀刻的区别? 昨天我在回看留言的时候,发现有小伙伴问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打铭文的时候都在说铭刻,现在符文会说是蚀刻。这个铭刻和蚀刻有啥区别? 铭文 = 铭刻(inscribe),即它是利用隔离见证和 Taproot 技术,使内容能够被“铭刻”在比特币网络上,并与特定的 sats(聪)绑定,从而使其能够进行转移和交易。铭刻本质上是把 BTC 当成存储空间,以BRC-20为例,它的转账过程依赖于链下的索引器,且为了保证交易的合法性,其转账必须先通过铭刻将对应代币变为可转移状态,再通过第二个交易转移对应铭刻后的 UTXO 完成转账(即需要两步操作)。 符文 = 蚀刻(Etch),即一笔 Runes 的余额被绑定在一笔 UTXO 上,对这笔余额数量、代币符号等信息的数据被记录在这笔交易的 OP-RETURN 上,OP-RETURN 可以看作是这笔交易的备注(最大 80 个字节),其数据包含的 json 标注了该 BTC 交易下 UTXO 表示了多少数量的 Runes 代币,识别这些代币则需要 Runes 的索引器。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技术角度讲,符文要优于铭文,因为相比在 sats(聪)上铭刻的BRC-20代币(且会对比特币网络造成阻塞),Runes 会显得更加高效、更适合比特币网络的架构。 但综合而言,铭文符文各有优缺点: 铭刻的主要优点是它几乎不限制大小,且可以有多种玩法,比如时间锁、工作量证明等。但它的缺点是交易的过程需要上链两次,commint存续时间也比较长,对全节点内存池的压力比较大。 蚀刻的主要优点是它的逻辑简单且直观,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不占用全节点内存池。但它也有缺点,比如OP_RETURN能存储的数据大小非常有限(上面已经提到,会限制在 80 字节的长度),需要高度压缩的数据编码,但用于发币其实已经绰绰有余。 所以,简单来讲,铭刻和蚀刻的不同叫法,主要只是为了区别铭文和符文不同的刻写位置而已。 4.符文项目还值得参与吗? 符文协议的开发者 Casey 大佬仅对第一个 Rune(创世符文)进行了硬编码,因此,编号从 1 到 1,000 的 Rune 大部分是由一些矿工或项目方进行铸造。昨天开打后,前 10 个符文就直接卷出了新天际。 而符文的名称由大写字母和点(·)组成,如果两个符文的名字除了点之外都相同,则它们代表相同的符文,这意味着没有点的名字不能重复。另外,Runes 协议刚上线时,所有代币名称长度都是 12 位及以上,13 位以内的代币长度后面会逐步释放出来,让有需要的项目方可以付费(燃烧)拥有更短的代币 ticker。这也是 Casey 大佬开发该协议的时候的设计,因为他希望能够以此来平衡符文的发行节奏,防止短名称符文在初期就被占用,Runes 协议在上线初的四个月,要求代币名称长度至少要有 13 个字母,此后约每隔四个月,名称最小长度就会减少 1 个字母,直至下一次减半事件发生,届时可创建仅含单一字元的符文。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前 10 个符文的情况: 0号符文UNCOMMON•GOODS(创世符文) 该符文属于限时不限量类型,由符文协议创始人 Casey(也是Ordinals 协议创始人)部署,需要四年才能挖完,也就是说每个区块都是抛压,每年会增发一倍,昨天开打后 Gas 成本基本保持在了 200刀上方。所以没打到的话,你也不用着急去打,现在抢着去参与就等于去送钱,等以后 Gas 低的时候想参与再去参与就好了。 1号符文Z•Z•Z•Z•Z•FEHU•Z•Z•Z•Z•Z 该符文由 FehuLayer(一个比特币Rollup方面的项目方)部署,总量111,111,111,每份1个,项目方99%预挖,公开可Mint的份数1,111,111(只占1%、已经被铸造完)。 FehuLayer 在抢到 1 号 Rune 时花了 6.732 BTC 进行部署,但他们部署设置的时候直接给自己预留了 99%,用户只可以公开 Mint 1% 的筹码。如下图所示。这种的目前就不建议去参与了,除非该项目方后面能够推出更公平的空投或其他玩法。 2号符文DECENTRALIZED 该符文由 CyberKongz(一个NFT方面的项目方)部署,总量 210 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Prometheans NFT 持有者。 3号符文DOG•GO•TO•THE•MOON 该符文由 Leonidas(Runestone的发起人)部署,总量1000 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unestone NFT 持有者,每个 NFT 持有者可以拿到 889,806 枚 的空投。 4号符文THE•RUNIX•TOKEN 该符文由 BVMnetwork(一个比特币 L2 方面的项目方)部署,总量 210 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uners by BVM NFT 持有者。 5号符文DOG•DOG•DOG•DOG•DOG 该符文的部署者目前暂时未知。总量 1000 亿,项目方100%预挖,目前分配方式不明。 6号符文SATOSHI•NAKAMOTO 该符文的部署者目前暂时未知。总量 210 亿,项目方给自己预留了20%,用户可以公开 Mint 剩余 80% 的筹码(已被铸造完成)。 7号符文MEME•ECONOMICS 该符文的部署者目前暂时未知。总量210 亿,和6号符文一样,项目方也给自己预留了20%,剩余的 80% 已被用户铸造完成。 8号符文RSIC•GENESIS•RUNE 该符文由 Runecoin(RSIC)部署。总量210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SIC NFT 持有者。 9号符文 LOBO•THE•WOLF•PUP 该符文由 Buoyant Capital 部署。总量210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une doors NFT 持有者。 总结一下: 前 10 个符文项目中,有 6 个是 100% 预挖的,也就是说这些项目上线的时候都被部署者(部署时只需要支付 1 次GAS费)拿完了,这样的项目短期内是不建议参与的,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抛压,进去基本是当接盘侠。1个是 99% 预挖的,建议也是先观望为主。 相比较而言,似乎 6 号和 7 号符文相对公平一些,一个名字是中本聪、一个名字是MEME,看起来也比较亲民的样子。但因为这两个目前部署者的信息暂时未知,也不知道部署者会是什么格局的人,至于大家想参与哪个,自行决定即可,这两个的发行总量都一样,主要区别是:SATOSHI 单张是100 枚、MEME 单张是1000 枚,且 SATOSHI 支持小数位(8位、有小数方便符文拆分出售)、MEME 不支持小数位。 而且,你在参与的同时,建议也要去考虑下目前的 Holder 数,如果一个符文项目的持有人数比较少,就说明目前还没有形成社区共识,这样的项目也建议先观望(或小额参与即可)。 另外,参与符文其实还可以总结出更多的思路,比如: - 针对那种不会很快铸造完毕的符文,你可以选择比特币网路费用较低的时候再去参与(据说周末和北美深夜时段通常会较低),你可以使用最低费用将铸造订单放入内存池,这些订单可以在那里等待几天再获得确认。 - 参与之前先认真了解对应符文的铸造机制,是限时不限量呢,还是限量不限时呢,更具不同的规则定制不同的策略即可。比如昨天跑去打 NCOMMON•GOODS 符文的,我感觉其实多少有点当冤大头了。 - 因为创建符文的人可以对自己发行的符文进行预挖,预挖的比例基本上可以直接视为铸造完成后将抛售到市场上的数量(抛压)。所以,你可以尽量选择那些没有预挖行为的项目,或者预挖比较比较小的项目,一般情况下我认为预挖 5%-10% 是比较合理的。当然,也要再考虑项目方预挖的这部分后面的还有没有更有利于增长或用户的用途。 - 做好基本的估算,假如一个符文需要 1,000,000 次铸造才能完成,并且单次铸造的费用(成本)是 100 美元,那么你此时就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愿意在 DEX 里面以 1 亿美元的基础市值去参与这个项目。 等等……总之就是参与符文的过程中要多进行总结。 而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前 10 个符文项目外,从Runes 协议正式上线(4月20日)到现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目前已经诞生了 3686 个符文项目。如下图所示。 至于还有哪些符文值得参与,这个就看你自己的兴趣吧,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符文还是有比较大的炒作价值的。而如果你想参与符文,那么也不用急于这一时,不妨再等等,比如半个月后再去关注一些新机会或选择性参与也不迟。而且最近这个期间,你也正好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去多了解和研究一下不同的符文项目及相关的知识。 另外,我们上面列举的也只是基于 Runes 协议的符文,而符文概念里面还有各种 NFT 项目(比如Runestone、Prometheans等),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应该还会有各种符文项目币(符文相关项目发行的代币)。这些你感兴趣的话也都可以去进一步进行了解和研究。 所以,如何便捷地挑选和研究符文项目成了一个新的话题。这里我们可能就需要额外借助一些必要的工具了,这两天我也简单帮大家汇总了一个《符文工具大全》,列表如下: 其实现在符文还早,我们都在学习中。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4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铭刻与蚀刻的区别是什么?目前爆火的符文项目还值得参与吗?

上周的文章中,我们也写了点关于符文的内容,但主要是基于概念角度的梳理。随着昨天大饼的正式减半,符文协议正式上线,很多人都打的热闹,结果把比特币网络的 Gas 费给打上去了。减半后的前 60 个区块,仅交易费就为矿工带来了 5400 万美元的新历史高点。
那为什么很多人顶着高 GAS 去打符文?可能主要是因为之前 BRC-20 的暴富效应所驱使的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
老王开了一个钓鱼场,据说是研究出了一种美人鱼,只要给几块钱的门票就可以去随便钓,但渔场开业后没多少人去,直到后来这家渔场的美人鱼在市场上卖出了高价,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渔场的生意也越来越火爆,各种鱼市的交易炒作也是热闹非常。
后来,老王决定再开一家新的渔场,并计划推出改良的美人鱼品种,还提前公开了自己的首次营业时间。于是很多人就摩拳擦掌,准备做第一批钓鱼的人,而为了提升自己的优势,有人买了木船、有人买了汽艇、有人干脆买了航母、有人则计划开着飞机去钓鱼……
新的渔场正式开业后,所有人一窝蜂地冲向渔场,但因为美人鱼数量是有限的,于是大家一边冲一边干仗,一边冲一边炒作门票价格,最后,最先钓到美人鱼的那批人每条鱼的成本是 200 美元,后来才进场的人每条鱼的成本可能是 400 美元,当然也有花了钱但没钓到鱼的倒霉人。
最后,大部分的人都兴高采烈带着鱼去了交易市场,但到场后才发现,在场的人都是钓鱼的,没看到什么买鱼的人,于是大家又默契地喊出了“钓鱼者互不接盘”的口号,所有人蹲在原地等买鱼人进场。
当然,目前产生这样的结果,也并不代表这些美人鱼就没有价值,它们的炒作价值其实依然存在,只是这个市场需要再冷静一下。所以,如果你想参与符文,那么也不用急于这一时,不妨再等等,比如半个月后再去关注一些新机会或选择性参与也不迟。
另外,因为铸造符文不会锁单,失败的话 GAS 是不会退款的,也就是谁的 GAS 高,谁先区块确认,就能成功铸造到符文,所以一开始就冲进去会非常卷。对于那些总量很大的符文,不用着急现在就去铸造,可以等到链上 GAS 低的时候再去铸造。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打符文的教程文章,很多都是在教你怎么去操作,但针对一些问题没有告诉你为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符文的部分问题,再做一次基础的知识补充,也算是对之前符文话题的一个扩展吧。
1.为什么要把 UTXO 进行拆分?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未花费交易输出)是一个技术术语,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我们也有过具体概念介绍,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加密资产交易后剩余的少量代币。举个例子:假设你有 1 BTC,并且你想购买价值 0.1 BTC 的东西,当你发送 0.1 BTC 给卖家后,剩余的 0.9 将成为你的 UTXO。
所以,既然 UTXO 相当于是你钱包中的“余额”,包含着你的比特币,那么如果你有一个包含所有比特币的UTXO,最好将它们拆分开,这样你就可以同时更频繁地进行交易。大白话理解的话就是,你把钱包中的 BTC 分割成好几份,这样你能快速多 Mint 几个符文。
简单举个例子,假如张三有 1 张价值 1000 美元的 UTXO,李四有 10 张价值 100 美元的 UTXO,两个人的钱包余额都是1000 美元。如果张三和李四同时铸造一个价值100 美元的 NFT,在提交铸造后,需要等待链上确认,在链上完全确认之前,张三的钱包虽然显示余额有 900 美元但却无法继续消费,因为此时 UTXO 处于占用状态(上笔交易链上确认中),而李四因为还有 9 张100 美元的 UTXO,所以可以继续铸造更多的 NFT。
目前能够提供 UTXO 拆分的工具也比较多,诸如 Ordinals Wallet、WizzCash、Luminex、Magisat 等这些工具平台里面都可以进行操作。这里我们以 Ordinals Wallet 为例做个简单的说明:

通过钱包连接 Ordinals Wallet 官网后,点击右上角的头像,你就可以看到资产页面。该页面里面有几个对应的显示项:
FROZEN BALANCE 显示数字代表的是被冻结的比特币,因为这些比特币中包含铭文,防止用户将其当普通比特币花掉。
UTXOS显示数字代表的是地址中可用UTXO的数量,点击对应数字就能看到钱包中可用的UTXO数量与每个UTXO包含的BTC数量。这些UTXO是自动剔除那些包含铭文的UTXO的部分,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拆分。
INSCRIPTIONS显示数字代表的则是该钱包地址中目前持有的铭文数量。
而如果你需要进行拆分的话,直接点击资产页面下方的 UTXOS 按钮,然后再点击 Manage UTXOs 按钮,按提示操作即可(支持一拆多、多拆多、多合一的操作)。拆分时同时要考虑当前比特币网络的 GAS 费,不要拆的太碎,太碎的话交易时会拼凑 UTXO 进行支付时,这反而会增加你的 GAS 成本。
2.为什么会提示 UTXO 解除占用?
铭文(Inscription)和符文(Rune)的载体都是 UTXO,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技术的实现上,铭文是刻在隔离见证数据里,而符文是刻在 OP_RETURN 里。大白话来讲就是,铭文符文就是存储在 UTXO 中,每个 UTXO 里面不仅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比特币、拥有者信息以及可用性状态、同时现在还新附加了某某铭文或符文,类似于一张特殊的支票。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一下:假如你一张支票(即UTXO)的面值是 100 美元,当你需要用该支票买东西时,正常来讲,你只要把支票签名后给别人就可以了,然后根据商品的实际价值多退少补。但如果你这种支票不是普通的支票,有了周杰伦的亲笔签名(类比铭文或符文),那么这张支票可能就价值 1000 美元了,如果你再不小心按 100 美元花掉就会亏是不是?
于是,为了避免你的这张特殊支票被你不小心花掉,目前诸如 Unisat、OKX Web3、Ordinals Wallet 等这样的主流钱包也都上线了保护机制,也就是会把你账户里面的支票分类别显示,其中带有铭文符文的支票会被锁定,以免你自己手欠无意中给花掉。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出现一个疑问:明明自己钱包里面还有足够的 BTC 余额,为什么交易的时候会提示余额不足。
所以,这时候会给你一个解除占用的选择。这里以 OKX Web3 钱包为例:
点击钱包 BTC 网络中的 BTC 余额,点击“UTXO”按钮,即可以看到被占用的 UTXO 具体金额情况,继续点击某个UTXO可以看到被占用的资产详情,如果你确定里面的那个Ordinals没用的话,就可以解除操作。

当然,OKX Web3 也会自动帮你做识别出那些没有价值的铭文符文,你可以直接一键解除操作。如下图所示。

解除占用后,你的对应支票就变会重新变成普通支票,然后你就可以任意去花掉了。而如果你不小心解除错了,在没有进行任何交易之前,还可以在“已解除”页面恢复占用操作。
但这里依然要提醒的是,解除占用前一定要确认好你对应的那些 UTXO 里面包含的铭文符文是没有用的无价值资产,否则这部分 UTXO 一旦被转账或当做余额使用掉,对应的铭文符文资产要么被直接发给接收地址,要么直接被当作 Gas 花费(伴随 Gas 费发给了矿工),你是基本无法找回的。
3.铭刻与蚀刻的区别?
昨天我在回看留言的时候,发现有小伙伴问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打铭文的时候都在说铭刻,现在符文会说是蚀刻。这个铭刻和蚀刻有啥区别?
铭文 = 铭刻(inscribe),即它是利用隔离见证和 Taproot 技术,使内容能够被“铭刻”在比特币网络上,并与特定的 sats(聪)绑定,从而使其能够进行转移和交易。铭刻本质上是把 BTC 当成存储空间,以BRC-20为例,它的转账过程依赖于链下的索引器,且为了保证交易的合法性,其转账必须先通过铭刻将对应代币变为可转移状态,再通过第二个交易转移对应铭刻后的 UTXO 完成转账(即需要两步操作)。
符文 = 蚀刻(Etch),即一笔 Runes 的余额被绑定在一笔 UTXO 上,对这笔余额数量、代币符号等信息的数据被记录在这笔交易的 OP-RETURN 上,OP-RETURN 可以看作是这笔交易的备注(最大 80 个字节),其数据包含的 json 标注了该 BTC 交易下 UTXO 表示了多少数量的 Runes 代币,识别这些代币则需要 Runes 的索引器。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技术角度讲,符文要优于铭文,因为相比在 sats(聪)上铭刻的BRC-20代币(且会对比特币网络造成阻塞),Runes 会显得更加高效、更适合比特币网络的架构。
但综合而言,铭文符文各有优缺点:
铭刻的主要优点是它几乎不限制大小,且可以有多种玩法,比如时间锁、工作量证明等。但它的缺点是交易的过程需要上链两次,commint存续时间也比较长,对全节点内存池的压力比较大。
蚀刻的主要优点是它的逻辑简单且直观,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不占用全节点内存池。但它也有缺点,比如OP_RETURN能存储的数据大小非常有限(上面已经提到,会限制在 80 字节的长度),需要高度压缩的数据编码,但用于发币其实已经绰绰有余。
所以,简单来讲,铭刻和蚀刻的不同叫法,主要只是为了区别铭文和符文不同的刻写位置而已。
4.符文项目还值得参与吗?
符文协议的开发者 Casey 大佬仅对第一个 Rune(创世符文)进行了硬编码,因此,编号从 1 到 1,000 的 Rune 大部分是由一些矿工或项目方进行铸造。昨天开打后,前 10 个符文就直接卷出了新天际。

而符文的名称由大写字母和点(·)组成,如果两个符文的名字除了点之外都相同,则它们代表相同的符文,这意味着没有点的名字不能重复。另外,Runes 协议刚上线时,所有代币名称长度都是 12 位及以上,13 位以内的代币长度后面会逐步释放出来,让有需要的项目方可以付费(燃烧)拥有更短的代币 ticker。这也是 Casey 大佬开发该协议的时候的设计,因为他希望能够以此来平衡符文的发行节奏,防止短名称符文在初期就被占用,Runes 协议在上线初的四个月,要求代币名称长度至少要有 13 个字母,此后约每隔四个月,名称最小长度就会减少 1 个字母,直至下一次减半事件发生,届时可创建仅含单一字元的符文。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前 10 个符文的情况:
0号符文UNCOMMON•GOODS(创世符文)
该符文属于限时不限量类型,由符文协议创始人 Casey(也是Ordinals 协议创始人)部署,需要四年才能挖完,也就是说每个区块都是抛压,每年会增发一倍,昨天开打后 Gas 成本基本保持在了 200刀上方。所以没打到的话,你也不用着急去打,现在抢着去参与就等于去送钱,等以后 Gas 低的时候想参与再去参与就好了。
1号符文Z•Z•Z•Z•Z•FEHU•Z•Z•Z•Z•Z
该符文由 FehuLayer(一个比特币Rollup方面的项目方)部署,总量111,111,111,每份1个,项目方99%预挖,公开可Mint的份数1,111,111(只占1%、已经被铸造完)。
FehuLayer 在抢到 1 号 Rune 时花了 6.732 BTC 进行部署,但他们部署设置的时候直接给自己预留了 99%,用户只可以公开 Mint 1% 的筹码。如下图所示。这种的目前就不建议去参与了,除非该项目方后面能够推出更公平的空投或其他玩法。

2号符文DECENTRALIZED
该符文由 CyberKongz(一个NFT方面的项目方)部署,总量 210 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Prometheans NFT 持有者。
3号符文DOG•GO•TO•THE•MOON
该符文由 Leonidas(Runestone的发起人)部署,总量1000 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unestone NFT 持有者,每个 NFT 持有者可以拿到 889,806 枚 的空投。
4号符文THE•RUNIX•TOKEN
该符文由 BVMnetwork(一个比特币 L2 方面的项目方)部署,总量 210 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uners by BVM NFT 持有者。
5号符文DOG•DOG•DOG•DOG•DOG
该符文的部署者目前暂时未知。总量 1000 亿,项目方100%预挖,目前分配方式不明。
6号符文SATOSHI•NAKAMOTO
该符文的部署者目前暂时未知。总量 210 亿,项目方给自己预留了20%,用户可以公开 Mint 剩余 80% 的筹码(已被铸造完成)。
7号符文MEME•ECONOMICS
该符文的部署者目前暂时未知。总量210 亿,和6号符文一样,项目方也给自己预留了20%,剩余的 80% 已被用户铸造完成。
8号符文RSIC•GENESIS•RUNE
该符文由 Runecoin(RSIC)部署。总量210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SIC NFT 持有者。
9号符文 LOBO•THE•WOLF•PUP
该符文由 Buoyant Capital 部署。总量210亿,项目方100%预挖,据说会全预留分配给 Rune doors NFT 持有者。
总结一下:
前 10 个符文项目中,有 6 个是 100% 预挖的,也就是说这些项目上线的时候都被部署者(部署时只需要支付 1 次GAS费)拿完了,这样的项目短期内是不建议参与的,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抛压,进去基本是当接盘侠。1个是 99% 预挖的,建议也是先观望为主。
相比较而言,似乎 6 号和 7 号符文相对公平一些,一个名字是中本聪、一个名字是MEME,看起来也比较亲民的样子。但因为这两个目前部署者的信息暂时未知,也不知道部署者会是什么格局的人,至于大家想参与哪个,自行决定即可,这两个的发行总量都一样,主要区别是:SATOSHI 单张是100 枚、MEME 单张是1000 枚,且 SATOSHI 支持小数位(8位、有小数方便符文拆分出售)、MEME 不支持小数位。
而且,你在参与的同时,建议也要去考虑下目前的 Holder 数,如果一个符文项目的持有人数比较少,就说明目前还没有形成社区共识,这样的项目也建议先观望(或小额参与即可)。
另外,参与符文其实还可以总结出更多的思路,比如:
- 针对那种不会很快铸造完毕的符文,你可以选择比特币网路费用较低的时候再去参与(据说周末和北美深夜时段通常会较低),你可以使用最低费用将铸造订单放入内存池,这些订单可以在那里等待几天再获得确认。
- 参与之前先认真了解对应符文的铸造机制,是限时不限量呢,还是限量不限时呢,更具不同的规则定制不同的策略即可。比如昨天跑去打 NCOMMON•GOODS 符文的,我感觉其实多少有点当冤大头了。
- 因为创建符文的人可以对自己发行的符文进行预挖,预挖的比例基本上可以直接视为铸造完成后将抛售到市场上的数量(抛压)。所以,你可以尽量选择那些没有预挖行为的项目,或者预挖比较比较小的项目,一般情况下我认为预挖 5%-10% 是比较合理的。当然,也要再考虑项目方预挖的这部分后面的还有没有更有利于增长或用户的用途。
- 做好基本的估算,假如一个符文需要 1,000,000 次铸造才能完成,并且单次铸造的费用(成本)是 100 美元,那么你此时就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愿意在 DEX 里面以 1 亿美元的基础市值去参与这个项目。
等等……总之就是参与符文的过程中要多进行总结。
而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前 10 个符文项目外,从Runes 协议正式上线(4月20日)到现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目前已经诞生了 3686 个符文项目。如下图所示。

至于还有哪些符文值得参与,这个就看你自己的兴趣吧,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符文还是有比较大的炒作价值的。而如果你想参与符文,那么也不用急于这一时,不妨再等等,比如半个月后再去关注一些新机会或选择性参与也不迟。而且最近这个期间,你也正好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去多了解和研究一下不同的符文项目及相关的知识。
另外,我们上面列举的也只是基于 Runes 协议的符文,而符文概念里面还有各种 NFT 项目(比如Runestone、Prometheans等),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应该还会有各种符文项目币(符文相关项目发行的代币)。这些你感兴趣的话也都可以去进一步进行了解和研究。

所以,如何便捷地挑选和研究符文项目成了一个新的话题。这里我们可能就需要额外借助一些必要的工具了,这两天我也简单帮大家汇总了一个《符文工具大全》,列表如下:

其实现在符文还早,我们都在学习中。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4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牛市期间不会亏钱的7条建议不同的人,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 如果你是经验论者,那么按照历史数据走势来看,BTC 在首次触及历史 ATH 后一般会反弹、减半后也会反弹。这个角度看的话可能是:短期看涨。 如果你关注宏观经济,那么前几天(4月15日)老美公布的核心零售销售数据增长 1.1%,这个数据表明通胀可能会再次上升,也就意味着美联储可能短期不会考虑降低利率。这个角度看的话可能是:短期看跌。 如果你喜欢研究地缘局势(比如伊朗和以色列的事情)的发展,那么可能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期看跌。 如果你继续分析目前的 K 线技术面,那么还能够发现更多,比如出现三重顶形态、动量下降(基于 RSI 来看)、新的测试位已经跌破。然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中期看跌。且极端情况下 5–6 月份可能会去到 52000 左右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比较关注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那么你会发现,大型机构目前已暂停购买操作,ETF 的流入量达到了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虽然 HK ETF 通过(4月15日)的消息算是一个利好因素,但短期内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因此你可能也会得出一个结论:机构都不买了,说明市场的困难时期可能会到来。 如果你喜欢联动股市来看加密市场,那么目前标普 500 指数也似乎显示出了顶部信号。如下图所示。 总之,如果是基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可能会有不同的如果。而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所有如果综合起来看的话,虽然有的会短期看涨,但似乎中期看跌的结论比较多。而且,目前的各种消息面舆论的导向,似乎也在告诉你应该看跌。 但我还是那句话:短期市场的涨跌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更多的也只是基于某种或某些角度的个人猜测而已。而且,怎么说呢,大饼最近半年多一路涨上来,可能这头牛确实也有点累了,需要临时休息调整一下,并把一些人从牛背上踢下去。 而我作为大饼的铁头韭菜,坚定的长期持有者,我依然会选择忽视接下来的所有短期波动,所以我目前肯定不会动。至于你的话,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目前这种短期的波动,并且你也急需流动性资金,那么你可以考虑去出掉一部分大饼,但若是后面你接不回来,那么也要认。否则你就系好安全带,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准备好享受过山车的快感就好了。 接下来,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心理建设有些帮助吧: 1.牛市重炒作 其实这个观点之前话李话外文章中也提到过数次,比如在熊市期间做研究,主要分析的就是项目的基本面,比如看它是否能够坚持创新、市场的占有率、发展前景等,然后只要对你最看好的数个项目保持关注并进行投入即可,这样等到牛市到来,你大概率可能会有不错的收获。 但牛市期间则不同,基于基本面的分析有时候可能会不太适用,反而是那些靠着良好营销炒作的项目可以轻松实现 10 倍甚至更高的增长,即便这些项目有着糟糕的技术和代币经济学设计。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长期持有者,那么你只关注基本面即可,比如我一直认为 UNI 是个基本面很好的项目,但目前它的价格表现似乎不是很好,但长期来讲,UNI 依然是一个值得去投资的项目。但如果你希望牛市期间获得短期收益,那么可以去优先关注那些善于炒作或有炒作潜力的项目机会。 2.拿好你的筹码 最近市场的回调,我已经看到有些小伙伴交出了自己手里的筹码,甚至有人选择清仓自己手里的大饼后,认为接下来大饼会再去到 4 开头的位置,自己也准备在那个位置重新接回来。 甚至我这两天还看到一些博主发文章,说本轮牛市已经结束,这个观点我觉得有点搞笑(当然,我说这话可能对方博主也会觉得我搞笑吧)。反正就我个人来看,首先我不认为大饼接下来几个月会跌倒 4 开头的位置,除非是发生那种极端的小概率黑天鹅事件。退一步讲,即便是这种小概率事件真的会发生,那么我不仅不会卖掉自己手里的大饼,我甚至届时还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最后的 1 成仓位再打进去。 虽然大饼是从 15000 左右涨上来的,但现在按我们的预期,牛市也只是刚刚进入了中期的阶段,大牛市还远远没到。从 22 年开始,部分伙伴就已经跟着我们开始囤大饼,到现在已经坚持了 2 年多了,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再坚持 1 年。 当然,如果你手里囤的不是大饼,而是那些基于短期炒作的山寨或土狗,那么及时止损(回测到你的心理承受为止)或获利了结(比如翻倍出本金)也是必要的,否则你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心理波动,尤其是那种喜欢动不动就重仓的山寨或土狗的小伙伴。至于具体原因,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有过描述,本轮牛市目前为止整体流动性其实是比较缺乏的。 3.保持专注 牛市期间从来就不缺乏机会,但似乎所有的机会都会完美地与自己擦肩而过,这是为什么呢? 核心原因还是自己不够专注。比如有人看到 BRC20 火了就直接冲进去接盘。看到 AI 板块火了,从 BRC20 割肉后马上又冲进去接盘。如此反复去追逐热点。结果跟着热点跑了一圈儿,不仅钱没赚到,而且自己的本金也搭进去不少。 话李话外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你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时间精力,去深入 1–3 个领域里面做研究即可。 因为这个市场里面能够关注的其实非常多,如果按所谓的赛道来划分的话,至少也有 200 个赛道,且每个赛道都包含大量的项目和知识体系,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 Cover 住所有领域。如果你希望抓住所有的机会,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你一个机会都抓不住。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这两年一直关注 ARB 这一个生态、或者 SOL 这一个生态、或者你只专注于寻找 BTC 生态里面的机会,那么目前为止你应该也是有不错收获的,至少你比那些哪里火就跑去哪里的人要好很多。而且说实话,如果你能把 BTC 生态这 1 个领域(该领域里面又包含了很多分支,比如闪电网络、铭文符文等)深入研究明白,你其实就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 记得之前还有人给我留言说:我比较羡慕你(话李话外)这样的人,关注你很久了,感觉你知道的非常多,什么都懂。 其实我也不是什么都懂,正如上面所言,这个领域里面的知识太多了,而且每天还有无数的新项目诞生,根本就学不完也看不完。而我目前核心做的事情就两个,除了囤币外,主要就是在对一些加密知识体系进行框架性的梳理和分享。就以我们上周发的那篇关于比特币生态的文章来说吧,即便是梳理了近一万字的内容,但也仅是一种框架性的梳理而已。如果你现在随机发我一个比特币生态上面的具体项目,有很大的可能,我给你的回复是:我不知道这个项目。 总之,每个人的目标和目的不同,选择做或者能够做的事情自然就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如果你想做好,那么就必须保持专注。比如,如果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普及知识的自媒体博主,那么我就会选择去输出更多基于方法论的梳理或者知识框架的梳理,因为我觉得这类的内容会更有长远意义,而不会去深入研究所有的具体项目,而且我不可能对好几万个项目都去研究一遍,因为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加密领域的投资者,那么我肯定会选择自己最看好的 1–3 个领域,然后去深入研究里面的潜力项目,做好自己投资规划和仓位管理。 而如果看到这里,你认为现在道理是懂了,但感觉自己没机会了,因为现在本金已经差不多亏光了。假如你有这种想法,那还是说明你并没有真的懂,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其实不怕犯错,更不怕错过,可怕的是自己不能接受(或反思)这种错误或错过。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现在亏的只剩下了 200 美元,那么只要你能够继续深入到某一个领域里面去做研究,你肯定还是会找到一些新的机会的,因为除了买卖币外,你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你可以把该生态上面的零撸空投去好好研究明白。 4.减少盯盘时间 目前有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很多老韭菜虽然 K 线技术非常精通,但他们几乎很少去时刻关注 K 线图表。反而是那些连 EMA、BOLL 等指标都不知道的人,反而天天盯着 K 线一直看。 有些人一旦买了某个或某几个币种,就恨不得每天打开交易软件或数据软件看几十次账户余额和 K 线图,甚至有人盯着屏幕就是整整一天,好像盯着屏幕不眨眼,自己的余额就会变多一样。 这样的结果往往会让自己精疲力尽的同时,还需要承受市场波动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且在这样的状态下,你能拿住币是非常难的。 不如多给自己一点选择,比如把一部分盯盘的时间拿来看看文章、做做笔记,或者出去压压马路,晒晒太阳,陪陪家人。总之,当你离开一段时间的屏幕后,你会发现,你的余额不仅不会变少,而且你自己也会变得更加精神焕发。 5.尽量远离合约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少人都希望能够借助合约杠杆实现快速暴富,但其实,绝大部分(99%)玩合约的人最后都会亏钱。玩这个和 gambling 没啥区别。 现在有很多晒合约收益的人,太多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我只提醒一句:凡是给你晒合约收益,并说能够带你赚钱的,什么都别说,直接拉黑处理即可。 某种角度来讲,合约这种东西不是“你”用来赚钱的,而是“交易所”用来赚钱的。但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那种能够脚踏交易所的天选之子,那么你可以不听我刚才说的这些,因为我的经验和认知可能不太适合此类大神。 6.自我风险管理 记得之前话李话外的文章中,我也经常提到风险管理这个方面,而且我也经常说,一定要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 但上次有个小伙伴留言反驳了我,他说:我进来加密市场就是追求高风险的,如果按你说的把风险放第一位,那还玩个 P 啊。 这个小伙伴的观点其实也是比较有趣的,说话也比较幽默!当然,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去反驳他。人多的地方就肯定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其实风险管理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它的本质,也就是说,任何人进入加密领域其实并不是为了降低风险,如果只是为了降低风险,那么你的钱直接存到银行定期存款即可。但也不能陷入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进入加密市场就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风险,我所说的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更多的是针对你个人的角度,即自我风险管理。 你可以买大饼,你当然也可以去买低市值的山寨,甚至你也可以去买土狗,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些投资也都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也是相对的,如果你拿大饼和土狗币,肯定土狗肯定是高风险的,如果你拿大饼和定期存款比,那么大饼肯定是高风险的。这里面重要的其实不是去降低自己在加密领域的风险投资,而是要尽量去让你的这些风险投资达到“平衡”,这才是风险管理的本质。 在很早之前的文章中,我一直也是建议大家至少把 5 成的仓位留给大饼/以太,然后剩余你仓位你可以再进行规划,并去投资你看好的任何山寨/土狗,因为这样就可以平衡你的风险,即便是你所有的山寨土狗都归零,那么你那 5 成仓位的大饼也会让你不亏钱甚至还能赚钱。这是一种自我的风险管理,和你对某个具体项目的风险认识完全是两个维度的思考。 7.注意账户的安全 上面提到的风险管理更多是针对投资角度的,具体来说就是仓位的平衡管理。其实还有一种风险是来自于一些安全意识、钓鱼或骗局。 接下来,我继续给大家展开来总结一下这方面的安全: 第一、不要随意分享你的助记词或者把助记词保存到电脑本地及云盘中。如果你就是想把助记词保存到电脑中,那么也建议你做个简单的修改,比如按某种你自己才知道的规律打乱顺序、或者分开保存等。 第二、在连接网站进行钱包授权之前,一定要先验证一下是否为真的官网地址或者验证下该网站的合法性,以免被钓鱼。因为一旦你授权给了有问题的网站,你的钱包可能就会被瞬间清空所有资产。同时,你也可以考虑安装一些浏览器安全插件来确保每次交互授权的安全,比如 scamsniffer、walletguard 此类的工具。如下图所示。 第三、如果你的资产主要是在Binance、OKX这样的大所(其他小交易所不推荐存放大额资产),那么一定要开启 2FA(双重验证)、并与 Google Authenticator 应用相结合使用,以确保你的帐户安全。 第四、在进行比较大额的转账时,最好先通过一笔小额的转账交易来测试一下,并仔细检查你的对应链及钱包地址,避免因转错而导致资金的损失。对于大额来说,也不用太在意小额测试产生的那点转账手续费。 第五、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我在 Binance 里面存放的资产一般不会超过 10 万美金,因为如果一旦发生像之前 FTX 那样的极端情况,这部分钱也是我个人可以承受的损失。剩余的资产我则会分配并存放在不同的冷钱包和热钱包中。至于硬件钱包,你可以选择使用目前相对比较知名的那些产品,比如 Ledger、Trezor、Safepal 等,但我个人其实目前并没有用此类的硬件钱包,我只用了 2 个旧 iPhone 当硬件钱包(不联网)。 第六、不要随便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那些号称可以给你提供发财机会的人。这些人除了会包装自己,比如把自己包装成合约达人,XX分析师等,还会通过专业的工具(比如野鸡交易所、假的钱包等)、甚至话术来一步步引诱你上当。甚至你也不要相信你认为可以相信的人,随便举个例子,假如有人使用头像和名字与话李话外一样的账号找你,那么你也需要认真核实下该账号的真伪,因为找你的那个话李话外也有可能不是真的我。 最后,大家也都早点睡吧,明天 6 点大饼减半,看看会发生什么。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3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牛市期间不会亏钱的7条建议

不同的人,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
如果你是经验论者,那么按照历史数据走势来看,BTC 在首次触及历史 ATH 后一般会反弹、减半后也会反弹。这个角度看的话可能是:短期看涨。
如果你关注宏观经济,那么前几天(4月15日)老美公布的核心零售销售数据增长 1.1%,这个数据表明通胀可能会再次上升,也就意味着美联储可能短期不会考虑降低利率。这个角度看的话可能是:短期看跌。
如果你喜欢研究地缘局势(比如伊朗和以色列的事情)的发展,那么可能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期看跌。
如果你继续分析目前的 K 线技术面,那么还能够发现更多,比如出现三重顶形态、动量下降(基于 RSI 来看)、新的测试位已经跌破。然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中期看跌。且极端情况下 5–6 月份可能会去到 52000 左右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比较关注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那么你会发现,大型机构目前已暂停购买操作,ETF 的流入量达到了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虽然 HK ETF 通过(4月15日)的消息算是一个利好因素,但短期内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因此你可能也会得出一个结论:机构都不买了,说明市场的困难时期可能会到来。

如果你喜欢联动股市来看加密市场,那么目前标普 500 指数也似乎显示出了顶部信号。如下图所示。

总之,如果是基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可能会有不同的如果。而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所有如果综合起来看的话,虽然有的会短期看涨,但似乎中期看跌的结论比较多。而且,目前的各种消息面舆论的导向,似乎也在告诉你应该看跌。
但我还是那句话:短期市场的涨跌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更多的也只是基于某种或某些角度的个人猜测而已。而且,怎么说呢,大饼最近半年多一路涨上来,可能这头牛确实也有点累了,需要临时休息调整一下,并把一些人从牛背上踢下去。
而我作为大饼的铁头韭菜,坚定的长期持有者,我依然会选择忽视接下来的所有短期波动,所以我目前肯定不会动。至于你的话,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目前这种短期的波动,并且你也急需流动性资金,那么你可以考虑去出掉一部分大饼,但若是后面你接不回来,那么也要认。否则你就系好安全带,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准备好享受过山车的快感就好了。
接下来,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心理建设有些帮助吧:
1.牛市重炒作
其实这个观点之前话李话外文章中也提到过数次,比如在熊市期间做研究,主要分析的就是项目的基本面,比如看它是否能够坚持创新、市场的占有率、发展前景等,然后只要对你最看好的数个项目保持关注并进行投入即可,这样等到牛市到来,你大概率可能会有不错的收获。
但牛市期间则不同,基于基本面的分析有时候可能会不太适用,反而是那些靠着良好营销炒作的项目可以轻松实现 10 倍甚至更高的增长,即便这些项目有着糟糕的技术和代币经济学设计。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长期持有者,那么你只关注基本面即可,比如我一直认为 UNI 是个基本面很好的项目,但目前它的价格表现似乎不是很好,但长期来讲,UNI 依然是一个值得去投资的项目。但如果你希望牛市期间获得短期收益,那么可以去优先关注那些善于炒作或有炒作潜力的项目机会。
2.拿好你的筹码
最近市场的回调,我已经看到有些小伙伴交出了自己手里的筹码,甚至有人选择清仓自己手里的大饼后,认为接下来大饼会再去到 4 开头的位置,自己也准备在那个位置重新接回来。
甚至我这两天还看到一些博主发文章,说本轮牛市已经结束,这个观点我觉得有点搞笑(当然,我说这话可能对方博主也会觉得我搞笑吧)。反正就我个人来看,首先我不认为大饼接下来几个月会跌倒 4 开头的位置,除非是发生那种极端的小概率黑天鹅事件。退一步讲,即便是这种小概率事件真的会发生,那么我不仅不会卖掉自己手里的大饼,我甚至届时还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最后的 1 成仓位再打进去。
虽然大饼是从 15000 左右涨上来的,但现在按我们的预期,牛市也只是刚刚进入了中期的阶段,大牛市还远远没到。从 22 年开始,部分伙伴就已经跟着我们开始囤大饼,到现在已经坚持了 2 年多了,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再坚持 1 年。
当然,如果你手里囤的不是大饼,而是那些基于短期炒作的山寨或土狗,那么及时止损(回测到你的心理承受为止)或获利了结(比如翻倍出本金)也是必要的,否则你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心理波动,尤其是那种喜欢动不动就重仓的山寨或土狗的小伙伴。至于具体原因,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有过描述,本轮牛市目前为止整体流动性其实是比较缺乏的。
3.保持专注
牛市期间从来就不缺乏机会,但似乎所有的机会都会完美地与自己擦肩而过,这是为什么呢?
核心原因还是自己不够专注。比如有人看到 BRC20 火了就直接冲进去接盘。看到 AI 板块火了,从 BRC20 割肉后马上又冲进去接盘。如此反复去追逐热点。结果跟着热点跑了一圈儿,不仅钱没赚到,而且自己的本金也搭进去不少。
话李话外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你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时间精力,去深入 1–3 个领域里面做研究即可。
因为这个市场里面能够关注的其实非常多,如果按所谓的赛道来划分的话,至少也有 200 个赛道,且每个赛道都包含大量的项目和知识体系,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 Cover 住所有领域。如果你希望抓住所有的机会,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你一个机会都抓不住。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这两年一直关注 ARB 这一个生态、或者 SOL 这一个生态、或者你只专注于寻找 BTC 生态里面的机会,那么目前为止你应该也是有不错收获的,至少你比那些哪里火就跑去哪里的人要好很多。而且说实话,如果你能把 BTC 生态这 1 个领域(该领域里面又包含了很多分支,比如闪电网络、铭文符文等)深入研究明白,你其实就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
记得之前还有人给我留言说:我比较羡慕你(话李话外)这样的人,关注你很久了,感觉你知道的非常多,什么都懂。
其实我也不是什么都懂,正如上面所言,这个领域里面的知识太多了,而且每天还有无数的新项目诞生,根本就学不完也看不完。而我目前核心做的事情就两个,除了囤币外,主要就是在对一些加密知识体系进行框架性的梳理和分享。就以我们上周发的那篇关于比特币生态的文章来说吧,即便是梳理了近一万字的内容,但也仅是一种框架性的梳理而已。如果你现在随机发我一个比特币生态上面的具体项目,有很大的可能,我给你的回复是:我不知道这个项目。
总之,每个人的目标和目的不同,选择做或者能够做的事情自然就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如果你想做好,那么就必须保持专注。比如,如果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普及知识的自媒体博主,那么我就会选择去输出更多基于方法论的梳理或者知识框架的梳理,因为我觉得这类的内容会更有长远意义,而不会去深入研究所有的具体项目,而且我不可能对好几万个项目都去研究一遍,因为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加密领域的投资者,那么我肯定会选择自己最看好的 1–3 个领域,然后去深入研究里面的潜力项目,做好自己投资规划和仓位管理。
而如果看到这里,你认为现在道理是懂了,但感觉自己没机会了,因为现在本金已经差不多亏光了。假如你有这种想法,那还是说明你并没有真的懂,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其实不怕犯错,更不怕错过,可怕的是自己不能接受(或反思)这种错误或错过。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现在亏的只剩下了 200 美元,那么只要你能够继续深入到某一个领域里面去做研究,你肯定还是会找到一些新的机会的,因为除了买卖币外,你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你可以把该生态上面的零撸空投去好好研究明白。
4.减少盯盘时间
目前有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很多老韭菜虽然 K 线技术非常精通,但他们几乎很少去时刻关注 K 线图表。反而是那些连 EMA、BOLL 等指标都不知道的人,反而天天盯着 K 线一直看。
有些人一旦买了某个或某几个币种,就恨不得每天打开交易软件或数据软件看几十次账户余额和 K 线图,甚至有人盯着屏幕就是整整一天,好像盯着屏幕不眨眼,自己的余额就会变多一样。
这样的结果往往会让自己精疲力尽的同时,还需要承受市场波动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且在这样的状态下,你能拿住币是非常难的。
不如多给自己一点选择,比如把一部分盯盘的时间拿来看看文章、做做笔记,或者出去压压马路,晒晒太阳,陪陪家人。总之,当你离开一段时间的屏幕后,你会发现,你的余额不仅不会变少,而且你自己也会变得更加精神焕发。
5.尽量远离合约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少人都希望能够借助合约杠杆实现快速暴富,但其实,绝大部分(99%)玩合约的人最后都会亏钱。玩这个和 gambling 没啥区别。
现在有很多晒合约收益的人,太多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我只提醒一句:凡是给你晒合约收益,并说能够带你赚钱的,什么都别说,直接拉黑处理即可。
某种角度来讲,合约这种东西不是“你”用来赚钱的,而是“交易所”用来赚钱的。但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那种能够脚踏交易所的天选之子,那么你可以不听我刚才说的这些,因为我的经验和认知可能不太适合此类大神。
6.自我风险管理
记得之前话李话外的文章中,我也经常提到风险管理这个方面,而且我也经常说,一定要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
但上次有个小伙伴留言反驳了我,他说:我进来加密市场就是追求高风险的,如果按你说的把风险放第一位,那还玩个 P 啊。
这个小伙伴的观点其实也是比较有趣的,说话也比较幽默!当然,我并没有因为这个去反驳他。人多的地方就肯定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其实风险管理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它的本质,也就是说,任何人进入加密领域其实并不是为了降低风险,如果只是为了降低风险,那么你的钱直接存到银行定期存款即可。但也不能陷入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进入加密市场就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风险,我所说的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更多的是针对你个人的角度,即自我风险管理。
你可以买大饼,你当然也可以去买低市值的山寨,甚至你也可以去买土狗,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些投资也都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也是相对的,如果你拿大饼和土狗币,肯定土狗肯定是高风险的,如果你拿大饼和定期存款比,那么大饼肯定是高风险的。这里面重要的其实不是去降低自己在加密领域的风险投资,而是要尽量去让你的这些风险投资达到“平衡”,这才是风险管理的本质。
在很早之前的文章中,我一直也是建议大家至少把 5 成的仓位留给大饼/以太,然后剩余你仓位你可以再进行规划,并去投资你看好的任何山寨/土狗,因为这样就可以平衡你的风险,即便是你所有的山寨土狗都归零,那么你那 5 成仓位的大饼也会让你不亏钱甚至还能赚钱。这是一种自我的风险管理,和你对某个具体项目的风险认识完全是两个维度的思考。
7.注意账户的安全
上面提到的风险管理更多是针对投资角度的,具体来说就是仓位的平衡管理。其实还有一种风险是来自于一些安全意识、钓鱼或骗局。
接下来,我继续给大家展开来总结一下这方面的安全:
第一、不要随意分享你的助记词或者把助记词保存到电脑本地及云盘中。如果你就是想把助记词保存到电脑中,那么也建议你做个简单的修改,比如按某种你自己才知道的规律打乱顺序、或者分开保存等。
第二、在连接网站进行钱包授权之前,一定要先验证一下是否为真的官网地址或者验证下该网站的合法性,以免被钓鱼。因为一旦你授权给了有问题的网站,你的钱包可能就会被瞬间清空所有资产。同时,你也可以考虑安装一些浏览器安全插件来确保每次交互授权的安全,比如 scamsniffer、walletguard 此类的工具。如下图所示。

第三、如果你的资产主要是在Binance、OKX这样的大所(其他小交易所不推荐存放大额资产),那么一定要开启 2FA(双重验证)、并与 Google Authenticator 应用相结合使用,以确保你的帐户安全。
第四、在进行比较大额的转账时,最好先通过一笔小额的转账交易来测试一下,并仔细检查你的对应链及钱包地址,避免因转错而导致资金的损失。对于大额来说,也不用太在意小额测试产生的那点转账手续费。
第五、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我在 Binance 里面存放的资产一般不会超过 10 万美金,因为如果一旦发生像之前 FTX 那样的极端情况,这部分钱也是我个人可以承受的损失。剩余的资产我则会分配并存放在不同的冷钱包和热钱包中。至于硬件钱包,你可以选择使用目前相对比较知名的那些产品,比如 Ledger、Trezor、Safepal 等,但我个人其实目前并没有用此类的硬件钱包,我只用了 2 个旧 iPhone 当硬件钱包(不联网)。
第六、不要随便相信任何人,尤其是那些号称可以给你提供发财机会的人。这些人除了会包装自己,比如把自己包装成合约达人,XX分析师等,还会通过专业的工具(比如野鸡交易所、假的钱包等)、甚至话术来一步步引诱你上当。甚至你也不要相信你认为可以相信的人,随便举个例子,假如有人使用头像和名字与话李话外一样的账号找你,那么你也需要认真核实下该账号的真伪,因为找你的那个话李话外也有可能不是真的我。
最后,大家也都早点睡吧,明天 6 点大饼减半,看看会发生什么。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3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轮牛市有什么不同?市场涨跌的根源是什么?最近几天很多小伙伴似乎一直比较迷茫了,有些小伙伴还在留言问我:后面还会回调到多少?现在要不要卖掉? 这个问题我觉得先问问你自己可能会有更帮助:你是做长期还是短期计划?你的预期目标是多少?你真的了解你买的是什么吗? 截止撰写本文时,饼子的价格是 64,000 美元,如果你现在选择卖掉。那么: 第一种情况:获利了解 如果 64,000 就是你的预期目标,那么直接卖到就好了。而如果不是你的预期目标,又或者你希望先卖掉等后面回调到 5 开头再买回来,那么就你应该再想清楚,你当初为什么选择买饼子?你选择 64,000 这个位置卖掉的依据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饼子会回调到 5 开头?假如后面饼子从 64,000 开始一路涨到 100,000 你要不要重新追进去? 如果你能想明白上面的这些问题,那么你也可以直接卖掉,去做高抛低吸也好,重新选择追高也罢,这都是属于你自己认知内的合理选择。 第二种情况:割肉离场 如果你的饼子是 70,000 以上买的,你现在似乎站在了山顶,并且担心接下来继续会有更大回调,所以选择先割肉卖掉,然后等回调到最低位的时候再重新买入。 除了上面第一种情况你需要考虑的那些问题外,你的这种操作也很好地证明了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韭菜,而市场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追涨杀跌的人。 普通韭菜的三大特点:上涨去追高,下跌必割肉,回本就清仓。 我们继续说回到目前的市场,自从饼子达到 ATH 后,就进入了一种盘整状态,涨多了自然就需要停下来整理一下,这也是为后面更大的上涨做基础。整理期间,价格范围的变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市场参与者中的那些不坚定者交出他们手里的筹码。而且,这个期间市场还会贴心地给你创造各种消息让你去分析,然后希望你认真分析并找到自己的理由后能够乖乖交出自己手里的筹码。 (图片来自Reflection) 1.关于 USDT.D 指标的问题 除了结合消息面的理由外,部分偏理性的人可能还会同时借助其他一些指标来做分析,以此来决定自己是加仓还是清仓。比如昨天我看群里有伙伴也分享了一个 USDT.D 的指标。如下图所示。 那么,这个指标有用吗? 当然,肯定是有用的。因为任何指标既然能够长期存在并流行,那么肯定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我们需要抱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事物。比如从上图我们能够比较明显地看到 USDT.D 触及了几次趋势线,大致的时间是: 2019 年 7月份 USDT.D 触底,当时大饼在 10000 美元附近 2021 年 4 月份 USDT.D 触底,当时大饼在 60000 美元附件 最近这段时间,似乎 USDT.D 可能会再次触底,目前大饼在 64000 美元附近 所以,现在网上就基于该指标出现了一些观点,而且我最近也看到一些所谓的分析师拿这个指标出来喊,让大家赶紧清仓。逻辑上来说,这种说法似乎没错,但你需要考虑的还是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你是做长期还是短期计划?你的预期目标是多少?你真的了解你买的是什么吗? 如果你仅仅是依靠单一的一种指标去指导自己的一切交易行为,这种做法本身倒是不能说是错的,只是我认为这个多少有点局限性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周期指标而言,比如 USDT.D 或 AHR999 等,它们用来做长期的定投指导可能会更有意义。 如果是按照我个人的操作习惯,当 USDT.D 触底并开始反弹,那么理论上就意味着人们转向稳定偏好,换句话说就是市场将会出现看跌信号。但我是一名长期投资者,我等的不就是这个信号吗,当 USDT.D 在上涨趋势过程中,我持续分批用更低的价格买入自己看好的标的,并设定好预期,当 USDT.D 重新开始下跌的时候,在别人都在开始 FOMO 买入的时候,我则开始分批卖出。这个过程我赚的是周期的钱、反人群趋势的钱,再加上我对看好的标的(比如大饼)足够理解,所以这个过程我完全可以长期拿住并忽视任何的短期波动(震荡过程不被洗下车)。 其实这个思路和我囤大饼的思路是差不多的:熊市定投买入大饼,牛市分批卖出大饼。当然,上面仅是理论上的,因为我目前阶段不会再做任何的交易,今年 1 月份最后加仓一次饼子后,我就已经结束了本轮定投(定投从22年开始持续了20个月、每月加仓1次),之前给饼子预留的 8 成仓位目前也已经满仓。 说到这里,可能部分新伙伴还不太明白 USDT.D 指标,其实这个指标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里面也有过介绍,该指标的大致的思路就是: USDT.D上涨 → 人们转向稳定偏好 → 看跌信号 USDT.D下跌 → 人们开始追逐风险 → 看涨信号 但这个指标还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该指标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来自Stablecoin”这个大前提,假如你认为 ETFs 资金才是推动市场流动性的主要力量,那么这个指标就可能不一定会十分准确。 二是 USDT 自身市值占比的问题。 第一个很好理解,至于 USDT 占比的问题,目前加密市场 Stablecoin 的总市值是 1560 亿美元,其中前三的 USDT 为 1088 亿美元、USDC 为 326 亿美元、DAI 为 53 亿美元。USDT 占到了 70%,USDC 和 DAI 分别占比为 20% 和 3%。所以理论上,因为 USDT 占比大,通过观察 USDT 的流入/流出能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加密市场中的一些趋势情况。 但如果你是希望借助 Stablecoin 范畴来判断市场的一些可能趋势,那么把 USDT + USDC 等主要 Stablecoin 的市值加起来再去判断,可能相对会更好更准确一点吧。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的点,你为什么会肯定地认为 USDT.D 现有的那个趋势线就不会跌破呢?不跌破,是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回调,意味着大牛市我们还需要继续等待新的机会。而如果跌破,那么疯狂大牛市就会正式开启。 2.关于 Stablecoin 及流动性的问题 上面的 USDT.D 是 USDT 市值除以加密市场总市值的比值(即占比)。接下来,我们还是基于 Stablecoin ,换个角度来简单对比一下历史数据(下面仅统计USDT + USDC),看看能发现什么: 2020 年 12 月,大饼突破了 ATH 并达到了新的 29244 美元,当时 Stablecoin 的市值约为 243 亿美元。这个期间 Stablecoin 的市值也出现了快速的上升,尤其是从 2020 年开始上升的幅度非常大,这可能也与当时新冠疫情后的大放水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而且,也就是从 2020 年 12 月 开始,大饼也一路上涨,直到当时牛市的顶部,2021 年 4 月份价格达到了新的 ATH 64863 美元。如下图所示。与此同时,Stablecoin 的市值也达到了600 亿美元。 我们继续看: 从 2021 年 11 月大饼价格到了 68789 见顶后,Stablecoin 的市值也达到了 1100 亿美元。从那时开始到今天为止,Stablecoin 的总市值在熊市初期先是出现了一段增长,从 1100 亿美元增长到了 1330 亿美元,在达到峰值后则出现了比较长时间(从22年4月到23年9月)的缩水,又从 1330 亿美元降至了 1090 亿美元,这个过程也是本轮周期的整个熊市。 今年的 3 月份,大饼重新突破 ATH 并达到了历史新高位 73750 美元,当时的 Stablecoin 总市值约为 1320 亿美元。也就是说,相较于 2022 年 4 月份最高的 1330 美元市值,反而还有了一定的缩水。 换句话说就是:本轮牛市和之前的牛市在 Stablecoin 流动性方面有非常大的不同,大饼突破新高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市场的 Stablecoin 增长。在 Stablecoin 流动性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大饼直接就突破了前高。 而从上面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本轮的牛市是大饼牛(ETFs 牛市)了,因为在市场 Stablecoin 流动性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大饼就能够直接突破前高,这里面很大的因素应该就是 ETF 通过带来的刺激。这种刺激既包括了机构带入的 ETF 资金流入量,也包括了因 ETF 通过而带来的市场积极情绪面。 那么,到目前为止,ETF 带来了多少流入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这张图: 从今年的 1 月份现货 ETF 通过后,截止到目前,ETFs 共计净流入 124.38 亿美元。但如果拿这 124.38 亿美元和当前加密市场的总市值(2.4万亿美元)比的话,也只占了 0.5% 左右。 简而言之,目前大饼突破前高,是发生在市场整体流动性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基于 ETF 通过带来的刺激而产生的。在这种整体流动性本就缺乏的情况下,一旦大饼面临了稍微比较大的回调,或者 ETF 出现了连续流出的情况,各种山寨币发生超跌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市场的涨跌根源其实都是由流动性所决定的。 接下来,简单做个计算题: 上一轮周期中,2020 年大饼第一次突破前高时的加密市场总市值为 5600 亿美元,2021 年牛市顶点时加密市场总市值为 3 万亿美元。Stablecoin 的市值从 243 亿美元增长到了 1100 亿美元,市值占比分别为 4.3% 和 3.7%。 这一轮周期中,2024 年大饼再一次突破前高时的加密市场总市值为 2.9 万亿美元,2024/2025 年牛市顶点时加密市场总市值你认为会到 ? 万亿美元。Stablecoin 的市值需要从 1320 亿美元增长到 ?万亿美元,市值占比分别为 4.6% 和 ?%。 具体结果我不知道,你可以自己猜测一下。 总之,短期市场的走势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所谓的短期预测也只不过是基于个人经验或者历史数据的猜测而已。而且,所有的预测都具有主观性,包括我写的任何文章里面其实也会有主观性,预测更多的是一种概率学,任何指标的利用,也都是基于历史数据给你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提升你操作的成功概率而已。如果你把这个周期放的比较长,那么你的成功概率可能就会相应的提高一些,比如你按周的 K 线操作,肯定会比你按分钟的 K 线操作更容易赚到钱,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更长的周期而已。 从长远来看,长期持有者的表现很容易优于频繁交易者。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掉短期的波动,现在这个阶段,继续拿好你手里的饼子,系好安全带,享受过山车的快感,终点还没到,继续耐心等待即可。 目前市场的这头牛,真正的需要的是更多的“水”,你只要盯着水的源头就好了,比如 Stablecoin 的增长、ETF 的资金流入、美元的货币政策等。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2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本轮牛市有什么不同?市场涨跌的根源是什么?

最近几天很多小伙伴似乎一直比较迷茫了,有些小伙伴还在留言问我:后面还会回调到多少?现在要不要卖掉?
这个问题我觉得先问问你自己可能会有更帮助:你是做长期还是短期计划?你的预期目标是多少?你真的了解你买的是什么吗?
截止撰写本文时,饼子的价格是 64,000 美元,如果你现在选择卖掉。那么:
第一种情况:获利了解
如果 64,000 就是你的预期目标,那么直接卖到就好了。而如果不是你的预期目标,又或者你希望先卖掉等后面回调到 5 开头再买回来,那么就你应该再想清楚,你当初为什么选择买饼子?你选择 64,000 这个位置卖掉的依据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饼子会回调到 5 开头?假如后面饼子从 64,000 开始一路涨到 100,000 你要不要重新追进去?
如果你能想明白上面的这些问题,那么你也可以直接卖掉,去做高抛低吸也好,重新选择追高也罢,这都是属于你自己认知内的合理选择。
第二种情况:割肉离场
如果你的饼子是 70,000 以上买的,你现在似乎站在了山顶,并且担心接下来继续会有更大回调,所以选择先割肉卖掉,然后等回调到最低位的时候再重新买入。
除了上面第一种情况你需要考虑的那些问题外,你的这种操作也很好地证明了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韭菜,而市场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追涨杀跌的人。
普通韭菜的三大特点:上涨去追高,下跌必割肉,回本就清仓。
我们继续说回到目前的市场,自从饼子达到 ATH 后,就进入了一种盘整状态,涨多了自然就需要停下来整理一下,这也是为后面更大的上涨做基础。整理期间,价格范围的变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市场参与者中的那些不坚定者交出他们手里的筹码。而且,这个期间市场还会贴心地给你创造各种消息让你去分析,然后希望你认真分析并找到自己的理由后能够乖乖交出自己手里的筹码。

(图片来自Reflection)
1.关于 USDT.D 指标的问题
除了结合消息面的理由外,部分偏理性的人可能还会同时借助其他一些指标来做分析,以此来决定自己是加仓还是清仓。比如昨天我看群里有伙伴也分享了一个 USDT.D 的指标。如下图所示。

那么,这个指标有用吗?
当然,肯定是有用的。因为任何指标既然能够长期存在并流行,那么肯定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我们需要抱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事物。比如从上图我们能够比较明显地看到 USDT.D 触及了几次趋势线,大致的时间是:
2019 年 7月份 USDT.D 触底,当时大饼在 10000 美元附近
2021 年 4 月份 USDT.D 触底,当时大饼在 60000 美元附件
最近这段时间,似乎 USDT.D 可能会再次触底,目前大饼在 64000 美元附近
所以,现在网上就基于该指标出现了一些观点,而且我最近也看到一些所谓的分析师拿这个指标出来喊,让大家赶紧清仓。逻辑上来说,这种说法似乎没错,但你需要考虑的还是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你是做长期还是短期计划?你的预期目标是多少?你真的了解你买的是什么吗?
如果你仅仅是依靠单一的一种指标去指导自己的一切交易行为,这种做法本身倒是不能说是错的,只是我认为这个多少有点局限性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周期指标而言,比如 USDT.D 或 AHR999 等,它们用来做长期的定投指导可能会更有意义。
如果是按照我个人的操作习惯,当 USDT.D 触底并开始反弹,那么理论上就意味着人们转向稳定偏好,换句话说就是市场将会出现看跌信号。但我是一名长期投资者,我等的不就是这个信号吗,当 USDT.D 在上涨趋势过程中,我持续分批用更低的价格买入自己看好的标的,并设定好预期,当 USDT.D 重新开始下跌的时候,在别人都在开始 FOMO 买入的时候,我则开始分批卖出。这个过程我赚的是周期的钱、反人群趋势的钱,再加上我对看好的标的(比如大饼)足够理解,所以这个过程我完全可以长期拿住并忽视任何的短期波动(震荡过程不被洗下车)。
其实这个思路和我囤大饼的思路是差不多的:熊市定投买入大饼,牛市分批卖出大饼。当然,上面仅是理论上的,因为我目前阶段不会再做任何的交易,今年 1 月份最后加仓一次饼子后,我就已经结束了本轮定投(定投从22年开始持续了20个月、每月加仓1次),之前给饼子预留的 8 成仓位目前也已经满仓。
说到这里,可能部分新伙伴还不太明白 USDT.D 指标,其实这个指标话李话外之前的文章里面也有过介绍,该指标的大致的思路就是:
USDT.D上涨 → 人们转向稳定偏好 → 看跌信号
USDT.D下跌 → 人们开始追逐风险 → 看涨信号
但这个指标还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该指标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来自Stablecoin”这个大前提,假如你认为 ETFs 资金才是推动市场流动性的主要力量,那么这个指标就可能不一定会十分准确。
二是 USDT 自身市值占比的问题。
第一个很好理解,至于 USDT 占比的问题,目前加密市场 Stablecoin 的总市值是 1560 亿美元,其中前三的 USDT 为 1088 亿美元、USDC 为 326 亿美元、DAI 为 53 亿美元。USDT 占到了 70%,USDC 和 DAI 分别占比为 20% 和 3%。所以理论上,因为 USDT 占比大,通过观察 USDT 的流入/流出能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加密市场中的一些趋势情况。

但如果你是希望借助 Stablecoin 范畴来判断市场的一些可能趋势,那么把 USDT + USDC 等主要 Stablecoin 的市值加起来再去判断,可能相对会更好更准确一点吧。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的点,你为什么会肯定地认为 USDT.D 现有的那个趋势线就不会跌破呢?不跌破,是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回调,意味着大牛市我们还需要继续等待新的机会。而如果跌破,那么疯狂大牛市就会正式开启。
2.关于 Stablecoin 及流动性的问题
上面的 USDT.D 是 USDT 市值除以加密市场总市值的比值(即占比)。接下来,我们还是基于 Stablecoin ,换个角度来简单对比一下历史数据(下面仅统计USDT + USDC),看看能发现什么:
2020 年 12 月,大饼突破了 ATH 并达到了新的 29244 美元,当时 Stablecoin 的市值约为 243 亿美元。这个期间 Stablecoin 的市值也出现了快速的上升,尤其是从 2020 年开始上升的幅度非常大,这可能也与当时新冠疫情后的大放水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而且,也就是从 2020 年 12 月 开始,大饼也一路上涨,直到当时牛市的顶部,2021 年 4 月份价格达到了新的 ATH 64863 美元。如下图所示。与此同时,Stablecoin 的市值也达到了600 亿美元。

我们继续看:
从 2021 年 11 月大饼价格到了 68789 见顶后,Stablecoin 的市值也达到了 1100 亿美元。从那时开始到今天为止,Stablecoin 的总市值在熊市初期先是出现了一段增长,从 1100 亿美元增长到了 1330 亿美元,在达到峰值后则出现了比较长时间(从22年4月到23年9月)的缩水,又从 1330 亿美元降至了 1090 亿美元,这个过程也是本轮周期的整个熊市。
今年的 3 月份,大饼重新突破 ATH 并达到了历史新高位 73750 美元,当时的 Stablecoin 总市值约为 1320 亿美元。也就是说,相较于 2022 年 4 月份最高的 1330 美元市值,反而还有了一定的缩水。
换句话说就是:本轮牛市和之前的牛市在 Stablecoin 流动性方面有非常大的不同,大饼突破新高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市场的 Stablecoin 增长。在 Stablecoin 流动性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大饼直接就突破了前高。
而从上面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本轮的牛市是大饼牛(ETFs 牛市)了,因为在市场 Stablecoin 流动性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大饼就能够直接突破前高,这里面很大的因素应该就是 ETF 通过带来的刺激。这种刺激既包括了机构带入的 ETF 资金流入量,也包括了因 ETF 通过而带来的市场积极情绪面。
那么,到目前为止,ETF 带来了多少流入呢?我们继续看下面的这张图:

从今年的 1 月份现货 ETF 通过后,截止到目前,ETFs 共计净流入 124.38 亿美元。但如果拿这 124.38 亿美元和当前加密市场的总市值(2.4万亿美元)比的话,也只占了 0.5% 左右。
简而言之,目前大饼突破前高,是发生在市场整体流动性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基于 ETF 通过带来的刺激而产生的。在这种整体流动性本就缺乏的情况下,一旦大饼面临了稍微比较大的回调,或者 ETF 出现了连续流出的情况,各种山寨币发生超跌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市场的涨跌根源其实都是由流动性所决定的。
接下来,简单做个计算题:
上一轮周期中,2020 年大饼第一次突破前高时的加密市场总市值为 5600 亿美元,2021 年牛市顶点时加密市场总市值为 3 万亿美元。Stablecoin 的市值从 243 亿美元增长到了 1100 亿美元,市值占比分别为 4.3% 和 3.7%。
这一轮周期中,2024 年大饼再一次突破前高时的加密市场总市值为 2.9 万亿美元,2024/2025 年牛市顶点时加密市场总市值你认为会到 ? 万亿美元。Stablecoin 的市值需要从 1320 亿美元增长到 ?万亿美元,市值占比分别为 4.6% 和 ?%。
具体结果我不知道,你可以自己猜测一下。
总之,短期市场的走势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所谓的短期预测也只不过是基于个人经验或者历史数据的猜测而已。而且,所有的预测都具有主观性,包括我写的任何文章里面其实也会有主观性,预测更多的是一种概率学,任何指标的利用,也都是基于历史数据给你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提升你操作的成功概率而已。如果你把这个周期放的比较长,那么你的成功概率可能就会相应的提高一些,比如你按周的 K 线操作,肯定会比你按分钟的 K 线操作更容易赚到钱,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更长的周期而已。
从长远来看,长期持有者的表现很容易优于频繁交易者。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掉短期的波动,现在这个阶段,继续拿好你手里的饼子,系好安全带,享受过山车的快感,终点还没到,继续耐心等待即可。
目前市场的这头牛,真正的需要的是更多的“水”,你只要盯着水的源头就好了,比如 Stablecoin 的增长、ETF 的资金流入、美元的货币政策等。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2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1000美元到1.24 亿美元、这位传奇交易员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最近市场有些回调,然后有部分小伙伴又开始不淡定了。 市场的涨跌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尤其是这个领域,单天上下十几个点的波动都不算什么。再说,大饼从 1.5 万美元涨到 7.4 万美元,很多人都选择了观望,并一直在期待大牛市。然后最近一个多月大饼也只是从 7.4 万调整到了 6.5 万,仅仅这么点回调,然后就有人坐不住了,甚至有人还直接喊出了熊来了快跑的口号。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现在依然是牛市的中期(我猜的),而牛市的核心就是炒作,既然是炒作,那么就会有各种信息或烟雾弹的干扰。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安安静静地看戏,拿好自己手里的饼子别松手。而且,也不要试图给上涨和下跌寻找太多的所谓理由,而且能找的理由也太多了,比如市场情绪、监管发展、宏观经济条件、国际趋势…等等,你越是给自己找理由,那么有些事情就会变得越加复杂不可捉摸。 我个人的原始计划始终保持不变:10–12 万区间会考虑出掉 3 成饼子。剩余 7 成饼子届时相当于零成本,然后看情况随缘分批出或者干脆不出。这个期间任何的市场波动我都会忽视。退一步讲,如果本轮牛市饼子没有达到 10 万就结束,那么饼子我就一直拿到下一轮,这个对我自己其实无任何影响。至于去年手里新持有的山寨(FET、SOL、AVAX、ARB、CHZ)因为之前翻倍的时候都已经出掉了一半,剩余的也相当于是零成本,这些我后面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全部清仓。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至于现在还有人留言问我应该买什么的?我的回答是: 第一、建议先把话李话外方法论系列专栏的文章都看一遍,从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出来。 第二、除了饼子以太、以及你个人最看好的赛道的头部项目,其他的我都不做任何基于交易角度的建议。 第三、也别让我替你分析项目,就好比我不会替你吃饭一样。建议你可以通过话李话外之前整理的《项目调研模版表》自己填写一下、完成打分就行。 而每当市场行情出现比较大的回调的时候,我个人的建议一般也都是: 如果你还有仓位,那么之前自己看好但没机会上车的项目,你现在可以大胆加一点仓(加仓≠梭哈),别犹豫。 如果已经满仓的,继续保持耐心即可。 然后,该干嘛干嘛,比如多出去晒晒太阳、看看美女啥的,别老盯着K线看。如果你比较宅的话,那就继续保持学习,比如多看看话李话外的文章哈哈。而如果感到内心郁闷,就多读点鸡汤给自己增加些信心。 所以,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个传奇交易员的故事吧,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网名为 GCR 的匿名交易员。 GCR 是加密领域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交易员,最近我发现又开始有不少人(包括一些KOL)在讨论他。而且最近从一些讨论里面也可以发现,这个 GCR 目前依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比如上个月(3月份)的时候,GCR 还以 433 万美金拍下 WIF(毛帽狗)的原图NFT,又让很多人惊呆了他的操作。 关于 GCR 最知名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 2021 年,当时他在市场顶部的时候开始看跌市场和做空一些山寨币,并因此赚了不少钱,也被人冠上了“做空大师”的称号,由一个匿名交易员一跃而成为传奇交易员。 在 GCR 因其对交易走势似乎了如指掌而爆红网络后,很多人就开始扒他的历史推文(他目前有两个推账号),甚至有人还基于他的历史言论还整理出了一个《GCR的30条交易心法》,这个大家直接 Google 里面应该就可以搜索到。 在 2021–2022 期间,GCR 一直活跃在 FTX 交易所里面,并且一直是名列 FTX 顶级交易者排行榜,他当时的收益战绩超越了市场中的许多其他交易员。但 GCR 一直保持着匿名的身份,他通过社交平台也公开表示过,自己没有什么背景,完全是靠着 1000 美元白手起家的,是通过在加密市场的交易才让自己积累了财富。据说其最高资产达到过 1.24 亿美元。 随着当时(2021年)整个加密市场开始进入牛市的顶点,GCR 也因其“反向投资”而让自己的名气达到了巅峰。我们随便看几个他当时的经典案例: 2021 年 5 月公开做空 DOGE 2021 年 11 月公开做空 SHIB 2022 年 LUNA 崩溃前公开做空 LUNA 而 GCR 还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似乎比较喜欢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公开分享出来。虽然他的情况和策略不一定适合你,但就交易而言,我们不应该直接去套用别人的具体方法,而是要多去理解他的思想,并以此来改进自己的交易策略。 以下是 GCR 较早之前在推特里面发表的一些个人观点(括号里面是我的一些备注): 1/ 那些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不会得到。2023/3/18(告诉你一次应该只专注于一件事、这句话目前也是 GCR 的个人签名) 2/ 很多人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情。目前我继续会持有大量现货 BTC + ETH 头寸,因为我相信我们已在去年 11 月触底,我对未来仍然看好。2023/2/5(从长远来看,长期持有者的表现很容易优于频繁交易者) 3/ 财富在实现之前就不是财富,当交易量 > 市值时,抛物线通常处于最后阶段。2023/1/27(落袋为安、告诉了你一种获利了结的时机选择) 4/ 一个花费很长时间构建的项目可能会创造出世界上最糟糕的代币经济学,但不要忽视这种代币在牛市的可能性。2023/1/13(比如ARKM在平台内测期间我就在用,这个项目当时可谓是一个没太多人需要的项目,记得去年发币空投的时候,我因为用过几次该平台还给我空投了几千个币。他们的代币去年上线后也是无人问津,直到今年 3 月份的时候飙涨了 10 倍以上才被人注意到) 5/ 这几周来我一直在告诉别人,对任何成功项目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其自身的成功。因为成功能够滋生模仿,而这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行业,它将无情地转向原创衍生品,追逐更高的上涨空间。2022/4/8 6/ 在没有估值理由的情况下,整数是自反性资产的明显收敛点(即要么是潜在的支撑点,要么是阻力点),我们需要尊重 Schelling point(谢林点、指陌生人之间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达成的默契)。2022/3/23(告诉你在加密图表上、整数价格往往代表这一个人们的心理区域) 7/ Pairs Trading(配对交易、也称为对冲交易,这种中性策略会同时做空和做多)是牛市中被丢弃的一门艺术,但利用好这么艺术,你就会双赢。2022/9/12 8/ 当新闻影响价格时,市场参与者通常会关注新闻的真假。然而,市场对新闻的反应方式其实提供了很多关于市场参与者的偏见(看涨或看跌)与情绪的信息,这比新闻的标题或内容真实性更重要。2021/5/22(如果出现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先看看市场对此有何反应。如果市场因难以置信的消息而受到严重震动,那么做空或考虑在深度上购买有前途的代币也是有道理的。比如这几天市场的回调,其实对不少现货币种来说,都是一次不错的上车机会) 以上只是随便挑了 GCR 的几条历史推文翻译了一下,对应的原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日期去找。 接下来,我们再利用一些链上工具来探索一下看看,GCR 目前购买/持有哪些代币? 目前 GCR 有一个公开的钱包地址,截止撰写本文时,该钱包里面的持有资产为 12.8 万美元。但从链上数据来看,这个钱包曾经最高资产达到过 4100 万美元(2023年3月8日的时候)。而这也应该只是他的众多钱包中一个钱包地址而已。如下图所示。 从交易行为来看,这个钱包从 2023 年 3 月份开始就变得比较活跃,而且你所知的一些交易所他几乎也都在用。如下图所示。 我们继续来看看该钱包目前的投资组合中,他持仓最大的几个币种。以下列表仅供学习,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从上图可以看到,该钱包中目前持有的币种中,价值大于 1000 美元的包括了:COW、PUSSY、INXT、MILADY、ENA。 第1个是CoW(COW) CoW DAO 目前推出的核心产品是 CowSwap,这是一个 AMM DEX,能够保护流动性提供商(LP)免受MEV的影响,该平台还使用一种名为“Coincidence of Wants”(CoW)的机制,能够直接匹配重叠订单。 CoW AMM 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 流动性提供者将代币存入受保护的 CoW AMM 流动性池 - 这种流动性供给 CoW 掉期交易者使用,他们可以像其他流动性来源一样获得它 - 每当有套利机会时,解算器都会出价重新平衡CoW AMM池 - 向Kuang池提供最多盈余的解算器将赢得重新平衡矿池的权利 - 设计利用捕捉 LP 的套利价值并设置这种 MEV 机器人的影响来消除 LVR 简单来理解的话就是,目前大多数 AMM 允许套利者以牺牲 LP 的利益为代价赚钱,但 CoW AMM 却为 LP 保护了资金。 目前 GCR 持有 18 万个 COW 代币,当前的价值约为 4.3 万美元。这个币是一年前(2023年1月)从另外一个 0xf01 的钱包转入的,当时的价值是 1.2 万美元。如下图所示。 第2个是Pussy Financial(PUSSY) Pussy 是一个以太坊链上的 MemeCoin。如下图所示。 目前 GCR 持有 39 亿个 COW 代币,当前的价值约为 3.6 万美元。这个币也是一年前(2023年1月8日)从另外一个 0x2DA 的钱包转入的,当时的价值是 7.8 千美元。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只分析以上两个币种,分析方法和思路都是一样的,大家也可以自己试着去查询一下他的剩余币种情况。 过去的交易有时候代表不了什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看,GCR 最近又做了哪些交易? 我们只调取了今年1月份到目前为止,GCR 该钱包的交互情况,主要是与几个大的 CEX 和 DEX 有交叉,同时还与另外的几个钱包地址有交集。从下图我们基本能够看出一个大概。 比如,他最近从Binance 里面提取了 552 万美元到该钱包地址。然后和 Foundation(一个NFT平台)的交集也比较多。另外,他还使用过 Multisender (Multisender 是一个批量转账平台,可以一次性将你的资金分发到数千个钱包地址中)。 我们再来看看该钱包最近的基本链上交易记录(但只列出大于1000美元的交易),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GCR 最近一个月以来,主要是在 Foundation 里面参与各种 NFT 的交易,然后就是买了 3850 个 ENA 代币。 当然,似乎 GCR 确实比较保护个人隐私,他会通过不同的钱包地址来倒腾和转移资产。比如本月初(4月4日)的时候,他还通过一个 0xF06 的子钱包转入了 Binance 314 个 ETH。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1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1000美元到1.24 亿美元、这位传奇交易员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市场有些回调,然后有部分小伙伴又开始不淡定了。
市场的涨跌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尤其是这个领域,单天上下十几个点的波动都不算什么。再说,大饼从 1.5 万美元涨到 7.4 万美元,很多人都选择了观望,并一直在期待大牛市。然后最近一个多月大饼也只是从 7.4 万调整到了 6.5 万,仅仅这么点回调,然后就有人坐不住了,甚至有人还直接喊出了熊来了快跑的口号。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现在依然是牛市的中期(我猜的),而牛市的核心就是炒作,既然是炒作,那么就会有各种信息或烟雾弹的干扰。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安安静静地看戏,拿好自己手里的饼子别松手。而且,也不要试图给上涨和下跌寻找太多的所谓理由,而且能找的理由也太多了,比如市场情绪、监管发展、宏观经济条件、国际趋势…等等,你越是给自己找理由,那么有些事情就会变得越加复杂不可捉摸。
我个人的原始计划始终保持不变:10–12 万区间会考虑出掉 3 成饼子。剩余 7 成饼子届时相当于零成本,然后看情况随缘分批出或者干脆不出。这个期间任何的市场波动我都会忽视。退一步讲,如果本轮牛市饼子没有达到 10 万就结束,那么饼子我就一直拿到下一轮,这个对我自己其实无任何影响。至于去年手里新持有的山寨(FET、SOL、AVAX、ARB、CHZ)因为之前翻倍的时候都已经出掉了一半,剩余的也相当于是零成本,这些我后面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全部清仓。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至于现在还有人留言问我应该买什么的?我的回答是:
第一、建议先把话李话外方法论系列专栏的文章都看一遍,从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出来。
第二、除了饼子以太、以及你个人最看好的赛道的头部项目,其他的我都不做任何基于交易角度的建议。
第三、也别让我替你分析项目,就好比我不会替你吃饭一样。建议你可以通过话李话外之前整理的《项目调研模版表》自己填写一下、完成打分就行。
而每当市场行情出现比较大的回调的时候,我个人的建议一般也都是:
如果你还有仓位,那么之前自己看好但没机会上车的项目,你现在可以大胆加一点仓(加仓≠梭哈),别犹豫。
如果已经满仓的,继续保持耐心即可。
然后,该干嘛干嘛,比如多出去晒晒太阳、看看美女啥的,别老盯着K线看。如果你比较宅的话,那就继续保持学习,比如多看看话李话外的文章哈哈。而如果感到内心郁闷,就多读点鸡汤给自己增加些信心。
所以,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个传奇交易员的故事吧,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网名为 GCR 的匿名交易员。
GCR 是加密领域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交易员,最近我发现又开始有不少人(包括一些KOL)在讨论他。而且最近从一些讨论里面也可以发现,这个 GCR 目前依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比如上个月(3月份)的时候,GCR 还以 433 万美金拍下 WIF(毛帽狗)的原图NFT,又让很多人惊呆了他的操作。
关于 GCR 最知名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 2021 年,当时他在市场顶部的时候开始看跌市场和做空一些山寨币,并因此赚了不少钱,也被人冠上了“做空大师”的称号,由一个匿名交易员一跃而成为传奇交易员。
在 GCR 因其对交易走势似乎了如指掌而爆红网络后,很多人就开始扒他的历史推文(他目前有两个推账号),甚至有人还基于他的历史言论还整理出了一个《GCR的30条交易心法》,这个大家直接 Google 里面应该就可以搜索到。
在 2021–2022 期间,GCR 一直活跃在 FTX 交易所里面,并且一直是名列 FTX 顶级交易者排行榜,他当时的收益战绩超越了市场中的许多其他交易员。但 GCR 一直保持着匿名的身份,他通过社交平台也公开表示过,自己没有什么背景,完全是靠着 1000 美元白手起家的,是通过在加密市场的交易才让自己积累了财富。据说其最高资产达到过 1.24 亿美元。

随着当时(2021年)整个加密市场开始进入牛市的顶点,GCR 也因其“反向投资”而让自己的名气达到了巅峰。我们随便看几个他当时的经典案例:
2021 年 5 月公开做空 DOGE
2021 年 11 月公开做空 SHIB
2022 年 LUNA 崩溃前公开做空 LUNA

而 GCR 还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似乎比较喜欢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公开分享出来。虽然他的情况和策略不一定适合你,但就交易而言,我们不应该直接去套用别人的具体方法,而是要多去理解他的思想,并以此来改进自己的交易策略。
以下是 GCR 较早之前在推特里面发表的一些个人观点(括号里面是我的一些备注):
1/ 那些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不会得到。2023/3/18(告诉你一次应该只专注于一件事、这句话目前也是 GCR 的个人签名)
2/ 很多人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情。目前我继续会持有大量现货 BTC + ETH 头寸,因为我相信我们已在去年 11 月触底,我对未来仍然看好。2023/2/5(从长远来看,长期持有者的表现很容易优于频繁交易者)
3/ 财富在实现之前就不是财富,当交易量 > 市值时,抛物线通常处于最后阶段。2023/1/27(落袋为安、告诉了你一种获利了结的时机选择)
4/ 一个花费很长时间构建的项目可能会创造出世界上最糟糕的代币经济学,但不要忽视这种代币在牛市的可能性。2023/1/13(比如ARKM在平台内测期间我就在用,这个项目当时可谓是一个没太多人需要的项目,记得去年发币空投的时候,我因为用过几次该平台还给我空投了几千个币。他们的代币去年上线后也是无人问津,直到今年 3 月份的时候飙涨了 10 倍以上才被人注意到)
5/ 这几周来我一直在告诉别人,对任何成功项目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其自身的成功。因为成功能够滋生模仿,而这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行业,它将无情地转向原创衍生品,追逐更高的上涨空间。2022/4/8
6/ 在没有估值理由的情况下,整数是自反性资产的明显收敛点(即要么是潜在的支撑点,要么是阻力点),我们需要尊重 Schelling point(谢林点、指陌生人之间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达成的默契)。2022/3/23(告诉你在加密图表上、整数价格往往代表这一个人们的心理区域)
7/ Pairs Trading(配对交易、也称为对冲交易,这种中性策略会同时做空和做多)是牛市中被丢弃的一门艺术,但利用好这么艺术,你就会双赢。2022/9/12
8/ 当新闻影响价格时,市场参与者通常会关注新闻的真假。然而,市场对新闻的反应方式其实提供了很多关于市场参与者的偏见(看涨或看跌)与情绪的信息,这比新闻的标题或内容真实性更重要。2021/5/22(如果出现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先看看市场对此有何反应。如果市场因难以置信的消息而受到严重震动,那么做空或考虑在深度上购买有前途的代币也是有道理的。比如这几天市场的回调,其实对不少现货币种来说,都是一次不错的上车机会)
以上只是随便挑了 GCR 的几条历史推文翻译了一下,对应的原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日期去找。
接下来,我们再利用一些链上工具来探索一下看看,GCR 目前购买/持有哪些代币?
目前 GCR 有一个公开的钱包地址,截止撰写本文时,该钱包里面的持有资产为 12.8 万美元。但从链上数据来看,这个钱包曾经最高资产达到过 4100 万美元(2023年3月8日的时候)。而这也应该只是他的众多钱包中一个钱包地址而已。如下图所示。

从交易行为来看,这个钱包从 2023 年 3 月份开始就变得比较活跃,而且你所知的一些交易所他几乎也都在用。如下图所示。

我们继续来看看该钱包目前的投资组合中,他持仓最大的几个币种。以下列表仅供学习,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从上图可以看到,该钱包中目前持有的币种中,价值大于 1000 美元的包括了:COW、PUSSY、INXT、MILADY、ENA。
第1个是CoW(COW)
CoW DAO 目前推出的核心产品是 CowSwap,这是一个 AMM DEX,能够保护流动性提供商(LP)免受MEV的影响,该平台还使用一种名为“Coincidence of Wants”(CoW)的机制,能够直接匹配重叠订单。
CoW AMM 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 流动性提供者将代币存入受保护的 CoW AMM 流动性池
- 这种流动性供给 CoW 掉期交易者使用,他们可以像其他流动性来源一样获得它
- 每当有套利机会时,解算器都会出价重新平衡CoW AMM池
- 向Kuang池提供最多盈余的解算器将赢得重新平衡矿池的权利
- 设计利用捕捉 LP 的套利价值并设置这种 MEV 机器人的影响来消除 LVR
简单来理解的话就是,目前大多数 AMM 允许套利者以牺牲 LP 的利益为代价赚钱,但 CoW AMM 却为 LP 保护了资金。
目前 GCR 持有 18 万个 COW 代币,当前的价值约为 4.3 万美元。这个币是一年前(2023年1月)从另外一个 0xf01 的钱包转入的,当时的价值是 1.2 万美元。如下图所示。

第2个是Pussy Financial(PUSSY)
Pussy 是一个以太坊链上的 MemeCoin。如下图所示。

目前 GCR 持有 39 亿个 COW 代币,当前的价值约为 3.6 万美元。这个币也是一年前(2023年1月8日)从另外一个 0x2DA 的钱包转入的,当时的价值是 7.8 千美元。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只分析以上两个币种,分析方法和思路都是一样的,大家也可以自己试着去查询一下他的剩余币种情况。
过去的交易有时候代表不了什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看,GCR 最近又做了哪些交易?
我们只调取了今年1月份到目前为止,GCR 该钱包的交互情况,主要是与几个大的 CEX 和 DEX 有交叉,同时还与另外的几个钱包地址有交集。从下图我们基本能够看出一个大概。

比如,他最近从Binance 里面提取了 552 万美元到该钱包地址。然后和 Foundation(一个NFT平台)的交集也比较多。另外,他还使用过 Multisender (Multisender 是一个批量转账平台,可以一次性将你的资金分发到数千个钱包地址中)。
我们再来看看该钱包最近的基本链上交易记录(但只列出大于1000美元的交易),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GCR 最近一个月以来,主要是在 Foundation 里面参与各种 NFT 的交易,然后就是买了 3850 个 ENA 代币。
当然,似乎 GCR 确实比较保护个人隐私,他会通过不同的钱包地址来倒腾和转移资产。比如本月初(4月4日)的时候,他还通过一个 0xF06 的子钱包转入了 Binance 314 个 ETH。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1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文读懂BTC生态:比特币生态的主要协议有哪些分类?如何参与铭文或符文项目?我们上一篇文章中主要是简单介绍了比特币生态中 Runes 协议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最新动态等。然后有部分小伙伴留言表示希望能够再介绍一些比特币生态的其他板块内容,因为总感觉比特币生态上面的概念太多太杂了,自己看着比较晕。那么今天的分享,我们就重新来帮大家从框架上简单梳理一下比特币生态,也算是对上一篇文章的一个补充吧。 如果从全局角度来理解的话,目前比特币生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方向: 一是比特币上发行的各类衍生资产,既有 BRC-20 系阵营、也有 UTXO 系阵营。前者包括 BRC-20、ORC-20 等,此类协议主要将数据铭刻在隔离见证的脚本数据中,依靠链下的索引器来进行索引和记账;后者包括 ARC-20、SRC-20、Runes、Taproot Assets 等。 二是基于比特币网络进行技术改进的项目,既有 UTXO 系阵营、也有 EVM 系阵营。而这个又可以继续分为很多细分领域,比如状态通道(如闪电网络)、侧链(如Merlin)、Rollup(如Rollkit)、客户端验证(如RGB,RGB++)等等。 三是基于比特币网络的基础建设类项目,比如钱包、跨链桥、模块化索引器等。 接下来,我们展开来简单梳理一下比特币生态的主要协议分类: 第一大类是LNP(Lightning Network Protocol、即闪电网络协议) 1.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2015 年,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看做是一种比特币 Layer2 协议,该协议能够通过在交易双方之间建立支付通道来提高比特币的交易速度和隐私性。 闪电网络的大致实现过程是:用户需要提前把提比特币预存在闪电网络中(即锁定在一个多重签名的钱包中、相当于是一种资金的托管)并获取对等的额度,然后用户与用户之间就可以通过闪电网络实现快速交易,这个过程不需要第三方记帐。但这些交易在交易过程中是不会上链的,需要等最终交易结束,然后通道内的交易数据才会真正上链处理。这种通道是建立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一种交易路径,目前闪电网络共有 21,875 个节点,而且理论上来讲,节点(通道)数量越多,链下的交易速度将会变得越快。闪电网络的这种实现逻辑似乎有点类似于我们线下的 ATM 机,即银行需要先预存一定的现金在各地的 ATM 机当中以供用户交易(存取),ATM 机越多,就能够减轻柜台交易工作造成的各种拥挤问题。 2.Taproot Assets Taproot Assets 协议由闪电网络开发商 Lightning Labs 与去年(2023年)10 月份推出,是一种构建在比特币上的 Taproot 原生资产(Taproot-native asset )层,该协议允许用户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创建资产,并支持通过闪电网络发送,以此来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进行快速且大批量的交易。 Taproot Assets 协议既可以用来发行同质化的资产(比如稳定币),也可以用来发行非同质化的资产(比如NFT)。基于该协议发行的资产会保存在比特币 UTXOs(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介绍过UTXO的概念)中,而不会导致比特币网络膨胀,且这种资产可以任意进行转移或销毁。 但该协议的主要问题是:它必须依赖第三方的存储索引器,如果离开了存储索引器那么基于该协议发现的资产(Token)将面临永远地丢失,但这种第三方的索引器有很中心化。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影响 Taproot Assets 协议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不少基于该协议发现的资产。如下图所示。 3.Nostr 该协议可能不少人会搞混,目前常见到的 Nostr 主要有两个,分别是 Nostr Protocol 和 Nostr Assets。 Nostr(Notes and Other Stuff Transmitted by Rrelays、通过中继传输笔记和其他内容)Protocol 是一个用于分享相对较少的数据(如文本帖子)的协议,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中央服务器,而是基于加密密钥和签名,因此具有弹性且不可篡改。简单来理解的话就是,Nostr 是一款简洁且开源的去中心化消息(社交)协议,其核心是每一条消息都带有签名,这样用户的数据就不会被任何中央机构或公司所控制,实现社交信息的不可篡改及去中心化。 提到 Nostr 协议可能有些人还记得去年火爆了一阵的 Damus,我自己还下载用了几天,这个应用当成被称为推特杀手(去中心化版本的推特),话李话外的文章还专门介绍过(但文章后来被删掉了),不过目前似乎比较凉了。而这个 Damus 就是建立在 Nostr 上的一个社交 Dapp。 Nostr Protocol 其实早在 2020 年低就已经启动了,只是在去年才借助比特币生态的火爆和 Damus 的出圈引起了更多的关注。而就着这个时候,一个名为 Nostr Assets 的协议又出现了(2023年7月份才启动的项目),这是一个旨在将 Taproot 资产和原生比特币支付引入 Nostr 生态系统的新开源协议。 Nostr Assets 允许用户使用 Nostr 账户作为钱包,其公钥成为钱包地址,私钥具有管理内容事件和货币事件的权限,而且,该协议还允许与其他支付协议(例如闪电网络)进行交互。去年的 12 月份,Nostr Assets 宣布了其首次 Fair Mint(NOSTR),并借助比特币生态爆火的春风直接爆火,于是很多人就把 Nostr Protocol 和 Nostr Assets 混为了一谈。 不过,当时确实不少人通过 Fair Mint 赚到了可观的收益,比如有人仅投入了 3000 个双 T(Treat 和 Trick 代币)进行抽奖,就直接获得了 2160 枚 NOSTR。 所以也才有了后面 Nostr 开发者公开发文指着 Nostr Assets 是在借用 Nostr 的名义进行欺诈,不过后来这件事情似乎也不再被大家提起了,毕竟用户是用脚投票的,在乎的只有赚钱效应,至于 Nostr Protocol 和 Nostr Assets 之间的关系,根本不会关心。 第二大类是 Ordinals Ordinals 是一个为聪(SATS)编号的系统,通过赋予每个聪一个序列号,然后再附加上额外的数据(文本、图片、代码等),也就是 NFT 中常说的“元数据”,这样就能够使每个聪都变成独一无二的 NFT,而这个过程则称之为“铭刻”或“刻录”。 正如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Ordinals 协议的出现让比特币生态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在 Ordinals 协议的基础上,又诞生了很多的衍生协议,比如 BRC-20、BRC-100、BRC-420、Runes、BRC-721、BRC-69 等等。下面我们简单再介绍其中的几个。 4.BRC-20 BRC-20 是比特币网络上一个同质化代币的发行标准,规定了代币的名称、发行、转账等一系列功能。但因为 BRC20 的转账不在 BTC 主链上执行,必须被拆成两步 BTC 交易执行(即在排序器中先归集再进行转账),这样额外的复杂度就让它产生了大量垃圾交易,结果就是导致 UTXO 集的膨胀。 但这并不影响基于 BRC-20 发行的那些代币的火爆,比如Ordi(去年3月8日发行、11月7日上到Binance)、Sats(去年3月9日发行、12月12日上线到Binance)等。 5.BRC-100 BRC-100 协议除了本身的代币属性以外,它还是一种应用协议,开发者能够基于 BRC-100 协议去设计各种 DeFi、GameFi 等类型的产品。 具体点来说就是,BRC-100 在延续了 BRC-20 已有的创建、铸造和交易功能之外,引入了 FT 代币的去中心化计算,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就意味着 BRC-100 可以像 ERC-20 一样,去大量的部署与 Token 相关的产品,比如 AMM DEX、借贷功能等产品。 目前该协议的代表币种就是 Brc100(去年9月2日发行)。 6.BRC-420 BRC-420 是 Ordinals 的第一个元宇宙协议,使铭文资产能够跨引擎、游戏和链运行,同时它还赋予铭文“版税”功能,允许创建者从使用或递归中获得版税。 7.Runes(符文) Runes 的相关内容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简单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名为 RunesTerminal 的新工具,该工具提供了基于 Runes 协议的一些查询功能,比如RunesScan(一款符文浏览器)、RunesPad(符文新项目启动板)等。如下图所示。 当然,上面我们列出的也仅是一小部分,因为随着 BRC-20 的火爆,后来也基于 BRC-20 出现了不少所谓的优化或衍生版本,比如ORC-20(主要是取消了 BRC-20 代币 4 个字符的名称限制)、BRC-21(跨链方案、能够将外部区块链的资产部署到比特币链上)、BRC-42(跨链方案、能够将 BRC-20 代币部署到其他链上)、BRC-201(跨链方案、能够将桥接细节记录在比特币之上并实现可追踪)、TAP Protocol(是比特币 Ordinals 的多资产元协议,可直接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实现更复杂的金融操作。TAP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其中外部部分的作用与 BRC-20 完全相同)、Pipe(原理与 Runes 基本一致)等等。 第三大类是 Atomicals Atomicals Protocol(原子协议)诞生于去年(2023年)的 9 月 17 日,该协议可以被用来在基于 UTXO 模型的区块链上实现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s)的铸造、转移和更新。该协议将比特币最小单位 sat(聪)的 UTXO 作为构成万物的“原子”,它从底层重新思考了如何在比特币上进行不可篡改、公平地发行代币(或称之为数字物品) 。Atomicals 内部包含了完整的数字对象历史,使其自身成为证明数字对象真实性和所有权转移的依据,而无需依赖外部的验证过程。 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上面提到的 Ordinals 协议与 Atomicals 协议的主要区别: Ordinals 的代币的信息是写在隔离见证的脚本数据中,当你验证一笔 Ordinals 转账时,需要先下载隔离见证,然后去解析其中的 json 内容,最后去排序器中查询对应的代币信息,因此,基于 Ordinals 的 BRC-20 每次转账操作,都需要发送两笔交易。 而 Atomicals 以比特币的最小单位 Satoshis(聪)作为基本组成“原子”,每一个 Satoshis 的 UTXO 用来代表这个 Token 本身,当验证一个 Atomicals 交易时,只需要在 BTC 链上查询对应 sat 的 UTXO 即可完成验证。 8.ARC-20 正如 BRC-20 是基于 Ordinals 协议的代币发行标准,ARC-20 则是基于 Atomicals 协议的代币发行标准,它也是第一个由本地 Satoshis 支持的记账单位的代币协议。 基于 ARC-20 发行的代币都是有 1 Satoshis 来托底的,也就是每个 ARC-20 代币价值不会低于 1 Satoshis,因为 ARC-20 使用 Satoshis 来代表部署的代币的所有权单位。ARC-20 代币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任何人都可以 Mint 自由生成 ARC-20 代币,并可以通过比特币网络进行转移。 此外,因为 ARC-20 有内置的命名系统,一旦被命名,则全局统一,不会有第二个。比如命名为 ATOM 之后,就不会再有第二个 ATOM 名称的 ARC-20 代币,具有唯一性。 我们刚才提到的 ATOM 代币就是 ARC-20 的代表代币(龙头),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只是和 ATOM(Cosmos)名字一样而已, ATOM(ARC-20)和 ATOM(Cosmos)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代币。 当然,除了 ATOM 代币外,目前也有不少基于 ARC-20 的代币。如下图所示。 而且从上图我们也能够看到,目前除了 ARC-20 外,基于 Atomicals 协议还有其他的两大类其他的资产:Realm(即领域、旨在成为 DNS 及所有其他区块链命名系统的全球替代品)和 Collection(NFT 合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去了解研究。 第四大类是 STAMPS STAMPS 是一个基于 Counterparty(2014 年就诞生的一个协议)协议的“改进版”,即是一个基于比特币的 NFT 协议。其最大特点是,它永远可以存在于 BTC 链上,全节点必须同步该数据。也就是它能够将 base64 格式的图像数据嵌入到比特币链上的交易输出之中,从而永久地在比特币链上保存相应的图片数据。 如果我们还是拿 STAMPS 和 Ordinal 进行对比的话:Ordinals 是将数据记录到单个 Satoshis 上,节点运营商可能会修剪这些数据以提高效率。而 Stamp 选择直接嵌入到比特币区块链的 UTXO 集中,这种集成意味着数据真正成为区块链的永久部分,不可变且不可擦除。但 STAMPS 最大的问题是手续费比较贵,一次交易的手续费用需要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 9.SRC-20 STAMPS 协议除了支持发行非同质化代币(NFT、基于该协议发行的NFT也被称为比特币邮票)外,也可以发行发行同质化的 SRC-20 代币,是基于 STAMPS 协议的一种代币发行标准。 SRC-20 也是基于 JSON 代码格式,与 BRC-20 几乎一样,能够用于部署、铸造和传输 SRC-20 代币的文本。但 SRC-20 的存储数据目前最高只能接受 24x24 像素或 8 色深的图像。 基于 SRC-20 标准的代币(比特邮票)目前也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STAMP(和STAMPS同名而已)、Kevin等。如下图所示。 第五大类是 RGB/BitVM RGB 协议,来源于比特币古典扩容方案「染色」概念,在过去的很多年时间里都被公认是比特币最优雅的扩展(扩容)方案之一,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在比特币一层发行和管理资产的协议。 RGB 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把链外的 RGB 交易与比特币交易的 UTXO 进行绑定,并把 RGB 资产所有权密封在比特币的 UTXO 里面,这种设计想要实现的结果是让 RGB 的资产所有权以及合约状态可以且必须通过比特币的 UTXO 来进行操作和控制,从而实现通过比特币 UTXO 来保证 RGB 交易和资产的安全性,即防止了双花(即双花攻击、指一笔钱可以花出去两次)的可能性。 或者我们换个大白话来理解的话就是:因为比特币的结构中没有智能合约的能力,UTXO 只能验证和控制 BTC 自身的资产,对非 BTC 的资产它无法实现操控的功能,而 RGB 的设计提供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目前基于 RGB 已经出现了不少比较有代表的项目,比如: BitRGB:一个基于 RGB 协议的比特币资产管理平台,并且还能够与闪电网络兼容。 UniPort:一个全链互操作协议,能够将比特币生态系统资产(比如BRC-20/ARC-20等)无缝集成到智能合约生态系统中,使得此类资产能够转移到以太坊或其他 EVM 兼容网络。 另外,还有诸如钱包类项目 Iris Wallet、MyCitadel、Bitmask、Shiro、DeFi 类项目 Bitswap、Pandora Prime、以及基础设施类项目 Cosminmart、Infinitas 等等。 除了 RGB 协议,还有一个 BitVM 协议。BitVM 是比特币虚拟机(Bitcoin Virtual Machine)的缩写,对标 ETH 的 EVM,它使用的技术有点类似于 Optimistic Rollups,允许开发者在比特币上运行复杂的合约,而无需改变比特币基本规则。 BitVM 的概念是由 robin_linus 大佬(ZeroSync项目的负责人)提出的,去年(2023年)该大佬发布了一个名为《BitVM: Compute Anything on Bitcoin》的白皮书。如下图所示。 然后,今年 2 月份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 RGB++,这是一个基于 RGB 的扩展协议(由CKB推出),利用一次性密封条和客户端验证技术来管理状态变更和交易验证。它通过同构绑定将比特币 UTXO 映射到 Nervos CKB 的 Cell 上,并利用 CKB 链和 Bitcoin 链上的脚本约束来验证状态计算的正确性和变更所有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在 RGB++ 协议下,用户无需跨链即可直接用比特币账户,操作自己在 CKB/Cardano 等 UTXO 链上的 RGB 资产。再换句大白话说的话就是:但在 RGB++ 下,所有人的 RGB 资产数据都是存放在 CKB 或 Cardano 链上的,这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或隐私问题(当然如果你信任CKB或Cardano的话这种问题可以忽略)。 对于这个 RGB++ 协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Google去了解更多细节。这里我们继续说一下 RGB 和 BitVM 的主要区别: RGB 和 BitVM 协议都致力于扩展比特币的功能,但它们在设计上有一些关键差异,BitVM 主要是强调了链下计算和欺诈保护,以确保合同执行和交易的完整性,而RGB则更加关注隐私性方面。 第六大类是Layer2 Layer2 的类型根据数据可用性和共识机制可以大致分为: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侧链、Rollup、客户端验证(Off-chain verification、链下验证)等。其实我们上面提到的闪电网络(状态通道)、RGB(客户端验证)也可以归类到 Layer2 分类里面,但我们这里还是决定把这个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来做些介绍。接下来,我们简单再来给大家列举几个主要的协议。 第一种是侧链方案: 10.Stacks Stacks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的侧链,具有自己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功能,它通过与比特币区块链进行交互,实现了安全性和分散性,并通过 STX 代币来进行激励。 Stacks 并不算是一个新项目,它最初的名字叫 Blockstack,是 2013 年就启动的项目。2018 年的时候,推出了 Stacks 测试网,同年10 月发布了第一版的主网。只是随着去年比特币生态热潮的兴起,该项目也跟着水涨船高,代币价格一路飙涨。 从某种角度来看,Stacks 的共识机制(PoX)其实是在模仿比特币的工作证明机制,而且由于 Stacks 的开发语言 Clarity 相对比较小众,开发者的活跃数量一直不算特别高,生态建设也相对缓慢(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币价炒作)。截止撰写本文时,它的 TVL 也只有 1.6 亿美元。虽然项目方很会趁热度,目前一直声称自己就是 Layer2,但目前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算侧链的范畴。 当然,项目方也是在做事情的,他们接下来会推出名为 Nakamoto 的升级,本次升级之后,Stacks 从技术上讲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 Layer2 了。而根据 Stacks 官方公布的 Roadmap(路线图)来看,升级计划于本月(4 月 15 日至 29 日期间)进行。 Nakamoto 升级后主要能够实现: - 和 BTC 共享网络安全性。即交易在比特币网络上进行结算,这个功能使 Stacks 交易更加安全和可靠,并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Layer2 而不是一条拥有自己独立状态的侧链。 - 推出sBTC。即引入比特币挂钩资产 sBTC,使得智能合约能够更快、更便宜地运行,可以轻松实现将 BTC 转入或转出 Stacks L2,这就会有利于比特币 DeFi 市场的发展。 这个 sBTC 实现的大致过程是:BTC 转换为 sBTC 时,会将 BTC 发送到一个多签地址,并在 Stacks 网络上发起一个交易,触发一个智能合约,该合约会向多签地址发送 BTC,并在 Stacks 网络上创建相应数量的 sBTC 资产。sBTC 转换回 BTC时,则向智能合约发送一条消息,并在 Stacks 网络上发起另一个交易,触发另一个智能合约,该合约会销毁相应数量的 sBTC 资产,并向用户发送相应数量的 BTC。 11.Rootstock Rootstock 也是比特币的一个侧链解决方案,旨在为比特币生态系统提供更多功能和扩展能力。Rootstock 的目标是通过将智能合约功能引入比特币网络,提供更强大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发平台和更高级的智能合约功能。 Rootstock 引入了一种称为“合并Wa矿”的共识算法,它与比特币的挖矿过程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比特币Kuang工可以在Wa掘比特币的同时,还可以挖出 RSK 代币,为 Rootstock 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在 TPS 方面,Rootstock 为 10–20(大约每 30 秒创建一个新区块)明显快于比特币网络(比特币的出块时间大约为 10 分钟),但相比以太坊 Layer2 的高性能仍显得不足,在高并发应用的支持上仍面临一些挑战。 第二种是 Rollup 方案: 如果熟悉以太坊 L2 的话,那么你肯定对 Rollup 这个词不会陌生。Rollup 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正统的 Layer2 解决方案之一,相比状态通道来说其使用场景更广,相比侧链来说其更加继承了主网的安全性。 目前基于 Rollup 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Merlin Chain、B² Network 等。 Merlin Chain 是由 Bitmap 和 BRC-420 开发团队 Bitmap Tech 推出的一个 Layer2,通过 ZK-Rollup 来提高比特币的扩展性。这个项目话李话外之前也专门写文章介绍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历史文章参阅。 B² Network 则提供了一个支持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链外交易平台,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区别于侧链和扩容方案,Rollup 更好的继承了比特币区块链的安全性。 而除了状态通道、客户端验证、侧链、Rollup 外,其实还有 Sidechain(一种用于BTC链下转移的扩容技术、与闪电网络类似,但实现方式又不完全相同)、Ark(一种闪电网络的替代方案,允许用户在不引入流动性限制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资金)等其他的方案,因为篇幅有限,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讲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第七大类是基础设施 有时候其实大家也不用太纠结于分类划分的问题,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闪电网络,不仅可以划分到Layer2分类里面,也可以划分到基础设施里面,也就是说,一个协议/项目其实是可以同时归属于多个分类下的。之所以把基础设施也单独列出来,是因为目前我发现此类项目相对数量也比较多,也比较值得重点关注。 基础设施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细类,比如跨链桥、模块化索引器、钱包等等。 跨链桥类的项目目前也比较多,比如 MultiBit、XLink、Befy、BitSwap 等等。跨链桥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说了。 至于模块化排序器,大部分人应该会比较陌生,接下来我们稍微再介绍一下模块化索引器,就以 Nubit 这个项目为例吧: Nubit 号称是 BTC 上的第一个 DA (数据可用性)项目,有点类似于 Celestia 之于 ETH 的关系。 Nubit 的核心就是为了扩展比特币的数据容量,它作为 BTC 上的 native DA layer,通过让原先需要放在BTC主网的所有数据都发布在 Nubit 上,以此来减轻 BTC 主网的负担。概括起来就是,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吞吐量。其官网宣城,Nubit 能够降低 95% 以上的交易费用,且数据吞吐量能够提升到 100 倍以上。 至于安全性方面,Nubit 通过继承比特币的原生质押和时间戳方法(例如 Babylon 引入的原生质押机制)来实现安全保障。另外需要注意一点,Nubit 不具备智能合约执行层,而是直接选择闪电网络,使 Nubit 能够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建立安全且无需信任的桥梁。 最后,再简单给大家梳理几条 Nubit 的主要优势或机会: - 随着比特币Layer2项目的持续出现,让 DA 在一定程度上会有需求,而 Nubit 似乎有先发优势。 - 可以对标 Bitcoin 领域的 Celestia。 - 近日完成了3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OKX。 - 目前也已经与 Babylon、Merlin、BounceBit 等项目方达成合作关系 - 预计将会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主网。 为什么我会列出 Nubit 的优势呢,这里并不是我要给大家推荐这个项目,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最基本的思路:如果你想去关注一个项目,那么首先要去对这个项目做基本的了解和调查,然后再试着去列出几条你认为比较值得关注的方面,这将会决定你接下来继续投入多少精力去追踪这个项目的发展。很多人别说关注项目了,自己买了一个 XX 币种,甚至都不知道这个项目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买它,这能不亏钱吗?不懂勿碰是投资中最基本的道理。 而钱包类项目,这个大家肯定也不会陌生,钱包可以说是我们参与链上活动的必备工具了。目前,基于比特币生态的钱包也比较多,比如 UniSat Wallet、Leather、Bizzllet(自托管商业钱包)、asigna(非托管多签钱包)、Wizz Wallet(用于 Atomicals 资产的钱包)、Tiramisu Wallet(Taproot 资产钱包)等等。当然,像 OKX Web3 这样的钱包也是支持比特币生态的一些协议的。 目前,大部分人开始接触比特币生态应该都是从参与铭文或符文开始的。这里我们就以 UniSat Wallet 为例做个简单的演示吧(其他钱包操作基本类似): 第一步,进入 UniSat 官网并根据页面的提示安装好钱包插件。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创建新钱包并一定好记录好你的助记词,创建过程中要选择 Taproot 网络。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给你的钱包充入一定数额的 BTC 余额,这个直接通过交易所提币方式给你的这个 Taproot 地址进行充值即可(转账网络要选择Bitcoin)。 完成了上面的这三步,接下来你就可以按需要参与你看好的比特币生态相关项目了,比如,对铭文感兴趣的可以去打铭文、对符文感兴趣的可以去玩符文、对 DeFi 感兴趣的也可以去搞质押什么的、等等。 而且,不同的项目平台都会提供比较详细的交互或操作说明,这个只要按需要去做了解和学习即可。 补充小知识:比特币钱包地址有几种格式? 比特币的钱包地址主要有四种常见的格式,分别为普通地址、原生的隔离见证地址、兼容的隔离见证地址、Taproot地址。 普通地址(即P2PKH地址、Pay-to-Public-Key-Hash):是最早出现的比特币地址格式,这种地址以“1”开头,由26到35个字符组成,包括数字和大写字母。 原生的隔离见证地址(即 Native Segwit Address、也叫P2WPKH地址):这是一种新的地址格式,以“bc1”或“tb1”开头,由41到62个字符组成,包括数字和小写字母。 兼容的隔离见证地址(即 Nested Segwit Address、也叫P2SH-P2WPKH地址):这是一种混合了传统普通地址和原生隔离见证地址的新地址格式。它以“3”开头,由26到35个字符组成,包括数字和大小写字母。 Taproot 地址:Taproot 是比特币协议的一个重要升级(于2021年11月被激活),旨在提高比特币的隐私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Taproot 地址通常以“bc1”开头。 简单来说,目前 SegWit 地址用的相对比较多点,因为 bc1 地址包括了更多的优点,比如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交易费用。虽然比特币有不同的地址,但各地址之间是可以互相进行转账的,因为它们都使用相同的基础加密技术和底层协议来进行交易。不同地址唯一的区别就是,Gas费方面会有所差异,用 SegWit 地址相对会便宜一点。至于 SegWit 和 Taproot 的区别,前者主要是简化交易数据,后者主要是提升隐私和效率。 另外,去年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帮大家整理过一个比特币生态的《工具大全》,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梳理我们就先到这里吧,总的来说,目前的比特币开发者们正在状态通道、侧链、Rollup 等这些不同的方向在努力和尝试,各种新项目也是如孕后春笋版源源不断地出现。虽然“新”就代表着一些新机会,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所以建议大家只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领域去重点关注即可。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0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文读懂BTC生态:比特币生态的主要协议有哪些分类?如何参与铭文或符文项目?

我们上一篇文章中主要是简单介绍了比特币生态中 Runes 协议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最新动态等。然后有部分小伙伴留言表示希望能够再介绍一些比特币生态的其他板块内容,因为总感觉比特币生态上面的概念太多太杂了,自己看着比较晕。那么今天的分享,我们就重新来帮大家从框架上简单梳理一下比特币生态,也算是对上一篇文章的一个补充吧。
如果从全局角度来理解的话,目前比特币生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方向:
一是比特币上发行的各类衍生资产,既有 BRC-20 系阵营、也有 UTXO 系阵营。前者包括 BRC-20、ORC-20 等,此类协议主要将数据铭刻在隔离见证的脚本数据中,依靠链下的索引器来进行索引和记账;后者包括 ARC-20、SRC-20、Runes、Taproot Assets 等。
二是基于比特币网络进行技术改进的项目,既有 UTXO 系阵营、也有 EVM 系阵营。而这个又可以继续分为很多细分领域,比如状态通道(如闪电网络)、侧链(如Merlin)、Rollup(如Rollkit)、客户端验证(如RGB,RGB++)等等。
三是基于比特币网络的基础建设类项目,比如钱包、跨链桥、模块化索引器等。
接下来,我们展开来简单梳理一下比特币生态的主要协议分类:
第一大类是LNP(Lightning Network Protocol、即闪电网络协议)
1.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2015 年,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看做是一种比特币 Layer2 协议,该协议能够通过在交易双方之间建立支付通道来提高比特币的交易速度和隐私性。
闪电网络的大致实现过程是:用户需要提前把提比特币预存在闪电网络中(即锁定在一个多重签名的钱包中、相当于是一种资金的托管)并获取对等的额度,然后用户与用户之间就可以通过闪电网络实现快速交易,这个过程不需要第三方记帐。但这些交易在交易过程中是不会上链的,需要等最终交易结束,然后通道内的交易数据才会真正上链处理。这种通道是建立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一种交易路径,目前闪电网络共有 21,875 个节点,而且理论上来讲,节点(通道)数量越多,链下的交易速度将会变得越快。闪电网络的这种实现逻辑似乎有点类似于我们线下的 ATM 机,即银行需要先预存一定的现金在各地的 ATM 机当中以供用户交易(存取),ATM 机越多,就能够减轻柜台交易工作造成的各种拥挤问题。

2.Taproot Assets
Taproot Assets 协议由闪电网络开发商 Lightning Labs 与去年(2023年)10 月份推出,是一种构建在比特币上的 Taproot 原生资产(Taproot-native asset )层,该协议允许用户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创建资产,并支持通过闪电网络发送,以此来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进行快速且大批量的交易。
Taproot Assets 协议既可以用来发行同质化的资产(比如稳定币),也可以用来发行非同质化的资产(比如NFT)。基于该协议发行的资产会保存在比特币 UTXOs(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介绍过UTXO的概念)中,而不会导致比特币网络膨胀,且这种资产可以任意进行转移或销毁。
但该协议的主要问题是:它必须依赖第三方的存储索引器,如果离开了存储索引器那么基于该协议发现的资产(Token)将面临永远地丢失,但这种第三方的索引器有很中心化。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影响 Taproot Assets 协议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不少基于该协议发现的资产。如下图所示。

3.Nostr
该协议可能不少人会搞混,目前常见到的 Nostr 主要有两个,分别是 Nostr Protocol 和 Nostr Assets。
Nostr(Notes and Other Stuff Transmitted by Rrelays、通过中继传输笔记和其他内容)Protocol 是一个用于分享相对较少的数据(如文本帖子)的协议,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中央服务器,而是基于加密密钥和签名,因此具有弹性且不可篡改。简单来理解的话就是,Nostr 是一款简洁且开源的去中心化消息(社交)协议,其核心是每一条消息都带有签名,这样用户的数据就不会被任何中央机构或公司所控制,实现社交信息的不可篡改及去中心化。
提到 Nostr 协议可能有些人还记得去年火爆了一阵的 Damus,我自己还下载用了几天,这个应用当成被称为推特杀手(去中心化版本的推特),话李话外的文章还专门介绍过(但文章后来被删掉了),不过目前似乎比较凉了。而这个 Damus 就是建立在 Nostr 上的一个社交 Dapp。
Nostr Protocol 其实早在 2020 年低就已经启动了,只是在去年才借助比特币生态的火爆和 Damus 的出圈引起了更多的关注。而就着这个时候,一个名为 Nostr Assets 的协议又出现了(2023年7月份才启动的项目),这是一个旨在将 Taproot 资产和原生比特币支付引入 Nostr 生态系统的新开源协议。
Nostr Assets 允许用户使用 Nostr 账户作为钱包,其公钥成为钱包地址,私钥具有管理内容事件和货币事件的权限,而且,该协议还允许与其他支付协议(例如闪电网络)进行交互。去年的 12 月份,Nostr Assets 宣布了其首次 Fair Mint(NOSTR),并借助比特币生态爆火的春风直接爆火,于是很多人就把 Nostr Protocol 和 Nostr Assets 混为了一谈。
不过,当时确实不少人通过 Fair Mint 赚到了可观的收益,比如有人仅投入了 3000 个双 T(Treat 和 Trick 代币)进行抽奖,就直接获得了 2160 枚 NOSTR。

所以也才有了后面 Nostr 开发者公开发文指着 Nostr Assets 是在借用 Nostr 的名义进行欺诈,不过后来这件事情似乎也不再被大家提起了,毕竟用户是用脚投票的,在乎的只有赚钱效应,至于 Nostr Protocol 和 Nostr Assets 之间的关系,根本不会关心。
第二大类是 Ordinals
Ordinals 是一个为聪(SATS)编号的系统,通过赋予每个聪一个序列号,然后再附加上额外的数据(文本、图片、代码等),也就是 NFT 中常说的“元数据”,这样就能够使每个聪都变成独一无二的 NFT,而这个过程则称之为“铭刻”或“刻录”。
正如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Ordinals 协议的出现让比特币生态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在 Ordinals 协议的基础上,又诞生了很多的衍生协议,比如 BRC-20、BRC-100、BRC-420、Runes、BRC-721、BRC-69 等等。下面我们简单再介绍其中的几个。
4.BRC-20
BRC-20 是比特币网络上一个同质化代币的发行标准,规定了代币的名称、发行、转账等一系列功能。但因为 BRC20 的转账不在 BTC 主链上执行,必须被拆成两步 BTC 交易执行(即在排序器中先归集再进行转账),这样额外的复杂度就让它产生了大量垃圾交易,结果就是导致 UTXO 集的膨胀。
但这并不影响基于 BRC-20 发行的那些代币的火爆,比如Ordi(去年3月8日发行、11月7日上到Binance)、Sats(去年3月9日发行、12月12日上线到Binance)等。

5.BRC-100
BRC-100 协议除了本身的代币属性以外,它还是一种应用协议,开发者能够基于 BRC-100 协议去设计各种 DeFi、GameFi 等类型的产品。
具体点来说就是,BRC-100 在延续了 BRC-20 已有的创建、铸造和交易功能之外,引入了 FT 代币的去中心化计算,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就意味着 BRC-100 可以像 ERC-20 一样,去大量的部署与 Token 相关的产品,比如 AMM DEX、借贷功能等产品。
目前该协议的代表币种就是 Brc100(去年9月2日发行)。
6.BRC-420
BRC-420 是 Ordinals 的第一个元宇宙协议,使铭文资产能够跨引擎、游戏和链运行,同时它还赋予铭文“版税”功能,允许创建者从使用或递归中获得版税。

7.Runes(符文)
Runes 的相关内容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简单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名为 RunesTerminal 的新工具,该工具提供了基于 Runes 协议的一些查询功能,比如RunesScan(一款符文浏览器)、RunesPad(符文新项目启动板)等。如下图所示。

当然,上面我们列出的也仅是一小部分,因为随着 BRC-20 的火爆,后来也基于 BRC-20 出现了不少所谓的优化或衍生版本,比如ORC-20(主要是取消了 BRC-20 代币 4 个字符的名称限制)、BRC-21(跨链方案、能够将外部区块链的资产部署到比特币链上)、BRC-42(跨链方案、能够将 BRC-20 代币部署到其他链上)、BRC-201(跨链方案、能够将桥接细节记录在比特币之上并实现可追踪)、TAP Protocol(是比特币 Ordinals 的多资产元协议,可直接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实现更复杂的金融操作。TAP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其中外部部分的作用与 BRC-20 完全相同)、Pipe(原理与 Runes 基本一致)等等。
第三大类是 Atomicals
Atomicals Protocol(原子协议)诞生于去年(2023年)的 9 月 17 日,该协议可以被用来在基于 UTXO 模型的区块链上实现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s)的铸造、转移和更新。该协议将比特币最小单位 sat(聪)的 UTXO 作为构成万物的“原子”,它从底层重新思考了如何在比特币上进行不可篡改、公平地发行代币(或称之为数字物品) 。Atomicals 内部包含了完整的数字对象历史,使其自身成为证明数字对象真实性和所有权转移的依据,而无需依赖外部的验证过程。
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上面提到的 Ordinals 协议与 Atomicals 协议的主要区别:
Ordinals 的代币的信息是写在隔离见证的脚本数据中,当你验证一笔 Ordinals 转账时,需要先下载隔离见证,然后去解析其中的 json 内容,最后去排序器中查询对应的代币信息,因此,基于 Ordinals 的 BRC-20 每次转账操作,都需要发送两笔交易。
而 Atomicals 以比特币的最小单位 Satoshis(聪)作为基本组成“原子”,每一个 Satoshis 的 UTXO 用来代表这个 Token 本身,当验证一个 Atomicals 交易时,只需要在 BTC 链上查询对应 sat 的 UTXO 即可完成验证。
8.ARC-20
正如 BRC-20 是基于 Ordinals 协议的代币发行标准,ARC-20 则是基于 Atomicals 协议的代币发行标准,它也是第一个由本地 Satoshis 支持的记账单位的代币协议。
基于 ARC-20 发行的代币都是有 1 Satoshis 来托底的,也就是每个 ARC-20 代币价值不会低于 1 Satoshis,因为 ARC-20 使用 Satoshis 来代表部署的代币的所有权单位。ARC-20 代币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任何人都可以 Mint 自由生成 ARC-20 代币,并可以通过比特币网络进行转移。
此外,因为 ARC-20 有内置的命名系统,一旦被命名,则全局统一,不会有第二个。比如命名为 ATOM 之后,就不会再有第二个 ATOM 名称的 ARC-20 代币,具有唯一性。
我们刚才提到的 ATOM 代币就是 ARC-20 的代表代币(龙头),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只是和 ATOM(Cosmos)名字一样而已, ATOM(ARC-20)和 ATOM(Cosmos)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代币。
当然,除了 ATOM 代币外,目前也有不少基于 ARC-20 的代币。如下图所示。

而且从上图我们也能够看到,目前除了 ARC-20 外,基于 Atomicals 协议还有其他的两大类其他的资产:Realm(即领域、旨在成为 DNS 及所有其他区块链命名系统的全球替代品)和 Collection(NFT 合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去了解研究。
第四大类是 STAMPS
STAMPS 是一个基于 Counterparty(2014 年就诞生的一个协议)协议的“改进版”,即是一个基于比特币的 NFT 协议。其最大特点是,它永远可以存在于 BTC 链上,全节点必须同步该数据。也就是它能够将 base64 格式的图像数据嵌入到比特币链上的交易输出之中,从而永久地在比特币链上保存相应的图片数据。
如果我们还是拿 STAMPS 和 Ordinal 进行对比的话:Ordinals 是将数据记录到单个 Satoshis 上,节点运营商可能会修剪这些数据以提高效率。而 Stamp 选择直接嵌入到比特币区块链的 UTXO 集中,这种集成意味着数据真正成为区块链的永久部分,不可变且不可擦除。但 STAMPS 最大的问题是手续费比较贵,一次交易的手续费用需要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
9.SRC-20
STAMPS 协议除了支持发行非同质化代币(NFT、基于该协议发行的NFT也被称为比特币邮票)外,也可以发行发行同质化的 SRC-20 代币,是基于 STAMPS 协议的一种代币发行标准。
SRC-20 也是基于 JSON 代码格式,与 BRC-20 几乎一样,能够用于部署、铸造和传输 SRC-20 代币的文本。但 SRC-20 的存储数据目前最高只能接受 24x24 像素或 8 色深的图像。
基于 SRC-20 标准的代币(比特邮票)目前也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STAMP(和STAMPS同名而已)、Kevin等。如下图所示。

第五大类是 RGB/BitVM
RGB 协议,来源于比特币古典扩容方案「染色」概念,在过去的很多年时间里都被公认是比特币最优雅的扩展(扩容)方案之一,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在比特币一层发行和管理资产的协议。
RGB 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把链外的 RGB 交易与比特币交易的 UTXO 进行绑定,并把 RGB 资产所有权密封在比特币的 UTXO 里面,这种设计想要实现的结果是让 RGB 的资产所有权以及合约状态可以且必须通过比特币的 UTXO 来进行操作和控制,从而实现通过比特币 UTXO 来保证 RGB 交易和资产的安全性,即防止了双花(即双花攻击、指一笔钱可以花出去两次)的可能性。
或者我们换个大白话来理解的话就是:因为比特币的结构中没有智能合约的能力,UTXO 只能验证和控制 BTC 自身的资产,对非 BTC 的资产它无法实现操控的功能,而 RGB 的设计提供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目前基于 RGB 已经出现了不少比较有代表的项目,比如:
BitRGB:一个基于 RGB 协议的比特币资产管理平台,并且还能够与闪电网络兼容。
UniPort:一个全链互操作协议,能够将比特币生态系统资产(比如BRC-20/ARC-20等)无缝集成到智能合约生态系统中,使得此类资产能够转移到以太坊或其他 EVM 兼容网络。
另外,还有诸如钱包类项目 Iris Wallet、MyCitadel、Bitmask、Shiro、DeFi 类项目 Bitswap、Pandora Prime、以及基础设施类项目 Cosminmart、Infinitas 等等。
除了 RGB 协议,还有一个 BitVM 协议。BitVM 是比特币虚拟机(Bitcoin Virtual Machine)的缩写,对标 ETH 的 EVM,它使用的技术有点类似于 Optimistic Rollups,允许开发者在比特币上运行复杂的合约,而无需改变比特币基本规则。
BitVM 的概念是由 robin_linus 大佬(ZeroSync项目的负责人)提出的,去年(2023年)该大佬发布了一个名为《BitVM: Compute Anything on Bitcoin》的白皮书。如下图所示。

然后,今年 2 月份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 RGB++,这是一个基于 RGB 的扩展协议(由CKB推出),利用一次性密封条和客户端验证技术来管理状态变更和交易验证。它通过同构绑定将比特币 UTXO 映射到 Nervos CKB 的 Cell 上,并利用 CKB 链和 Bitcoin 链上的脚本约束来验证状态计算的正确性和变更所有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在 RGB++ 协议下,用户无需跨链即可直接用比特币账户,操作自己在 CKB/Cardano 等 UTXO 链上的 RGB 资产。再换句大白话说的话就是:但在 RGB++ 下,所有人的 RGB 资产数据都是存放在 CKB 或 Cardano 链上的,这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或隐私问题(当然如果你信任CKB或Cardano的话这种问题可以忽略)。
对于这个 RGB++ 协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Google去了解更多细节。这里我们继续说一下 RGB 和 BitVM 的主要区别:
RGB 和 BitVM 协议都致力于扩展比特币的功能,但它们在设计上有一些关键差异,BitVM 主要是强调了链下计算和欺诈保护,以确保合同执行和交易的完整性,而RGB则更加关注隐私性方面。
第六大类是Layer2
Layer2 的类型根据数据可用性和共识机制可以大致分为: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侧链、Rollup、客户端验证(Off-chain verification、链下验证)等。其实我们上面提到的闪电网络(状态通道)、RGB(客户端验证)也可以归类到 Layer2 分类里面,但我们这里还是决定把这个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来做些介绍。接下来,我们简单再来给大家列举几个主要的协议。
第一种是侧链方案:
10.Stacks
Stacks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的侧链,具有自己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功能,它通过与比特币区块链进行交互,实现了安全性和分散性,并通过 STX 代币来进行激励。
Stacks 并不算是一个新项目,它最初的名字叫 Blockstack,是 2013 年就启动的项目。2018 年的时候,推出了 Stacks 测试网,同年10 月发布了第一版的主网。只是随着去年比特币生态热潮的兴起,该项目也跟着水涨船高,代币价格一路飙涨。
从某种角度来看,Stacks 的共识机制(PoX)其实是在模仿比特币的工作证明机制,而且由于 Stacks 的开发语言 Clarity 相对比较小众,开发者的活跃数量一直不算特别高,生态建设也相对缓慢(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币价炒作)。截止撰写本文时,它的 TVL 也只有 1.6 亿美元。虽然项目方很会趁热度,目前一直声称自己就是 Layer2,但目前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算侧链的范畴。
当然,项目方也是在做事情的,他们接下来会推出名为 Nakamoto 的升级,本次升级之后,Stacks 从技术上讲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 Layer2 了。而根据 Stacks 官方公布的 Roadmap(路线图)来看,升级计划于本月(4 月 15 日至 29 日期间)进行。
Nakamoto 升级后主要能够实现:
- 和 BTC 共享网络安全性。即交易在比特币网络上进行结算,这个功能使 Stacks 交易更加安全和可靠,并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Layer2 而不是一条拥有自己独立状态的侧链。
- 推出sBTC。即引入比特币挂钩资产 sBTC,使得智能合约能够更快、更便宜地运行,可以轻松实现将 BTC 转入或转出 Stacks L2,这就会有利于比特币 DeFi 市场的发展。
这个 sBTC 实现的大致过程是:BTC 转换为 sBTC 时,会将 BTC 发送到一个多签地址,并在 Stacks 网络上发起一个交易,触发一个智能合约,该合约会向多签地址发送 BTC,并在 Stacks 网络上创建相应数量的 sBTC 资产。sBTC 转换回 BTC时,则向智能合约发送一条消息,并在 Stacks 网络上发起另一个交易,触发另一个智能合约,该合约会销毁相应数量的 sBTC 资产,并向用户发送相应数量的 BTC。
11.Rootstock
Rootstock 也是比特币的一个侧链解决方案,旨在为比特币生态系统提供更多功能和扩展能力。Rootstock 的目标是通过将智能合约功能引入比特币网络,提供更强大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发平台和更高级的智能合约功能。
Rootstock 引入了一种称为“合并Wa矿”的共识算法,它与比特币的挖矿过程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比特币Kuang工可以在Wa掘比特币的同时,还可以挖出 RSK 代币,为 Rootstock 网络提供安全保障。
在 TPS 方面,Rootstock 为 10–20(大约每 30 秒创建一个新区块)明显快于比特币网络(比特币的出块时间大约为 10 分钟),但相比以太坊 Layer2 的高性能仍显得不足,在高并发应用的支持上仍面临一些挑战。
第二种是 Rollup 方案:
如果熟悉以太坊 L2 的话,那么你肯定对 Rollup 这个词不会陌生。Rollup 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正统的 Layer2 解决方案之一,相比状态通道来说其使用场景更广,相比侧链来说其更加继承了主网的安全性。
目前基于 Rollup 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Merlin Chain、B² Network 等。
Merlin Chain 是由 Bitmap 和 BRC-420 开发团队 Bitmap Tech 推出的一个 Layer2,通过 ZK-Rollup 来提高比特币的扩展性。这个项目话李话外之前也专门写文章介绍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历史文章参阅。
B² Network 则提供了一个支持图灵完备智能合约的链外交易平台,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区别于侧链和扩容方案,Rollup 更好的继承了比特币区块链的安全性。
而除了状态通道、客户端验证、侧链、Rollup 外,其实还有 Sidechain(一种用于BTC链下转移的扩容技术、与闪电网络类似,但实现方式又不完全相同)、Ark(一种闪电网络的替代方案,允许用户在不引入流动性限制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资金)等其他的方案,因为篇幅有限,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讲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第七大类是基础设施
有时候其实大家也不用太纠结于分类划分的问题,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闪电网络,不仅可以划分到Layer2分类里面,也可以划分到基础设施里面,也就是说,一个协议/项目其实是可以同时归属于多个分类下的。之所以把基础设施也单独列出来,是因为目前我发现此类项目相对数量也比较多,也比较值得重点关注。
基础设施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细类,比如跨链桥、模块化索引器、钱包等等。
跨链桥类的项目目前也比较多,比如 MultiBit、XLink、Befy、BitSwap 等等。跨链桥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说了。
至于模块化排序器,大部分人应该会比较陌生,接下来我们稍微再介绍一下模块化索引器,就以 Nubit 这个项目为例吧:
Nubit 号称是 BTC 上的第一个 DA (数据可用性)项目,有点类似于 Celestia 之于 ETH 的关系。
Nubit 的核心就是为了扩展比特币的数据容量,它作为 BTC 上的 native DA layer,通过让原先需要放在BTC主网的所有数据都发布在 Nubit 上,以此来减轻 BTC 主网的负担。概括起来就是,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吞吐量。其官网宣城,Nubit 能够降低 95% 以上的交易费用,且数据吞吐量能够提升到 100 倍以上。
至于安全性方面,Nubit 通过继承比特币的原生质押和时间戳方法(例如 Babylon 引入的原生质押机制)来实现安全保障。另外需要注意一点,Nubit 不具备智能合约执行层,而是直接选择闪电网络,使 Nubit 能够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建立安全且无需信任的桥梁。
最后,再简单给大家梳理几条 Nubit 的主要优势或机会:
- 随着比特币Layer2项目的持续出现,让 DA 在一定程度上会有需求,而 Nubit 似乎有先发优势。
- 可以对标 Bitcoin 领域的 Celestia。
- 近日完成了3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OKX。
- 目前也已经与 Babylon、Merlin、BounceBit 等项目方达成合作关系
- 预计将会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主网。
为什么我会列出 Nubit 的优势呢,这里并不是我要给大家推荐这个项目,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最基本的思路:如果你想去关注一个项目,那么首先要去对这个项目做基本的了解和调查,然后再试着去列出几条你认为比较值得关注的方面,这将会决定你接下来继续投入多少精力去追踪这个项目的发展。很多人别说关注项目了,自己买了一个 XX 币种,甚至都不知道这个项目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买它,这能不亏钱吗?不懂勿碰是投资中最基本的道理。
而钱包类项目,这个大家肯定也不会陌生,钱包可以说是我们参与链上活动的必备工具了。目前,基于比特币生态的钱包也比较多,比如 UniSat Wallet、Leather、Bizzllet(自托管商业钱包)、asigna(非托管多签钱包)、Wizz Wallet(用于 Atomicals 资产的钱包)、Tiramisu Wallet(Taproot 资产钱包)等等。当然,像 OKX Web3 这样的钱包也是支持比特币生态的一些协议的。
目前,大部分人开始接触比特币生态应该都是从参与铭文或符文开始的。这里我们就以 UniSat Wallet 为例做个简单的演示吧(其他钱包操作基本类似):
第一步,进入 UniSat 官网并根据页面的提示安装好钱包插件。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创建新钱包并一定好记录好你的助记词,创建过程中要选择 Taproot 网络。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给你的钱包充入一定数额的 BTC 余额,这个直接通过交易所提币方式给你的这个 Taproot 地址进行充值即可(转账网络要选择Bitcoin)。
完成了上面的这三步,接下来你就可以按需要参与你看好的比特币生态相关项目了,比如,对铭文感兴趣的可以去打铭文、对符文感兴趣的可以去玩符文、对 DeFi 感兴趣的也可以去搞质押什么的、等等。

而且,不同的项目平台都会提供比较详细的交互或操作说明,这个只要按需要去做了解和学习即可。
补充小知识:比特币钱包地址有几种格式?
比特币的钱包地址主要有四种常见的格式,分别为普通地址、原生的隔离见证地址、兼容的隔离见证地址、Taproot地址。
普通地址(即P2PKH地址、Pay-to-Public-Key-Hash):是最早出现的比特币地址格式,这种地址以“1”开头,由26到35个字符组成,包括数字和大写字母。
原生的隔离见证地址(即 Native Segwit Address、也叫P2WPKH地址):这是一种新的地址格式,以“bc1”或“tb1”开头,由41到62个字符组成,包括数字和小写字母。
兼容的隔离见证地址(即 Nested Segwit Address、也叫P2SH-P2WPKH地址):这是一种混合了传统普通地址和原生隔离见证地址的新地址格式。它以“3”开头,由26到35个字符组成,包括数字和大小写字母。
Taproot 地址:Taproot 是比特币协议的一个重要升级(于2021年11月被激活),旨在提高比特币的隐私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Taproot 地址通常以“bc1”开头。
简单来说,目前 SegWit 地址用的相对比较多点,因为 bc1 地址包括了更多的优点,比如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交易费用。虽然比特币有不同的地址,但各地址之间是可以互相进行转账的,因为它们都使用相同的基础加密技术和底层协议来进行交易。不同地址唯一的区别就是,Gas费方面会有所差异,用 SegWit 地址相对会便宜一点。至于 SegWit 和 Taproot 的区别,前者主要是简化交易数据,后者主要是提升隐私和效率。
另外,去年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帮大家整理过一个比特币生态的《工具大全》,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梳理我们就先到这里吧,总的来说,目前的比特币开发者们正在状态通道、侧链、Rollup 等这些不同的方向在努力和尝试,各种新项目也是如孕后春笋版源源不断地出现。虽然“新”就代表着一些新机会,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所以建议大家只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领域去重点关注即可。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40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牛市期间可以做什么?普通人参与一级市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上一篇关于“我该买什么”话题的文章看的人不少,看来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比较直接的话题。然后我同时也收到了一些留言,其中部分留言还表示:能不能再直接点,比如直接告诉几个具体的币名去买。 能问出此类问题的,基本都是新关注话李话外的小伙伴,因为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话李话外的内容风格。这么说吧,除了大饼以太我之前确实是明牌告诉大家去定投外,其他币种我几乎是不会做任何基于交易角度(买卖)直接推荐的。还是那句话,我能告诉你的只有“钓鱼的方法”,我不会直接把“鱼”喂到你嘴里面,因为这里面的风险其实是比较大的。 假如我真的给你嘴巴里面硬塞几块儿鱼肉进去,你自己吃进去能不能消化先不说,即便是你被鱼刺卡住了喉咙,这对我而言能有什么好处?虽然很多人嘴上说“没事,喂吧,吃坏算我的”,但怎么说呢,那些带单老师可能不会去在意你的死活,只要你给钱,想吃什么他们就会给你喂什么,但我个人不会这么做。 至于我为什么一直坚持不去做某些事情、或者不去赚一些对我来说比较容易赚的钱,我其实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感觉无形中一直有个声音在时刻提醒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要做(能做、但不要去做),仅此而已。另外也可能与我之前的工作经历有些许关系吧,作为曾经在国内某教育机构工作过的一名员工(但我和那个号称有十万比特币的知名李老师互相不认识、他比我早),我可能有形无形地受到了当时公司内个别大佬的行为影响,所以看问题有时候会比较“正向”,这也让我在公开做任何事情或决定之前都会有个基本的取舍。 正好昨天群里伙伴们互相交流的时候,我回看到几条消息,其中似乎有个别伙伴还比较好奇,在群里打听我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当时我自己并没有去回复,因为就我而言,我更希望大家关注的是话李话外的内容,而不是我个人本身。而且,我这个人现在确实也不喜欢抛头露面,正如我在电子书《区块链思维进阶》序言里面提到的:从 19 年决定离开职场后,我慢慢就已经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对外社交活动。 而且,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可能是随着话李话外的受众人群变得越来越广,也有不少人开始邀请我去参与一些线下的活动或者线下的饭局,这些我个人也都是拒绝掉的。当然这个不是我高冷,也不是我社恐,而是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简单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们继续回到正题。有些人说,熊市是学习和积累的最佳时机,而到了牛市,以前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就变得不再那么有意义了。熊市的心态是开放自己的大脑,尽可能去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而牛市期间,则只要让自己保持冷静和耐心即可,少做一些非必要的操作。牛市期间的诱惑很多,陷阱也很多,而一个人在一个大周期内,其实只要能够抓住那么 1–2 个机会其实就够了,不要想着抓住所有机会。 而如果你是刚进入这个领域不久,或者关注这个领域比较久但依然什么实际的事情都没做,那么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接下来自己可以做什么? 现在都已经进入了牛市中期,如果你还不能想明白这个问题,那么这轮牛市可能就基本和你有缘无分了。其实,这个领域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能做的事情也非常的多。就比如我一直坚持在梳理和分享这个领域的一些内容,但这么长时间了,虽然累计输出差不多也有 200 万字,但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的感觉,依旧每天有看不完的新信息和能做但没有时间精力再去做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或者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主要还是因为你没有“去做”而已。 接下来,我们继续给大家整理几个在现阶段你可以考虑去做、或需要考虑的事情: 1.创建关注清单 通过 CoinMarketCap 等平台去筛选出过去一段时间(比如过去30天)表现最好的那些项目,然后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关注列表。 因为随着牛市的深入,此类的项目后面大概率还会有继续上涨的潜力,至于你能找到多少,这个就看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了。然后你可以挑选自己看好的几个项目,逢低买入就行。也就是说,你不能光看不练,需要先进场,因为只有真的花了钱才懂得珍惜,否则你很难坚持去完成这件看起来比较枯燥的事情。 2.不要过度贪婪 在交易那些低市值山寨币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你要尽可能规划好自己的目标,避免过度贪婪。如果你新买的山寨币已经有了一倍的利润,那么我建议你直接卖掉 50% 先拿回本金,剩下的 50% 你就可以当做一个“梦想”去随缘拿住了,至于后面继续能拿到几倍、几十倍(或者直接拿到归零),这个就看你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了。 3.注重叙事挖掘 这个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不止一次提及了,简单来说就是你需要多去关注一些 Alpha 信息或者机会,并将这种信息与你的关注列表做个有效的交叉汇总,以此来发现那些后面可能会爆发的催化剂。 除了利用我们之前介绍的诸如 coinmarketcal 这样工具去关注加密市场最新日历外,这里我再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思路:你可以通过 X 平台去搜索最近 30 天内涨幅最大的那些项目名,比如$SOL(注意加标签),然后去寻找那些粉丝量在几千左右的加密账户进行关注,每天去刷刷看看这些人在发什么、谈论什么。相比于那些几万、几十万粉丝的 KOL,这些加密账户往往能够帮你寻找到那些非常新的 Alpha 机会。而且,这也比你总是看那些媒体软文稿(项目方花钱找媒体发的文章)要好很多。 4.追踪资金流向 很多人一直在盯着具体项目看,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资金的流向。其实关注这个角度的数据,对你把握市场的大体走向或发现叙事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比如,你可以多去关注那些持续有资金流入的链、关注那些 TVL 增长比较快的生态协议。或者,你也可以多去关注一下现货比特币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或者交易所比特币钱包余额情况等维度的数据。目前此类的监控工具其实比较多,你可以很容易就得到自己需要的相关数据。 5.投资组合多元性 如果是在熊市期间,那么除了定投大饼或以太外,尽量不建议去买太多组合的币种。但牛市不一样,如果你进场比较晚,其实也是可以尝试提升自己投资组合的多元性的。 因为在牛市期间,不同板块和叙事会进行轮动,投资组合的多元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你的机会,但这也并不是让你去一口气买几十个币种,投资 ≠ 赌博 ≠ 抓阄,要根据自己的仓位情况去合理规划,只买那些自己最看好的赛道。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不要超过 10 个标的。 同时要提醒的是,这里说的多元性主要指的还是叙事的多元性,比如你可以分别买 AI、RWA、GameFi 等叙事下的项目,而不是买 RWA 这一个叙事下的多个项目。 另外,挑选具体项目的时候,除了它能够符合热门叙事外,还要去多关注项目本身的可能性,比如项目是否能够产生实际的收入,这些收入是否能够反过来奖励给代币持有人,以此形成一种比较良好的催化剂,等等。总之就是要深入去调查清楚这个项目的底层逻辑,而不是仅仅看个市值或价格就决定去买。 这个就需要再同时结合上文中第1条我们提到关注清单了,那个清单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项目就完事,你需要保持不断地更新和迭代,在里面增加必要的数据项或描述项,并重点去关注表里面那些还没有经历过牛市的新项目。所以,也建议你使用 Excel 或者 Notion 等这样的工具去制作你的关注清单,不要嫌麻烦,懒人基本是赚不到什么大钱的。 6.关注一级机会 目前普通人参与一级市场的主要方式大致有两类:一是空投(零撸空投、质押空投等等)、二是IDO(包括ICO、IEO等等)。 关于空投的话题前几天的文章我们已经有过一些梳理,今天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我们重点展开来再讲一下 IDO。 IDO(Initial Digital assets Offering)直译过来的意思是首次数字资产的发行,有点类似于我们传统股票市场里面的 IPO 概念。IDO 也是目前普通用户参与一级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提到一级市场,可能又会牵扯出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二级市场。简单来说,针对某个具体的项目,如果其代币已经公开上架到交易所(CEX、DEX),那么我们都可以将其算作是二级市场项目,二级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行交易(买/卖)。 随着这个领域的发展,目前一级市场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玩法,比如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IICO(Interactive Initial Coin Offering)、DAICO(DAO + ICO)、ITO(Initial Twitter Offering)、IGO(Initial Game Offering)、INO(Initial NFT Offering)等等。 这里,我们仅列举几个对大家来说可能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玩法划分,比如: - 针对机构(VC)的 Seed Round(种子轮)、Angel Round(天使轮)等轮次融资活动。 - 基于一些 DEX 平台的 LBP(Liquidity Bootstrapping Pool、即流动性引导池)活动。LBP 这种方式类似于荷兰拍,价格从高处开始逐渐降低。 - 基于一些 DEX 或 CEX 平台的 Launchpad 活动。这个大家应该是最熟悉了,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参与的 Binance Launchpad 或 OKX Jumpstart 等。 目前 IDO 相关的平台至少有 100 个,比如我们可能相对比较熟知的 Fjord Foundry、Bounce、DAO Maker、APETerminal 等。如下图所示。 而提供 Launchpad 活动的 CEX 目前也有几十个(这种也可以称之为IEO、即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如下图所示。 CEX Launchpad 这块儿我们今天先不讨论,接下来我们主要会通过几个最新 IDO 项目角度,来给大家顺便介绍几个 IDO 平台。 第1个项目是eesee(ESE) eesee 是一个部署在 Blast 网络上面的游戏化 NFTFi 和 SocialFi 平台,为卖家提供一站式的 NFT 流动性解决方案,通过该平台,卖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并加速销售,而买家则可以以其价值的一小部分购买整个数字资产。 该项目今年一月份的时候获得了 285 万美元的融资,并且其主网已于 4 月 1 日上线。目前正在 APETerminal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018 美元,已经有 39,148 人进行了参与。如下图所示。 第2个项目是Sharpe AI(SAI) Sharpe AI 是一个 Web3 DePIN 存储解决方案,它主要是通过 W3S 为 Web3 DePIN 存储解决方案提供支持。W3S 技术能高效存储和管理大型数据集,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Web3数据,为数据存储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和效率。 该项目目前正在 APETerminal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02 美元,已经有 112,056 人进行了参与。如下图所示。 APETerminal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8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17.88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35.96 倍。如下图所示。 第3个项目是Private AI(PGPT) PrivateAI 是一个点对点数据即服务 (P2P DaaS) 网络,使数据所有者和生产者(比如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和研究机构)能够安全地上传、展示并货币化他们的数据集来从中获利。 该项目目前正在 DAO Maker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333 美元。如下图所示。 DAO Maker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50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2.51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30.27 倍。如下图所示。 第4个项目是trex20(TX20) trex20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构建的 GameFi 项目,具有多种游戏、NFTFi 市场 lotteries 游戏。 该项目目前正在 Finceptor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042 美元。如下图所示。 Finceptor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1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3.37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9.47 倍。如下图所示。 第5个项目是Arcade(ARC) Arcade 是一个 GameFi 平台,它让社区有机会从各种 Play-and-Earn 元宇宙游戏中获得有意义的奖励,而无需直接玩游戏或拥有游戏内 NFT。Arcade 批准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任务池操作员,包括游戏公会。 该项目目前正在 Seedify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12 美元。如下图所示。 Seedify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84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2.3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26.2 倍。如下图所示。 第6个项目是Ordify(ORFY) Ordify是一种多链 DeFi 协议,为 BRC20、STACKS、RSK、所有 EVM 链和 Solana 提供服务,包括跨链桥、非托管钱包等。 该项目目前正在 Decubate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11 美元。如下图所示。 Decubate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1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10.1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21.21 倍。如下图所示。 我们上面列出的几个 IDO 项目和平台也仅是简单做个举例,因为不同的 IDO 平台的具体玩法和规则可能也会有所区别,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相关的那些 IDO 平台里面进行发现和了解,也许你就会因此打开一个新的收益方式之路呢。 另外,下面是 TokenHunter 整理制作的本月(4月份)IDO 日历图,里面有些项目我上面没有提到,大家也可以按需去做进一步了解。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38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牛市期间可以做什么?普通人参与一级市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上一篇关于“我该买什么”话题的文章看的人不少,看来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比较直接的话题。然后我同时也收到了一些留言,其中部分留言还表示:能不能再直接点,比如直接告诉几个具体的币名去买。
能问出此类问题的,基本都是新关注话李话外的小伙伴,因为他们可能还不太了解话李话外的内容风格。这么说吧,除了大饼以太我之前确实是明牌告诉大家去定投外,其他币种我几乎是不会做任何基于交易角度(买卖)直接推荐的。还是那句话,我能告诉你的只有“钓鱼的方法”,我不会直接把“鱼”喂到你嘴里面,因为这里面的风险其实是比较大的。
假如我真的给你嘴巴里面硬塞几块儿鱼肉进去,你自己吃进去能不能消化先不说,即便是你被鱼刺卡住了喉咙,这对我而言能有什么好处?虽然很多人嘴上说“没事,喂吧,吃坏算我的”,但怎么说呢,那些带单老师可能不会去在意你的死活,只要你给钱,想吃什么他们就会给你喂什么,但我个人不会这么做。
至于我为什么一直坚持不去做某些事情、或者不去赚一些对我来说比较容易赚的钱,我其实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感觉无形中一直有个声音在时刻提醒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要做(能做、但不要去做),仅此而已。另外也可能与我之前的工作经历有些许关系吧,作为曾经在国内某教育机构工作过的一名员工(但我和那个号称有十万比特币的知名李老师互相不认识、他比我早),我可能有形无形地受到了当时公司内个别大佬的行为影响,所以看问题有时候会比较“正向”,这也让我在公开做任何事情或决定之前都会有个基本的取舍。
正好昨天群里伙伴们互相交流的时候,我回看到几条消息,其中似乎有个别伙伴还比较好奇,在群里打听我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当时我自己并没有去回复,因为就我而言,我更希望大家关注的是话李话外的内容,而不是我个人本身。而且,我这个人现在确实也不喜欢抛头露面,正如我在电子书《区块链思维进阶》序言里面提到的:从 19 年决定离开职场后,我慢慢就已经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对外社交活动。
而且,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可能是随着话李话外的受众人群变得越来越广,也有不少人开始邀请我去参与一些线下的活动或者线下的饭局,这些我个人也都是拒绝掉的。当然这个不是我高冷,也不是我社恐,而是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简单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们继续回到正题。有些人说,熊市是学习和积累的最佳时机,而到了牛市,以前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就变得不再那么有意义了。熊市的心态是开放自己的大脑,尽可能去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而牛市期间,则只要让自己保持冷静和耐心即可,少做一些非必要的操作。牛市期间的诱惑很多,陷阱也很多,而一个人在一个大周期内,其实只要能够抓住那么 1–2 个机会其实就够了,不要想着抓住所有机会。
而如果你是刚进入这个领域不久,或者关注这个领域比较久但依然什么实际的事情都没做,那么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接下来自己可以做什么?
现在都已经进入了牛市中期,如果你还不能想明白这个问题,那么这轮牛市可能就基本和你有缘无分了。其实,这个领域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能做的事情也非常的多。就比如我一直坚持在梳理和分享这个领域的一些内容,但这么长时间了,虽然累计输出差不多也有 200 万字,但依然只是冰山一角的感觉,依旧每天有看不完的新信息和能做但没有时间精力再去做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或者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主要还是因为你没有“去做”而已。
接下来,我们继续给大家整理几个在现阶段你可以考虑去做、或需要考虑的事情:
1.创建关注清单
通过 CoinMarketCap 等平台去筛选出过去一段时间(比如过去30天)表现最好的那些项目,然后制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关注列表。
因为随着牛市的深入,此类的项目后面大概率还会有继续上涨的潜力,至于你能找到多少,这个就看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了。然后你可以挑选自己看好的几个项目,逢低买入就行。也就是说,你不能光看不练,需要先进场,因为只有真的花了钱才懂得珍惜,否则你很难坚持去完成这件看起来比较枯燥的事情。
2.不要过度贪婪
在交易那些低市值山寨币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你要尽可能规划好自己的目标,避免过度贪婪。如果你新买的山寨币已经有了一倍的利润,那么我建议你直接卖掉 50% 先拿回本金,剩下的 50% 你就可以当做一个“梦想”去随缘拿住了,至于后面继续能拿到几倍、几十倍(或者直接拿到归零),这个就看你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了。
3.注重叙事挖掘
这个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不止一次提及了,简单来说就是你需要多去关注一些 Alpha 信息或者机会,并将这种信息与你的关注列表做个有效的交叉汇总,以此来发现那些后面可能会爆发的催化剂。
除了利用我们之前介绍的诸如 coinmarketcal 这样工具去关注加密市场最新日历外,这里我再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思路:你可以通过 X 平台去搜索最近 30 天内涨幅最大的那些项目名,比如$SOL(注意加标签),然后去寻找那些粉丝量在几千左右的加密账户进行关注,每天去刷刷看看这些人在发什么、谈论什么。相比于那些几万、几十万粉丝的 KOL,这些加密账户往往能够帮你寻找到那些非常新的 Alpha 机会。而且,这也比你总是看那些媒体软文稿(项目方花钱找媒体发的文章)要好很多。
4.追踪资金流向
很多人一直在盯着具体项目看,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资金的流向。其实关注这个角度的数据,对你把握市场的大体走向或发现叙事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比如,你可以多去关注那些持续有资金流入的链、关注那些 TVL 增长比较快的生态协议。或者,你也可以多去关注一下现货比特币 ETF 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或者交易所比特币钱包余额情况等维度的数据。目前此类的监控工具其实比较多,你可以很容易就得到自己需要的相关数据。

5.投资组合多元性
如果是在熊市期间,那么除了定投大饼或以太外,尽量不建议去买太多组合的币种。但牛市不一样,如果你进场比较晚,其实也是可以尝试提升自己投资组合的多元性的。
因为在牛市期间,不同板块和叙事会进行轮动,投资组合的多元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你的机会,但这也并不是让你去一口气买几十个币种,投资 ≠ 赌博 ≠ 抓阄,要根据自己的仓位情况去合理规划,只买那些自己最看好的赛道。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不要超过 10 个标的。
同时要提醒的是,这里说的多元性主要指的还是叙事的多元性,比如你可以分别买 AI、RWA、GameFi 等叙事下的项目,而不是买 RWA 这一个叙事下的多个项目。
另外,挑选具体项目的时候,除了它能够符合热门叙事外,还要去多关注项目本身的可能性,比如项目是否能够产生实际的收入,这些收入是否能够反过来奖励给代币持有人,以此形成一种比较良好的催化剂,等等。总之就是要深入去调查清楚这个项目的底层逻辑,而不是仅仅看个市值或价格就决定去买。
这个就需要再同时结合上文中第1条我们提到关注清单了,那个清单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项目就完事,你需要保持不断地更新和迭代,在里面增加必要的数据项或描述项,并重点去关注表里面那些还没有经历过牛市的新项目。所以,也建议你使用 Excel 或者 Notion 等这样的工具去制作你的关注清单,不要嫌麻烦,懒人基本是赚不到什么大钱的。
6.关注一级机会
目前普通人参与一级市场的主要方式大致有两类:一是空投(零撸空投、质押空投等等)、二是IDO(包括ICO、IEO等等)。
关于空投的话题前几天的文章我们已经有过一些梳理,今天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我们重点展开来再讲一下 IDO。
IDO(Initial Digital assets Offering)直译过来的意思是首次数字资产的发行,有点类似于我们传统股票市场里面的 IPO 概念。IDO 也是目前普通用户参与一级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提到一级市场,可能又会牵扯出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二级市场。简单来说,针对某个具体的项目,如果其代币已经公开上架到交易所(CEX、DEX),那么我们都可以将其算作是二级市场项目,二级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行交易(买/卖)。
随着这个领域的发展,目前一级市场也已经衍生出了多种玩法,比如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IICO(Interactive Initial Coin Offering)、DAICO(DAO + ICO)、ITO(Initial Twitter Offering)、IGO(Initial Game Offering)、INO(Initial NFT Offering)等等。
这里,我们仅列举几个对大家来说可能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玩法划分,比如:
- 针对机构(VC)的 Seed Round(种子轮)、Angel Round(天使轮)等轮次融资活动。
- 基于一些 DEX 平台的 LBP(Liquidity Bootstrapping Pool、即流动性引导池)活动。LBP 这种方式类似于荷兰拍,价格从高处开始逐渐降低。
- 基于一些 DEX 或 CEX 平台的 Launchpad 活动。这个大家应该是最熟悉了,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参与的 Binance Launchpad 或 OKX Jumpstart 等。
目前 IDO 相关的平台至少有 100 个,比如我们可能相对比较熟知的 Fjord Foundry、Bounce、DAO Maker、APETerminal 等。如下图所示。

而提供 Launchpad 活动的 CEX 目前也有几十个(这种也可以称之为IEO、即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如下图所示。

CEX Launchpad 这块儿我们今天先不讨论,接下来我们主要会通过几个最新 IDO 项目角度,来给大家顺便介绍几个 IDO 平台。
第1个项目是eesee(ESE)
eesee 是一个部署在 Blast 网络上面的游戏化 NFTFi 和 SocialFi 平台,为卖家提供一站式的 NFT 流动性解决方案,通过该平台,卖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并加速销售,而买家则可以以其价值的一小部分购买整个数字资产。
该项目今年一月份的时候获得了 285 万美元的融资,并且其主网已于 4 月 1 日上线。目前正在 APETerminal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018 美元,已经有 39,148 人进行了参与。如下图所示。

第2个项目是Sharpe AI(SAI)
Sharpe AI 是一个 Web3 DePIN 存储解决方案,它主要是通过 W3S 为 Web3 DePIN 存储解决方案提供支持。W3S 技术能高效存储和管理大型数据集,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Web3数据,为数据存储和管理提供了便利和效率。
该项目目前正在 APETerminal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02 美元,已经有 112,056 人进行了参与。如下图所示。

APETerminal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8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17.88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35.96 倍。如下图所示。

第3个项目是Private AI(PGPT)
PrivateAI 是一个点对点数据即服务 (P2P DaaS) 网络,使数据所有者和生产者(比如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和研究机构)能够安全地上传、展示并货币化他们的数据集来从中获利。
该项目目前正在 DAO Maker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333 美元。如下图所示。

DAO Maker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50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2.51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30.27 倍。如下图所示。

第4个项目是trex20(TX20)
trex20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构建的 GameFi 项目,具有多种游戏、NFTFi 市场 lotteries 游戏。
该项目目前正在 Finceptor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042 美元。如下图所示。

Finceptor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1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3.37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9.47 倍。如下图所示。

第5个项目是Arcade(ARC)
Arcade 是一个 GameFi 平台,它让社区有机会从各种 Play-and-Earn 元宇宙游戏中获得有意义的奖励,而无需直接玩游戏或拥有游戏内 NFT。Arcade 批准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任务池操作员,包括游戏公会。
该项目目前正在 Seedify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12 美元。如下图所示。

Seedify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84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2.3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26.2 倍。如下图所示。

第6个项目是Ordify(ORFY)
Ordify是一种多链 DeFi 协议,为 BRC20、STACKS、RSK、所有 EVM 链和 Solana 提供服务,包括跨链桥、非托管钱包等。
该项目目前正在 Decubate 平台进行 IDO,发行价为 0.11 美元。如下图所示。

Decubate 平台目前已经成功 IDO 的项目有 11 个,当前平均回报率为 10.1 倍,ATH 平均回报率为 21.21 倍。如下图所示。

我们上面列出的几个 IDO 项目和平台也仅是简单做个举例,因为不同的 IDO 平台的具体玩法和规则可能也会有所区别,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相关的那些 IDO 平台里面进行发现和了解,也许你就会因此打开一个新的收益方式之路呢。
另外,下面是 TokenHunter 整理制作的本月(4月份)IDO 日历图,里面有些项目我上面没有提到,大家也可以按需去做进一步了解。如下图所示。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38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牛市中期应该买什么?这轮牛市还有多大的赚钱机会?前几天有个小伙伴分享了一个观点:感觉自己越是懂得多、研究的多、越是没有赚到钱,反而是身边有些新人,各种冲土狗梭哈倒是赚了不少。 这个观点我感觉也比较有趣,我们先不说这个观点的对错,我们只辩证地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讲,研究的越多,给自己的可选择性组合可能就会越多,这样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有时候很难做出选择。就好比仅去年一年,话李话外的文章中分享/提及的项目应该就超过了 1000 个,但这也仅是基于研究(学习)层面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直接去买超过 1000 个项目的代币。 而且,1000 个项目也仅是这个领域里面的很小一部分,目前链上有超过 240 万个项目/代币。如果我们按照 coinmarketcap 平台的统计来看,该平台收录且有市值排名的项目是 9,505 个。如果我们按照 coingecko 平台的统计来看,该平台收录且有市值排名的项目是 13,692 个。而且,这个领域每天还会持续诞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项目,也有一些项目每天在发生着跑路或消失。现在很多人喜欢直接扔我一个项目名,问我怎么样,我很多时候会直接说不知道,这个其实也在正常不过了。 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是投资的话,最简单的肯定是去囤自己最看好(信仰)的大饼就好了。因为学习和分享只是一种兴趣爱好,我当然可以去看 1000 个项目。但投资是一种策略,我只做对自己来说最稳、最简单且最优的 1–2 个选择即可。 但我今年开始确实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新项目实在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反而大家在后台留言问各种项目的问题收到一大堆(但熊市期间留言的人不多),但留言中的大部分项目/代币我当时其实没听说过,因为我一个人也不可能 Cover 住币圈的所有最新信息。直接回复不知道吧,对方可能会觉得我高冷,但我又不可能专门花时间精力替别人去做调研(所以后来我也整理了一个《项目调研模版表》进行了分享)。因此,今年以来话李话外的文章输出比例更多变成了偏方法论系列,或者基于某个生态/赛道的整体性梳理,而不再单独去针对某个或某几个项目去做分析和罗列。我前几天甚至把话李话外的 slogan 也给改了,将“专注区块链知识分享与项目研究”改成了“专注区块链知识分享”,去掉了里面的项目研究字眼描述。 我们继续回到正题。至于那些刚进来的新人,据我的观察大致有几种: 第一种是听说这个领域里面能发财,或者直接被人带着进来并带入各种所谓密码群的,然后跟着某些人操作冲土狗,有时候确实是能够冲到第一线,不明觉厉地吃到些收益。 第二种是关注了某些老师进行跟单的,老师推荐买什么,他们就跟着买什么就好了,有时候确实也能够赚到些收益。 第三种则是相对比较理性的新人,他们的戒备心稍微比较强一些,不太相信别人,而且学习能力一般也不错,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比如关注N个加密博主或者下载N个加密媒体)、并借此来找到收益机会。 第一种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因为这种事情之前的文章也有说过几次,即便是有人运气好能够在某些土狗上因为冲的快赚到几波儿收益,大部分人最后基本也会因为自己的认知跟不上都还回去的。 第二种这个我也不好说太多,虽然郭德纲老师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但其实我和各种老师谈不上什么所谓的同行,且我对所有能够认真且坚持不懈分享加密领域知识的真实博主都是很钦佩的,而且按照我做话李话外这件事情的初衷而言,我不可能去仇恨任何别的博主。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无法避免因为我的一些直言不讳导致有人动不动就来举报我。所以这里我只能说,牛市期间做这件事情的赢面概率其实相对会比较大,所以你才会发现,每到牛市的时候,这个圈子里面就会冒出来非常多比较活跃的XX哥或XX老师来热情地帮你分析盘面或带单。至于要不要跟着这些老师操作,这种事情你自己去做决定或选择即可,只要别忘记了我们很早就提到的“不懂勿碰”的最基本投资原则就行。 第三种我还是比较欣赏的,至少他们在安全意识上就已经领先了不少人。如果是在传统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相关经验,比如精通 K 线或者一些技术,那么进来后应该会很快能够进入状态并找到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而如果是完全的萌新,那么能够直接赚到钱可能运气的成分会稍微大一些,且对于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第一次经历牛市,如果能够自己折腾一通后做到最后还不亏钱,那么基本也就是赚的(主要是赚到了经验)。 但不管是做研究也好,直接跟单也好,或者是无脑冲也罢,其实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绝大部分人主要思考的就是一个问题:应该买什么? 1.我应该买什么? 这种问题也是我在后台众多留言中看到最多的问题之一了。如果基于这个问题来展开的话,我们又可以把这个领域里面的人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买什么的人。这些人其实占比很少,基本也都是已经经历了至少 1–2 轮牛熊转换的老韭菜。就以我自己来说,投资方面我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熊市坚持DCA(定投)这一件事情而已。 一类则是一直在试图寻找这个答案的人。比如一轮下来,这些人买的币多的可能有几十种,少的也得有个十几种,平时不是在追热点的路上,就是在换仓的路上。当然,也有一些铁头会死拿着某些小山寨不动,然后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耐心,如果坚持住了也许能够等到解套(甚至还能赚到钱),如果坚持不下去了只能选择割肉离场。或者一些陷入迷茫的人,则会开始到处去找别人问这个问题:我应该买什么? 这种问题其实不太好回答。比如我一直让你买大饼,两年多过去了,你就是不买。然后我一直建议你重点关注 AI、RWA、GameFi 等板块,一年多过去了,你还是不了解什么是RWA。然后,你现在又在继续留言问:我应该买什么? ……似乎就这么陷入了一种无限循环模式。 而且话再说回来,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答案可能也是不同的。比如,22年的时候如果你问我,我会坚定地让你和我一起囤大饼。23年的时候你问我,我会建议你多关注 AI、RWA、GameFi 等板块。而如果你现在(大致在牛市的中期)再问我,那么: 第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牛市期间我基本是不会做什么买入交易的。我自己的定投计划今年(24年)1月份也结束并停止了,这个之前的文章里面应该也有提及。 第二,至于现在这个阶段还空仓且不知道买什么的,我个人的建议是,你可以买几个自己最看好的赛道头部项目即可,而如果你连看好的赛道都没有(或不知道),那么直接趁着回调机会补买点大饼和以太也行。同时把本轮牛市收益的预期降低一些,别被那些动不动就几十倍的小币迷了眼睛。然后好好观察并体验这轮牛市的变化,老老实实等下一轮熊市再开始定投你最看好的项目吧。 第三,至于现在已经满仓的,我个人的建议是,牛市期间也不要频繁换仓,既然你已经买了某某币或者重仓了某某币,那么说明你是做了基本研究并看好它的。而且,只要你是按我之前说的,当初已经至少把 5 成的仓位给了大饼/以太,那么现在只需要继续保持耐心即可,你接下来要做的就一件事,即等待大牛到了再分批出货把你的币卖给有缘人。 第四,如果你现在已经满仓,但之前一点大饼以太都没囤,这个时候主要就看你自己挑项目的眼光+运气了,赶上大牛/山寨季也许会赚钱(或回本)。而你如果同时善于做思考和总结的话,那么即便本轮你没什么太大的收益,但你的经历和经验也许在下一轮牛市就会让你成为最先翻身的那批老韭菜。 之前我还看到有些人私下形容我是一个:明明可以去做到更多,但却偏偏选择了最保守策略的人。这话我是认同的。 但我想说的是,做着最复杂的事情,但只执行最简单的投资策略,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种选择。不代表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有很大差别,且每个人的思维模型,知识阅历,观察角度,利益诉求,资金体量等也都不尽相同,所以,你当然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和策略,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2.这轮牛市还有多大的机会? 记得去年的时候,我们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下一个(即本轮)牛市可能是加密市场最后一次大规模增长的机会。 里面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理由,总结起来就是,本轮牛市你将会看到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但同时也将会成为普通人赚取超额投机收益的最后机会,因为全球的基金和那些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正在进入这个市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给普通人的机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小。 那么,既然现在已经处于牛市的中期(猜测),那么这轮牛市还有多少机会能够把握呢? 第一、参与一些零撸空投 如果你已经没太多钱但有空余时间,那么你可以继续去尝试诸如零撸空投。因为目前这个市场阶段,零撸依然是风险最低、且盈亏比最高的事情之一,至少目前为止,我还没听说过谁因为零撸而亏了钱的。 记得前几天有个小伙伴在群里问 ETH 跨链的事情,说是想撸 linea 这个毛,要跨几十刀过去,被群友“劝返”了,因为几十刀通过主网跨的话,来回几次的 Gas 基本就啥也没了,不建议他为了跨链而进行跨链的操作,这样意义不大。 这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牛市期间 Gas 其实不便宜(尤其是像ETH主网这样的) ,如果你是选择撸这种需要高 Gas 的操作,其实也比较难赚钱。现在可能还相对好点,等后期手续费都是几百刀起步的时候,你再做这种操作的话简直就是去送钱,而不是赚钱。 另外就是昨天还有个伙伴问我要不要参与一些质押空投,因为他听说质押空投可以搞到大毛,看着别人各种搞 Merlin、Eigenlayer、EtherFi、blast、Swell、Puffer,ZxLink、Pendle 等的质押,自己也手痒痒想参与一下。 如果你前段时间搞质押空投,那么我不会反对你,而且前段时间我甚至也发了相关的文章进行一些质押空投方面的梳理,但如果你是现在才开始决定搞这件事情,那么我建议你先冷静一下。第一呢,现在各种质押空投的积分其实已经非常内卷了,不少项目也变成了鲸鱼的游戏。第二呢,参与这个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果你现在才计划借贷搞 10 个 ETH 去质押,那么就需要考虑下 ETH 的波动,同时还要考虑下项目的安全性(知名大项目卷死、小项目可能会被黑客攻击)。 所以,综合来看,你已经没太多钱但有空余时间,那么现在空投比较适合搞的似乎就是零撸空投了,比如去参与一些测试网(比如Berachain等)的交互、或一些低 Gas 的交互。 目前零撸空投可选的项目就实在是太多了。熊市的时候很多项目方都是在磨时间吊大家胃口,能拖则拖,迟迟不发币。但牛市不一样,项目方们需要赶在牛市期间赶紧发币,否则再经历一轮熊市的话,估计都会活不到下一轮牛市。 甚至有些项目因为自己的用户数不足,还会想着法儿的蹭热点,比如直接给那些已发币的知名项目的用户进行空投,而且不少空投份额居然还比较大方。牛市很短,但项目很多,现在似乎反而成了参与零撸空投的最佳时机之一。熊市零撸 10 个项目,能够有一个拿到空投就不错了,现在零撸 10 个项目,也许至少会拿到 2–3 个项目空投,盈亏比居然就这么变高了不是吗! 当然,零撸空投目前也有很卷的,比如有些比拼积分的、比拼邀请数的动不动就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人(地址)参与。再加上目前能够零撸的项目确实很多,就算你在有时间,但精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还是建议大家集中优势去撸你认为最值得撸的几个项目即可。 前几天恒老板在群里分享了一个自己写的《空投百万富翁计划》,我觉得他已经总结的比较到位了,我简单摘录其中的一段文章分享一下: 以上项目除了ZKS 和layerZero现在开始可能时间上稍微晚一点,当做彩票吧。后面几个项目根据自己情况 ,重点筛选自己喜欢的 2–3 个尽可能的多上账号。个人预期一个号按低保1000U来算,想从某个项目赚到多少U ,自己计算需要的账号数量就可以,比如想赚15万U 那就做15万/1000=150个号 ,可以稍微多一点,更保险。其实每个号成本不算高也就20–30U,净消耗按5000U来算,也就是人民币不到4万。赔率还是很高的,基本是30–50倍。筛选两三个项目也是互为备份,确保万无一失。进入这个圈子,我见证了无数人从0开始赚到几百万,有刚毕业的,有创业失败的,无一例外,都通过空投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选对方向,开始做就可以了。不知道怎么做?总有人知道。把项目名字拿去推特一搜就有很多教程。善用搜索,学习改变命运。 第二、寻找 GEM 项目 上面关于“我应该买什么”部分的分享里面,其实我们最后给出的答案相对比较保守。如果你现在有一点钱,既不想补仓大饼以太、也不想买那些已经涨了不少倍的山寨项目,而且你也不屑于去玩那些 MemeCoin,但还想博一下,希望本轮牛市可以有个几倍的机会。那么,你不妨去试着寻找一些 GEM 项目。 当然,这里的 GEM 肯定不是指邓紫棋或搞说唱的老舅,这个词在外网平台可能出现的频率会比较多。你可以简单把 GEM 原意理解为宝石,即指那些有可能会爆发的新项目(暂未发币或即将发币)。GEM 项目和 MemeCoin 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gambling 项目,而前者可能是有一些创新机会或者产品支持的。 一个好的 GEM 项目往往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带来3–10 倍的回报,所以很多不屑于玩MemeCoin的人,也会非常热衷于去寻找和发现此类可能的项目。 目前寻找此类项目相对比较直接的渠道就是我们之前文章中介绍过的 1DO、1CO 等方式了,因为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上一篇关于链上工具指南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介绍,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直接借助比如 Fjord Foundry、1intro 这样的平台去参与那些新项目机会。 第三、挖掘低 MC 项目 如果你通过零撸空投、或者借助 GEM 项目获得了一些收益,但你依然不想去补仓大饼以太、也不想买那些已经涨了不少倍的山寨项目,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寻找低市值项目上面了。 牛市期间是板块轮动的,甚至有些板块还会轮动不止一次,所以如果你希望抓住本轮牛市的尾巴并博取更高的收益机会,比如10–100 倍的机会,那么也不是不可能。比如: - 去寻找和挖掘那些目前还没有怎么轮动、但今年有可能会轮动的叙事(也可以自行来考古一下话李话外的历史文章) - 去寻找那些具有 VC 支持、且有一定的产品及技术,但依然比较早期的项目(如果此类项目还未发币、尽量也去参与一下获得空投或首发份额机会) - 寻找热门叙事板块里面可能有潜力会上涨的低市值项目(比如RWA板块里面其实还有不少项目、别总盯着最近涨的最猛的那几个眼红,比如TRADE的市值现在也只有8000万美元、BST的市值只有3000万、LTO的市值也刚刚接近了1亿,现在随便一个热门MemeCoin都是几亿市值,难道这种项目未来的潜力还不如个一个Meme吗) 当然,这个风险相对于上面两种方式来说会高一些。而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零撸空投、GEM 项目、低 MC 项目外,前几天我看群里有伙伴还在讨论搭节点的事情,我觉得这个事情似乎在牛市期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需要选对项目。假设有那么一个不为太多人所知的项目,只需几十美元的服务器费用设置个节点就可以拿到相关的空投或奖励,倒也是一种赚钱的途径和方法。不过我个人对搭节点这种事情没太多关注,也了解不多,这里也仅是简单提及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Google相关资料或教程即可。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37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牛市中期应该买什么?这轮牛市还有多大的赚钱机会?

前几天有个小伙伴分享了一个观点:感觉自己越是懂得多、研究的多、越是没有赚到钱,反而是身边有些新人,各种冲土狗梭哈倒是赚了不少。
这个观点我感觉也比较有趣,我们先不说这个观点的对错,我们只辩证地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讲,研究的越多,给自己的可选择性组合可能就会越多,这样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有时候很难做出选择。就好比仅去年一年,话李话外的文章中分享/提及的项目应该就超过了 1000 个,但这也仅是基于研究(学习)层面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直接去买超过 1000 个项目的代币。
而且,1000 个项目也仅是这个领域里面的很小一部分,目前链上有超过 240 万个项目/代币。如果我们按照 coinmarketcap 平台的统计来看,该平台收录且有市值排名的项目是 9,505 个。如果我们按照 coingecko 平台的统计来看,该平台收录且有市值排名的项目是 13,692 个。而且,这个领域每天还会持续诞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项目,也有一些项目每天在发生着跑路或消失。现在很多人喜欢直接扔我一个项目名,问我怎么样,我很多时候会直接说不知道,这个其实也在正常不过了。
所以,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是投资的话,最简单的肯定是去囤自己最看好(信仰)的大饼就好了。因为学习和分享只是一种兴趣爱好,我当然可以去看 1000 个项目。但投资是一种策略,我只做对自己来说最稳、最简单且最优的 1–2 个选择即可。
但我今年开始确实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新项目实在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反而大家在后台留言问各种项目的问题收到一大堆(但熊市期间留言的人不多),但留言中的大部分项目/代币我当时其实没听说过,因为我一个人也不可能 Cover 住币圈的所有最新信息。直接回复不知道吧,对方可能会觉得我高冷,但我又不可能专门花时间精力替别人去做调研(所以后来我也整理了一个《项目调研模版表》进行了分享)。因此,今年以来话李话外的文章输出比例更多变成了偏方法论系列,或者基于某个生态/赛道的整体性梳理,而不再单独去针对某个或某几个项目去做分析和罗列。我前几天甚至把话李话外的 slogan 也给改了,将“专注区块链知识分享与项目研究”改成了“专注区块链知识分享”,去掉了里面的项目研究字眼描述。
我们继续回到正题。至于那些刚进来的新人,据我的观察大致有几种:
第一种是听说这个领域里面能发财,或者直接被人带着进来并带入各种所谓密码群的,然后跟着某些人操作冲土狗,有时候确实是能够冲到第一线,不明觉厉地吃到些收益。
第二种是关注了某些老师进行跟单的,老师推荐买什么,他们就跟着买什么就好了,有时候确实也能够赚到些收益。
第三种则是相对比较理性的新人,他们的戒备心稍微比较强一些,不太相信别人,而且学习能力一般也不错,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比如关注N个加密博主或者下载N个加密媒体)、并借此来找到收益机会。
第一种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因为这种事情之前的文章也有说过几次,即便是有人运气好能够在某些土狗上因为冲的快赚到几波儿收益,大部分人最后基本也会因为自己的认知跟不上都还回去的。
第二种这个我也不好说太多,虽然郭德纲老师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但其实我和各种老师谈不上什么所谓的同行,且我对所有能够认真且坚持不懈分享加密领域知识的真实博主都是很钦佩的,而且按照我做话李话外这件事情的初衷而言,我不可能去仇恨任何别的博主。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无法避免因为我的一些直言不讳导致有人动不动就来举报我。所以这里我只能说,牛市期间做这件事情的赢面概率其实相对会比较大,所以你才会发现,每到牛市的时候,这个圈子里面就会冒出来非常多比较活跃的XX哥或XX老师来热情地帮你分析盘面或带单。至于要不要跟着这些老师操作,这种事情你自己去做决定或选择即可,只要别忘记了我们很早就提到的“不懂勿碰”的最基本投资原则就行。
第三种我还是比较欣赏的,至少他们在安全意识上就已经领先了不少人。如果是在传统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相关经验,比如精通 K 线或者一些技术,那么进来后应该会很快能够进入状态并找到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而如果是完全的萌新,那么能够直接赚到钱可能运气的成分会稍微大一些,且对于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第一次经历牛市,如果能够自己折腾一通后做到最后还不亏钱,那么基本也就是赚的(主要是赚到了经验)。
但不管是做研究也好,直接跟单也好,或者是无脑冲也罢,其实在这个领域里面的绝大部分人主要思考的就是一个问题:应该买什么?
1.我应该买什么?
这种问题也是我在后台众多留言中看到最多的问题之一了。如果基于这个问题来展开的话,我们又可以把这个领域里面的人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买什么的人。这些人其实占比很少,基本也都是已经经历了至少 1–2 轮牛熊转换的老韭菜。就以我自己来说,投资方面我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熊市坚持DCA(定投)这一件事情而已。
一类则是一直在试图寻找这个答案的人。比如一轮下来,这些人买的币多的可能有几十种,少的也得有个十几种,平时不是在追热点的路上,就是在换仓的路上。当然,也有一些铁头会死拿着某些小山寨不动,然后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耐心,如果坚持住了也许能够等到解套(甚至还能赚到钱),如果坚持不下去了只能选择割肉离场。或者一些陷入迷茫的人,则会开始到处去找别人问这个问题:我应该买什么?
这种问题其实不太好回答。比如我一直让你买大饼,两年多过去了,你就是不买。然后我一直建议你重点关注 AI、RWA、GameFi 等板块,一年多过去了,你还是不了解什么是RWA。然后,你现在又在继续留言问:我应该买什么?
……似乎就这么陷入了一种无限循环模式。
而且话再说回来,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答案可能也是不同的。比如,22年的时候如果你问我,我会坚定地让你和我一起囤大饼。23年的时候你问我,我会建议你多关注 AI、RWA、GameFi 等板块。而如果你现在(大致在牛市的中期)再问我,那么:
第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牛市期间我基本是不会做什么买入交易的。我自己的定投计划今年(24年)1月份也结束并停止了,这个之前的文章里面应该也有提及。
第二,至于现在这个阶段还空仓且不知道买什么的,我个人的建议是,你可以买几个自己最看好的赛道头部项目即可,而如果你连看好的赛道都没有(或不知道),那么直接趁着回调机会补买点大饼和以太也行。同时把本轮牛市收益的预期降低一些,别被那些动不动就几十倍的小币迷了眼睛。然后好好观察并体验这轮牛市的变化,老老实实等下一轮熊市再开始定投你最看好的项目吧。
第三,至于现在已经满仓的,我个人的建议是,牛市期间也不要频繁换仓,既然你已经买了某某币或者重仓了某某币,那么说明你是做了基本研究并看好它的。而且,只要你是按我之前说的,当初已经至少把 5 成的仓位给了大饼/以太,那么现在只需要继续保持耐心即可,你接下来要做的就一件事,即等待大牛到了再分批出货把你的币卖给有缘人。
第四,如果你现在已经满仓,但之前一点大饼以太都没囤,这个时候主要就看你自己挑项目的眼光+运气了,赶上大牛/山寨季也许会赚钱(或回本)。而你如果同时善于做思考和总结的话,那么即便本轮你没什么太大的收益,但你的经历和经验也许在下一轮牛市就会让你成为最先翻身的那批老韭菜。
之前我还看到有些人私下形容我是一个:明明可以去做到更多,但却偏偏选择了最保守策略的人。这话我是认同的。
但我想说的是,做着最复杂的事情,但只执行最简单的投资策略,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种选择。不代表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有很大差别,且每个人的思维模型,知识阅历,观察角度,利益诉求,资金体量等也都不尽相同,所以,你当然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和策略,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2.这轮牛市还有多大的机会?
记得去年的时候,我们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下一个(即本轮)牛市可能是加密市场最后一次大规模增长的机会。
里面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理由,总结起来就是,本轮牛市你将会看到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牛市,但同时也将会成为普通人赚取超额投机收益的最后机会,因为全球的基金和那些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正在进入这个市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给普通人的机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小。
那么,既然现在已经处于牛市的中期(猜测),那么这轮牛市还有多少机会能够把握呢?
第一、参与一些零撸空投
如果你已经没太多钱但有空余时间,那么你可以继续去尝试诸如零撸空投。因为目前这个市场阶段,零撸依然是风险最低、且盈亏比最高的事情之一,至少目前为止,我还没听说过谁因为零撸而亏了钱的。
记得前几天有个小伙伴在群里问 ETH 跨链的事情,说是想撸 linea 这个毛,要跨几十刀过去,被群友“劝返”了,因为几十刀通过主网跨的话,来回几次的 Gas 基本就啥也没了,不建议他为了跨链而进行跨链的操作,这样意义不大。
这点我也是非常赞同的,牛市期间 Gas 其实不便宜(尤其是像ETH主网这样的) ,如果你是选择撸这种需要高 Gas 的操作,其实也比较难赚钱。现在可能还相对好点,等后期手续费都是几百刀起步的时候,你再做这种操作的话简直就是去送钱,而不是赚钱。
另外就是昨天还有个伙伴问我要不要参与一些质押空投,因为他听说质押空投可以搞到大毛,看着别人各种搞 Merlin、Eigenlayer、EtherFi、blast、Swell、Puffer,ZxLink、Pendle 等的质押,自己也手痒痒想参与一下。
如果你前段时间搞质押空投,那么我不会反对你,而且前段时间我甚至也发了相关的文章进行一些质押空投方面的梳理,但如果你是现在才开始决定搞这件事情,那么我建议你先冷静一下。第一呢,现在各种质押空投的积分其实已经非常内卷了,不少项目也变成了鲸鱼的游戏。第二呢,参与这个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果你现在才计划借贷搞 10 个 ETH 去质押,那么就需要考虑下 ETH 的波动,同时还要考虑下项目的安全性(知名大项目卷死、小项目可能会被黑客攻击)。
所以,综合来看,你已经没太多钱但有空余时间,那么现在空投比较适合搞的似乎就是零撸空投了,比如去参与一些测试网(比如Berachain等)的交互、或一些低 Gas 的交互。
目前零撸空投可选的项目就实在是太多了。熊市的时候很多项目方都是在磨时间吊大家胃口,能拖则拖,迟迟不发币。但牛市不一样,项目方们需要赶在牛市期间赶紧发币,否则再经历一轮熊市的话,估计都会活不到下一轮牛市。
甚至有些项目因为自己的用户数不足,还会想着法儿的蹭热点,比如直接给那些已发币的知名项目的用户进行空投,而且不少空投份额居然还比较大方。牛市很短,但项目很多,现在似乎反而成了参与零撸空投的最佳时机之一。熊市零撸 10 个项目,能够有一个拿到空投就不错了,现在零撸 10 个项目,也许至少会拿到 2–3 个项目空投,盈亏比居然就这么变高了不是吗!
当然,零撸空投目前也有很卷的,比如有些比拼积分的、比拼邀请数的动不动就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人(地址)参与。再加上目前能够零撸的项目确实很多,就算你在有时间,但精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还是建议大家集中优势去撸你认为最值得撸的几个项目即可。
前几天恒老板在群里分享了一个自己写的《空投百万富翁计划》,我觉得他已经总结的比较到位了,我简单摘录其中的一段文章分享一下:
以上项目除了ZKS 和layerZero现在开始可能时间上稍微晚一点,当做彩票吧。后面几个项目根据自己情况 ,重点筛选自己喜欢的 2–3 个尽可能的多上账号。个人预期一个号按低保1000U来算,想从某个项目赚到多少U ,自己计算需要的账号数量就可以,比如想赚15万U 那就做15万/1000=150个号 ,可以稍微多一点,更保险。其实每个号成本不算高也就20–30U,净消耗按5000U来算,也就是人民币不到4万。赔率还是很高的,基本是30–50倍。筛选两三个项目也是互为备份,确保万无一失。进入这个圈子,我见证了无数人从0开始赚到几百万,有刚毕业的,有创业失败的,无一例外,都通过空投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选对方向,开始做就可以了。不知道怎么做?总有人知道。把项目名字拿去推特一搜就有很多教程。善用搜索,学习改变命运。
第二、寻找 GEM 项目
上面关于“我应该买什么”部分的分享里面,其实我们最后给出的答案相对比较保守。如果你现在有一点钱,既不想补仓大饼以太、也不想买那些已经涨了不少倍的山寨项目,而且你也不屑于去玩那些 MemeCoin,但还想博一下,希望本轮牛市可以有个几倍的机会。那么,你不妨去试着寻找一些 GEM 项目。
当然,这里的 GEM 肯定不是指邓紫棋或搞说唱的老舅,这个词在外网平台可能出现的频率会比较多。你可以简单把 GEM 原意理解为宝石,即指那些有可能会爆发的新项目(暂未发币或即将发币)。GEM 项目和 MemeCoin 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gambling 项目,而前者可能是有一些创新机会或者产品支持的。
一个好的 GEM 项目往往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带来3–10 倍的回报,所以很多不屑于玩MemeCoin的人,也会非常热衷于去寻找和发现此类可能的项目。
目前寻找此类项目相对比较直接的渠道就是我们之前文章中介绍过的 1DO、1CO 等方式了,因为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上一篇关于链上工具指南的文章中已经有过介绍,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直接借助比如 Fjord Foundry、1intro 这样的平台去参与那些新项目机会。
第三、挖掘低 MC 项目
如果你通过零撸空投、或者借助 GEM 项目获得了一些收益,但你依然不想去补仓大饼以太、也不想买那些已经涨了不少倍的山寨项目,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寻找低市值项目上面了。
牛市期间是板块轮动的,甚至有些板块还会轮动不止一次,所以如果你希望抓住本轮牛市的尾巴并博取更高的收益机会,比如10–100 倍的机会,那么也不是不可能。比如:
- 去寻找和挖掘那些目前还没有怎么轮动、但今年有可能会轮动的叙事(也可以自行来考古一下话李话外的历史文章)
- 去寻找那些具有 VC 支持、且有一定的产品及技术,但依然比较早期的项目(如果此类项目还未发币、尽量也去参与一下获得空投或首发份额机会)
- 寻找热门叙事板块里面可能有潜力会上涨的低市值项目(比如RWA板块里面其实还有不少项目、别总盯着最近涨的最猛的那几个眼红,比如TRADE的市值现在也只有8000万美元、BST的市值只有3000万、LTO的市值也刚刚接近了1亿,现在随便一个热门MemeCoin都是几亿市值,难道这种项目未来的潜力还不如个一个Meme吗)
当然,这个风险相对于上面两种方式来说会高一些。而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零撸空投、GEM 项目、低 MC 项目外,前几天我看群里有伙伴还在讨论搭节点的事情,我觉得这个事情似乎在牛市期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需要选对项目。假设有那么一个不为太多人所知的项目,只需几十美元的服务器费用设置个节点就可以拿到相关的空投或奖励,倒也是一种赚钱的途径和方法。不过我个人对搭节点这种事情没太多关注,也了解不多,这里也仅是简单提及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Google相关资料或教程即可。
好了,本期的内容我们就暂时先分享到这里,这也是话李话外更新的第 437 篇文章,后面我们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相关的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话李话外查看并了解更多内容。
注: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科普学习和交流之用,标题或正文中提及的所有项目与话李话外均无任何利益关联,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市场为极高风险领域,请理性看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Explora las últimas noticias sobre criptos
⚡️ Participa en los últimos debates del mundo cripto
💬 Interactúa con tus creadores favoritos
👍 Disfruta contenido de tu interés
Email/número de teléfono

Lo más reciente

--
Ver más
Mapa del sitio
Cookie Preferences
Términos y condiciones de la plataf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