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V全称秘密共享验证器,它是两位以太坊开发CarlBeek和adiasg在一篇探讨ETH2.0验证器故障的文章中所提出来的概念。
SSV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将验证者的私钥进行碎片后给到多个运营商,相当于多签的逻辑,后续SSV经过不断的讨论和发展延伸升级为DVT,所以SSV是DVT的前身,SSV也是一个技术名词,而我们今天聊的ssv_network则是因其是SSV( Secret-Shared-Validator )概念的践行者所以直接将自己命名为SSV,是这样一个关系。

分布式密钥生成 DKG是一个密码学过程,可以让多台机器(多个运营商)使用相同的验证者私钥,之前说过成为POS验证节点分四步:申请认证、质押ETH、获得私钥(相当于你的存款证明)、运行机器。所以实现DVT首先要解决怎么能够让多台机器共享1个私钥,DKG让每个参与者都拥有私钥的一部分,从而防止单方直接访问控制整个私钥
BLS签名的私钥共享是一种机制,它实现了多方聚合签名,即能够将区块中所有的签名组合成单个签名,因为DKG使得私钥被多人碎片持有,那么需要签名时则将多人的签名聚合为一个签名,就像是一把钥匙被劈成4份分别保管,需要开门的时候则把4个碎片拼起来粘好后再插锁孔里。
多方安全计算MPC由大名鼎鼎的清华姚班创始人姚期智在1982 年提出,指参与者在不泄露各自隐私数据情况下,利用隐私数据参与保密计算,共同完成某项计算任务,MPC钱包概念大家应该也耳熟能详了,所以同样需要MPC技术来让每个私钥片段持有者在不泄漏自己数据的情况下一起完成重建私钥生成
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共识IBFT大家应该已经很熟悉了,DVT的一个节点被任意选为领导者,负责区块提议并等工作,如果绝大多数验证者认为该块是有效的,它就会被添加到区块链中。如果在共识过程中选择的领导者下线,IBFT 将进行快速领导者更换并选择另一个 DVT 节点来承担该角色
DVT技术我们搞明白了,ssv_network则是基于此实现的一个去中心化验证器DVT的基础设施,属于0层解决方案,从而成为了以太坊POS层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它使验证器能够由多个运营商运行,而不是仅由当前行业标准的1个,开发人员选择在其上构建他们的dapp和协议。

它结合质押的完整完成流程如下,主要分3个步骤,质押者要先选择一组4运营商作为我的代管,然后将我作为验证者的私钥发给KeyShares来进行刚才说到的DKG等过程,最后向我选定的一组运营商发出广播将它们注册到网络中,并且这里也融入了它们的经济模型,质押者可以缴纳SSV的token作为管理运营费用。
最后在市场层面总结一下,Lido虽然目前凭借很低的质押门槛成为赛道龙头,但是中心化在web3就是原罪,Lido一定需要解决这个问题,SSV作为去中心化节点验证协议的头部项目。目前LIDO质押地址和总数:1760万ETH,总价值314亿美金,而SSV目前的市值只有3亿美金,然后代币的作用和大部分的质押DAO一样,就是治理的作用,还有就是用户在使用验证器的时候需要付费,而这个费就是用SSV去支付的,支付的这个SSV的费用会有80%给验证器,20%给dao。
所以就SSV的技术而言,这一定是大势所趋,在SSV成熟之后,LIDO也一定会转向SSV的技术方案,因为中心化的服务商一旦跑路,那么对他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SSV和LIDO他们并不是互斥关系,SSV是服务于这些质押服务商的,这是一个正循环,所以SSV只要好好干,目前这个市值区间还是一个低估值区间,因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ETH会被质押上去,从数据上来看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