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 (SEBI) 提議對加密貨幣交易進行多監管機構監管,這與印度儲備銀行的擔憂有所不同。

  • 穩定幣可能面臨禁止,專家組計劃在六月前最終確定建議。

  • 儘管最高法院在 2018 年進行了干預,但印度對加密貨幣的監管立場仍然嚴格。

據路透社報道,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提出了一種新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主張採用多監管機構的監管方式。

該提議標誌着該國對私人虛擬資產立場的潛在轉變,但它是否會被採納還有待觀察。

據報道,SEBI 的觀點與印度主要銀行印度儲備銀行 (RBI) 的觀點不同,後者在另一份報告中表達了對私人數字貨幣可能帶來的宏觀經濟風險的擔憂。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印度儲備銀行的報告均已轉發給正在制定金融政策的政府小組。

自印度儲備銀行於 2018 年發佈指令禁止金融機構與加密貨幣用戶和交易所合作以來,印度對數字資產的監管方式一直充滿不確定性。儘管最高法院在 2020 年推翻了這項禁令,但缺乏明確監管的現象仍然存在。

SEBI 提出的框架似乎受到了美國模式的啓發,主張分散監督,由不同的監管機構管理加密貨幣活動的各個方面。

具體而言,SEBI 建議對功能類似於證券和首次代幣發行 (ICO) 的加密貨幣進行監管。與此同時,由傳統貨幣 (法定貨幣) 支持的資產可能屬於印度儲備銀行的管轄範圍。

“SEBI 表示,它可以監控以證券形式出現的加密貨幣以及首次代幣發行 (ICO) 等新發行。瞭解該小組討論情況的人士表示,它還可以頒發股票市場相關產品的許可證。”

接近該委員會的消息人士透露,該委員會正在討論可能禁止穩定幣的問題,預計最終決定將於 6 月做出。

儘管監管爭論仍在繼續,但人們對加密貨幣逃稅和財政穩定風險的擔憂日益增加。特別是,印度儲備銀行強調了逃稅和央行收入損失等潛在挑戰。

繼最高法院於 2018 年作出裁決後,印度儲備銀行實際上將加密貨幣排除在了正規金融體系之外。儘管如此,加密貨幣交易仍然蓬勃發展,促使政府引入加密貨幣交易稅,並強制交易所進行本地註冊。根據透明度報告,已有 31 個國家實施了允許加密貨幣交易的法規。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提議採用多監管機構監管加密貨幣的文章最先出現在 Coin Edition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