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每天都在越來越多地注意到,央行數字貨幣(CBDC)不值得冒險。然而,爲了消除這些擔憂,一些政策制定者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開源代碼,以此來提供透明度,並可能贏得公衆的信任。但毫無疑問,雖然透明度是受歡迎的,但它並不是靈丹妙藥。

對於熟悉加密貨幣的人來說,使用開源代碼的概念無需介紹。然而,對於那些可能不熟悉的人來說,這個概念只是指公開發布項目背後的源代碼,而不是將其鎖定爲機密或商業機密。例如,比特幣 (BTC) 背後的代碼是免費的,所有人都可以查看。

將項目開源有很多好處。例如,這樣做爲外部審計打開了大門。經過仔細審查後,有人可能會發現原始設計者沒有發現的漏洞。或者,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人可能會發現項目深處隱藏着一些邪惡的東西。

相關:比特幣牛市恢復前需要考慮的 3 個趨勢

回到比特幣的例子,代碼可以免費獲取,這樣人們就可以驗證 2100 萬的供應上限不僅僅是一個廣告口號——它嵌入在設計中。實際上,發佈項目背後的代碼可以幫助人們知道他們可以(或不能)信任誰。

然而,開源代碼並不是靈丹妙藥——尤其是當涉及到困擾 CBDC 的問題時。

想想去年巴西發生的事情。巴西央行公佈了試點 CBDC 的源代碼,人們只用了四天時間就注意到 CBDC 的代碼中嵌入了監控和控制工具。如果去中心化加密貨幣也是如此,人們可以開闢一條新路並分叉,或者乾脆不使用它。但是,當 CBDC 是政府控制下的集中貨幣的縮影時,CBDC 用戶有什麼補救措施呢?

人們可以暢所欲言,但央行往往由非民選官員掌管,他們不對公衆負責。人們可以選擇替代貨幣,但政府往往試圖消除貨幣競爭。因此,雖然透明度有助於瞭解該系統如何運作,但它本身對幫助想要改變該系統的公民作用不大。

稍微轉移一下焦點,美國法典提供了一個說明性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打開美國法典,查看第 12 章第 35 章第 3413 節和第 3414 節,你會發現有 20 種不同的例外情況,允許政府有效地忽視你的財務隱私權。這種透明度當然有助於理解政府如何維持如此廣泛的金融監控系統,但僅靠透明度不足以解決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挪威,挪威央行也公佈了其 CBDC 項目背後的代碼,這說明爲什麼開源代碼不是解決 CBDC 問題的靈丹妙藥。然而,這裏的問題略有不同——它表明今天的開源可能明天就不是開源的了。在與國家政府這樣的集中實體打交道時,這一決定可能很快就會做出,而且無需徵求公衆的意見。挪威央行非常明確地承認了這一點,指出其目前的重點絕不代表對開源代碼的長期承諾。

最後一個例子是,美國的經驗也表明,先前的聲明並不代表未來對開源技術的承諾。美聯儲多年來一直在進行 CBDC 研究和試點。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項目是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合作。該項目被稱爲“漢密爾頓項目”,它導致了開源 CBDC 模型的創建。然而,沒有什麼能將美聯儲與漢密爾頓項目或任何開源模型的結果聯繫起來。事實上,美聯儲似乎已經放棄了這個項目。

相關:傑羅姆·鮑威爾的轉變預示着比特幣將迎來一個無聊的夏天

我們仍看到 CBDC 發展的早期階段,但這些例子很有啓發。政策制定者應該因擁抱透明度而受到讚揚,但公衆不應被愚弄,以爲透明度是解決 CBDC 帶來的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

儘管開源技術的使用一直是加密貨幣發展的基石之一,但人們不應忽視,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也賦予人們根據信息採取行動的權力。正是這種情況引發了人們對金錢和金融思維方式的革命。

CBDC 不可能複製這種好處。這裏的問題遠遠超出了央行經常被混淆的行爲,直接涉及到政府應該擁有多大權力的核心問題。從根本上講,CBDC 的問題在於,它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可能將貨幣集中化,以至於它有可能讓政府幾乎擁有無限的權力來左右公民的經濟選擇。

Nicholas Anthony 是 Cointelegraph 的客座專欄作家,也是卡託研究所貨幣和金融替代品中心的政策分析師。他是《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對加密貨幣的攻擊:質疑加密貨幣條款的理由》和《金融隱私權:在數字時代制定更好的金融隱私框架》一書的作者。

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並非法律或投資建議,也不應被視爲法律或投資建議。本文表達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並不一定反映或代表 Cointelegraph 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