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警方公佈了一樁國際洗錢大案,查獲超過6.1萬枚比特幣,這些資金由華裔英國女子Jian Wen(溫簡)涉嫌協助被中國通緝的詐騙集團首腦Zhimin Qian(錢志敏)而獲得,據悉她將於5月10日判刑。

溫簡之所以遭警方盯上,是因爲她試圖使用比特幣在倫敦購買奢侈品和房地產,包括在漢普斯特德的一座附設游泳池、有七個臥室的豪宅,該豪宅市價達3000萬美元,但由於溫簡無法解釋其比特幣的來源,交易未能完成。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溫表示對比特幣來源於不義之財並不知情,其持有的比特幣是通過挖礦取得,但她後續又改變說法,聲稱這些比特幣是錢志敏給她的愛物,並出示一份契據,寫明她從錢志敏手中獲取3000枚比特幣。

而事實上,這些贓款是錢志敏於2014至2017年間,在中國欺騙近13萬名投資者所得,在天津的藍天格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案中,錢志敏以高額利息吸引公衆投資,並通過返利等手段實施詐騙,他從投資者手中騙取近63億美元資金,兌換成比特幣後攜款潛逃,化名爲張雅迪逃亡到了英國,迄今仍逍遙法外。而溫簡是錢志敏的聯絡人之一。

對於查獲的6.1萬個比特幣,金融時報透露,英國皇家檢察處已在高等法院啓動民事追償程序,如果沒有其他人有權獲得這些資產的話,被沒收的資金一半歸英國警方,另一半歸英國內政部。此案現在已經是英國最大的加密貨幣扣押案。

但值得關注的是,13萬名中國受害者有權獲得賠付。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嚴立新近日表示,這是一樁蓄謀已久的欺詐案,欺詐手段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不法分子還利用虛擬貨幣進行洗錢,前後道首尾呼應,環環相扣。

中國政府、司法機關和警方不會坐視不管,有權利就此案進行追討追贓,英方理應配合和支持,因爲雙方都是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的成員,必須遵守共同規則。

不過嚴立新也指出,此案的處理相當棘手,因爲在虛擬貨幣的查封、凍結、扣押和處置方面,面臨許多難以下手甚至無從下手之難,這是一個全球難題。

贓款分割是國際通行的做法,此案中,英方爲破獲此案投入了相應的司法執法資源,獲得必要補償可理解和接受,但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範疇,因此,此案需要通過中英雙方的外交協調,司法和警務合作來實現國際法框架下的雙贏,方能使得中國境內的13萬受害者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成爲可能。

2023年9月1日人民法院報刊文《虛擬貨幣的財物屬性認定及涉案財產處置問題》,文中對虛擬貨幣的刑法屬性進行了辨析,說到:“虛擬貨幣具有經濟屬性可歸屬爲財物、現行法律政策並未將虛擬貨幣定性爲非法物品,因此在現行的法律政策框架下,我國相關主體持有的虛擬貨幣,仍屬於合法財產,受到法律保護。認爲對於涉虛擬貨幣的犯罪行爲,涉案款物並不可一律予以沒收或者發還,應當在刑事、民事法秩序統一的基礎上,分別予以對待,做到個人財產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均衡保護。”

無獨有偶,《中國檢察官》也在今年3月的刊文《法秩序統一性視域中非法獲取虛擬貨幣的行爲性質認定》中指出:“虛擬貨幣雖然不具有貨幣屬性,但作爲一種商品,屬於刑法上作爲財產犯罪對象的“財物”,非法獲取虛擬貨幣的行爲侵犯他人財產權益,應認定爲財產犯罪。”

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司法機構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雖然虛擬貨幣並非法定貨幣,但在現行的法律政策框架下,並未將虛擬貨幣定性爲非法物品。因此,根據現行的法律政策,我國相關主體所持有的虛擬貨幣被視爲合法財產,並受到法律的保護。儘管資金外逃至他國,也有權利進行追溯。

總結

近年來,虛擬貨幣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各類犯罪、政策監管、民事糾紛、刑事風險等問題,由於案件所涉受害者衆多,危害極大,影響惡劣,越來越多的案件、糾紛需要明確虛擬貨幣價值屬性。

爲應對這一挑戰,中國應儘快完善涉及虛擬貨幣“查凍扣處”的相關法律法規,形成監管和執法共識,加強國際合作,採取趨同一致的措施,打擊利用虛擬資產進行洗錢等犯罪,是當下各方的必須和急需。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