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家在其年度《網絡自由》報告中透露,全球互聯網自由已連續 13 年下降。這種下降不僅歸因於傳統的鎮壓手段,還歸因於人工智能 (AI) 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該報告調查了佔全球互聯網用戶 88% 的 70 個國家,揭示了全球網絡言論和民主令人擔憂的狀況。

人工智能在不斷升級的網絡鎮壓中扮演的角色

報告的共同作者 Allie Funk 強調,過去一年人工智能的進步加深了互聯網自由的危機。儘管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都大有可爲,但其應用已導致數字壓制的規模和效率,威脅到互聯網的開放性。監控、審查和虛假信息是人工智能技術加劇的挑戰之一。

聊天機器人規避鎮壓的希望破滅了

最初,人們希望人工智能驅動的聊天機器人能夠讓個人獲取未經審查的信息並繞過國家控制的敘事。然而,事實證明事實並非如此。政府現在正在採取措施控制聊天機器人及其輸出。這包括阻止聊天機器人的訪問、操縱其響應以符合國家敘事,以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迫使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刪除內容。

中國在控制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在控制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百度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必須對其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實施嚴格的內容控制,確保訓練數據符合政府定義的“真實、準確、客觀和多樣性”標準。因此,在臺灣、新疆和天安門廣場等敏感問題上,這些聊天機器人要麼傳播國家宣傳,要麼保持沉默。

中國擴大互聯網打壓

中國對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操縱只是其廣泛網絡壓制體系的一個方面。中國政府的審查和監視手段無與倫比,導致記者和批評者被監禁,批評內容從互聯網上被刪除。

中國政府的迴應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否認了有關壓制互聯網的指控,堅稱中國的互聯網環境是“自由、開放、有序的”。他們聲稱,依法管理互聯網可以維護公民和企業的權利和利益。

選舉成爲數字壓制的爆發點

在世界各地,選舉已成爲數字鎮壓的爆發點。柬埔寨和土耳其等國的現任領導人試圖控制信息流以影響選舉結果。預計這一趨勢在 2024 年將尤其令人擔憂,因爲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和美國即將舉行大選,這使得人工智能公司的透明度和監管變得至關重要。

2024 年:民主的決定性一年

諾貝爾獎獲得者瑪麗亞·雷薩警告說,民主的命運將在2024年底決定。互聯網自由和民主進程面臨的挑戰預計將加劇,需要採取積極措施來維護民主原則。

前景黯淡中的積極進展

儘管對互聯網自由的評估不容樂觀,但也出現了一些積極進展。減少間諜軟件使用的努力已取得進展,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限制政府機構使用可能威脅國家安全或人權的商業間諜軟件。

全球技術專家和公民的適應力

世界各地的技術人員正在動員起來,反對審查和監視,爲未來帶來了希望。此外,儘管環境令人壓抑,但像中國這樣的公民表現出了非凡的韌性。最近針對中國嚴格的零新冠政策的抗議活動導致了國家層面罕見的政策逆轉,這表明人們繼續尋求表達自己和倡導變革的渠道。

據自由之家報道,全球互聯網自由度連續 13 次下降,凸顯了人工智能對數字壓制的日益影響。各國政府對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控制,尤其是中國,凸顯了加強監管和透明度的必要性。隨着 2024 年關鍵選舉的臨近,全球社會在維護民主價值觀和維護互聯網自由的鬥爭中面臨決定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