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者:幣安產品負責人 Mayur Kamat 如何協助 Web3 打造未來

2022-03-23

Mayur Kamat 的履歷亮眼,曾任職 Google、微軟等頂尖科技公司。如今,他將運用自身經歷,接受幣安產品主負責人的全新挑戰。

時間回到 2011 年。Mayur Kamat 有生以來第一次購買了兩枚比特幣。他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購買 VPN 連線。 

當時,Mayur 對於比特幣並沒有想太多。他只是想要用信用卡做不到的、完全匿名的方式來交易。 

十一年過去了,比特幣的價值扶搖直上 47,000 美元,加密貨幣的知名度也來到歷史新高。Mayur 則意識到,自己正在為世界最大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生態系打造最尖端的產品。

那麼,他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是什麼讓這位大膽的先鋒一頭栽進加密貨幣、區塊鏈和 Web3 的世界? 

身為產品人員,Mayur 終其職業生涯都在找尋更能啟發、保護、取悅用戶的好方法。簡單來說,Mayur 始終致力於打造能夠改善人們生活的產品。 

「投機性金融服務向來是結合產品與科技來賺更多的錢—那種東西我一點興趣也沒有。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加密貨幣比較像是投機性資產,用來製造財富的機器,而不是能夠為日常生活產生正面效益的產品。我從來不是加密貨幣懷疑論者,而是加密貨幣不可知論者。」

Mayur 的加密貨幣經驗和今日許多活躍用戶非常相似。大家都聽說過加密貨幣的技術;一種新奇的技術,價格時升時降—雖然有時候波動真的非常地劇烈。 

不過,自從網路論壇和短暫的新聞頭條開始討論早期加密貨幣之後,這樣的觀念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對 Mayur 來說,他見證了加密貨幣的轉捩點 (從製造財富到實際用途),還有進入 Web3 的大規模轉職潮。 

大遷徙:從 Web2 到 Web3

「這些人在 Web3 看到了什麼我沒看見的?這些人就是我景仰的人,在 Google 和臉書打造出十億用戶產品的人。有什麼是我沒發現的?」

業界好友、偶像、前同事和老闆……Mayur 在 Web2 的專業同儕紛紛離開圈子。他們離開並不是為了錢、更好的福利或是更穩定的工作。 

Electric Capital 一份近期研究顯示,2021 年迎來 Web3 開發人員最高的湧入量,有 45% 的全職 Web3 開發人員都是在 2021 年加入的。

為什麼這些開發人員要離開先前工作,轉而加入 Web3 公司與專案?原因是:像 Mayur 這樣的建構者想要站在創新的最前線。跟金錢利益沒有關係。 

開發人員之所以離開,是因為「他們看到這個平台 (Web3) 有著無限潛力和可能」,他這麼說道。這個大遷徙讓 Mayur 茅塞頓開,他突然明白,Web3 就是他需要去的地方。 

跳槽

所以,當幣安的工作機會降臨,做決定是如此簡單。雖然 Mayur 當時已接受一家傳統科技公司的 CPO 職位,但他並不想要往後職涯都在後悔—後悔沒有把握幣安提出的機會。

「後悔是沒有解藥的。我發現,如果我不現在投入這個行業,要是它變成下一個網際網路—重要性大到足以影響幾十億人的東西—那我一定會超級遺憾,竟然錯過了這等機會。」

Web1 促成了閱讀內容的誕生;Web2 讓人們可以自行創造內容並分享,使用便利、速度迅捷。現在,Web3 是演變的下一階段:去中心化、平等且透明的網路環境,對用戶和建構者都是如此。

「這感覺就像我們正處於突破的最前端,創造出以前不可能實現的應用案例。」Mayur 說道,「走過職業生涯,我才了解到,金錢和智慧聚集的地方—魔法就會誕生。」 

奠基於炒作 

加密貨幣、NFT、區塊鏈、Web3、DeFi 和元宇宙,這些詞彙僅僅在兩年前還是大多數人不熟悉的東西。現在,即使是阿公阿嬤聽過比特幣或加密貨幣,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Mayur 認為,炒作有兩個面向。 

在財務方面,他會建議新手把加密貨幣市場當作證券交易所裡的小盤股公司。和任何投資機會一樣,用戶應該做好盡職調查,建立平衡的投資組合,而且只投入能夠承擔虧損失的資金額。

不過,身為建構者,Mayur 對於炒作的態度是舉雙手贊成。 

「炒作很棒,炒作可以帶來很多聰明人一起投入這個產業。現在回頭看網際網路泡沫事件。確實有很多專案失敗。但若非炒作,也不會出現我們如今使用的許多服務和產品。想到這個例子我就知道,10 年後我們再回頭看現在的時間點,就會說是炒作創造了革命性的技術。」

第一回合

雖然有大規模的炒作,產業整體仍在發展初期,或是像 Mayur 喜歡的說法:還在「第一回合」。突破性的技術處於發展早期的時候,往往難以理解,大眾也難以接受。 

Mayur 回憶起亞馬遜和線上書店出現的第一年。人們有充分的理由對線上買書一事抱持懷疑態度。線上買書要一週才能收到,而住在紐約市的人只要走路幾分鐘就可以買到一樣的書。

不過對於住在偏鄉地區的人來說—書店的距離可是有好幾英里遠—線上書店這個點子真是棒呆了。不管住在哪裡,人們都可以在家裡舒舒服服地瀏覽整間書店的書目,只要點幾下就行。現在,數十億人都曾經在線上購買過產品或服務至少一次。

就像這個例子一樣,Mayur 相信人們過了 10 年再回頭看,會說:「等等,現在我可以用加密貨幣做的事,是傳統金融做不到的呢。」

在幣安的第一步

雖然 Mayur 幾乎連架設好新的遠距辦公桌都沒時間,他卻已經想出許多點子,要讓幣安、整個區塊鏈、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都往前邁進。

首先,幣安心態就像 Mayur 呼吸的空氣一樣自然—永遠把用戶放在第一位。如何做正確的事?如何為用戶打造合適的產品和體驗?又要如何在特殊情況下掌握用戶的信任? 

自 2017 年幣安成立以來,用戶一直是每個決定背後的基礎。在幣安,我們團隊把所有的成功歸功於以用戶為中心的做法。如果是要在更多的錢和更好的用戶體驗之間做選擇,我們永遠會選擇後者。 

再者,如果我們在幣安真的找到賺更多錢的方法,主要目標也絕對不會是讓股東或 CEO 受益。幣安的首要之務就是為我們的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發展整個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生態系。

憑藉著這樣的心態,Mayur 的目標是打造一套多元產品,讓用戶可以馬上理解運用。他期望做出學習曲線平滑不陡峭的產品,提供用戶在 CeFi 和 DeFi 之間無縫銜接的橋樑,不論用戶的知識和經驗多寡,都可以輕鬆上手。

「現在人們有很多 DeFi 策略可以使用:質押、流動性挖礦、跨鏈資產支援、打包代幣、套利等等,未來還會開發出更多工具。問題是,我們要怎麼包裝酷炫、厲害的技術,好讓用戶知道,這些工具是用來解決他們的既有問題。」

隨著 Mayur 和幣安一起展開新的旅程,他會花時間向前人學習,竭盡全力打造同時贏得新手和資深用戶喜愛信任的優秀產品。 

最後的結語,Mayur 也想為有志從事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工作的人提出建言: 

「您接下來想做的事是什麼?您想改變這個世界,還有人們看待金融投資、兼容和自由的方式嗎?如果是的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成長、創新的空間還很大,而且有許多頂尖人才都在這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