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好讀版可以到那邊看)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在 2022 年 11 月 FTX 倒下後,連帶被影響最深的區塊鏈就是 Solana 與 $SOL 代幣,畢竟 FTX 就是 Solana 最大的投資人之一。不過近三個月 $SOL 卻開始逆勢上漲,似乎成功擺脫了陰霾,又重回大眾的眼中。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 Solana 的基本面,包括團隊、產品及服務、未來展望、以及代幣經濟模型等等。如果你在考慮入手 $SOL 代幣,這是一篇你需要看的報告。
🕵️ 註:本篇文章是我的研究分析,不是投資建議,投資前要做好自己的功課(DYOR),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我在文章後面也會公開我是否有持倉 $SOL。
文章目錄
0.0 Solana 項目簡介
1.0 Solana 團隊
2.0 Solana 產品與服務
3.0 Solana 未來展望
4.0 Solana 盈利能力
5.0 Solana 的風險&挑戰
6.0 我的預測與想法($SOL幣價)
7.0 參考資料
0.0 Solana 項目介紹
Solana 是一條 Layer 1 區塊鏈,主打「高效能」、「高交易速度(TPS, Transaction Per Second)」。它與其他區塊鏈最不一樣的點在於使用了 Proof of History(PoH)的方式將每個區塊加上時間戳記,如此就能讓礦工們更加有效率的完成帳本,達到最高 65,000 TPS 的速度。
Solana 的目標是成為能服務世界所有人的去中心化支付與交易平台,對標的是傳統金融世界中的 VISA(TPS 大約 2,000)與 NASDAQ(TPS 大約 20,000)— 不過也是這樣的目標讓 Solana 在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中,毅然決然選擇了追求「極致效能」,較為忽視「去中心化」與「安全性」(等等會聊到)。
1.0 Solana 團隊
要看項目會不會成功,團隊是關鍵中的關鍵。我們照樣先來看看 Solana 的團隊,包括創辦團隊、投資機構、合作夥伴、社群。
1.1 創辦團隊
講到 Solana,你需了解它的創辦人與核心人物:Anatoly Yakovenko,一個蘇聯電腦工程師。在創辦 Solana 之前,他曾在 Qualcomm、Mesosphere、與 Dropbox 上過班,做的是分散式作業系統的壓縮、效能強化(擁有兩項專利)。有了這些過往經驗,他在 2017 年發表了 Solana 白皮書,並介紹了 Proof of History 的概念,希望能以這種方式做出一個「高效能」的區塊鏈。
Solana 區塊鏈目前背後的主要開發團隊叫做 Solana Labs,並且有一個在瑞士的「非營利基金會」叫做 Solana Foundation,主要的功用是協助 Solana 生態系的發展。順帶一提,這是目前區塊鏈發展很常見的一種方式。項目發行的代幣直接送到非營利基金會,用來發展項目的生態系統。
工程團隊負責建構設施、幫助想要建立在區塊鏈上的 Dapps 進駐
非營利基金會比較像 Business Development 的角色,負責發展項目的生態系(發展更多 Dapps、建構社群等等)
1.2 VC 投資機構與投資人
Solana 總共有過 3 輪大型的私募階段,還有一次在 CoinList 上進行的 ICO,如下:
2019 年 7 月(私募):由 Multicoin Capital 領投,募了 $20M
2020 年 3 月(ICO):募了大約 $5M
2021 年 3 月(私募):由 OKEx(現在的 OKX)與 MXC Exchange(抹茶)投資,募了 $40M
2021 年 6 月(私募):由 a16z 與 Polychain Capital 領投,募了 $314M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FTX 與 Alameda Research 也有參與 2021 年 6 月的私募,並且目前是最大的 $SOL 持有人,總共有價值大約 $1,162M 的 $SOL(佔 10% 流通量),隨著 FTX 的破產,他們勢必會需要賣出 $SOL 來償還債務,這個我們等等在「代幣價值」更深入聊到。
1.3 合作夥伴 Partnership
Solana 的合作夥伴蠻多的,可以在這個頁面找到,我這邊列出一些我認為重要的合作:
Tether、Circle:Web3 中最大的兩個穩定幣提供商,成功把 USDT、USDC 帶進 Solana
Shopify:巨大的電商平台,讓用戶能夠在 Shopify 上直接使用 Solana Pay 做支付
Helium:去中心化無線網路,原本有一條自己的區塊鏈,但在今年 4 月已經遷移至 Solana,目前已有將近 100 萬個網路節點,預計能帶來不少用戶
Visa:傳統支付巨頭,讓 Visa 支付用戶可以在 Solana 上傳送 USDC
1.4 社群 / 用戶
在評估公鏈社群時,我喜歡看鏈上活躍程度,也就是活躍地址數量。Solana 目前的日均活躍地址數量大約是 $380K,在所有公鏈裡排名前五,大概跟 Polygon、Ethereum 差不多,表現還算不錯。
公鏈日均活躍用戶(Source:Token Terminal)
Anatoly Yakovenko 是我很喜歡的創辦人之一,跟 Gavin Wood(Polkadot 創辦人)給我的感覺很像 — 都是才華橫溢、擁有雄厚的技術背景的工程師,但對於「擴展性難題」卻給出了不一樣的達成方式(Polkadot 採用分片、Solana 則是單鏈)。
Solana 的合作夥伴人數比起其他公鏈算少,主要是因為 Anatoly 不喜歡把錢拿去做 BD(例如說:Solana 給你錢,讓你來 Solana 建設),他比較希望項目是因為 Solana 的技術才被自然吸引過來的
2.0 Solana 產品與服務
再來我們看看產品與服務,這部分我主要想看看 Solana 的核心產品、價值主張,另外就是看看 Solana 目前在 Layer 1 賽道中表現如何。
2.1 核心產品與價值主張
Solana 的核心產品自然就是作為底層架構的「Solana 區塊鏈」,讓 Dapps 開發商可以在上面建構自己的應用,像是 DeFi 生態、NFT 市場、或是 GameFi 遊戲等等。Solana 服務的主要客戶是「Dapps 開發商」,因為只要在上面建構的應用程式越多,使用者就會越多;而使用者越多,對於 $SOL 代幣的需求也會提高。
Solana 要做的事就是:吸引更多 Dapps 開發商在 Solana 上開發程式與應用。只要開發商與 Dapps 成功,那 Solana 就成功了
問題來了:區塊鏈這麼多,作為一個應用程式開發商,幹嘛一定要選 Solana?這邊就要講到 Solana 能帶來的價值主張,也就是讓它從眾多區塊鏈中脫穎而出的特點:「高處理速度+低廉手續費」。
速度有多快?Solana 區塊鏈目前的速度已經可以對比 Visa 跟 Nasdaq 平台,未來還可能隨著諸如 Firedancer 的客戶端(這個等等會聊到)讓速度再更上一層樓。
手續費有多便宜?Solana 的平均單次手續費只有 $0.0002 美元,可以說是目前所有 Layer1 區塊鏈中最便宜的一個。
從以上兩點來看,Solana 似乎是行業裡成功把「可擴展性」難題解決的第一條區塊鏈。甚至在 Solana 生態系裡還流傳著一句話:「OPOS — Only Possible On Solana」(只有在 Solana 上做得到)!從原本是一句玩笑話,但演變到後來已經變成 Solana 的招牌宣傳之一了。
2.2 市場份額與競爭者分析
在評斷 Layer 1 區塊鏈的市場份額時,我喜歡看三個數據:
TVL(總鎖倉量):鏈上的資金有多少
活躍用戶量(地址數):有多少用戶正在使用 Solana 上的應用
DeFi 活躍度(交易量):有多少實際交易量正發生在 Solana 區塊鏈上
Solana 目前的 TVL 只有排行第五,表面上看起來不怎麼樣 — 不過你仔細觀察會發現,Solana 近 24 小時的交易量竟然已經到達 $1B、NFT 的交易量也已經達到 $8M 左右,其實跟現在第一大公鏈 Ethereum 相差不遠。
公鏈比較(Source:DefiLlama)
另外,如果你了解 TVL 的計算方式,你會知道 TVL 是一個很容易被代幣價格影響的指標,反而「活躍交易量」更為客觀。如果我們把時間軸加上去,你會發現 Solana(綠色線)在 Daily Active Address 與 DEX Volumes 兩項指標上都在近幾個月持續飆升,甚至已經成功超越了 BNB Chain。
公鏈比較(Source:Artemis)
現在公鏈們解決「可擴展性」的方式大概可以分兩個:「分片+Layer2」與「單鏈強化」,Solana 就是「單鏈強化」的代表作之一。作為目前能夠真正解決「可擴展性」的 Layer 1 區塊鏈,可以在鏈上數據看到許多用戶/交易量往 Solana 生態系轉移
3.0 Solana 未來展望
這邊分成兩大部分:Solana 現況(Where is Solana now)以及未來路線圖(Where is Solana going)。
3.1 Solana 現況
Solana 從 2020 年發行第一個區塊至今,目標一直都是讓 Solana「更快」、「更便宜」— 雖然這種方式也造成了「停機」、「不夠去中心化」等等的爭議,但他們似乎已經解決了區塊鏈「可擴展性」的難題,其中包括 Solana 穩定的 TPS 與穩定的低廉手續費,主要完成的技術如下:
State Compression:用這個技術可以讓用戶僅僅用 $110 美元就在 Solana 上 mint 一百萬張 NFT,讓普通商家可以運用 NFT 技術發行會員卡,增加應用。
Local Fee Market:這個技術讓 Solana 能把交易手續費按照應用程式做分離,確保手續費的低廉(舉例:NFT 項目造成的區塊鏈堵塞並不會造成 DeFi 用戶使用時的高手續費)。運作模式如下
Local Fee Market 運作模式(Source:Messari)
再來,Solana 在 2023 年 4 月正式進軍手機業,發行了 Saga:一個自帶錢包、擁有自己的 App Store、專門設計給 Web3 使用者所用的手機。目前第一階段已經全部賣完,目標是售出 25,000 台手機,並開始建構自己的 App 商店,預計可以以這種方式吸引更多人進入 Solana 生態系。
最後 Solana 增加了許多優質的合作夥伴,Helium Network,a.k.a 去中心化網路提供商,是我最興奮的一個。Helium Network 在今年 4 月放棄了自己的公鏈,並全部移動到 Solana 區塊鏈上,把 Solana 作為結算層,預計會為 Solana 帶入許多新用戶。
3.2 未來展望
Solana 在去年 12 月有發表過自己的路線圖,並且我們也可以在 Anatoly 的一些人物訪談中大概了解 Solana 未來想做什麼事情,以下是我自己整理、可以期待的敘事:
Firedancer 客戶端:一個由 Jump Crypto 研發的客戶端,可以讓 Solana 的整體速度更快,達到 1M TPS。同時,增加客戶端的數量(目前只有兩個)也能一定程度幫助 Solana 更加去中心化,避免 Single Point of Failure(單點故障)。
Helium 帶來的雪球效應:目前使用 Helium 的用戶已經超過 12,500 人,加上 Saga 手機的面世,Solana 有望在接下來完成整合,把這些用戶導入 Solana 生態系中。一旦 Helium 的合作展現了成功,會有越來越多合作夥伴加入 Solana,開始一輪雪球效應(參考 Polygon 區塊鏈)。
Solana 支付:Solana 區塊鏈的速度看起來已經可以支持一般用戶的支付需求,加上與 Shopify、Visa 等等傳統產業的聯手,在未來有望可以看到更多支付的合作與應用。現在 Solana 在等的只是美國這邊對於穩定幣監管法案的出現(等等風險會聊到)。
--
以上是報告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 Solana 的盈利能力、風險&挑戰、代幣投資分析...等等,有興趣的可以到我的 Substack 去閱讀。老實說,在還沒深入研究 Solana 之前,我對於 Solana 的態度一直是偏負面,覺得「為什麼會有人想用一個常常停機、又不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以太坊不是很好嗎?不去中心化怎麼叫做 Web3?」
但現在經過了一輪幣圈牛熊轉換、更加瞭解機構與散戶對於 Web3 的需求後,我發現也許「去不去中心化對大多數人沒這麼重要」、「大家更重視的是使用者體驗、效率」。現在以太坊遇到的問題就是用戶量本身太大,擴展性進展的很慢,Layer2 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以太坊的壓力,但也造成用戶在使用體驗上的不連貫(沒有人喜歡把資金移動來移動去)。
我是加密貨幣研究員 Max 🕵️,我們下次見!
(這邊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歡迎到那邊觀看全文,這篇產生於 12/19/2023,所以有些數據都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