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花了 7 篇文章介紹了技術分析的常見指標、型態、以及流派,當然我們舉出的只是技術分析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更為複雜的圖形、指標、指標 + 圖形等等令人眼花撩亂,且應用在實戰中也會因為不同情形產生不同操作方式,那麼重點來了,學了這麼多名詞跟型態,到底能不能賺到錢,技術分析在真刀真槍的資本市場中是否有用?

答案是「it depends」技術分析這一方法能存活於市場中數十載不是沒有其原因,但技術分析是否有用,我們認為可以分為微觀面跟宏觀面來探討,微觀面是較偏向個人因素,而宏觀面則是偏向市場環境的因素。

微觀面

投資者的個性

首先要先看使用者的個性,同一方法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效果。有些人喜歡追求刺激,享受在資本市場內殺進殺出的快感,那技術分析相較基本分析可能更適合他,但如果一個人的心態是容易被短期價格波動影響心態搞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那他可能比較適合基本面分析,或定期定額投資法,也就是 DCA。

投資期間的長度

不同的投資週期也會有不同的適用方法,基本分析由於是看好公司的價值,認為其合理股價低於現有價格,買了之後通常會持有一段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因此基本分析較適用在長期投資。技術分析則注重在短期行情波動,短則當沖,長則幾個禮拜,時間越長技術分析的效用反而會越低,因此若你是抱不住股票亦或是有很多時間可以看盤的人,技術分析或許是個好選擇。

宏觀面

若已經確認自己個性上及時間上比較適合技術分析,那就代表此方法可行嗎? 也不盡然,這取決於你怎麼用技術分析,以及在甚麼場合下使用。技術分析相比於基本面與籌碼面分析,他的好處是學習門檻較低、反應較即時、且進出場訊號較明確,但缺點就是容易出現假訊號,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盯盤,可能會影響到操盤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很考驗操盤手的紀律,操作不慎很容易導致小賺大賠,以下列舉一些可能會影響技術分析成效的宏觀面因子。

網路上有許多研究技術分析是否有效的學術論文,在這麼多篇論文中,認同跟不認同的立場都有,也都各自提出他們的理由以及統計數據回測,乍看之下皆有其道理。不過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觀點,背後都有一個潛在的共通規律,那就是「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取決於股價是否趨近於其理論價格」。這句話聽起來有些文謅謅,但跟經濟系或商學院學生以前學的「效率市場假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效率市場,意即如果資產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訊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效率市場,此時資產的實際價格會越趨近於其理論價格 (或稱合理價格),而越有效率的市場,技術分析的成效越差。我們可以進一步用「金融市場成熟度」與「投資時市場當下的景氣好壞」這兩個面向來解釋市場是否有效率。

景氣面 :市場恐慌時技術分析成效較佳

在熊市時,由於市場情緒較為恐慌, 使得資產價格被錯誤定價 (也就是實際價格偏離其理論價格) 的機率較高,且此時基本面數據較不能反應股價的表現,投資人越多的是運用技術分析來操作。這邊我們可以納入一些心理學的內容了。心理學上有一名詞叫「自我實現」,典型例子就是支撐線與壓力線,當越來越多市場參與者都相信某一價位具有支撐壓力效果,那參與者的行為本身就會使這個說法成真。同理可證,當熊市中越來越多人都依據技術指標來進出場,那此時運用技術分析來操作的勝率也會較高。國外有某篇研究技術分析的論文回測了過去一段時間中多檔對沖基金的績效表現,發現熊市中,運用技術分析操作的基金績效表現比沒有用技術分析的好,但當市場回歸牛市時,用技術分析的基金績效表現就不見得比較好,甚至還有更差的跡象。

金融市場成熟度:越成熟的市場技術分析成效越差

回測效果也指出,越成熟的金融交易市場,像是美國的道瓊、S&P 500、那斯達克等,相比於較不成熟的交易市場,像是泰國、東南亞等等,往往越有效率,因為市場越成熟代表有價值的資訊越能夠即時充分的反映在股價上,此時技術分析越沒用。這套用在個股上也是一樣的道理,通常權值股,由於其交易體量大且各種資訊都更為公開透明,股價能夠充分反映已揭露的資訊,因此針對大型股使用技術分析的成效會差於中小型股。

小結

總而言之,技術分析有用與否取決於多項因素,包含人的個性、投資週期長度、金融環境的成熟度、投資時之景氣狀況等等,很難說有一個百分之百適用技術分析的情境,只有相對適合而已。除此之外,要想在投資市場走得長久,單靠技術分析難度頗高,當然不否認有這樣的牛人存在,但那畢竟佔極少數,我們若一直鑽研其中也容易陷入走火入魔的境界。因此我們在這個專題系列文章的最後,也整理一些面對技術分析時該有的心態,就在下一篇也是最終篇文章揭曉,敬請期待!